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村農民收入情況的調查

來源:瑞文範文網 6.96K

3月5日至10日,我到xx村駐點,認真開展“七個一”活動。在此期間,我進農家門,聽農家言,知農家情,與農戶同吃、同注同勞動。重點對xx村10戶農民的生產和收入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抽查。目前,農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學技術和生產資金,最怕的是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和自然災害,最怨的是加重負擔。現將有關調查情況綜合反映如下:

關於鄉村農民收入情況的調查

一、關於xx村農民收入的基本情況

xx村濱臨長江,有368戶農家,總人口1347人,總勞力爲502人,旱地面積3647畝,全村以種植業爲主,主要品種有玉米、黃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純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純收入3000—5000元之間的戶數爲20戶;XX—3000元之間的戶數爲80戶;1000—XX元之間的戶數爲100戶;1000元以下的戶數爲168戶。

在調查的10戶農民中,人口總數爲39人,去年人均純收入爲1443.8元。總勞力數爲23人,其中務農勞力爲20人,佔87%,常年務工勞力爲3人,佔13%;在校學生爲10人;老人爲6人。人均純收入XX—3000元之間的戶數爲2戶;1000—XX元之間的戶數爲5戶;1000元以下的戶數爲3戶。

從調查的情況看,xx村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民收入水平低。10戶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讀書、生病就醫費用,加上婚喪嫁娶等人情世故,農戶所剩無幾,甚至入不敷出。大咀鄉長江村一農戶去年家庭純收入5780元,僅用於2個孩子讀書的費用就得1200元,佔家庭純收入的21%

2、農民增收渠道變窄,難度加大。xx村大部分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糧、棉、油等產品,賣難問題時有發生;區直企業下崗職工的增加影響了農戶通過勞務輸出獲取現金收入的出路;鄉村大部分企業經營虧損甚至關閉也制約了農戶收入的增加。

3、農戶貨幣收入比重低。在調查的10戶農民中,人均純收入XX元以下的農民,其賣不掉的農產品佔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賣掉,也是虧本賤賣。部分農民收入中以實物爲主,貨幣收入相對較少。爲了生產和生活,部分農民常將農產品換取部分生產資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農戶收入不平衡。少數農戶的高收入掩蓋了不少農戶收入下降的~。長江村一農戶年均純收入萬餘元,而在同村的有些農戶已到賒米、賒油度日的地步。

二、制約農戶增收的原因

農業屬於弱質產業,加上現階段商品率低,部分農產品價格下滑,農戶增產不增收。從調查的情況看,制約農戶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構調整滯後。受市場信息、自身素質等因素影響,許多農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適應,對種植、養殖產品的取捨只能盲從於市場短期的價格波動,不能科學地、準確地判斷市場規律,“村看村、戶看戶”的生產經營現象,導致一哄而上——惡性競爭——收入減少——紛紛下馬,造成農業結構調整的盲目和滯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許多農民因此發出“誰能告訴我,到底種什麼?”的無奈嘆息。

2、商品流通不暢。近年來,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價格大幅下滑,農民收入下降。被迫闖市場的農民一年四季忙種忙收,顧了田裏這一頭,顧不了市場那一頭。農產品大多以鄉村爲單位組織銷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單位各自爲陣,四面出擊,不斷增加了費用,而且易使區內產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殺價,造成內耗,一些農戶只好忍痛低價甚至虧本傾銷,滿載而去,負債而歸。

3、科技含量偏低。在10戶農民中,大多爲國中、國小畢業,文化素質偏低,有的年齡偏大,觀念偏舊,對科技成果接受慢,對市場信息捕捉不準,粗放經營,產品檔次低,收入增長受到很大制約。

4、農業投入不足。xx村以旱地爲主,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適於統一抗旱排澇,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後,農戶自主經營,耕作粗放,農作物不再連片種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適應。由於投入不足,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推廣的嚴重滯後,制約了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抗災能力差,農戶增產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難度加大。一是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而提價的空間和可能均已很校二是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高,且有假冒僞劣產品,導致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於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農民外出務工、從事第三產業等獲取收入的渠道變窄。四是農戶欠款的數額和戶數在不斷擴大。

6、自然災害頻發。農業仍然是一個弱質產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仍起着決定性作用,風調雨順即豐年,天旱雨澇就減產,對農民收入增減的影響不言而喻。大咀鄉長江村連續五年四災,旱、澇、蟲交替,災害頻發,經常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收甚至絕收,給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帶來嚴重影響。

三、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

從調查的情況看,促進農民增收的途徑主要有:

1、強化農業基礎地位。要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利用各種渠道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重點解決連片乾旱、漬澇問題,增強農業防災抗災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調優產業結構。農業結構調整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效益爲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熱中有冷;忌一成不變,要勤於調整;忌一觸即潰,要“把根留妝;忌一盤散沙,要形成“拳頭”。

3、健全市場體系。一是儘快籌建大型農產品集散地,滿足農產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務體系,按照“以區級爲引導,以鄉村爲主體,以民間爲補充”的發展思路,通過建立中介組織、組織營銷隊伍、完善信息網絡、強化科技指導等,爲農民產前提供種什麼最好的信息,產中聯繫好銷售渠道,不能讓農民一家一戶闖市場,爲農業產、供、銷提供全方位

服務,以保證農產品價值和農民收入順利實現。三要切實整頓農資市場,嚴厲打擊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坑農害農行爲,真正保護農民利益。四是要積極探索“訂單農業”、“合同農業”的新路子,做到讓農民只思生產,不愁銷路。

4、實施科技興農。要通過多種形式如電視講座、農民夜校、田間指導等,大力推行農科教結合,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從而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向科技進步要收入。

5、推進農業產業化。一要堅持市場導向,防止通過政府行爲“一哄而起”,急進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將閒田集中在種田能手或種田大戶手中,讓其自行調整,規模經營,增加收入。三是要擇優扶強,大力發展龍頭企業,提高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選擇具有市場開拓能力前景,能夠組織農民生產和爲農民服務的企業重點扶持和培育。

6、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減輕農民負擔就是直接增加農民收入,農民負擔只增不減,農民收入就無從增起。一要積極推進行政機構改革,以此爲契機,大力壓縮財政和農民供養人數,從源頭上減輕農民負擔。二要推行村務公開,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增強農村政務、財務透明度,促進鄉村幹部廉潔自律,杜絕貪污~、揮霍浪費現象。三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隨意增加農民負擔的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