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單位員工情況調研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7W

施工單位員工情況調研報告 篇1

一、走訪時間

施工單位員工情況調研報告(精選3篇)

20____年7月30日。

二、走訪地點

____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該廠位於王家店村附近,地處京滬鐵路以東,南環路以北,滂河的西南岸。

三、走訪對象

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管理人員。

四、走訪目的

1、瞭解企業的歷史、現狀及前景展望、用人要求、企業中各層次員工待遇及職業發展軌跡,優秀員工職業發展案例,以及企業發展面臨問題及建議等。

2、通過走訪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鞏固和強化所學的專業知識,深入理解和掌握污水處理的工藝的流程、特點等。

3、能結合實際,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並更加深入地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工藝在實際生產中的運用,融會貫通。

4、培養自己理論聯繫實際,綜合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爲將來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5、通過深入企業進行走訪調研,積極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瞭解我們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並虛心聽取企業對我們青島農業大學和環境工程專業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五、走訪前準備

走訪前我詳細上網搜查了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的相關資料,並與污水處理廠的相關管理人員積極取得聯繫,擬提出了關於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和工藝等方面的問題。我力爭做到帶着目的、帶着問題、帶着任務去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入的走訪調研。

六、走訪企業簡介

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配套項目,是山東省重點工程,也是泰安市委、市政府圍繞建設經濟強市目標,爲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改善人民羣衆生活質量而實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佔地159畝,建設規模爲日處理污水8萬噸,其中2萬噸經深度處理後,可回用於工業或市政景觀。其全年處理污水1800萬噸。工程採用具有除磷脫氮功能的氧化溝處理工藝,廠區工程主要包括污水處理工程、回用水工程及附屬建築。廠外工程包括配套污水管網85公里。該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項目之一,下撥專款給予扶持,工程總投資14560萬元。其中,污水處理廠區工程投資爲9372萬元,配套管網投資5188萬元,工程於20____年4月正式開工,於20____年11月27日竣工投入使用。

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爲國有企業。註冊資本432萬美元,資產總額947萬美元,負債總額523萬美元;佔地面積80畝,建築面積10809平方米;員工人數163人,其中技術管理人員62人。主要產品規模:日處理污水5萬噸。產品質量生產技術居國內先進水平。

該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全部投資)爲5.51%,大於本行業基準收益率4%,投資回收期14.66年(包括建設期),低於基準回收期。同時,項目的建設可大大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保護水體,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建設第二污水處理廠是泰安市委、市政府根據城市發展需要,爲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改善人民羣衆生活質量作出的重大決策。第二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產,將使城市生態環境大大改善,並進一步緩解城市供水不足的矛盾,對促進泰安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

七、走訪過程

20____年7月30日,我早晨8點就準時到達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並與之前聯繫好的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管理人員取得聯繫,在其帶領下,我詳細參觀了該廠。在此期間,管理人員耐心的向我講解了該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污水處理廠主要構築物及工藝流程等,讓我瞭解和掌握了污水處理廠的設計特點、工藝流程、設計理念、主要設計參數、各構築物選型依據及其優缺點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在參觀過程中,我認真觀察,仔細聆聽,積極思考,及時提問問題請他幫忙解答。理論聯繫實際,受益匪淺。

(一)氧化溝工藝流程圖

調節溢流堰的高度改變溝渠內水深,進而改變曝氣裝置的淹沒深度,使其充氧量適應運行的需要。淹沒深度的變化對曝氣設備的推動力也會產生影響,從而可以對進水流速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其二是通過直接調節曝氣器的轉速:由於機電設備和自控技術的發展,目前氧化溝內的曝氣器的轉速時可以調節的,從而可以調節曝氣強度的推動力。

(二)簡化了預處理和污泥處理

氧化溝的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都比一般生物處理法長,懸浮裝有機物與溶解性有機物同時得到較徹底的穩定,故氧化溝可以不設初沉池。由於氧化溝工藝污泥齡長,負荷低,排出的剩餘污泥已得到高度穩定,剩餘污泥量也較少。因此不再需要厭氧消化,而只需進行濃縮和脫水。

八、走訪體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我只在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行了短短一天的走訪調研,但我卻學到了很多知識。非常感謝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給我提供這樣珍貴的走訪調研機會。這是我們大學生涯裏精彩的一章。

這次走訪調研是對我們所學理論知識的一次全面的昇華,是一次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機會,通過這次走訪調研我對自己所學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感覺到自己所學的強弱所在,瞭解到理論和實際生產中的差距,同時對我國現代污水處理技術、監測技術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不僅爲自己的畢業環節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參考,同時也爲自己以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次走訪調研使我進一步瞭解了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污水處理的重大意義,增強了節約用水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而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是無所不在的。作爲一個未來環境工作者,我深刻體會到自己所揹負的任務有多麼艱鉅。這次走訪調研不僅強化了我的專業知識,還提高了我的綜合職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實踐技能、愛崗敬業的品質,從而爲今後能承擔技術工作、生產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深入企業的走訪調研過程中,通過與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管理人員的溝通交流,我認識到:我們環境工程專業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專業,很多企業都需要我們環境工程的專業人才來治理環境污染問題。污水處理廠就是我們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一個很好的就業場所。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非常歡迎我們青島農業大學的畢業生到其工廠就業。同時,他還就我們學校的課程體系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例如:多鼓勵學生積極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企業等進行參觀實習;要求學生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等。在參觀的最後,我熱情邀請泰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到我們青島農業大學進行宣講及招聘工作等,該廠表示非常樂意接受我們學校的畢業生。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在深入企業的走訪調研中,我學會了如何與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學以致用,如何分析解決問題。同時,我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早日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回報社會。

施工單位員工情況調研報告 篇2

施工成本綜合地反映了施工活動中的勞動消耗和物資消耗,是用於施工和管理的一切費用的總和。施工成本劃分爲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部分,直接成本由人工費、材料費和機械費組成。間接成本是指直接從事施工的單位爲組織管理在工程施工中所發生的各項支出。本次調查以問卷方式爲主,輔以對典型項目的現場調研。

1.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不足

1.1人員結構落後,制約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通過本次調查不完全統計,該施工企業現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不到20%,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到10%,懂經營和技術、會管理的複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更是鳳毛麟角,精通金融、法律和工程索賠的高級人才更是奇缺。同時該施工企業由於歷史包袱沉重,經營壓力較大,勞動力資源價格普遍低於市場價格,導致勞動力資源緊張,施工人員素質下降,員工素質的偏低不僅影響責任落實與執行力等管理問題,而且嚴重製約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體制機制問題,造成成本控制積極性不高

體制落後,權力集中在企業中上層,對項目部的控制過嚴過死,內部審計確認盈利後,層層扣款,分解到項目部時利潤微乎其微,還遲遲不予兌現,項目部成本控制積極性普遍不高。部分項目經理成本效益的意識還沒有樹立,幹活不算帳的情況仍然存在。近年來,該施工企業一直都在探索體制改革。

1.3 項目施工成本管理方法落後,成本監管滯後

在整體管理水平落後的形勢下,成本管理方法也不夠科學。相關控制審批手續往往只是走程序,職責不清,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項目部內部管理人員溝通不暢,起不到互相監督的作用。而作爲成本控制的重要監督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主要停留在事後審計階段,監管滯後。

1.4 施工成本管理的獎懲措施不到位

施工現場成本浪費現象頻發,卻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而採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和方法降低成本,也得不到相應的獎勵,導致職工成本控制的積極性不高,不僅不支持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而且還可能會產生抵制情緒,覺得成本控制只是領導層的事情,對職工個人來說意義不大,使施工成本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2.控制施工成本的措施

2.1 領導需重視,制定積極的措施控制成本

首先,領導層要有決心和信心,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其次,企業應從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對成本管理的投入,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成本管理。可抽選高素質的人員成立專門的成本控制部門;還應將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加強事前和事中控制,強化審計對成本的控制和監督作用;全體職工都應該具有控制成本的意識,減少施工現場浪費,養成節約成本的好習慣。

2.2 成本控制的分解落實是多層次的

項目部是成本控制的核心,企業應該給予項目部相對應的成本控制權力。成本控制既包括企業對項目部成本的控制,還包括項目部對作業班組成本的控制及作業班組對作業人員的成本控制,要做到責任成本分解到人,人人身上都有成本控制責任,從而避免只管幹活不管算帳的現象,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降低成本。

2.3 制定並執行合理的激勵制度

成本控制任務要和經濟利益掛鉤。及時地對責任主體進行客觀公正的考覈,落實獎懲措施,只要其完成責任範圍的各項指標,就應根據完成程度給予獎勵,如未完成,就應根據事先約定的方法和力度給予懲罰。嚴格落實獎懲制度,才能使每一個責任主體都能積極參與到成本控制中去。

2.4 採取技術措施控制項目成本

生產力的提高是伴隨科學技術水平及操作技能的提高的。應用新的施工技術是提高生產力的有效途徑。首先,施工準備階段,應對工程成本目標進行預先估計、分析和計量,並將有關成本的控制責任分解落實。其次,在施工過程中,研究制定各種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藝、新技術,多施工方案比選,確定有利於縮短工期、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

2.5 採取預算措施控制項目成本

2.5.1 人工費控制

人工費的控制最有效的.途徑是採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施工任務與收入掛鉤,纔能有效地調動作業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作業效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也是降低人工費支出的有效途徑。

2.5.2 材料費的控制

材料費一般佔工程費比重很大,加強項目部的材料採購和收、發存管理,成本自然降低。首先是對材料用量的控制,按定額確定材料消耗量,實行限額領料制度。加強週轉料管理,延長週轉次數等。其次是對材料價格進行控制。參考市場行情,貨比三家,擇優選購。避開鋼材價格波峯期獲得低價位;集中提交材料計劃,獲得批量價格;節省運輸費用降低鋼材的使用價格。

2.5.3 機械費的控制

通過合理施工組織、機械調配,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時,加強現場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經常性修理等各項費用的開支管理,避免不正當使用造成機械設備的閒置;加強租賃設備計劃的管理,充分利用社會閒置機械資源,從不同角度降低機械臺班價格。

2.5.4 間接費的控制

一個工程項目儘量由一個項目部組織施工。減少管理機構和人員的重複設置;外地施工管理人員減少回鞍次數降低差旅費的支出;壓縮辦公用品的開支,網絡辦公節約長途話費等等。

2.6 建立成本控制體系

以施工預算收入爲中心,建立包括目標成本管理體系、動態成本管理體系、成本後評估體系以及責任成本體系的成本控制體系。分別從事前、事中、事後反饋以及責任與激勵機制方面進行管理。逐步積累成本控制的經驗和完善成本信息數據庫,從而有效地控制成本。

結束語:

從該企業的成本管理現狀調查情況來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施工企業走向現代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最有效途徑,它涉及面廣,潛力大,可挖掘性強。施工企業在成本管理實踐中不斷加大力度,不斷總結和完善,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開闢出新的天地。

施工單位員工情況調研報告 篇3

事業單位作爲向全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載體和平臺,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事業單位發展中的問題不但影響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效率,也嚴重地制約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目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已全面展開,但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還面臨不少問題。

一、主要問題

當前,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事業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與市場經濟不能並軌的問題,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及人民羣衆對提供公共服務、公共產品的需要,同時也制約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具體表現爲:

(一)管理體制不順,監管制約不力。一方面由於事業單位部門所有、條塊分割的管理結構,導致在機構設置、編制配備出現不盡合理的地方。有些事業單位因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職責任務、工作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職能萎縮,編制閒置,一定程度上存在機構龐雜、人員臃腫、人浮於事等現象。另一方面職能加強、任務增加部門的用編需求得不到調劑,特別是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維持社會和諧穩定等重點領域編制資源得不到動態調整,使得編制資源不能全面發揮其應有作用,阻礙了社會事業的發展。這些問題根源在於編制管理法津法規體系不盡完善。雖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機構編制管理方面的條例和法規,但具體到事業單位機構設置、人員編制配備方面還是缺乏嚴格的控制措施。有些事業單位人員編制覈定無操作標準和依據,只是根據當前的工作情況所謂的“量體裁衣”,致使主管部門要求設立事業單位編制覈定時上下聯繫、左右攀比;有些事業單位設立以達標爲要挾,以審批資金爲“誘餌”,造成機構設置重複、職能交叉。不但增加財政負擔,而且容易出現推委、扯皮現象。

(二)缺乏法人資格,阻礙自身發展。部分事業單位不具備獨立的事業單位法人的資格,其任務由行政主管部門下達,辦公地點不明確,人員混用,財務不分,行政機關人員兼任事業單位法人。這樣的事業單位不能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只能靠財政“吃飯”、政府“餵奶”、主管部門“輸血”生存。致使事業單位服務功能弱化、萎縮,不同程度地阻礙了事業單位根據自己的特點,按照社會需要和市場經濟規律尋求自身發展的步伐。

(三)政事、事企不分,工作效率不高。一是有些事業單位享受着事業單位的待遇,卻從事着與政府部門一致的行政管理事務,甚至還擁有比一般政府部門更大的行政權力。一些並非法定承擔政府職能的事業單位,執行着由主管部門直接或間接轉移過來的行政職能。二是有的事業單位本身擁有執法權力,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國家財政資金的供養,卻仍然從事經營活動,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三有些事業單位佔用着國家資源,享受着財政扶持,卻未充分有效地提供相應服務,積極公正地履行應盡職責。

(四)事業單位撤併難度大。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予以撤銷;對佈局結構不合理、設置過於分散、工作任務嚴重不足或職責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部分事業單位將面臨着撤併,人員編制覈銷、覈減和安置。對應該撤銷或整合的事業單位,很少有主管部門或事業單位自己主動提出進行撤銷整合,而是以上級部門批資金、上項目等爲理由,要求保持現有事業單位,或者一味強調本部門本單位的困難,反對撤銷整合所屬事業單位,加大了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難度。

(五)改革配套政策遲遲不能啓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涉及事業單位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過程中沒有養老保險、人員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會保障,必然會影響社會穩定大局,致使改革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目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財政管理、轉企改制等配套政策遲遲未能出臺,成爲制約改革順利推進的瓶頸。

二、思考與建議

(一)調整規範機構設置,搞好清理整合。根據縣級事業單位不同的類型、性質、運行機制以及發展趨勢,按照事業單位清理規範的要求,進一步搞好清理整合。一是堅決撤銷。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原有的一部分事業單位,有的職能萎縮甚至消失,已經無所作爲;有的運轉艱難,既無社會效益,也無經濟效益;有的依靠財政撥款養人,終日無所事事;有的名存實亡,長期無人員、無資產、不運作。對這此事業單位予以撤銷,其人員按政策進行妥善分流和安置。二是合理合併。有些事業單位規模過小,有的職能相近或交叉。對這類單位應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予以合併。三是調整佈局。對條塊分割、重複設置的事業單位,應統籌兼顧,科學調整佈局,裁長補短,優勢互補,優化人力、財力、資產等資源配置。通過清理整合,逐步界定和規範事業單位的職責任務、機構名稱、人員編制和經費形式。

(二)全力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根據國家和省市對事業單位的有關分類標準,本着先易後難、分期分批、逐步推進的原則,對清理規範後的所屬事業單位進行科學分類。行政類事業單位,依法調整界定職能任務,整合精簡機構編制,嚴格規範管理。公益類事業單位,優化佈局結構,完善運行機制,逐步實現舉辦單位主體的多元化。此類事業單位的管理辦法,主要是政策引導、依法監督、搞好服務,重點管好其領導班子或法定代表人,監管其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經營類事業單位,按照事企分開的原則,借鑑國有企業改制的政策辦法,搞好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改企轉制,使其成爲市場競爭主體和獨立覈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進一步增強自我發展的活力。

(三)賦予事業單位獨立的法人地位。國務院《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未取得《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的,不得以事業單位名義開展活動。近年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雖然得以全面推進,但其他配套政策法規滯後,事業單位仍處於主管部門的附屬地位,與市場接軌的“准入證”作用也沒能充分發揮,制約了事業單位的市場化進程。許多事業單位習慣於按主管部門的行政命令辦事,對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主動參與的少,不願意面向社會尋求生存空間,造成事業單位社會化服務功能的缺位。因此必須建立健全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等多種形式的治理結構。

(四)徹底解決合力不強的問題。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政府職能部門、政府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這三者雖然都主張進行事業單位改革,但改革的目標和方向並不一致。一般來說機構編制、人社、財政等政府職能部門主要是加強規範化管理,儘量控制或減少財政供養人員。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則往往是站在事業發展,同時也站在維護本位利益的立場上儘量保留和發展一些事業單位,在改革中常常充當事業單位的代言人和事業單位改革的協調者等角色。事業單位自身則希望通過改革在既得利益不變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地增加財政供給,同時又能獲得自主權。這三者難以形成合力。所以只有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黨委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果斷決策,才能在事業單位改革形成合力。

(五)堅持以人爲本的核心。改革必須注意維護社會的穩定和促進社會的和諧,不能給社會帶來新的不穩定和不和諧因素,尤其不能象以往改革那樣把“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因此,需解決四個問題:一是根據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二是要解決好改革前後新老退休人員待遇的平穩過渡問題;三是進一步完善工作人員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係的轉移和銜接辦法,切實解決人員身份轉換以及醫療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保障問題;四是要解決好人員分流安置問題,認真研究以單位、行業爲基礎的,多層次、多種形式的人員安置政策,對達到一定年齡或工作年限的職工,研究較爲寬鬆的提前退休政策。

(六)推動事業單位配套改革。一是逐步取消事業單位行政級別,實現事業單位職級制,推行職員制;二是探索實行公共財政“購買服務”新模式,可由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通過公開招標、向有資質的社會組織“購買服務”;三是改變財政供給方式,告別單純“以人定費”的形式,從“養人”轉變爲“養事”;四是鼓勵與支持社會力量辦公益事業,對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在設立條件、資質認定、職業資格與職稱評定、稅收政策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與事業單位公平對待。

(七)管好盤活機構編制資源。在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的前提下,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增減平衡”的要求,採取切實措施,覈減職能減少、工作任務不飽和單位的人員編制。儘量把有限的編制資源向重大民生保障方面傾斜,向基層和一線傾斜,向關乎全局工作方面傾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