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關注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9.45K

爲關愛空巢老人,及時瞭解全區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及關愛情況,傾聽廣大空巢老人對社會養老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探討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難,進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新浦區婦聯於XX年8月在全區範圍開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及關愛情況調研活動,對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醫療、養老、關愛等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調研以問卷調查爲主要方式,輔之以訪談,對200位空巢老人進行個體化調查。

大學生關注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一、我區“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一)“空巢老人”概況。全區總人口44萬,60歲以上老人4萬,佔全區總人口數的11%,空巢老人近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過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狀況爲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沒有固定職業。

(二)“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及關愛情況

1.“空巢老人”的家庭狀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近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沒有子女或子女已過世。對於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願意與兒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無所謂。不能與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爲生活習慣與子女分開居住自由,22%是因爲子女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30%是因爲經濟原因子女無能力照顧。

2、“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空巢老人主要生活來源54%依靠退休金或養老金,其他生活來源依次爲兒女供養、務農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身體健康無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擁有高質量生活的重要影響因素。據調查結果顯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壓、聽力障礙、心臟病、糖尿病、腸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後僅採取簡單治療和間歇性治療。

二、當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經濟來源不穩定。城鎮空巢老人生活條件相對好些,生活來源以企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爲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滿足,經濟壓力相對較小。但沒有工作或無兒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來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會救助解決,因此,要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有較大難度。而農村“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絕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或兒女供養,經濟非常拮据,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吃、穿、用都靠自給自足,儘可能不多花錢,平時也很難吃上一次肉,逢過年過節,人來客往,生活纔有所改善。如果沒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順,沒有額外生活補貼,老人生活只能說是“活着”。

(二)身體健康狀況堪憂,醫療保健不樂觀。我區社會醫療保險覆蓋面逐年遞增,農村“新農合”醫療保險全覆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巢老人就醫難的問題,但是長年患病、報銷比例低、就醫費用貴等現實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點藥湊合過去,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隱瞞自己病情不說,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調查中,大多數老人出於習慣或現實經濟狀況考慮沒有做過全方位健康體檢。由於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無人照顧,往往在突發疾病時得不到及時救助,生命時常受到威脅。同時有些空巢老人難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三)生活孤獨情感空虛,缺乏精神慰藉與溫暖。不管是城區還是農村的空巢老人,他們最怕的是孤獨,空虛感是他們普遍的情緒,他們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寥生活狀態下,心裏話沒處敘說、有時間沒處打發,生活方式單調,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電視,很少與社會交往,被社會邊緣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對老人的日常陪護和親情關懷的缺失,使老人無法享受大家庭的溫暖。同時,常年勞累、情感孤獨、家庭經濟、醫療壓力再加上思念親人等複雜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負擔,使他們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爲退化現象不斷加速。

(四)安全問題存在隱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安全問題。疾病突發時無法求助、外出走失後無法聯繫親人,意外摔倒、磕絆,甚至燒飯、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給老人帶來危及生命的危險,更有甚者因煤氣中毒、突發疾病死於家中無人問津的事故頻繁再現。同時,一些空巢老人由於年齡大,警惕性不夠,行動不便,易成爲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針對空巢老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爲越來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此外,安全問題還有用電、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脅和自然災害威脅等等。

(五)助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由於絕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傳統與經濟狀況的影響,傾向於選擇家庭養老,認爲住在養老機構沒有自由,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銷太大,無法負擔,同時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這就催生了助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但目前社區助老服務人力資源不足、助老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較低,制約着助老服務質量的提高和專業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於空巢老人收入水平總體較低,有服務需求卻沒有能力購買,他們更需要的是來自政府、社會組織公益性的助老服務。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幾點建議。

(一)在子女關懷和照顧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須盡到經常聯繫老人、看望老人,照顧老人,給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義務。在這方面,輿論可以監督,社區可以根據空巢老人的具體需要,幫助空巢老人與其子女聯繫,比如可以按照爲其建立的信息資源庫,定期與空巢老人們的子女聯繫,提醒其要慰問父母或者來看望父母等。

2、對於高齡、喪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量爲老人請受過專業培訓的家政護理或保姆,以盡孝心。

3、子女應支持喪偶空巢老人再婚。對於喪偶的長輩,家庭成員應排除社會偏見和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支持老人尋找合適的生活伴侶,安度晚年。

(二)在社區服務方面。

1、一方面,社區應當建立準確的老人信息庫,特別是“空巢老人信息庫”。信息庫應當包括:老人姓名,年齡,性別,身體狀況,身份證號碼,社會保險號碼,學歷,專業,愛好,電話,子女情況,子女的聯繫電話、地址,退休前的供職單位等等。基層政府機關根據社區提供的信息備份,必要時予以覈對,並根據信息庫的信息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推廣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務網站,爲空巢老人的家屬提供反饋信息的服務。

2、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在每個社區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務中心是較爲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醫療保健可在社區服務中心解決,同時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實現一條龍式的服務,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國家補貼,社區執行,把社區一些下崗職工和閒散人員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培訓,爲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齡老人提供代請保姆、鐘點工、家庭就醫等護理服務;設立呼叫救助系統,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隱患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鼓勵和接納社區、學校、及社會志願者爲空巢老人開展關愛服務;在社區多發展老年羣體文藝活動組織等,豐富老年人的休閒娛樂方式。

(三)在政府服務方面。

主要解決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養”和“醫”的問題。

1、關於“養”的問題,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的工作,確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同時要增加對社區養老服務資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關的規劃和落實有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形式辦社會養老福利事業,與此同時,政府有關的宣傳部門要正面宣傳養老機構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對養老機構的不良看法。

2、關於“醫”的問題,建立和完善城市醫療保險、城市貧困空巢老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醫療保障,減輕空巢老人的負擔,使老人們看得起病。而對那些情況特殊,在醫療上特別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過社區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資料,篩選出真正因病至貧、因吃不起藥而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羣,然後政府給予救濟。

(四)在社會力量系統服務方面。

1、在志願者服務上,社區志願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獻意識,想要發揮餘熱,服務社會的中低齡老人可與本社區的高齡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結成對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幫助空巢老人。學校志願者,比如大學生志願者爲空巢老人開展有針對性的關愛服務,如心理、法律、醫療等方面的諮詢、文藝匯演等。社會志願者,比如紅十字會、老年人志願者服務協會等一些在老年康復、護理、保健、營養、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士加入到服務隊伍中,爲空巢老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2、新聞媒體要多渠道關注和報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及時披露空巢老人的問題,以引起社會的重視;或爲空巢老人刊登尋求社會經濟救助的啓事等。

3、社會興辦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養老機構,增加養老機構的數量並提高其服務質量,實現社會化養老與居家養老的有效結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對子女的情感依賴。

2、採取恰當的方式表達對子女的愛,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觀要求和願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確立自己生活的目標,培養興趣,廣交朋友,積極參與文體和社交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