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城鄉統籌發展中農民權益保護狀況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7W

統籌城鄉改革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重點工作。根據區人大辦《關於開展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民權益保護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鎮人大主席團組織區鎮人大代表及相關人員,對轄區內農民權益保護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鄉鎮城鄉統籌發展中農民權益保護狀況調研報告

一、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中的農民權益保護情況

重慶戶籍制度改革是自8月全面啓動以來,堅持以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轉戶進城爲突破口,相繼納入市委“十大民生工程”、“共富十二條”予以重點推進。經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熱情參與,目前,我鎮實現“農轉城”6000餘人,戶籍制度改革相關配套政策體系已基本完善,各項政策執行情況良好,轉戶居民合法權益得到政策和措施保障。

轉戶居民在同等參加了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五大社會保險、平等申請公租房、平等享受創業、就業政策扶持,子女平等地接受教育等方面的權益均得到了實質性的維護。

退出宅基地的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按照“方便羣衆辦事、保障羣衆利益”的原則,採取“一線工作法”,到村現場受理羣衆退地。截止6月底,受理213戶,其中:區政府批覆同意126戶,區土地整治中心正在審覈68戶,正在完善資料19戶,已發放補償金371萬。退地養老保險正在辦理過程中,養老保險參保等戶改關鍵環節出臺了簡化辦理程序、縮短辦理時限、放寬准入條件等具體措施,方便、快捷地爲轉戶居民提供全流程服務。退地農民個個歡天喜地。

轉戶居民可以繼續按規定保留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繼續享有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在規定期內繼續保留了農村生育政策等與農民身份相關的待遇。

美中不足的是,轉戶居民承包地的處置尚未兌現原來的承諾。轉戶居民退出宅基地後未能退出承包地,這給轉戶居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設置了一個障礙。

總之,實踐證明,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符合廣大羣衆的根本利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符合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

二、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民財產權益的實現和維護情況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涉及到廣大老百姓最直接的利益,打破了過去“大鍋飯”式的分配方式,農民得到了實惠,能很大程度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爲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完成,我鎮加大了經費的投入、工作人員的調配。經過各階段工作,我鎮對轄區16401戶農戶進行了確權,共計85302畝。

林地也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抓好林業工作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明晰和穩定林權,讓農民吃上“定心丸”。林權證的發放工作,我鎮始終堅持依法登記換髮證原則、公開公正登記換髮證原則、規範統一原則、實事求是原則、“一地一證”原則和穩定森林、林木、林地權屬的原則。從申請、公示、現地核實、公示、造冊、審覈審批、發證,環環相扣,確保《林權證》發放順利開展。我鎮共確權14000餘本,3500餘畝。

新一輪農村房屋確權3765宗,確權面積583畝,農村房屋確權工作相對滯後。

三、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

,社會養老保險的各項業務工作下放到各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自此,我鎮先後建立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簡稱居保)、超齡養老保險和徵地農民養老保障等各項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截止XX年6月,我鎮各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000餘人;徵地農轉非參保人數1200餘人,參保率達到96%以上;超齡人員參保人數達到500餘人;城鄉居保參保人數30598人,參保率達到90%以上,共有10051人領取養老金。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XX年參保人數51104人,參保率高達98.2%。

存在的問題:一是城鄉保障體系發展不平衡。二是城鄉保障制度之間缺少銜接和轉換。三是社會各方面的認識尚需進一步統一,職工參保率仍然較低。

建議:一是建立健全各種社會養老保險的銜接制度;二是加強各種險種待遇的享受人員的比對,有效的防止重複領保。

四、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民子女受教育情況

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教育的問題,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所遇到的特殊情況,它涉及到教育公平,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和解決。

農民工子女教育,包括兩部分:一是隨父母進城的子女,即流動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守兒童的教育。

(一)流動子女教育現狀:

1、流動子女讀書仍困難重重。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核心是子女能適時入校讀書,這是每個父母的心願和責任。據統計全鎮的農民工隨父母進城的義務教育學齡人口總人數已經達到了5000人左右,這些農民工的子女廣泛分佈在全國各個大、中、小城市,他們的父母主要從事工商業、餐飲服務業,在城市中的批發市場、建築工地、小餐館、廢品收購商販、看門人、保安、送水人、小商鋪頁 頁中到處是他們的身影,儘管收入水平在城市中偏低,但比家鄉的務農收入要寬裕。他們已經基本上在城市站穩腳跟,有了立足之處,所以把子女接進城裏。

農民工的子女即便隨父母進了城,也僅是生活於城市邊緣羣體的一員,上學同樣面臨諸多問題。城市裏高昂的學習費用令家長們難以承受。據調查,在重慶主城上國小的農民工子女年均學習費用超過3000元,是

我鎮農村平均660元的學習費用的4.5倍。費用高的主要原因在於農民子女進城裏面的正規學校讀書一般要繳相當高的借讀費和補課費。由於收入原因,大量的農民工子女被拒之於公辦學校或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之外,只有選擇處於城鄉接合部,設施簡陋,師資無保證,收費低廉,只要交錢就能上的民辦學校-“農民工子弟校”。由於這些學校大多數地處城郊,教學設施較爲簡陋,通常沒有住宿條件,因而農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上學十分不便,相當一部分時間耗費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同時,現實生活中,歧視農民、歧視落後貧窮人羣的觀念依然長期存在,由於近年來城市中兩極分化現象的加劇,這一觀念更加變本加厲,致使農民工子女受到社會、學校的進一步歧視。

2、居住環境惡劣影響其成長。在城市中站住腳跟的農民,多數人的收入水平雖然遠遠高於家鄉務農收入,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按照城市收入水平衡量,絕對水平仍然偏低,在城市中生活較爲艱難。據調查,帶子女進城讀書的農民,多數從事批發零售業、餐飲服務業和其它社會服務業,許多家庭是在城市中賣菜、賣米、搽皮鞋、拉三輪、看大門、收破爛等等,好一點的在城市中開小飯館、小商鋪,或在批發市場有一個小攤位。他們中多數或在城鄉邊緣合租廉價房居住,或住臨時工棚,開小飯館、小商鋪的白天開門做生意,晚上關門全家即在鋪內搭板睡覺。子女在這樣的“家”中談不上什麼學習環境,這與城裏的孩子相比,全然是天上地下之別。

3、城鄉差異使農民工羣體的子女心理壓力大。由於農民工子女家庭處於城市的邊緣地位,他們的心理也開始邊緣化。調查中,發現年齡較小的孩子由於不懂事,受影響較小,而年齡稍大的孩子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顯得早熟、自卑和失落。與城裏同齡人相比,農民工子女總是自覺地把自己劃爲城市中地位較低的羣體,並有這樣的羣體認同感,在這一羣體中自我封閉。

(二)留守兒童教育的現狀:

據統計僅全鎮留守兒童的規模,現在已達到1200餘人,佔全鎮在校學生數的近70%,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說明留守子女的規模已經達到政府不得不重視,社會不得不關注的程度。

1、留守子女面臨教育危機:儘管實行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按生均拔付教育經費,但由於農村學校學生生源極少(希望國小全校才83名學生),總體教育經費很少,只能維持學校基本運轉,最終形成的結果是:農村學校基礎設施有了變化,但欠賬依然較多,學校房屋失修、教學設施簡陋、圖書實驗器材全無、合格師資緊缺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特別是近年來農村中的優秀師資大量向城鎮流動,農村學校師資嚴重老化,學科教師緊缺,教學質量進一步下滑,加之大量留守兒童的出現,進一步惡化了農村教育的基本環境,進一步加大了義務教育的難度。

2、留守子女心理壓力大。由於留守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這一羣體存在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變得較爲孤僻,學習成績下降。具體體現爲:

(1)缺乏家庭這一重要教育環節。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家庭教育重於學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養與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許多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經商,甚至多年未與孩子謀面,很難與子女交流,使得孩子產生孤獨、寂寞、膽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在調查中,發現67.5%的留守子女認爲父母外出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許多學校老師反映,從留守學生心理特徵來看,其心理、性格、智力、行爲習慣等方面都具有與正常家庭學生所不同的特徵,如膽小、任性、孤僻、恐懼、習慣於防衛別人等等。

(2)隔代撫養,老人力不從心。調查發現,留守子女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管的佔70%。由於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並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調查中,26%的留守子女認爲父母外出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無人輔導,佔第一位;調查還發現,29.5%的留守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無人可問。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的不良學習和行爲習慣較爲突出。由於“代溝”現象的客觀存在,孩子與祖輩之間不易溝通,這使得老年人更不易瞭解到孩子的內心思想,不易察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頭,難以盡到對留守學生的人格教育、道德養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責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3)學校難和家長溝通,教育脫節嚴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由於家長外出,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家長簽字,不瞭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於共同教育培養下一代。我鎮化澄金山村國小老師反映,大部分留守學生不願意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也很少主動回答老師提問,他們性格內向,社交意識和能力較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願意與監護人或老師交流、溝通。由於缺少家庭的約束,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甚至輟學。鎮中心國小老師反映:有的學生在家不完成作業,爺爺、婆婆不但不追問,反而還到學校給孩子撒謊,編造不完成作業的理由應付老師;開家長會時,全班學生家長到校開會經常達不到三分之一,且來的大多數都是其爺爺、婆婆們。

(4)留守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低。據統計分析,留守學生自認爲自己的學習一般、較差的佔61%。由於學習困難、交往困難、社會誘惑等因素,導致留守學生厭學、逃學、退學等現象的發生。對自己的未來也相當迷茫。被調查的留守學生中有18%的人打算將來外出打工掙錢,不想繼續讀書。

(5)留守學生成爲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羣體。由於缺乏有效監護,使得留守子女很容易成爲不法分子實施侵害的對象,同時也容易誤入歧途,走向犯罪道路。調查中各地都反映了一些相關惡性案件。我鎮方溪國小1名六年級留守女學生,XX年5月在放學回家的途中被犯罪分子姦污,另有多人次受到不良行爲人威脅。許多學校反映,一些留守學生由於缺乏約束,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氣,時間觀念差,愛遲到、曠課,喜歡進網吧和遊戲廳。甚至一些孩子成了日不進校、夜不歸宿的流浪漢。

3、留守子女監護問題突出。父母是孩子天然的監護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其他親朋好友都只是孩子的臨時監護人。較之孩子的父母而言,任何臨時監護人無論是在責任心,還是在精力、能力等各方面都不能與孩子的父母親同日而語。調查表明留守學生的監護存在着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臨時監護人責任不明確。留守學生的臨時監護人一般總是把監護責任理解爲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發生安全事故等。普遍存在重吃穿、重身體、輕心理、輕性情、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的現象,對留守學生的思想、道德、學習、行爲習慣重視不夠。

(2)許多臨時監護人精力不夠,能力不足。臨時監護人不但要承擔繁重的農業勞動,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他們的精力受到了較大限制,很少有時間教育引導留守學生,更不要說進行學習輔導。同時作爲留守學生的祖輩,由於觀念和教育方法滯後,存在明顯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忽視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造成了留守學生道德教育的缺失。

(3)單親教育對孩子成長極爲不利。父親或母親外出務工,客觀上造成的“父親教育缺失”或“母親教育缺失”,都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如父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膽怯、不像正常孩子那樣自信;母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不細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善良、有愛心、喜歡學習、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等問題。

總之,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情況現狀不容樂觀,儘管政府和社會各階層給予了高度關注,爲此也出臺了很好的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統籌城鄉教育的大背景下影響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綜合因素有很多,包括政府、社會、學校、父母和孩子本身,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在整個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上,政府是中堅力量,是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政府要通過制定政策、全面規劃、興辦學校、加強管理、加大投入、多種補助並統籌各方面的力量來實現。尤其要以加大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和改造力度,進一步優化師資結構,加強對農民工子女的心理干預,促進教育公平爲切入點爲農民工子女提供和城裏孩子等同的受教育環境,不過要真正實現這一善良願望,需要漫長的時間。

五、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民就業創業合法權益保護情況

目前全鎮農村富餘勞動力19301人,城鎮各類失業勞動力約135人。爲了解決上述人員的就業和再就業,我鎮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將統籌城鄉勞動就業擺上議事日程。一是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及本鎮實際,制訂規劃,整合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展了一系列以強化技能爲主,就近就地就業爲輔的免費培訓。二是統籌城鄉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有一定進展。目前,全鎮共有13個村(社區)均建立了勞動保障站,基本上做到了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個到位”,開展登記、培訓、職介發放等“一站式”服務。到XX年6月止已累計轉移就業19458人。

存在的問題:一是農村富餘勞動力求職期望值偏高、技能素質偏低,導致就業難。在有些人思想中不是“我要就業”,而是政府“要我就業”,對就業崗位挑肥揀瘦,喪失了一些合適的就業機會。二是業主用工要求偏高、勞動報酬偏低,導致企業招工難。

推進統籌城鄉就業的對策和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大勞動監察工作的力度。通過勞動監察執法,維護勞動力市場的正常秩序,規範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爲,保障勞動者和用工單位的合法權益;二是增加就業經費,進一步完善就業援助政策。三要增加投入,建立就業信息網絡體系,解決村(社區)人員編制。四是企業招工應重點從高職校中招收,村(社區)級已基本無青年人員。

六、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民支農惠農政策資金落實情況

在實施退耕還林項目方面,我鎮做到了大量工作,指導退耕農戶按技術要求對已種林木進行撫育管理,把政策宣傳到位,做到退耕農戶家喻戶曉,使退耕林地的撫育管護成爲農戶的自覺行爲。退耕還林工程延長補助期生活費和管護費及時到位,涉及戶數5200戶,面積9240.100畝,金額1155014.14元;退耕還林工程補助糧食折現資金和生活補助費同步到位,涉及戶數465戶,面積3301.900畝,金額808965.69元。

糧食直補是惠農政策的重要部分。爲把此項工作做好,我鎮召開了糧食麪積覈查登記專題會議,佈置覈查內容和方法,督促各村按時上報數據,嚴把審覈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糧食基礎面積準確無誤,惠農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廣大農戶手中。我鎮XX年發放種糧直補涉及農戶12229戶,補貼面積72300.921畝,補貼金額117851.78元,農資綜合補貼涉及農戶12229戶,補貼面積72300.921畝,補貼金額5280779.65元。

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種糧直補對象的界限較爲模糊,個別沒有種糧的農村土地承包戶也照樣領着種糧直補款,這多少偏離了種糧直補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