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十五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3W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1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爲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纔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八月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各駐村工作隊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積極駐村對接,調查研究,熟悉村情,掌握第一手資料,因地制宜,結合所駐扶貧村的實際,制定幫扶規劃,確定幫扶項目,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狠抓落實。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十五篇

(一)選派單位重視,駐村工作力度大。各選派單位都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駐村工作,選派政治素質高、事業心強、具有一定農村工作經驗的優秀幹部組成工作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省、市、縣三級工作隊就全部與所幫扶村進行了對接,並迅速駐村開展工作。許多單位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帶隊,深入扶貧村調研,帶領工作隊員與鄉村共同研究、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項目。省經合辦、營口港務集團、大連海洋大學、遼寧大學、省廣播電視大學等省直單位,都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討論駐村工作規劃,確定幫扶項目,安排專項扶貧資金,保證了項目的儘快落實和順利實施;市服務業委、市住建委、市水務局等單位自去年8月成立駐村扶貧工作隊以來,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多次深入到扶貧村,與駐村工作隊一同調研,瞭解致貧原因,因地制宜確定幫扶項目,落實幫扶措施。

(二)駐村工作隊真抓實幹,項目推進快。各駐村工作隊都立足貧困村的發展實際,制定了符合村情的幫扶規劃,制定的規劃,都體現了以項目爲支撐,突出了幫扶重點。在工作中,各駐村工作隊都注重把本單位、本部門的政策和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下真功夫,出好思路,想好辦法,辦實在事,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致富羣衆等方面形成了強大的幫扶合力。許多工作隊的同志,始終堅守在項目施工的第一線,與鄉、村幹部一起,共同指揮督促項目的實施。省廣播電視大學駐村工作隊去年7月進駐喀左縣甘招鎮西赤裏赤村,從開展調查研究入手,先後走訪了2 8戶,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交流300多人次,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幫扶規劃,落實了修建村路等幫扶項目。爲了把路修好,他們吃住在村裏,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目前, .2公里高標準村路的路基已經完工,今年秋季進行硬化, 4盞路燈已安裝完畢;省經合辦進駐建平縣榆樹林子鎮炮手營子村,爲該村引進建設服裝加工廠項目,爲搶時間趕進度,工作隊的同志清明小長假都沒有休息,連續一個多月工作在施工工地上。目前,服裝廠已經建成並開工生產;省政法委幫扶凌源市劉杖子鄉劉杖子村,爲幫助修建村部和文化活動室,工作隊同志始終工作在施工現場進行指揮,保證了施工的質量和進度。

(三)積極營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爲確保各駐村工作隊能吃飽住好,全身心地投入到駐村扶貧工作之中,各鄉鎮都力所能及地積極創造條件,爲駐村工作隊提供儘可能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除一些工作隊堅持要求在村裏吃住外,絕大多數鄉鎮都安排工作隊在鄉鎮吃住,由鄉鎮統一解決食宿,有的還爲工作隊安裝了空調,提供了交通工具。北票市上園鎮對駐村工作非常重視,在鎮裏爲進駐上園村的營口港務集團駐村隊員提供了相對較好的吃住條件,同時還爲每個工作隊員配備了一臺電動自行車,解決了鄉村交通不便的困難。爲便於開展工作,各縣(市)區和鄉鎮還分別任命省、市駐村工作隊隊長爲鄉鎮黨委副書記和村第一書記,把駐村工作納入到鄉鎮黨委和村委會日常工作之中。大連海洋大學工作隊派駐xx縣北四家子鄉唐杖子村,駐村工作隊長任鄉黨委副書記。鄉黨委非常重視和支持駐村工作,多次專題研究駐村工作,與駐村工作隊一同落實、推進幫扶項目。

二、駐村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問題

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選派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各駐村工作隊員的積極工作下,駐村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年來,省、市兩級 53家幫扶單位共落實幫扶項目233個,幫扶款物及協調資金達 .45億元,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

一是圍繞主導產業實施產業扶貧。共協調和投入資金 587萬元,圍繞設施農業、畜牧業、林果業等三大主導產業,實施項目扶貧。省科技廳駐村工作隊幫扶龍城區聯合鎮北臺子村,重點發展香菇產業,申請400萬科技項目資金,並由省微生物院聯合菌業基地牽頭,在北臺子村實驗栽培省微生物院自主研製的 “遼香 號” 香菇新品種,提供技術推廣和服務,計劃扶持 00戶農戶,三年建設300畝示範基地,大棚 80個,預期可實現銷售收入500萬元,利潤300萬元,可輻射和帶動聯合鎮形成香菇栽培特色產業;省教育廳投資45萬元,扶持發展保護地、養羊小區等設施農業建設;省聯通公司投資 00萬元用於農業技術培訓、高標準大棚及信息化建設;省婦聯協調資金2 5萬元用於農村婦女發展生產項目;瀋陽師範大學投資 0萬元改造果園。這些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當地主導產業的發展。

二是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民生工程。共協調和投入資金8967萬元,扶持水電、道路、橋樑、村部、社區文化活動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省發改委安排 043萬元資金,用於喀左縣鄉鎮農網改造。安排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項目資金506萬元,支持羊角溝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省審計廳投資45萬元,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協調400萬元資金,用於宜居鄉鎮建設;市中級人民法院投入33萬元爲凌源市溝門子鎮河坎子村維修村部及建文化廣場;市人大、市政協、市交通局、市審計局等單位都爲所幫扶村實施了修路、打井、維修村部等基礎設施項目。

三是以文化教育爲重點,實施科教扶貧。共協調投入資金37 6萬元,改善辦學條件,興建圖書室,文化活動廣場。省衛計委組織協調各種大型義診、畜牧養殖技術講座、食品安全宣傳週等活動走進喀喇沁鎮, 200餘人接受了食品安全宣傳教育,247名羣衆接受義診,免費送藥60餘種。組織協調實施“一對一”助學活動,資助貧困家庭 名大學生,每人發放20xx元助學金;省民政廳投資 20萬元支持清風嶺鎮孟杖子國小建教學樓;省教育廳投資30萬元,建鄉幼兒園;市服務業委投入 4萬元,幫助盧杖子村修建了文化廣場,購買體育健身器材,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2

按照縣委“1+1”好支部共建行動協調小組辦公室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 月 日, 派出調研組,深入 村,圍繞脫貧攻堅開展深入調研,綜合採取當面座談交流的方式,與村黨支部、村“兩委”和村民進行廣泛交流,確保全面掌握真實情況,現總結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截止目前, 村共有貧困戶 戶 人,其中因病致貧 戶 人,因殘致貧 戶 人,因年老體弱,缺乏技術和勞動力致貧的 戶 人。經過幾年來的精準扶貧政策落實,人均收入均能達到3800元以上,屬於享受政策脫貧。

村的貧困戶,均根據各自的不同情況落實了扶貧政策,其中危房改造 戶,扶貧特惠保險 戶(一戶因進敬老院集中供養,未參保);與 聯合開展金融扶貧務工的 戶(每戶20xx元/年);享受五保金的 戶,低保金的 戶,享受20xx年縣鄉光伏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的 戶,享受養老保險的 戶,享受老兵補貼的 戶,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的 戶,享受貧困學生資助金的 戶,無學齡期兒童輟學現象。

二、存在的問題

從 村貧困戶整體狀況看,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耕地普遍較少。有 戶沒有耕地, 戶人均耕地不足3分,只有 戶人均耕地在1畝以上,種植收入和糧食補貼在收入中佔比較低。這是因爲 村位於城邊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的,村西村北的土地在多年前就已大部分被徵用買斷,無法產生持續性收益。

2、自我造血能力普遍較弱。 戶貧困戶中,18歲以上、60歲以下的健康勞動力只有 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只有 人,在可以預期的將來,這些家庭的自我造血能力不會有太大的提升,對扶貧政策依賴性較大,需要政府兜底。

3、家庭開支較大。貧困戶的收入雖然都在貧困線以上,但是因爲疾病、殘疾、年老體弱等原因,用於醫療方面的開支佔比極大且會持續增長,對醫療保險及大病救助政策非常依賴。

三、建議及下步工作打算

1、對貧困戶中的健康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提升他們的自身價值,增加收入。

2、組織“春風行動”等招聘活動,幫助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縮短畢業和就業之間的空窗期。

3、部分貧困戶因子女成年、畢業等原因,即將被取消低保。通過走訪座談,感覺他們對國家的低保政策還是理解支持的,但是醫療支出佔家庭收入比較大,一旦被取消低保,相應的大病救助等醫療救助政策也要相應地取消或降低,建議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保留部分醫療救助政策。

4、 戶貧困戶中,有 戶獨自生活且年齡超過60歲,有 戶兩口共同生活的年齡都在70歲左右。對於這種獨居老人,建議共建支部、幫扶單位、村“兩委”都要定期進行走訪,幫助打掃衛生、整理家務,多陪伴,多給老人心理上的慰藉。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3

按照縣委、縣政府安排,今年我局與鄉村結對幫扶。一年多來,我同局班子成員認真貫徹上級建設扶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組織成立了建設扶貧工作隊,我多次帶領局主要領導、工作隊深入實地進行走訪考察,進村入戶開展調研,對該村當前的貧困現狀進行了全面瞭解和掌握。

一、基本情況

鄉村現轄10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343戶,總人口1292人,黨員36人。其中農業勞動力846人,全村總耕地面積869.2畝。其中,田312.5畝,土556.7畝,全年糧食2172畝,產量782噸,經濟總收入1362萬,農民人均所得7364元。目前駐村工作組已走訪農戶300戶,佔87.5%,召開羣衆座談會5次,座談羣衆100多人。從入戶調查情況看,絕大多數村民對開展這次民情走訪活動反響較好,普遍認爲,開展這一活動不僅促進了機關幹部作風的轉變,更是體現了各級黨政組織對農村、農業、農民的關注和關心。

二、主要做法

在民情走訪過程中,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五個結合”的方法。

一是入戶走訪與宣傳惠農政策相結合。4月7日,我們由村幹部帶隊,進行入戶走訪。一方面工作隊員帶着真情走進農戶家中,認真與農民交談,收集意見,做好民情記錄,發放宣傳資料;另一方面認真調查、檢查惠農政策的落實到位情況,並針對部分農民對有關惠農政策還不清楚或不理解問題做出宣傳解答和解釋工作,讓廣大農民對各項惠農政策的補貼項目及標準有了較詳盡的瞭解,讓每一個農戶家庭做到心中有數,有一本明白賬。

二是入戶走訪與幫扶相結合。根據走訪瞭解到的情況,我們與村支部共同排查,研究確定了重點幫扶困難戶。局機關拿出10000元作爲幫扶資金送到該村,幫助解決貧困戶村耕生產資金緊缺問題。9月24日,我同班子成員一起到村給羣衆宣講扶貧政策,慰問貧困戶,共向貧困戶贈送了320只雞苗,並邀請養殖能手現場講解養殖技術;另外,還結合司法局工作特點,對該村移民低保戶望運富進行法律援助,指派律師免收代理費,幫其維權。

三是入戶走訪與法制宣傳教育相結合。入戶走訪中,我們針對農村社會治安、民事糾紛等實際情況到戶宣傳一些法律知識,教育農民自覺遵紀守法,增強法律意識。同時還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請法制宣傳員上法制教育課。

四是內引外聯相結合。一是積極與縣國土、農業、水利、財政等部門聯繫彙報,爲2社、6社、7社、10社爭取到了高標準農田、堰塘和溝渠整治項目,8社社道路建設項目,該項目已進駐施工;二是向衛計局彙報溝通,爭取項目支持,新建了村衛生室;三是尋求項目支撐。11月30日,陪同縣新生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進入村實地考察,爲種養殖業的發展開拓市場。

五是扶貧與化解民憂相結合。針對羣衆提出的困難,與羣衆面談,傾聽心聲和訴求,從思想上做工作,從政策上講思路,以行動贏得羣衆回報,3社鄧茂義年老體弱,家境困難,妻子殘疾,欲辦殘疾證,我積極與殘聯協調,設法爲其快速有效辦理。

三、入戶調查反應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通過一段時間的入戶走訪,我們共收集到各種意見100多條,歸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村幹部年齡老化,後備幹部不足。基層組織建設離不開好乾部,可是由於目前村幹部工資待遇相對較低,導致有些村幹部不能一心留在村裏工作,有些年輕力壯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村人才大量外流,不願留下來在村裏任職。

二是村集體經濟薄弱。順和村除了土地之外,沒有其他資源優勢,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目前除了應付日常開支之外,基本沒有什麼結餘。沒有經濟保障,村集體公益事業舉步維艱。開展修路、維修水利等公益事業,只能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因此想爲村民辦好公益性事業非常困難。村級活動陣地辦公條件簡陋,配套設施不完善。

三是農田排水問題。近幾年,由於農民種地全局意識不強,種地各顧各,將一些田間地頭排水溝堵塞,特別是村與村交界處水溝更是無人管,導致下雨時水排不出,天旱時水放不進,嚴重影響農民種田。

四是村內“一事一議”很難開展。自農村稅費改革後,村內幾乎沒有開展“一事一議”活動,也就無力做諸如興修水利之類的公益事業。即便是需要辦一點事情,還得靠村幹部外出求援,靠相關單位支持一點。存在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的觀點很難統一。尤其是需要農民出力出工出錢的事情更難統一。同時,幹部也怕麻煩,不願操心。

針對上述問題,我和黨組成員協同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採取以下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首先,繼續開展入戶走訪活動。做到百分之百入戶,尤其是要採取多種措施,對外出務工不在家的農戶進行聯繫,使之入戶走訪。

其二,與村兩委班子商討、制定近期和長期發展規劃,對村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期分批逐步加以解決。

其三,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幫助提高村黨支部戰鬥力和村委行政執行力及公信力。

其四,強化技能培訓。幫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剩餘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並轉移就業,逐家逐戶上門發動羣衆互助互帶外出務工。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4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爲進一步掌握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瞭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爲目標,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爲抓手,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爲中心,以增加貧困羣衆收入爲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xx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紮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縣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xx縣地處邊界,下轄十個鄉鎮,總面積728平方公里,境內以山地丘陵爲主,約佔總面積的80%,全縣總人口52萬,其中:農村人口46萬多人,佔總人口的88.5%,有19個貧困村,全縣現有人均收入低於2763元貧困戶12264人,通過調查分析,致貧的原因:

1、因家庭勞動力缺少致貧的3820人;

2、因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致貧的1160人;

3、因孤寡殘、五保需社會保障致貧4225人;

4、其他原因致貧3059人。

今年是產業扶持第一年開始,上級下達產業扶持資金380萬元,我縣19個扶貧村以主導產業建設和貧困戶增收幫扶工作作爲重點,力求通過整村推進,使各村級主導產業有較大發展,大部分貧困戶都能具備脫貧的能力。通過反覆調查,深入研究,結合各村實際,幫助全縣19個貧困村制定主導產業基地建設目標任務計劃,使19個貧困村在整村推進中進一步突出重點、明確建設任務,同時,也解決了以往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中發展主導產業項目建設的難題。

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涉及面廣,必須由政府主導,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因此,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要求有關鄉鎮及部門要明確任務、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找準工作着力點,同時要求縣級相應資金配套到位,確保全縣扶貧移民搬遷工作強力推進,並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方案,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爲組長的領導組。

20xx年省下達我縣扶貧移民搬遷任務598人,通過鄉、村、組層層把關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對象的意願下,全部進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堅持“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竣工驗收,確定在長平鄉淡塘村“工業園安置點”,安置點主體工程已封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面起動,全縣108戶598人已簽訂協議搬遷入住。

以貧困村村屯道路,人飲、通電、貧困戶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設爲重點,幫助貧困羣衆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生存難”等實際問題,爲消除貧困地區自然條件障礙,奠定發展基礎創造出良好條件。

我縣扶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離摘掉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勢下,扶貧開發面臨以下問題和困難:

面對困難和問題,今後要加快扶貧開發進程,我們必須理清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機制,努力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對今後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要抓住編制“十三五”規劃的有利契機,以道路、供水、環境整治等爲主要內容,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超前的思路高起點做貧困村扶貧開發整體規劃,統籌安排教育、衛生、文化等農村公共設施建設,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配合,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想盡千方百計向上爭取資金,通過整合各部門資金來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貧困村行路、飲水、衛生、移民等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切實改善羣衆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二)進一步開發壯大特色產業。

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寓生態建設於資源開發中,大力發展內容豐富的綠色產業。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積極樹立“要我做爲我要做,給物不如給項目”的理念,變救濟式扶貧爲開放式扶貧。以“築巢引鳳”的開放心態,把企業引進來,把扶貧戶、扶貧資金與企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激勵措施,讓企業得以突破發展,最終實現“特色產業做大、優勢產業做強、貧困羣衆致富”的目標。

(三)積極創新扶貧開發機制。

在具體工作中要創新並做到七個方面的結合:一是扶貧項目的確定要與貧困羣衆的利益相結合;二是選定貧困對象要與低保政策相結合;三是整村推進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四是政府引導與羣衆積極參與相結合;五是項目整合與資金整合相結合;六是項目建設與職能部門和社會監督相結合。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5

(一)扶貧工作調研報告:關於我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情況的調研報告

黨的xx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十三五”以來,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牢鎖定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和兩大片區“三個重點”,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行動。20__年,6326戶、27774人脫貧,1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增收達標,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8萬元,兩大片區整體幫扶效果顯著。雖然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面臨的形勢仍然複雜艱鉅,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仍不容忽視,還需要在扶貧精度、廣度和深度上再下功夫。爲全面加快全縣脫貧致富奔小康進程,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3月20日下午,我們組織部分市、縣人大代表和縣人大農業農村委委員深入鄉村、深入基層進行調研。現將相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施策精準,不斷提高幫扶實效。一是識別精準。經過審計整改、陽光低保和陽光扶貧系統建設,對存疑數據進行逐條逐戶覈實,全縣移除不符合條件建檔立卡農戶2675戶8131人;同時對建檔立卡外的困難羣衆和已脫貧的低收入農戶進行仔細排查,通過“兩公告四公示兩比對”程序,將1147戶農戶新增納入建檔立卡範圍,確定27戶農戶因困返貧,實現應進必進、應扶盡扶。目前全縣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共計34692戶115076人。二是結對精準。結合“三進三幫”大走訪,每個月定期組織“扶貧走訪”,全縣11013名縣鄉幹部、371名扶貧志願者與低收入農戶結對,常態開展“送項目、送崗位、送政策、送溫暖”的“四送”活動,所有結對幫扶工作均留有臺賬,並做到聯繫人、對象戶、調查員三方簽字確認,保證了幫扶效果。三是“菜單”精準。優化扶貧“菜單”,投入資金3803.58萬元,實施特色種養、光伏扶貧、“股份+”等七大類項目1.01萬個,不斷提升幫扶項目到戶比重,實現一般低收入農戶全覆蓋。同時,整合各類幫扶資源,推動“三來一加”項目建設,全年新增“家門口”就業項目59個,帶動2450餘名低收入農戶就業。

(二)注重整合路徑,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大力實施“特色農業+扶貧”。大力發展“一鄉一特”、“一村一品”高效農業,建成19個連片20__畝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在經濟薄弱村新建一批300-500畝左右的示範基地,吸納低收入農戶務工,帶動他們增收致富。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引導低收入農戶通過發展農家餐飲、果蔬採摘、休閒垂釣等“農家樂”、“漁家樂”項目,參與到旅遊經營或接待服務中。加快推進省級成子湖旅遊度假區核心區建設,聚焦成子湖旅遊扶貧項目實施,完善“旅遊扶貧、助力小康”的扶貧機制。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借力農村淘寶、京東泗陽特色館等線上平臺,推進本地農產品上線,帶動電商從業人員增收致富。58個經濟薄弱村已建成38個“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達標率達65%;涌現出里仁鄉顏浩、新袁鎮丁正等一批月銷量數十萬元的電商帶頭人。大力實施“政策+扶貧”。出臺《泗陽縣創業引導扶持資金申報指南》,扶持385名低收入農戶創業資金201.8萬元。全年免費培訓4832人次,其中專項技能培訓1086人次,兌現專項定額培訓補貼237.05萬元。出臺《泗陽縣貧困家庭子女扶貧助學實施方案》,全年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4882人次,發放補助資金3747萬元。開展羣衆助學活動,發放助學金261.2萬元,幫助1508名貧困學子圓夢大學。出臺《泗陽縣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發放健康扶貧卡1.27萬張,簽約服務8.33萬人,設立扶貧牀位350張,落實“四免兩減”政策,11267人次低收入病患享受“先診療後付費”政策,累計減免費用95.81萬元。

(三)注重模式創新,不斷探索扶貧新路。一是開展“陽光扶貧”系統建設。20__年6月以來,多次召開動員推進會部署落實“陽光扶貧”系統建設。全部建檔立卡人口和幫扶人員信息,扶貧、教育、民政等9部門25條資金線,115個扶貧項目,1208個就業崗位全部錄入系統,先後組織的三個季度幫扶走訪工作全部實現走訪率、分析準確率4個100%。積極探索“陽光扶貧”監管系統運行規範,圍繞硬件配備、數據錄入、政策執行等內容,創新建立“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建設六個“三到位”工作機制;對系統內各模塊功能與操作流程,各類數據的來源和政策依據等進行了歸納提煉,創新編制了《泗陽縣“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操作指南》,並擬定了“陽光扶貧”監管系統應知應會題庫,切實提高鄉鎮部門“陽光扶貧”系統應用能力。制訂出臺《泗陽縣精準脫貧監督執紀問責重點問題清單》,累計開展了20餘次專項監督檢查,下發通報5期,對50餘個單位進行了公開曝光,給予28名黨員幹部警示談話、通報批評處理,有效督促鄉村依法履行低收入人口精準識別和退出法定程序,督促鄉村承擔到村到戶扶貧資金監管責任。二是健全精準扶貧體制機制。在58個縣直部門“一把手”任58個經濟薄弱村“第一書記”的基礎上,再從掛鉤部門中選派58名“扶貧書記”,出臺《“扶貧書記”職責清單》,組織出徵宣誓儀式,形成了“第一書記”、“扶貧書記”和支部書記同向發力抓扶貧的強大合力。19個鄉鎮(街道)都設立了扶貧辦,組織專人從事服務工作。全縣11013名縣鄉幹部、371名扶貧志願者與一般低收入農戶結對,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三是推進農村金融和土地創新。開展扶貧小額貸款“提標擴面”試點,加快推動各類產權入市交易,特別是對村集體資產和扶貧資產等農村產權進行登記備案,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8398萬元。同時開展土地增減掛鉤結餘指標省域內流轉收益扶貧試點工作,通過省市交易平臺成功交易土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405畝,收益資金重點投向兩大片區和經濟薄弱村,用於扶貧項目建設。

(四)注重項目帶動,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實施財政獎補資金項目。引導村集體利用省財政扶持項目資金,採取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統一服務、物業管理、混合經營等形式,探索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自我管理新模式。圍繞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設,對26個經濟薄弱村進行扶持,投入資金2512萬元,實施扶持項目26個。其中省扶持資金1472萬元,縣配套資金1040萬元。實施“聯村共建”項目。58家縣直機關在掛鉤縣領導的帶領下,聯繫共建企業,與58個經濟薄弱村結對,進行“聯村共建”,累計實施幫扶項目154個,其中產業類增收項目77個,增加經濟薄弱村收入190餘萬元。實施“五方掛鉤”項目。積極策應省“五方掛鉤”幫扶和“南北共建”幫扶,不斷爭取省後方單位和蘇南對口幫扶鎮村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在省委幫扶工作隊大力協助下,20__-20__年累計爭取幫扶資金3657.97萬元,實施項目104個;其中20__年到賬2313萬元,帶動經濟薄弱村增收120餘萬元。

二、存在問題

(一)基層重視程度不夠。少數鄉鎮和部分村居對待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僅限於開會“講兩句”,象徵性提要求,具體情況不掌握或掌握不深不透,存在數字脫貧情況。少數縣直單位對幫扶責任人要求不到位,結對走訪滿足於串串門、定定位、填填表,收入分析錯漏,幫扶計劃和措施“假、空”,在“陽光扶貧”系統督查中表現較爲明顯。

(二)扶貧人員力量不足。調研中我們發現,大多數鄉鎮(街道)負責扶貧的僅有一名分管領導和一名扶貧專幹,甚至有的扶貧專幹不能專幹扶貧,還要身兼其他業務,無法完全滿足艱鉅的扶貧任務;此外,村扶貧力量也相對薄弱,大量的統計彙總、項目實施、資金髮放等工作落在年齡普遍偏大、缺乏基本電算能力的村會計身上,導致出現收入計算不實、項目進度偏慢等問題。

(三)農戶缺乏脫貧意願與能力。部分低收入農戶脫貧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仍然很重,他們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加之缺乏有效宣傳引導,文明鄉風尚未形成,賭博現象層出不窮,存在剛放下飯碗,就坐上牌場現象,對政府介紹的培訓和工作崗位,以各種理由推脫。還有一定比例的傷殘體弱低收入農戶,無法適應工廠流水線生產操作要求,自我發展又缺資金、缺技術、缺經驗、缺門路,自主脫貧難度很大。

(四)村居自我發展能力不足。部分村居特別是經濟薄弱村,受制於區位、交通等條件,長期以來缺乏資產、資金、資源,基礎非常薄弱。縣鄉兩級投入有限,村支兩委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即使是有規劃有想法,也缺乏啓動資金,目前僅能依靠上級給政策、給資金、給項目,進行“輸血”。

三、幾點建議

20__年是打贏攻堅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攻堅年”,在今後工作中,要繼續圍繞重點,下足功夫,實施精準扶貧,確保年內1.5萬一般低收入人口脫貧,13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增收達標,兩大片區社會事業和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提高重視程度,凝聚脫貧攻堅合力。一是提高認識,強化責任擔當。各鄉鎮(街道)要切實承擔脫貧攻堅的主體責任;縣直各單位要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加大各類要素爭取和投入,切實提高幫扶成效;扶貧辦要統籌協調,壓實責任,紮實推動各項精準扶貧舉措有效落實。二是建章立制,完善體制機制。健全用人機制,特別是在基層扶貧力量配備上,調整吸收年輕的村幹、退伍軍人和返鄉大學生加入扶貧隊伍,提升工作效率。進一步加強調度,全面調動鄉鎮(街道)衛生、教育、民政、勞動、農經、農技、農機等部門力量,深度摸排低收入農戶致貧原因,提高精準扶貧政策覆蓋面。三是強化督查,杜絕形式主義。加大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督查力度,結合“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建設,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督查辦、扶貧辦、陽光辦等部門配合,採取督查通報、現場觀摩等方式,形成立體交叉常態化督查制度,堅決杜絕形式主義。

(二)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農戶自主脫貧能力。一是強化社會風尚引領。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加強輿論宣傳,通過選樹勤勞致富典型,講述先進故事,奏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方式,營造勞動光榮、脫貧光榮的良好氛圍,引導廣大低收入農戶主動參與扶貧開發。二是加強技能培訓。進一步落實免費技能培訓政策,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開展技能培訓和實訓,將培訓班辦到項目、辦到村組、辦到地頭,並實現務工就業的有效轉化。三是整治不良風氣。鄉鎮(街道)要加大對賭博行爲管控力度。加強鎮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組織羣衆參與讀書、觀影、跳舞等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娛活動,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需求。

(三)加強產業發展,激發薄弱村脫貧活力。一是加強農業招商。加大桃果、蔬菜、水產等特色高效農業產業的招商力度,大力招引集團型農業種植和加工龍頭企業,創建特色優勢品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完善農業補貼機制,將特色種植項目納入直補範圍,做到針對性幫扶,助推產業發展實現增收。二是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撬動各方社會資源投入,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無死角的大扶貧格局。一方面是策應24家省級“五方掛鉤”單位幫扶,另一方面是強化社會化“聯村共建”幫扶,幫助經濟薄弱村新建廠房、高炮、棚舍等物業資產,增加村集體穩定收益。三是加強土地股份合作。擴大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範圍,出臺政策鼓勵財務、管理、技術等方面人才到村任職,重點充實到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增強村集體自主經營、自我管理能力。

(四)加大保障力度,提升困難羣體幸福指數。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繼續完善財政支持扶貧開發增長機制,重點用於解決因病、因學、因災、因殘“一卡四名錄”特殊困難羣體的幫扶投入,切實減少支出性貧困發生率。二是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縣各牽頭單位要強化政策宣傳,編印精準扶貧政策彙編,確保每個低收入農戶一冊,相關部門重點推進大病補充保險、“羣”衆扶貧助學和殘疾人照護體系建設等“三項制度”,確保省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效考覈八個重點指標全部100%。三是重點攻堅三類人羣。對因病致貧人羣,特別針對重病和慢性病羣體,進行分類救治,採取免費簽約醫生服務,通過補充保險提高大病報銷比例,將慢性病長期服藥納入補貼範圍,確保給予實實在在幫扶;對因災和市場行情變化返貧人員,加大產業和就業幫扶力度,增加就近就業崗位,提高脫貧的穩定性;對貧困老人,統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政府投入和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實現託底性的制度安排,用政策兜底實現“一戶不少、一個不落”。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6

爲推動xx縣健康扶貧工作,助力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8月,縣人大代表教科文衛民族專業小組深入縣衛計局、民政局、人社局和定安鎮、潞城瑤族鄉、者苗鄉、六隆鎮等鄉(鎮),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檔案、現場交流、入戶走訪、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健康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夯實健康扶貧基礎。一是組織領導到位。成立了分管副縣長爲組長、各相關部門爲成員的健康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部署健康扶貧工作推進情況。出臺《xx縣健康扶貧工程“五個一行動”實施方案》《xx縣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實施方案》《xx縣健康扶貧醫療保障聯動工作方案》《xx縣農村貧困住院患者先診療後付費工作實施方案》《xx縣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釐清了專業部門職責,明確了各專業部門工作的總體目標任務,並將健康扶工作納入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考覈內容。二是精準識別到位。以覈實覈准的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爲重點,組織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集中對扶貧對象前期患慢性病、大病情況進行進村入戶調查篩查,摸排識別,精準統計,確保不漏一個“因病致貧”的貧困戶,爲實施醫療健康救助和動態監管奠定了基礎。經動態管理覈實後全縣建檔立卡因病致(返)貧貧困戶x戶x人,因病致(返)貧下降幅度x%,達到了健康扶貧考覈指標“每年因病致(返)貧數應逐年下降,下降率需達到1%以上”的規定。

(二)強化政策落地,全力推進健康扶貧。一是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20xx年建檔立卡農村貧困戶數x戶共x人,每個貧困人口享受城鄉醫保繳費補助每人108元,x人繳費補助總金額x萬元,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100%。二是住院報銷比例逐步提高。統籌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定點醫療機構級別及醫療費報銷比例分別爲:一級及以下,報銷95%;二級,報銷80%;三級,報銷x%;自治區三級,報銷x%。三是民政救助全面落實。城鄉特困人員按應計入的住院醫療救助費用的x%給予救助,年累計救助最高限額爲x元;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重度殘疾人按應計入的住院醫療救助費用的95%給予救助,年累計救助最高限額爲x元;城鄉低保對象按應計入的住院醫療救助費用的90%給予救助,年累計救助最高限額爲x元。20xx年1—8月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累計支出x萬元。

(三)強化三大保障,提升健康扶貧服務能力。

1.落實“三個一批”,集中精力抓統籌保兜底。一是加強醫療救治,推進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目前全縣患有9種大病的貧困患者x人,已集中住院救治x人,救治比例x%。二是實施公衛提升行動,推進慢病簽約服務一批。20xx年上半年,管理高血壓患者x人,簽約服務x人,簽約率x%;管理糖尿病患者x人,簽約服務x人,簽約率x%;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x人,簽約服務x人,簽約率x%;管理結核病患者x人,簽約服務x人,簽約率x%。三是健全醫保提升機制,推進大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進一步整合政策、統籌資金,對貧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健康扶貧保險+醫療救助+財政兜底”五位一體的健康扶貧兜底保障機制,確保健康扶貧不落一人。

2.實施“五個一行動”,全力推進醫療扶貧。通過建立一份健康檔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處方、落實一名家庭簽約醫生、建立一項醫療保障制度銜接、購買一份健康扶貧保險等“五個一行動”健康扶貧措施,實現五個100%,即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100%,大病保險覆蓋率100%,預防保健覆蓋率100%,家庭醫生簽約率100%,健康扶貧保險參保率100%。

3.優化診療程序,實現結算便捷化。實行農村貧困住院患者“先診療,後付費”新模式,農村貧困患者住院無需繳納押金,與醫療單位簽訂“先診療,後付費”協議即可住院治療。20xx年1至8月,農村貧困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住院x人/次,住院總費用x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x萬元,大病保險賠付x萬元,民政醫療救助x萬元,民政臨時救助x萬元,政府兜底x萬元,報銷比例x%。縣級三家公立醫院和所有鄉鎮衛生院統一建立貧困人口“一站式”結算服務窗口,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縣域內住院“一站式”結算服務,方便建檔立卡貧困戶就醫。

二、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健康扶貧政策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一是配合意識不強。少數鄉、村、組幹部認爲健康扶貧是衛計部門、鄉(鎮)衛生院、鄉村醫生的職能,與本職工作“關係不大”,主動參與度、配合度均較差,基層幹部作用發揮效果不好,導致健康扶貧政策宣傳效果不理想。二是理解政策有偏差。羣衆對健康扶貧政策的限制性條件缺乏理解和支持,從以前的“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到片面理解政策,主動要求“小病大治”,甚至爲了解決個人自付費用問題,出現盲目要求住院、要求長期住院等與醫療行業規範相悖的現象。三是對政策研究不透徹。大多數基層幹部對健康扶貧政策也只是概面瞭解,面對羣衆具體的政策諮詢也說不清道不明,政策宣傳效果不盡人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貧困對象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積極性。

(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村衛生室硬件建設有待加強。部分村衛生室牆體損壞、天面漏水未得到及時維修,不能正常使用;基本設備簡陋,信息化辦公設備缺乏,不適應當前業務要求。二是村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目前,我縣165個行政村共有157個村衛生室,實際配備村醫132人,25個村衛生室無村醫。其中,68個貧困村衛生室雖均配有村醫,但具有助理執業醫師資格的只有2人,其他均爲鄉村醫生資格;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僅4人,其他均爲中專或相當於中專學歷;年齡45歲以上25人,60歲以上2人。村醫的整體素質偏低,業務水平不高,特別是預防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欠缺。

(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不高。當前,我縣x戶x人建檔立卡貧困戶都進行了家庭醫生簽約,簽約率達100%。基層醫療單位以健康扶貧門診慢病篩查爲抓手,同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病簽約率雖達到60%以上。但真正投入的專業醫師較少,提供的服務內容縮水,服務質量偏低;交通工具嚴重缺乏,給隨訪服務帶來很大不便,出現重簽約輕服務現象,簽約服務流於形式。

(四)非貧困人口與貧困人口之間的醫療保障政策差距較大。部分貧困戶利用“先診療,後付費”的便利及住院報銷更加優惠的政策,本來門診就診就可以解決的卻選擇住院治療,小病大養;有的貧困患者一個月因小病就來住院3次,把醫院當作療養院。這既佔用了有限的醫療資源,又增加醫保基金支出,將造成醫保基金缺口更大。健康扶貧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出臺優惠政策多,報銷標準高,減免幅度大,“五位一體”的健康扶貧兜底保障機制基本解決了絕大部分困難羣衆的就醫問題。相比之下,農村非貧困人口享受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各項報銷優惠減免均與貧困戶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大病保障方面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撐,一旦患大病即面臨極大的致貧風險。由於醫療保障政策有差別,導致非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參合率不達標,只能由當地鄉(鎮)政府來填補,給鄉(鎮)政府增加不少壓力。

三、工作建議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健康扶貧政策的宣傳和落實並不是衛計部門、鄉鎮衛生院和鄉村醫生的獨立責任,是被涵蓋在全縣扶貧政策內容之一。要多形式多途徑加大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力度,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政策培訓,強化宣傳針對性,形成健康扶貧政策全社會大宣傳、大普及格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大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力度,發揮政府在政策宣傳資源和力度等方面的優勢,強化宣傳動員,採取網絡平臺、微信、QQ等信息手段,擴大宣傳。組建由鄉鎮幹部、幫扶幹部、村組幹部和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及鄉村醫生共同組成的宣傳隊,深入村屯、農戶進行宣傳,讓廣大的貧困人口知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治療必須兜底保障,總費用報銷達90%以上,進一步提高廣大羣衆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進一步提升廣大羣衆對健康扶貧工作的滿意度。

(二)切實解決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問題。一是加大投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在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過程中要加大投入,各鄉鎮要做好村衛生室建設用地、房屋提供等基礎性工作。縣衛計局要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盡最大努力解決基層在專業技術設施設備配備等標準化建設要求方面經費不足等問題。通過加大投入,每個村衛生室要達到面積80㎡且分有治療室、診療室、觀察室、藥房四室的標準要求。二是夯實隊伍,着力提升鄉村醫生能力。按照20xx人口以下的村須有1名村醫、20xx人口以上的村設有2名村醫並持有村醫證的要求,高度重視和推進鄉村醫生的招錄和培養,切實解決鄉村醫生缺乏問題。解決好鄉村醫生信息系統應用能力差、醫療規範落實差、診療能力及水平低等關鍵性問題,提升村醫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強對村衛生室的管理。建立健全村衛生室各項制度並上牆,明確職責任務;嚴格村醫上崗准入制度,確保村醫在崗,持證上崗;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過期藥品及時下架,嚴禁違規開展輸液業務。

(三)切實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是健康扶貧工作重中之重,是脫貧摘帽必須覈驗的內容之一。因此,抓緊抓實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尤爲重要。一是定期開展隨訪活動。按照健康扶貧工程“五個一”的要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每個季度至少隨訪一次,每年至少隨訪四次。二是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在隨訪活動中,要根據不同人羣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處方,做到“一人一策”,對症下藥,解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籤而不約,約而未感”等問題,提升簽約服務質量和成效。同時,要在隨訪時填寫好家庭醫生簽約手冊,完善簽約手冊的每一項內容,並做好每一次隨訪的記錄,包括隨訪活動的影像及文字記錄,以備查閱。三是創新工作方式。建議建立健康扶貧APP,方便家庭醫生隨時瞭解簽約對象情況,患者也可以隨時向家庭醫生諮詢病情,以達到信息推送“零距離”、對接幫扶“零障礙”。四是做好基本公衛、基本醫療和轉診服務,提供用藥和就醫方便,滿足簽約居民健康需求,提高簽約居民的獲得感和感受度。五是整合交通工具資源,緩解隨訪服務用車不足問題。

(四)加強對醫療機構落實健康扶貧政策的監管。嚴格按規定落實醫療機構控費管理,切實減輕貧困對象就醫負擔;積極做好貧困對象引導工作,針對貧困人口對多品種、高品質藥物期望與基本醫保結算政策限制的矛盾,加強政策宣講和引導,杜絕“小病大養”,真正發揮健康扶貧政策基本保障作用。積極推進人、財、物等醫療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加大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和服務能力建設投入,提升基層診療服務能力;研究出臺非貧困對象醫療救助政策,建立專項資金,對非扶貧對象年度住院費用巨大因病致貧的給與政策支持和專項救治。

(五)進一步完善規範和宣傳推介“一站式”結算服務模式。一是完善規範“一站式”結算服務平臺。縣級三家公立醫院和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都已推行貧困人口“一站式”結算服務模式,給貧困人口就醫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於各鄉(鎮)衛生院啓動“一站式”窗口較晚,相關業務人員對系統操作不熟練,縣衛計部門要加強對各衛生院相關業務人員的指導,不斷完善和規範“一站式”結算服務平臺,做到縣域內“一站式”平臺無縫對接,實現貧困戶縣域內報銷不跑腿、縣域外住院報銷只跑一次、出院時自付10%以內的費用後即可出院的目標。二是加大“一站式”結算服務模式的宣傳推介力度。“一站式”結算服務模式,是我縣健康扶貧工作的一大亮點,如何將成功經驗向區內外宣傳,是我縣健康扶貧工作創新的重要任務。建議組建宣傳團隊,策劃宣傳方案;組織專人總結我縣“一站式”模式成功經驗,向區內外各媒體發表;邀請市、區,甚至是國家媒體到我縣體驗、採風、採訪,作爲專題在市、區及國家媒體上播放、刊載,做到電視有畫面、報紙有文字、廣播有聲音、網絡有陣地,不斷擴大我縣健康扶貧工作影響力,展示我縣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服務模式風采,進一步推介我縣脫貧攻堅工作亮點。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7

一、老百姓對精準扶貧政策的看法

(一)扶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在找準了我們社會發展的短板後,爲補齊短板消滅貧窮促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成和全面小康社會建成的有效手段,是全民拍手叫好的大好事。

(二)基層羣衆反映精準扶貧政策好但在識別過程中,沒有明確界限,家庭人均純收入的測算上沒有框定標準,導致在人均純收入的核算上主觀性多於客觀性,雖然也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但由村社幹部憑主觀論斷可能性很大。比如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性收入未通過覈實工資條等方式進行準確覈算。很多一般農戶與建卡貧困戶家庭人均年收入並沒有多大差距,甚至會出現一般農戶比建卡貧困戶更加貧窮的情況。導致一般農戶覺得被不公平對待,從而導致基層矛盾凸顯。

(三)基層羣衆還反映,在貧困戶精準識別過程中只計算家庭收入,對部分家庭的大筆非生活保障性的支出未進行剔除。比如一5口人家庭年人均收入爲5000元,即一家人一年除開正常的生活開支有25000元收入,但其中一人因患病要花去2.5萬甚至更多的錢,這種嚴重影響一家人的經濟狀況的情況在識別過程中未考慮。這就導致扶貧政策未覆蓋類似家庭,從而該部分羣衆不滿。

(四)政策覆蓋面過廣,讓那些家庭有壯勞力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導致家庭貧困的人進入了貧困戶序列,讓一句流傳坊間的笑談“要懶懶到底,政府來幫你”幾乎成爲現實,這不僅讓扶貧工作扶錯了對象,也讓一般農戶覺得很委屈,更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導向。

(五)不同幫扶部門、幫扶責任人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相差甚遠,引起貧困戶之間的相互嫉妒和對幫扶部門的不解。

二、基層扶貧工作現狀

(一)基層扶貧工作人員長期在電腦上製作報表,多次調整、覈實系統數據,製作各類展板、宣傳資料等,絕大多數時間只能在辦公室做“資料扶貧”“數據扶貧”,很少有時間實地走訪貧困戶,不能有針對性地爲貧困戶當前面臨的困難出謀劃策導致貧困戶幫扶方案被鎖死在扶貧信息系統裏,不能隨貧困戶家庭情況改變而更新從而導致貧困戶不能按照幫扶方案實現脫貧。

(二)扶貧資金量不斷增大,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不斷加大,部分貧困戶以政府爲自身發展生產的主體。比如我鄉扶貧辦就曾爲了幫助一戶因懶惰致貧的貧困戶購買2頭生豬仔,併爲他購買餵豬用的玉米。又比如部分鄉村社幹部到戶動員貧困戶發展生產時,不乏聽到“喊我餵豬,跟我買到家來的話,我還是可以喂。”再比如村幹部也反映在制定某些項目實施方案前必須召集貧困戶開會以確保方案的可行性,部分貧困戶則抱怨到“只曉得喊開會,又沒看到實質性的東西(意指人民幣)”更有甚者言“我們去開會簽字,村幹部倒是把錢整起去了”。

以上例子足以見得隨着精準扶貧力度的加大,扶貧專項資金的大量增加,羣衆對幫扶的期望值不斷上升,部分原本就發展動力不足的貧困戶“等、靠、要”觀念更加深化,主動作爲、自主脫貧意識弱化,出現“賴貧”現象,基層工作難度大。

(三)基層專職扶貧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力量不強。“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加之扶貧工作得到了全社會空前的關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專職人員的缺乏、工作力量薄弱,導致工作人員心有餘力不足,工作質量無法盡如人意。

三、存在的問題

(一)、脫貧要求固化,貧困戶脫貧難。“五個一批”的第一批便是“產業就業發展一批”,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除“低保兜底一批”的貧困戶外,均要發展足夠數量的種、養殖產業才能通過驗收從而獲得國家的扶貧資金扶持。然而筆者所在鄉,貧困人口1408人,其中外出務工的有763人,佔貧困人口的54.27%。這種情況在純農業鄉鎮非常普遍。然而壯勞力外出務工,在家的只剩老弱病殘,要按照要求發展足夠數量的種、養殖項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導致“脫貧”越來越難。

(二)、插花貧困戶脫貧和鞏固扶貧成果壓力大。經過精準識別、“回頭看”和動態管理後,最終鎖定貧困戶404戶,貧困人口1408人(其中未上戶的特殊羣體貧困人口12人),貧困村分別爲:農羣村38戶,130人;上洛村65戶,242人;黃柏村47戶,191人。貧困村貧困人口563人,約佔全鄉貧困人口40%,上級資金和項目大量向貧困村傾斜,而佔全鄉貧困人口60%的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得到的支持力度明顯沒那麼大。如何破解“脫貧容易,鞏固難”這一難題帶來壓力。

(三)、資金和項目投入力度加大,爲資金和項目的監管增加了難度,資金安全和項目效益存在一定的風險。

(四)、產業培育難度大,自身造血功能的培育壓力大。產業的選取和培育有其客觀規律和成長規律,同時產業的培育有時間要求,如何做到產業選取長短結合難度大。

(五)、金融扶貧差異化突顯,總體覆蓋面較窄。受限額貸款、信譽不足等原因,金融的槓桿作用未充分發揮出來,貸款資金不足和有餘問題同時存在,貸款難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六)、整個扶貧攻堅工作缺乏從上而下地統籌,存在各幹各,各管各的情況。部門與部門之間沒能及時協調,甚至同一部門之間在安排任務時也存在缺乏統籌的情況,導致基層工作人員無所適從。政策制定與基層操作之間上下銜接不精準。政策制定以基層上報的數據爲依據,而基層上報的數據中部分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已脫貧人口中無安全住房人數統計中,基層工作員據實統計,但這當中不乏因懶惰、因嫌補助少無論鄉、村、社幹部如何做思想工作就是不願意實施危房改造的。但住建部門危房改造任務的分配是依照基層所報的數據,這樣就直接導致任務無法完成。

(七)、扶貧項目先在擬摘帽貧困村實施,扶貧資金未能兼顧暫不摘帽的貧困村,引起羣衆不滿。未實施項目的貧困村,脫貧計劃寫在紙上、訂在牆上,羣衆反映強烈。在基層走訪中經常被問諸如“我們這計劃栽板栗,說了那麼久怎麼還不幹哦?”“同樣是貧困村,爲啥XX村已經搞得那麼好了,我們這裏動都不動哦?”的問題,這着實讓基層工作人員有苦難言。增收、脫貧本應是循序漸進的緩慢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項目工程,雖沒有打算摘帽,卻也該激發這些貧困村的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動力,促使他們通過不斷髮展生產實現逐步脫貧。而不是爲了保證貧困發生率而沒有實施項目前的貧困村貧困戶不能脫貧。

(八)、政策宣傳不到位,羣衆知曉有盲區。扶貧政策宣傳未持續開展,部分外出歸來人員對情況不明,政策不清,造成對扶貧攻堅部分工作羣衆不理解,進一步激化爲羣衆矛盾和上訪事件。

四、幾點建議

(一)增加專職扶貧工作人員,增強扶貧工作力量。既要保證辦公室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又要確保貧困戶的實地走訪、到戶幫扶工作卓有成效。讓扶貧人員有足夠的時間走到貧困戶家中爲他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

(二)細化、簡化扶貧政策,並通過地方電視臺、鄉村廣播、報紙、知識讀本的方式加強扶貧政策的宣傳。讓老百姓理解扶貧工作是如何開展的,一些幫扶政策是如何實施的,提高老百姓對扶貧相關政策的知曉率。

(三)將扶貧工作系統所有成員進行網格鏈接,不能讓任何領導或者工作人員脫離網格。從上到下至少有一個人對所有扶貧工作,扶貧政策有清晰地認識、對各項工作之間的相互影響有動態、準確地掌握,防止在政策施行過程中本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要求只動了“發”,而其他都沒有動。

(四)將脫貧措施變活,讓貧困戶有更多的脫貧渠道。對屬於“產業就業發展一批”的貧困人口,如果外出務工不願回鄉發展產業的,憑外出務工有關證明材料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並由就業部門對這部分人建立臺賬,實行跟蹤服務,實時瞭解他們對技能培訓的需求,並提供相應培訓。

(五)分年度重點扶持擬摘帽貧困村的同時,爲其他貧困村安排小額產業幫扶資金,以獎勵的方式分等次給貧困戶以項目發展扶持資金,調動非擬摘帽貧困村的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逐步實現脫貧,消除他們“被遺忘”的疑惑。

(六)建立健全項目進度、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公示制度,增加扶貧工作的透明度。既要讓項目、資金使用通過審計部門的審計,更要讓老百姓掌握扶貧資金使用情況,讓舉國矚目的扶貧工作能充分沐浴陽光,在讓老百姓增收脫貧的同時,打消老百姓對資金被佔用、挪用的顧慮,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8

xx縣是集“邊、山、少、窮、戰”爲一體的全國首批重點扶持開發縣,位於xx省南部,與越南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3公里。全縣國土面積3096.86平方公里,轄八鄉一鎮,81個村委會2個社區756個村民小組,世居哈尼、彝、瑤、傣、拉祜、漢六種民族,總人口215833人,少數民族人口212778人,佔總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8.2%,是全國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XX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8177萬元,同比增長20.8%,財政收入8355萬元,增長36.5%,地方一般預算支出47499萬元,增長35.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18元,增長15.1%。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1986年,xx縣被國務院確定爲國家級重點扶持縣。全縣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9281.2萬元,建成153個溫飽示範村,15個重點村、113個整村推進村、2個小康示範村,安居溫飽農戶3668戶16510人,組織輸出勞務85000人次,解決了8萬多貧困人口的溫飽,農民人均純收入從486元增加到1406元,農民人均口糧從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XX年底,共經實施項目的村有273個,其中,大興鎮36個,涉及10個村委會36個村民小組3931戶17690人;牛孔鄉31個,涉及10個村委會31個村民小組1624戶7308人;大水溝鄉26個,涉及7個村委會26個村民小組1828戶8226人;大黑山32個,涉及8個村委會32個村民小組3101戶13954人;半坡14個,涉及5個村委會14個村民小組685戶3082人;戈奎32個,涉及8個村委會32個村民小組2964戶13337人;平河28個,涉及10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783戶8025人;三猛46個,涉及8個村委會46個村民小組2752戶12386人;騎馬壩28個,涉及7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523戶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羣衆解決溫飽步伐加快。通過推廣“兩雜”,發展冬季農業,項目村羣衆糧食獲得了豐收,通過推廣科學養豬、種植蔬菜、改造低產茶園、發展經濟林果,羣衆經濟收入不斷增加。

2、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爲今後穩定解決溫飽打下了基礎。通過建設衛生路、架電、通路、豬廄、沼氣、廁所、人畜飲水、安居工程、新開農田、新修水溝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養殖業、經濟林、冬季農業等途徑,各項目村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科學養豬、科學種田,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等目標,爲下一步穩定解決溫飽和更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3、村容村貌,羣衆精神面貌改觀,生態得到改善。通過文化活動室、衛生路、廁所、豬廄、沼氣等項目建設,改變了昔日豬、雞到處跑,遍地豬牛糞的不衛生狀況和羣衆砍樹燒火的習俗,村子的衛生面貌明顯改觀,森林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明顯改善,通過村廣電工程、學校、衛生室的建設,改善了教育文化設施,豐富了羣衆文化生活,通過科技培訓,提高了勞動者素質,羣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4、養殖業科技含量提高。各項目村建設前養豬大都採用放養,熟喂的老辦法,出欄一頭肥豬需一年半至兩年,效益很低,戶均僅有1-2頭豬,通過扶持建蓋豬廄,培訓技術,更換品種,實行廄養和科學餵養等項目建設後,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顯提高,出欄週期縮短,效益顯著提高。

5、起到了示範樣板作用。項目村建設不但本村羣衆受益,也對周邊村寨產生了輻射作用,起到示範樣板作用,周邊村寨紛紛效仿,全縣兩個文明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三)經驗和做法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一是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各項目鄉鎮以主要領導爲組長的扶貧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以規劃組織、落實資金管理、項目的建設及檢查驗收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二是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嚴格的扶貧工作責任制,落實責任人,做到了扶貧項目實施一項,鞏固一片,帶動一方。

2、突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體兩翼”戰略,圍繞整村推進、產業發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易地扶貧開發等扶貧項目,突出工作重點穩步推進。二是以扶貧項目爲載體,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貧困羣衆,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增加收入。三是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充分發揮貧困地區勞動力資源優勢,切實加強培訓和轉移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發展能力。

3、嚴格項目資金管理,發揮資金效益。在項目資金管理上,繼續堅持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度、項目責任人制度和扶貧資金項目公示公告制度,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專項存儲,封閉運行,樹立扶貧資金是“高壓線、救命錢”的思想。

4、積極引導貧困人口,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解決溫飽、消除貧困。轉變“要我幹”的被動思維方式爲“我要幹”的積極、主動、向上的思維方式。

5 、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單位幫扶,社會參與,各方支持的格局,在產業發展上在大水溝鄉開展“無償投入,有償使用,長期滾動,受益羣衆”試點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組織發動羣衆投工投勞,整合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種渠道的資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點。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xx縣扶貧開發工作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建縣晚(1958年建縣),社會發育程度低,經濟基礎薄弱,生產力低下,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一是自然條件差。全縣3096.86平方公里總面積中,沒有一塊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局面沒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災年返貧的狀況依然突出。二是貧困程度深。到XX年底,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067元以下還有8.09萬人,其中758-1067元之間的3.27萬人,758元以下的4.82萬人。目前全縣還有4150戶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籬笆房或破房中,極少數特困農戶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居不蔽風雨,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三是農民素質低。由於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後,勞動者素質低,生產方式落後,思想觀念陳舊,接受先進思想、先進觀念和推廣實用技術的能力緩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縣級扶持能力弱。因縣域經濟增收緩慢,縣級可支配財力十分有限,談不上拿出資金搞開發式扶貧。

三、貧困人口分佈

(一)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分佈

以1300元爲貧困線標準,到XX年底,全縣還有貧困人口142190人。具體分佈情況如下:大興鎮總人口有48094人,其中貧困人口28352人,主要爲哈尼族、彝族、瑤族,分佈在牛洪、岔弄等11個村委會;戈奎鄉總人口有20507人,其中貧困人口14664人,主要爲哈尼族、彝族,分佈在加梅、哈魯等8個村委會;牛孔鄉總人口31414人,其中貧困人口20591人,主要爲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佈在者俄、模東等12個村委會;大水溝鄉總人口19174人,其中貧困人口12847人,主要爲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佈在大水溝、龍普等9個村委會;大黑山鄉總人口有19862人,其中貧困人口12717人,主要爲哈尼族、拉祜族,分佈在拉龍、老白寨等8個村委會;半坡鄉總人口9909人,其中貧困人口6005人,主要爲哈尼族、拉祜族,分佈在二甫、哈的等6個村委會;騎馬壩鄉總人口12711人,其中貧困人口8643人,主要爲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佈在莫洛、杯倮等8個村委會;三猛鄉總人口24949人,其中貧困人口17715人,主要爲哈尼族、彝族、分佈在桐株、塔甫等8個村委會;平河鄉總人口29213人,其中貧困人口20656人,主要爲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瑤族,分佈在大頭、東哈等11個村委會。

(二)未納入規劃貧困村數及分佈

未納入期間整村推進規劃和未扶持過的的貧困村數有426個,其中,大興鎮47個,戈奎鄉25個,牛孔鄉81個,大水溝鄉63個,大黑山鄉41個,半坡鄉14個,騎馬壩鄉34個,平河鄉54個,三猛鄉67個。

(三)已扶持過但未解決貧困的村及分佈

截止XX年底,已經扶持過的村寨有273個,其中,大興鎮36個,戈奎鄉32個,牛孔鄉31個,大水溝鄉26個,大黑山鄉32個,半坡鄉14個,騎馬壩鄉28個,平河鄉28個,三猛鄉46個。但都未能脫貧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爲每個財政才補助15萬元,由於xx縣交通不便,建設成本高,而財政薄弱,無法增加投入,內地可建設2個項目村的資金在xx縣只能建設一個項目,甚至1個也建設不了;二是自然災害反貧,由於防災能力弱等原因,脫貧後反貧現像嚴重。

四、進一步加大扶貧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具體措施和政策建議

(一)基本思路

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統一領導,統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進一步加強路、電、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投資環境,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優勢資源開發,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擴大縣級財源,增加羣衆收入;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提高科技含量。開展衛生、文化、廣電等設施建設,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通過十年努力,實現人均1畝基本農田地,戶均3畝經濟林果,人畜飲水困難得到解決,農戶通電率達95%以上,鞏固“普六”成果,實現“普九”目標,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二)目標任務

1、人均純收入達到脫貧標準線以上,人均佔有糧食360公斤以上;

2、解決貧困戶的住房和困難問題;

3、基本解決適齡兒童入學難、貧困羣衆看病難、收聽廣播電視難等“八難”問題;

4、基本實現貧困村通簡易公路和村內道路硬化;

5、戶均發展1-2項穩定可靠的產業增收項目,促進貧困羣衆脫貧致富;

6、貧困鄉(鎮)、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計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羣衆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農民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顯著提高,爲達到致富奔小康創造條件。

(三)具體措施

1、組織保障措施。縣級扶貧開發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由縣委、政府統一組織領導,縣鄉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具體負責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縣直各有關部門、各單位、各鄉(鎮)要積極參與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省、州、縣掛鉤幫扶單位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

2、資金保障措施。一是積極向上爭取,確保中央、省、州下達到我縣的各類扶貧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二是加大縣級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投入;三是積極組織社會各界支持扶貧開發,鼓勵鄉(鎮)、村及貧困戶加大自籌資金的額度(包括貧困戶投工獻料折算資金);四是加強資金管理和監督。

3、政策保障措施。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貧政策法規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結合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實際,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於搞好新階段扶貧開發的特殊政策,吸引縣內外各種經濟組織和能人開發我縣的各類資源,促進和帶動縣內經濟發展。

4、技術保障措施。縣直有關部門和鄉(鎮),要根據規劃實施的項目任務,建立和完善切實可行的技術指標體系,從適宜技術的選擇、應用和推廣等方面搞好技術服務。

(四)政策建議

1、進一步加大萬村建設千村推進的力度和社會幫扶力度。因我縣山高谷深,交通不暢,羣衆貧困程度深,自我發展能力弱,項目建設成本高,向上級爭取每年多增加萬村建設千村推進項目,每個項目增加到50萬元以上,以促進萬村建設千村推進項目的順利開展。

2、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要徹底拔掉窮根,必須重視經濟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走科技脫貧致富之路。但由於貧困,使大批少數民族兒童無法入學,或因家庭困難而中途輟學者居多,現代耕作方式和實用科學技術難以推廣,因此向上級爭取政策傾斜,在全縣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補助一定的農業科技培訓資金。

3、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我縣尚有142190人分困線下,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向上級爭取每年增加一定的產業扶貧資金,以增加農村經濟收入,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xx縣人民羣衆缺乏經濟來源,無法增加投入,向上級組織爭取項目資金,增加安居房建設資金,希望每戶補助金額增加到6000元以上。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9

20xx年我縣被列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幾年來,我縣以整村推進爲載體、以產業開發爲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爲目標,以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新農村建設爲基礎,不斷增加扶貧開發工作力度,通過實施自治區千村扶貧工程、世行貸款扶貧項目、整村推進項目、移民擴鎮以及國家安全部的定點幫扶、北京懷柔區的對口幫扶等一系列幫扶措施,使全縣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使5620戶20780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

一、近年來工作開展情況

(一)移民擴鎮項目進展順利

自20xx年開始共實施了三期扶貧開發移民擴鎮工程,共投資2421萬元,移民437戶1734人。建移民住宅999間23700平方米,蔬菜大棚149座,牛舍624間15315.2平方米,青貯窖288座8640立方米。移民新區農戶分別從事水澆地和大棚蔬菜種植、奶牛、肉牛養殖項目,初步實現了遷得出、穩得住、富得快。富泉村的大棚蔬菜種植和新倉村的奶牛養殖已初步形成產業化。富泉村的125座大棚,年產蔬菜250萬斤,戶均收入達8000元。新倉村奶牛養殖已經達到952頭,戶均增收6000元。

(二)世行貸款扶貧項目穩步推開

世界銀行貸款扶貧項目自1999年實施以來,共提款報帳1900多萬元,現已基本結束。項目覆蓋全縣5個鄉鎮(撤鄉並鎮前),44個村,8848戶3.2萬貧困人口。幾年來,共購買綿羊5000多隻,奶牛、肉牛4500多頭,新建日光溫室暖棚8500處,建青貯窖8000個,爲舍飼養殖打下良好基礎,使項目區白音坤兌、白沙樑等15個項目村走上養殖奶牛、肉牛產業化之路。新打小管井4500眼,開發水澆地45000畝,22個項目村通過小管井水澆地種植無公害蔬菜,十七號、十五號、炮臺等村種植返季節蔬菜畝產效益由不足150元/畝提高到1100元/畝,使項目農戶整體脫貧。結合380工程爲白音坤兌、九號等9個缺水自然村打深機電井並安裝了自來水。

(三)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取得新成效

20xx20xx年實施自治區千村扶貧開發工程,全縣20個重點村投入專項資金560萬元,新打小管井1360眼,新增水澆地1.1萬畝,扶持農戶1200戶,現項目區蔬菜種植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化。

20xx年20xx年實施自治區整村推進項目,在全縣14個重點村投入資金420萬元,主要實施奶牛養殖項目,三年來共購買奶牛1710頭,扶持貧困農戶1360戶,5340人,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推動了項目村奶牛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項目村向整村脫貧的目標邁進。

(四)社會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國家安全部定點幫扶工作成效顯著,自20xx年以來,國家安全部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000萬元,新建高標準奶牛養殖小區2處,100戶,累計捐贈衣物、辦公用品、醫療設備、車輛等物品價值達600多萬元。同時,積極協助我縣完成多豐公路建設項目、大河口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協助推進大唐煤化工項目、超大集團等大項目在我縣落地。

北京xx區自20xx年幫扶我縣以來爲我縣無償捐贈資金900萬元。

縣直單位也積極開展定點幫扶工作,每年都爲貧困戶解決一系列生產、生活、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五)其他扶貧工作

實施科技扶貧項目,20xx年以來爭取科技扶貧資金300萬元,扶持養殖戶400戶,1500人,對科學飼養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20xx年以來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三年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76萬元,培訓農民2100人,轉移勞動力1740人,爲部分農民擺脫貧困提供了一技之長。

二、今後三年工作思路

今後三年我縣扶貧工作要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重點抓好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和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等重點工作,圍繞我縣新農村建設及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繼續發展奶牛養殖、適當扶持肉牛育肥,在有條件的地方進一步擴大水澆地建設,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尤其是保護地蔬菜(蔬菜大棚)建設,做大做強乳、肉、菜產業,儘快推動農村主導產業的形成,帶動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繼續組織實施整村推進工程。

要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貧困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今後三年計劃每年爭取整村推進項目村68個,每村扶持資金60萬元,項目村力爭達到人均2頭奶牛以上。通過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使項目村貧困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500元。

(二)加快推進產業化扶貧進程。

要大力扶持發展農牧業支柱產業,努力增加貧困農民收入。

一是加快產業化扶貧項目建設。培育和壯大貧困地區具有資源優勢的乳、肉、蔬菜等產業,促進種養業專業村建設。

二是積極申報、自治區級扶貧龍頭企業,加大扶貧貼息貸款項目的爭取力度。

三是加快產業化扶貧基地建設,計劃每年爭取產業化扶貧項目資金200萬元以上,實施產業化扶貧項目2個,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20xx年重點實施好xx鎮十五號村和xx鎮富泉村蔬菜大棚種植項目。

(三)加大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

提高貧困農民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爲農民外出打工奠定堅實基礎。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因人而宜、分類培訓、多渠道就業的原則,實現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意向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採取訂單、定點、定向培訓等多種方式,抓好剩餘勞動力培訓轉移,努力實現穩定就業,爲貧困人口拓寬致富渠道提供保障。計劃每年爭取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90萬元,培訓貧困農民1500人,轉移輸出1200人。

(四)積極做好移民擴鎮工程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工作。

三年計劃爭取自治區扶貧移民項目資金400萬元,移民搬遷200戶,800人。

(五)抓好外資項目爭取工作。

制定世行貸款項目資金回收管理辦法,切實管好回收資金,確保項目可持續發展;積極爭取自治區800萬歐元(亞行資金)外資項目在多倫縣落地。

(六)進一步做好社會扶貧工作。

積極爭取國家安全部對我縣重大項目給予支持和協調,爭取國家安全部扶持整村推進重點村5-6個,同時繼續開展捐資助學活動。

繼續組織縣直各部門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濟困活動,爲幫扶村多辦好事實事。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10

爲深入貫徹落實xx大報告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要求,我於7月9日產假休滿之後分別於7月10日、18日、20日三次到幫扶村田莊鎮米家溝村,通過聽取彙報、組織村“兩委”成員、在家黨員、貧困戶、普通羣衆召開座談會及走進田間地頭和羣衆家中開展調研等方式,深入羣衆,聽取他們對脫貧攻堅及計生協幫扶工作的工作建議和意見。通過此次調研,我對精準脫貧工作有了新的更進一步的認識,對老百姓的訴求有了更深切的體會,對精準脫貧政策的實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調研內容】

一、貧困村基本情況

二、老百姓對精準脫貧政策的看法

三、幫扶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四、幾點建議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貧困村基本情況

米家溝村是省級貧困村,位於田莊鎮北5公里處,由原上陳家溝、米家溝和海坬溝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總戶數439戶,其中計生家庭戶22戶(計生特殊家庭1戶,獨生子女戶9戶,雙女戶1戶,符合政策家庭戶11戶)。全村總人口1378人,其中勞動力618人,黨員64名,總耕地面積1548畝,退耕還林面積4028畝,20__年人均純收入4250元。20__年按照《全省扶貧對象覈實及數據清洗工作方案》的要求,通過宣傳告知、信息摸底、入戶覈實、民主評議及兩次公示後,最終確定覈實後建檔立卡貧困戶333戶104人,當年實現脫貧33戶104人,目前貧困戶108戶344人,其中低保貧困戶3戶,五保貧困戶3戶,一般貧困戶102戶。20__年計劃脫貧72戶237人。目前該村主幹道路已經硬化,自來水入戶實現全覆蓋,農戶家中全部通電,參合率達100%。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爲勞務輸出和退耕還林,扶貧措施主要以產業配股形式爲主,其中95戶爲祥和養雞場配股,20__年每戶分紅1000元(500股金+500分紅);12戶爲陝西果業集團配股,20__年簽訂爲期25年的合同,股均爲5000元,暫未分紅;1戶爲養殖戶,已脫貧。

二、老百姓對精準扶貧政策的看法

(一)脫貧攻堅,是黨中央在找準了我們社會發展的短板後,爲補齊短板消滅貧窮促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成和全面小康社會建成的有效手段,是老百姓堅決擁護的大好事。

(二)羣衆都反映精準扶貧政策好,但在識別過程中,沒有明確界限,家庭人均純收入的測算上沒有框定標準,導致在人均純收入的核算上主觀性多於客觀性,雖然也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但由村幹部憑主觀論斷可能性很大。比如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性收入未通過覈實工資條等方式進行準確覈算。很多一般農戶與建卡貧困戶家庭人均年收入並沒有多大差距,導致有些農戶覺得被不公平對待。

(三)不同幫扶部門、幫扶責任人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相差甚遠,引起貧困戶之間的相互嫉妒和對幫扶部門的不解。

三、幫扶工作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因米家溝村由原上陳家溝、米家溝和海坬溝三個自然村合併,今年4月完成村“兩委”換屆,監委班子還在成立中,因種種歷史遺留問題,目前村“兩委”班子成員還在磨合階段,導致很多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二)米家溝村雖然只有計生協一個單位的駐村工作隊,但幫扶責任人卻來自合療辦、革命歷史紀念館、交警隊等四五個單位,一旦有了工作任務,人員調配就成爲難題,同時也導致幫扶工作完成質量參差不齊。

(三)扶貧資金量不斷增大,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不斷加大,部分貧困戶以政府爲自身發展生產的主體。比如村幹部也反映在制定某些項目實施方案前必須召集貧困戶開會以確保方案的可行性,部分貧困戶則抱怨到“只曉得喊開會,又沒看到實質性的東西(意指人民幣)”更有甚者言“我們去開會簽字,村幹部倒是把錢整起去了”。種種事例表明隨着精準扶貧力度的加大,扶貧專項資金的大量增加,羣衆對幫扶的期望值不斷上升,部分原本就發展動力不足的貧困戶“等、靠、要”觀念更加深化,主動作爲、自主脫貧意識弱化,出現“賴貧”現象,幫扶工作難度大。

(四)“四支隊伍”幫扶力量薄弱。田莊鎮政府所派的兩名包村幹部,一名請假,一名業務能力較弱,村幹部和我單位派駐的駐村工作隊因文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也不足以完成日益繁重的扶貧工作,導致工作進度和質量受到影響。

(五)脫貧要求固化,貧困戶脫貧難。“五個一批”的第一批便是“產業就業發展一批”,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除“低保兜底一批”的貧困戶外,均要發展足夠數量的種、養殖產業才能通過驗收從而獲得國家的扶貧資金扶持。我單位所幫扶的米家溝村,全村貧困戶年齡結構分別爲:45歲(不含45歲)以下26戶,45歲至55歲29戶(不含55歲),55歲至65歲37戶(不含65歲),65歲以上16戶,在家貧困戶大多年齡較大,壯勞力都外出務工,在家的只剩老弱病殘,要按照要求發展足夠數量的種、養殖項目是很難完成的任務。

(六)政策宣傳不到位,羣衆知曉有盲區。扶貧政策宣傳氛圍不濃,不持續,部分外出歸來人員對情況不明,政策不清,導致對扶貧攻堅部分工作產生一定的誤解。

(七)“因婚致貧”現象屢見不鮮。不文明的婚嫁風俗給村裏羣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一方面,一場婚禮花費不菲,整個流程下來花費一二十萬元算是很“節儉”了,其中花費的“大頭”是彩禮和新房。另一方面,“份子錢”水漲船高,親戚朋友也苦不堪言,有些貧困戶甚至要借錢“隨份子”。爲了“撈回本”,一些農民在孩子結婚時也大操大辦、廣邀親朋,造成惡性循環。

四、幾點建議

(一)強化“四支隊伍”幫扶力量。希望縣鄉兩級能夠加派業務水平好、工作能力強的幹部駐村爲全村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人員保障。既要確保軟件工作完善,又要確保貧困戶的實地走訪、到戶幫扶工作卓有成效。讓幫扶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走到貧困戶家中爲他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

(二)建議將扶貧工作系統所有成員進行網格鏈接,不能讓任何領導或者工作人員脫離網格。從上到下至少有一個人對所有扶貧工作,扶貧政策有清晰地認識、對各項工作之間的相互影響有動態、準確地掌握,防止在政策施行過程中本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要求只動了“發”,而其他都沒有動。

(三)建議將脫貧措施變活,讓貧困戶有更多的脫貧渠道。對屬於“產業就業發展一批”的貧困人口,如果外出務工不願回鄉發展產業的,憑外出務工有關證明材料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並由就業部門對這部分人建立臺賬,實行跟蹤服務,實時瞭解他們對技能培訓的需求,並提供相應培訓。

(四)應當建立健全項目進度、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公示制度,增加扶貧工作的透明度。這樣既可以讓項目、資金使用通過審計部門的審計,又能讓老百姓掌握扶貧資金使用情況,讓舉國矚目的扶貧工作能充分沐浴陽光,在讓老百姓增收脫貧的同時,打消老百姓對資金被佔用、挪用的顧慮。

五、工作打算

(一)通過調研發現,米家溝村今年有一貧困戶子女、一戶計生家庭子女考上大學,我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充分發揮生育關懷職能,爲兩名大學生分別資助20__元助學金,幫助他們實現大學夢。

(二)米家溝村沒有特色產業,這一情況嚴重製約了該村羣衆實現脫貧致富。在與村幹部座談和實地調研後,發現米家溝村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文冠果樹。文冠果樹耐乾旱、貧瘠、抗風沙,在石質山地、黃土丘陵、石灰性沖積土壤、固定或半固定的沙區均能成長。現初步打算通過成立合作社的模式,大力發展文冠果樹種植業。同時積極爭取省農業廳的項目支持,幫助米家溝村完成果樹栽植及成熟果品的收購。

(三)細化、簡化扶貧政策,並通過鄉村廣播、聘請說書隊等老百姓喜聞樂見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強扶貧政策的宣傳。讓老百姓理解扶貧工作是如何開展的,一些幫扶政策是如何實施的,提高老百姓對扶貧相關政策的知曉率。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11

xx鄉是一個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山區鄉鎮,目前扶貧對象規模依然很大,全鄉生產生活條件還很落後,特別是一些已經解決溫飽的羣衆因災、因病返貧問題還很突出。自市委市政府提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我們通過深入貧困村召開座談會、現場交流、入戶調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我鄉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對策。

一、貧困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惡劣。地處山區,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地勢狹窄。特別是部分偏遠村落交通不暢,通訊落後,信息閉塞,傳統產業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資源不能充分開發利用,沒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產業。

(二)農民素質偏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爲新一代貧困人口。由於他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務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落後,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儘管有些貧困戶有擺脫貧困的願望,並不斷努力嘗試,但由於思路不清,觀念不明,缺少引導,導致失敗,最終失去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三)子女上學致貧。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創業,有的舉家外出,農村大部分幼兒園和國小班級不齊,與之配套的措施也是不全,導致農村孩子幼兒、國小階段就被迫外出上學。還一些家長爲了照顧子女上學,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學校的周邊城鎮,這樣增加了家庭負擔。而對於部分舉家外出務工的農民而言,帶孩子去城鎮或城市上學,同樣無形中也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根本脫貧的農民更是不堪重負。經調查瞭解,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學生需10000-xx0元。一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爲了子女上學負債累累。

(四)因災因病返貧。

一方面,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無法抵禦旱、澇、風、雪、雹、霜和蟲害、疫病等頻發的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貧困戶中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

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經濟社會轉型增加了農民收入估算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覈實農戶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羣衆的一些隱性收入較難掌握。

(二)農民素質偏低增加了精準識別難度。由於農村教育的先天缺陷與後天乏力,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思想覺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準,均等化思想比較嚴重。面對利益之爭時,互不相讓,給精準識別增加了難度。同時,貧困農民經濟基礎不同,脫貧思想差別較大,導致幫扶要求千差萬別,扶貧措施難以滿足個性化要求。

(三)農村情況錯綜複雜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近年來,隨着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陸續出臺和地方重大項目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各種矛盾日漸突出。

一是宗族勢力、家族勢力嚴重,有利可圖時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引發了一些新的社會矛盾。

二是隨着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實際長期居住人員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

三是一些農村幹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爲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幹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四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羣衆心服口服。

(四)市場變幻莫測導致難以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市場經濟千變萬化,近年來一些農產品、畜產品價格波浪式變化,農民難以摸清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經營思維,給一些農民形成了災難性的打擊和損失。一家一戶幫扶勢單力薄,即使一村一戶搞了一品一業,由於市場發育不良,有的甚至遠離市場,造成產品滯銷,農民怨聲載道。儘管過去政府號召羣衆辦了一些實體,搞了一些產業,終因市場以及產品自身限制原因半途而廢,一直未形成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三、幾年來扶貧工作實效

(一)搬遷扶貧:圓了貧困羣衆的“安居夢”

我鄉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區和地質災害頻發區,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生產落後、生活困難等問題十分突出,就地脫貧難度大。如何讓越來越多偏遠地區的貧困羣衆摘掉窮帽子成爲了我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自xx年以來,我鄉緊跟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採取措施推進搬遷移民扶貧,試點搬遷移民扶貧進城鎮、進園區集中安置,把搬遷移民扶貧與新型城鎮化結合,探索出移民搬遷進城鎮進園區集中安置的新模式。截止xx年底,全鄉搬遷扶貧移民200餘人,xx年計劃搬遷移民120人,其中鄉鎮安置80人,中心村安置30人,進園安置10人,安排30人移民就業,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我鄉結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政策,積極推動整體移民搬遷工作,已安置2戶村民移民工業園,

(二)雨露計劃:“教育扶貧”培養農村發展潛力

爲了能讓貧困的村民掌握技術,有發家致富的本領,能夠主動就業,我鄉積極推進“雨露計劃”工作。“雨露計劃”使受訓貧困勞動力進得了城、就得了業、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強貧困羣衆自我脫貧致富發展能力,並給予貧困對象每年固定的培訓補助,截止xx年底,我鄉雨露計劃受益對象26人,他們的就業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產業扶貧:“造血”興產業斬斷“窮根”

“一株蜜柚一年能結50多個果,1株每年爲我賺500多元錢,我種了200多株,一年下來就能爲我帶來100000多元收入。”算着賬,xx村村民何檢發說道。

何檢發所在的xx村小組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貧困隊,一直以來,該組苦於找不到脫貧致富的道路,帶給何檢發新生活的是“產業扶貧”工程的實施。

掛點幫扶xx村的說,“以前的幫扶多是救濟式的,給老百姓一筆錢,他們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覺得既然是扶貧,不該只是‘授人以魚’,而是應該‘授人以漁’”。只有通過“造血”式扶貧帶動整個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才能斬斷“窮根”,使整個貧困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今在xx村,和一樣已有10戶村民連片種起了蜜柚,帶動14戶村民共同種植致富。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小組不僅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經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結合xx村貧困戶自發參與種植的實踐,項目實施過程始終貫穿着“精準”二字,瞄準了全村幫扶產業——蜜柚、臍橙種植,瞄準了幫扶對象——種植戶,照顧到了不同個體,符合“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的工作機制。同時,整個操作過程從自願報名——民主評議——政策限制,嚴格按程序執行,是精準扶貧的最好實踐。

四、開展精準扶貧的對策與建議

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着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通過基層的實踐操作,我們認爲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應圍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三方面來開展。

(一)做好羣衆思想工作是基礎。組織動員羣衆申報自己的收入情況,釐清羣衆收入來源,算清羣衆年度收入總賬,是搞好精準扶貧的基礎。農民種地收入好算賬,打工收入很直觀,財產性收入比較固定,經營性收入相對隱蔽。所以,要做好羣衆的思想工作,讓其放下包袱,主動申請登記,從而彙總出每一戶比較符合實際的收入基數,作爲村民相互對比和是否確定幫扶的依據。

(二)分類定級是手段。根據每戶村民上年度收入情況,組織黨員代表、羣衆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具體爲:以村爲單位,按照每戶家庭經濟收入情況,結合本村貧困人口指標數,從低到高進行分類排隊,然後選擇確定貧困戶。操作過程中可以將農戶大致分爲三類:

第一類是低保特困戶,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的,大病大災造成生活困難而無力翻身的。諸如此類全部納入低保範圍,民政部門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進行復核,並負責建檔立卡,列爲救助對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們從扶貧對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類是除特困戶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確定的貧困標準以下,且有脫貧致富意願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脫貧的農民,他們是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針對各自的脫貧意願,有針對性地選擇致富項目,最好一個村選擇一個比較共同的產業,形成比較優勢。

第三類是上年收入超過全省確定的貧困標準的農戶。政府要幫助這類農戶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出現。要從扶持政策、金融貸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給予支持,調動他們進一步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從而使其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報和評議過程中,最難識別的是二、三類農戶。爲了便於民主評議和基層幹部掌握尺度,建議上級制定比較剛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

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爲識別標準。

二是有顯性財產(城鎮以上城市有固定房產、門面,有轎車之類的交通工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等)的農戶爲脫貧戶,有經營性實體,並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實力。

三是識別過程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保障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做到對象明確、程序規範、措施得當、效果明顯。具體識別過程要堅持以下幾個優先條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財產少的貧困戶優先;羣衆貧困戶比黨員貧困戶優先;年老體弱的貧困戶比年輕力壯的貧困戶優先;獨生子女貧困戶比超生貧困戶優先;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貧困戶優先;村內現仍居住在危房,無條件改善現狀且生活困難的農戶優先。

四是根據金融等部門網上記載,還可制定一些比較剛性的限制措施。通過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幹部羣衆便於掌握政策界限,便於操作,易於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關鍵。在代表們充分醞釀評議識別的基礎上,以村委名義進行張榜公佈識別出的貧困戶,徵求羣衆意見。在一定時間內徵求的意見提交代表再次醞釀評議,並進行二次張榜公佈徵求意見。經過二次徵求意見後,支部、村委會同代表共同研究確定精準扶貧對象。經調查研究,認爲三榜公示是保證精準識別、公平公正的關鍵所在。

另外,在此常規方法的基礎上,操作過程中還可以將調查人口以多少劃分,分割進行。根據貧困村實際情況,將農戶以小組爲單位,由小組提出貧困人口對象,經羣衆代表評議,這樣就可以減少矛盾,便於工作開展。通過自願申報、羣衆評議、調查對比、公告公示、建檔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任務。

(五)差別是核心。如何進一步提高扶貧工作精準度,確保貧困對象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讓措施看得見、摸得着、見實效,是精準幫扶的核心。通過多年來基層扶貧工作的實踐,我們認爲幫扶到戶、差別到人是扶貧工作實現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徑。具體來說,就是貧困對象精準識別出來後,將扶持對象分爲兩類:一類是上年人均純收入中等偏下的農戶;二類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農戶。具體精準幫扶過程中,要按照定對象、定目標、定政策、定措施、定責任的要求,把資金、政策和具體措施等精準實施到貧困對象身上,確保幫扶到戶工程達到預期目的。對中等偏下的貧困戶,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經濟基礎較差,所以要採取點對點式的幫扶,或者叫差別到人,給他們“吃偏飯”,在幫扶方面適當加大資金扶持額度。而對二類中等偏上的貧困戶,因其智力能力較高,經濟基礎較好,在結合大多數羣衆意願,確定幫扶項目或選準幫扶產業後,可以採取推進式幫扶。即,通過以獎代補、提供種苗、提供小額貸款或貼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貧困農戶發展種植、養殖或旅遊服務業,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同時,特別要注重同步發展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貧困羣衆的組織化水平,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針對我鄉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的實際,要按期實現3169名貧困農民穩定脫貧,必須精準管理,將幫扶責任落實到人,分批分步推進。

一是要在對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的基礎上,每個貧困村、組都明確包扶責任領導和幫扶責任人,簽訂限時定點消除貧困區域或個體貧困戶的責任狀,逐村逐戶逐個勞動力制定具體的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並進行網絡、動態管理、考覈和獎懲兌現。

二是要把貧困村的幫扶分爲兩輪,第一輪——20xx年,幫扶6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使之率先脫貧;第二輪20xx——20xx年,幫扶剩餘4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確保按期實現全面完成幫扶目標。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12

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山區人口最多的縣,也是集革命老區、庫區、山區和地質災害易發區爲一體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隨着國家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對大別山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傾斜和扶持力度的加大,我縣以工代賑、水利、交通等扶貧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縱觀全縣項目扶貧還是有限的,怎麼把有限的項目用在刀刃上,從而發揮的扶貧效益,我們通過走訪鄉鎮,深入項目區,進行了認真調研。

一、涉農項目實施情況

1.以工代賑項目。在項目投資額中,上級補助資金額佔總投資額的60%以上,反映出省、尤其是中央近三年來對金寨的扶貧扶持力度很大,爲全縣扶貧開發發展給予重要支持,更爲“抓金寨促全省”的大別山區連片扶貧開發提供引擎。油坊店鄉朱堂村位於響洪甸水庫上游,該村民組都是缺水少電、無路,基礎設施極端落後,且人均耕地不足0.2畝,糧食不能自給。通過實施異地扶貧搬遷工程,投入以工代賑資金290萬元,同時帶動其他支農資金及農民自籌建房資金投入近1000萬元,興建152套住房,600餘人住進新居,並建容納100人的幼兒園1所先前出行難、看病難、上學難、通訊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2.移民後府項目。後扶政策實施以來我縣共建設項目3195個,投入項目資金51833.54萬元。其中,新修水泥路1049公里、砂石路1411公里,新修駁岸4033米、橋樑310座,鋪設涵管519米;新建高位飲水工程135處,新修河堤58千米,整修大塘305口、河道1835米、堰壩155道、渠道36千米。上述項目的實施,有效改善了移民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其中,20__年至20__年,我縣共投資2.9億元,建設後扶項目1100個。

3.土地整理項目。20__年以來,縣國土局緊抓政策機遇,先後申報實施了一批土地整理項目,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羣衆收入,有效保護了耕地,有力促進了全縣扶貧工作開展。共實施項目五個,累計投資6778萬元。

4.道路交通項目。20__年共實施項目9個,總投資約1.30億元。20__―20__年,我們搶抓機遇,積極爭取交通運輸扶貧開發項目,共實施項目26個,總投資約5.14億元。作爲“5+1”項目之一的大別山旅遊扶貧快速通道建設項目,是將全縣旅遊資源作爲一個整體進行項目設計和規劃,它的建設完成,讓全縣旅遊資源實現快速鏈接,形成旅遊圈效益。

二、項目實施取得的實效

1.改善了羣衆生產生活條件。幾年來,我縣始終將貧困農村的基礎設施項目和生產發展類項目作爲重點,集中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6342萬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新修和硬化鄉村道路404公里,架設橋樑20座,配套涵石罷168個,同時配套實施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解決了20萬羣衆的行路難和運輸難問題。

2.推動了貧困人口的轉移。11年以來,全縣通過產業扶貧到戶、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有利的推進貧困人口的脫貧。如12年斑竹園鎮金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新建搬遷戶住房126套、建築面積15090平方米,安置農村貧困人口126戶、503人。

3.溝通了與市場的聯繫。近年來,全縣破除交通瓶頸,把通路作爲全縣重點扶貧對象。如受益於全縣扶貧開發旅遊通道的建設,讓越來越多的大別山農產品如金寨黑豬、六安瓜片等得以走出去,在消費市場上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並佔有一席之地。

4.帶來了貧困戶直接增收。在移民後附項目中,我縣採取“四自”的原則,項目由項目村村民自建,充分利用本村勞動力和沙石木竹等資源,讓羣衆既能從勞務中獲得報酬,又能出售一些相關建設材料,增加收入。

三、主要做法

1.創新工作機制。在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和體制創新完善方面,我們做了不懈的探索和總結,比如在扶貧項目運行中實行“四自”(自選、自建、自管、自用)和政府監管服務的建管機制,引入了羣衆參與機制,組織項目區羣衆參與選擇項目、實施項目,擴大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羣衆參與扶貧開發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保證了項目工程的質量,節約了工程成本,助推農民增收。

2.認真編制規劃,明確扶貧開發工作新思路。在總結扶貧開發工作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及時做好“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的編制工作。縣直各部門(單位)在認真貫徹國家和省既定的開發式、開放式、開拓式扶貧方針,按照全縣整體扶貧開發工作格局,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本部門規劃之中,並作爲重點工作來抓。

3.拓展扶貧資金渠道。全縣上下通過“跑項目、抓政策、搶機遇”等形式,加大對上資金爭取的力度,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

四、存在問題

1.項目投資與羣衆的要求還存在差距。近年來,全縣通過以工代賑、整村推進等項目的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農田水利與人居環境等得到了很大改善,提高了羣衆的生產生活水平,但因我縣地處大別山腹地,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且山多住戶散等,致離羣衆的要求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項目實施區域不平衡。縱觀全縣格局,各鄉鎮之間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不平衡,甚至在同一鄉鎮不同的村也存在很大差距。

3.“四自”機制尚待完善。以移民後扶爲主的農村公共設施項目實行的“四自”機制,雖得到了廣大幹羣的充分認可,取得了羣衆收入得到增加、工程成本得到降低、工程質量得到保證等實實在在的效果,但其機制還存在不完善之處。如自建項目由羣衆自己討論選擇。

五、建議

1.進一步提高對扶貧工作的認識。要認真宣傳、貫徹、落實《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充分認識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扶貧開發工作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認真謀劃,擺在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盤考慮。確保扶貧規劃的順利實現。

2.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計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計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縣貧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脫貧路徑,爲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3.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效果。要堅持把扶持貧困村和貧困羣衆發展壯大增收產業,作爲實現開發式扶貧的着力點,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羣衆收入,從根本上使貧困人口走出困境脫貧致富。要鞏固現有產業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技能,指導扶貧對象加強產業管理,發揮產業脫貧效益。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13

侗族自治縣位於最西部,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轄7鎮16鄉297個村。境內聚居着侗、漢、苗、回等26個民族,總人口26萬,其中侗族佔80.1%。1956年成立自治縣,是全國較早成立的民族縣之一。地理區位偏遠、立地條件差,經濟發展滯後,全縣現有110個貧困村,有貧困人口近5萬餘人也是XX省重點貧困縣之一,扶貧開發工作任務還極爲艱鉅。在當前,扶貧開發工作仍然面臨資金投入不足,基礎建設薄弱,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缺失,貧困人口數額較大、隱性貧困現象嚴重,扶貧產業規模較小、結構不優等突出問題。必須立足新階段、研究新形勢、採取新舉措,才能加快推進我縣扶貧開發進程。

新階段我縣扶貧開發工作面臨三個方面的新形勢。

一是扶貧開發的任務更重。

國家的扶貧標準將調整至1067元,扶貧開發的首要對象從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調整爲新標準以下的全部人口,並對其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從此不再區分絕對貧困與低收入的概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也不僅限於解決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而是儘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目前我縣家庭人均純收入不足683元的絕對貧困人口還有8300人、家庭人均純收入在683至944元之間的低收入人口還有23240人。國家上調後的貧困線標準1067元計算,我縣的貧困羣衆還更多,貧困面更大,需要扶助的貧困羣衆將多達5萬餘人。這些貧困羣衆,大多分佈在自然條件差、地形地貌複雜、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都十分困難,扶貧開發的任務更加艱鉅。

二是扶貧開的工作難度更大。

受自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以出口拉動爲主的經濟增長勢頭嚴重受阻,外向型企業生產萎縮,我縣外出就業的農民工大量返鄉,農村新的轉移外出就業十分困難。據調查統計,我縣目前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工人數已多達57999人,佔外出務工農民總數的39%,而且返鄉人數還在持續增加。農村勞務轉移輸出困難,返鄉人數增多,將導致我縣農村人口、資源及各類社會矛><盾將日益突出,推進扶貧開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將變得更爲困難。

三是扶貧開發的工作要求更高。

當前,我國扶貧工作進入開發扶貧和救助扶貧兩輪驅動階段,專項計劃扶貧、惠農政策扶貧、社會各界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爲支撐的“大扶貧”局面正在形成。國家扶貧戰略、扶貧政策體系即將進一步調整完善。以專項扶貧政策爲導向,進一步完善“大扶貧”的格局,實行專項扶貧與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將是今後較長時期扶貧開發的基本政策取向。對此,作爲基層民族貧困縣,必須在工作中更高更嚴要求,在基礎數據收集、基本政策研究、基層舉措探索上做更多、更細、更紮實的`工作,爲上級的扶貧戰略和政策決策提供科學客觀的基本依據。

立足於以上形勢,扶貧開發辦將從四個方面着力,全面推進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

一、堅定一個目

即堅持以提升扶貧開發層次爲重要目標,積極應對新階段、新情況和新問題,從高處着眼、從重點入手。要深入抓好抓實扶貧工作調研,全面掌握新形勢、新標準下我縣的貧困狀況,充分聽取並掌握貧困羣衆的意見和呼聲,深入研究新時期新形勢下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並積極爲市、省和國家制定新的扶貧開發政策措施提供依據。積極爭取國家和社會各界扶貧開發資金投入擴大我縣扶貧開發規模,擴寬對貧困羣衆的扶助範圍,全面推動我縣扶貧開發工作上水平,出成績。

二、突出兩項重點。

一是研究開發扶貧項目。針對我縣貧困農村現狀、發展需要和農民願望等實際,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重點研究開發一批能夠較快、較穩帶動羣衆致富的好項目、大項目,豐富我縣扶貧開發項目庫。二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在扶貧項目研究、開發、儲備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級彙報,爭取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加強對外宣傳,用好項目、好前景、好效益爭取企業投資和社會幫扶資金投入,通過項目建設,促進貧困鄉村經濟發展,帶動貧困農民多增收,快增收,穩增收。

三、抓好三項工程。

一是基礎先行工程。當前重點是抓好第三輪20個“整村推進”村中19個村的公路建設、1個村的人畜飲水建設,並積極籌措資金,抓好面上其他貧困村的各項基礎建設;二是產業帶動工程。肉牛產業方面,在10個貧困村扶持羣衆發展優質能繁母牛300頭、肉牛1100頭、種草500畝。農業方面,在6個貧困村扶持羣衆開發優質稻20xx畝,整修水渠8000米。在環縣城4個貧困村扶持羣衆開發無公害蔬菜600畝,建蔬菜大棚8個。藥材和經濟作物方面,在4個貧困村扶持羣衆開發龍腦樟基地400畝、金銀花基地100畝、優質葡萄基地100畝。三是扶貧培訓工程。在選好學校、選好專業、尊重學員自主選擇的基礎上,抓好貧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確保20xx年完成371人的目標。結合我縣的種類產業發展,開展好農村種植、養殖爲主的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在今年實現結實用技術培訓2100人,推廣農業新技術20xx畝的培訓目標。

四、完善四個機制。

一是完善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鄉村兩級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推進鄉鎮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小建設,通過加強領導,促進全縣各貧困村發展規劃、項目管理及建設等工作協調統一,減少矛盾糾紛對扶貧開發工作阻力。二是完善目標責任機制。在縣扶貧辦內部進一步細化工作,每項工作責任到人,確保工作有人抓,責任不重複。進一步完善對鄉村的目標管理,分解工作,責任到人。實行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工作責任。三是完善項目管理機制。進一步嚴格項目項目篩選、考察、研究、申報程序,確保項目科學合理,保證項目建設效益。進一步嚴格工程建設管理和工程驗收標準,確保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工程效益。四是完善資金監管機制。在資金運行上,繼續實行財政專戶封閉運行。對扶貧項目工程實行招標,進一步完善招標程序和方法。在資金撥付上實行縣財政、縣扶貧辦、項目所在鄉、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共同多重把關,確保資金安排合理、運行安全和使用效益。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14

爲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摸清貧困家庭及人口底數,根據市主要領導指示精神,**鄉組織鄉村兩級幹部入戶走訪“拉網式”摸排,對全鄉貧困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脫貧意願等進行了詳細瞭解,初步理清了**鄉貧困家庭的致貧原因、存在問題等,並據此提出了開展下一步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建議,供決策參考。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鄉地處**市西北部,東鄰**縣**鎮,南接本市**鎮,北連賴村鎮,西毗鄰**縣**鄉,離市區82公里,全鄉總面積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391畝、山地面積65730畝,丘陵6109畝,河流水庫4100畝;全鄉共有、等6個行政村,81個村小組,756個自然村,農業總人口12755人。主要產業爲水稻、菸葉、生豬、土雞土雞蛋等,村民主要收入爲外出務工收入。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整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三送”工作、土坯房改造等政策資源,積極發展烤煙等特色農業產業,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一定改善。截止目前,全鄉通村組公路達85%,新農保參保率57%,新農合參合率98%,共有1223戶土坯房改造戶已完成改造。但限於村民自身文化素質和農業產業抵禦各類風險的侷限性,仍有部分村民因各種原因無法脫貧或返貧。到目前爲止,全鄉仍有低保戶117戶440人,五保戶73戶117人,扶貧戶489戶2170人,扶貧低保戶42戶178人。

2023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篇15

xx年xx月,自治區黨委五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了收縮戰線,突出重點,到村入戶,整村推進,三年解決44萬特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十年使329萬低收入貧困人口整體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方針和部署。隨着三年解決特困戶人口溫飽問題目標的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將開始新的進程,今後扶貧開發工作將主要圍繞兩大任務展開:一是鞏固溫飽成果,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水平。二是進一步改善貧困鄉村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鄉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的落後狀況,爲達到小康生活水平創造條件。也就是說,如何解決鞏固、提高的問題,是今後我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心任務。以此爲前提,xx年7月20日至30日,在計委艾委員的帶領下,由州扶貧辦、和靜縣、尉犁縣、輪臺縣、若羌縣參加的扶貧開發工作調研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學習調研。調研組克服天氣炎熱、路途遙遠等不利因素,合理計劃安排,歷時11天,對北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進行了調研。

其中,重點對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移民搬遷工程、托裏縣扶貧項目管理、裕民縣扶貧資金管理、吉木乃縣噴灌項目、福海縣扶貧開發檔案建設和管理、布爾津縣牧區扶貧項目等進行了實地調研。這次調研得到了自治區扶貧辦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書記也都親自安排部署並提出了具體要求。調研組通過座談討論、實地參觀、現場交流等方式,對當地扶貧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取得了很大收穫,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一)伊犁州、博州兩地扶貧開發工作概況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區級副省級單位,州直下轄八

縣二市,由國家、自治區確定的重點扶貧開發單位共207個,其中重點貧困縣兩個,重點鄉19個,重點村186個(含州確定的重點村10個)。到20__年底州直尚有貧困人口27806戶143549人,佔州直農牧業人口的8.7%。伊犁州確定的扶貧開發的目標是:經過六年的努力奮鬥,到20__年末,按現行貧困線標準,在自治區率先全面解決低收入農牧民的溫飽問題。基本步驟是突出重點、整村推進、分批整體解決。前四年爲解決溫飽攻堅階段性,後兩年爲鞏固階段。20__年的任務是,力爭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農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萬人左右。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與哈薩

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85公里。自治州下轄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兩縣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區。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及其11個團場。全州有35個民族,總人口42.8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33%。有區級重點貧困村6個,州級重點貧困村16個。現有貧困人口545戶2426人,佔貧困村總人口的26.72%。博州扶貧開發工作以縣(市)爲主,採取點面結合,社會各方協同幫扶的辦法,確保三年內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點

1、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

北疆四地州一個共同點,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工作都有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地、縣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地、縣、鄉三級層層簽訂責任狀。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不能完成當年扶貧開發任務、未能按目標責任制使貧困戶擺脫貧困、解決溫飽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評選先進。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以實現扶貧開發的高位推動。按照區負總責,地州統攬,縣抓落實,鄉鎮銜接,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總要求,充實完善各級扶貧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並形成紀檢、監察、財政、審計、扶貧、計委多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定期檢查,形成制度,長期堅持,不使扶貧資金挪用、流失、滯留、截留,保證了把救濟錢真真用在救濟貧困百姓上。

2、正確引導,積極鼓勵外出務工,幫助貧困農牧民增加收入。

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就近就地開展二、三產業,並結合當地實際,幫助並組織農民搞勞務輸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做法。塔城地區採取讓貧困戶在本地區境內給種養大戶打長工和農忙季節打零工、短工的辦法,增加貧困戶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火車換裝、棉花和枸杞生產等相關服務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爲一項產業抓。伊犁州20__年組織10000名貧困戶勞動力走出鄉村務工,其中20__名納入縣、市勞務輸出計劃,走出伊犁到外地務工。通過勞務創收不僅緩解了貧困戶家庭的生活狀況,而且直接增加了現金收入,同時也帶來了貧困戶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成爲貧困農牧民擺脫貧困的一條有效途徑。

3、突出重點,切實抓好重點縣、鄉、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工作始終圍繞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口溫飽問題爲中心,以重點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爲重點,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和項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重要環節。自20__年至20__年,塔城地區已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貼息貸款17925萬元,爲重點貧困縣、鄉建立建設了一批以牲畜養殖、水利基礎設施、飼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爲主的骨幹工程和示範工程,加快了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步伐,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又藉助國定貧困縣的政策優勢,積極爭取各類扶貧資金,從而使扶貧開發工作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博州扶貧工作緊緊圍繞收縮戰線、突出重點的要求,把有限的財力物力向扶貧重點地區集中,他們把全州確定的60個村作爲州直單位重點聯繫和幫扶的對象,簽定三年責任狀,不脫貧不脫鉤。對其中16個最爲貧窮的村,由州財政口徑注入160萬元扶貧開發資金,幫助貧困戶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設等,解決了貧困戶最爲緊迫的生活問題。

4、積極拓寬扶貧開發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如何幫助和引導貧困戶開展生產,發揮自我動力,增產增收,擺脫貧困,是扶貧工作的難點所在。伊犁州以實施庭院經濟開發建設工程爲突破口,提高貧困戶勞動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條件,使貧困戶在擺脫貧困的進程中邁出了第一步。一是對貧困戶所住危房進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圍牆,有院門,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養1頭牛、10只羊、100只雞(或50只鵝、50只鴨),有定單協議的養10頭驢。三是每家房前屋後種5分地馬鈴薯、5分地蔬菜(胡蘿蔔、皮芽孜、卡馬古、大蒜等),每家種6棵蘋果樹,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糧田,60%種小麥,40%種玉米,小麥作口糧,玉米和桔杆餵養禽畜。四是幫助貧困戶學手藝,製作花氈、地毯、花帽、刺繡等。五是幫助、引導貧困戶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員結構,使每戶都有一名會經營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創收人,一名上學有成的讀書人,家庭成員都是家庭養殖、種植的勤快人。從而使貧困戶在初級起步階段,就能夠實現在家門口勞動,開展家庭種植業、家庭養殖業和家庭手工業,積累生產實踐經驗,成爲最現實、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5、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

伊犁州實施貧困戶子女勞動技能職業培訓教育工程,每年培訓120人,由州教育局、財政局、扶貧辦、職業中專負責實施,工程實施6年,爲貧困戶家庭子女勞動就業,務工創業打下了基礎。同時結合科技之冬活動和科技扶貧培訓,靈活多樣地開展一事一訓、一技一訓、一養一訓、一種一訓、現場培訓、觀摩培訓等培訓活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和羣衆的參與性。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堅持實施科技扶貧興農戰略,確立科技扶貧的主攻方向,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扶本相結合,加強對貧困農牧民羣衆的培訓力度,提高貧困戶的素質,爲貧困鄉村和貧困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認真落實各項扶貧優惠政策,減輕貧困戶負擔。

塔城地區對人均口糧不足300公斤的的貧困戶,實行五減免、一優先,即:減免鄉村統籌、提留、糧食定購任務、水費、教育基金,優先給貧困戶安排種植計劃,購買母畜賒貨給貧困戶,增加牲畜飼養量。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農業稅5年,移民搬遷貧困戶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補助救濟。在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面實行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一費制,將學雜費和課本費合併收取,國中學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260元,國小學生每學年最高不得超過160元,浮動範圍不超過20%。通過實施扶貧優惠政策,20__-20__年共減免貧困戶農牧業三稅451萬元,減免課本費、學雜費190萬元,減免義務工93039天,減免集體提留124萬元,免徵異地搬遷定居貧困戶農牧業稅181。4萬元,同時減免其他各種費用150萬元。博州對特殊困難戶,縣(市)財政從教育費附加中劃出部分資金,用於中國小學雜費減免。對貧困戶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免徵5年農牧業稅,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5年農業稅。對移民搬遷貧困戶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當地民政部門給予補助。通過制定和落實扶貧優惠政策,極大地減輕了廣大貧困戶的生活負擔,爲解決溫飽,實現脫貧致富打下了基礎。

7、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

伊犁州在扶貧工作中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政策、步驟、批此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不搞大鍋飯。對於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因疾病致貧的,要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中去。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經教育不改的,採取緩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發、激活貧困戶依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通過勤奮勞動,自我脫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使貧困戶把壓力變爲動力,把動力變爲活力,帶來了貧困戶從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勞動能力、生產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變化。

二、主要收穫和啓示

1、方法靈活,形式多樣,不斷爲扶貧工作注入活力

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針對特殊的環境和致貧根源,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產業化爲方向,以增加農牧民生產資料佔有量、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兩增一加強爲目標,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向基礎設施、生產資料方向彙集,向以戶爲單位的貧困農牧民手中彙集,

托裏縣、吉木乃縣作爲國定貧困重點縣,積極爭取大單位、大企業開展扶貧幫困,收到積極成效。托裏縣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電視臺、自治區額河建管局三家單位幫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托裏縣幫扶各類物資達340萬元。吉木乃縣先後爭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自治區菸草專賣局等四家單位進行幫扶,幫扶資金及物資達204.6萬元,建成噴灌農田1萬畝,石油希望國小1所,蜂蜜加工廠1座。由於大單位、大企業的帶動,社會各階層扶貧幫困積極性得到提高,全縣有46個縣直單位130多大戶參與到扶貧幫困隊伍中來。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貧困戶異地搬遷工程。他們對於環境惡劣、居住偏遠、脫貧無望的貧困戶堅決實施搬遷。採取一戶一策、幾戶一策、插花安置、置換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種方式。察布查爾縣則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優勢,成片集中開墾4萬畝土地,成立扶貧農場,對異地搬遷戶統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戶異地搬遷和生產生活問題。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過調研,可以感覺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貧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們在正確把握扶貧政策的前提下,大膽採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以促進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

伊犁州從每年的扶貧貸款額度中切塊10%-15%,作爲全貼息小額信貸,專門用於貧困戶發展生產。通過公司+貧困戶、基地+貧困戶、大戶+貧困戶、協會+貧困戶、能人+貧困戶等方式實現放貸、承貸和還貸,使貧困戶在務工生產中學到技術,得到收入,獲得生產資料方面(如牛犢、羊羔等)的實物回報,實現自我滾動、自我表現發展。阿勒泰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在資金運用上與其他資金通過捆綁使用,使資金和項目發揮出最大效益。

吉木乃縣爲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種植業,推行了一套五戶幫扶小額信貸模式。具體做法爲:成立縣扶貧總社、鄉(鎮)分社和村扶貧中心的三級小額信貸資金髮放專門機構。同時把全縣農牧民以五戶爲一個單位,按照一戶黨員戶或幹部戶、一戶富裕戶、兩戶中間戶、一戶貧困戶的形式組成了605個五戶幫扶組。每一個五戶幫扶組對信貸資金的返還實行五戶聯保,共同擔負連帶責任,對信貸資金的使用和項目的實施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形成一種黨員帶,富戶促,親幫親,戶幫戶,利益相連,風險共擔的幫扶促進機制。從而使小額信貸成爲全縣五年來各項扶貧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辦法。

3、多措並舉,敢於創新

伊犁州通過建立扶貧資金項目工程建設貧困戶受益制度,提高貧困戶收入。在實施財政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項目時,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納貧困戶勞動力。縣級扶貧辦、計委在扶貧資金工程項目的發包、檢查、驗收時,必須把使用不低於50%的貧困戶勞動力作爲工程合同的一項指標。

察布查爾縣積極鼓勵貧困戶外出打工掙錢,並幫助貧困戶學到一技之長。爲此他們積極實施五個100工程,具體爲:以鄉爲單位,在貧困戶中選出500人,根據實際情況,培訓100名泥瓦工、100名縫紉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髮師、100名烹飪師,連續培訓3年。在培訓中,無償提供學習工具和設備,學成後工具歸個人。

阿勒泰地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提出並實施了科教式、搬遷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戶幫扶、小額信貸等多種扶貧舉措,不斷豐富和完善符合縣域實際的扶貧措施,三年來,通過多種措施,全縣累計有183戶1160名特困戶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均收入從原來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對我州今後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州扶貧開發的變化

隨着我州三年解決特困人口溫飽問題的目標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已開始新的進程,由此也帶來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變化。

一是工作對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貧困人口的變化。隨着我州特困人口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特困人口已全部進入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範圍內,扶貧對象也隨之進入以低收入貧困人口爲重點的階段,但由於我州解決溫飽的水平低,這部分低收入人口經不起自然災害,經不起身患疾病、經不起市場波動,很容易出現飽而復飢、暖而復寒,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對象。

二是貧困人口的貧困標準發生了變化。按照新階段國家確定的貧困標準882元,到20__年底,我州農村牧區有低收入貧困人口約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靜、若羌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輪臺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呈集中連片的區域性分佈。

三是扶貧目標由解決溫飽問題到爲實現小康創造條件的變化。解決溫飽問題任務單一,而實現小康目標多樣綜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貧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爲社會弱勢羣體的貧困人口,今後增收面臨的市場環境與前幾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難度越來越大。

四是扶貧內容由單純的經濟發展到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的變化。目前,我州貧困鄉村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低收入貧困人口思想觀念落後,勞動技能和經營發展能力較弱。統籌發展就是扶貧開發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收入或經濟增長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既要以經濟發展爲重點,着眼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顧貧困鄉村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到經濟與社會、經濟與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也要以人爲本,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爲自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更加和諧的條件。

五是扶貧方式由以戶爲單元到整村推進的變化。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要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以村爲扶貧單元,通過貧困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的進一步改善,促進解決一家一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州20__年將有18個重點村進行整村推進驗收。

六是扶貧投資由規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變化。在扶貧資金總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我州扶貧開發要立足現有資金規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脫貧數量、收入指標的傾向,將收入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有機地統一起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讓人民羣衆真正感受到扶貧的實際成效,得到實際的利益。

(二)必須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州扶貧開發工作

統籌自治州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事關我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扶貧開發作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決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差距、生態環境惡化以及諸多社會矛盾等問題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不在城市,而是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關鍵在農牧民特別是貧困農牧民。從我州發展的現狀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仍然在且末、和靜、若羌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輪臺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該區域的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漸突出。扶貧開發既要解決好貧困農牧民生產生活中現實緊迫的問題,又不能盲目開發,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確立科學的扶貧觀,立足當前,把握全局,着眼長遠,深化對扶貧開發的認識,自覺地把科學的扶貧觀實踐於扶貧開發中去,在扶貧規劃上加以體現,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貫徹,在扶貧工作中加以落實。

(三)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和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鞏固溫飽成果,提高貧困農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後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結合我州實際,當前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堅持扶貧到村入戶,鞏固提高溫飽成果。從20__年起,對全州34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整村推進情況開始進行分批驗收,條件成熟一批驗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強難點地區和困難羣體的扶貧工作。要把且末、和靜、若羌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輪臺縣荒漠乾旱的貧困人口作爲扶貧開發的工作重點,集中財力物力,採取綜合性措施,給予大力扶持。對於分佈在不具備生存條件,投入多又見效慢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移民搬遷扶貧,做到搬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過得好。

三是積極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貫徹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導思想,落實好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實施結構調整的有利機遇,發揮扶貧開發的政策優勢,圍繞農民增收,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實現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的轉換。三要在扶貧貸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或大戶,只要能帶動貧困戶,與貧困戶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繫機制,給貧困戶帶來實惠,扶貧貼息貸款都給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礎設施建設、石油開發、季節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爲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來抓,加強貧困戶的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落實以工代賑項目關於勞務報酬管理的規定,就近組織農民工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脫貧致富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和家庭手工業技能培訓,推行培訓合格享受扶貧項目制度,保證貧困戶戶均有l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勞動力。

五是改進資金項目管理,加強監督力度。一要加強三項扶貧資金的捆綁力度。按照各有側重,優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安排使用三項扶貧資金,發揮整體效益。二依據扶貧開發規劃建立扶貧項目庫,簡化項目申報和審批程序,杜絕項目申報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資金效益和項目的科學性。三要推廣參與式扶貧模式,組織貧困羣衆參與項目的建設管理,激發貧困人口脫貧意識和潛能。四要嚴格實行報帳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監督工作,聘請自治州對口幫扶單位的幹部作爲自治州扶貧辦的督察特派員,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重點村的資金落實、項目實施情況。六要實行扶貧資金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和項目法人制。

六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形成合力,整體推動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強化各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在政策領導、制定規劃、資金管理、社會扶貧、監督檢查、綜合協調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形成一級抓一級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爲全面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創新財政扶貧工作方式,我們帶着是否繼續對貧困對象實行救助式扶貧的問題,對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反貧率高的鄉的貧困狀況和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調研,並在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中,選擇扶貧方式進行了認真思考,謹藉此文談點見解和建議。

一、基本現狀

(一)基本鄉情

鄉地處高海拔山區,境內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處縣東北部。東與省鹽源縣、縣相連,南與蟬戰河鄉相鄰,西與新營盤鄉相依,北與鎮接壤。鄉政府駐行政村,駐地海拔2880米,電話區號0888,郵政編碼674304,距縣城28公里。下轄、犛牛坪、馬金子、二拉壩、水草壩、大二地、萬桃7個村委會,下設79個自然村。轄區總人口1.2萬人,均屬彝族,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13人,城鎮化率5%,另有流動人口602人。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9千米,總面積438.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環境等影響,自然災害頻繁,常年受低溫、冰雹、霜凍、乾旱等災害。其中每平均四年會遇到一次大旱。最嚴重的一次災害發生在1998年11月19日發生的6.2級地震,地震使半數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約9000萬元。經濟產業主要以傳統的農業爲主,糧食作物以馬鈴薯、蕎麥、燕麥爲主。畜牧業以養羊、養豬、養牛爲主。鄉無工業。末共有商業網點28家,均屬個體商戶。

(二)貧困現狀

全鄉現有絕對貧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貧困人口3477人。因全鄉均爲典型的高山地貌,全鄉居民還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務工。爲改變這部分人的生存環境,縣委、縣政府組織縣財政局、縣扶貧辦等相關部門,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產基礎設施,尤其是在近幾年來,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的各項扶貧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貧困成因

1、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鄉大部分村位於高寒山區,海拔高,地理條件差——氣候條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不靈,基礎設施落後,農業生產收效不良,農產品經濟價值不高,農民增收不快,改變自然狀況的能力不強,使得農民生活在一個“自然條件差——農民收入低——改變自然條件難——農民收入低”的惡性循環中。

2、受勞動力文化素質的影響。由於受經濟、地理、人文、傳統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後的山村,農民的教育狀況更不容樂觀。根據人口普查,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高達64.17%。的調查顯示,在低收入人羣中(純收入924元/年·人),鄉18—45週歲勞動力(農村主要勞力)文化層次很低,高中僅佔5.26%,國小及以下佔34.5%,在務農勞動力中,國中以下學歷所佔比率高達88.74%。由於文化層次偏低,小農經濟意識較嚴重,種植養殖的生產經營方式陳舊,接受新的知識文化的能力相對較弱,勞動力轉移輸出困難,這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並且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這逐漸成爲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過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產業結構的影響。受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所限,鄉長期以來缺乏工礦業及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幾乎沒有涉足。種養殖業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產自消,商品率不高;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小,且收效不好,質量不高,農民收入渠道單一。

4、受主勞多病的影響。山區的農業,是一種沉重體力勞動的行業,主要勞動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療,造成返貧現象突出。一個家庭祈求的是風調雨順、守望的是五穀豐登、最大的願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區自然經濟條件的影響,尤其是高、寒、僻遠地帶衛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們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災,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貧;受經濟條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貧。這些主勞大都是家庭的脊樑,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災”將會使原本不殷實的家庭“沒落”爲貧困戶人。

由於上述的產業結構單一、缺乏生產資金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低下等因素,農民對自給自足的傳統自然經濟依賴性極強,而且,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學,農業收成的好壞基本取決於當年天氣狀況。近年,旱災頻繁,嚴重影響了農民的農業收入,造成農村生活“根基不穩”的現象。

二、主要難點

(一)山區農民返貧因素控制難

由於自然災害抵禦難,一大批農戶因災返貧,需再次納入搬遷扶貧範圍;主勞多病致富難。據統計監測,由於經濟條件所限,農村主要勞動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造成返貧的有125戶、657人。

(二)高山農業支柱產業形成難

鄉海拔高,農田分佈在高山上,全鄉羣衆沿襲着以種糧爲主的傳統生產模式,經濟林木面積狹小。使得一方面支柱產業科學定位難。高山地區受自然條件和市場發展的影響,尚未尋求到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二方面支柱產業規模經營難。高山地區糧經兼作,且多經品種繁雜,要形成產業格局,需要大量的資金、物資,僅靠本地農民現有經濟實力難以面對和承受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三方面,高山支柱產業產品銷售難。高山地區基礎設施薄弱,嚴重製約了產業帶的形成,因此,要謀求產業的發展尚需圍繞基地,加速公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難

由於我鎮自然環境惡劣,居住在高寒、偏遠的農民生產生活異常艱苦。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效益低。據統計全鄉還有29個村民小組不通公路,要修通這68公里路需投資200萬元以上;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需投資120萬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產出率低。二是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由於受到打工經濟的影響,中青年農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度大,從而阻礙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四)返貧因素難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質的影響,對農產品銷售市場缺乏科學定位,生產經營適得其反,血本無歸形成的貧困。二是災害重建、規模發展至收益過渡期間形成的貧困。對於這兩種致貧因素,難以認定扶持範圍和標準,既使配套了相應政策也難以到位。

(五)階段性外出務工人員過多導致農村勞動力暫時缺乏

在非農忙季節,各村主要勞動力(18—50週歲勞動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內,這種勞務輸出的確給其家庭帶來一定的收入,但卻使得一些財政扶貧資金項目難以實施,生產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長期制約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三、思路與對策

經過扶貧攻堅,全鄉扶貧開發工作的發展方向已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發生了新的變革。主要表現在:扶貧主體已由政府主導向全社會參與扶貧發展;扶貧方式已由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發展;扶貧開發的範圍已由就地開發向異地開發發展;扶貧開發戰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發展。在重點貧困村,我們主張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

(一)嚴肅政策,鎖定對象,突出重點區域。

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要進一步嚴格各項扶貧開發政策,突出扶貧開發的主體地位。一是要切實抓好扶貧開發政策的落實,讓貧困農民享受政策,得到實惠,得到發展;二是要進一步鎖定貧困村和貧困對象。以5個重點村1808個貧困對象爲主戰場,突出工作重點,明確工作對象和範圍;三是認真實施規劃與管理。要進一步充實、完善規劃,維護規劃的法律性、科學性、嚴肅性,要切實做到“計劃圍繞規劃下,項目按照規劃做,資金隨着規劃走”。

(二)量化標準,把握質量,突出重點項目。

第一,狠抓產業基地建設。一是大力調整結構,抓好貧困農戶的產業基地建設。按照全鄉產業佈局,應着重加強貧困農戶的產業規劃及發展工作,通過幾年努力使貧困農戶人均支柱產業達到0.8畝以上;二是切實抓好以畜禽爲主的養殖業發展。合理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鞏固引種成果,提高優質畜禽出欄比例,建立優質羊、牛、家禽等生產基地,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抓住機遇,積極培育養殖大戶,在政策、資金、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讓大戶引導、帶動貧困戶發展,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經濟。對於產業優勢較弱的貧困地區,應立足於本地特色,面向市場,挖掘本地土特產品,走小而精、特而優之路,使之成爲農民增收的一條新門路。第二,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堅持按照農業產業化、優化社區結構、效益優先的原則,加快扶貧公路建設步伐,在確保實現村村通公路的基礎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達能力;二是切實抓好水利設施建設,解決貧困農戶的飲水困難,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加強基礎設施質量監管,鞏固建設成果,確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三)科學分析,宏觀決策,做好扶貧工作。

第一,要構築抗災救災、扼制返貧,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災的準備工作力爭做到萬無一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貧、民政、衛生、財政、水電、農業、林業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好現場距測調查,確保原始記錄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並且準確及時的彙總相關資料,並區分不同情況進行分類,爲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出臺政策提供切實有效的依據,力爭做到貼近於現實,貼心於人民。

第二,宏觀調控,微觀政策。在抗災扼貧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產業規模拓展要根據市場狀況,由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科學設計、捆綁資金、集中財力、整體推進”;二是配套政策宜實、宜細、宜操作、宜落實。對於受產業調整影響,過渡期貧困現象要制定區域產業發展新政策;對於因災(自然災害、疫災)影響而返貧的要集中資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後患;對因主勞多病而導致返貧的要採取政府扶持,社會幫扶相結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氣,着力發展產業。

第三,落實責任,逐個擊破。要竭力想方設法提高低收入人羣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貧人口的物質文化生活環境。在實際工作中,一是民政、財政、扶貧、土管、林業、農業、公安等部門要密切配合,並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二是針對不同返貧對象,由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農戶自籌、親友饋贈,使之在一、二年內恢復原氣,擠入解決溫飽的行列;三是特殊情況要特殊照顧。各主管部門要放寬受災貧困戶用地、用林等政策,適當免收費用;優先配備生產生活用地和經濟林園,滿足生產資料的'供應;各類企事業單位要放寬招工條件,予以照顧。共同營造全社會抗爭貧困,消除貧困的良好的氛圍。

(四)創新思路,完善機制,探索扶貧新路子。

第一,拓寬思維,進一步整合扶貧力量。一是大力實施農村社區扶貧。充分發揮農村的先進力量,突破性的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破解農村公益事業難辦的難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二是進一步明確扶貧責任區。把扶貧任務、目標、措施落實到人,把責任區的扶貧成效與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相掛鉤,做到有領導抓、有專人管,工作年初有計劃、半年有檢查、年底有總結;三是拓寬社會幫扶渠道。社會幫扶工作已不僅僅是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的責任,要積極鼓勵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個體工商大戶等羣體融入到社會幫扶工作中來,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幫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們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總結好、完善好、宣傳好,使之成爲社會幫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進,大力實施參與式扶貧。一是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羣衆,增強人民羣衆的自我發展意識,把政府推動的扶貧開發變爲羣衆脫貧致富的自覺行動。實施到戶的項目,都要由羣衆自願提出申請,正確處理好項目實施過程中羣衆投工投勞與農民減負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辦事,手續完備,不留後患”。堅持羣衆自力更生,實行以工代賑,驗收兌現;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戶,把項目落實到戶,把政策補助到村到戶,解決好重點鄉、村的交通、水利、通訊和羣衆看病難、子女入學難等問題,爲他們實現脫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加強監管,增強項目資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亂、集中投入、各記其功的要求,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帳、專戶管理,所有項目要公開、公示,接受羣衆監督,做到“項目到村、任務到戶、登記造冊、張榜公佈”。

第三,依託資源,大力扶持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培育農村能人。引導一部分有頭腦、有膽識、敢創敢幹的農民專門從事農產品銷售。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酷起來.

第四,在扶貧項目的實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監管不力、羣衆配合不夠的部門包攬轉向由主管部門指導監管、鄉鎮負責、各村實施的方式,分清職責,明確責任,充分調動村、鄉(鎮)、部門三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最大合力推進項目的有效實施。

第五,在扶貧資金投向上,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並重,在保證對重點貧困村資金投入的同時,對不屬於重點村,但確實需要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且羣衆積極性高的項目要適當安排資金投入。

第六,扶貧開發要與社會救助相結合。對具備一般勞動能力的,要通過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來提高生活質量;對擅長種養殖技術的,應適當協助其投入一定得啓動資金,拓寬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對不具備勞動能力的,要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切實解決其生活困難。

一、xx縣貧困人口現狀:

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年)》對貧困縣鄉村的劃定,目前,我縣有省徑插花貧困鄉3個,貧困村20個。20xx年初,全縣20個鄉鎮場有貧困戶5181戶20465人(人均收入低於882元以下),佔全縣總人口的5.64%。從地理環境分:三個重點貧困鄉20個重點村有貧困戶2824戶12155人佔總貧困人口的59.4%,其它鄉鎮場有貧困戶2357戶8310人;從致貧原因分:因無生產資料致貧2313戶10191人,佔總貧困人口的49.8%;因病致貧1562戶6069人,佔總貧困人口的30%;因災致貧103戶436人;因無勞動能力致貧317戶632人;孤寡老人322人;孤兒9人;其它原因致貧502戶2310人,佔總貧困人口的11.3%。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個貧困鄉,佔總貧困人口的59.4%。

二、致貧原因分析:

一是生產生活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自然資源匱乏。這些區域人均耕地(草場)少且土(草)質差,交通不便本文來自,信息閉塞,居住分散,缺水、缺電、缺市場,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成果共享程度低;

二是勞動者素質差,勞動技能低,科技發展意識淡薄,傳統的經營、養殖模式依然存在;

三是貧困人口觀念落後,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等、靠、要思想嚴重。20xx年初在冊的貧困戶中,有68%的貧困戶家中有18-40歲的男性勞動力,而外出務工人員不足3%;

四是扶貧開發局限性強。低收入人口主要分佈在偏遠落後的山區、丘陵區、災害高發區、高寒牧區,點多面廣,基礎設施差,扶貧效果不明顯;

五是我縣不是貧困縣,但與其它縣(市)相比,貧困人口最多,佔全地區貧困人口的16.5%,而上級扶貧資金投入有限(20xx年-20xx年共計投入647萬元)且縣級財政困難,制約了扶貧開發的順利進行;

六是由於扶貧防禦體系不健全,返貧現象嚴重。20xx年初我縣在冊貧困人口220戶1201人,經過5年的扶貧工作,實現7639戶38046人脫貧,而20xx年初在冊貧困人口卻有5181戶20465人(動態脫貧標準線由650元提高到882元后統計);

七是陳規陋習致貧(如大操大辦“紅白”事)。

三、扶貧機制及設想:

(一)進行分類扶貧

對有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貧困戶以幫教式扶貧爲重點,着重提高農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對無生產資料的貧困戶以解決生產資料,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產技能爲重點進行幫扶;對於無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兒等納入民政供養,進行救濟式扶貧(共331人,其中孤寡老人322人,孤兒9人)。

(二)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

圍繞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以優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爲基礎,支持重點鄉村和農戶發展優勢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進一步優化產品產業結構,特別是要利用我縣畜牧業優勢,集中力量,加大畜牧業的發展,提高肉、蛋、奶產出率,使其成爲帶動低收入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來源。

(三)實施整村推進戰略

以貧困村爲單位,加強基本農田、優質草場、環境改造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國家安排的以工代賑資金必須用於貧困鄉村的基本建設,各行業部門的專項資金要重點向貧困鄉村傾斜,力爭到20xx年,使全縣20個貧困村90%以上實現“五通”、“五有”、“五能”的奮鬥目標,堅持開發與發展並舉,充分利用“缺項補項”方案,及時調整項目實施,爲低收入羣衆經濟增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繼續實施“貧困戶庭院經濟開發建設工程”

提高低收入戶發展庭院經濟意識,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幫助低收入戶發展庭院經濟和家庭手工業,確保財政扶貧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到戶。

1、利用扶貧資金爲無房戶、危房戶新建或維修5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住房和0.7畝地的宅基地。力爭每戶有2頭生產奶牛,每人4只生產羊,並飼養一定的雞、鴨、鵝等家禽。農區每人有2畝旱澇保收的口糧,牧區每人有1畝口糧田且每人有30畝以上的草場。

2、發展庭院經濟。山區半山區的低收入戶庭院保證種植5分地以上蔬菜。凡適合經濟林氣候的地方,每家種植10棵以上果樹或其它經濟林,力保庭院無空閒地。對乾旱缺水的地方,盡力幫助打水井或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缺水問題。

3、培育低收入戶從事手工業,如:鐵匠、木匠、泥瓦匠、修鞋匠等,扶持家庭手工業作坊,生產地方特色的花氈、地毯、花帽、剌繡、小刀、馬鞭、馬鞍等特色產品。

(五)加強扶貧資金管理,發揮扶貧資金效益

除以工代賑資金用於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20__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外,國家財政扶貧資金、自籌資金都進村入戶,具體用於解決貧困羣衆住房問題、發展庭院資金短缺問題、購買生產畜、科技培訓等方面。扶貧貼息小額貸款,力爭發放到貧困戶。各項資金的使用按照申報項目執行,不隨意改項、不擠佔、不挪用扶貧資金,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六)加大科技扶貧和培訓力度

突出科技扶貧在扶貧開發過程中的重

要作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進步,調動鼓勵廣大科技人員到貧困鄉村創業,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安排科技培訓資金,建立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充分發揮科技扶貧的示範作用。努力提高貧困羣衆的科學文化素質,切實加強基礎刻育、職業教育,有針對性通過夜校和種類短期培訓,增強農牧民掌握先進實用技術能力,確保每個貧困戶勞動力掌握1-2門實用技術及職業技能。同時,反對封建迷信歡迎光臨,引導羣衆自覺移風易俗,改變落後生活習俗,不斷髮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七)積極穩妥擴大勞務輸出

居強職業培訓,組織引導富餘勞動力有序輸出。各貧困村每年力爭組織戶均1個勞動力外出從事二、三產業勞動,確保年均純收入達到20xx元。同時關心外出務工人員的生活、工資收入等情況,切實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實際困難。

(八)實施移民搬遷對環境惡劣

自然資源缺乏的貧困鄉村人口,結合退耕還林還牧政策,有計劃、有組織、分批分階段實施搬遷扶貧,並堅持自願搬遷原則,尊重搬遷戶的意見,不搞強迫命令,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注重實效,制定切實可行的移民搬遷優惠政策,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致富。

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鄉鎮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一、調研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採取聽取情況介紹、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個別走訪與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分別深入到全縣七鄉兩鎮和扶貧辦等相關部門,以及相關重點項目實施地,就種植業、養殖業等發展情況進行深入瞭解。聽取情況介紹9次,召開座談會1次,走訪鄉村幹部和羣衆116人,收集意見和建議35條。

二、全縣扶貧脫貧攻堅工程工作推進情況

(一)20xx年扶貧項目有序推進,成效明顯。

先行先試減貧摘帽。根據國家的扶貧政策,結合江口實際,編制完成了《江口縣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圍繞規劃,堅持開發式扶貧,堅持產業化扶貧與整村推進、防災減災、科技扶貧、信息扶貧相結合,找準了發展出路,

加快了扶貧開發進程。以二類貧困鄉鎮閔孝鎮先行先試減貧摘帽工作爲契機,狠抓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閔孝鎮農村人均純收入3976元,同比增長32.5%;貧困發生率較20xx年下降4.08個百分點,爲8.11%;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大幅度得以改善,農村發展後勁增強,閔孝鎮減貧摘帽工作通過了省、地的驗收。

穩步推進扶貧產業。圍繞人均1畝茶、1頭蘿蔔豬、1棵核桃樹和一園四帶目標,加大產業扶持力度,穩定增加困難羣衆收入。全縣新建規模養殖(場)7個,生豬、牛、羊、禽存欄分別達到125160頭,35230頭、45560只、322500只,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17%、1.2%、30.69%、4.81%;新建油茶基地0.6萬畝、水果基地0.35萬畝、中藥材基地0.834萬畝、核桃基地2.4萬畝、楠竹基地2.64萬畝、茶葉基地1.4萬畝、蔬菜基地3.01萬畝、藤茶基地0.9萬畝;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四帶產業佈局初具雛形。建立12個村級扶貧互助社,扶貧資金總量達205萬元;增加小額貼息財政扶貧資金至86萬元,解決了部分農戶發展資金緊缺問題;實施了雨露計劃,樹立智力扶貧典型;加快推進了政府主導、部門參與、各記其功、各負其責的集團幫扶工作,20xx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649.8萬元,籌集社會幫扶資金80萬元。20xx年減少貧困人口0.88萬人,貧

困發生率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全縣農民人均純收達到3918元,同比增長24.3%。

(二)20xx年減貧摘帽整縣推進

紮實開展全縣上下緊緊圍繞《江口縣20xx年整縣推進減貧摘帽實施方案》的部署,七鄉兩鎮都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明確了每個班子、每位班子成員及全體鄉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建立了工作業績考覈辦法,責任明確,任務具體,措施得力。如民和鄉建立了村級幹部工作目標考覈機制,有效地解決了鄉鎮幹部力量不足和調動村級幹部工作積極性問題,土地流轉工作紮實有效,就烤煙移栽面積已完成5300畝,中藥材生產面積3000畝,茶葉基地新建1300畝等。縣級編制完成了《江口縣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各鄉鎮根據縣的總體規劃,相應制定了十二五扶貧工作規劃和產業佈局規劃,《規劃》符合地方實際,符合地方長遠長足發展要求。鄉鎮在編報項目上力度前所未有,如雙江鎮已編制項目13個,其中已上報2個,鎮黨委書記親自抓,並以省扶貧掛幫江口爲契機,抽專人3名成立了鎮項目辦,專門負責編報項目建設工作,着力項目爭取工作不放鬆。

減貧摘帽重點產業發展步伐加快,勢頭強勁。縣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身體力行向上爭取項目,爭取資金;身體力行招商引資,安商扶商;身體力行到一線調研,督促產業扶貧工作的落實。鄉鎮幹部蹲村抓點,全力以赴。目前,

烤煙生產已突破2.2萬畝,中藥材、核桃、楠竹、油茶、綠茶已基本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初計劃數,夏糧生產、蔬菜產業、精品瓜果、豬、羊、禽養殖,以及大鯢、七彩山雞等生產發展工作有序推進。在糧食生產上,怒溪鄉投入資金35萬元,大力推廣玉米肥球育苗、水稻旱育淺植,建水稻高產示範點20__畝;德旺鄉抓優質米生產基地1000畝等。在茶葉生產上,壩盤鄉僅都村發展茶葉生產戶200餘戶,面積達3000畝,並建茶葉加工廠1個,官和鄉建白茶基地1400畝,茶葉加工企業1個等。在油茶生產上,桃映鄉已新植9912畝,全鄉油茶麪積已達1.59萬畝,在楠竹生產上,太平鄉已栽植2萬畝,且鄉村旅遊已達130餘戶,牀位1300餘張,接待能力增強。桃映鄉小屯村村支兩委在本村大力發展了花卉產業,已投入資金600餘萬元,發展400畝,帶動農戶30餘戶,發展以紫薇樹爲主,預計可增收620萬元。在烤煙生產上,閔孝鎮僅雙屯村就連片栽植了1800畝,且100%的地膜覆蓋等等。每個鄉鎮都按照縣的統一部署和總體要求,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安排計劃,正在一件一件的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邁進。

三、扶貧脫貧攻堅工程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值得思考的問題及建議

(一)如何解決沒有產業發展的規模就不能真正走向市場,與沒有市場平臺的拉動又難以形成產業發展的規模的思考。

在調研中瞭解到,近年來在扶持發展養殖業、蔬菜業等方面的失利情況,也回顧過去,在大力發展無核蜜桔、青麻、桑蠶以及規模化養豬、養羊方面,亦可謂是下來了一番功夫的,但最終,不僅沒有發展起來,也因反覆地做類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老百姓的怨氣、老百姓對政府的不信任,也帶來鄉鎮工作的難度。通過了解、探討、分析,這些產業沒有發展成功的原因,除了一部分農民羣衆文化素質不高、思想保守和一部分幹部能力不足、服務意識不強外,一是沒有因地制宜發展對路品種,介於行政干預而不得已爲之。二是在抓產業的方式上,多爲產前工作強硬,產中、產後的跟蹤管理薄弱。三是生產技術和市場信息服務嚴重滯後。四是產業發展的後續缺乏扶持政策的支持。一項產業,沒有市場或沒有打入市場,就不可能持續發展,長足發展。

目前,我縣在茶葉生產上,企業+農戶+技術的模式已見成效。哪裏的茶葉長勢好、面積多,那裏一定有茶葉加工企業和技術人員的經常性精心指導。但,也存在如太平鄉月亮壩養殖場(法人劉興達)養蛋雞達3.8萬隻,民和鄉龍宿姚福清戶養蛋雞達7千隻等養殖大戶,雖有養殖的技術,而遇

到了生產的蛋雞銷售難的問題等。同時,全縣已栽植楠竹、油茶、核桃數萬畝,絕大部分栽植於新墾地、荒地,且三、五年都見不到經濟效益。發展起來了,應該說是一項長效產業,可持續見效的產業,甚至可以帶動其產業鏈的延伸發展,但栽後的管理十分堪憂,有的缺乏資金難以加強管護,有的只管栽不管管理,特別是核桃和楠竹。

建議: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既要抓好產前的各項工作,也要把產中、產後的跟蹤管理和服務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予以研究抓落實。制定產業的後續扶持政策,建立專業技術隊伍的繼續教育培訓機制和市場信息平臺,強化技術服務和市場信息服務工作,並建立相應的管理辦法,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覈,使之發展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百姓,壯大財政財源。

(二)抓住政策性機遇,謀劃項目建設方面亟待整合力量。

國發2號文件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面對的是貴州省,面對的是武陵山片區,項目的編報和爭取工作亦可謂百舸爭流。江口百業俱興,工作千頭萬緒,全縣上下抓發展的勁頭十足。在項目的編制、呈報、爭取工作上,不論是縣直部門,或是鄉鎮,由於職能不同,力量不足,加之部門之間,鄉鎮與部門之間的銜接、協調無形中會影響到爭時間、趕進度等工作,以及對

研讀、用好、用活政策上有差異。雖然,縣委、政府已安排,且多次督促抓好項目的編制和向上爭取工作,肯定的說是有成效的。也可以說,該項工作還有差距。在調研中瞭解到,鄉鎮在編報項目上一定程度的存在侷限性,有的部門因編制項目人員單薄而顯得力不從心。如果,我們沒有一班人熟知本地實情,熟知項目編制業務,熟知政策信息就會失去先機,失去加快加速發展的助推器。

建議:政府組建一個項目編報辦公室,專門負責項目的編制、呈報和向上爭取工作。抽調項目編制業務熟悉、項目謀劃能力強、協調工作能力強三方面的人員力量,組建項目編報辦公室。加強領導,解決必要的工作經費,統籌做好全縣大、中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的工作,保障獲取和傳遞項目建設信息快,項目編制呈報快,擠進國家相關項目建設規劃快,推動項目落地建設快,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財政資金的支持,

(三)關於xx年減貧摘帽的數據統計工作的建議介於減貧摘帽工作

在切實抓好各項產業、十大工程的基礎上,最終體現在實業的發展和數據的統計上。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科學性和邏輯性應是統計工作的根本要求。目前,各鄉鎮統計人員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特別是綜合分析強化統計的能力有待加強。所以,建議:

政府提早安排,總結和借鑑閔孝鎮20xx年減貧摘帽的工作經驗,強化各鄉鎮的減貧摘帽統計工作。

(四)關於土地整治中涉及耕地質量問題的建議

全縣20xx年前在閔孝、太平等鄉鎮實施了土地整治項目,將極大地推動農業機械化耕作,提高勞動效率;也有利於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但整治後,出現耕地質量問題,即大部分耕地的耕作層沙石偏多,如太平鄉平南經整治的200畝土地;耕作層較淺,如閔孝鎮峯壩村經整治的土地有的田塊耕作層不足10釐米,同樣砂石偏多。

從xx年起,政府要加大該項目實施中的監督力度,必須要承建方將原耕地的耕作層的泥土起放在一起,待土地整治平後,夯實泥底層,再回填原有的耕作層泥土,並耕作層深度應達28-30釐米以上。且在項目完工驗收時,應邀請當地部分羣衆代表參加。20xx年底前實施的土地整治項目所涉及土地質量問題,希望政府妥善處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