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勞動力市場供求分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1W

XX 年廣東勞動力市場 供求分析 XX年,廣東經濟快速發展,全省完成生產總值16039.46億元,同比增長14.2%,提前一年實現“十五”計劃經濟增長目標和總量目標。經濟的增長,拉動了崗位增加和促進了就業。去年全省新增就業崗位105.4萬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32%,國企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5.3萬人,其中“ 4050” 人員實現再就業6.1萬人。全省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爲2.7%,比XX年底下降了0.2個百分點。就業局勢保持穩定。 一、XX年廣東勞動力市場供求基本狀況 XX年全省勞動力市場繼續保持供求兩旺的態勢,供求總量達475.51萬,與上年相比,增加134.64萬,增幅達39.5%。其中需求236.99萬,增加70.95萬,增幅42.73%;求職238.52萬,增加63.69萬,增幅36.43%;求人倍率0.99。 (一)需求 區域。珠三角地區需求177.14萬,同比增加51.82萬,增幅41.35%;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需求分別爲41.87萬和17.98萬,同比增加13.08萬和6.06萬,增幅爲45.42%和50.77%。 產業。第一、二、三產業需求分別爲3.09萬、113.25萬和120.65萬,分別佔需求總量的1.30%、47.79%和50.91%。與上年相比,一產業下降0.43萬,降幅12.18%,二、三產業分別增加32.46萬和38.91萬,增幅分別爲40.19%和47.16%。 行業。製造業需求87.70萬,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需求58.60萬,社會服務業需求17.55萬,三者合計163.85萬,佔需求總量的69.14%,同比增加55.37萬,增幅51.04%。 單位性質。企業需求206.75萬,佔需求總量的87.24%,同比增加61.48萬,增幅42.32%。其中,私營企業和股份有限公司需求居前兩位,分別爲74.49萬和37.09萬,佔總量的31.43%和15.65%。 職業工種。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商業服務業人員需求量最大,分別爲85.45萬和74.41萬,合計佔需求總量的67.46%。 性別年齡。16-34歲年齡段是需求主體,達175.89萬,佔需求總量的74.22%;男性需求69.07萬,女性需求108.64萬,男性需求比女性少39.57萬。 (二)求職 人員類別。新成長失業青年、就業轉失業人員和其他失業人員分別爲58.91萬、53.14萬和57.24萬,合計169.29萬,佔求職總量的70.98%。比上年增加37.47萬,增幅28.43%。 性別。男性127.93萬,女性110.59萬,同比增加30.82萬和32.86萬,增幅爲31.74%和42.28%。 年齡。16-34歲年齡段196.80萬,佔求職總量的82.51%,同比增加66.34萬,增幅50.85%。35歲及以上年齡段41.72萬,佔求職總量的17.49%,同比下降2.65萬,降幅5.98%。 文化程度。高中、中專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77.24萬,佔求職總量的74.31%,同比增加34.40萬,增幅24.08%;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1.28萬,佔求職總量的25.69%,同比增加29.28萬,增幅91.52%。 技術等級職稱。具有技術等級或職稱的爲112.16萬,佔求職總量的47.02%,同比增加45.58萬,增幅68.47%。其中具有技術等級的65.99萬,具有技術職稱的46.17萬,分別佔求職總量的27.67%和19.35%。 二、XX年廣東勞動力供求的特徵 XX年廣東省的勞動力市場供求運作屬於正常狀態,但有如下特徵: (一)勞動力市場供求增幅和企業缺工明顯。 從第二季度開始,廣東企業缺工明顯。去年省勞動保障廳兩次組織企業缺工調查,7、8月份調查了1138家企業,有普工缺口的395家,缺工企業面超過1/3;11月份,又調查了290家反映有技工缺口的企業,技工缺口人數佔在崗技工的18.3%。同時,廣東勞動力市場供求兩旺,而且大幅增長。 一是供求總量。 XX年需求總量166.04萬,求職總量174.84萬;XX年需求總量236.99萬,同比增長42.73%,求職總量238.52萬,同比增長36.43%。 二是流動就業。 XX年末本省跨地區流動就業人員總量約600萬人,新增量由XX年的47.8萬增加到 XX年的67.5萬,同比增長41.21%。外省在廣東就業半年以上的達1600萬人,比XX年的1300萬增加300萬,同比增長23.1%。 三是廣東 新成長勞動力。 據勞動力市場的數字顯示, 新成長勞動力XX年48.05萬, XX年58.91萬,同比增長22.60%。各類需就業的應屆中專、中技畢業生, XX年15萬,XX年25萬,同比增長66.7%;大專以上, XX年17萬, XX年20萬,同比增長17.7%。 (二)行業、企業間需求增長失衡明顯。 近三年全省城鎮年均新增就業崗位95.3萬個,大大超過上世紀90年代70萬個的水平,XX年創記錄達到105.4萬個。但在行業、企業間,需求增加不是平均增長。比如,XX年第二產業需求81.66萬,同比增幅136.21%,而第三產業增幅只有8.23%;XX年第三產業需求達120.65萬,同比增幅49.17%,而第二產業增幅38.67%,比XX年大幅下降。需求的變化導致勞動力供求的失衡。 (三)工資、綜合福利對供求的調節作用更加明顯。 在廣東市場就業機制比較完善,市場運作也已規範,因此,工資價位對供求的調控成爲主導。改革開放後,廣東經濟總量二十多年增長了86倍,與此同時,廣東企業外來工的工資也在提高, XX年前廣東外來工月均工資約在450元左右,XX年底達800元左右,但員工工資與經濟增長和企業效益未能合理對應,珠三角與長三角地區比,總體工資水平低100-150元。據組織對有缺工反映的1138家企業調查,有69.42%的企業普通工月均工資(含加班)在800元以下,而11月又對缺工狀況沒有改變的100多家企業回訪調查,有54.70%的企業普工工資在600-800元之間,由於企業工資缺乏吸引力,老員工留不住,新員工又難招。去年據部分企業反映,有30%的員工流向長三角。據四川、江西等地區反映,近兩年新輸出勞動力有超過50%的流向長三角地區。 (四)勞動力供求結構錯位更加明顯。 廣東企業缺工主要是勞動力供求結構錯位,且表現越來越突出。從全省勞動力市場供求數字顯示: 一是性別錯位。 用人單位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男女工需求嚴重偏離,比例高達1:4,而勞動力市場男女求職比例爲3:2。 二是年齡錯位。 絕大部分企業要求招用18~34歲年齡段,尤其是25歲以下的,求人倍率達到1.16;而35歲以上年齡段的求人倍率均小於1,特別是45歲以上的求人倍率只有0.56。 三是勞動力素質錯位。 對有技術等級勞動力需求去年76.96萬,而求職65.99萬,缺口10.97萬;專業技術等級越高,求人倍率越大,初級、

廣東勞動力市場供求分析

中級和高級技能求人倍率是1.56、1.69和1.88,技師、高級技師是2.32和2.21。隨着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經濟、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調整,企業對勞動力文化技能素質要求將越來越高。從去年的調查看,有八成以上的崗位要求具有國中以上文化水平,50%的崗位要求具有初級工以上技術等級的熟練工。目前我省技能型勞動者約有400多萬人,其中高級以上技工(包括技師、高級技師)20.37萬人,僅佔4.26%。而“十.五”期間,據測算,我省勞動力市場中級工供需缺口約180萬人,而高級工以上技能型人才缺口在100萬人左右,勞動力市場技能型勞動力需求明顯大於供給。 (五) 勞動力區域分流日趨明顯。 隨着我國長三角和國家重點扶持的西部及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些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改變了過去的“東西南北中,打工到廣東”的局面,使勞動力的流向分散,不再像XX年前那樣大規模流向廣東,也不會再現80年代廣東的“民工潮”,當時在深圳,一般的企業一個崗位幾十甚至上百個人應聘,這樣的狀況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以後難以再現。XX年前在廣東流動就業半年以上人員佔全國1/3強,XX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據瞭解,去年底僅北京(409.5萬)、上海(398萬)、江蘇(1200萬)、浙江(369萬)、福建(591.1萬)五省市的流動人員總量達2967萬人,已經超過廣東省2200萬現有總量近700萬。可見,這種分流對廣東企業招用工影響很大。據企業反映,近2年36.96%流失的技工和29.81%普工離開廣東,分流到其他省。同時,由於國家對農業農村工作扶持力度的加大,務農收入顯著提高,如XX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36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8%,創下1997年來的最高點,從而使當地農村勞動力務農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導致這些地區的勞動力更多地選擇就地就近就業或務農。 三、當前勞動力市場供求幾個問題的反思 從廣東勞動力市場供求和企業缺工問題分析,有幾個問題值得反思: (一)關於工資調整問題 在目前情況下,企業工資標準是缺工的一個關鍵因素,員工的勞動報酬要與其創造的產值相適應,與自身的勞動價值相對應。如果低於其勞動價值,將極大地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歸屬感;如果過高,勢必會造成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生產競爭力削弱,企業很難生存;所以調整企業員工工資必須二者兼顧。這裏有四個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 對規模小、產值低、效益差、工資調整空間基本沒有的企業,企業缺工問題要解決是很難的,從政府的角度,也很難幫助,這類企業只能逐步退出市場; 二是 有工資調整空間的企業,但爲了掠奪員工的勞動價值,不積極甚至不願意調整員工工資,價值與工資嚴重偏離,這類企業,政府應干預,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公佈合理的工資指導價位,促進企業提高工資; 三是 對混淆員工工資結構,將加班費也計入最低工資標準,或加班不發加班費,拖欠剋扣員工工資的企業,政府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糾正,保證員工合法工資的權益; 四是 加強在民營等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工會組織,提高員工集體談判能力,通過工會工作,幫助員工提高工資福利待遇。 (二)關於教育培訓問題 人才的培養教育要突出實際效果,要與市場需求相適應。 一是 培訓 與市場需求要緊密結合。 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力資源配置主要通過市場完成。目前不少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市場又缺乏所需人才,這是教育培訓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體現。因此人才的培養教育要加強規劃,要有前瞻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養的週期一般比較長,要加強對產業結構升級中可能短缺的工種預測性研究,提早制訂培訓計劃,在市場變化中力爭主動。 二是強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目前,我省技能型人才所佔比例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也低於其他的一些省份,有技能、具實操經驗的人才尤其短缺,而我省已屬於經濟大省,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升級快,對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大,爲此我們必須全力搞好技能人才的培養。 三是企業內部也要加強培訓,提高員工素質。 歐美髮達國家投資的企業比較重視員工培訓教育,而國內有的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和一些港澳臺投資企業就不太重視,所以這類企業缺口比較大。按規定,企業的培訓教育經費投入應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計提,不少企業達不到這個標準,由於企業不重視內部員工培訓,使企業缺工問題增大,企業的生產效率也難於提高,因此要很好引導企業重視解決這個問題。 (三)關於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升級改造的問題。 根據當前世界企業發展趨勢和企業缺工實際,要使企業缺工問題有效解決,企業一定要加強技術升級改造,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要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走品牌發展道路,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減少用工量,尤其是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要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型企業,將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至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這樣可減少缺工壓力,同時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又可發揮當地勞動力充足的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四)關於提高招用工現代化水平的問題。 要加強改進招用工手段,加強網絡化信息化建設,要藉助先進的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遠程可視招聘系統,實現招聘服務手段的多元化,消除勞動力市場中供求信息不聯接現象,同時也要大力推進信息收集、分析評估和發佈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以科學的方法對勞動力市場供求形勢進行分析預測,引導勞動力資源合理流動,也是解決企業缺工問題的好辦法。 四、XX年勞動力市場供求基本走勢判斷 (一)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勞動力需求有所減少。 從宏觀經濟的運行來看,預計XX年廣東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主要原因: 一是 世界經濟保持增長,但不確定因素增加。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特別是國際油價飈升後的走勢及其對廣東經濟的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二是 中央宏觀調控的總體思路不變。就國家政策看來,宏觀調控政策的趨向,財政赤字規模的減少,投資增長速度的控制,仍然是政府高度關注的方向; 三是 廣~會經濟投入增加。廣東取消農業稅,要減少三十幾個億的收入,最近考慮取消農村的義務教育的一切費用,測試估算增加投入60個億,另一方面環保規劃執行完成也要花費XX多個億。綜合這些因素,省統計局預測,廣東2

0XX年gdp增長在11%-12%左右。 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意味着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總量會有所減少。按照一般規律gdp增長速度在10%,新增就業崗位約60萬個。如果今年廣東的總體經濟增長在10%-12%,勞動力需求量將比去年減少,供求矛盾也相應緩和。 (二)產業結構調整加劇勞動力供求的結構性矛盾。 隨着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加快,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加大,結構性問題將會變得更加突出,據預測,到XX年,廣東製造業的九大產業中,傳統產業佔了三個,其他都是新興技術性行業,對勞動者素質都有更新、更高的要求,這使供求結構性矛盾加劇。 (三)企業缺工現象短期內難以根本好轉。 從經濟發展規律看,結構性用工短缺現象將持續一段時期。 一是 廣東的產業正處在一個大轉型的階段,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較低的企業只能逐步轉移或淘汰,用工需求仍比較多; 二是 部分缺工的企業過去依靠壓低員工工資來達到盈利,提升員工工資的空間非常有限。而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民工維權意識的增強,民工薪酬標準不高,企業缺工問題的矛盾將會繼續存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