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鄉鎮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1W

爲了解我縣鄉鎮文化建設情況,3月中旬在縣政府分管領導帶領下,文化局組織有關人員,實地察看了各鄉鎮文化站和村級文化大院建設情況,聽取相關單位情況彙報。通過調研,大家一致認爲,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羣衆的積極參與下,鄉鎮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鄉村文化活動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海島羣衆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精神面貌大爲改觀,推動了新漁村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針對當前鄉鎮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座談討論,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某縣鄉鎮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一、鄉鎮文化建設的現狀

1、注重加強領導,鄉鎮文化建設大環境逐漸改善。

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認識不斷提升,理念轉變更新,關注程度有所增強。特別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鎮村兩級都有班子成員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職文化工作人員,使全縣鄉鎮重點文化建設穩步推進。

2、注重資源配置,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初具規模。

鄉鎮文化陣地仍有基礎。砣磯鎮影劇院雖爲上世紀80年代所建,但目前經過維修,仍能開展演出活動。全縣鄉鎮有文化場所3630㎡,圖書室10個。大欽北村、大欽東村,北隍山前村、山後村,小欽村,黑山鄉南莊村,南長山黑石嘴村、山前村,北長山嵩前村、店子村、北城村等村級文化大院場地、設施比較齊全,活動經常。

3、注重因勢利導,羣衆文化活動日趨豐富。

我縣文化底蘊豐厚,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羣衆文化活動熱情高,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較好。各鄉鎮甚至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動特色,有的重排戲,有的擅唱歌,有的愛舞龍,有的喜耍獅,在歷屆“媽祖節”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砣磯漁家號子”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實事求是地講,近年來隨着農村稅費改革、農村文化機構的轉型,我縣鄉鎮文化建設出現了較爲嚴重的陣地流失、資產流失、隊伍散失的現象,農村基層文化工作蕭條,明顯滯後於經濟的發展,與廣大漁村羣衆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較大,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容忽視。

1、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

目前,我縣8個鄉鎮只有砣磯鎮有一座影劇院,而且爲上世紀80年代所建,多年失修,其餘各鄉鎮則基本沒有。據統計,我縣有29個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大院,佔全縣行政村總數的72.5%,但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室只是掛一張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體育健身器材,缺少器樂、音響設施;圖書室多是陳年舊書,幾乎常年無人問津;所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只是擺放了一臺計算機而已,形同虛設。

2、鄉鎮羣衆文化事業經費短缺,活動匱乏。

許多鄉鎮因經濟原因,大大削減文化支出,經費不僅年初不納入鄉鎮財政預算,即使工作任務來了,花錢也是能省則省。不要說投入資金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就連必要的鄉鎮文化活動經費投入都很少,使鄉鎮組織開展的文化活動的次數和形式都十分有限。

3、文化隊伍人才緊缺,整體素質在下降。

在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和體制轉換過程中,鄉鎮文化站的職能被統一歸入社會事務服務站,沒有專職的文化幹部,造成了鄉鎮站無編制、無經費、無人才的狀況。漁村文藝骨幹流失,後繼乏人,對鄉鎮文化活動的開展影響很大。

4、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

每年鄉鎮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以及民俗日,各鄉鎮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拔河賽,及棋類、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一年僅1-2次,也只到2-3個鄉鎮,活動形式多爲慰問演出、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近幾年,隨着農村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一些傳統的節慶日,一些鄉鎮、漁村都會開展一些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但這些畢竟是少數鄉村舉辦的少數文化活動,廣大漁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的 “三難”問題依然突出。

三、建議及對策

我縣鄉鎮文化建設落後於漁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已經影響到了當前社會主義新漁村的建設進程,必須及時加以重視和解決。爲此,今後一段時期,建議我縣鄉鎮基層文化建設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是各級政府應承擔的公共責任,也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要求,縣、鄉兩級要從“新長島、新開放、新發展”的高度來重視漁村基層文化建設工作,認真學習和貫徹中辦發[2019]27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意見》和全省文化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進一步提高認識,着力解決“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做到文化工作“四個納入”:即納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年度政績考覈內容,並作爲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抓好落實,確保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

2、多元投入,保障經費。

一是繼續加大政府的投入。公共財政是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的主渠道,要認真抓好中央、省、市有關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政策規定的落實,改進投入方式,形成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在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和重點文化工程建設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使鄉鎮文化建設的投入每年有較大的增長,佔財政支出的經費比重逐年提高,儘快達到國辦發[2019]7號文件規定的各級財政的文化事業經費不低於當地財政總支出1%的目標。二是出臺配套優惠政策,拓展投入渠道。倡導鄉村集體投資、集資、個人出資自辦文化事業,引導社會力量捐資,贊助鄉鎮基層文化建設。三是縣、鄉兩級政府特別是財政、文化部門要充分利用現在國家、省、市加大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契機,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

3、建管並重,夯實陣地。

要根據《山東省“xx”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規劃》,全面落實《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實施意見》。一是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按照中辦[2019]21號文件要求,採取強有力措施,制定建設標準,全力推進實現三級文化網絡體系化目標。二是努力搞好資源整合,統籌鄉鎮宣傳、黨建、教育、科技、計生等現有設施資源優化配置,綜合利用,發揮現有各類陣地的文化綜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設鄉鎮文化中心站。像砣磯鎮、南長山鎮、小欽島鄉、南隍城鄉等鄉鎮文化站底子比較好的,儘量以鄉鎮爲主,建設鄉鎮文化站;而其它鄉鎮則採取依附地處鄉鎮中心位置且文化大院建設相對完善的村,集中鎮村兩級的力量,建設鄉鎮文化中心站。四是儘快出臺農村基層文化設施管理、使用辦法。要進一步強化責任制管理,規範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4、突出重點,建好隊伍。

鄉鎮文化工作人員是我縣農村基層文化工作的骨幹力量,我們要千方百計爲他們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使這支隊伍可穩定、業務熟,能幹事。一是解決文化專幹編制。恢復鄉鎮文化站編制,至少安排一個專職或兼職文化幹部。以文化部門爲主對專幹進行管理、調動和考覈,做到讓文化專幹“懂文化、愛文化、幹文化”。二是加強文化隊伍培訓。有計劃地組織鄉鎮文化骨幹進行系統學習和專業培訓。逐步培養、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質高、懂專長、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基層文化工作人員隊伍,適應和促進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此外,還應加強民間藝人的發掘、培訓、管理、發展工作,積極鼓勵和幫助他們自編自演,參與到弘揚時代主旋律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藝活動中去。

5、傳承創新,繁榮文化。

一是大力開展漁俗文化活動。我縣傳統節慶文化底蘊深厚,羣衆基礎廣泛,要積極扶持和引導,充分利用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和勞動節、國慶節等紀念節日開展活動,使節俗文化活動成爲鄉鎮民間文化的主流。二是大力開展民間藝術表演活動。要有計劃地發掘、整理優秀傳統文化民間藝術,保護好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人,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各類表演傳承活動。三是大力開展示範性文化活動。積極開展農民文藝節目調演,民間技藝展示、舉辦媽祖文化節等活動,促進鄉鎮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四是大力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宣傳、文化部門應多組織創作一些漁民羣衆喜聞樂見的戲劇節目,正確引導農民羣衆的文化消費觀念,強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育活動,同時,文化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與相關部門配合,加強鄉鎮文化市場監管,淨化和規範鄉鎮文化市場,堅定不移地用健康、先進文化佔領漁村文化陣地。五是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每年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是促進鄉鎮文化建設的新鮮血液和催化劑,應很好進行策劃和包裝,尤其是科技、文化下鄉和電影下鄉巡映活動,應多播放適合漁村羣衆口味和需求的娛樂影片和科教片來贏得漁村市場。讓豐富多彩的文化成爲廣大農民羣衆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讓農民接受健康先進的文化薰陶,提高農民思想道德與科技文化素質,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爲建設“富裕長島、魅力長島、和諧長島”貢獻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