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8W

高一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篇1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產的發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有16.79%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高中生佔15.76%,而且這個比例正隨着年齡的增長呈現出一種直線上升的攀升趨勢。針對如此嚴峻的教育形勢,爲了切實有效的推進素質教育,國家教育部明確規定:“中等及其以上發達地區的城市,條件具備的學校必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並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檢驗學校素質教育達標的重要指標。

高一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精選3篇)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規劃指導下,正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正規教學計劃之中。爲了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因材施教”,我校心理諮詢室面向我校學生進行了一次《學生心理素質調查》,旨在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爲以後的心理檔案建設和某些課題研究以及教育教學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資料。

1.研究方法

1.1 被試抽樣 爲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這次調查採取了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在調查學生中抽取一個班級40名學生(男25,女15)作爲一個隨機大樣本,然後再在其餘的5個班級中每個隨機抽取10名學生(男女各5名)。抽樣羣體年齡分佈在15---16、17這一學齡中期階段(調查學生共248名,抽樣比例爲37.5%)。

1.2實施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40份,並附指導語,被試做完後將答題卷交回主試老師。回收有效答卷215份,有效率爲73%。

1.3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內容涉及心理適應、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意志品質、情緒、人格等多方面社會問題,各題附設四個答案(有的爲兩個),受試選擇最切合自己的一項作爲答案。調查分爲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爲學生個人背景調查;第二個部分爲心理健康分項調查;第三部分爲學生個項問題自由調查。

1.4數據處理 本次調查所獲數據採取百分統計法,並由SPSS 10.0 for Windows進行處理分析。

2.調查結果及其具體分析

2.1總體理論界定及評價

根據目前我國學制的具體劃分,國中生大致處於學齡中期(15、---16、17歲),在這個時期,個體將完成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轉變。其間,由於個體生理髮育的超前成熟與心理滯後成熟之間的矛盾,使得這個時期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同時又充滿着各種心理矛盾和衝突。正如日本大西誠一郎在他的《中學生的心理與教育》一書中指出,少年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作用,處於特殊地位,存在着特殊的問題。”

如不對這些特殊問題及時進行心理保健,就會出現適應不良和心理疾病,這對他們今後的身心健康極爲不利。按照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瑞克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學齡中期青少年心理上正處於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二者之間,如果發展順利,則將成功塑造具有學術、做事、詩人的基本能力;如果發展出現障礙,則將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對於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朱智賢教授曾概括爲“過渡期,是從兒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過渡的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複雜的時期。”至於這一評價是否符合現時代的青少年,我們將從下面的具體分析中找尋到答案。

2.2具體分析

2.2.1環境適應 適應能力是人的一種綜合心理特徵,是人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目前競爭與挑戰已成爲整個社會的生存運作機制。一個人只有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游刃有餘,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工作方式,才能泰然面對各種突發事件,並迅速擺脫困境,發揮自己應有的能力水平;而適應力差的人,只有慌亂,不知所措,最終因與時代的不合拍而落伍,甚至“被淘汰”。調查顯示,中學生因爲身心條件的限制,在環境適應問題上,不可能做到我們期望的那樣閃電式的“斷乳”,70%的同學表示能慢慢地適應新的環境,只有5%的同學表現出了“強烈的抵制情緒”。對於新鮮事物,他們表現出了極強的好奇,並對其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

2.2.2人際交往 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聯繫過程。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鼓舞人的精神,培養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會價值感,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形成樂觀的人生價值觀,使個性健康得到保證;反之,不良的人際關係及交往障礙則會影響人的心理的健康發展。隨着交往面的擴大和心理的成熟,中學生有着強烈的瞭解他人和被他人瞭解的慾望,渴望擁有一份平淡而真誠的友情。

資料顯示,除了70%的同學認識到升入高中後知識學習質與量的巨大變化之外,還有21.25%的同學也認同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在處理朋友關係上,數據顯示大多數同學都十分的理性,比如87.5%的同學“能夠虛心的接受朋友在公共場合所指出的自己的不足”;在交往原則上,有85%的同學選擇了“平等、相互尊重”,可見現時代的青少年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民主傾向的社會態度,而這正是後兒童期的發展任務。

2.2.3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又稱自我,是指人們在自己意識中覺察到自己的那個心理過程或意識過程。自我意識的發展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到了青春期,人的自我越來越完善,自我調節的系統越來越發展,青少年從而開始注重分析自己的個性,關心自己個性的優缺點,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表現得非常敏感。他們渴望自治、自理,希求能得到周圍環境的認可和尊重,並建立起新型的人際關係,走向社會。調查顯示,國中生在自我意識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同一性危機,即理性的自我與現實自我的不相符所引發的心理衝突。

高一新生正是一個多夢的羣體,他們對自己、對未來都作了理想化的設計,但現實中又由於自身的身心特點、成長任務、獨立狀況、問題解決的行爲能力等因素的不完全具備,又常讓他們感到挫折、失敗的威脅,從而引發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導致心理失常。在自我認識問題上,65%的同學認爲很清晰,29.4%的同學認爲較模糊。

2.2.4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們爲達到既定目標,自覺地去克服困難,不斷地調節個人行動的一種心理過程。意志是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重要條件,是其心理能動性的集中表現。一個意志堅強的人鍥而不捨、兢兢業業,始終如一地敬業奮鬥,就能建功立業;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哪怕IQ再高,是很難有較大作爲的。中學生正處於人生髮展關鍵期,意志品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未來,這具體表現在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等品質方面。

這次調查,顯示學生在意志品質方面的認識及發展比較理想。比如, “當你面臨重要抉擇時”,65%的同學選擇了“果斷抉擇”;“當你面臨重要抉擇時,你會。這些都顯示了國中生良好的個人品質及自控能力。

2.2.5情緒 情緒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緒情感作爲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心理衛生和社會實踐中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個人心理是否正常,衡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情緒。大量的事實所證明:當個體長期處於過強不良情緒狀態時,可干擾和分散注意力,影響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形成思維僵滯,記憶力下降。由於心理狀態不佳,意識範圍狹窄,心理反應過於敏感或遲鈍,勢必會降低學習、工作效率,影響正當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

當前,我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普遍偏重:過多的課業負擔、激烈的考試競爭、家長老師的殷切期望等都無形的給學生情感上加了一道厚厚的閘門。他們感到一些合理的情緒無法得到正常的宣泄,渴望與師長進行心靈的交流,而外加的壓力又迫使他們假扮“成熟”、順從。難怪38.75%的同學感到“焦慮太多”;35%的同學感到“孤寂”,當這一切得不到解決的時候,他們也只選擇“靜坐”(56.25%)、“發怒”(33.75%),而少有人(3.75%)選擇適當的移情。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2.2.6人格 心理學上的人格是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的事物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中學生由於知識學習的增強,知識面的擴大,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逐漸趨於成熟,他們能夠較好的理解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等深層次問題。

3.存在問題及結論

根據本次調查所獲資料分析的結果表明,我校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以下特點:

3.1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交織着複雜的矛盾關係,如:

3.1.1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存在不適應,環境適應力較差。

3.1.2自我意識的增強與行爲自控能力、行爲解決能力之間存在矛盾。

3.1.3感情充沛與內省探索造成了心理的自我封閉。

3.2學生認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心理品質發展的同時,行爲上顯得有些稚嫩,常出現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現象。

3.3中學生生理的超前成熟與心理髮展相對滯後使得他們把握不清友情、愛情之間的分別。據平時諮詢與訪談掌握的資料,許多異性同學間的友情正是在同學、教師、家長的“責怪”與“教導”中發生質變的。這無疑警醒了我們平時的教育方式。

高一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篇2

一:概要

調查目的:瞭解我校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大學校園良好讀書風氣的形成。

調查對象:校本部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採用書面問卷形式,在分層的基礎上對各年級進行抽樣調查。

調查項目:課外閱讀的目的、時間長短、閱讀場所、書籍類型及其範圍、閱讀書籍來源

二、結果與分析

(一)課外閱讀的狀況:

本次調查涉及大學生的整個課外活動,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課外活動興趣

豐富多彩,範圍廣泛,種類繁多。當代大學生ZUI喜歡的課外活動按次序排列分別爲:課外閱讀65%、網上衝浪62%、體育活動59%、觀看影視58%、玩棋牌25%、其他(2%)。本次調查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範圍是書籍、報紙和雜誌,調查表明大學生ZUI喜歡的課外活動就是閱讀!這說明我校大學生對課外閱讀有較高熱情,對課外閱讀持積極態度。

上網和課外閱讀是大學生打發業餘時間ZUI常用的方法,我們從其他調查結果瞭解到,大學生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比較低,把網絡用於學習的只佔較小的比重,而用於聊天和玩遊戲的所佔比重.我們走進網吧和學校機房的時候就會獲得一些體驗和清醒的認識---應接不暇的是奇蹟-傳奇-大話西遊等網絡貴族遊戲和如

CS等硬盤遊戲,以及嘟嘟嘟的QQ鈴聲。對於這樣的調查結果,我們應該感到幸運---課外閱讀者比網上衝浪者高出三個百分點,從中我們可以知道,現在大學生的危機意識提高了很多,對自己的前景不如以前那麼自信,知道怎麼才能增加自己在未來競爭中獲勝的籌碼,切身感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修養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逐漸多了幾分成熟,少了一些衝動和急噪,開始用審視的目光看待未來。令人欣慰的是,作爲理工類院校的礦業大學,有閱讀習慣的人佔總人數的94%,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尤其是在閱讀類型上

文學類書籍的閱讀者要遠多與其他如專業輔導、外語計算機等,達到60.07%,如果在人文類院校,這並不是一個比較高的數字,但在以煤炭專業爲主導的礦大,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算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了(這裏缺少縱向比較的數據),作爲文科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安慰,因爲這寫數據可以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信息――我們學校又多了一些人文氣息,已經在向真正的綜合類院校轉變,不必擔心一個崇尚學術自由和學術交流的人文學者在這裏找不到知音和“敵人”。但是這裏又存在了一個問題,就是人們課外閱讀的結構是否合理的情況,大學生都

對文學特別青睞,而對專業課的學習卻不夠重視,容易出現對什麼都瞭解除了自己的專業的怪現象。

每天課外閱讀所花時間情況

1小時以內

2小時

3小時

3小時以上

合計

人數

124

94

34

16

268

比例(%)

46.27

35.07

12.69

5.97

100

月閱讀量

情況

0本

1-2本

3-4本

4本以上

合計

組中值

0

1.5

3.5

4.5

人數

11

134

81

42

268

比例(%)

4.1

49.63

29.85

19.42

100

從課外閱讀時間和閱讀量上,我們可以直接瞭解到人們對課外閱讀的態度及重視程度:

在時間上:46.27%的學生每天花1小時左右的時間作課外閱讀,35.07%的學生花2小時,12.69%的學生花3小時,5.97%的學生花3小時以上的時間。所花時間在兩小時以內的佔總人數的81.34%,超過兩小時的僅佔18.66%,說明在課外閱讀上所花的時間還是偏少。因爲大學還是相別於高中的,我們有着很多的課餘時間,從時間上看,我校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的。

在閱讀量上:沒月不搞課外閱讀的僅佔4.1%,有49.63%的人每月讀1.5本,29.85%的學生每月讀3.5本。而每月讀4.5本的佔了

19.42%。從閱讀兩上暴露的問題則更加明顯:每月閱讀量在1.5本以內佔53.73%,在3.5本以上的僅佔49.27%,在業餘時間很充裕的大學裏出現這重狀況,不管怎樣也不算是合理。所以雖然礦大的人文氣氛有所改善,但總體上還是不夠理想,與以文科爲主導的學校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狀況:

從表二:大學生課外閱讀類型可以看出我校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比較偏愛文學類(60.07%),外語計算機次之(10.07%),專業輔導僅9.33%,其他20.52%

(一)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差異

從年級看,大一大學生專業輔導類占課外閱讀的3.08%,文學類佔61.54%,外語計算機佔12.31%;大二:專業輔導1.56%,文學類68.75%,外語計算機類7.81%;大三學生:

專業輔導11.86%,文學49.15%,外語計算機16.95%;大四:專業輔導類5.77%,文學類42.31%,外語計算機類23.08%。對於

不如同的年級,同學的閱讀狀況並不一樣,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低年級大學生比較喜歡娛樂性、消遣性的課外讀物;高年級大學生比較喜歡知識性、專業性和學術性的課外讀物,其中文學類的讀物大二是高峯,然後呈遞減的趨勢

(二)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分析

課外閱讀興趣,是當代大學生ZUI主要的課外活動興趣之一,佔總人數的65%,這也是大學生作爲知識文化羣體的主要特徵。調查發現,文學書籍(主要是小說)依然是當代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中ZUI主要的讀物,這與文學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有關。同時在緊張而又枯燥的專業學習之餘,大學生們希望閱讀一些高質量的休閒、娛樂類讀物,文學類書籍以其思想性和批判性的風格,非常適合大學生的閱讀心理(也適合更多的大衆),因此成爲了大學生首選的閱讀刊物。造成大學生低年級和高年級閱讀興趣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級大學生的理論素養比較差,學術水準較低,專業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方法,因而對專業性、理論性、學術性的課外讀物難以產生興趣,只能把閱讀興趣主要放在消遣、娛樂性的讀物上。

三、大學生的閱讀動機

55.97%大學生的閱讀目的是爲了陶冶情操,80.97%是爲了拓展知識,指導實踐也佔了25.31%,而爲了提大學聯考分的僅佔3.36%。這說明在課外閱讀中,人們的功利意識並不是太強,並不是單純的爲了提大學聯考分,拿到學分,在考試中可以不“掛”,而是上升到一個高度,即爲了自身發展,提高自己的素質,全面發展自己,培養自己的人格,也是爲了指導自己的學習,使自己的行爲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同時,也是爲了調節機械的專業學習,獲取專業以外的知識,養成合理的習慣,從這一點上,我們就不難理解爲什麼文學類讀物更受大學生的歡迎了。從大學生的閱讀動機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課外閱讀已經成爲大學生提高自我修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已經成爲大學生全面發展自己的ZUI重要的方式,專業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是若沒有課外閱讀的調節和補充,大學生的業餘生活也是不可想象的。

四、總結:

(1)當代大學生的興趣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

本次調查表明在課外閱讀興趣等方面,當代大學生的閱讀興趣表現出了個性化和多樣化,所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種類也繁多,雖然在調查中,我們知道的是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比較偏愛,但這並不能掩蓋閱讀的多樣化傾向,大學生注重從多方面去發展提高自己,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養。

(2)當代大學生的興趣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

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徵,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餘活動和閒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例如大學生對文學類課外讀物的興趣,滿足了他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生活,並藉以抒發和寄託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達自己對生活憧憬的美好意願和情感,這對他們強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聯繫在一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的過多重視,而埋頭於對他人生活的解讀,忽視了自己的現實生活,這也顯然不利於大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

(3)當代大學生的興趣具有社會性和實用性

興趣的產生和發展是以需要爲基礎的,大學生興趣的選擇也是其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反映。從調查得知,文學類、英語計算機類和專業輔導類是大學生ZUI經常閱讀的對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中對實用性的英語、計算機類課程及專業等讀物的關注,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現實,這也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重要體現。當前社會各行各業對英語、計算機等人才及知識的廣泛需要,成爲大學生們興趣發展的有效內驅力,也反映了大學生對自身發展和社會需要關係認識的現實和實用的態度。

高一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篇3

大家都知道綠色食品有益於身體健康,它是指經專門機構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的統稱。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通常都稱之以“綠色”,爲了更加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定名爲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綠色食品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產品或產品原料的產地必須符合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標準;

2、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

3、產品必須符合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

4、產品外包裝必須符合國家食品標籤通用標準,符合綠色食品特定的包裝、裝磺和標籤規定。

產品或產品的主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的含義是什麼?

產品或產品的主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是指:農業初級產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長區域內沒有工業企業的直接污染,及水域、上游、上風口沒有污染源對該區域構成污染威脅。使該區域內的大氣、土壤質量及灌溉用水、養殖用水質量均符合綠色食品大氣標準、綠色食品土壤標準、綠色食品水質標準。並有一套保證措施,確保該區域在今後的生產過程中環境質量不下降。

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包括農產品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等操作規程。

種植業的操作規程係指農作物的播種、施肥、澆水、噴藥及收穫等各個生產環節中必須遵守的規定。其無公害生產控制的主要內容是:(1)植保方面,農藥的使用在種類、使用濃度、時間、殘留量方面都必須符合《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2)作物栽培方面,肥料的使用必須符合《生產綠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準則》,化學合成的肥料和化學合成生長調節劑的使用,必須限制在不對環境和作物質量產生不良後果、不使作物產品有毒物質殘留積累到影響人體健康的限度內。有機肥的施用量產控制的主要內容是;(1)必須飼養適應當地生長條件的種畜種禽;(2)飼料原料應主要來源於無公害區域內的草場和種植基地,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必須符合《生產綠色食品的飼料添加劑使用準則》;(3)畜禽房舍內不得使用毒性殺蟲、滅菌、防腐藥物;(4)不可對主畜禽使用各類化學合成激素、化學合成促生長素、有機磷和有機藥物,獸藥的使用必須符合《生產綠色食品的獸藥使用準則》。

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養殖用水必須達到綠色食品要求的水質標準,魚蝦等水生物的餌料,其固體成分應主要來源於無公害生產區域。

食品加工的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食品加工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符合《生產綠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準則》不能使用國家明令禁用的色素、防腐劑、品質改良

必須達到保持或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的程度品種選育方面,選育的品種儘可能地適應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並對病蟲害有較強的抵抗力。

畜牧業生產的操作規程係指:畜禽在選種、飼養、防治疾病等環節必須遵守的規定。其無公害生劑等添加劑。允許使用的要嚴格控制用量,禁用糖精及人工合成添加劑。食品生產加工過程、包裝材料的選用、產品流通媒介都要具備安全無污染條件。

綠色食品的衛生標準內容是什麼?

綠色食品最終產品必須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指定的食品監測部門依據綠色食品衛生標準檢測合格,綠色食品衛生標準參照有關國家、部門、行業標準制定,通常高於或等同現行標準,有些還增加了檢測項目。綠色食品衛生標準一般分爲三部分:農藥殘留、有害重金屬和細菌等。農藥殘留通過檢測殺螟硫磷、倍硫磷、敵敵畏、樂果、馬拉硫磷、對硫磷、666、DDT、二氧化硫等物質的含量來衡量;細菌通過檢測大腸桿菌和致病菌等來衡量,另外,有些產品的衛生標準中還包括黃麴黴毒素和溶劑殘留量等。

例1:糧食類產品的綠色食品衛生標準檢測項目有:磷化物、氫化物、二硫化碳、氯化物、氫化物、黃麴黴毒素B1、七氯、艾氏劑、狄氏劑、666、DDT、敵敵畏、樂果、馬拉硫磷、對硫磷、殺螟硫磷、倍硫磷、砷、汞、鎘,共二十一項指標,而常規的糧食類產品衛生檢測項目只檢測馬拉硫磷、磷化物、氫化物、二硫化碳、氯化物、砷、汞、666、DDT、黃麴黴毒素B1等十項指標。

例2:全脂加糖奶粉的綠色食品衛生標準檢測項目有:鉛、銅、汞、砷、鋅、硒、硝酸鹽、亞硝酸鹽、666、DDT、黃麴黴素、抗生素、細菌總數、大腸菌羣、致病菌十五項指標。奶粉常規衛生檢測一般只檢測細菌、大腸茵羣和致病菌。

這就是綠色食品衛生標準和普通食品衛生標準在檢測項目方面的區別所在。

食品污染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食品污染主耍來自四個方面:一是工業廢棄物污染農田、水源和大氣,導致有害物質在農產品中聚積;二是隨着農業產品使用量的增加,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殘留在農產品中;三是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一些化學色素、化學添加劑的不適當使用,使食品中有害物質增加;四是貯存、加工不當導致的微生物污染。品標誌的標準圖形、標準字體、圖形與字體的規範組合、標準色、廣告用語及用於食品系列化包裝的標準圖形、編號規範均作了嚴格規定,同時例舉了應用示例。

《農業部“綠色食品”產品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綠色食品產品出廠時,須印製專門的標籤,其內容除必須符合國家GB7718—94標準外,還應標明主要原料產地的環境、產品的衛生及質量等主要指標。

綠色食品產品的包裝、裝璜、商品的標籤有什麼特殊規定?

綠色食品產品的包裝、裝磺應符合農業部《綠色食品標誌設計標準手冊》的要求,取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資格的單位,應將綠色食品標誌用於產品的內外包裝,《手冊》對綠色食

綠色食品標誌含義?

綠色食品標誌是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正式註冊的質量證明商標。

綠色食品標誌由三部分構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標誌爲正圓形,意爲保護。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正是出自純淨、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蓬勃的生命力。綠色食品標誌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綠色食品標誌作爲一種特定的產品質量的證明商標,其商標專用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

什麼是綠色食品工程?

所謂工程是指將自然科學原理應用到工農業生產部門中去而形成的學科的總稱。綠色食品工程是指將農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營養學、衛生學等多學科的原理運用到食品的生產、加工、貯運、銷售以及相關的教育、科研等各環節,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無公害、無污染的優質食品的產供銷管理系統。

綠色食品工程注重生產基地、環境和食品監測、市場運行、科研教育等各子系統之間的結構和聯繫,通過標誌管理等方法,宏觀調控系統因子。各層次之間的平衡,使其達到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以市場爲先導;無污染的原料基地爲基礎;環境監測、食品檢驗爲保證;教育培訓、宣傳爲推廣手段;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帶動生產條件的優化、耕作技術的改進,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逐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良性循環,爲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貢獻。

結題報告:綠色食品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食品,它不添加化肥、農藥、添加劑等對人體有害的藥劑。可以達到國家要求的綠色食品能讓人們的身體更加健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