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大學生道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5W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團委內容摘要我國社會正處在深刻的變革和轉型中,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在轉型期表現出了新的情況和新的特點。現有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能否滿足和適應這種新情況新特點,成爲我們不得不關注的問題。本課題通過問卷調查、個案訪談等實證研究方法,瞭解到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的現實狀況及道德教育的環境日益複雜,工作難度不斷加大。爲此,只有針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特點,反思當前的教育方法得失,揚長避短並積極探索新方法,才能切實增強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 道德狀況 道德教育領導點評轉型時期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如果不能加以有效教育和引導,就有可能造成各種消極、落後和錯誤的思想及行爲方式,不僅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順利成才,而且直接影響到新世紀中國的面貌和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新課題。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團委通過調查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對當前教育方式進行認真反思,這是一項有着重大實踐意義的研究。相信只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認真研究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積極探索道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規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一定能收到實效。——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機關黨委副書記、黨羣工作部主任 張志偉一、研究的背景與概況(一)研究背景道德教育是大學生教育和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成效如何不僅關係到人才的質量,而且對國家、民族的現在和未來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時期,大學生的思想個性、道德品質也在發生着變化,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特點,現有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能否與之相適應將直接關係到能否培養出符合社會和國家發展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建設者。由此,道德教育不僅要掌握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還需要反思當前的教育方法得失,揚長避短並積極探索新方法,切實增強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二)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和隨機採訪等實證研究方法。問卷調研的主要對象是大學本科生和部分碩士研究生。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有效問卷191份,回收率91%。調查數據採用spss軟件處理,主要統計手段是頻次分析。二、研究的內容與結論(一)大學生普遍關注社會,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1、熱愛祖國當代大學生富於愛國熱情,在回答“如果祖國被外敵侵略而發生戰爭,你是否報名參軍”,94.8%的大學生表示會參軍,這其中表示“主動報名參軍”的大學生佔32.5%,表示“被徵就參軍” 的大學生佔61.8%,而認爲“太危險,儘量逃避參軍”的只佔5.2%。2、積極學習政治理論調查發現,大學生對黨的指導方針、思想路線的學習意願較高。回答“對於學校開展的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活動,你的態度是什麼”,80.6%的大學生表示積極,選擇“不太積極”的佔11.5%,“不積極”的只佔7.9%。3、關注社會,關心國內外大事當代大學生並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他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關注社會、關心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並有自己的看法。在回答“你認爲我國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時,作出選擇最多的三項依次爲:懲治腐敗(46.6%),就業(18.8%),誠信(14.1%)。問及對國際、國內大事的態度時,43.5%的大學生表示“非常關心,經常通過報刊、電視等了解”,50.8%表示“偶爾看看報刊、電視瞭解”,只有5.8%的大學生表示“不關心”。4、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調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能夠關心他人,助人爲樂,公德心較強。回答“當您在公共汽車上看見老弱病殘和兒童沒有座位,而自己有座位時,您通常是如何做的”,74.3%的大學生會“主動讓座”,“任何情況下都不讓座”的只佔6.3%。在回答“上學路上,遇到一位盲人想過馬路,這時已經臨近上課時間,你會怎麼做?”61.3%的大學生選擇“把他送過馬路,再去上學”,“怕遲到,決定以後再幫助”的佔23.4%,“裝着沒看見”的只佔14.1%。問及“上學途中遇紅燈,此時恰無來往車輛,這時你會怎麼做”,72.8%的大學生會“等待綠燈亮時再通過”,只有9.9%的人選擇“看到沒有警察便快速通過”。(二)大學生具有較務實的價值觀,但自我中心傾向明顯1、具有比較務實的價值觀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的加劇,使得作爲個體的人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追求自身價值,體現個人奮鬥,已成爲當代大學生的價值標準。58.6%的大學生認爲努力學習是爲了“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承認”。98.4%的大學生認爲誠實守信是重要的。67.5%大學生不同意“隨着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艱苦奮鬥的提法已經過時了”。在回答“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什麼”時,選擇最多的前兩項是“人格是否高尚”(57.1%),“對社會貢獻的大小”(35.6%)。在關於處理個人與集體利益關係方面,55%的大學生選擇“公私兼顧”,9.4%的人選擇“寧可犧牲集體利益,也要維護個人利益”。2、自我中心傾向明顯有調查發現,大學生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不免出現自我中心傾向。在回答“您所信奉的人生信條是什麼”時,選擇最多的前兩項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在乎別人的評論”(50.8%),“人生短暫,當及時行樂”(25.1%)。這一點也體現在他們的幸福觀上,“建立和諧美滿的家庭”被認爲是人生幸福的最大首選(39.3%),有知心朋友(33.5%)被列爲第二。而爲社會做貢獻僅爲15.2%,爲共產主義奮鬥終生只有5.2%。(三)大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爲脫節道德認知是對道德規範的認識和了解,道德本身的知易行難的特點,使得大學生的道德認知並不能自然而然地付諸到道德實踐中,調查顯示,59.7%的大學生認爲因見義勇爲而負傷犧牲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但不會效仿他們。而問及“如果用非正當手段能解決你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你會採用嗎”,51.8%的大學生選擇“肯定會”和“可能會”,24.1%的人選擇“說不清”。(四)道德修養水平與知識水平存在差距調查顯示,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落後於知識水平的提高。其中,63.4%的大學生認爲有差距,29.3%的人則認爲有很大的差距,僅僅有6.3%的大學生認爲沒有差距。(五)多元化因素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各異1、學校的道德教育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調查中發現,在學校教育中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影響最大的幾項活動依次是:社會實踐活動(41.4%)、先進人物的事蹟(37.7%)、老師的言傳身教(33.5%)、有關講座(33.5%)和各科教學滲透(22.5%)。而對現行的以課堂教育爲主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思想政治課,50.3%的大學生對上思想政治課興趣一般,35.1%的大學生則表示沒有興趣。同時,在回答“您認爲對個人思想變化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麼”,只有8.4%的被調查者選擇學校,而選擇家庭環境和社會觀念的分別爲48.2%和31.4%。2、家庭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起了較好的影響調查顯示,“家庭環境”(48.2%)被認爲是對個人思想變化影響最大的因素。75.4%的大學生認爲父母的言行對自己的思想品德正面影響多於負面影響,這一影響體現在79.1%的大學生準確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4.7%的大學生認爲負面影響多過正面影響。3、網絡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網絡的負面影響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在個案訪談和隨機採訪中,所有被訪大學生均表示上過因特網。在回答“當您無意中在網上看到反動的宣傳文章或討論時,您一般是怎樣”,26.2%的大學生認爲“好奇,進去看看”,17.8%的大學生選擇“奇聞共賞,並主動到相關網上了解信息”。4、傳統道德影響力優勢明顯在回答“您覺得目前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哪些因素更重要”,傳統儒家倫理道德列第一位,佔48.2%,而黨的思想教育爲29.3%,這也反映出我們傳統道德的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5、社會環境尚待淨化很多被訪大學生認爲,大學生的道德狀況與社會因素息息相關,社會風氣不好的話,大學生很難有很高的道德水平。問卷中“您認爲在當前大學生成長的社會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排在前兩位的選擇是“社會上拜金主義嚴重”(38.2%),“社會風氣不正,腐敗現象嚴重”(36.1%)。三、相關的對策與建議(一)繼續加強傳統道德教育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道德是我國的生命之魂,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除了用現代的愛國主義、共產主義的道德觀念教育大學生外,加強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教育必不可少,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際關係準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內省、慎獨”的修身方法等等,完全可以在今天的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發揮作用。(二)改進現行的課堂教學,各科教學交互滲透加強對大學生道德品質能力的培養,不只是思想政治課、大學生道德修養課的任務,也是其他各種學科所面臨的課題。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於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道德教育貫穿於各種教學活動中,發掘各門學科專業知識內在的思想意識,這對於形成學生科學的認識和評價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道德實踐能力要以活動爲載體,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如青年志願者行動、“三下鄉”服務,社區援助等,在各項社會實踐中,使大學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社會,加深理解所學的思想道德理論知識,內化道德規範並轉化爲自己的行動,並且在實踐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四)加強網絡文化建設高校應提高對網絡道德教育工作的認識,將網絡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充分運用網絡傳播迅速、開放等優越條件,不斷將黨的方針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輸進網絡,使他們對待網絡文化有正確而清醒的思考和判斷,增強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思想的能力。由於網絡所具有的虛擬性、隱匿性特點,網上反映的思想會更加真實,高校可以通過校園網快速而準確地瞭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使教育更有針對性。(五)道德教育應體現層次性在大學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要分層有序,提出不同的教育重點和目標要求,使每個大學生能夠從不同起點提升自己道德水平。一方面,必須倡導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的共產主義道德理想,作爲一種價值追求導向,它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另一方面,還應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實際水平出發,堅持不懈進行基礎道德教育,防止道德教育空洞化,穩步推進大學生道德水平。(六)開展開放性教育大學生的道德教育要走出校園,高校、家庭與社會應該相互協調,共同教育,使社會參與德育,德育走進社會,大學生能夠接觸多種教育因素、力量和氛圍,這會對大學生的道德品質的提高起着直接的滲透和助動作用。(矯海霞)

轉型期大學生道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