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調查報告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4W
本文目錄生態調查報告關於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大學生寒假社區生態環境調查報告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生態調查報告4篇

爲認真貫徹落實市xx屆人大一次會議《關於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系統回顧總結五年來《決議》的執行情況,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城建環保工委在常委會分管副主任的帶領下,先後到市環保局、住建局、經信局、城管局、國土資源局、水利局、農業局、民政局、衛生局和部分鎮,聽取了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和部分人大代表、村級組織負責人的意見。同時,市人大代表各中心組通過視察、調研等形式組織代表開展檢查活動;11月14日,市人大常委會又組織市人大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和部分代表視察了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決議》執行情況

五年來,市政府根據《決議》提出的總體目標和工作要求,採取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制定實施規劃、細化目標任務、出臺相關政策、強化督查考覈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一)堅持外引內治,水環境整治持續深化。水生態治理保護的規劃體系基本形成,湯浦水庫引水、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和下姚江應急引水等境外引水工程全面完工,鄭徐水庫和大塘江入口引水環通工程開工建設。大力推進河道治理,建成骨幹河道81.3公里、生態河道206.6公里。推進了新一輪城區河道綜合治理,城河水質逐步趨好。加快污水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污水處理廠4座,建成污水收集輸送管網近750公里,完成3360家單位的污水管網接納工作。全面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62個村的非納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和17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納管治理工作,建成糞便集中處理中心18座,至年底可改造公廁440座。目前全市污水處理總量達到12萬噸/日,中心城區和城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0%和40%。切實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推進生態治藻及水源保護地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對杜湖、上林湖、梅湖等飲用水庫開展庫底清淤,對14座小(二)型以上水庫和73座山塘水庫實施維修加固。

(二)堅持治理與保護並重,環境綜合整治有序推進。完成漂印染電鍍行業整治、取締非法小印花加工經營,推進小熔鍊行業整治,組織開展豆製品加工、醫療廢水廢物、造紙行業、餐飲食堂油煙污水等專項治理。紮實推進廢塑料行業整治,關閉取締非法廢塑料經營戶4104戶,規範提升原審批經營戶116家,開展再生塑料產業基地建設。有序開展軸承油污染整治,治理年銷售XX萬元以上軸承企業51家,建成橫河鎮軸承含油廢水集中治理工程並投入使用,日處理能力達到40噸。關閉磚瓦企業36家,關停小火電機組7.34萬千瓦,淘汰落後空壓機352臺、六角車牀750臺及s7變壓器60臺,淘汰燃煤鍋爐6臺,規範提升“七低行業”企業30家。實施投資超過20萬元的節能改造項目532項,共節能42.2萬噸標準煤。推行清潔生產和iso14000環境管理認證,新增通過清潔生產審覈企業106家,通過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單位84家。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循環經濟重點項目40個。加強農業生產污染治理,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創建活動,開展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啓動建設醃製廢水集中處理中心。大力開展“森林慈溪”建設,全市新增平原綠化造林面積1萬餘畝,完成沿海防護林7000餘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預計到XX年底可達到39.1%。治理廢棄礦山50座,中心城區、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區域治理率達到90%。清理新“三沿五區”墳墓1.1萬餘穴,綠化治理縣鄉道兩側墳墓近2萬穴,生態墓葬服務範圍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全面實行生活垃圾袋(桶)裝化收集,42座垃圾中轉站全部達到壓縮式中轉要求,垃圾焚燒發電廠至今年7月共焚燒生活垃圾98萬噸,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xx”期間,我市萬元gdp綜合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淨削減量分別累計下降20.2%、28.76%、35.26。

(三)堅持控管並舉,行政執法監管不斷加強。嚴格落實建設項目審批和“三同時”制度,依法審批建設項目6000餘個,依法否決不符合審批條件項目496個,完成項目“三同時”驗收1522家。持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衆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加大環境違法行爲的執法力度,累計作出環境行政處罰1585件,罰款4429萬元,實施強制執行案件1069件,拘留20餘人次。加強環境安全監管,組織開展放射源、危險廢物、鋁酸蓄電池等專項整治,有效防止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四)堅持齊抓共管,生態建設氛圍日漸濃厚。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建立健全生態建設組織機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考覈機制和政策引導機制,建立健全了生態環境預警系統和突發事件快速反應機制。探索建立村級環保專管員機制,完善環保監管網絡。積極開展生態鎮村創建活動,共創建成國家級生態鎮5個、省級生態鎮8個、寧波市級生態鎮(街道)6個、寧波市級生態村169個。加強環保宣傳引導教育,把生態環境保護內容納入公務員培訓和中國小課程,通過開闢媒體專欄、拓展宣傳陣地、組織開展大型環境公益宣傳活動等形式廣泛宣傳全市生態建設工作,提高全社會參與環保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全市已建成環保自治組織297個,志願者人數達1.6萬餘人,羣衆的環保滿意率由XX年的74%上升到XX年的83.6%。

二、《決議》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對照《決議》要求,我市的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實際工作進展與《決議》提出的要求尚有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環保工作保障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和所有鎮、街道,一些職能部門和部分鎮、街道責任不清、監管不到位、協調配合意識缺乏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整體合力還需加強。由於環保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投資較大且見效較慢的工程,造成就事論事抓環境的多、一如既往抓環境的少,責任意識和工作主動性還有待提高。市、鎮(街道)環保機構人員不足,制約着環境現場執法的快速反應和現場處置能力。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村級組織由於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等因素主動參與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積極性還不夠高,亟需政府財政的有效扶持。

(二)水環境整治工作任重道遠。飲用水源地監管難度大,無證無照餐飲、禁養區畜禽養殖、非法開採濫挖礦山資源及亂搭亂建房屋等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水質安全受周圍環境和氣候因素影響較大,特別是湖庫富營養化已成爲飲用水源水質的主要問題。基層反映飲用水源上游村莊因規劃控制,村民要求改善生活條件、創造經濟來源的要求十分迫切。市域污水治理工程配套收集管線網絡尚未完全建成,各鎮生活污水治理施工難度大、成本高、推進速度不快,部分已納管企業雨污分流不徹底,部分地段管道沉降脫節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污水廠處理設施運行負荷率僅達到設計規模的52%,工程日常運行管理機制尚需完善,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長效管理機制亟待建立。中心城區河道漾面寬度不一,河道貫通性和流動性差,河網水系普遍存在富營養化和藍藻現象,偏黑偏臭現象在局部河道還有發生。村莊內部家庭作坊式企業直排現象還普遍存在,部分村級公廁和戶廁污水處理設施達不到技術要求且改造推進速度不快,嚴重污染當地土質和河道水質。

(三)淘汰提升落後產能任務艱鉅。“七小產能”屬於傳統產業,是當前淘汰提升落後產能工作的重要內容,但由於其地域特徵明顯,從業人員衆多,且往往與當地產業結構相配套,大量小產能業主淘汰後的出路問題及市場需求、產業配套等因素阻礙着淘汰提升落後產能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同時,由於近期銀行信貸緊縮,融資難度大,設備淘汰成本高,部分企業有一定的牴觸情緒,主動參與淘汰提升落後產能的積極性不高。

(四)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有待全面加強。橋頭、觀海衛等地的廢塑料加工行業仍面臨着反彈的壓力,橫河軸承行業油污處理任務繁重。有些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污染處理設施不完善或運轉不正常,偷排、漏排、不達標排放等現象還有發生。城區污染源面廣量大,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仍面臨較大壓力。城鎮人均綠化面積增幅較慢,城區公廁、城區渣土中轉站等基礎環保設施落地困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機制還不完善,餐廚垃圾處理工作進展緩慢。區域性農業污染仍較嚴重,超標使用農藥、化肥的現象仍然存在。

(五)全社會環保意識亟待增強。市民環境意識還有待提高,一些居民亂倒亂扔垃圾、隨地吐痰、踩踏綠地、隨地便溺等不文明的陋習依然司空見慣,工業垃圾亂焚燒、建築垃圾亂傾倒等現象仍比較突出。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方式方法還比較缺乏,宣傳力度不夠,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還沒有引起社會各界和廣大羣衆的足夠關注和自覺參與,氛圍營造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意見和建議

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期人民羣衆最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也是一項關係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大工程。要做好這項工作,切實解決《決議》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定提出的“xx”主要目標任務,採取更積極、更務實、更有效的工作措施,進一步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努力把慈溪建設成爲“綠色生態、宜業樂居”的一流幸福家園。爲此提出如下意見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着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一是建立環保綜合協調機制。增強對環保工作的調控協調能力,突破單一的職能部門權責限制,理順各級各部門工作關係,合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對需要多方聯合執法的整治行動,要整合執法力量,強化部門聯動,提高執法效果。二是強化考覈指導和行政監管。要提高對各鎮(街道)的環境保護目標管理考覈分值,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環境污染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鎮、村環保工作的指導和督促,切實提高各地各部門的工作水平。加強政府監察執法能力建設,建立一支業務精、作風硬、公正廉潔的環境執法隊伍。依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強對排污企業尤其是重點污染企業的監管,嚴格執行環保提前介入和“一票否決”制度,堅決杜絕引進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進一步推進排污總量審批和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實行。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加強檢查、督查和巡查。三是加強資金保障。進一步加大市級財政投入力度,推進治污納污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特別是增加水源地保護區居民的補助額度。減輕鎮級區域性整治及村級環境整治、公廁戶廁改建等帶來的資金壓力,夯實環保工作基層基礎。關於龍山、觀海衛、周巷財政體制調整後的實際情況,建議統籌考慮生態資金安排。

(二)繼續突出抓好水環境整治,確保工程項目效益的有效發揮。一是高度重視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切實加強飲水水源地保護,規範企業生產經營和旅遊業發展行爲,加大對飲用水水源周圍無證無照餐飲、禁養區畜禽養殖及亂搭亂建房屋等行爲的取締打擊力度。加強對水庫水質的日常監測,採取有效舉措努力遏制水質富營養化趨勢。加強對外引飲用水源突發事件的研究,保障市民飲用水安全。二是繼續大力開展截污納管和污水治理工程建設。加快支管網建設,提高管網覆蓋率。加快推進污水接納工作,強化鎮、街道工作職責,加強對企業等用戶納管的技術指導,提高污水處理率。科學評估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設效果,強化對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管理,健全工程運行管理機制,明確運行管理方式,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及時解決處理好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管網沉降破裂、主管支管銜接困難等問題,持續推進工程環境經濟效益的有效發揮。及時總結非納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經驗,優化工藝流程,制定後續管理養護政策措施,提高實際使用效果。全面摸清當前全市公廁現狀,列出具體改造時間表,加快推進公廁改造,努力消除公廁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三是有序推進城河治理。加快推進大塘江入口整治工程、漾山路江綜合整治工程、水生態修復工程和中心城區引水環通工程建設,充分運用外引水加快推進城區水體流動,提高城河自淨能力。健全城河管理工作機制,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四是全面推進河道和水資源開發保護工程建設。繼續大力實施“三橫十一縱”骨幹河道建設,持續推進鎮村生態河道建設,增加河道自淨、排澇能力,優化河道周邊生態環境。切實抓好和推廣“河長制”的成功做法,努力提高全市河道水質。推進鄭徐水庫和慈西水庫建設,切實發揮好外引工程效用,進一步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

(三)有序開展淘汰提升落後產能工作,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加強服務指導,正確處理好淘汰落後和規範提升的關係,幫助各地解決落後產能認定、落後產能淘汰舉措等相關實際難題,摸準、摸細全市淘汰提升落後產能情況。強化要素調控,規範企業行爲,提高落後產能企業(項目)的經營成本。優化財政政策補助方式方法,切實發揮好政策的引導作用,鼓勵企業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積極推廣清潔生產和綠色企業創建活動,推廣節能技術,培養節能產業,加快節能改造。加強統籌謀劃,通過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等措施,科學務實推進減排工作。

(四)全面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改善全市生態環境。繼續開展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整治,鞏固廢塑料行業整治成果,穩步推進小熔鍊、軸承行業污染治理。繼續加強“森林慈溪”建設,按照“種一片、成一片、綠一片”的思路,積極推進平原綠化和沿海防護林建設,注重種植質量,規範日常養護,提高樹木成活率。加快中心城區未完成綠化項目工作進度,推進峙山公園西擴二期、烏山公園和萬畝畈森林公園等公共綠地建設,提升城區綠化檔次,全面提高公綠面積。繼續加大對非法亂挖濫採礦山資源行爲的打擊力度,積極穩妥推進廢棄山塘治理。着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系統研究餐廚垃圾處理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好工業垃圾、建築垃圾出路問題。同時,針對當前工業垃圾亂焚燒、建築垃圾亂傾倒現象突出的現狀,建議由市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和各鎮、街道聯動,組織開展一次治理行動。加強農業生產污染標本兼治,大力推廣測土配方及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切實推進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加快建設醃製廢水處理設施並儘早投入使用,努力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紮實推進清潔空氣行動,努力控制和防治大氣污染。

(五)更加註重環保宣傳教育,着力營造全社會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強化對各級機關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的環境宣傳教育,樹立生態優先理念,提高項目的綜合決策水平。建立固定的、多樣化的宣傳教育陣地,把傳統的標語、櫥窗、專欄宣傳同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宣傳相結合,廣泛、高效地開展大衆化環境宣傳教育。注重宣傳內容的多樣化,着眼於羣衆關注度高的環保熱點難點問題,把宣傳環保知識、環保中心工作、環保先進典型和曝光違法行爲、剖析環保案件相結合,強化宣傳效果,切實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充分發揮好環保志願者和環保自治組織作用,努力打造一支羣衆基礎好、聯繫廣泛、擁有各類宣傳教育人才的隊伍,推進全社會支持環保、參與環保。

關於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生態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關於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西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董福科

一、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狀況

西豐縣位於遼寧省東北部,是個“七山半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農業縣,也是全省林業重點縣之一。全縣34萬人口,18個鄉鎮,總區域面積2686平方公里,其中在冊耕地67萬畝,林業用地251萬畝(其中有林面積2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6%,林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全縣共有三大水系,187條河流,較大河流64條、847.7公里長,有護堤407公里,石築壩2530座,護岸林620公里,有小型水庫15座,總庫容量爲1300萬立方米。

西豐歷史上是個山清水秀、生態良好、風調雨順、資源豐富的地方。但是多年來,尤其是近二十多年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忽視生態環境建設,致使全縣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森林蓄積量和覆蓋率逐年下降,山場砂化加劇,水土流失嚴重,降水量逐年減少,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河道出現乾枯斷流,生態多樣性遭到破壞,物種不斷減少,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到全縣森林覆蓋率僅達51%,與解放初期相比下降近30%,水土流失面積到爲130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32.3%,與解放初期相比增加了74.1萬畝,增長57%,水土流失量520.1萬噸。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不但惡化了生態環境,而且嚴重影響了人們生產生活,制約了全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僅94、95年大水和、連續特大幹旱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64億元;工業生產和城市發展受到嚴重製約,一些用水量大的工業項目不能上,城鎮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飲水十分困難,如再不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我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將難以實現。初,中共西豐縣委審時度勢,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在縣十二屆黨代會上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將生態建設擺到了西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從而拉開了我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序幕。

二、主要措施

1、做出決定,編制規劃和完善政策措施。縣委確立生態立縣戰略後,縣人大常委會根據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宏觀要求,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強生態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共分五個部分、16條,對生態建設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及主要措施都進行了明確界定和詳細闡述,並於03年12月12日縣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這個《決定》,對全面推進全縣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起到重要指導作用。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用一年多時間,認真組織編制了《西豐縣生態環境建設總體規劃》,於今年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在全縣組織實施,進一步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與此同時,縣政府從就開始着手製定和完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各項政策措施,先後制定下發了《西豐縣封山育林的通告》、《關於做好全縣“十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西豐縣鼓勵城鄉居民植樹造林政策規定的通知>》和採伐跡地更新、加強整頓林木經營加工點及五小礦點等有關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十幾個文件,並編制和完成了《西豐縣--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實施方案》。縣人大常委會還從有利於全縣生態建設與保護出發,審議通過了《西豐縣河道管理辦法》,建議修改《西豐縣柞蠶場管理辦法》,這些政策與措施的制定與不斷完善,爲加快西豐生態環境建設步伐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證。

2、加強領導,建立責任機制,形成氛圍。爲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縣政府於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主管農業副縣長任副組長,林業、農經委、水利、畜牧、財政、環保等部門爲成員單位的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在林業局。對成員單位進行了職責分工,落實任務,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生態建設領導組織,建立了統一協調和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縣政府與各鄉鎮政府、鄉鎮與各村之間都簽訂了生態環境建設責任狀,縣委將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任務納入到縣直部門和各鄉鎮目標考覈責任制當中,實行一票否決。縣人大加大了監督力度,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檢查或視察活動,並且每年的人代會都要聽取審議縣政府關於生態建設工作的報告,有力地促進了這項工作的開展。同時,爲促進全縣生態建設工作深入開展,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縣委、人大和政府積極組織廣泛宣傳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目的和重大意義。成立了由宣傳部、文明辦、廣播局、教委、林業、農業、畜牧、環保、共青團等部門參加的宣傳組織,在西豐有線電視臺開辦了專欄;縣鄉政府每年都印發了大量的有關封山林禁牧、嚴禁開荒種植等保護生態的宣傳通告;縣人大常委會專題召開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參加的生態環境建設宣傳座談會,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學增同志在有線電視臺做了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專題講話,極大激發和鼓舞了全縣幹部羣衆加強生態建設的士氣和熱情,爲全縣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順利推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3、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工作。開展植樹造林和認真清理各類開荒種植、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是進行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轉變機制、落實各項林業發展政策、清理開荒種植,全縣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的積極性逐年高漲,造林數量和質量連年攀升。三年來,全縣植樹造林達到18萬畝,成活率平均達85%以上,其中退耕還林達12.7萬畝,在冊耕地就佔5萬畝。幾年來,以恢復和治理爲目的,克服以罰代治現象,全縣共清理小開荒、假果園種植8萬多畝,絕大部分退耕還林;全縣個體造林發展迅猛,造林大戶層出不窮,振興鎮農民薛邦國承包河岸造林400多畝,西豐鎮居民王景峯承包房木和樂善兩條河岸造林40萬株。三年來,全縣個體造林爲15.4萬畝,佔全縣三年總造林面積的86%,涌現出5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732個,這些造林大戶將萬畝林業生態建設的主力軍。

4、嚴格限制森林採伐,認真清理各類林木加工點。面對西豐森林資源現狀,縣委、縣政府制定措施,嚴格削減計劃採伐限額,並主動取消特批指標。全縣“十五”期間年均林木採伐限額5.5萬立方米,與“九五”期間年均林木計劃限額7.4萬立方米相比,年均減少1.9萬立方米,比“九五”期間實際年均採伐8.36萬立方米相比,年均減少了2.86萬立方米,減少34.2%;而前三年實際林木採伐爲13.8萬立方米,年均4.6萬立方米,比“九五”期間實際採伐年均限額減少3.76萬立方米,減少45%,與“九五”相比每年僅此一項相當於淨增加森林蓄積量近4萬立方米。爲從生產加工環節和流通領域減少森林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在全縣範圍內,用兩年多時間認真開展了“兩清一打”工作,將原有145家木材經營加工點削減剩到58家,並重新核發了《木材經營許可證》,規範了經營行爲;全縣共關閉了以消耗天然林爲主的7家炭廠和1家地板生產企業;取締了非生產性“五小礦點”及亂採亂控現象,使全縣剩餘的木材加工生產企業能夠規範、守法經營。同時,開展嚴厲打擊亂砍盜伐林木的專項鬥爭,全縣三年共查處各類破壞和盜伐林木事件1752起,涉及林木1940立方米,有力打擊了破壞森林現象氾濫。

5、實施封山禁牧,狠抓蠶場生態建設。實施封山禁牧是保護森林和地表植被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全縣所有山地實行長期封育,全年禁牧,並大力推行牛羊的舍飼圈養,不準牛羊上山,嚴禁打柴、剝樹皮、挖樹根、開荒種植農作物、開砂、採石、挖砂、取土等破壞森林植被行爲。對現有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全縣共劃定公益林56461.2公頃,全縣普遍建立了護林組織,聘任監管員80人,護林員527人,並明確職責、簽訂管護合同,落實了責任;爲有效實行全年禁牧、實行牛羊舍飼圈養,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推行飼養方式轉變和飲料改革。三年來,建畜牧小區個,種植牧草3.5萬畝,建青貯窖1000多個,秸稈貯運9000萬公斤,推廣各種飼料機械3000多臺套,目前,全縣牛羊基本實現舍飼圈養。針對西豐柞蠶場比重較大,佔全縣有林面積的30%多,且稀疏、砂化、退化蠶場佔有相當比例的實際情況,將蠶場生態建設列爲重點之一,近三年來從完善承包合同、延長蠶場承包期、推行中刈化管理、對稀疏進行蠶場柞樹補植、嚴重退化、砂化蠶場實行封育等多方面加強柞蠶場生態建設。全縣共投入32萬元補貼蠶農400戶,植柞蠶場6.7萬畝;封育柞蠶場19萬畝,停蠶育林3萬畝,3000多份蠶場承包合同進行了完善,柞蠶場生態功能提高。

6、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和綠色產業開發步伐。農村能源建設是解決林柴矛盾,減少林木資源消耗重要措施,全縣建成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100戶,被動式太陽能房4000平方米,高效預製組裝架空炕竈鋪,中型沼氣池2座。僅柏榆鄉鹿鳴村生態園的50個集中連片“四位一體”大棚每年所提供的沼氣能源可節省燒柴150多噸,全縣每年可節省枝柴6942噸,相當於減少林木消耗近9000萬立方米,獲益200多萬元。同時,加快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開發生產,不僅有利於食品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還可大大減少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幾年來,共完成全縣土地環評261萬畝;取得綠色標識7項,生產面積8.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6項,8.9萬畝,正在審無公害農產品6項,41.8萬畝,屆時西豐將有38萬畝玉米是無公害生長。

7、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生態環境建設很重要問題是,如何提高可利用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蓄水和植被水源涵養能力,有效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實施了“引寶入豐”工程,投資2800多萬元,將寶興水庫水源引入西豐縣城,並建淨水場,使縣城日供水能力比原來提高1萬多噸;正式開始進行誠信水庫建設工程,總投資預計1.6億元,將建成總庫容量達329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052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目前,該工程建設已進入移民動遷和壩基修築階段,建成後的誠信水庫可保護耕地20萬畝,可提高西豐城區寇河段防洪能力達50年一遇標準。到全縣小流域綜合治理263.53平方公里,佔水土流失面積的42%;營造河道護岸林620公里,修橡膠壩2座,建城鄉綠化加快,全縣建綠色通道479公里,縣城建起大型公園三處,縣城建綠地33.6公頃,人均綠地面積達5.4平方米,中心鎮植樹46萬株。

三、初步成效

通過調查比較看,三年來,通過全縣幹部羣衆解放思想,紮實肯幹,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以及縣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決定》,不僅使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重要的生態環境指標開始逐漸得到恢復,而且還促進了山區經濟的健康發展,提升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一是地表植被得到有效恢復,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全縣有林面積從的208萬畝,增加到2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1.6%提高到53.6%,提高了2%;由於封山禁牧、牛羊舍飼圈養地表植被得到恢復,水涵養能力增強,草木豐盛,野生動植物增加。二是水土流失減少,水土保持能力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39.5萬畝,佔應治理面積的30%;土壤侵蝕量每年308.31萬噸,比三年前減少58%,土壤侵蝕基數爲平均爲每平方公里5000噸,比三年前下降30%。三是大氣質量明顯改善,河流水質進一步提高。底,全縣工業廢氣總排放量比“九五”期末減少200萬噸,城區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天氣255天;河水化學需氧量比“九五”期末年減少234噸,斷面水質達到國家Ⅲ類標準,比“九五”期末提高了二個級別。四是綠色產業發展增效。全縣僅德興艾清河牌甜瓜每年就可多增加收入100萬元,全縣幾年來綠色產業開發可爲農民增收近億元。五是通過生態環境改善、水資源增加和開發利用,一些關停的用水量大的企業也開始啓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得到較快發展,全縣保護地發展達到了0畝,比三年前增加了8000畝,僅此每年增加收入4000多萬元。

四、存在的問題

三年來,西豐生態環境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恢復,對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的作用開始顯現,但是總體看還只是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重要問題沒有解決。一是退耕還林進度徘徊不前,進展緩慢。全縣近30萬畝退耕還林地塊目前只退下12.7萬畝,不到一半,且有些地方出現反彈和邊退耕邊開荒問題,清理種類開荒種地、責任田擴邊伸沿蠶食林地問題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工作難度加大;二是封山禁牧沒有完全落實。偷牧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飼料改革和牧業小區建設相對滯後;三是柞蠶場生態建設力度不夠,措施不到位,嚴重砂化、退化、稀化和地處險坡山脊的蠶場,以及生態地位重要的蠶場等還沒有得到封育和保護,蠶場補植柞樹和中刈率還較低,達不到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四是由於受資金困擾,一些大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城市垃圾和污水處理項目、農村能源建設和綠色產品生產開發還進展緩慢,有的不能開展,跟不上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節奏。

五、對策措施

1、完善政策措施,實現生態環境建設制度化。對生態建設總體規劃要逐項分解落實,在對各項有利於生態建設政策、措施、辦法完善基礎上,重點對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蠶場生態建設三個方面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更好地推動生態建設重點工作的完成。

2、加大資金投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多元化。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的公益事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要走多元化投入體制。要積極爭取國家和上級扶持,要制定優惠政策,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和域外投資參與生態環境建設;要調整和轉變收費資金使用方向,將本區域內相關的林業、蠶業、水利、環保等規費收入真正用到生態建設當中去;政府要拿出一定資金,用於生態建設中的一些技術推廣、示範、試驗等工作。

3、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科學化。生態環境建設是系統化複雜工程,涉及工業、農業各個領域,必須尊重科學、依靠科技,實現治理環境科學化,才能實現標本兼治,全面恢復生態功能。在造林綠化上,要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以林種、樹種結構調整爲主線,以低產林改造爲突破口,全面提高造林質量,積極推廣應用造林新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森林資源管護上,加大中幼林撫育力度,逐年削減採伐限額,保持森林資源的連續性,提高森林淨蓄積;農村能源建設上,要注重推廣“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秸稈氣化等農村新能源技術;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上,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治理要以生物壓柳爲主要措施;要切實加快生態蠶場、優質飼料作物種植、綠色食品開發、環境污染防治與保護步伐,努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總體水平。

4、強化監督檢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責任化。要成立全縣生態環境建設監督檢查組織,健全隊伍,對全縣各部門和各鄉鎮落實生態環境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工作作風、質量的好壞進行督查;對生態建設重點工程監督,對新建和擴建企業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項目堅決不批,對限期治理仍未達標老企堅決關停,嚴格監控各類污染企業的生產活動。要建立鄉鎮和縣直包鄉單位生態建設重點工程責任區定期督查制度,劃分幾個重點區,由縣級領導和部門及18個鄉鎮黨政一把手分別承包,並確定出具體的承包辦法,由縣生態建設小組會同縣考評辦、政府督查辦共同進行考評。

大學生寒假社區生態環境調查報告生態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大學生寒假社區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調查地點:xx市xx小區

調查時間:xx年2月

調查內容:小區生態環境變化及現狀

調查方式:實地調查結合多年的生活感受,查閱資料以及尋求相關部門幫助

調查目的:寒假來臨,爲了增加自己對家鄉生態環境的瞭解和熱愛,鍛鍊自己的實踐調查能力,增強環境意識,進行此次調查活動。利用社區生態系統與城市生態系統的相關性,通過對社區生態環境的調查,探索城市生態系統的狀況。

報告正文:

住宅和人居環境是人們生活起居的主要場所,也是城市和區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的住宅、住區往往以耗費大量自然資源爲代價,給社會造成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人與自然關係失調、投資成本和運行維護費用高等不可持續性特徵。城市和社區是開放的生態環境系統,它的存在和運轉都是以周圍外在環境爲依靠的,它不可能實現自身的物質和能量循環,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取能量,同時又不斷地將廢物排放到外界環境中去,因此城市和社區的生態環境對外部整體的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隨着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環境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居住條件的要求已從一般的居住的向更高層次轉變。於是,許多以“生態”爲理念的住宅和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應運而生。到底什麼纔是真正的生態小區生態住宅?通過上網查資料發現關於生態住宅生態小區衆說紛紜,有人總結說,基本上是圍繞三個主題:一是減少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和影響;二是創造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三是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生態住宅生態小區要求具有:良好的區域景觀和生態環境,各類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確定植被的覆被率和喬、灌、草合理的組成與結構;大氣環境、水環境達到清潔標準,噪聲得到有效控制,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其生物環境,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生態建築得到廣泛的應用。我所在的xx市xx小區的生態環境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具體情況如下所述:

xx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集中。xx市冬季長達4至5個月,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爲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僅佔全年總降水量的3.0~3.7%,整個冬季雨雪稀少,北風頻吹,乾燥寒冷。夏季炎熱,季平均溫度在26℃左右,極端最高溫度超過40℃。夏季不僅炎熱,且多降水,雨熱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縣區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數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數集中在7、8兩月,佔全年暴雨日數的70%。小區屬於xx市,自然氣候於全市一致。x市地形複雜多樣,南爲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小區位於x市南部,靠近山地,地下未可透水岩層,地下水經滲透向北流,與不透水層阻擋噴出地表,形成泉水。

x小區是x市第一個純居民社區,建成至今有二十多年,現有百多座居民樓,人口約一萬兩千。有主要的街巷12條,路面被覆蓋面積兩萬多平方米,人行道爲吸水性彩磚,居民樓之間以花壇相間隔,其他喬灌木有一千餘株,垂直綠化面積2.7萬平方米。街心花園休閒廣場5處,道路兩邊設有石凳供行人休息。生態景觀良好。

小區內的植被以溫帶落葉喬木、常綠針葉樹、常綠灌木以及草類爲主,還有花園、花壇裏和居民家中栽種的其他植物。街道兩旁爲法國梧桐、楊樹和槐樹,樹齡約二十年。記憶中的這些樹,春季萬物復甦,生機昂然;夏季枝繁葉茂,樹影斑駁;秋季多姿多彩,猶如童話;冬季蕭條靜默,也別有一番風韻。松樹多見於花園和花壇中,四季常綠,花壇和花園由冬青的綠籬圍起來,外圍是綠漆護欄,花臺內種植一些開花植物以美化環境。整體感覺區域景觀和生態環境良好,各類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確定植被的覆被率和喬、灌、草合理的組成與結構。野生動物的多少往往可以從側面反映生態環境的優劣,鳥語花香成爲人們理想住宅環境的必備特徵。小區中的動物,野生動物主要是鳥類,常見的是麻雀和灰喜鵲,偶爾有貓頭鷹出沒;野貓數量也不少;家養動物多是寵物狗,養狗現象很普遍;昆蟲如蝴蝶飛蛾螞蟻等等。

該市地形是三面環山,猶如盆地,大氣流動受阻,不能及時將廢氣排出,在一定條件下容易形成逆溫現象,大氣狀況不佳。小區的大氣情況也如此,春季揚塵天氣時噴頻繁。至於大氣污染,小區內的主要污染源就是露天燒烤和燃煤爐具。調查發現的露天燒烤共有將近二十處。露天燒烤嚴重污染大氣,這種由羊油滴在炭火上而產生的濃煙中,含有污染大氣環境的細顆粒,對這種細顆粒目前還沒有好的辦法能夠去除,它嚴重影響環境景觀和空氣能見度。燒烤產生的濃煙中還有致癌物質,對生活在燒烤攤周圍的居民的健康有不利的影響。同時由於燒烤攤多在主要街道旁,行人較多,大量的煙霧對過路行人也是有害的。室內燒烤雖然有排煙管道,但排放集中排放量大,對於周圍居民的危害更大。小區內的垃圾桶已經全部換成了分類垃圾桶。小區內設有一處垃圾中轉站,生活垃圾有專人收取後,集中到該中轉站然後運往垃圾處理場。據以往觀察,該垃圾中轉站可以做到日開日清,保證將固體廢棄物及時輸出向區生態系統,這對一個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時不可忽視的條件。但在夏季,仍不可避免有異味,映像周圍居民的生活質量。

小區內生活設施齊全,內有幼兒園、國小、國中等教育機構,社區診所等醫療機構,還有商場市場,書店藥店等等,爲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馬路市場除了帶來了方便以外,不可避免的帶來的環境問題。它使道路變得擁擠,而且每天消耗的塑料袋不計其數,每天收市之後,原本乾淨的道路變得一片狼藉。這無疑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和小區的美觀。相關部門曾經多次整頓,但屢禁不止。

建議和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使我對自己生活的社區的環境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總體來說,小區的環境建設還是不錯的,綠化情況和生活設施還是令人滿意的,但小區的環境衛生情況不佳,使整體收效與相應的付出不協調。建議如下:

1、普及集中供暖,儘量減少居民因自己燃煤取暖而造成的環境污染。整頓燒烤攤,提倡無煙燒烤。

2、提高居民環境意識,自覺維護環境。堅決杜絕亂貼亂畫,隨手亂丟垃圾的不道德行爲。

3、整治道路市場,還馬路本來面目。可以在別處建市場,將馬路市場遷入其中,統一管理。

生態住宅和生態住區是人們所向往的生態關係良好的人居環境,它是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來定義的,是人類經過歷史選擇之後所追求的一種住宅和住區模式,希望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能早日將小區建設成大家心中的生態小區。

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生態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負責人:

正文:

(1) 前言

洪鋪鎮是皖江城市安慶的一個偏南小鎮,是懷寧縣轄鎮。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洪鎮村與五橋村同是洪鋪鎮中非常重要的鄉村,其中,洪鎮村是鎮政府所在村,是洪鋪鎮的中心,也是洪鋪鎮目前最繁華的一個村。而五橋村與洪鎮村緊緊相鄰,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鄉村,因爲趕上了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成爲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沒有幾年的建設治理,原本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如今變得非常富庶美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前往洪鋪鎮,看看兩村的相同與差異。

(2)水是生命之源

常聽老人談起她們記憶裏的洪鋪鎮,由於隸屬長江中下游地區,這裏水系豐富,水產盛足,那時候還沒有三峽大壩,村子裏的河流都是和長江相通的,那時在家門口都能捕到江裏的魚種,七八十斤的大魚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現如今很難見到的江豚簡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時候便會游過來找點吃的。烏龜甲魚什麼的放牛的孩子經常一天能撿一大籮筐回來,可惜那時候竟然不知道怎麼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鎮村,奶奶說那時候是沒有自來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來自門口的那口方塘,並說那時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於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卻是這幅景象。

降雨量的減少,加上人們大量的取用,還有農藥,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變成了一個污水坑了。

我們再看看五橋村經過治理,情況是否會好一些。

這便是五橋村的池塘,水依然那麼清澈見底,周圍用大理石築起了堤壩,顯得非常乾淨 整潔。

(3) 城鎮化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跟隨着全國城鎮化的步伐,洪鎮村也積極響應着國家的號召,但似乎在發展的進程中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忽略了對自然地敬畏。

這是洪鎮村新建的小區,我想說的並不是它建的有多麼漂亮,而是要強調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個很大的水庫,爲了滿足更多人的住房夢,人們不惜將水庫填平,將擴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軟的湖牀。廣場上一條條歪斜的裂痕彷彿是那冤死的水庫在無聲的哭泣。

相比洪鎮村,五橋村的建設開發則更加註重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在河道的兩邊修建了欄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門前有流水,屋後是松林,好不愜意。

(4)土地是我們的根

近年來,與許多鄉鎮一樣,隨着外出務工的越來越多,洪鎮村的青壯年悉數進城,勞動力的缺失導致耕地大面積的荒廢,這些祖祖輩輩留下的農田,曾經肥沃的土地,一經荒廢再想重新種植幾乎再沒有可能。五橋村又是怎麼解決這一難題的呢?

我們看到的就是五橋村的整體規劃圖,他們將村子裏的土地通過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給別人種植,既保護了賴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經濟收入,可謂一舉兩得啊。

(5)環境治理

觸目驚心!圖片上的就是洪鎮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們從這裏上船可以直達武漢,更有很多的漁民以此河爲生。現如今,寬闊的河道幾近乾涸,於黑的河牀像一條被剝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陽下,大量的垃圾撒滿河道散發出陣陣令人作嘔的氣息,無奈的村民只能將就着使用已經發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輩們看到如此場景會不會心痛,而或是嘆口氣,黯然的離開。

這是五橋村的水脈,五橋村的村民通過修建防護提,水堰,很好的保護了河水的流失,通過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這樣的小河邊漫步怎能不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6)我的感受

通過這次調查,給我內心的衝擊確實很大,曾經鳥語花香,蝦美魚肥的洪鎮村,在城市擴張的浪潮中被傷的千瘡百孔,橫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經清澈的小溪,堆積如山的垃圾佔領了曾經翠綠的小丘,蔥鬱的山巒被切去了秀髮,湛藍的天空被掩上了濃濃的烏雲……

而五橋村卻能後來居上,建設的如此美麗,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麗的洪鎮小村能恢復曾經冒昧的摸樣,希望像五橋村一樣的鄉村能越來越多,願我們生存的環境越來越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