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調研報告範文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6W
本文目錄統計調研報告範文鄉鎮統計工作調研報告鄉鎮統計工作現狀調研報告文化統計工作調研報告

摘要:本文試圖藉助excel軟件,運用對比、環比等方法,從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稅收總額、從業人員數等幾個統計指標來衡量工業區自創建以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全鎮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分析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不足,並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統計調研報告範文4篇

工業區創建於年6月,是經市區人民政府批准的區級工業區,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5平方公里。年9月22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年第66號公告,提升爲市市級工業區。工業區位於浦東國際機場與洋山國際深水港之間,與正在興建的臨港綜合產業園隔河相望。區內現有企業30多家,年產值近人民幣12個億。

一、各項指標分析

(一)工業總產值指標分析

年鎮尚未建立工業區時,有7家工業企業位於後來建成的工業區區域內,爲了比較的方便,也爲了使數據按照同一口徑具有可比性,故將該7家企業的各項指標作爲園區比較的基數(下文如無特別說明,都按此種涵義理解)。年,工業區原7家企業工業總產值爲17339萬元,年度工業區預計完成總產值150000萬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07000萬元,工業區年工業產值比年增加了6倍多。年度全鎮工業產值預計爲218900萬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5510萬元),比年度的44377萬元,增加了近4倍。工業區產值的增長速度要快於全鎮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各年的具體工業產

園區內和全鎮每年工業產值的增減情況如何,兩者的變動又存在什麼關係呢,請看下圖:

圖一: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增加趨勢圖

由圖可知,園區和全鎮工業產值的同比增加數所走過的軌跡有着許多相似之處,年建園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揚,經年、年的大幅增加後,年、年漸趨平緩。但是兩者又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同比增加比例數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鎮工業產值增加比例都要小於園區該項指標,尤其是年和年兩年,兩者的差距尤爲顯著。

下面通過雷達圖示來看看工業區產值佔全鎮工業產值的變化情況

圖二:園區內工業產值佔全鎮工業產值比例圖

圖中很清晰的顯示了工業區產值佔全鎮工業產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趨勢,從年的39.1%,一直到年的68.5%。單從工業產值該項指標而言,園區經濟在全鎮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工業企業(規模以上)數量指標分析

企業數量的增減也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趨勢,尤其是較大型企業的數量。我們將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稱爲規模以上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並以此爲標準統計了全鎮和工業區年到年的企業數量,如下表:

總體來看,全鎮和工業區內規上企業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區內增加了18家,增長到原來的5.5倍;全鎮則增加了30家,增長到原來的3.67倍。爲了更好了解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之間的關係,請看下圖:

圖二:工業區內和全鎮規上企業數量變化圖

圖中曲線代表的就是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佔全鎮規上企業的比例,從年(也就是建園之年)起,該項比例就不斷提高,從21%一直上升到年的61%,年稍有下降,爲50%。說明全鎮較大型工業企業有向工業區集中的趨勢。

(三)工業利潤指標分析

對一家企業來說,在其成熟穩定期,利潤指標往往比產值指標更能說明問題,因此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也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一項指標。我們對此也做了一下統計(其中年爲計劃數):

圖三顯示,無論是全鎮工業利潤還是園區內工業利潤,其增長趨勢並不平穩,而是一直處於波動狀態,全鎮在年和園區在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爲-6%和-13%。爲了探究其原因,我們調閱了當年相關的資料,發現主要是因爲某些較大型企業或受行業不景氣影響、或因剛剛投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當年的利潤出現微利或較大幅度的虧損。比如年某某化工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影響,利潤從年的近500萬下滑到30幾萬;又如某某電子企業年投產,當年產出近1.5個億,卻虧損近700萬。

圖四顯示,園區內工業利潤佔全鎮工業利潤的比例有總體下降的趨勢,XX年之前,該比例在70%左右徘徊,XX年之後,則基本處於50%的水平,這與園區產值佔全鎮工業產值逐年增加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四)稅收數指標分析

一個地區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着該地區公共事業的完善程度和基礎建設的建設力度,最終影響到當地經濟的發展速度,而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工業園區在這方面的貢獻。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資料所限,沒法獲取XX年以前的相關數據,也沒有按具體稅種對稅收數加以分解,全鎮稅收額也只是一個總數,沒有按產業加以分類。雖然有上述諸多不足之處,但通過我們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說明某些問題的。

由表可知, 年到 年,全鎮和園區稅收總額逐年增加,全鎮從6812萬元增長到15000萬元(預計數,1-10月完成10727萬元),園區則從2388萬元增加到4100萬元(預計數,1-10月完成3429萬元)。年均增加的幅度雖然不太一樣,XX年全鎮增長幅度大於園區,而XX年正好相反,但兩者的比例卻基本保持穩定,在20%-35%之間浮動。

(五)就業人數指標

該項指標比較簡單,又由於資料所限,只能獲取園區XX年到XX年的統計數據,也就不再展開論述,請看

從圖中可以看出,工業區在解決全鎮人口就業方面也在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二、綜合評價

通過以上的五項指標分析,我們發現工業園區無論是在工業產值、工業利潤、企業數量(規上)還是稅收總額、就業人數等方面都對全鎮產生着重要影響,尤其是工業產值方面,在更是佔了全鎮工業產值的近七成之多。但是, 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後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工業區建區時間短,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因而總體規模不大,龍頭企業缺乏,創稅大戶也較少。工業區年總產值只有12個億,最大的企業年產值只不過4個億,創稅1000多萬,而附近某鎮的工業區年總產值超過30個億,最大一家企業的年產值也超過10個億,創稅過4000萬元,差距是全方位的。

(二)園區企業創利和創稅質量普遍不高。相對於全鎮工業產值的高比例,在利潤和稅收這兩項指標上,園區企業沒能作出應有的貢獻,相對偏低,參看下圖:

圖六:各項比例圖

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從XX年開始,園區內工業企業利潤佔全鎮工業利潤比例都要低於園區內工業產值佔全鎮工業產值比例,而園區稅收佔全鎮稅收比例更是低於園區內工業企業利潤佔全鎮工業利潤比例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一)、積極利用有利政策,加強招商引資的力度,注重引進優質企業。正如本文一開始就提到的那樣,年9月,工業區提升爲市市級工業區,成爲僅存的幾個工業區之一。因此,一定要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將招商引資工作作爲工業區工作的重點,採取多種方式,如聯姻大企業和國際公司,鼓勵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實施“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等,特別是要注重引進那些可以彌補產業空缺、多創利稅、解決就業問題的優質企業。

(二)、加強管理,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綜合服務功能。正所謂“不栽梧桐樹,哪來金鳳凰”。因此無論在硬件,還是在軟件方面都要爲園區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和生產環境。在硬件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比如拓寬道路,安裝路燈等;在軟件方面,通過專業化培訓提升園區服務人員的服務素質,提升他們的職業精神,讓他們用真摯的情感和貼心的方式來爲區內企業服務

(三)注重監管,防止企業人爲減少利潤,規避稅負。注重對區內企業的適度監管,關注企業在生產經營上的異常變動,分析查找其原因,對於人爲操縱利潤以規避稅負的行爲,要及時給予指導糾正,對於拒不改正的單位,可向有關機關報案。

鄉鎮統計工作調研報告統計調研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鄉基本概況:xx鄉位於xx市最北端,是全市唯一的xx鄉,全鄉四面環水,形似孤島。XX年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由原來的8個村調整爲現在的四個村,有96個村民小組。全鄉行政區劃面積28.6平方公里,人口17100人,4500戶,全鄉耕地面積21000畝,屬於人多地少的地區。

當前我鄉統計工作的現狀

1、統計人員不穩定,業務素質不高。根據國家統計方法制定內容適應適應經濟體制發展形勢轉變的需要,鄉鎮統計的方法制度和統計內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鄉鎮統計工作除了農業統計外,又逐步增加了綜合、勞動工資、和規模工業等統計內容。國家的農村抽樣調查也逐步擴大,建築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抽樣工作逐步轉移到基層,各項普查工作任務直接壓了鄉鎮統計員身上了。因此鄉鎮統計工作繁重瑣碎可想而知。然而鄉鎮統計人員地位低,難以提拔,待遇差等,造成大多數統計人員不願意從事統計工作。儘管鄉里配備了統計人員,但不是專職人員,而且統計人員變動頻繁,有的甚至一年幾換。由於統計人員 經常調換新人,而新人往往由於缺乏對綜合性較強的統計工作的瞭解,一時難以勝任。並且新換人員往往是非專業人士,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缺乏統計專業知識,工作不能正常開展,造成統計資料的遺失、統計數不能銜接、統計數據打架、瞎估冒評等現象發生,嚴重影響了統計工作的真實性、連續性和完整性。根據(統計法)規定,要撤換統計人員,必須徵求上級統計部門的意見,但實際上很少這樣執行。

2、部分鄉鎮領導對統計工作認識不夠,法制意識薄弱。鄉鎮統計人員形同打雜,身兼數職,統計工作往是附帶性工作,統計人員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其它工作上,統計員不能專心搞統計工作,造成鄉鎮統計員對統計業務一知半解,不能熟練掌握統計必備的知識,難以按要求完成統計工作任務。再加上鄉鎮統計人員的人、財、物權在當地黨委、政府,統計人員常常不得不按領導意圖更改統計數據,造成虛報、瞞報、甚至造成閉門造車現象。

3、統計服務不到位。由於鄉鎮統計工作繁瑣,報表較多;而統計人員少、兼職多、業務素質不強、統計工作附帶性強等特點,統計人員無瑕開展統計優質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鄉鎮統計人員的工作只侷限於一種簡單的報表收集和初級數據整理 ,而忽視了統計分析和綜合服務的職能,再加上統計人員地位低、待遇差,部分統計人員責任心不強,缺乏工作熱情,統計工作也往往侷限於馬虎應付,不能保證各種統計報表準確、及時上報和國家大型普查工作的正常開展。往往給鄉鎮黨委、政府造成統計服務不到位的感覺。

4、對統計的投入不足,統計辦公條件差。隨着農村稅費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部分鄉鎮當前存在財政緊張,不用說大型普查經費,就連正常的統計辦公經費也難以保證,統計人員的差旅費、電話費都是自己墊付,更談不上福利補助。鄉鎮統計人員工作繁瑣、地位低、生活清苦,條件艱苦,嚴重挫傷了統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二、對當前鄉鎮統計工作的思考與探索

黨的xx屆三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完善統計體制,健全經濟運行監測體系,加強各宏觀經濟調控部門的功能互補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實加強和搞好鄉鎮統計工作,確保統計數據源頭的真實可靠,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諮詢服務,成了當前各級統計部門的一項主要任務。爲做好鄉鎮統計工作,提高鄉鎮統計人員素質,提高鄉鎮統計數據質量,提高鄉鎮統計工作水平,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現提出如下思考與探索。

1、改革鄉鎮統計管理體制。當前政府各項政策和管理對統計數據的依賴不斷增強,統計數據的準確與否在很xx度上決定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我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下,鄉鎮一級統計管理是直接面向農戶、面向個體私營單位的,也是任務重,工作條件艱苦,統計力量最薄弱的環節。鑑於稅費改革後,鄉鎮財政收入來源嚴重不足,運轉困難,必須改革現行統計管理體制。爲此,對鄉鎮統計工作可以實行工商、國稅等部門模式,執行“垂直管理”的模式,當地政府協助管理,由上級管理部門對鄉鎮統計人員實行三權在上的管理模式。這樣不僅可以增強統計人員的專業性,而且可以減少當地政府對統計數據的干涉,從而確保第一手統計資料的真實可靠。

2、進一步完善統計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針對當前鄉鎮統計的管理較爲鬆散的現狀,必須嚴格貫徹落實《統計法.》以及現有的相關統計法律法規。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鄉鎮統計目標考覈制度》等配套制度。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制度來規範鄉鎮統計人、財、物以及各項統計工作,管理和約束鄉鎮統計工作,逐步使鄉鎮統計工作步入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從源頭上確保統計數據的質量真實可靠。

3、創新工作思路、完善統計網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要搞好當前鄉鎮的統計工作,必須要有敢爲人先、大膽創新的勇氣,對當前鄉鎮統計工作進行大膽創新。首先要組建鄉鎮綜合統計機構、配備專職統計人員,具體負責本鄉鎮的統計工作。其次要整合統計資源,健全統計網絡。鄉鎮統計工作僅靠專職統計人員是無法完成的,必須在各村、各單位指定專職或兼職統計人員,加強對各村、各單位的組織和協調,整合各種統計資源,形成覆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信息報送渠道暢通的統計調查網絡。

4、加大經費投入、提高統計人員業務素質。爲了保證鄉鎮統計工作的健康發展,對鄉鎮統計的經費投入可以列入縣級財政預算,由縣級財政予以保障。針對鄉鎮統計工作較爲繁瑣,工作量較大,而統計人員待遇卻低的情況,可以由上級業務部門給予一定的補貼,以提高統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要不斷提高統計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這是促進鄉鎮統計工作健康發展的關鍵。上級統計業務部門要建立定期學習制度,對從事統計業務工作的人員定期進行業務知識初任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調研報告統計調研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科學指導鄉鎮統計工作 提升源頭數據質量

統計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國家科學決策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統計的信息、諮詢和決策服務作用日益凸現,越來越引起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鄉鎮統計工作是統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綜合統計的重要基礎。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鄉鎮統計基礎薄弱、統計隊伍不穩、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日趨凸現,影響了基層統計數據質量,嚴重阻礙了統計事業的健康發展。藉助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之機,**縣統計局班子成員深入王子樹鄉進行專題調研,以此探求加強“雙基”建設、提升源頭數據質量的有效措施,爲促進**統計工作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鄉鎮統計工作現狀

XX年,**縣統計局根據省、州、縣人民政府的總體部署,完成了鄉鎮統計體制改革工作,全縣9個鄉鎮統計站於XX年在各鄉鎮人民政府相繼掛牌運行。9個鄉鎮統計站有編制19名,現實有統計人員11人,其中:新招錄2人、調入1人、所屬鄉鎮統計改革自然過渡8人。其中隴把鎮統計站統計員用工方式爲聘用。根據《統計法》規定,鄉鎮統計員主要負責農村基層統計工作,配合完成國家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任務。

二、鄉鎮統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鄉鎮統計是政府綜合統計的重要基礎,鄉鎮經濟在全縣總體經濟中佔有很大比重。積極推進鄉鎮統計基礎建設,健全統計保障體系,對於提升統計數據質量,提高統計的科學性、準確性、權威性至關重要。但是,經過實施鄉鎮統計體制改革後形成的鄉鎮統計工作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一)改革不徹底,改革目標不到位

縱觀省、州、縣出臺的鄉鎮統計體制改革政策所明確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基本原則都很理想,但由於各地的條件以及對統計工作理解、重視、支持的程度不一樣,因此鄉鎮統計體制改革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就**鄉鎮統計體制改革的情況來看,僅僅是人的理論歸屬問題和統計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結果,改革政策上明確的其他改革目標尚未完全實現。

(二)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不匹配,統計人員不安心工作 

統計工作無論是在統計幹部的切身感受上還是在社會公衆的理解認識上,都是一項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別是處於統計最基層的鄉鎮統計員,爲完成繁重的統計調查任務,常年拋家離子奔走於鄉村之間,卻由於統計工作經費的嚴重不足,與其他行業崗位相比,鄉鎮統計員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導致鄉鎮統計人員身心疲憊,厭煩情緒趨重。因此,鄉鎮統計員不安心工作形成兩種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調離統計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難以保證統計報表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三)統計人員加強學習的自覺性不夠,統計業務水平亟待提高

鄉鎮統計站人員基本是從原鄉鎮統計人員過渡而來,沒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統計專業知識的培訓和學習,對統計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的掌握基本上處於初始狀態,因此不能滿足現代統計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導致鄉鎮統計站統計員學習不夠、業務素質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鄉鎮統計員在鄉鎮統計體制改革進入統計站時缺乏競爭性,屬自然過渡,少數既沒有專業知識又沒有工作責任心的同志也進入了統計崗位;二是雖然在鄉鎮統計改革的方案中明確了人、財、物歸屬於縣統計局管理,但由於鄉鎮統計基礎設施建設及工作經費奇缺,加之鄉鎮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趨突出的實際,鄉鎮統計站統計員在時間上、精力上、工作任務上更多的服從於鄉鎮黨委政府的統籌安排,在辦公及生活條件上更多的依賴於鄉鎮黨委政府的幫助。因此鄉鎮統計站及統計人員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其學習的自覺性在時間上沒有得到保障,統計專業水平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

(四)統計經費嚴重不足,影響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根據州、縣出臺的鄉鎮統計體制改革政策明確:“鄉鎮統計站的人員工資、辦公等經費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除正常的公務經費外,每個鄉鎮統計站每年的工作經費不低於2萬元。XX年每個鄉鎮統計站的工作經費按1萬元的標準由財政支付,從XX年開始按每個鄉鎮2萬元的標準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安排。”但由於縣財政困難,無法將政策規定的經費標準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並及時撥付。在經費難以保證的前提下,鄉鎮統計站的基礎設施建設、日常辦公條件、統計人員的培訓、外出調查等因缺乏資金的支持而無法得以正常開展。

三、加強鄉鎮統計工作的建議

(一)繼續完善鄉鎮統計體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體明確鄉鎮統計機構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鄉鎮統計機構,並將村級統計正式納入統計法律體系的框架之內,進行全方位的統計管理體制改革。目前,從網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遼寧等省、市正在進行統計改革試點,實行統計垂直管理。這是統計發展的一種趨勢,對穩定統計隊伍,強化統計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統計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實行統計垂直管理,其有益之處非常明顯,其關鍵之處是可以實現依法統計,從源頭上保證數據質量。

(二)改善鄉鎮統計工作條件

一是將鄉、村兩級統計經費分別列入縣級財政部門的常年預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級預算,然後逐級撥付;二是千方百計解決好統計人員的經濟待遇問題,建議發放農村基層統計人員崗位津貼,以調動統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三是加大鄉村兩級統計員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基層統計隊伍的素質。考慮到基層的經濟承受能力,任何統計培訓都必須實行免費培訓,以提高基層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及統計培訓的實效性;四是改進統計工作手段,要努力實現鄉鎮統計計算機聯網直報,促使鄉鎮統計信息化、網絡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改革農村統計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大膽破除那些陳舊落後的統計制度、統計方法和統計指標體系,建立既符合實際,又符合國際一般規則的統計方法制度。具體來說,就是在國家統計報表的基礎上,儘量減少農村統計的全面調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簡單、指標較少,符合國際規則,能及時滿足各級政府需要的抽樣調查、專項調查和一次性調查。這既可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又有利於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四)強化統計法制工作機制。堅持依法治統,建立健全統計法制工作機制,全面推動統計工作的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統計法制宣傳力度。增強社會公衆和領導的統計法律意識,爲統計執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要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及懲處力度。通過開展經常性的統計執法檢查,嚴肅查處統計違法行爲,爲統計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此調研報告由於調研時間倉促,存在問題及建議難免缺乏深刻認識和可操作之處,但我們真誠希望藉助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之機,認真解讀和破解鄉鎮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期促進**統計的科學發展和全縣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文化統計工作調研報告統計調研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隨着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不斷推進,文化統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文化統計數據越發成爲我們認識文化現狀、研究文化問題、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據。近些年來,全國各級文化統計工作者按照部黨組的要求,緊緊圍繞文化發展這個主題,依託“文化系統統計能力建設工程”,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數據支撐。但同時也應看到,由於統計基礎非常薄弱、統計力量明顯不足、統計管理比較滯後等因素制約,文化統計工作從數據質量到文化產品,從統計基礎到統計制度都存在着一些困難與問題,需要重點加以改進和解決。

一、近年來文化統計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近年來,文化統計通過完善統計制度、優化統計軟件、規範統計流程等工作,在統計制度改革、統計信息服務、統計基礎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充分發揮了文化統計工作反映文化發展、服務文化決策、引導文化實踐的作用。

(一)指標體系更加完整

近年來,隨着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飛速發展,以及網絡化、信息化等新興技術在文化建設中的普遍應用,對現行的文化統計制度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爲此,我們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規定,在XX年、XX年和今年分別開展了三次文化統計制度的修訂工作,在統計制度中增添了美術館、動漫企業、文化產業示範(試驗)園區和產業示範基地等統計報表以及電子圖書、實際擁有產權面積等統計指標,使統計制度基本涵蓋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指標體系更趨於科學化、系統化,能夠更加全面、及時、準確地反映當前文化發展的現狀和全貌。

(二)調查模式更加多樣

爲進一步增強統計數據時效性,有效提升統計數據服務文化管理決策水平,XX年在現行文化文物統計制度中,增加了7張文化文物主要統計數據快速調查表,數據實行半年度報送,包括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藝術表演團體、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維修、動漫企業以及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內容。同時,結合業務工作需要,相繼組織開展了全國美術館、劇場等專項調查,形成了以年度調查爲基礎、快速調查和專項調查爲補充的文化統計調查模式。

(三)技術手段更加先進

統計信息化是實現統計工作規範化、便捷化的根本,也是提高統計數據時效性的保障。爲進一步加強文化統計工作,完善文化統計軟件功能,XX年,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研製開發了“全國文化文物統計系統軟件”。該軟件操作界面簡潔,極大減輕了基層統計人員的工作壓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統計數據質量和工作管理水平。今年,我們還將在單機版的基礎上研發網絡版,將會實現數據的在線傳輸與儲存,有效提升數據的時效性與準確性。

(四)制度建設更加完善

爲進一步規範文化統計工作,加強文化統計管理,保障文化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在開展調查研究、充分徵求多方意見的基礎上,XX年我們以部長令的形式正式頒佈《文化統計管理辦法》。該《辦法》對管理體制、統計機構、數據質量等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重點對統計項目的制定和審批、統計資料的管理和公佈、統計人員的設置與培訓等一系列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進一步規範了文化統計工作,爲我國文化統計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數據質量更加準確

數據質量是文化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是衡量文化統計工作水平的根本標準。爲確保統計數據質量,我們在工作中採取設置審覈公式、加強審覈力度等措施,將數據控制重點前移到基層填報單位,並在年報數據會審過程中,採取按文化發展情況分組交叉審覈的方式,將一些經濟情況類似、發展水平相當的地區分爲一組,相互交叉比對審查,有效地確保了各省數據的真實性與合理性,文化統計數據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六)統計服務更加優質

通過創新性地開展統計分析研究和統計產品改版,形成了以《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鑑》、《中國文化統計提要》、《中國文化統計手冊》、《中國文化發展統計分析報告》爲主打的系列產品。這一系列統計產品內容翔實,觀點明確,形式美觀,可讀性強,在各部門統計工作中處於領先地位,對文化決策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特別是《文化發展統計分析報告》,是文化系統第一本正式公開發行的統計分析報告,引起了業內各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了相關宏觀管理部門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果。今年,我們又在年報數據中選取部分核心指標,試編了《文化發展統計公報》,用數據向全社會直觀解讀文化改革發展成就,進一步提升了文化統計數據權威性和影響力。

(七)統計影響更加深遠

近些年來,文化統計數據在體制改革、規劃編制、經費測算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文化統計工作也受到了部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近期,我們依託歷年統計數據,聯合國家統計局、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演藝設備協會等科研機構共同開展了“中國文化發展指數”、“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我國新建劇場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等課題研究工作,在文化理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其中,《我國新建劇場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還得到了劉延東同志的重要批示,極大拓展了文化統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二、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年來文化統計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體制機制、歷史沿革、思想認識等多方面原因影響,依然存在着諸多問題和障礙。突出表現爲三個不適應:一是統計任務與統計力量不適應。隨着統計工作任務的不斷加大,各級文化統計部門人員不足、素質不高、統計經費欠缺的問題越發突出;二是統計需求和統計水平不適應。隨着文化內涵不斷擴展,文化統計調查範圍不斷擴大,當前部分領域的文化統計數據還存在着範圍不全、口徑不一、質量不高的問題,難以適應社會各界對統計信息的需求;三是統計責任和統計服務不適應。當前統計服務還僅僅停留在數據年度比對分析的層面,沒有對數據背後所反映出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研究,難以充分實現統計數據研判發展階段、預測發展趨勢的作用。

具體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程度不夠

文化統計工作是各級政府部門進行科學決策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指導文化發展的重要依據。長期以來, 由於統計觀念和統計意識淡薄,一些單位領導對統計工作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認爲統計工作只是簡單的數加加減減,實質意義不大,甚至把統計工作定位爲“閒職”,可有可無。

(二)隊伍建設薄弱

據瞭解,在全國文化統計人員中,基本上均是兼職從事統計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兼顧統計工作,且不少文化統計人員工作變動頻繁,專業素質欠缺,統計工作的連續性和專業性很難保證,統計報表存在遲報、缺報、誤報等現象,嚴重影響統計數據質量。

(三)業務經費欠缺

近年來,隨着文化統計工作量不斷增多,文化統計工作任務逐漸加大,文化統計工作專項經費不足的問題越發突出。據瞭解,目前統計培訓、統計調研、統計監察等統計業務活動基本上均無專項預算,相應統計經費的落實也極其困難,嚴重製約了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數據分析不足

由於各級文化統計人員大多爲非專業人員,在統計分析能力方面較爲欠缺,目前的統計分析多停留在統計數據的文描述層面,深度分析、能夠提出觀點和建議的分析較少。而且,受編制少、軟件對比分析功能欠缺等因素的限制,統計人員往往耗費大量時間在數據審覈彙總上,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對數據進行挖掘,致使大量的數據失去了生命力。

(五)考覈機制缺失

目前,文化統計工作考覈評價機制尚未建立,地方各級統計人員報送數據、撰寫分析僅僅憑藉自身的工作責任心,容易形成“報不報送一個樣,早報遲報一個樣,數據好壞一個樣”的“大鍋飯”想法。加之目前各基層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體育等行政主管部門基本上均已合併,文化統計人員還要負責廣電、出版和體育統計工作,據瞭解其他部門均已對數據報送情況、數據質量和統計分析撰寫等內容開展考覈評比工作,致使統計人員工作重心很難放在文化統計工作上,嚴重影響文化統計工作水平。

三、下階段的工作思路

今後一個時期,加強文化統計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文化統計管理辦法》,繼續努力實施“文化系統統計能力建設工程”,通過建設文化單位名錄庫系統、文化統計信息化系統、文化統計分析監測系統和文化統計人才保障系統等四大文化統計系統建設,高質量完成各項統計工作任務,爲新時期文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統計保障。計劃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文化統計工作力量

按照《文化統計管理辦法》有關要求,一是督促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加強對文化統計工作的領導,健全統計機構,並把統計數據作爲規劃編制、資金下撥的依據,提高統計數據的權威性;二是進一步充實統計工作人員。要求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必須配備專職統計人員,各級地方文化行政部門承擔統計職能的有關業務機構應當配備相應的統計人員;三是加大統計工作經費投入。要求各級文化行政部門保障統計工作所需經費,將統計培訓、統計調研、統計監察等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部門預算;四是加強對文化統計人員培訓工作。着重提高統計人員的數據加工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統計報告撰寫能力,全面提升各級文化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五是建立文化統計工作考覈機制。制定具體考覈標準和量化指標,定期開展檢查督導工作,提升文化統計整體工作水平。

(二)進一步改進文化統計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是加強調研,對文化統計的功能、組織方式、指標體系、調查方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形成一套既滿足國家和地方管理需要,又符合文化發展實際的統計調查制度和方法;二是針對文化領域不同門類的特點,探索運用重點調查、抽樣調查、科學測算等多種方式收集數據;三是拓展文化統計數據來源,加強與國家統計局、工商、稅務、民政、商務等其他政府部門以及各文化行業協會、文化諮詢機構的溝通、協調和合作,實現統計數據的共用共享。

(三)進一步加快文化統計信息化建設

一是根據文化統計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目標,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儘快建設文化統計數據網上直報系統,縮短文化統計數據的採集、審覈、彙總、查詢、管理和發佈的時間,有效提高統計數據採集效率,確保數據的時效性;二是利用網絡和數據庫技術,積極推進文化單位名錄庫系統建設,全面準確掌握文化調查對象的基本狀況,有效避免調查對象的遺漏和重複,確保填報單位的真實性;三是加大對基層的扶持力度,適當配備信息化設備以改善基層統計人員工作環境。

(四)進一步提高統計服務水平

一是豐富完善產品。在進一步完善現有統計產品資料的基礎上,儘快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文化發展統計公報》,爲文化改革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統計產品;二是提高服務質量。繼續開展全國文化文物領域統計分析研究工作,提高《文化發展統計分析報告》的內容質量,同時依託科研機構和各地統計人員,積極開展統計課題研究工作,提升統計分析的深度與廣度;三是建立指標體系。研究建立反映文化發展的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並進行科學的測算,及時反映全國和各地區文化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升統計工作的在文化決策中的地位;四是加大宣傳報道。充分利用紙質傳媒、網絡傳媒等各種載體,加大對社會各界的服務力度,充分發揮文化統計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