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組織與青少年參與的研究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1W

黃浦團區委內容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外ngo得到快速發展,並隨着外國資本、大型跨國公司一起進入中國社會,在各個領域發揮着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環保、教育、扶貧、防艾等領域,顯示出非常強大的民間力量。隨着ngo對中國社會生活的不斷滲透,對民衆的影響在不斷加強,對新一代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爲也產生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ngo的運作模式以及青少年參與ngo的原因等,借鑑ngo在吸引青少年參與等方面的優勢,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改進共青團組織在引導青少年參與社會活動方面的工作。關鍵詞ngo組織 青少年 參與一、研究的背景(一)ngo的概況1、ngo的定義和歷史沿革ngo(英文全稱爲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中文譯爲非政府組織,又稱npo,即非營利組織),指不以營利爲目的、主要開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會服務活動、獨立於政府的組織。目前,我國官方尚未採用ngo這種說法,而是使用“民間組織”這一稱謂,並將其分爲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三種類型。(考慮到稱謂的一致性,本文將國內的民間組織和國外的ngo統稱爲ngo。)從世界範圍來看,ngo主要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在80~90年代的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得到迅猛發展。目前,ngo活動領域向不同行業拓展,已成爲社會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2、ngo在中國快速成長的動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ngo也得到迅速發展。據民政部XX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止XX年底,全國已登記的各類ngo達35.4萬個,其中社會團體19.2萬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6.1萬個,基金會1144個。ngo之所以能夠在改革開放後在中國迅速發展,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所推動:一是我國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不斷推進爲ngo的發展提供了日益寬鬆的環境;二是ngo各項活動所產生的良好社會效益使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三是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爲ngo創造了有利的成長髮展平臺;四是由於我國ngo的起步較晚,可以吸收和借鑑西方的運作模式和經驗,使得國內的ngo能夠在較高的起點上開始發展。(二)共青團在當前形勢下面臨的挑戰1、社會轉型時期青年羣體的分層分化由於社會轉型帶來的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主體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導致傳統單位制的社會結構也在向多樣化的方向轉變。這種轉變,同時也使青年羣體產生了分層分化,主要表現在:一是青年羣體多樣化,區域內多類青年羣體並存,各具特點,如青少年學生、白領青年、社區青少年、進城務工青年等羣體,在學習、工作、生活等領域提出不同的需求,青年結構呈現出流動、分化和重組態勢。二是青年價值多元化,不同青年羣體均受到市場化、網絡化、商業化和全球化的挑戰,青年價值呈現出個體主義和行爲功利主義,一些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面臨新的挑戰,啃老族、月光族、快閃族等紛紛出現。三是青年問題社會化,由“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使滿足青年需求和解決青年問題的職能也逐步從單位中分離,向社會轉移,如失學、失業青少年數量在不斷增加,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壓力在加大,還有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青年就業難問題等等。2、社會轉型期共青團面臨的挑戰一是共青團的組織設置與青少年流向分佈不完全適應。雖然團組織已關注到新的青少年羣體正在不斷出現和擴大,但團組織的設置基本上還是以單位爲主,組織靈活性不夠,造成部分青少年無法覆蓋,特別是一些外資企業,高學歷、高收入青年集中,但企業及員工對建團積極性不高,團工作難以長效、持續滲透。二是共青團的組織動員方式與現實環境之間存在距離。在目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採取利益分配來調動參與者積極性的動員方式已漸成主流,而團組織一般在體制內採用行政指令的動員方式,參與者的積極性較難調動,被動參與多,主動投入少,活動效果不夠理想。二、研究的內容隨着ngo在我國社會各個層面的滲透,其對青少年的思想引導和帶動作用也正日益顯現。共青團如何借鑑ngo良好的工作模式,迎接當前形勢下面臨的挑戰,加強對青少年思想的引領,成爲新時期共青團組織一個急需研究的課題。爲此,我們圍繞ngo在黃浦區開展活動的情況,就其運作模式、對本區青少年的影響以及吸引青少年參與的原因等方面開展了調查研究。(一)ngo在黃浦區青少年中開展活動的情況目前,在黃浦區社團管理局登記註冊的ngo有350餘家,包括90餘家社會團體,240餘家民辦非企業單位,其中以青少年爲主要工作對象的ngo寥寥無幾。然而,通過前期調研收集的資料和調查問卷的反饋情況來看,已有一些ngo在黃浦區青少年中開展活動,且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其中,開展活動較多、影響力較大、知名度較高的ngo主要有3家,均爲涉外ngo,分別是“上海根與芽青少年活動中心”、“ja中國”和“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因此,我們以上述3家ngo爲樣本,進行研究。1、上海根與芽青少年活動中心“根與芽”是由珍·古道爾博士(世界著名靈長類學家)發起的一個針對年輕人的全球性環保和人文主義項目,於1991年創立於坦桑尼亞,目前已在全球90多個國家開展活動。“上海根與芽青少年活動中心”(以下簡稱“上海根與芽”)是“根與芽”在上海及周邊地區發展的負責機構,於1999年11月成立,並於XX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爲國內第一個涉外的非營利組織。目前“上海根與芽”在黃浦區部分中學開展的活動主要有“理解與友誼”、“根與芽環境教程”、“根與芽內蒙古植樹項目”、“有機農場”、“民工子弟學校體育課程項目”、“根與芽回收計劃”、“國民疾病公益教育項目”等。在其影響下,部分中學生自發成立了以環境保護爲宗旨的學生社團,如格致中學的“惜源聯盟”和“根與芽”小組。2、ja中國“ja”的英文全稱爲junior achievement,即青年成就,於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的幾個大企業的總裁發起設立,主旨是爲美國戰後經濟發展培育急需的商業經濟人才。“ja”目前已發展成爲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性商業和經濟教育組織,在近100個國家開展活動。“ja中國”是“ja”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於1993年成立,1995年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註冊,在北京、上海和香港都設有辦公室,並在全國160多所學校開設了19門課程,僅XX至XX學年就有6XX名學生參加。目前在黃浦區的格致中學、大同中學、上外附屬大境中學、格致初級中學等4所學校開設了“我們的世界”、“國際市場”、“企業經營管理模擬”、“學生公司”、“ja經濟學”、“青年理財”等課程,同時還開展了“職業見習日——中學生學習生涯導航”活動,並與黃浦區德育教研室在10多所中學合作舉辦了“生活的準則”徵文競賽。3、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青年會”於1844年在英國倫敦創建,並於1885年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世界基督教青年會第一次全體大會,制定了各國青年會共同的宗旨方針,即《巴黎本旨》。隨着時代的發展,“基督教青年會”從最初的組織青年基督徒開展查經、讀經等宗教活動逐漸演變爲主要是秉承基督精神、倡導志願服務的義工運動。“基督教青年會”也成了面向大衆的社會服務團體,併成爲世界性的非政府組織。“上海基督教青年會”(以上簡稱“上海青年會”)創立於19XX年,並於1992年正式進行了社團登記,其秉承“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基督精神,遵循世界基督教青年會所制定的相關基本原則,以“服務社會、造福人羣”爲宗旨,是一個獨立的、基督教性質的、推動志願者運動的、非營利的社會服務團體。該會在上海市現有9個工作點,主要分佈在浦東、盧灣、黃浦等區,服務項目包括:社區服務中心的綜合服務、青少年英語和電腦培訓、志願者培訓和海外文化交流等。目前開展的青少年活動主要有“雛鷹展翅——流動兒童健康教育”、“內蒙古植樹”、“關注城市貧困,援建農民工國小圖書館”等。(二)ngo運作模式的分析1、資源整合的模式(1)資金的來源和管理。“上海根與芽”和“ja中國”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海外捐助,在財務方面採用西方的財務公開制度,每年均向董事會或者捐助者發放財務報表,接受經費使用情況監督,促使ngo在運作中更加充分合理的使用資金。而“上海青年會”的收入主要來自房產的租金、承接政府委託項目的工作經費等,同時收取會費並開展一些收費的活動項目作爲補充,這樣的資金來源構成,既有利於推動提高活動的質量,也促使活動參與者提高參與的主動性。在經費管理中,ngo組織比較強調資金使用效應的最大化,儘量“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通過高效、規範的管理來降低運營成本。(2)人員和部門的設置。上述三個ngo的專職工作人員較少,如“上海根與芽”的專職工作人員僅3人,“ja中國”上海辦事處有6人,“上海青年會”總部有20餘人。相對於這些ngo開展的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的活動規模,其人員配備較爲精幹。同時,由於這些ngo需要經常性的開展國際交流,故在專職人員的選擇上優先考慮能夠熟練使用英語的、且具有一定社會經驗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人。因此,這些ngo的專職工作人員一般來自外企、教育、科研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行業。由於人員精幹以及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其部門的設置也較爲簡單,一般是按照工作對象或工作流程來劃分部門,涉及某個對象或者流程的工作,基本上由對應的部門獨立完成。由於部門設置精簡,各部門分工明確,重疊職能較少,避免了“有組織的無序”。(3)志願者的招募。由於專職工作人員較少,因此上述三個ngo均是以志願者作爲項目實施的主體。而ngo之所以能夠招募到越來越多的志願者,除了精神層面的因素,如用信仰以及公益、環保等新穎理念來吸引志願者加入,更重要的是這些ngo關注到了志願者自身的利益。如“ja中國”,目前有志願者5000多人,爲減少志願者管理上的成本,80%以上傾向於與企業的合作,將志願者活動作爲企業員工切身體驗公益的過程,也作爲企業品牌建設的過程。以其開展的“職業見習日——中學生學習生涯導航”活動爲例,志願者均來自一些知名的跨國企業,平日的工作已十分忙碌,爲何還要抽出時間接受“ja中國”的培訓,並以一對一的形式帶領參與活動的中學生體驗一天真實職場生活呢?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一方面,“ja中國”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了讓學生們展開未來職業生涯規劃訓練的目的。另一方面,“ja中國”也使志願者在培訓學生前,接受到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培訓,爲他們提供了一個更新知識的平臺。同時,通過這個平臺,使企業文化得到傳播和滲透,成爲塑造社會形象的很好形式。這種“讓生命感動生命,讓幫助帶動自助”,使志願者和受助者均能受益的運作方式,保證了志願者隊伍的穩定和發展,更使有限的人力資源得到放大。2、項目運作的模式(1)項目的設計和實施。上述三個ngo在活動項目設計和實施方面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以體驗教育爲主,體現項目的科學性、人性化。以“上海根與芽”的一個活動小組爲例,參與該組活動的學生爲了確定年度的3個活動項目,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採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先確定關心環境、關愛動物和關懷社區3個主題,再由學生根據不同的主題提供幾個金點子,最後由學生投票選出每個主題中得票數最高的點子作爲年度項目。這樣的項目設計過程,不是簡單的任務佈置和傳達,更強調學生的思考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二是以品格培養爲目的,體現在實踐中成長的理念。以“ja中國爲例”,所有課程都圍繞提高青少年的素質展開,注重培養創造力、領導力,教育對象從幼兒園一直延伸到大學學生。三是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更注重項目的實用性。以“上海青年會”開展的“雛鷹展翅——流動兒童健康教育”活動爲例,其項目只是由志願者爲外來民工子弟做一些簡單的體檢,告訴他們不要生飲自來水以及生飲自來水的害處,從而讓服務對象明白只要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獲得健康的道理。雖然這個項目十分簡單,但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因此其實用性也大大增強,體現了“以所要服務的對象爲導向”的工作原則。(2)項目的總結和評估。ngo的項目之所以可以不斷的推陳出新,取得越來越好的效果,還取決於其科學的項目總結和評估機制。從上述三個ngo來看,它們在每個項目結束之後,均會發放調查問卷對項目開展的情況和取得的效果進行回訪,同時,這些ngo均有自己的刊物,他們在刊物上刊登各個項目的總結以及參與者對參與活動的感想和對今後工作的設想。通過這些方式,不僅爲ngo今後改進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提供了參考依據,同時也幫助參與者體會內心的感悟,進一步理解了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以“上海根與芽”爲例,在“關於珍·古道爾活動”結束之後,該組織發放了調查問卷,向活動參與者提出“爲什麼珍·古道爾有名?”、“你能爲幫助動物和改善環境做什麼?”、“列舉兩樣在今天的活動中你瞭解的東西。”等問題。在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有的表示將在動物園撿垃圾,有的表示給野外的植物澆水,有的表示要種更多的樹,有的表示不殺死任何動物等等。這樣的調查問卷,問題雖然很簡單,但相當實用,既可以幫助“上海根與芽”從這些回答中確定今後項目設計的方向,同時也再次促使參與者考慮自己如何開展環保公益活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活動效果。(三)ngo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吸引青少年參與的原因1、ngo活動對黃浦區青少年產生的影響針對本區13所中學的抽樣調查顯示,在團委和德育室中,90%聽說過ngo,50%瞭解ngo的歷史和沿革,50%認爲學生社團屬於ngo,95%認爲應在學校設立與ngo的對接程序並鼓勵青少年參與ngo活動。而在區學聯幹部中,100%聽說過ngo,40%瞭解ngo的歷史和沿革,70%認爲學生社團屬於ngo,100%認爲應在學校設立與ngo組織的對接程序並鼓勵青少年參與ngo活動。數據還顯示,在對ngo進入學校開展活動方面,學校和學聯幹部均認爲需要有一定的監督。由此可見,ngo在黃浦區認知度和接受度較高,影響範圍基本覆蓋了區域內的中學;但在對學生社團的定義方面,學校和學聯幹部的意見並不統一。在調查問卷中,我們設計了“您覺得參加ngo的活動後,自己有什麼收穫”以及“對自己或者學生的思想和行爲模式有何影響”兩個問題。數據分析顯示,受訪者認爲在思想方面受到ngo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增強了在環保、公益等方面的意識,激發了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近幾年來,黃浦區各中學的中學生公益性社團發展很快,目前經常活動的有13個,成員有3000餘人,是各類社團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二是瞭解了踏上社會的心酸苦辣,對於今後的學習、生活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規劃。ngo活動的很多項目都是邀請參與者全過程參與的,有的甚至是參與者自行設計,在ngo工作人員幫助下逐步完善的,其間碰到很多問題都由參與者自己想辦法解決,使他們在走上社會之前多了一些人生歷練。三是明白了一個人的能力應該是綜合的,社會對於優秀青少年的定義不僅是讀書好,還有很多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調研中發現,在學生社團中比較活躍的骨幹,大部分是成績處於中游或中上的學生,他們在學生社團中體會到幫助他人、關愛社會的崇高,體會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體會到團隊的力量,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對於行爲方面受到ngo的影響,一是開展活動的方式從以學校組織爲主轉變爲自發設立爲主,ngo活動特別是學生社團活動,在項目實施中,“三五成羣”特徵相當明顯。二是活動的目的從以興趣愛好爲主轉變爲以志願服務爲主,儘自己所能爲他人、爲社會做點事情的理念已被更多人接受。三是活動的模式從以書本學習爲主轉變爲以社會實踐爲主,很多學生在課餘時間勇敢地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四是從以自我爲中心轉變爲以集體爲重,注重了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2、ngo吸引青少年參與的原因一是參加ngo的活動,可以跨越年齡界限、地域限制,結交新的朋友;二是相對於學校組織的活動,參加ngo的活動可以開闊更大的視野,對社會有更多的瞭解;三是ngo活動較學校,灌輸性教育少,主要是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注重參與對象的成就感。三、對共青團工作的啓示調查顯示,ngo在青少年的成長方面有着積極的作用,在青少年羣體中的影響力正在日漸增強,其更具人性化和實用性的項目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因此,爲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共青團的工作,提高共青團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和引導力,促進團工作的科學發展,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一)加強與ngo合作,提高團組織把握主動權的能力1、逐步建立ngo識別網絡調查發現,在學校等基層團組織中,對ngo活動的敏感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沒有聽說過ngo。對此,建議在區級層面建立ngo識別網絡。如建立預警機制,由各學校團委或德育室的工作人員擔當預警員,對ngo在校園內開展的或者在校園外開展的有學生參加的活動進行備案,並對那些一時無法判定性質的ngo及時向上級團組織和有關管理部門報告;團區委建立與民政部門的定向溝通機制,及時瞭解和掌握ngo在黃浦區的活動情況,從而促使ngo的活動不偏離其初衷,保證青少年免受負面的影響,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2、繼續加強與ngo的合作共青團與ngo目標不同,但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在社會工作中,共青團一家並不能包打天下,雖然要加強對ngo的識別,但是共青團也要擁有開放的心態,加強與ngo合作,在互動中增強互信,實現雙贏。除了繼續推進現有的學生公益活動項目外,對共青團工作中部分涉及承擔政府職能的,如對失學、失業、失管青少年的管理,可以嘗試與ngo合作,委託合適的ngo設計項目,協助管理,在擴大團組織社會影響力的同時,提升共青團的運作效率。(二)借鑑ngo活動模式,推動團的工作與時俱進1、進一步提高共青團工作的科學性共青團組織可以借鑑ngo在組織設置、項目設計、活動實施和活動評估等方面的經驗,使共青團的工作更顯人性化、更具親和力。建議建立科學的項目運作機制,在項目前期設計上,進一步做好調研和意見徵詢工作,使所開展的項目是黨政所需、青年認可的實在項目,對一些涉及特定青年羣體的工作項目,可以邀請部分青年提前介入,在項目設計、實施、總結等環節全過程參與,增加青年參與活動的感情成份,提高活動的感染力。在活動開展中,注重參與對象的感受,加強組織者與參與對象的溝通,充分發揮利益協調機制,增加項目吸引力。建立項目評估制度,加強監督,注重反饋,並在工作中不斷完善,增強團工作生命力,形成團工作良好發展的循環。2、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社團的幫助與扶持共青團組織要將學生社團作爲實踐教育、品格教育的重要形式,作爲實現共青團工作新發展的着力點之一,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要幫助學生社團瞭解ngo的歷史和沿革,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運用ngo先進的運作模式和經驗;與學校進行積極溝通,爭取給予學生社團在場地和經費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同時,發揮團組織在發現、培養骨幹方面的優勢,在ngo不願或者較難覆蓋的學校,尤其是普通中學,由團組織搭建平臺,挖掘人才,幫助學生社團開展活動,培育特色。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校學習只有幾年的時間,團組織要幫助做好社團骨幹的新老承接,逐漸爭取學校、家長各方的認可和支持,使學生社團得到持久、穩定的發展,從而幫助學生社團不斷做大做強,形成與ngo相媲美的學生組織。(餘海虹、高芸、俞駿、徐真傑)

NGO組織與青少年參與的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