水資源調查報告4篇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7.63K
本文目錄2019年水資源調查報告關於黃河水資源調查報告關於水資源的調查報告關於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稅收的調查報告

水,是衆所周知的生命之源,沒了她,便沒有了人類,更沒有動物、植物。有人說:“我們地球的水資源不是很多嗎?幹嘛還要節約?海里的水,隨便喝一些不就行了?”是的,在從前我們地球的淡水資源很豐富,比如湖北的幾千個湖泊,就夠我們世世代代喝的了,但是改革開放後,他們爲了加大耕種的收成,竟然不惜把幾千個湖泊給填平,現如今那裏的存湖量僅僅是原來的4/3。而且原來的樹木繁多,將落下來的雨水過濾後形成湖泊。但是這些好朋友被我們人類一一砍掉,水資源一點一點減少。所以,我們一定要節約水源,不僅爲了我們的家園,更爲了我們自己。

水資源調查報告4篇大綱

一、調查

對於校園水龍頭是否擰緊的調查

二、結論

通過調查統計顯示,水龍頭不擰緊,是水資源浪費的一個生活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分析與討論

根據以上的調查,我覺得,既然學校的水龍頭都沒有壞,那麼爲什麼不將它擰緊呢?偏要將它開那麼一小點?你只需要稍一用勁,它就不會再“流淚”。知道嗎?一個水龍頭不停地滴水,15分鐘,便能浪費掉200ml水,每天就會浪費掉近20l水,一年就會浪費掉7.3噸的水,不要不相信,聽說過聚沙成塔這個詞語嗎?就算是一滴水也要節約呀!如果我們13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十滴水,那麼我國一天就能夠節約260噸水,一年就能夠節約94900噸水啊!這能救活多少條將要渴死的人啊!

另外,有些地方水就這樣白白地浪費掉了也沒有人管,我也不知道當地的政府有沒有管過或者說過。

四、建議與措施

1.要利用電視、電腦、報紙、書刊等媒體大力宣傳全國乃至全世界嚴重缺水的現狀,不要再誤以爲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不要將水當成福利來隨意地浪費。從而曾強人們的節水意識。

2.改善管理體制,不要從賣水中獲得利潤,加大水資源循環使用的意識,不要再肆意浪費!

3.各單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機洗車的次數,教育司機要自己用水桶盛水洗車。不要再去洗車店裏去洗。

4.及時維修一些將要壞掉和已經壞掉的水管、水龍頭等。還有減少工業排放量,改進工業技術。不要再污染更多的水源。不光爲了我們的家園,更爲了我們的子孫後代。

關於黃河水資源調查報告2019年水資源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綜述

1、黃河河源區日益受到社會關注

隨着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黃河水資源的主要來源之一—黃河源區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黃河源區的生態環境、水資源狀況,近幾年也漸趨惡化,使得關於黃河源區的報道逐漸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報》以“黃河源區緣何斷流?”爲題,報道了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關於黃河源區生態環境地質實地調查的結果,認爲水環境變異、氣候變異與荒漠化加劇是黃河源區黃河斷流的三大“罪魁禍首”。

XX年08月新華社以“黃河第一彎,打響生態保衛戰”爲題作了如下報道:近年來,xx縣的草場退化、沙化問題日趨嚴重。全縣已有67萬畝草場出現乾旱和退化問題,2.6萬人、34萬頭牲畜出現不同程度的飲水困難,黃河兩岸已出現長達117公里的沙化帶,保護黃河首麴生態環境已刻不容緩。

XX年09月《蘭州晨報》以“母親河源頭的憂患--黃河首曲荒漠化嚴重”爲題報道說:“隨着近年來全球氣候的轉暖,風蝕作用的加劇,草原鼠害以及過度放牧的影響,不同程度的沙化現象已經在首曲兩岸顯現,牧民的天然草場正在被風沙一點一點的侵蝕,而更重要的是,黃河首曲的沙化給黃河中下游帶來的生態危機是不可估量的。”

2、調查的目的意義

面對如此多的報道,作爲黃河的主管部門對此如何認識呢?不能無動於衷,應該深入調查研究,瞭解黃河源區生態、水資源變化情況。黃河水文部門有責任對黃河源區的生態和水資源變化進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區生態環境惡化及徑流減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對策,爲水資源的管理開發服務。現有的水文觀測,無論從站網分佈到觀測要素均無法回答黃河源區的生態及水資源變化原因。河源區由於受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水文測報水平較底,職工生產、生活問題較多,爲促進這一地區的水文現代化建設,徹底改善水文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測驗方案。爲此,水文局及委機關有關部門組織了黃河河源區水文水資源情勢、生態環境現狀以及河源區水文測報方案研究的實地科學調查。

3、調查組織形式

調查團由水文局局長牛玉國同志任團長,委財務局趙春理副局長、委三門峽樞紐局劉紅賓副局長任副團長,調查團成員有委機關財務局、防汛辦公室、三門峽樞紐局、黃河上游水文水資源局、三門水文水資源局、河南水文水資源局及水文局信息中心、測驗處、科技處、辦公室、計財處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自XX年9月12日開始至XX年9月25 日,歷時13天。調查了上游水文水資源局、西寧勘測局、蘭州、瑪曲、大水、唐克、久治、吉邁、黃河沿、黃河、唐乃亥等水文站、黃河沿水電站、龍羊峽水利樞紐等水利工程、以及沿途自然、生態、經濟狀況。通過實地調查,耳聞目睹了河源地區的真實情況,收集了有關資料,得到了一些初步認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黃河河源區的基本概況

黃河河源區是指唐乃亥以上地區,流域面積爲121972km2,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可分爲三段,即黃河源頭區(黃河沿以上)、黃河沿至瑪曲區間和瑪曲至唐乃亥區間。

該區域內有高山、盆地、谷地和衆多的湖泊、冰川及多年凍土地貌。由於外應力作用,特別是流域內的降水、蒸發、水流、冰川、持久強勁的風力等影響,不斷對流域表層物質進行強烈的風化、侵蝕、沉積、搬運和堆積,形成了各種地貌景觀。

唐乃亥站以上黃河干流河道彎曲、狹谷和川地相間,流域平均寬度約80km;水系河網發達,支流衆多,其中集水面積大於1000km2的一級支流有23條之多,大部分支流未設水文站點。該區中部左岸自東向西橫貫着山高坡陡、終年積雪的積石山山脈,與南部岷山相抵,迫使黃河干流圍繞積石山的南側、東側、北側流過,形成著名的黃河第一彎。

黃河河源區內降水量分佈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由東南部黑河、白河流域的700mm以上逐步遞減到源頭區扎陵湖與鄂陵湖一帶的300mm以下。區間多年平均水資源量達204億m3,佔黃河流域(不含內流區)水資源總量的28%,爲黃河流域的重點產流區之一。該區內徑流補給方式主要爲降水,其次爲冰川融水及地下水。由於該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自然條件差等原因,區內工農業耗水量只有2.0億m3左右。位於青海省xx州xx縣境內,1998年4月開工修建了小型徑流電站一座,站壩址在鄂陵湖口下游17km處的黃河干流上。單臺機組已於XX年12月運行供電,運轉平穩,另一臺機組也可望近期安裝發電。

該電站爲壩後式電站。建壩後形成與鄂陵湖相連的平原水庫,水庫總庫容達25.07×108m3,調節庫容14.6×108m3,總裝機容量爲2×1250kw,年平均發電量0.175×108kwh,正常庫水位情況下庫區面積達657.7km2,最大壩高18m,壩頂長1521.63m。壩區平均海拔4260m,總體工程由大壩、溢洪道、導流發電管、廠房、升壓站及變電工程等部分組成。總投資達8195萬元(含調整概算投資)。

黃河河源區主要有藏、漢、回等十幾個民族。以藏族爲主,藏族人口占90%以上。由於自然條件限制和歷史原因,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只有2.3人。經濟發展水平低,經濟總量小,結構單一。由於自然條件限制,經濟以畜牧業爲主,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主導位置,但畜牧業基礎薄弱。

黃河源頭瑪多以上地區,西有雅拉達澤山,東有阿尼瑪卿山,北鄰柴達木盆地,南以巴顏喀拉山爲界。黃河源頭區流域面積2.1萬km2,幹流長270km,河道比降爲1.2‰。該區屬於高寒氣候,地形相對低窪,排泄不暢,形成了大片的湖泊沼澤溼地。位於區內的扎陵湖和鄂陵湖面積達1136.8km2,扎陵湖平均水深9m,鄂陵湖平均水深17.6m,兩湖水面海拔4260以上,是我國海拔最高的淡水外泄湖。這裏氣候寒冷,無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無絕對無霜期,是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爲304.6mm,蒸發量爲1367.6mm,多年平均氣溫爲零下4.1℃,最低氣溫達零下53℃,大氣含氧量爲海平面的60%,冰期長達近7個月,全年爲取暖期。由於黃河源頭區的氣候條件和下墊麪條件等因素,決定了該區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植被分佈以大面積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及沼澤類草原爲主。牧草地佔土地面積80%以上。本河段河谷較寬,地勢平緩,草灘廣闊,灘丘相間,無明顯分界,相對高差小,對徑流的調蓄作用顯著。

瑪多至瑪曲區間,流域面積6.5萬km2,黃河流經山峽、丘陵、平原,右岸水系發育,最大的兩條支流白河、黑河位於流域最南部,源頭水系發達,中下游屬平原、丘陵和沼澤地帶,植被較好,蓄水能力強,是黃河上游的主要產流區,區間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00-874mm之間,多年徑流量140億m3,素有“黃河上游蓄水池”的美稱。

瑪曲至唐乃亥區間,流域面積3.6萬km2,河道切割較深,地形複雜,水系較發達,右岸的切木曲、曲什安河發源於阿尼瑪卿冰川,冰川面積約192 km2,每年融雪量約3.5億m3。區間植被較差,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50-620mm之間,多年徑流量57.2億m3。

三、調查見聞

此次黃河河源區調查歷時15天,調查從蘭州開始,途徑瑪曲、若爾蓋、唐克、久治、達日、瑪多、牛頭碑、唐乃亥、龍羊峽到西寧,由海拔1500m到4700m,調查了沿途的下墊面變化、牧區放牧、源頭支流、湖泊、沼澤、溼地、水庫及11個水文測站斷面、測驗設施設備、職工工作生活、吃水工程建設等情況。

1、生態環境惡化、草場退化

河源源頭區的植被以亞高山草甸爲主,據瞭解,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草場尚無沙化,到處都是一片“風吹草地現牛羊”的景象。到六七十年代,由於社會、環境和人爲因素的影響,草場開始出現零星沙化。進入八十年代以後,沙化現象更趨嚴重,在靠近黃河岸邊的植被,因黃河水長期侵蝕,淘空了植被下面的流沙層,已經形成了大面積塌陷沙灘。位於黃河源頭的xx縣,素有“千湖”之稱,全縣有306萬畝的水域,佔全縣面積7.38%,湖泊衆多、星羅棋佈,90年代初全縣有大小湖泊4077個,但是,目前已不到XX個,萎縮過半。兩大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位近年平均下降了2m,湖面周邊到湖中心的距離平均萎縮30m。

沿途可見,天然草場有相當部分已經變得非常稀疏,有的地方甚至已經沙化,xx縣鼠害嚴重,鼠洞遍地皆是.草場出現乾旱和退化問題確實嚴重,走訪xx縣的牧民,他們的牲畜不如70~80年代的十分之一,生活已變得貧困。從河源地區現狀來看,生態惡化的警鐘已經敲響。另外,黃河源區卡日曲盆地存在明顯的水蝕荒漠化、風蝕荒漠化、凍融荒漠化、土壤鹽漬化與植被沙漠化現象。

2、水土流失嚴重

黃河河源區水土流失面積爲7.54萬km2, 多年平均輸沙量達8814萬噸,既損失了土壤,加快了生態環境的惡化,也給下游的河道淤塞、湖泊淤積萎縮、水利設施的危害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下墊面自然因素,黃河源頭區卡日曲在藏語中是“紅色的河”,河水渾濁,紅色泥沙很多,原因是存在大面積的第三紀地層裸露,植被覆蓋度低;早期(更早新世)湖底沉積物暴露於地表,固結程度低。這樣的下墊麪條件非常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地表徑流流經該區時會攜帶大量泥沙,當其進入扎陵湖後形成較強的水下泥沙流,經初步滯流、沉積、淨化,再流入鄂陵湖,水中泥沙自然減少。

也就是說,扎陵湖起到一個初級沉澱池的作用,對鄂陵湖起到巨大的保護作用,這也是扎陵湖比鄂陵湖消亡速度快的原因。第二是氣候因子,黃河源頭區雨熱同季,降水相對集中,爲水土流失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6~9月爲雨季,同時也是河源的高溫季節,這樣的氣候條件無論是對於基岩區還是對於第三紀地層區的水土流失,都極爲有利。第三個原因是人類非法採金,河源地區本來人煙稀少,人類活動影響小,但是近期受經濟利益驅使,河源區存在大批的非法採藥採金者,這一行爲一方面破壞了微地貌,改變了地表徑流路徑,嚴重破壞了地表植被,增加了岩石的裸露程度,在地表徑流和風力作用下,水土流失強度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在採藥採掘挖金的過程中,人爲的不間斷地用強度遠遠大於降雨強度的高壓水流沖洗沙礫地面,直接增加了河流中的泥沙。兩者共同作用導致河源產生大量含沙量很大的地表水進入河流和湖泊,淤積後形成三角洲,湖中水量減小,河牀升高,加速了河流湖泊的消亡。

3、徑流量明顯減少

隨着黃河河源區經濟發展,河源區農牧民及外來人員超載放牧、過渡採藥,挖草種糧、非法採金等人類活動影響以及降雨減少、鼠害氾濫等自然災害影響的日趨嚴重,目前,黃河源區已出現了沼澤、溼地及湖泊面積減小、草場退化、沙化、下墊面荒漠化加劇、水土流失等現象,來水量逐年減少。據統計,XX年黃河源頭區沼澤、溼地及湖泊面積比1976年減少了2748.53km2,水源涵養能力降低,致使對地表水的補給功能逐漸降低,甚至喪失,進而造成黃河源頭區斷流頻繁發生;同時,由於黃河河源區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導致了河源區土壤含水層厚度變薄,下墊麪條件發生變化,下墊面蓄水能力降低,降雨徑流關係改變,原有水循環模式也發生變化,60年代,最大5個月(6~10月)的徑流量佔年徑流量的61.7%,枯水期7個月(1~5月、11~12月)的徑流量佔年徑流量的38.3%,而1998~XX年,最大5個月徑流量佔年徑流量的72%,枯水期7個月徑流量佔年徑流量的28%,汛期徑流量佔年徑流量比例比60年代增大了11%,說明近幾年徑流主要在汛期產生,非汛期徑流逐漸減少,進一步加劇了河源區水資源緊缺,這也是近幾年黃河源頭區連續在枯水期形成跨年度斷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

本次調查沿途不少地方可見部分草場已經隔離、禁止放牧等標誌也隨處可見,其目的是爲了維持草場生息,避免過渡放牧導致草場退化。不久前,xx縣已被列爲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青海省也陸續出臺了有關的地方法規,如封山育林、全省全面禁止開採金礦、限制採藥等等,黃河源區的沙化現象已經開始得到當地地方政府的重視。

5、站網密度嚴重偏稀,滿足不了控制區域內水資源時空變化的需要

縱觀河源區的水文站網情況,確實存在着水文站網的嚴重不足,由於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現有站網已經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目前,黃河源區觀測站網存在以下問題:密度過稀,且佈局與結構不合理。密度過稀主要表現在站點少,所測數據不能反映整個面上的真實情況,據統計,唐乃亥以上現有水文測站18個(包括省區站),按國際氣象組織wmo指標,黃河源區最少應有水文觀測站25處。佈局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一些關鍵點未設站,如扎陵湖以上缺少降水和氣溫的觀測資料,難以解釋徑流減少的原因。特別是黃河源頭區,2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僅有黃河沿一處水文站,對近幾年的斷流現象,是很難作出深入分析和揭示斷流原因。,站網結構不合理主要也表現在一些站觀測項目不全,有的測站只觀測水位或流量資料,而沒有降水或泥沙等等。近期源頭區水土流失嚴重,流入扎陵湖的水流含沙量增加,但是卻沒有觀測站觀測含沙量的變化情況。

6、水文測報手段落後,急待升級提高

受黃河河源區高寒缺氧、科技發展水平與當地社會環境等因素限制,河源區水文水資源測報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

測報水平低,手段落後。唐乃亥以上大部分測站水文測驗設施設備基本是建站時配備,設施陳舊老化,年久失修,多數測站設施設備已達到或超過規定的報廢年限,但仍在“超期服役”,且人爲破壞嚴重,有些測站雖有一些更新改造,但水文測報技術含量低、時效性差、精度低、測洪能力低下,不能滿足正常工作需要,且主要是人工操作,自動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如水位觀測仍採取傳統直立式水尺,人工讀取,設施簡陋,手段落後。水情報汛信息傳輸方式主要以短波電臺爲主,傳輸環節較繁,誤碼率較高,時效性差。

7、測驗人員生活十分艱苦,急待改善

生活條件艱苦。黃河河源區測站都在海拔3000m以上,其中黃河沿等水文站海拔在4000m以上,人煙稀少,水文職工常年駐守在高寒、缺氧、低壓、強紫外線輻射的惡劣環境當中,同時還要長期忍受着飲食與文化生活單調、遠離都市、村莊和人羣、與人交流困難、安全得不到保證等困難,況且工資待遇和當地政府以及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相比相差較大,生活、工作條件異常艱苦。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生活、工作環境中,河源區的廣大水文職工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不僅落地生根,長期堅守在水文勘測一線,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重複着枯燥無味的工作,而且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依靠簡陋、落後的設施、設備,在水文測驗、水文資料整編、水文情報拍報、水文水資源調查等方面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爲研究河源區水資源變化規律、黃河防汛抗旱、水資源統一調度、黃河治理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充分體現了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水文精神,這種水文精神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學習、繼承和發揚。

河源區職工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和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相比相差較大,與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相比,同檔偏低300~500元,主要原因是艱苦地區津貼、誤餐費等很多地方性政策補貼沒有執行,一線職工外勤補助仍然沿用90年代初的水平。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待遇問題確實是影響職工隊伍穩定、吸引外來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這種政策性非常強的問題解決起來難度非常大,這就需要一方面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呼籲,爭取早日從政策上給予落實解決,另一方面在目前情況下,也確實需要基層的領導同志多從正面引導,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上多作文章,穩定職工隊伍。

四、關於黃河河源區生態環境及水資源問題的認識與思考

通過對河源地區的調查,得到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引起河源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

調查所見,河源地區近些年來生態環境明顯惡化,經走訪當地有關人員並查閱大量資料,基本認識是,生態環境惡化、草場退化是自然和人爲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河源區有不少河段一級階地土壤主要爲沙質土和沙壤質土,這爲首曲地區沙化及草原沙化提供了豐富沙源。

2)降水減少,氣溫升高。以xx縣爲例,該縣近20年來降雨量一直偏小,1967~1987年間降雨量平均爲615.5mm,1988~1997年降至530.2mm。年平均氣溫從20世紀80年代的0.9攝氏度上升至目前的1.1攝氏度,年均大風日數從80年代的24.0天升至目前的25.7天,全縣的氣候特點開始從乾冷、大風向乾暖型轉化,受此影響,全縣的乾旱草場面積不斷擴大。

3)人畜急劇增加,超過了土地的承載能力。以前黃河源區人煙稀少,生態環境受人類活動影響很小,主要受自然因素影響。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黃河源區經濟也有了很大發展,超載放牧現象比較嚴重,並且還有挖草種糧的現象,加速了草場退化和沙漠化進程。例如,xx縣20世紀50年代有各類牲畜24萬頭只,60年代爲33萬頭只,70年代爲45萬頭只,80年代達到64萬頭只,1998年這個數上升到70.53萬頭只,牲畜數是60年代的近3倍,同時目前牧民人數是60年代的2倍以上。人口和牲畜的快速擴張,必然導致超載放牧、毀草種糧、生態環境惡化等現象。近年來隨着草原沙化現象的加劇,xx縣曼日瑪和歐拉兩鄉的可利用草場面積正逐步減少,沙區的2500多牧民,16.8萬頭只牲畜已完全退出沙區,淪爲貧困人口。

4)採藥濫挖破壞植被。河源區是蟲草、貝母等重要中草藥的產區,每年青海、四川、甘肅等地的大量人口進入採挖中草藥,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植被資源。

5)水資源緊缺造成草場加速退化,在退化的草場上,中華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蟲等草原主要蟲害也在局部地區成災,草場上老鼠成羣,鼠洞遍地,嚴重地區有效鼠洞密度高達1334個/hm2,鼠兔密度高達爲412只/ hm2 。老鼠夏天吃草、冬天啃草根,使原本蔥綠的牧場變成了“黑土灘”,許多草場逐漸演變爲沙化區。據統計,黃河源區發生鼠害面積約503萬 hm2,佔源區總面積的17%,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8%,源頭區因草原鼠害造成的“黑土灘”型草場退化面積已達3000萬畝,部分草原已失去放牧價值。甘肅xx縣鼠蟲害重度危害面積達15萬公頃,佔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18.1%。黃河源區有50%多的黑土型退化草場是因鼠害所致。

2、導致水資源減少原因複雜,有很多問題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從表1中可以看出,隨着時間的推移,黃河源區各站的徑流量也在不斷的減少,特別以源頭區最爲突出。黃河源頭區斷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即有發生,說明有其自然原因。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斷流現象愈演愈烈(詳見表2),經統計,黃河源頭區黃河沿水文站1950~1999年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爲7.5億m3,90年代的平均徑流量爲4.33億m3,比多年均值減少了42%以上。而1995年以來減少更多,XX年的徑流量僅有0.2億m3,減少了97%,近幾年徑流量情況見表3。

氣候變暖也是影響徑流減少的原因,黃河源區的氣溫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漸上升,從河源區瑪多、達日、興海三個縣(均勻分佈於河源區)的多年氣溫變化過程也可看出,河源區氣溫有明顯升高的趨勢,氣溫的升高引起蒸發量增大,導致徑流減少。

黃河源區的降水量情況見表4,黃河沿站九十年代年平均降水量較多年平均減水量沒有明顯減少的趨勢,吉邁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只有瑪曲減少8.2%,唐乃亥減少2%。可見,河源區降水沒有發生突變。因此,從降水方面無法得到徑流如此大幅度減少的原因。徑流減少的真正原因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針對河源區的生態環境惡化及近年來徑流大量減少的現狀,給我們提出了這樣問題,即是河源區的水資源減少,還是徑流減少?因爲生態環境惡化而導致徑流減少、還是因徑流減少而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這是研究黃河源區生態與徑流關係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需要加大觀測和研究力度。

3、應加快河源區的水資源監測現代化建設步伐

長期以來,黃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地區水資源變化趨勢,特別是斷流成因的研究因缺乏必要的水文信息而無法開展,同時,黃河河源地區因氣候、環境條件惡劣,交通不便,常規水文觀測難度也很大。

及時、準確、可靠的進行有關資料的監測,是流域水資源、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變化等分析、研究、預測的基礎。爲了適應當前河源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及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需要,有必要對現有監測系統進行評估,提出修改完善測站的佈局以及新的測驗方案。

黃河源區是黃河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區,但水資源減少的真正原因尚未查明,爲了研究水資源變化的原因,提出科學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亟需加強河源區的水資源監測工作。

1)完善站網體系

從河源區站網布設的情況看,早期設站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解該區水資源量的時空分佈,但是近年來,由於氣候、環境變化及人類活動等因素,黃河源區的水文情勢、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自1998年出現首次跨年度斷流後,位於青海省xx州xx縣境內的黃河源頭幹流已連續3年出現跨年度斷流現象。連年出現長時間斷流的現象在黃河源頭幹流的水文記載歷史上還從未有過。由於站點稀少,水文監測的空白區較多,許多地區仍處於無資料地區,人們對該地區的水文規律和生態環境變化的認識還僅限於一般性的表述,缺少客觀、定量的直接數據,直接影響對河源區水文水資源客觀規律的分析和研究。國家應加強對黃河源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水文站網建設,完善站網體系,建立黃河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及科學研究基地,以進一步研究和探討黃河源地區的生態環境演變趨勢及治理對策,讓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恢復其原有的生機與活力。

隨着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無法駐守觀測的地區,採用現代空間採集手段,獲取各種水文信息是可以實現的,在其他有條件設站觀測的地區可根據需要增設部分專用站點,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建立無人值守的水文及雨量站,適當增加地面水文站網密度:由於河源地區河流水位流量關係比較穩定,可設立若干水位站,採用衛星傳輸的方式將水位信息傳至中心站,中心站根據野外巡測隊實測的流量,建立水位流量關係,確定的各站水位流量關係可轉換成流量資料;降雨資料的收集可採用類似的辦法,建立若干遙測雨量站通過衛星傳輸至中心站進行資料分析處理。

(2)利用3s技術與空間數據採集技術監測水情雨情:目前,3s技術已經被廣泛用於各個領域,特別是對大尺度的氣象、環境、植被等信息的連續監測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利用3s技術收集黃河河源地區的水情雨情旱情及下墊面等信息已成爲可能,它可以彌補水文、雨量站網的不足,充實水文水資源的信息量。

(3)建設監測水量(生態)變化的專用水文站:針對河源地區水資源銳減及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可根據研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立若干用於監測生態環境變化的生態站(這些生態站可觀測水位、降水、氣溫、風速、風向、草場生長等)和用於監測水量變化的專用水文站。

(4)大力開展巡測:目前,河源地區高寒缺氧、氣候惡劣、交通不便,不宜堅持駐測,應根據其測驗條件,因地制宜的開展巡測。

河源區開展巡測工作有其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水位~流量關係相對比較穩定;二是各站流速不大;三是水位變幅小,洪水持續時間長,有利於巡測;四是泥沙含量低;五是人口稀少,便於儀器設備的安裝與保護;六是河道衝於變化小;七是交通條件正在改善。

2)適應環境,改善測驗手段

由於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現有的測驗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目前主要的測驗方法是:水位主要採用人工觀測,極少數站採用自記水位計觀測;流量主要採用流速儀法施測,纜道以手工操作、測船、吊箱測驗爲主,大洪水採用浮標法施測,測驗方式採取駐測、巡測、間測相結合的方式;含沙量採用橫式採樣器人工取樣,根據含沙量大小用置換法或焙乾法天平稱重處理;降水量汛期採用自記雨量計觀測,非汛期以人工觀測爲主。水情報汛主要採用電臺和程控電話兩套通信手段,水文站直接向勘測局報汛,勘測局與上游水文水資源局實現了網絡連接,水情信息通過上游水文水資源局向黃河防總和國家防總報汛,水文資料整編主要在勘測局進行。

經過近幾年來國家水利基金、國債等專項資金的投入,委水文局已對黃河河源區部分測站的測驗設施設備進行了更新改造:新建吉邁、瑪曲等站6條測船,更新改造了唐乃亥站半自動流速儀測流纜道,建成了上游水文水資源局機關局域網等。但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還不少。

五、建議

1、開展黃河河源區水文水資源監測模式研究

近些年來,由於氣候、環境變化及人類活動等因素,黃河源區的水文情勢、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新的形勢下,現有的水文站網及觀測設備已不能滿足現狀水文水資源特點等的要求,所以需要加密、科學規劃水文觀測站網,改善測驗條件和手段,實現水文站網建設現代化。

通過進一步收集河源地區的水文水資源、地理地貌、衛星遙感及相關的研究成果,根據河源地區站網現狀,考慮實際工作的需要與可能,依據有關規範,進行水文、水位、雨量、生態站網布設規劃工作,並據此進行監測模式及技術措施的研究,可望解決河源地區水文站網存在的代表性不足,其所觀測的資料難以客觀的反映該區水資源現狀的真實情況,從而給研究工作及生態環境治理和水資源調度決策工作帶來困難的問題。本項研究工作將根據需要與可能,力求用最小的站網密度和最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解決水文資料的代表性問題,以促進河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治理,併爲全河的水資源統一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使用國內外先進的水文儀器,提高自動化測報水平

以水位、降水、蒸發、氣溫等信息自動採集爲主的水文信息採集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國內外已生產出在汛期、冰期(河流完全封凍情況下)都能使用的水位自動採集的儀器,如壓力式水位計、氣泡式水位計、電子水尺等。應根據河源區的實際情況,採取引進或研製開發國內外先進的水文測報設施、儀器、設備和先進分析技術,改變測報工作模式,提高自動化測報水平

3、加強水文規律、徑流變化原因及生態環境演變規律研究

目前,關於黃河源區水文規律、徑流變化及生態環境方面的研究幾乎還是一項空白。隨着源區形勢的變化,出現頻繁斷流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嚴重問題,因此急需研究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及防治對策。

關於黃河源頭區水文規律及徑流變化原因的研究,前面已經說明,黃河源區進入八十年代以後,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徑流量大幅度減少,是其自然規律的反映,還是生態環境惡化所致,這是世人所關注的問題,此問題的科學結論將直接影響國家及我委對諸如南水北調、黃河水量調度預案的決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黃河源頭區水文規律及徑流變化原因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確定黃河源區的徑流組成、各種徑流所佔的比例、近期降雨特性變化、降雨徑流關係及氣候與下墊面的變化對產流規律的影響、降雨徑流的變化趨勢等,從而確定黃河源區徑流大幅銳減的真正原因。

黃河源區生態環境演變規律的研究,則主要研究生態環境惡化與河道斷流之間相互促進的關係,確定河源區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爲保護、治理和恢復生態環境,防治黃河源區斷流提供技術支撐。

4、進一步改善河源地區水文測驗條件,爲水文工作者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前面已經介紹了河源區水文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我們感覺河源地區條件艱苦,長期工作在這裏的廣大水文工作者爲此付出了艱辛了勞動,長年高寒缺氧、生活質量低下、工作環境惡劣,使他們無論是身體、還是容貌都過早出現衰老。也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付出,才使我們獲得的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他們爲黃河的治理開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他們的付出應值得關注,我們應創造條件,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確保河源地區水文測驗工作的延續性。

5、定期進行河源地區科學調查

隨着黃河流域環境的變化、氣候乾旱、國民經濟發展及人類活動影響加劇等因素,黃河河源區的水文水資源情勢也發生了較大變化: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嚴重破壞、源頭區斷流頻繁發生、斷流時間增長等。河源區是黃河主要產流區之一,河源區水資源減少一方面加速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給當地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直接造成了黃河水資源總量的減少,加重了黃河流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對黃河下游河道也引發了一系列不良影響。特別是近十幾年來,河源區無論是水文情勢,還是生態環境的變化都非常快,定期進行河源地區的調查有利於及時瞭解河源地區的基本情況,研究相應的對策,爲河源地區的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關於水資源的調查報告2019年水資源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爲了使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環保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會組織了一次水質調查勘測活動。在環保人員的指導下,同學們對萍水河水質進行了勘測,對萍水河的有關內容進行了更深的瞭解,並向沿岸居民及相關部門領導進行了採訪。

據近幾年調查,我國的水資源總量約爲3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然而,人均佔有量僅爲2300立方米,相當於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中國已被列入世界上13人均水的國家之一。

一、 我國淡水污染概況

隨着人口人增多和污染的增加,我國有300多個城市缺水,而且江、河、湖、水庫的水質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適宜做飲用水源,城市中 80%以上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使七大水系和主要大淡水湖泊都受到污染。東海、渤海、黃河和南海四大海域的近岸海域污染嚴重,無機氮、無機磷和石油污染普遍超標。

二、 萍水河概況

萍水河是我市境內最大的河流,它源於楊岐山,有多條支流匯入,中部貫穿整個萍鄉城,流域面積達1600平方公里。它是萍鄉居民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及農業用水的主要來源。

三、 關於萍水河水質問題調查。(訪談錄)

針對萍水河水狀況,我們進行了一次調查。

記者:您好,我想問您一些關於萍水河的問題。您以前見到的萍水河怎樣?

路人:河水清澈,可以洗衣、洗菜,還可以洗澡。萍水河歷史上曾經是一條水上交通運輸通道。

記者:現在的萍水河呢?

路人:河水水質明顯變差了。有些地段可以看見水上有一層油脂,河上還浮有許多垃圾。河道變窄,水變淺。

記者:您認爲導致今天萍水河現狀的原因是什麼?

路人:附近的從們向河中倒垃圾,排放污水,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沒有很好地履行職責。

記者:您好,能否問您幾個問題?現在的萍水河與以前有什麼不同?

住在河岸居民:原來水更清,河沿岸環境好,現在河上經常漂流着垃圾。夏天蚊子多,臭味熏天。治理後,情況有所好轉。

記者:您認爲爲什麼有這種變化?

居民:一些人環保意識差,向河裏倒垃圾。沿途工廠、礦山、農田的廢水排放。

記者:打擾一下。請問您對現在萍水河的看法?

釣魚者:河水混濁,魚也沒幾條,我坐了一上午,都只釣上幾隻小魚。

記者:你認爲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釣魚者:可能與亂排放生活和工業廢水有關。

接着,記者一行人來到了市環保局,對相關領導作了採訪。

環保局方面表示,將會在以後的治理中,(1)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和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2)加大管理和打擊力度,對排污未達標的企業限期整改、對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堅決取締。實現無毒、無害排放。(3)提高全體市民的環保意識。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自覺愛護環境,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

萍水河是萍鄉的母親河,將它治理好是我們的共同心願,希望在不久將來,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條潔淨、清澈的河流。

關於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稅收的調查報告2019年水資源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xx市xx縣位於xx海灣西南岸,海岸線102公里,擁有廣闊的淺海灘塗1000萬公畝,養殖面積67萬公畝,鹽田面積333萬公畝,豐富的海水資源爲 xx縣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以鹽業生產、鹽業化工爲主題的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項目已越來越成爲xx縣經濟的支柱產業。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也爲當地提供了豐富的稅源,給當地財政帶來的豐厚的回報。據統計,以魯北化工、埕口鹽化等爲代表的海水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年提供的稅收佔全縣財政總收入的20% 以上。爲理清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各環節提供的稅收,在稅收徵管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今年年初該局按照市局的統一安排,結合全省地稅系統xx“質效年”活動,組織力量下到鹽業生產企業第一線,對整個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過程做了一番詳細的調查研究,並制定了初步的稅收徵管意見。

調查過程中,該局主要對魯北鹽化項目和埕口鹽化項目做了典型的剖析,採取了檢查帳目、實地考察和座談會的形式。海水“一水多用”的總體情況是:海水(2~5°be′)首先用來養殖,得魚、蝦、蟹、貝等海產品;中度滷水(12~15°be′),用來自硫酸系統的so2 、氯鹼系統的cl2作原料提取溴素,並生產溴系列精細化工產品;滷水在24°be′時,副產的鹽石膏去制硫酸和水泥;滷水在26.5°be′時,結晶得海鹽、並精加工生產加碘鹽等;排出的苦鹵繼續利用,提取硫酸鉀、氯化鎂等產品。

一、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各環節涉及的稅收分析

(一)海水的初級利用階段。海水經抽調後,滷度在2~5°之間可供養殖。主要由各鹽業企業的內部養殖公司自行養殖或者以承包的形式租賃給個人養殖,養殖的海產品主要有對蝦、鱸魚、梭魚、梭子蟹、青蛤、溢蟶等。在此階段,根據現行的稅收政策,僅對企業實現的租賃收入徵收營業稅金及附加,租賃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徵收企業所得稅。xx年埕口鹽場34萬公畝對外承包面積實現營業稅金及附加49萬元,魯北化工實現營業稅金及附加19萬元,企業所得稅按現行規定實行減半徵收。對屬於個人的養殖收入屬於免稅範疇,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因此在海水利用的初級階段,政策性減免稅項目較多,實現稅收較少,稅負相對較低。

(二)海水的中級利用階段。養殖區的海水蒸發後濃度升高,海水滷度達到在12°~15°之間,主要產生養殖和化工兩種經濟效益。

1、生產化工產品。在本滷度範圍內的海水,經過嚴格的程序提煉後,能夠生產出從一溴到十溴的多種溴素產品,另外還能生產出鈉、苯等多種化工產品。由於該滷度的滷水是非飽和滷,不符合液態鹽的條件,不實現資源稅稅收,但化工項目實現稅收較爲可觀。xx年埕口鹽場生產溴素1583噸,銷售1459噸,實現銷售收入 1642萬元,上繳稅金181萬元。魯北化工股份公司溴素廠實現銷售收入1542萬元,實現利潤227萬元,上繳稅金165萬元。溴素化工項目能夠提供較爲可觀的稅收,而且能循環利用海水,比較環保,總體稅負在11%左右,財政貢獻率較高,是值得提倡的海水綜合利用項目。

2、產生部分養殖效益。主要是繁殖豐年蟲卵,由於受近海污染的影響,海水質量下降,水中微生物減少,近年來豐年蟲卵的繁殖能力降低,產量逐年萎縮。據統計,xx年全縣的豐年蟲卵產量約120噸,僅相當於xx年的22%。這部分水產品產生的稅收較少,但屬於企業整體收益的組成部分,也屬於稅務檢查容易忽略的地方。

(三)飽和滷水的綜合利用。滷度約達24°以上的滷水即稱爲飽和滷,飽和滷水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

1、用來曬鹽。原鹽資源銷售或自用後即提供資源稅和增值稅及附徵稅費。由於是經過天然曬制,所以成本低廉,收益比較穩定。每噸鹽的生產成本約80元,利潤最低也在50元以上。xx年魯北鹽場結晶區生產原鹽26萬噸,銷售原鹽21萬噸,實現資源稅342萬元,實現銷售收入3300萬元;埕口鹽場結晶區總面積32 萬公畝,實現資源稅646萬元,實現銷售收入7000萬元。由於資源稅政策調整,xx年減收198萬元。據鹽業管理部門統計,xx年全縣各鹽業企業投資 1.8億元,xx年原鹽生產能力將達到320萬噸,可提供資源稅6400萬元。

2、發展苦鹵化工項目。主要生產氯鹼產品,項目也僅侷限於魯北鹽場(系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即利用本公司鹽場提溴、曬鹽後的滷水爲原料,生產出燒鹼、氯氣、鹽酸。氯鹼產品屬於海水的綜合利用的末端產品。用來生產氯鹼產品的滷水主要有兩種渠道:一種是直接購買鹽場的飽和滷水,按照市場價格折算按每立方米 20元付給鹽場材料費,另一種渠道則是通過購買鹽場的原鹽,再融化成飽和滷水後,進行加工再生產。生產1噸液氯需要1.18噸原鹽,生產1噸燒鹼需要 1.2~1.6噸原鹽。xx年,魯北氯鹼廠生產液鹼191732噸,銷售195337噸,實現銷售收入10969萬元,銷售成本費用6561萬元,實現利潤4317萬元,稅金1516萬元。生產液氯49524噸,銷售44333噸,實現銷售收入6420萬元,銷售成本費用5220萬元,實現利潤1132萬元,稅金441萬元。生產鹽酸8245噸,銷售8000噸,實現銷售收入264萬元,銷售成本費用240萬元,實現利潤24萬元,稅金8萬元。共實現銷售收入17654萬元,利稅總額7439萬元,其中地方稅收1965萬元,總體稅負在11%以上。

(四)辦公生活區。總體上看,鹽業生產企業的水面區域屬於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範疇,只有少量的辦公生活區符合徵稅條件,稅收較少。

二、海水資源綜合利用中稅收徵管存在的問題

(一)各稅種沒有做到全面管理。稅務人員存在重申報輕管理的現象。通常情況下,企業對資源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較容易掌握的稅費計提較及時準確,而對租賃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重視程度不夠。

(二)稅收管理沒有做到精細化。根據調查的情況,發現很多稅收管理員的管理水平不足,對企業的全盤情況瞭解較少,沒有對海水綜合利用各階段產生的稅收情況有一個詳細的把握。

(三)企業存在故意偷逃稅行爲。特別是利用液體鹽生產高端化工產品方面,企業主要通過兩種途徑達到偷逃稅目的:一是大企業集團間的鹽業生產企業與利用液體鹽化工企業之間屬於關聯企業的性質,鹽業生產企業無償向化工企業提供飽和滷水,視爲“自用”,不做銷售處理,不計提稅金,二是有償使用飽和滷水,但記賬時通過非飽和滷水入帳,不計提稅金。

(四)延伸徵管不到位。海水養殖產品大部分屬於免稅產品,但是當地的一部分經營業戶以集中收購海產品後轉賣經營爲業,形成了很多豐年蟲卵專業戶、海產品專賣店等納稅業戶,基層徵收單位往往忽視了對這部分業戶的稅收管理,造成稅收流失。

三、加強稅收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一)對大企業實行專人管理。挑選業務素質較高的稅收管理員專門負責大企業管理,在宣傳稅收政策、開展納稅輔導的同時,詳細瞭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掌握各環節的稅收情況,前移管理關口,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稅收宣傳員、信息採集員、納稅輔導員、納稅評估員、稅收監督員”的五員角色,加強管理,搞好服務。

(二)充分發揮納稅評估的作用。對於企業規避稅收的行爲,要通過微觀稅負分析的方式,找出稅負較低的原因,帶着疑點去查找稅源的隱藏點,對企業的各稅種上繳情況進行納稅評估。具體工作中應着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承包水面收入是否入賬;2、自身養殖部分收入是否入帳;3、對企業有償使用液體鹽是否計算收入、計提資源稅;4、對於企業無償使用液體鹽是否覈算收入,計提資源稅;5、企業所得稅是否據實預繳;6、稅收優惠政策是否落實;7、是否存在提高入帳 “鹽價”,減少原鹽資源稅的課徵數量;8、集團公司內部關聯企業之間經濟往來是否按照市場價格進行。同時,加強對海產品二級市場的稅收管理,主要是通過公司承包清單,摸清納稅人底數,採取稅收清理的方式對不辦理稅務登記納稅人集中清繳稅款。

(三)嚴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海水綜合利用過程中,養殖、循環利用等涉及到多種稅收優惠政策,落實這些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助於盤活企業經營,爲企業發展提供動力。

(四)大力培植涵養稅源。堅持以科技爲先導,以項目爲載體,以資源爲依託,鹽化養並舉,科學拉長產業鏈,一水多用,充分發揮稅收的扶持作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高級滷水化工項目,營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海洋化工基地、海水養殖基地和綠色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基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