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通用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5W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就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通用19篇)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爲根本任務,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傳承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主動適應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江蘇特點的勞動教育新模式、新方法,增強勞動教育的實踐性、時代性,健全勞動教育協同機制,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發揮勞動的獨特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開啓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提供更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健全勞動教育協同落實機制

1.強化黨委政府的統籌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勞動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教育部門負責指導大中國小開展勞動教育,宣傳部門負責宣傳典型經驗、營造輿論氛圍,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在產教融合工作中推進勞動教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等部門負責支持勞動教育資源建設,民政部門負責配合教育部門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勞動教育,財政部門負責落實勞動教育相關經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和技工院校勞動教育指導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負責組織志願服務、公益勞動等勞動教育活動。

2.發揮家庭的基礎作用。根據年齡段特點,引導孩子儘可能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鼓勵孩子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參與勞動,確保中國小生每週家庭勞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依託城鄉社區教育機構、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家長學校、家風家教實踐基地等,建立家庭勞動教育指導服務站點,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家長掌握開展家庭勞動教育的方式方法。鼓勵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合作開發家庭勞動教育清單等方式,落實家庭勞動教育基本責任。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教育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在勞動中接受鍛鍊、磨鍊意志、收穫快樂。

3.落實學校的主導作用。學校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統籌優化課程設置,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結合不同學段特點,積極整合傳統勞動和新型勞動教育內容,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抓住關鍵環節,通過開設必修課程、學科(專業)滲透、課外校外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途徑實施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組織實施好勞動周或勞動月。

(二)分段實施大中國小勞動教育

1.國小。國小勞動教育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國小低年級要圍繞勞動意識的啓蒙,以個人生活起居爲主要內容,指導學生學會日常生活自理、參與班級集體勞動、開展簡單手工製作,使學生懂得人人都要勞動,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國小中高年級要圍繞勞動習慣的養成,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爲主要內容,指導學生參與家居清潔、校園保潔、社區環保、手工製作等勞動,學會和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勞動光榮。

2.中學。國中勞動教育課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普通高中不少於6個必修學分。國中階段要圍繞職業啓蒙,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家政學習、社區服務、職業體驗、適當的校內外生產勞動等爲主要內容,使學生養成認真負責、勤勞儉樸的品質和職業意識,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普通高中要圍繞職業體驗,以日常生活勞動、大型賽事服務、真實生產勞動體驗、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等爲主要內容,提高創意物化能力,養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品質,增強職業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3.職業院校。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圍繞增強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以日常生活勞動、校內外公益服務勞動、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爲主要內容,結合專業特點、運用專業技能、依託實習實訓,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勞模工匠進校園”等活動,發揮勞模先進示範引領作用,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堅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職業信念和“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價值觀。

4.普通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重點結合學科專業開展勞動活動,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32學時。圍繞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創業觀,以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義務勞動、公益志願活動、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爲主要內容,結合“三下鄉”、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行走課堂育人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以及參與應對重大疫情、災害等活動,注重運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積累勞動技能和職業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培育勇擔時代使命、勇於迎難而上的奮鬥精神。

(三)統籌配置勞動教育資源

1.豐富校內資源。進一步完善學校建設標準,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實訓基地。中國小要進一步挖掘校內日常學習、生活等場所的勞動教育價值,充分利用勞技室、實驗室、課程基地、綜合實踐基地等條件,豐富校內勞動教育資源。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等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同時依託實習實訓場所建立職業體驗中心,爲中國小生提供服務。普通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和社會服務功能,利用工程訓練中心、衆創空間、創新實驗室等平臺,積極建設智慧型和創造性勞動實踐基地。全省每年認定省級職業體驗中心100個、省級創造性勞動實踐基地30個。各級各類學校要將勞動教育根植於學生的日常校園活動,設置學生可以勝任的校內勞動崗位,增設勤工助學崗位,加大勤工儉學經費投入。

2.拓展校外資源。充分利用現有校外綜合實踐實訓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中國小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匠學院、勞模創新工作室等,搭建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和公益勞動平臺,擴大校外勞動教育資源。鼓勵有條件企業安排崗位接納學生實習實訓。鼓勵支持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建設具有現代科技水平的勞動實踐基地。支持各地結合文化傳承、文旅融創、特色小鎮、智慧農業、美麗鄉村、文明實踐等項目載體,以靈活多元的方式開展勞動實踐,形成行業特點、地域特色。省、市兩級每年認定一批學工、學農和服務性勞動實踐基地。支持參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相關企業申報省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符合條件的享受相應財政、金融、稅收和用地等優惠政策。

3.完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建立以縣爲主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勞動教育資源機制。落實中國小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百千萬”工程。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建立不同專業特色高校勞動教育資源互補共享機制。依託“名師空中課堂”等教育信息化平臺,建立“勞模工匠進校園”常態化工作機制,組織研發優質課程,充實勞動教學資源,促進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勞動教育信息共享和資源對接。

(四)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1.配齊配足勞動教育教師。建立滿足需求、專兼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和教研員隊伍。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鼓勵聘請當地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相關行業專業人士、勞動模範、企業師傅等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設置榮譽教師崗、實踐導師崗,多渠道配備兼職教師。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作用,動員少先隊、共青團、黨支部以及學生社團等力量,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2.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研究制定不同學段勞動教育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專業標準。強化每一位教師參與勞動教育責任,增強意識、明確任務,與所教課程融合實施。支持高等學校特別是師範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將勞動安全教育等納入培養培訓課程,建立20個左右省級勞動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實施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專項培訓。將勞動教育納入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教學大賽內容。探索建立德育、體育藝術、心理健康教師與勞動教育教師融合培養培訓新機制。

3.建立勞動教育教師激勵機制。將勞動教育履職情況納入教師職務評聘和教育教學考覈內容。建立健全勞動教育專任教師工作考覈體系,完善工作績效評價標準、職稱評定辦法,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覈、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開展勞動教育學科的教師職稱評審,保障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和晉升權利。

(五)全面開展督導評價

1.實施勞動教育督導制度。各級政府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把勞動教育實施情況作爲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對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學生勞動實踐組織的規範性、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進行督查和指導。

2.開展勞動教育監測和評價。制定勞動教育監測評價標準,支持各地建設數字化監測平臺,開展過程監測與評價,定期發佈學生勞動素養監測報告。探索實施勞動教育學分制,研究制定勞動教育學分認定、積累和轉換相關辦法。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爲學生評優評先、畢業升學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因地制宜出臺推進勞動教育的實施辦法,明確實施勞動教育的機構和人員,統籌規劃勞動教育的內容、途徑、方式以及實踐基地的建設與使用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督促指導各地規劃和配置勞動教育實踐資源,滿足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要。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每年至少向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彙報一次勞動教育情況,研究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二)健全投入機制

以縣爲主加大政府對中國小勞動教育經費投入的統籌力度,通過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健全器材、耗材補充機制。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高校要將勞動教育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學校可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

(三)注重安全管理

各地要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師生勞動安全教育,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及時排除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加強勞動教育安全技能培訓,建立勞動實踐場地安全應急制度,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切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強化宣傳引導

廣泛深入宣傳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和事蹟,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創建一批勞動教育示範學校。加強勞動教育科學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各級各類學校勞動教育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將勞動教育教學成果納入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範圍。組織開展勞動教育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勞動教育的濃厚氛圍。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2

爲加快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結合海南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徵、強化綜合實施、堅持因地制宜,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夯實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素質基礎。

(二)總體目標。到20__年,我省勞動教育結構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規劃設置全面完成,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專項教育與各科教學相融合,體現時代特徵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需要的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初步建立。到20__年,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勞動教育場地資源、師資隊伍、管理制度、社會環境等符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廣泛開展。

二、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容要求

勞動教育主要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立足學生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強化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在工農業生產過程中直接經歷物質財富的創造過程,學會使用工具,掌握相關技能,體會勞動的光榮和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要讓學生利用知識、技能等爲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在服務性崗位上見習實習,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要結合地方特點,培養學生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求的勞動技能和勞動品質。

各學段勞動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國小。低年級以個人生活起居爲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學會日常生活自理,能完成個人物品整理、清洗,進行簡單的家庭清掃和垃圾分類等,參加適當的班級集體勞動和禁塑環保活動,進行簡單的手工製作,懂得人人都要勞動,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中高年級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爲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參加校園勞動和社區服務,初步體驗簡單的生產勞動,體會勞動光榮,尊重普通勞動者,學會與人合作。

(二)國中。兼顧家政學習、校內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安排勞動教育內容,開展職業啓蒙教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勞動,參加校園保潔美化以及社區服務性勞動,適當體驗具有海南特色的不同形態項目的勞動過程,增加勞動知識和技能,獲得初步的職業體驗,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

(三)普通高中。圍繞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勞動,指導學生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選擇合適崗位參加服務性工作,結合勞動教育和通用技術課程學習自主選擇1—2項生產勞動,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使學生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增強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

(四)職業院校。組織學生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定期開展校內外公益服務性勞動,依託實習實訓參與生產勞動,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提升創意物化能力,培養不斷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增強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勞動自豪感。

(五)普通高等學校。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累職業經驗,培育創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合法勞動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創業觀,具有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鬥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勞動教育時間要求,做好學分管理。結合公益性崗位和志願者項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服務性勞動,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和麪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爲的奉獻精神。

三、全面落實勞動教育的重點任務

(一)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1.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完善大中國小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納入大中國小培養教育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勞動教育課程教材建設,研究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覈評價、安全保護等勞動教育要求。

2.開足開齊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國小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爲主要載體開設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每學年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3.開發完善勞動實踐類校本課程。緊扣海南自由貿易港戰略定位和產業佈局,借鑑國(境)外優秀教學案例,充分發揮海南歷史文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打造勞動教育“特色印記”。大中國小要探索開發有關科學技術、海洋文明、生態保護、紅色記憶、農耕勞作、民族文化等勞動實踐特色課程,在鄉村學校大力推進田園課程建設;依託全省11個重點園區和省內高校優質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方面的創客教育;依託文昌航天發射場,開發航天科技科普和體驗課程;依託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開發熱帶生態農業示範教育課程;依託文化旅遊園區、革命歷史紀念場館、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文化場所,開發綜合性勞動教育系列課程。

4.強化校園勞動文化建設。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開漁節、志願者日等,將勞動習慣、勞動品質的養成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校園文化。大中國小要制定勞動常規、明確學期勞動任務清單,組織與勞動教育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舉辦“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優秀畢業生報告會等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組織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綜合運用講座、宣傳欄、新媒體等,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事蹟,引導學生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二)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堅持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勞動態度;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與實踐”板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職業體驗,推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與勞動技能訓練相結合。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法律法規、勞動安全和敬業精神教育,促進勞動教育與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相融合,圍繞創新創業開展體現學科特點的勞動實踐活動。

(三)強化日常家庭勞動教育。重視孩子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家長要幫助孩子繫好勞動教育的“第一粒釦子”,培養孩子生活自理意識和能力,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教會孩子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積極參與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培育優良家風;積極參加學校(家委會)、村(居)委會等組織開展的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經常與孩子一起參加社會公益勞動,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引導孩子養成從小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四)大力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活動。注重把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深化學生對勞動價值的理解。中國小每週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國小1至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大中國小每學年要設立勞動周,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爲主。國小高年級和國中要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體勞動。高中及以上學段要利用寒暑假走向社會,參加生產勞動鍛鍊。大中國小要統籌規劃學生校外勞動實踐活動,將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職業體驗、研學旅行、志願服務等作爲校外勞動教育的主要方式,落實活動內容、時間、地點和要求。鼓勵大中國小生積極參加國際勞動教育交流,探索建設一批國際化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五)探索構建科學的勞動素養評價體系。制定勞動教育評價標準及相關制度,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升級改造全省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拓展平臺管理範圍,突出勞動教育評價內容。完善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設立素質拓展學分,把“第二課堂成績單”作爲人才培養評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依託大數據、雲平臺、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各學段勞動教育評價檔案管理系統,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建立公示和審覈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可靠,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

四、大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

(一)多措並舉建設師資隊伍。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覈、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推動中國小、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學校建立師資交流共享機制,發揮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優勢,承擔中國小校勞動教育教學任務。高等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院校可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師、輔導員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專項培訓,提高勞動育人意識和專業化水平。鼓勵學校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覈體系,分類完善評價標準,加快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

(二)健全經費投入機制。科學統籌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立以縣爲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含中等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通過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等形式支持大中國小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活動。

(三)完善勞動實踐場所。完善學校建設標準,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充分利用現有的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研學旅行基地、應急綜合演練基地以及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和實習實訓基地等場所開展校外勞動。職業院校實訓場所要向普通中國小開放,共享勞動實踐資源。有條件的市縣要建立勞動教育基地,配齊基地相關人員和設備,實踐場所和勞動基地推行開放共享機制。學校可在校園內部利用已有場地新建或改建勞動教育場所。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等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和提供勞動實踐場所。

(四)全面提供專業支持。在全省教育科學規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支持勞動教育研究,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理論實踐研究和指導,設立專項研究課題,爲教研部門開展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和經費支持。創辦一批試驗學校,注重開展跟蹤研究、行動研究。舉辦論壇講座,營造良好學術氛圍。整合線上線下勞動教育專業資源,通過協同創新、校際聯動、區域推進,提高勞動教育整體實施水平。

五、切實抓好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各級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統籌協調、社會宣傳和資源利用等問題,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省直有關部門要主動發揮職能作用,全面落實勞動教育各項任務。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組織協調,提供條件保障,加強管理指導,推動勞動教育的科學實施。

(二)建立協同機制。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勞動教育的協同機制,形成共育合力。大中國小要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落實好《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各項要求。鄉鎮、社區等基層單位要爲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便利和支持。行業企業、社會組織要積極參與學校勞動教育的業務指導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新聞媒體要注重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廣泛宣傳勞動教育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努力營造實施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三)落實安全保障。制定勞動教育安全管理辦法,探索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各級政府要強化領導責任,對勞動教育安全防控工作常抓常管、抓細抓實。教育行政部門要落實監管責任,堅持常規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對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排查化解。學校要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健全安全管理機制,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組織勞動實踐活動要科學評估安全風險,認真排查安全隱患,防患於未然。

(四)強化督導檢查。要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完善督導辦法。加強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保障勞動教育情況以及學校組織實施勞動教育情況的督導,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作爲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爲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覈獎懲的依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學生勞動實踐組織的有序性、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開展常態化評估監測和檢查指導,進行科學分析和及時反饋,推進勞動教育規範化、科學化、常態化開展。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3

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現就加強新時代我省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徵、強化綜合實施、堅持因地制宜爲基本原則,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積極探索具有先行示範作用和浙江辨識度的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模式,全面構建以學校爲主導、家庭爲基礎、社會爲依託的開放協同的新時代浙江勞動教育體系,大力傳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浙江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必要的勞動能力、發展基本的勞動思維、塑造優秀的勞動品質,全面提高學生勞動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教育重點。根據教育目標,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結合勞動新形態、產業新業態,有目的、有計劃、項目化地組織不同學段的全體學生參加以體力勞動爲主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身心參與、手腦並用、知行合一,親歷勞動過程,在勞動實踐中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實現價值體認,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品質和基本公民素養,發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國小:注重學習參與日常生活勞動,主動分擔家務,學會日常生活自理,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使學生養成衛生、勞動習慣,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

——國中:注重增加勞動技能,以家政學習、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等爲主要內容,兼顧校內外勞動教育,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

——普通高中:注重豐富職業體驗,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定勞動技能,增強職業規劃意識,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職業院校:注重結合專業人才培養,依託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

——普通高等學校:注重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和專業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和大學生創業,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應用,使學生積累職業經驗,提高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創造有價值的物化勞動成果,培育創造性勞動能力和建功立業的勞動情懷。

二、實施路徑

(一)推進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

1.推行日常生活勞動清單。各地應圍繞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生活自理和家務勞動,推出中國小生日常生活勞動必會項目清單,其中國小、國中生每學年必會項目1—2項,實行家校聯動評價,做到人人過關。鼓勵探索推出日常生活勞動引導項目清單。各地要在20xx年秋季開學前推出日常生活勞動清單。

2.落實家庭勞動教育要求。家長要言傳身教,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掌握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讓孩子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推進學校勞動教育規範化

3.開好勞動教育必修課程。20xx年秋季學期開始,全省大中國小全面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國小每週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爲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專題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結合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開設實踐體驗性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4.用好學校勞動教育教材。將勞動教育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建設實踐導向、理論支撐、五育融合的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課程,構建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使用經省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覈通過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教材,落實好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國家教材。鼓勵普通高等學校加強勞動教育類教材建設。

5.辦好大中國小勞動周。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周宣傳教育。每學年的中國小勞動周由各地教育部門確定公佈;普通高等學校可以勞動月形式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勞動周可安排在學年內或寒暑假,以集體勞動爲主,國小以校內及學校周邊爲主,中學、高等學校以校外爲主併兼顧校內外。

6.落實好校園內日常勞動。大中國小生要做好教室、寢室的值日值勤、清掃保潔、收納整理等日常勞動,自覺參與校園公共設施場所的衛生包乾、綠化美化、垃圾分類等義務勞動和管理服務,讓學生逐漸成爲校園勞動的重要主體。

7.推進勞模工匠進校園。舉辦勞模工匠宣講、各行各業技能講授展示等進校園活動。用好社會勞動教育資源,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勞動節、豐收節、志願者日等節假日開展勞動主題教育活動,豐富校園勞動文化。

(三)推進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

8.組織學生參與生產勞動。組織大中學生深入工廠、田間等勞動場所,參加力所能及的學工、學農生產勞動,與普通勞動者一起經歷勞動過程,體認勞動創造價值。深入高新企業、科研院所等技術與工程領域,讓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等,在生產過程中體驗從簡單勞動、原始勞動向複雜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發展過程,學會使用工具,掌握相關技術,感受勞動的光榮和偉大。

9.組織學生參與服務性勞動。組織學生參加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等新型服務性勞動,參加公益勞動和志願服務,利用知識和技能爲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樹立服務意識,實踐服務技能,強化社會責任感。

三、支撐保障

(一)勞動實踐場所建設

1.多樣化建設勞動實踐教室。編制省普通中國小勞動實踐教室裝備指導意見,重點研究制定勞動綜合實踐、家政等通用性勞動實踐教室及木工、金工、電子電工、建築模型、傳統工藝等主題勞動實踐教室的裝備指導意見。完善學校建設標準,至20xx年,普通中國小均配建勞動實踐教室。鼓勵建設流動的勞動實踐教室。因地制宜利用校內及學校周邊場所建設開放式的勞動實踐教室。

2.多形式開闢勞動實踐基地。構建涵蓋考察研習、操作訓練、項目實踐、榜樣激勵等功能的校外勞動實踐場所,豐富與產業發展相契合的勞動教育實踐資源。建立以縣爲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含中等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各地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分類公佈中國小勞動實踐基地,每個縣(市、區)均建有綜合性中國小勞動實踐基地。到20xx年,公佈省中國小勞動實踐基地300個,滿足中國小多樣化勞動實踐和職業體驗需求。普通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功能,公佈一批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爭創一批國家級基地,滿足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實訓、實習和開展創新性勞動實踐的需求。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促進勞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二)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3.配備勞動教育專兼職教師。建立滿足需求、專兼結合並具備理論講授、訓練帶教、實踐指導能力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普通中國小在教師編制總量內按需要統籌安排一定數量的專兼職教師。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根據專業設置和實際需要配備勞動教育師資。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鼓勵聘請當地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勞動模範、企業技術精湛員工等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設置榮譽教師崗、實踐導師崗,多渠道配備兼職教師。探索建立中職學校與普通中國小師資交流共享機制。發揮班主任、輔導員、教職員工作用,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4.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研究制定不同學段勞動教育標準。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實施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專項培訓。將勞動教育納入青年教師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內容。省、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區)配備勞動教育教研員。支持普通高等學校設立勞動教育研究機構。

5.建立勞動教育教師激勵機制。將勞動教育履職情況納入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教育教學考覈內容。建立符合勞動教育專任教師特點的考覈體系,完善工作績效評價標準、職稱評定辦法,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覈、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三)勞動教育工作機制建設

6.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各地要加強經費統籌,支持勞動教育,推進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中國小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完善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經費保障機制。學校按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確保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實施、師資聘請等需要。多形式籌措資金,建設校外勞動實踐基地,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7.健全勞動安全管控機制。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大中國小勞動安全管控機制。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風險分散機制,統一爲中國小校購買校方責任險,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各學校要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並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以安全、適度爲原則,合理安排勞動任務、強度、時長,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範,強化對勞動過程每個崗位的管理,明確各方責任,防患於未然。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

8.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健全和完善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序和方法。以學生掌握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爲重點,通過平時表現評價、學期評價、學段綜合評價,客觀記錄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清單項目達成情況、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完成情況、參與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情況等,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用好評價結果,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爲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爲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要在學校招生自主測試環節強化實踐操作能力評價。

9.建立以展促育、以賽促勞示範機制。在大中國小普遍開展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活動,在高中和大學開展志願者星級認證。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大賽,探索開展區域性中國小生勞動競賽。

四、組織協同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要切實加強領導,定期研究勞動教育工作,明確各階段目標任務和部門職責,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教育部門要制定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綱要和行動方案,具體推動學校落實勞動教育主體責任。

(二)加強各方協同。發展改革部門將勞動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機構編制、人力社保、財政部門做好勞動教育師資、經費保障。經信、科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商務、文化和旅遊、國資監管、體育等部門要積極協調企業公司、農場場館等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工會及行業組織要積極推動勞模工匠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民政、共青團、婦聯及公益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等部門和單位要組織動員相關力量搭建活動平臺,支持學生參加志願服務、公益勞動。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要加強勞動安全的監管和指導。

(三)加強督導評估。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對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保障情況及學校實施情況進行督導,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同時作爲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普通高等學校分類評價的重要指標,作爲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覈獎懲的重要依據。將支持學生勞動教育情況納入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報告事項。

(四)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和事蹟,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總結推廣各級各類學校勞動教育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組織開展勞動教育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動,將勞動教育教學成果納入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範圍。按有關規定褒揚激勵勞動教育工作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勞動教育的濃厚氛圍。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4

爲全面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決策部署,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國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全面構建各年齡段循序漸進、各學段螺旋上升、體現新時代特徵和湖南特點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統籌推進、家庭學校共育、社會積極支持的勞動樹人、協同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着力培養學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爲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二、科學構建勞動教育體系

(一)分學段優化課程設置

1.中國小校。勞動教育必修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國小低年級注重勞動意識啓蒙教育,以日常生活自理、班級集體勞動、簡單手工製作爲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國小中高年級注重衛生、勞動習慣養成,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爲主要內容,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國中注重增加勞動知識與技能,兼顧家政學習、校內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普通高中注重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參加生產勞動與創新實踐。

2.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礎課程,以實習實訓課爲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開設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注重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校內外服務性勞動爲主要內容,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職業勞動知識技能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培育不斷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不斷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嚴格遵守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有關規定,不得借勞動名義違規組織學生實習實訓。

3.普通高等學校。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也可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和專業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加強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普及與學生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通用勞動科學知識。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應用,幫助學生積累職業經驗,不斷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創造性勞動能力,樹立正確擇業觀,培育公共服務意識。

(二)健全協同育人機制

1.突出學校主導作用。學校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開足開好勞動課程,不得擠佔、挪用勞動實踐時間。着重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幫助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根據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以體力勞動爲主,課外勞動時間佔勞動課程的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二。要注重手腦並用、形式靈活,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積極整合傳統勞動和新型勞動教育內容,通過必修課程開設、學科(專業)滲透融合、課外校外活動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途徑實施勞動教育。堅持落實學生值日、大掃除等制度,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爲主。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定期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各中國小校(含中等職業學校)應分級分類建立勞動教育清單制度,根據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要求和審查意見,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鼓勵中國小校(含中等職業學校)開發“勞動+”農業、工業、文化體驗、生態、科技、信息等特色課程。高等學校應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組織學生結合“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青年紅色築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服務性勞動。

2.夯實家庭基礎作用。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加強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利用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強化孩子的勞動意識,幫助孩子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支持孩子利用節假日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勞動。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要按年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3.發揮社會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支持勞動教育開展。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協調引導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共同參與勞動教育資源開發,開放實踐場所,爲學生勞動實踐提供條件。鼓勵高新企業爲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以及各類公益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要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參加志願服務,通過主題黨(團、隊)日、少先隊活動等形式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鼓勵各地結合鄉村振興、文明創建、文旅融合等工作,以多元多樣的方式豐富勞動實踐。

(三)建立健全評價機制

1.推進綜合評價。構建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序和方法。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開展平時表現評價和學段綜合評價,加強對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的綜合考評。鼓勵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參與制定學生勞動清單和掌握生活技能情況的評價辦法。

2.注重記錄寫實與結果運用。全面客觀記錄學生各階段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建立公示、審覈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完整有效。指導學生如實記錄勞動教育活動情況,選擇代表性的寫實記錄,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爲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爲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爲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3.加強勞動素養監測。將學生勞動素養監測納入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定期組織開展關於學生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等調查,發佈監測報告,併發揮監測結果的示範引導、反饋改進等功能。

三、切實強化勞動教育支撐保障

(一)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各市州、縣市區要統籌中央補助資金、省級相關專項資金和自有財力,以及通過接受社會捐贈等多渠道增加勞動教育投入,加快建設校內外勞動教育場所(基地),推進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機制。學校可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有條件的地區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二)拓展勞動實踐場所。各地要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因地因校制宜,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活動場所、實訓基地。農村地區可安排相應土地、山林、草場等作爲學農實踐基地;城鎮地區可確認一批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作爲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的實踐場所。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滿足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建立以縣爲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含中等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功能,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勞動實踐基地,探索建設智慧型和創造性勞動實踐基地。各有關部門應鼓勵高等學校與行業企業加強合作交流,支持參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且符合有關認定條件的企業,按程序申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遴選建設一批具有典型引領作用的省級勞動教育實驗縣市區、實驗校,打造一批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根據勞動教育需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明確勞動教育責任人,配齊勞動教育必修課教師,其他各學科教師要全員參與,分工協作,保持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性。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聘請勞動模範、工匠人才、生產技術能手、非遺傳承人和有一技之長的學校優秀教職工、社會人才等擔任勞動實踐特聘教師或指導教師。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和專項培訓,組織經常性教研活動和教學競賽。在各級教研機構配備勞動教育教研員,加強勞動教育研究與指導。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覈體系,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覈、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高等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師範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

(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各地要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安全管控機制,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風險分散機制。學校要強化勞動安全教育,通過教學演示、預防演習、開設講座等形式普及勞動安全知識和技能,認真排查、清除學生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和安全風險,在場所選擇、材料選用、設備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範。強化崗位管理,明確各方責任,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銀保監部門要豐富和完善學生勞動安全相關保險產品,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

四、着力抓好勞動教育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各級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加強統籌規劃,確保勞動教育的經費、場地、設備、時間、師資、課程等落實到位。建立健全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各市州、縣市區黨委和政府每年至少聽取一次勞動教育工作彙報,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實際困難。

(二)加強分工協作。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形成抓責任落實的工作合力。教育部門負責制定勞動教育工作規劃和基本規範,抓好勞動教育組織實施,開展勞動教育課題和項目研究;財政部門負責保障勞動教育相關經費;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在產教融合企業建設培育工作中推進勞動教育;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林業、水利、工業和信息化、國資監管、民政、體育等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負責提供勞動機會和場所,支持勞動教育資源建設與開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規範崗位設置,落實相關待遇保障;宣傳部門負責宣傳典型經驗、營造輿論氛圍。

(三)加強督導檢查。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將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履行勞動教育職責、保障勞動教育情況,以及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勞動實踐活動組織、教學指導等實施勞動教育情況納入教育督導範圍,作爲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爲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覈獎懲的依據,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

(四)加強宣傳引導。大力發掘各地各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優秀案例,向全省進行廣泛推介。積極推廣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提供勞動教育服務的先進經驗。大力宣傳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典型人物。充分利用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地方豐收節等開展宣傳活動,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一系列優秀的勞動文化。鼓勵和支持創作更多更好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爲主題的優秀作品,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5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一股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每一所中國小。我校也積極組織了一系列的新課標培訓學習。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認真研讀了《英語課程標準》,深有體會。

一、我對新課標的理解

《英語課程標準》由“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附錄”等五個部分組成。在“前言”部分,它根據《綱要》的精神,結合我國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六條基本理念。它們是:①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②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③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④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⑤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⑥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這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們既是我們制定課程標準的理論依據,也是指導我們實施英語課程標準的準則。具體來說英語教學中,要滲透新理念,使用新策略,使英語課堂呈現新的活力,使英語教育呈現新的生機。

1、以學生的發展爲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中、國小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爲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分級課程體系,保證課程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英語課程標準》從國小三年級至高中畢業整體設計英語課程,將英語課程的目標按能力水平設計爲九個級別。級別的設定既與年級有一定的聯繫,又不完全等同於各個年級。同時,《英語課程標準》還指出,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的條件和發展的不平衡,根據國家課程三級管理的有關政策的規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或降低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分級的設定,對中國小各年級的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和教材編寫提供了指導,也爲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和條件。

3、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英語課程標準》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爲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爲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繫。

5、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心得體會《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爲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6、強調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英語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於英語課程來說,語言環境的創設,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和語言材料是否豐富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證。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開發爲英語學習創造了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間。

二、我對新課標的實踐

我是長期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的青年教師,爲了適應新形勢,當了一名英語兼職教師。我的主要實踐有:

1、樹立新的學生觀。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2、熱門思想彙報重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爲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爲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爲他們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因爲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而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則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有利於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課堂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主,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英語很好學,也很樂學,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與時俱進,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我堅持實施任務型活動爲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採用聽,說,讀,寫,唱,演、玩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大量輸出,應用於交際實踐。另外我還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智能手機等新技術新工具,進行遊戲性學習、移動性學習,不斷尋求英語學習新途徑,不斷拓寬英語教學新空間。例如開始引導學生使用“盒子魚”學習英語,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果很好。

4、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爲了迎接新課程的挑戰,我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我主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爲不太年輕的兼職老師,我們應保持心態的年輕,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應靜心學習,潛心鑽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英語課堂來,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進一步豐富了教育教學理論,在以後的英語教學中我要充分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滲透新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爲我們鄉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爲國家新時期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6

實踐時間:

20xx年8月15日

實踐地點:

xx市鐵礦廠

實踐人:

實踐過程:

衆所周知是一個鐵礦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也是全國聞名的重工業基地,曾經被稱爲“鋼城”。因此,暑假社會實踐我就選擇了一個能代表特色產業的地方——鐵礦廠。

8月15號一大早,我就和高中時期的一個好友一起乘車來到了鐵礦廠。現在雖然對我們來說是假期,可是對於鐵礦工人們來說,他們一年幾乎是沒有什麼假期的,工作都很辛苦。只見運礦的工人們身穿深藍色工作服,頭上戴着安全帽,脖子上掛着一條有些發黑的毛巾,他們正在用採礦機在地下開採礦石。在烈日的強曬下,汗水從他們黑黝黝的臉頰上流了下來。但是,由於工作的繁忙,他們卻又很少休息,似乎連喝一點水的時間都變得很奢侈。廠院內堆着許多已經開採出來的小山似的鐵礦石,我覺得這些鐵礦石在形狀大小上和一般的石頭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就是在顏色上,比一般的石頭要黑得多。我想應該是這些鐵礦石裏面含有四氧化三鐵這種化學成分吧,所以纔會顯現出比較黑的顏色。當然,這些礦石只能被定義爲粗礦,它們還需要被進一步加工成精礦。

我們聽廠裏的工作人員介紹了鐵礦石的組成成分。鐵礦石主要有用鐵礦物爲磁鐵礦、次要爲假象赤鐵礦;脈石主要爲石英、次要爲陽起石、鐵閃石、鎂鐵閃石、角閃石、蠕綠泥石、葉綠泥石、黑硬綠泥石、方解石、含鐵方解石、菱鐵礦。鐵礦石鐵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於假象赤鐵礦、赤鐵礦、鏡鐵礦、磁鐵礦、褐鐵礦及針鐵礦中,以其它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菱鐵礦、鱗綠泥石、鐵閃石、鐵方解石、鐵白雲石、黃鐵礦等礦物中;脈石礦物主要爲石英和鱗綠泥石,次要爲陽起石、透閃石、方解石、含錳方解石,少量爲磷灰石。看來礦石中的化學成分還真是挺複雜的。

但是工作人員還介紹說由於鐵礦石的嵌布特徵比較複雜,鐵礦物結構比較複雜等因素,鐵礦石的品味較低,必須通過完整精密的篩選等工作纔可以將粗礦變爲精礦,後續的精化工作是很複雜的。

看着一堆堆小山似的鐵礦石被大卡車運走,我覺得xx市將來應該多引進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通過依靠數字化礦山技術實現精確採礦,應用先進的技術提高礦石回收率。也可以充分發揮間斷—連續開拓工藝的優勢、優化選礦工藝流程及降低尾礦品位等工作,讓我市的礦山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通過這次實習,也使我明白了在大學學好專業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我們將來走向工作崗位的'基礎。我也會努力學習,爭取將來可以爲化工行業做出貢獻!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7

一、指導思想:

爲了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進一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育目標:

1、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及其良好的行爲習慣,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在家能幫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務勞動。在校能完成打掃衛生等基本的勞動。

2、通過勞動基地等勞動,做到良好習慣的培養和不良習慣的矯正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健康,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術及熱愛勞動的品質。

3、教師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討中國小階段學生勞動意識的形成、範圍及培養途徑。

三、具體措施:

1、加強學習,確立勞動教育的地位。

每學期初組織教師進一步學習教育方針,認識“五育‘發展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學習《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國家教委《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從培養目標的高度,更多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學習《勞動教學綱要》,明確勞動教育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學習各地勞動教育的先進經驗,增強教育工作的時代感。

同時,利用家

長會,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協助學校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證“:我們把勞動教育列入工作計劃,學期結束時評估優劣。二要訂好勞動教材和手工勞動材料,做到人手一冊,一人一份,保證勞動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勞動教育檢查制度,保證勞動教育的正常性。從而確立了勞動教育的地們,促進了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

2、因地制宜,開闢勞動教育基地。

勞動基地是進行勞動教育的物質保證。我們除在勞動課中認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和手工勞動實踐外,還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促進勞動基地的開闢與建立。

首先,開闢校內的勞動教育基地。我校的外操場,一年要除草數次,以往都是由學校請校外的小工進行清除。近幾年來,我們把這項工作作爲學生進行勞動鍛鍊的一項任務,全部由學生承擔。學校的綠化帶、花壇和草坪,事地也不少,我們將劃分給班級包乾,負責定期拔草、除蟲等工作。

其次,我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打掃燕子村的黃金臺、易黃公路邊撿拾白色垃圾等公益性勞動,將學校門口這一路段作爲校外的勞動教育基地,由各年級學生輪流做好路面的清掃工作。

其三,利用軍營村苗木生產基地,每月組織骨幹學生參加勞動,請技術員講解勞動技巧,以提高學生的勞動興趣。

此外,積極倡導學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着做,還通過定期的問卷調查,及時瞭解情況,使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3、開展研究,提高勞動教育質量

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努力提高勞動課教學的質量,是優化勞動教育的關鍵。首先,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勞動教學綱要》;深刻領會綱要對各年級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具體要求。其次,我們以現行勞動教材爲內容,舉行了勞動教學公開課,課後,重點討論研究勞動課教學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有目的,有主題的組織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在勞動的過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原則,並充分注意教育形勢的趣、活、實。要求:每班進行一次關於勞動教育的主題班會,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一次勞動技能競賽活動,組建一個勞動興趣小組。並及時整理活動的過程性資料,學期末,學校將評選勞動先進班集體。

5、學校開展全校學生徵集”勞動小竅門“、”勞動金點子“,培養學生在勞動中實踐、學習、創新的能力。

6、各班組織學生開展”學一種勞動技術“、”寫一篇勞動收穫體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本領,做主人。

7、舉行競賽,激發勞動教育情趣。

8、開展評選”最佳勞動基地“、”勞動小能手“等活動。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8

勞動教育課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

尤其是來自家庭方面的問題。我記得以前高中的時候,衛生值周的勞動教育課程,被家長以爲,是我們班班級層次不夠好,所以學校安排我們班去做衛生值周。

因此,我認爲,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作爲勞動教育的主要實施方,學校需要做好家校溝通,適當與父母合作,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勞動教育。例如,學生在家裏做了什麼家務,有什麼體會,體會可以在學校的課堂上交流,而學生具體做了什麼力所能及的家務,卻需要家長的配合。

二是學校需要制定相應的必要的不會引起學生不適的考覈標準。如何從滲透的角度,來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最光榮這樣的想法,如何讓學生感同身受。這是尤其重要的。否則,就是走走過場,安排學生在學校裏種幾棵樹,種幾盆花,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例如,勞動值日這樣的方式,給學生帶來了什麼,檢查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啓發學生從具體的勞動過程中,體會到勞動的.樂球和價值等等。

三是需要定期反饋。很多學校或多或少,都會將勞動課程,當做是必修課程。但是,對這樣的一門必修課程,是如何開展的,開展後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都沒有什麼反饋。諸如什麼值日,什麼勞動周,大多徒有形式,不太重視其育人價值。如果能有相應的定期反饋機制,滲透勞動課程的育人價值,可能會更好。例如,做了家務之後,堅持了多久,爲什麼堅持了這麼久,堅持了這麼久有什麼體會等等。這些行之有效的反饋,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家庭角色,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有什麼意義等等。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9

這個暑假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安排,我到寧蒗縣殘疾人聯合會進行實踐,在這近一個月的實踐過程中,收穫很多,感觸頗深。在這裏經歷的一切都將成爲我人生難忘的回憶。

一、實踐說明:

1、實踐時間: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

2、實踐地點:雲南省XX縣殘疾人聯合會(以下簡稱殘聯)

3、實踐性質:社會實踐

二、實踐環境:

XX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處,縣城海拔2240米。境內點白巖子主峯海拔4513.3米,最低點金沙江畔子補河口海拔1350米。縣城距昆明交通距離568公里,距麗江139公里,距成昆鐵路金江火車站328公里。

有12種民族,其中11種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9.99%,X族佔總人口的60.75%全縣總人口27萬人,按新的脫貧標準計算尚有21萬貧困人口,其中8萬人處於絕對貧困境地,佔總人口的40%,是個典型的山、少、邊、窮縣。各類殘疾人5.6萬。20xx年搞城市被中殘聯確定爲“全國鄉鎮殘疾人工作試點縣”,市殘聯先後榮獲“全國殘疾人扶貧工作先進單位”、“XX縣殘疾人之家”、“雲南省殘疾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雲南省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單位”、“雲南省殘疾人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三、實踐內容:

來到單位的第一天,同事熱情接待了我們,爲我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然後帶領我們來到工作的辦公室。在這裏,開始了我們的實踐生活。實踐期間,我在寧蒗縣殘聯法律救助中心維權部工作,該部門主要承辦殘疾人法律援助事項,有1名主任,4名成員。

一個星期,我學會了在辦公室裏工作需要注意的禮節問題,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首先是要按時上班,不能遲到,遲到要說明理由。進門之後要和大家打招呼,微笑待人。工作的時候,要對來訪的人客氣,講話要有禮貌,做事要有耐性。特別是我們和殘疾人打交道,很多是老人、低智力人士,還有一些是聽力或言語有障礙的人。我們協助那些殘疾人填寫表格,說話都要注意用詞,不能刺激他們。還有,我們作爲辦公室裏最小的,要懂得做事,忙完工作空閒的時候,要主動收拾一下東西,時間允許的話就要打掃一下辦公室的衛生。而離開的時候也要和大家說一聲,最後離開的話要關好門窗和一切電源。

在這裏同事們教我學會了怎麼判定殘疾人殘疾類型及級別,殘疾人分成視力殘疾、言語殘疾、聽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所有殘疾類別按照殘疾的程度分成了四級。其實剛開始的時候,自己也很不熟悉怎麼評定,看着表格上的評定標準,仔細考究,很久才能做出判定。而且有一些不懂的問題自己還是要問經驗豐富的同事,我不能自己做決定,因爲我畢竟是外行,只是去實踐而已。實踐我不熟悉的工作,有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問清楚其他工作人員,不能草率行事,否則做錯了事後果很嚴重。

同事對我悉心指導,教我怎麼蓋章、審覈表格、輸入資料及打印證件,整理檔案。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作爲大學生的我們真的有太多的東西不知道。我曾經以爲領導很清閒,其實他們也是要幹活的,我們做事的時候他也不會閒着,他也忙着和我們一起做事。社會實踐對於大學生的鍛鍊真的是很有必要,不僅鍛鍊了自我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接觸這個社會,瞭解社會,瞭解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艱辛,從而激發學習和工作的拼搏精神。

我覺得在學校學的知識真的不夠用。真正的辦公室的工作是非常繁瑣和需要極強的專業知識的。所有殘聯的文件都有嚴格的格式和要求。不容許有一點的出錯。否則寧蒗縣的殘疾人就有可能拿不到貧困補助。所以所有的材料輸進電腦都需要檢查很多遍以確認無誤。同時平常我們都學習過windowsoffice,但是真正到辦公室,我發現我學到的東西真是太少了,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沒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嫺熟的工作經驗,幹起工作真是捉襟見肘。我的工作內容是進行法律救助,主要包括:法律諮詢、代擬法律文書、民事訴訟、行政複議、訴訟的代理及刑事代理和刑事辯護,根據具體情況,還有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來法律諮詢的人並不多,但來辦理殘疾證的很多,而且,很多是工作致使殘疾。我想,可能是這個地區的殘疾人的法律意識較弱,不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看着他們殘缺的肢體和無助的表現,我的心裏一陣揪緊。殘疾人本來就是弱勢羣體,如果他們的權益還得不到保障,何來公正?我要爲他們做點什麼,但我的能力微薄,能作什麼?做多就是幫他們解決一些法律問題,他們要提出訴訟的都很少!來到殘聯的前幾天就這麼在矛盾和自我交戰中度過。後來,單位的主人察覺到我這種情況,就找到我開導我,她說,我們的職責就是對殘疾人進行法律援助,殘疾人不懂法律我們懂,我們就是殘疾人強大有力的保障!我們單位存在的意義就是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不要覺得自己能力有限,不只是我們在爲殘疾人服務,各級殘聯,各種社會團體等等,都是在爲殘疾人服務的。聽了主任的話,茅塞頓開!打起精神,好好工作!

在寧蒗縣殘聯實踐的期間有一位老奶奶來諮詢,她的兒子和兒媳生育一兒一女,其中兒子今年17歲,是一名腦癱患者,兒子兒媳離婚已經三年,在離婚時法院判決一兒一女由女方撫養。但女方將腦癱的兒子放在鄉下婆婆那裏,一直未盡到撫養義務,也沒有支付撫養費。現在這個腦癱孩子生病住院,需要一大筆醫療費,但女方拒不支付。老奶奶邊說邊哭,我看了也十分難過,詢問完詳細情況,登記在案後告訴她,我們會盡快研究出解決方案,讓她放心,孩子不會沒人管的。老人走後我們研究了案情,查閱相關法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 法》的相關規定,我們覺得這個孩子的醫療費應該由孩子父母共同支付。由於孩子的監護人是女方,而女方子離婚以後一直未盡到撫養義務,應支付大部分醫療費。我打電話給老奶奶,告訴她我們的研究結果,並找到孩子的母親,向她講明事情的利害關係。最終,在我們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協議:由女方支付孩子70%的醫療費,男方支付孩子30%的醫療費,孩子繼續由奶奶撫養,但女方每月需支付一定撫養費。雙方簽訂協議書,並簽字按手印,這件事情告一段落。

在如此特殊的部門實踐,接觸的人羣都是殘疾人及其親屬,心裏的體會也甚多。不少智力殘疾的人是先天性的,他們一出生就如此,讓家長非常的頭痛。不少人因爲小兒麻痹症導致肢體殘疾,給日後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家人也費盡了苦心。精神殘疾多數都是因爲離婚、失業或者其他外界刺激而導致的,多數爲精神分 裂症。不管是什麼類的殘疾人都會給家庭帶來很多的麻煩與煩惱,來填表的不少家長說着說着都忍不住心酸。我不能幫他們什麼,只能默默地傾聽他們的訴說。殘疾人的致殘原因給了我一些警示。第一,男女雙方結婚之前一定要進行婚檢,減少遺傳疾病影響胎兒的因素。有些智力殘疾的家庭就是一家出現好幾個智力障礙的人,這樣的家庭是令人同情的。第二,母親在懷孕期間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減少生育畸形嬰兒的可能性。新生兒窒息導致智力障礙,還有先天性的發育畸形、小兒麻痹證等都是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第三,工人在工作的時候要注意保護措施,減少工傷的損害。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以及注意安全,避免傷害。第四,要注意交通安全,開車要小心,過馬路也要小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導致肢體殘疾。第五,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提高抗壓能力和抗刺激能力,減少精神分 裂證的可能性。有個言語障礙的叔叔,他的致殘原因就是因爲孤獨症,所以我們擁有一顆良好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作爲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其實有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爲了學會在社會和職場當中如何爲人處事。當然我也不例外。在實踐中,我充分了解到了踏實工作的作風和待人親切和善耐心的品質在職場中是多麼的重要。踏踏實實的工作爲我在殘聯贏得了好感,殘聯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非常的幫助我,讓我雖是實踐,也能夠全方位的接觸殘聯的工作。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待人的親切和善耐心,使得我的工作順利和辦 證的殘疾人的誇獎。有一次我爲一位老大爺辦 證,填寫了二十多份表,來回跑上跑下,老大爺非常感謝,極力邀請我到家中做客,並在領導前誇獎我,這時我充分認識到工作得到認可的快樂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同時也瞭解到優秀的爲人處事的品質是多麼重要。我們的理事是我學習的榜樣,她工作的認真和待人的親和,都是我們要學習的,我非常羨慕她,當每個殘疾人聽到她的名字都誇她,能得到這樣的認可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有一些住在殘聯治療復建的殘障孩子,他們都十分可愛,雖說有智力上或其他方面的缺陷,但都十分開心快樂,在他們這個年紀,還感覺不到社會上有些人對殘疾人的歧視。殘聯裏的工作人員對這些孩子也關愛有加,把他們當做正常的孩子一樣看待,跟他們聊天、做遊戲。這給我的感覺並不僅僅是感動,也是一種家的感覺,更是一種鼓勵和責任。所以我每天都充滿了幹勁,全身心的投入到殘聯的工作當中去,從中感受到同事和領導對我的關懷和幫助,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融入到了這個大家庭中。

現在單位正在進行殘疾人自強職業培訓,幫助一些殘疾人進行技術培訓,如按摩等。希望對他們的生活可以有些幫助,起碼一技之長在身,總比什麼技術都沒有要好。同事們工作熱情高漲,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的打,殘疾人報名的情況也很可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很多,我們都十分高興,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培訓期間,殘聯給來參加培訓的殘疾人提供住宿,並給予一定補助,殘疾人都很感動,他們說,殘聯裏的人真是好人!我覺得任何華麗的讚美的詞藻都比不上這一句樸實的語言。

四、實踐感悟:

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實現理論自身的價值,也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使理論得以檢驗。同樣,一個人的價值也是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的,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鍊人的品質,彰現人的意志。從學校走向社會,首要面臨的問題便是角色轉換的問題。從一個學生轉化爲一個單位人,在思想的層面上,必須認識到二者的社會角色之間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學生時代只是單純的學習知識,而社會實踐則意味着繼續學習,並將知識應用於實踐,學生時代可以自己選擇交往的對象,而社會人則更多地被他人所選擇。諸此種種的差異。不勝枚舉。但僅僅在思想的層面上認識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而是必須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潛心體會,並自覺的進行這種角色的轉換。

實踐期很快過去了,是開端也是結束。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馳騁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學習,深入實踐,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創造業績,繼續爲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0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人力資源,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高職院校能否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不僅關係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而且直接影響着整個國家和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學生對勞動有着什麼樣的認識?產生這些認識的原因有哪些呢?對勞動教育有什麼樣的反饋與建議?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去獲取的相關數據和信息,達到了解現階段高職學生勞動觀真實現狀的目的,調查採用自編問卷《大學生勞動觀現狀調查問卷》進行。該問卷用於調查當前在校的高職學生的勞動觀現狀和目前的勞動觀教育現狀,正式問卷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爲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爲勞動教育觀及影響因素。第三部分爲勞動觀教育。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78份,問卷回收率95.6%,有效問卷436份,有效率91.2%。

一、高職學生勞動觀現狀

(一)高職學生的勞動觀總體上相對比較積極

從調查可以看出,高職勞動觀教育是比較成功的,在我們所設置的幾個問題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大學生對勞動的意義的認識比較到位,有94.6%的大學生對勞動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有89.1%的大學生對要想獲得幸福,就必須勞動持贊同態度。有61.56%的大學生對要想獲得財富,就必須勞動,表示非常贊同,有33.53%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贊同,不太贊同的和不贊同的分別佔1.54%和3.37%;

(二)部分大學生勞動觀功利化

與勞動意義觀相比,大學生對勞動目的的認識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頗,調查結果顯示,有51.5%的大學生表示非常贊同或比較贊同“勞動是爲了賺錢”這一觀點,加上保持中立的24.9%,對“勞動是爲了賺錢”的認識的認同度比較高;與此同時,另一問題也引起了我們的重視:僅有34.2%的大學生表示,“在有償勞動和公益勞動發生衝突時,會選擇公益勞動”,而保持中立的高達44.1%,這一數據同樣值得我們反思,在高職學生勞動觀教育影響下,大學生們能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集體的關係,然而,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一些學生卻開始變得現實起來,這個時候,他們更多的是考慮個人利益,其勞動行爲相應地就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然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學生處於思想不完全成熟、勞動觀尚未完全形成階段,大學生勞動觀教育應抓住這一時機,有力地開展勞動觀教育工作,爲大學生進入社會,更好地爲社會做出貢獻做好充分地準備。

(三)部分大學生勞動觀片面化

比如,在勞動榮辱觀方面,有81.7%的大學生對“勞動是光榮的”這一觀點表示贊同,但僅有62%的大學生認同“不勞而獲”是可恥的;大多數大學生具有正確的勞動觀,但是這種正確的勞動意識並沒有成爲大學生做出正確勞動抉擇行爲的強大動力,又如,81.3%的大學生贊同“環衛工人的勞動和科學家的勞動一樣光榮”,但僅有60.5%的大學生贊同“將來做不了社會精英,甘願當普通勞動者”。

(四)部分大學生的勞動觀還處於不自覺、無意識狀態

他們更多的是選擇保持中立態度。比如對於“幹得好不如嫁(娶)得好”這一觀點,保持中立的佔26.9%。“網紅主播”的成功值得效仿這一觀點,保持中立的佔37.6%,對於“當官也能發財致富”這一觀點,保持中立的佔32.9%,這些數據充分表明,在高職學生中間,一些大學生對勞動榮辱問題、勞動分工問題、勞動的目的和意義問題在認識和行動上還沒有達到自覺、認同的高度。

二、高職學生勞動觀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不完善

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施行的勞動觀教育在有些環節脫離了生產實踐,並且在合理運用大學生所學知識與其社會實踐結合方面傾注的注意力不夠,學校對勞動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多數學校沒有開設勞動課程,有些學校即便有勞動課程,卻沒有與課程相對應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也都是灌輸式的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而不能有聲有色地、結合生活實際地教授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不能讓學生明確勞動教育的目的,學生也只能是被動式的接受。一些高校更多關心的是學生的就業率及升學率,這就導致勞動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所佔比例越來越低。

(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隨着互聯網、移動通訊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在接受勞動教育時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阻礙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大學生年紀尚輕,思想並未成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並沒有完全確立,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心靈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當前的高校中,“拼爹”、“啃老”、“炫富”的現象已是司空見慣。另一方面,當前急功近利的風氣在社會各領域大行其道,嚴重影響着勞動教育的開展。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完全摒棄了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妄想一夜暴富、不勞而獲。

(三)家長不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當前,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存在,家長往往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事情事事包辦。他們不想讓子女走自己的路,傾其所有來愛孩子,不讓孩子參加任何形式的勞動。殊不知,這樣的做法阻礙了孩子獨立性與勞動習慣的養成。父母輕視子女的勞動,不重視勞動帶給子女的重大作用,勢必影響子女的全面發展,甚至阻礙了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孩子想要勞動時,父母會告訴孩子只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將難以擺脫打工的命運;同時也不相信孩子能夠勝任勞動,打擊子女的信心、勞動的熱情。更有甚者,許多家庭因條件的優越,會去家政公司請保姆來家裏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

(四)大學生自我勞動教育自覺性的缺乏

大學生未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很多大學生對體力勞動有牴觸心理,在他們看來,自己接受教育就是爲了擺脫體力勞動。持這種觀念的大學生不在少數,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勞動教育是他們接受教育的一個必要環節,而是把教育同勞動教育看作是水火不容的兩件事。有些大學生不願認清現狀,覺得自身有優越的條件,畢業後自然而然就能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只要在校期間好好學習,畢業時獲得學位與學歷,不需要自覺地參加勞動。即便是與就業掛鉤的勞動法律法規的相關知識也不放心上,不願參加暑期實習等各種勞動實踐活動。

三、有效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對策

(一)努力營造社會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氛圍

大學生作爲社會的特殊羣體,大學階段是其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必須提高全社會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認識,才能從根本上端正大學生的勞動觀念。要想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就要讓大學生的周圍有先進典型的勞動模範。應努力培養社會各部門中思想覺悟高、工作認真刻苦的好同志,作爲勞動模範進行表彰。再通過勞動模範的典型事蹟,感染身邊的人,進而帶動整個社會對勞動認識的提高。勞動模範在他們的身上能夠看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以辛勤勞動爲榮、敢於拼搏、不計較得失、無私奉獻,他們身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鋼鐵意志、高貴的品格。通過挖掘大學生身邊的典型示範,讓大學生有真實感和說服力。並且大學生身邊的勞動模範的表彰易引發大學生的思考,在敬仰他人的同時說服自己、激勵自己,立志成爲他們這樣的人。因此,利用榜樣事例教育大學生,易於大學生的直觀理解,有助於大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養成勞動的好習慣。

(二)明確大學生勞動教育目標

高校作爲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應將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勞動教育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必要途徑。面對勞動情感、勞動觀、勞動習慣、和勞動知識、技能尚處於塑造階段的在校大學生,必須發揮高校在此階段的主導作用,利用教師、課堂、輔導員等各方力量,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利用他們在校期間相對充裕的時間和旺盛的精力,打造科學的勞動觀和過硬的勞動技能,爲他們下一階段的人生髮展歷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以制定不同的育人目標,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當代大學生多是"421”家庭走出來的,就大一新生而言,可以引導其積極參與勞動,幫助其端正勞動觀念,樹立良好的勞動習慣,逐步培養其獨立自理的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逐步把學生吸引進來,在勞動中體會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幸福人生。就大二學生而言,可以爲其專業技能的學習創造便利條件,並鼓勵其積極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就大三學生而言,可以對其進行創業與就業教育、職業技能專題培訓,密切與地方的聯繫,爲學生的專業實習開闢新道路,爲學生步入社會積累下豐富經驗。

(三)積極參加勞動,實現知行合一

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必須注重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充分利用實踐實訓基地和引進的具有豐富業界實踐的老師,鼓勵學生製作自己的優秀作品參與校內外競賽、評選等等。掌握參與一定社會生產所必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與勞動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等相關知識。通過強化學生的實踐實習,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從事相當的勞動實踐之後,能夠進行簡單的工藝改良和創新。高校應爲大學生勞動教育積極搭建實踐平臺,杜絕實踐機會少、形式單一、現有實踐基地使用率低等情況,以免造成學生所學知識無用武之地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校大學生應重視勞動實踐活動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課後主動參加一些實踐來深化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認識,實現知行統一。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1

隨着學校課程資源的多元化,讓勞動教育進課堂是學校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措施。文章從勞動教育與藝術、勞動教育與生活教學、勞動教育與實踐活動、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融合等四個方面進行深入思考,深刻領會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隨着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部《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勞動教育在國小階段發揮重要的育人功能,當前形勢下,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讓學生動手實踐、親力親爲、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因此,學校應把勞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一)有助於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國小階段是學生身體快速成長和發育期,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勞動,一方面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也能鍛鍊學生面對困難的意志,此外,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學生的思想境界及道德品質的培養與學校勞動教育密不可分,學校及家庭是引導孩子參與勞動教育的主體。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適當、適時地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在飯前擺放和分發碗筷、飯後收拾衛生等活動。通過參與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將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優良的傳統美德,同時也鍛鍊了動手能力。

(三)有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

頻繁而高效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幫助孩子開發智力,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孩子會獨立地思考,爲完成任務,孩子會主動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且會努力解決。目前市場上有很多開發孩子智力的玩具,譬如樂高、托馬斯等,這些玩具能夠培養孩子的邏輯和發散思維,通過讓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作品,讓孩子產生獲得感、成就感。

二、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勞動教育在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並逐漸走入國小課堂。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我校勞動教育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生源差異性明顯

我校目前的生源現狀,大致分爲三部分,一部分學生來源於農村地區,一部分學生是本地城區長住居民子女,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是從外地隨父母搬遷而來的。不同的地域、經濟文化導致學生的家庭背景存在客觀的複雜性,勞動意識及觀念也存在較大差異,勞動體驗性水平參差不齊。

(二)家長教育觀念良莠不齊

一是獨生子女家庭。由於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通常會由幾個長輩照顧一個孩子的生活起居,長輩的事無鉅細、溺愛,會導致學生的勞動能力、自理能力差。二是農村或多孩家庭。因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有限,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夠重視,對於孩子的教育只是注重看得見的關愛,沒有意識到應重視孩子的勞動教育。三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庭。家長爲了不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利用課餘時間將孩子送去“補課”已成爲常態。大量的補課時間擠佔了孩子的業餘勞動時間,即使家長有讓孩子勞動鍛鍊的意識,孩子也無參加勞動體驗的時間。

(三)學生缺乏自主性

部分國小生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王子”,在勞動方面缺乏相應的基本常識,導致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安排的個別勞動任務未能有效完成。生活在農村家庭的孩子,在節假日會有一些機會幫助父母、爺爺奶奶幹農活的經歷。但生活在城市中的大多數孩子,缺乏適合開展勞動教育的崗位和機會,部分城市中的街道或社區由於現實環境的侷限性,也未能爲社區生活的孩子提供合適的勞動教學場地以及勞動技能的鍛鍊機會,這些造成個別學生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生活,不願意、不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乃至不具備或者喪失了基本的勞動技能,勞動意識淡薄。

(四)學校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

一是在全社會提倡素質教育和減負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存在重教育輕勞動的功利性教育理念,以成績作爲唯一標準來評價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二是在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沒有及時結合勞動教育實際全面進行勞動教學設計,甚至勞動教學計劃的制訂還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小生勞動教育缺失。三是勞動課程未能走出去。因爲主客觀原因,勞動課程大都拘泥於課堂,進行形式上的勞動教育,不能讓孩子們走出去,孩子們無法體會勞動帶給的快樂和滿足。

三、普及和推廣勞動教育的建議

要提高國小生綜合素質,勞動教育作爲一門重要的學科必定不能缺失。結合我們學校現如今開展的勞動教育教學及實際存在的突出問題,學校、社會、家長及學生都應該進行自我反省,盡最大努力改善目前的勞動教育現狀,讓青少年學生幸福快樂地成長。

(一)推進勞動教育與藝術融合

勞動產生藝術、藝術寓於勞動,二者緊密聯繫。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啓發和引導,可以通過模型、視頻、道具等一些實物課件進行系統的講解,讓學生領會其創造的美學意義及實用價值。學校要結合孩子全面發展的教育需求,爭取建設完善的勞動教育教學實驗基地,例如布製品創作、木製品創作等手工製作室、3D打印實驗室等。靠近郊區、有場地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教學實踐建設學校農場,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勞動教學的意義和樂趣。勞動教育與生活中的藝術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可以讓孩子通過繪畫、剪紙、拼圖等藝術表現形式,明白其中的勞動價值和藝術價值。

(二)推進勞動教育與生活教學融合

勞動教育作爲教育教學過程中一門獨特的教育學科,與其他學科有相同的教學體驗和認知過程,但也有自身獨特的教育教學特點。我校結合教學工作實際,合理編制了符合學校實際的勞動教育教學大綱。首先,大綱涉及的主要內容有師資力量、學生自身素質、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其次,大綱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分年齡段進行勞動課程大綱的編排,高年級與低年級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課程計劃,課程內容要詳略得當。例如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因年齡、體力等原因不適合力量強的課程內容,應當選擇室內娛樂性較強的勞動課程,而國小高年級的學生體力相對較好,可以開展一些植樹、種花之類的教學課程,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意義,而且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種植的過程,對開拓學生思維有很好的教學意義。

(三)推進勞動教育與實踐活動融合

勞動教育教學是一種具體的實踐教育,是教育實踐探索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探索,主動思考教育方式,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體驗勞動過程,珍惜勞動成果,在勞動過程中獲得知識、鍛鍊品質、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國小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對事物的認知階段,處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教師要引導每個學生主動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讓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觀深植於學生的`思想意識中。通過勞動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滿足感、幸福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們思考、發明和創新的潛在能力,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及認知習慣,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四)推進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融合

一是要讓勞動教育成爲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通過調查報告和參考文獻,家長比較偏向重智輕德、重成績輕素質,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諸多不利。爲避免這種教育觀念的惡性循環,關鍵是要豐富家庭教育的內容,加大勞動教育的教育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喜愛。

二是勞動教育作爲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與每個家庭、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生活密不可分,教孩子做事情的過程就是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要從小引導和啓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學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勞動,以邊勞動邊學習的方式增進親子關係,形成良好的親子教育溝通方式,從而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互相融合,最大程度的發揮勞動的教育魅力。

三是要正確理解勞動教育的教學意義。勞動教育作爲當前家庭德育的有效方式,勞動過程也是學習、理解、體驗的過程,通過勞動孩子可以學會尊重勞動和尊重他人。勞動教育對每個學生成長成才都十分重要,學校要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大力宣揚勞動精神,健全和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教學體系,堅持五育並舉,強化勞動教育教學,培養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生形成面對困難不退縮、勇於擔當向前看的優秀品格。學校要牢牢抓住勞動教育教學的魂,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認知理念。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2

勞動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家庭勞動教育是通過家務勞動樹立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把孩子培養成爲具有獨立生存能力的、有責任感的社會人的過程。家庭勞動教育關係到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質,對培養健全的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展其聰明才智及動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我們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活動:

1、家長學校講座,指導家庭勞動教育。通過講座使家長明確家庭勞動教育的目的及意義,掌握家庭勞動教育的方法。家長通過寫家教感言從思想上對勞動教育非常重視並鼓勵孩子參加勞動活動。

2、學校印發家庭勞動教育宣傳提綱,指導家庭勞動教育。通過與分散、口頭與書面等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培訓。

3、導學生的家庭勞動活動。學生開展家庭勞動實踐活動家長給予指導,學生寫勞動感受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家長對學生的勞動情況也給予評價,以此促進家庭教育的開展。

4、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活動。5月份學校組織勞動技能比賽,學生在家中進行訓練,班級進行預賽,學校進行決賽。家長給予了大力支持,爲學生準備必備的工具和材料,在家庭中按照比賽的要求多次訓練。六年二班陶然的家長爲了讓孩子掌握包餃子的技能在家已經連續吃了四天的餃子了。五年級的水果拼盤比賽家長積極準備食材並幫助設計造型,購買廚師帽、手套等。總之,通過家庭勞動教育的指導家長家庭勞動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爲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中國小勞動教育的主要載體。在中國小,加強勞動教育,必須認真研究和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的關係,避免只講實踐育人不要勞動教育或者用勞動教育取代實踐育人的片面做法。

實踐與勞動互爲補充,共同承擔立德樹人的任務

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中國小教學計劃之中勞動課單獨設立,並且對各學段學生勞動時間做了明確規定。如1955年教育部頒發的《國小教學計劃及關於國小課外活動的規定》,在一至六年級設手工勞動課,每週一節。同時,將“生產勞動”作爲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要求分組進行栽培活動等,“每週活動一次或兩次”。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了勞動課與實踐活動並列設置的情況。如1996年教育部印發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設“勞動技術”課,高一、高二年級各一週;同時設立“社會實踐活動”,每學年二週,三年共六週。本世紀初啓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出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等整合爲“綜合實踐活動”(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單列)。這樣一個從“勞動”走向“實踐”的過程,並不是取消“勞動”,而是試圖用“實踐”整合包括“勞動”在內的各類活動。這些年來出現的勞動教育弱化、虛化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到學校課程層面上。

從理論看,實踐作爲重要的哲學範疇,側重指改造世界的活動,包括改造自然的物質活動和改造社會關係的交往活動;而勞動則被視爲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側重指改造自然的活動,勞動的結果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同時也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但實際上兩者之間的關係遠不是這麼簡單,一方面人類的勞動有着顯著的社會性特徵,離不開勞動者彼此之間的分工協作,受制於市場供求關係,不是個體的孤立行爲,故有所謂的“社會勞動”一詞;另一方面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以勞動爲根基的,是從勞動中拓展開來的,兩者之間有着內在的關聯,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仔細加以辨析。注重生產生活必需品的“勞動”與注重創造精神價值的“實踐”之間存在着固有的內在關聯,兩者在人類社會活動中互爲補充。

勞動教育是面向所有教育對象的普通教育(不同於職業技術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升基本勞動能力,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良好的勞動品質。針對當代部分青少年中出現的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加強勞動教育,對於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勞、奉獻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意義。勞動教育作爲“五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有它自己獨特的目標內容,是德智體美不能替代的。實踐育人是側重從教育的途徑方面強調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教育都不能紙上談兵,而應實現知行合一,離開了實踐,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培養目標都可能落空。當然,勞動教育在實施途徑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它主要不是在課堂裏“講”出來的,而是組織學生在真實的勞動中“幹”出來的,在這一點上又是與實踐育人相通的。無論是學工學農、勤工儉學,還是義務勞動、志願服務,都既是勞動,也是實踐活動,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實踐都是勞動教育,如學生做理化生實驗、進行社會考察、軍事訓練等,就不能視爲勞動教育。不能用勞動教育替代實踐育人,兩者互爲補充,共同育人。

勞動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組織研製了《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簡稱《指導綱要》),於20xx年9月印發。《指導綱要》將勞動教育作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勞動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做了比較系統的規劃設計。

第一,在教育目標上,突出了勞動觀念和勞動能力兩個方面的要求。注重讓學生“圍繞日常生活開展服務活動,能處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務,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理精神”“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能“運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將一定的想法或創意付諸實踐,通過設計、製作或裝配等,製作和不斷改進較爲複雜的製品或用品”等,提升創造性勞動的能力。

第二,在教育內容上,向學校推薦了152個主題內容,其中至少有一半與勞動教育有關。具體如“家務勞動我能行”“我是校園志願者”“農事季節我幫忙”“創意木藝坊”等。這些主題既包括手工、陶藝、園藝等傳統勞動教育內容,也納入3D設計與打印、創客等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智能勞動項目和新技術的實踐應用;既有家務勞動、校園勞動,也有社區服務、勤工儉學、學工學農等生產勞動,涉及勞動教育的各個方面。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強調基於探究、有創意的設計與製作,注重責任擔當的服務性勞動。如在“社會服務”活動中學生要“以自己的勞動滿足社會組織或他人的需要”,要“在滿足被服務者需要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發展,促進相關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實踐能力,成爲履職盡責、敢於擔當的人”。再如在“設計製作”活動中,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創意、方案付諸現實”,鼓勵學生“手腦並用,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各類知識和技巧,提高學生的技術操作水平、知識遷移水平,體驗工匠精神等”。《指導綱要》更多地關注到現代科技背景下勞動實踐的新形態、新方式。

第四,在保障條件上,《指導綱要》要求各地和學校“提供配套硬件資源與耗材,爲學校爭取校外活動場所支持”“建立規範化的安全制度及管理措施”等,這些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說,《指導綱要》對中國小勞動教育做了比較具體切實的規劃和指導。

當然,《指導綱要》主要是將勞動作爲重要的育人途徑對待,這與把勞動教育作爲“五育”並舉中一育的要求和高度還是有差距的;同時,全面加強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需要對整個教育目標內容體系、實施體系、保障體系等,進行全面設計,它不能單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落實。

從三個方面強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勞動教育功能

現行中國小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疑是勞動教育最主要的載體。以《指導綱要》爲依據,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勞動教育功能,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聚焦培養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指導綱要》對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有一個初步的進階設計:國小強調“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國中要求“發展興趣專長,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增強服務意識,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等;高中要求“熱心參與志願者活動和公益活動”“形成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和實施中,要將培養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的要求進一步細化爲可操作、可觀測、可評價的目標。如在勞動觀念方面,國小生要初步認識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勞動成果來之不易,進而尊重勞動;國中生應體認到美好生活必須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去創造,進而熱愛勞動;高中生必須懂得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未來的深刻道理,進而崇尚勞動。在勞動習慣方面,國小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兒自己做,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勞動習慣;國中生要能夠自覺地、隨時隨地、持之以恆地完成日常生活勞動,積極參加服務性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高中生能熱心公益活動和生產勞動,在勞動中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等。要以目標來統領學生勞動實踐活動的設計、實施,強化勞動觀念與態度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和不斷改進,努力克服有勞動無教育的現象。

第二,對不同年級學生勞動實踐項目內容進行系統設計、統籌安排。要以學校爲單位,依據學生髮展狀況、辦學理念、特色、可利用的社區資源,結合《指導綱要》推薦的有關活動主題,對學生勞動實踐項目內容進行整體規劃,避免完全由班級自行其是、各年級錯位脫節的現象。一方面對各學段、各年級學生的家務勞動、校園勞動、社區勞動等進行系統安排,使具體內容、要求隨年齡增長而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對勞動實踐與學科學習、跨學科考察探究、各類主題教育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以整合方式實施,使不同活動要素彼此滲透、融合貫通。

第三,把握不同類型勞動實踐活動的關鍵要素。要認真研究和分析不同類型的勞動實踐,明確其關鍵要素,通過突出關鍵要素和關鍵環節,有效落實育人目標要求。《指導綱要》對“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等活動的關鍵要素都做了具體分析。如“社會服務”要“明確服務對象與需要,制訂服務活動計劃,開展服務行動,反思服務經歷,分享活動經驗”。促進學生“熱心參與志願者活動和公益活動”,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他人或公共需要,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而不只是讓學生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執行;指導學生運用相關專業知識,制訂切實可行的服務行動計劃,避免停留在單純的簡單機械勞動水平上;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持之以恆地開展服務活動,克服半途而廢;組織學生進行服務經歷及體會的交流,對學生在服務行動中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情況進行必要的分析和引導。抓住上述關鍵要素開展服務活動,才能把服務性勞動的有關育人要求落到實處。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4

根據海膠人力字[20xx]號文《關於解決膠工短缺,完善勞動用工管理的通知》要求,分公司專門召開總經理(擴大)辦公會議,研究如何貫徹“分片” 人力資源部工作會議和海膠人力字[20xx]號文件精神,並按文件要求和會議精神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規範用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分公司由原4個分公司(、)重組爲分公司。現有在線員工4998人。

1、在線在崗員工x1人(管理人員xx人;輔助人員xx人;膠工xx人;撫管工人xx3人);

2、在線不在崗員工xx人(管理人員辦理內退、辭職xx人;輔助人員辦理內退、辭職134人;待崗全額繳交“五險一金”xx人;停保人員xx人)。

3、在崗不在線人員xx人;其中在割膠崗位xx人,在中小苗撫管工45人,生產輔助工2人。

二、主要做法

(一)8月14日在“分片” 人力資源部工作會議第二天,分公司召開總經理(擴大)辦公會議傳達“分片” 人力資源部工作會議精神和海膠人力字[20xx]63號文,會上總經理提出具體要求,由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牽頭並制定清理勞動力方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分步驟、分階段實施勞動力清理工作。8月17日分

公司人力資源部組織召開職能部門和各作業區、生產隊工作會議,並下發了分公司人力資源部《關於解決膠工短缺,完善勞動用工管理人通知》(附表一)要求各單位要提高對清理勞力的重要性的認識,對割膠承包戶和生產隊僱用臨時工割膠的違規用工現象進行全面清理,按要求辦理簽定《割膠勞務合同》和辦理意外傷害險的工作。

三、清理情況

分公司有10個作業區,從清理情況來看,各作業區、生產隊對本次勞動用工清理工作都很認真負責,能按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的佈置完成各類報表和清理工作,特別對大戶承包割膠崗位僱用臨時工都按要求100%簽定《割膠勞務合同》書,沒有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臨時工都辦理意外傷害險,見附表二。

四、存在問題

本次清理工作是以原4個片區進行統一清理統計。從清理情況看,還存在如下3個問題:一是割膠承包戶和生產隊僱用已經分離轉到社區的`人員完成割膠工作,生產隊還以本人編制工資結算表。二是紅崗作業區原改革前聘用2名不在線的員工任收膠員。三是割膠承包戶和生產隊僱用臨時工割膠都沒有簽定《勞務合同》書。

五、規範勞動用工情況

(一)分公司從20xx年2月重組以來,總經理一直很重視勞動用工管理工作,重組後,就提出人力資源部要“清理勞力,推行割膠崗位滿崗承包,不能出現個人拖欠“五險一金”和各項欠款的要求,20xx年9月份由人力資源部牽頭對分公司員工進行一次“三追欠”工作,即一追膠工拖欠上繳產量,二追員工欠“五險一金”, 三追員工欠各項應繳款的,“三追欠”工作。

同時要求分公司人力資源部和財務部按規定和要求編制工資表,不是分公司員工(臨時工)承包割膠崗位,要以生產隊管理人員的姓名編制工資結算表,不能出現臨時工(外聘人員)的姓名在分公司工資結算表內。爲了進一步覈對聘用人員名單是否都在集團公司線上,分公司人力資源部在20xx年7月佈置再次清理和核對名單,同時指定專人負責,在8月15日前填報各項表格進行覈對和清理。經過覈對和清理:

1、作業區發現有2名不在線上聘用爲收膠員,這兩名收膠員已清退。

2、隊僱用4名社區職工割膠,生產隊用本人的姓名編制工資結算表,從20xx年7月份起改爲隊長姓名編制工資結算表。

分公司已全面遵守國家勞動法律、法規,執行公司管理制度,解決好勞動用工短缺與幹膠生產之間的矛盾,做好規範勞動用工管理工作。

(二)補簽定《勞動合同》和辦理簽定《割膠勞務合同》情況,經過再次清理和核對名單後,各單位都提高對勞動用工管理工作的重視,在線人員補簽定《勞動合同》,對割膠承包戶和生產隊僱用他人(含外聘人員和社區職工)從事割膠生產工作的人員都辦理簽定《割膠勞務合同》。經統計:在線人員補簽定《勞動合同》有263 人,僱用人員辦理簽定《割膠勞務合同》有xx人,參加(100元/年保6萬元項目)的意外傷害險業務共有xx人,全分公司還有8名僱用人員沒有戶口簿和身份證沒有辦理意外傷害險,待其寄來身份證才補辦理意外傷害險。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5

xx年秋,武勝縣教育局提出了“以技術升級爲抓手,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四課同創爲載體,促進師生素質全面提升”的總體目標和“讓課程活起來、讓師生動起來”的行動目標,該縣以“點面結合、區域聯動、整體推進”爲策略,分“實驗試點、總結推廣、全面鋪開”三個階段有序推進。通過三年多的實踐,課改理念已深入武勝縣師生心中,課改體系基本搭建完成,課改舉措全面實施。以貫徹培訓專家送教活動結束後,一位老教師由衷地感慨。據統計,今年武勝縣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大力實施“萬名人才培訓”計劃,先後組織近300名領導幹部、4300餘名教師參加片區級以上培訓。各片區、學校圍繞構建高效課堂定期開展專題研討、經驗交流、專家講座等活動,切實提升了中國小教師的業務能力。

“趁我們年輕,多看一些,多學一點,將受用終身。”民族國小的教師唐麗在聽完導師劉芳的示範課後說道。劉芳是武勝縣走出四川獻課的第一人,她帶領團隊,建立起“杏壇芳菲”名師工作室,以其飽滿昂揚的工作熱情,篤志研究,潛心摸索教學規律,深入推進課程改革,走出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名師工作室還充分發揮團隊的示範引領作用,開展送教下鄉、結對幫扶活動,推動了全縣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目前,武勝縣已評選縣級教學名師300人,確定“專家型校長”培養對象16名,“專家型教師”培養對象19名。

爲了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武勝縣狠抓課研,提升教師科研水平。今年,該縣65項課題被列爲省閱讀課題子課題,104項課題獲批市級立項,57項成果獲市第六屆校本課題研究優秀成果獎。該縣注重提升課堂教學實效,開展了16個科次的“同課異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創新大賽、新課程優質課展評、誦讀比賽、口語比賽等,以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研的目的。今年以來,該縣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全國二等獎1人,省一等獎1人、二等獎5人,市一等獎8人。三年來,武勝縣實現了新課程研究與培訓的全覆蓋,形成了參與課改、主動研究課改的良好局面,培養了一大批懂理念、明方法、樂實踐、善科研的教師,爲該縣“四課同創”探索實踐凝心聚力、求真務實、夯實質量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

提升課堂內涵創新推廣模式

課堂上學生6人或8人圍坐一圈,有的圈點勾畫、有的低頭沉思、有的低聲討論,這是武勝縣烈面國中8年級1班語文課上的情景,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孤獨之旅》,老師組織學生探討“孤獨”的含義,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或評價,老師只在學生們說得偏頗或不到位的時侯,才進行點撥引導。

這樣的自主課堂在武勝縣已經成爲教學常態。武勝縣教研室主任湯繼光說:“各學校通過加強小組建設、開展合作探究、完善課堂模式等方式,讓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得以全面實施。”爲實現課堂優質高效的目的,該縣教育局計劃用一年半時間,在全縣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課堂教學分層達標晉級活動,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理念、教師行爲、學生狀態、學習效果、教師教學常規、學校教學管理的達標。各學校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各種成熟的教學模式,逐漸形成了“既有模而不唯模”的新局面。

說起課程改革,武勝縣教育局局長汪傑對此激情澎湃、信心滿懷,“常態課研,重在務實;自主課堂,重在高效;陽光課間,重在堅持;多彩課外,重在求精”。“四課”中課堂變革是課程改革最具革命性的環節,課堂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因此,在全縣教育改革向內涵與質量提檔升級的新形勢下,該縣教育局要求各學校正視現實,居安思危,凝聚共識,一是如何將教與學融爲一體,二是如何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激發,三是怎樣完善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要想課程改革工作要走出倦怠期,必須繼續堅持以四課同創爲載體,在課堂教學內涵發展上,細微着力,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汪傑這樣說道。注重課外實踐增強課改實效開展陽光課間活動。把陽光課間活動納入課程序列管理,逐步形成春季、冬季、晴天、雨天四種模式,廣播操、課間操、趣味遊戲、自由活動四大板塊。各學校結合實際自主開發出了國學操、交警操、花環舞、扇子舞、兔子舞、竹竿舞以及鑽山洞、疊羅漢、踩高蹺等30餘種項目。開展“3+N”活動。“3”指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1項藝術特長,“N”指勞動、科學等方面的技能。“3+N”活動實施課程化組織、社團化管理,每週安排2至3節課集中進行,讓學生“三自四定”(自主參與、自主選擇、自主管理、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定內容),擁有充分的自主空間。其間,涌現出沿口鎮國小的川劇、民族國小的器樂、城南國小的陽光課間、舊縣國小的剪紙藝術等素質教育的成果典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武勝中國小生綜合實踐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的綜合實踐基地,佔地500畝。白天,同學們在這裏參與服裝設計、手工編制、推豆花等生產活動,體驗種植、養殖的勞動樂趣。晚上,基地爲各類文娛晚會、篝火晚會、演講比賽搭建競技平臺,讓同學們的藝術活力盡情迸發。

打造辦學亮點提升課改成績武勝縣課改回歸課堂本真的同時,也提升了學校的辦學特色。目前,該縣的自主課堂打造出了“三環五步”、“導啓自主”、“361”的“三活”高效課堂模式,確立了以“常態課研創優質、自主課堂創高效、陽光課間創活力、多彩課外創特色”的課程改革核心載體,在xx年被列爲省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xx年12月2日至4日,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指導委員會武勝縣“四課同創”工作研討會在該縣召開,武勝課改模式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今年4月、5月,全市特色學校創建推進會、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暨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現場會召開。“近年來武勝基礎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四課同創’已經成爲全市課改的重點考覈範疇,這是武勝縣實踐課改、享受課改、堅持課改的結果。”市教科所副所長任思惠在推進會上說道。

“我縣計劃再用兩年時間完成本輪課改,構建完備的課程體系和科學的教學模式,規範師生評價制度,完善教育管理機制,用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實現縣域教育均衡發展。”該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劉文濤如是說。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6

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同學們的正常的校園生活,爲了豐富同學的居家生活,青銅峽市第五國小政教處向同學們發起“居家抗疫寶典”系列活動,讓同學們“宅”家也能與家人一起學習勞動技能、瞭解居家安全知識、體驗傳統手工製作文化、分享心靈體驗、增強親子情感。

本週體驗活動主題爲“居家抗疫寶典之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活動”,倡導學生居家開展各類傳統家務,或將傳統家務和創意家務相結合,立足學生的“動手實踐”,注重學生“動腦思考”的探究性學習。德育處設計居家實踐體驗的不同崗位,根據低段、中段、高段的學生認知提供不同的“周家務清單”,各年段依次遞增難度,最後形成勞動成果。低段小朋友自己疊被子,整理書包,爭做“自理小達人”,擦桌子、摘菜、洗碗筷、墩地,享受勞動的樂趣;中段同學收拾飯桌、整理沙發牀鋪、下面條、學炒菜,大家成了勤勞的“小蜜蜂”;高段同學承包廚房的活,他們爆炒三鮮、涼拌三絲、煎炒雞蛋、精製麪點,個個都“廚神”附體。

大家以短視頻、照片、繪畫等形式呈現出來,進而傳承勞動文化,增強勞動意識,提升勞動素養,感受“家”的溫暖與魅力。

疫情防控工作倡導“全民動員、全民居家”,雖打亂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但也給學生的居家勞動教育提供了空間和時間,有利於家校合力推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號召全體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寧可在家裏出出汗,也不給國家去添亂,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做家長的小幫手、做文明的傳承人,做 愛勞動、尊長輩、懂分享的中華好少年。

爲了引導學生在疫情居家期間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鍛鍊身體,磨鍊意志,充實生活,青銅峽市第五國小在全校學生中開展“疫情期間樂實踐,爭當勞動小能手”活動,號召全體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幫家長分擔家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每週上傳兩次做家務活的照片到班級羣,班級將一週以來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

活動開展一週以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積極、熱情地參與到這次有趣而特殊的活動中,鍛鍊手腦,大展身手,創意無限,精彩絕倫。低年級各班以“我會疊被子、”“我的衣服我來疊”爲主題開展活動,鍛鍊自理能力,提高勞動技能;中年級的學生們在“洗衣我爭先”活動中找到了很多清除污漬的小妙招;高年級的學生爭做“家務小能手”、“家庭小廚師”,他們嘗試獨立擦地、做飯、打掃衛生,在勞動中感受勞動的快樂,增進了家長與孩子們的感情。

“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校下一步會繼續把勞動教育落實落細,把學生的身心發展放在首位,讓學生們在勞動中得到鍛鍊,在勞動中享受親情,在勞動中熱愛生活。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7

教育科研“十五”規劃的開局階段,由於形勢需要,我們校於XX年10月在全區國小中率先組建了教育科研室。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較好地發揮了對學校教育科研的設計、指導、培訓、總結和推廣的作用。“十五”起步階段,我們以《農村國小青年教師素質的提高研究》市級課題爲龍頭課題,帶動起全鄉其它4個市級課題和3個區級課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爲當時即將開始的新課改做了輿論上、素質上、觀念上的準備。經相關部門驗收,我們的4個市級課題、2個區級課題獲獎。

XX年,我們又開展了以教師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爲切入點的《教師發展性評價研究》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以此來帶動《國小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和《國小〈品德與生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兩個市級課改滾動課題和各校的校本課改實驗課題。

在科研工作的認識層面上,我們注重樹立五種意識:先導意識、主動意識、服務意識、過程意識、創新意識;在管理層面上,我們注意三個結合:系統管理與階段管理相結合、操作管理與戰略管理相結合、走進管理與走出管理相結合;在操作方法層面上,我們注意五個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工作與研究結合、研究成果與工作成績結合、長與短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校本研究主要解決的是當前問題,而重點課題解決的是長遠問題。校本研究是分散研究,重點課題是集中研究。

我們注重規範以課改實驗爲核心的校本課題研究。在校本課題研究中,我們在區科研室的指導下,注意了以下科研興校模式的探索,即問題課題化、課題常規化。問題課題化,目的是實現教與研的統一。就是通過從課改實踐中提煉出問題,加以研究,再將研究成果反饋到教學實踐中去。這是一個“提出問題,提煉課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推廣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提煉課題的過程中,需要校本教研(集體備課、聽評課)紮實開展,從中找到可以提煉的問題。課題常規化,就是建立教育科研保障機制,制度要完備。

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崎說,看一所學校好不好,不是看它有沒有大房子,有沒有好的設備,而是有沒有好的教師。所以,課題研究,貴在培養隊伍,提高教師素質。幾年來,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做法:

(1)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課改以來,我們的教師和科研骨幹,先後到全國十幾座大中城市參加學術活動和培訓。請師校的領導和教研員來校做專題講座。

(2)積極參加學術團體的活動。作爲省創造力開發專業委員會的團體會員單位,我們積極參加了該委員會組織的活動。我們還積極參與了區教育學會組織的各項活動。

(3)結合校本培訓和課題研究,以在崗提高爲主要形式,開展羣衆性的教育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素質和科研能力。

2、加強校本教師培訓,讓學校成爲教師培訓的主陣地

校本培訓是爲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要,由學校發起組織,主要在學校進行的一種教師在職培訓形式。

千頭萬緒抓根本。在校本培訓中,我們堅持以轉變觀念,樹立新的理念爲核心。爲了加強培訓的針對性,我們校由科研室負責校本培訓的組織管理和業務指導。在校本培訓中,堅持以校爲本,四位一體(教研、培訓、科研、管理),課題牽動,分科推進的原則。堅持這一原則,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各有關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培訓效果。在培訓中,學校領導先後爲教師做了《新課程改革與教師行爲的關係》、《有關課改幾個問題的解讀與思考》、《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實效性是學校德育的生命》等專題講座。

課改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教師隊伍是學校的發展之基、競爭之本、提高之源。教師是課改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特別是對課改認識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嫺熟,是課改成敗的關鍵。在校本培訓中,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產生的困惑,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及個人專業發展需要,按照缺什麼、補什麼,需要什麼、培訓什麼的原則,選取培訓內容。在培訓形式上,採取了骨幹培訓、講座、研討會、教研沙龍等多種形式。具體方法有:組織學習、學者引領、樹立典型、互動合作、外出考察、強化評價等。

3、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樹立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發全面創新,理想課程實現的需要凹顯出教師教研的必要性,提供了教師自主教研的廣闊空間,提出了教研走向校本的全新要求。我們認爲,校本教研要以教學和教師素質現狀爲研究起點,以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爲研究內容,以改進教學,提升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爲任務目標,具有實踐性的特點。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在校本教研實踐中,我們以課題爲牽動,以理論學習爲先導,以教學設計爲突破口,以教學反思爲載體,紮紮實實開展校本教研,引導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走研究之路,有效地提高了教師專業水平。抓學習,是爲了奠定研究基礎;抓設計,是爲了創造研究的契機;抓反思,是爲了提供研究的時空。

在校本教研的實踐中,我們堅持學校是教研的基地,教師是教研的主體,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教研的直接目的的基本理念,搭建教師成長平臺,促進教師素質的迅速提高。

4、注重校本課程開發,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張揚個性

爲了使課程更好的適應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特殊性,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體現學校辦學的獨特性,我們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本地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開發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校本課程。

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注意從學生本位出發,以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爲核心,重視活動內容的生活化、多元化和趣味化,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爲宗旨。注重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責任和義務意識,關愛和合作意識。在課程開發中,以生活本位、學生中心、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體現綜合爲原則。採用課程引入、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新編等開發方式,促進了學校特色的形成,也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校的校本課程中,入選區國小教研室的《校本課程彙編》的有數學、品德與生活、綜合實踐、音樂、自然等。其中,品德與生活科的《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緊緊圍繞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以水爲線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學科綜合性。受到了領導的好評和學生的歡迎。

三、課程改革的過程考覈

課改的過程考覈(評價),在課改中起着導向與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即建立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歸根到底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上,課堂教學評價無疑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重中之重。課程是教育的心臟,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並取得較大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我們在XX年啓動了《發展性教師評價研究》省級課題,XX年4月正式開題。

我們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結合起來,採用教師自我評價、管理人員評價、同事評價的策略,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評價採用的方法有教學反思、課堂聽課、評價訪談、教師成長記錄袋等。我們爲此編制了相應的評價工具(量表),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之間評價都採用量表,並按照評價流程去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學生評價方面,我們在區國小教研室的指導下,以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爲宗旨,遵循以下原則:關注學生終身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承認個體差異,注重結合評價,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質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多元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在實踐中,我們採用筆試、口試、操作、成長記錄袋等多種方法,做到考試與其他課程評價方式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

在學校評價方面,我們注重中心校的自我評價和對下屬村小的課改評價。因爲學校是課程實施的基本單位。通過週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實施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評估,可以促使學校提高實施課程的能力,並有利於形成促進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我們每學期都要對各校的課改情況進行評估檢查,平時還要下各校進行專項調研,準確掌握課改進程,提高工作的針對性。

四、課程改革的基本成績

1、課改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我校先後被評爲區“九五”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市“十五”中期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東北地區教育情報工作先進集體、省創新教育先進學校,區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先進體育組。區科研室先後3次在我校召開現場會。多次爲區國小教研室提供活動現場。曾代表我區接受市國小教研部調研、科研部中期檢查。

2、課改提高了教師素質

課程改革和實實在在的校本研究,促進了學校教師水平的提高。我校現有國家級創造教育骨幹教師2人,市級先進12人,市區學科骨幹18人,市優課教師14人,區級先進15人,區科研骨幹11人。2人被評爲區學科帶頭人,7人被評爲區課改標兵。在區裏組織的規範化評優課評比中,我校有16人獲獎,另有國家級創新課1節,省級3節。在市區組織的基本功大賽中,1人被評爲市一等獎,4人獲區級獎勵。全校教師共撰寫市級以上優秀論文260多篇。

3、課改促進了學生髮展

課改的實施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我校近幾年的質量監測成績在區內均名列前茅。學生在英語、體育、藝術及其他各項競賽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五、課程改革的有關經驗

1、幾年的課改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課程改革必須把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貫穿課程改革的全過程。必須以科研爲先導,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相結合,以教師素質提高爲主線,以課堂教學改革爲核心,以學生髮展爲根本。只有這樣,才能使課改落到實處。

2、教師的素質,是學校的智力資本,是最主要的無形資產。學習化的社會,要求學校首先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教師和孩子們一樣,也需要成長和發展,學校是教育機構,但教育不應只是爲了學生的。作爲學校,我們應該爲教師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六、課程改革的不足之處

課改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農村國小教師隊伍的現狀令人擔憂。現在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在拉大。而最大的差距是質量的差距,但質量背後的差距是師資、辦學條件、經費投入等等。

課改需要專家引領,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空間。因爲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的發展。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應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所需的空間和支持,以適應課改的需要。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8

一、勞動教育開展基本情況

1.課程開課情況。濟南市濟陽區仁風鎮中心國小一至六個年級都能將勞動課納入課表,落實每個班級每週不少於1課時、全學段勞動專題教育不少於2課時的課程設置要求,開課率達到100%。

2.課程內容。在實際開課當中,基本以課堂教育爲主,偶爾安排爲打掃衛生、整理內務等。每個年級都能將學生勞動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3.基地建立情況。由於場地限制等條件,無專門建設場地。

4.師資培訓情況。每個年級都能對應一位勞動老師,參加教育局統一組織的教育培訓,平時主要以老師集體教研爲主。

5.經費投入情況。經費投入主要是工具(包括剪刀等)、材料(彩紙、中國結綵繩等)

6.選用教材情況。教材參考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勞動教育工作計劃

勞動教育缺失,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機會減少,造成當前中國小生不愛勞動,不會勞動,鄙視勞動,也不珍惜勞動成果。爲此,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是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教育價值與時代意義。勞動教育是以勞動爲載體的教育形式,重在找準勞動和教育的結合點,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培育學生的勞動觀念,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爲成就青少年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準確把握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的和諧統一關係。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勤儉節約、踏實肯幹、意志堅定、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產勞動技能、初步的職業意識、創新創業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強健體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進學生在勞動創造中形成發現美、體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爲此,要基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進一步明晰學校的.辦學目標與特色發展,推進立樹人根本任務落實。

三是構建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把勞動教育融入勞動課程、校內外勞動實踐、家務勞動等各環節,促進理論學習與應用實踐貫通,實現學以致用。

四是創新勞動教育的途徑及方式方法。要堅持思想引領,不僅讓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要通過勞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要堅持有機融入,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正確觀念。要堅持實際體驗,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爲了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互相配合,思想認識上必須保持一致。因爲家庭教育是培養人、教育人的系統工程中的主要環節,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只有相互協調,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多渠道一致影響的疊加效應,才能取得最佳的整體教育效果,對於一個特定的教育目標,有時通過學校教育途徑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通過家庭教育則能實現。

1.教學方案。一是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二是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三是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四是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2.場地保障。本校勞動一般以課堂爲主,對場地要求不大

3.師資投入。本校有專門老師負責勞動教育課程,學校會定期安排老師去校外教研或在校內老師之間進行教研。

4.計劃經費安排。

關於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報告範文 篇19

本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是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戲頭是有效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作爲必修課,定位於國家課程、地方管理、學校開發,其功能在於: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研究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過本次對12所中國小調研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在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存在極大盲區和偏頗,實施現狀令人堪憂,部分學校形同虛設、名存實亡,課程推進舉步維艱。國中尤爲突出,村小更加嚴峻。

公立學校尚且如此,民辦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問題

“難”,一是難度大,二是困難多。領導認識難,教師認同難,實施過程難,評價方式難,課題開發難,課程管理更難,最終是推進“難上難”,效果“零歸零”。體現在:

一差認識:課程認識錯位,導致定位不明,課程計劃落實不力

國家課程計劃明確規定:綜合實踐活動從國小三年級到高中每週3課時,課時安排遵從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但我縣目前實際是國小常1~2課時/周,國中0~1課時/周。同時,絕大多數學校和教師仍被以往的課程思維定勢所束縛,還未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爲一門獨立的課程,將其視爲單純的活動課程,或等同於學科課程。

1、課程內涵理解偏失

幾乎所有學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綜合實踐活動,弄不清綜合實踐活動包括指定領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非指定領域(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等),把綜合實踐活動包含的四大指定領域截然分割,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只上勞技課或信息技術課。更沒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優點在於“無本”,亮點在於“開發”。

2、勞技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作爲一門經驗性的課程,它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的,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條主線幫助學生選題展開的。它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強調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互爲補充、互爲滲透,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而勞技課是一門學科課程,它主要是傳授知識與技能。勞技課僅作爲非課改年級,不能作爲課改年級中一門獨立課程。而絕大多數學校把勞技課作爲課改年級的一門獨立課程來上,並視爲綜合實踐活動課。

3、信息技術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信息技術課是市教委指定的課程,屬地方課程,是傳授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不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都必須開設。但所有學校均將信息技術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同一化。

二差師資:教師來源單一,導致角色不清,任課教師履職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差,不僅差在任教者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活動方案的指導,當前更差在數量上。

1、安排的搪塞化,導致任課教師的質不高

由於認識和定位上的偏失,往往任課教師的安排多爲遮眼,常是退居“二、三梯隊”的人員。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所有課程領域中綜合程度最高、開放性最強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較之其他課程領域蘊藏着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關聯性,涉及更加廣泛複雜的課程資源。因此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是高不是低,特別在管理、組織、研究、指導能力上,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2、教師的專職化,導致任課教師的量不足

教育部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所有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都應當成爲學生的指導教師。……學校不應指定少數幾個教師作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應專任而非專職。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所決定。然而,絕大多數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的安排上,來源渠道窄,並有專職化的傾向。

這無形地限制了任課教師來源的面,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人人有責、優勢互補、合作提高”的選教原則。當遇到專業問題時,難以及時解決;涉及跨學科領域時,難以溝通與合作。

3、角色的錯位化,導致任課教師的導不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活動化,倡導學生自主選題、主動實踐,要求教師把學習和活動的權利還給學生,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包括對學生選題的指導,對學生活動方式的指導,對學生活動過程和方法的指導。然而,所有學校均將綜合實踐活動囿於課堂內,不敢讓學生到社區調查、觀察收集材料。同時,絕大多數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存在一包到底的現象,沒能體現學生是活動主體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走向另一極端,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忽視教師的指導。

三差資源:主動實施欠缺,導致研究不實,課程資源開發不力綜合實踐活動是“無本”的課程。作爲必修課,國家既沒有課程標準,也無教材,只有《指導綱要》,加之學生個體千差萬別,決定了課程內容的高度開放,實施的全身心投入。若依本上課,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因地制宜,圍繞“服務社區,走向社會,珍惜環境,關愛他人,善待自我”五方面進行課程內容開發,並對之予以有效管理。但目前大班額、缺財力、怕出事的共生,校本研究的空化,以及對該課程實施主動性的喪失,致使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仍停留於嘴上。

四差方法:教學模式僵化,導致評價不高,實施過程暢通不力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重在落實“從生活走向課程,從課程走向社會”的理念,善將問題轉化爲課題,實施探究性學習。但絕大多數學校仍固守接受性學習,不能將兩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不能認識到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學習內容,將該課程同其他課程機械割裂,課程意識和課程觀缺失,面對綜合實踐活動無從下手,不知怎麼上,何時上。

在評價方式上,多數學校沒有這個概念。即或是個別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也仍以知識爲本位,偏重於結果,完全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

二、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課程意識

認知的缺失,認識的錯位,特別是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與同化的乏力,是我縣目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難的主要根源。爲全面有效推進課改,端正領導的認知是關鍵。故須清洗頭腦,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師資水平,切實轉變觀念,增強課程意識,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

2、關注學生實際,重視資源開發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特別是課題的開發,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課題來源要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特長,體現每所學校特色,反映所轄社區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問題與課題,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問題並提升爲課題,在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組)基礎上,施行小組教學。

3、加強校本研究,落實三維目標

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作用;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優勢互補、共同指導;充分發揮常規教研功能,加強校際間交流與合作。在課程實施中,應制定實效性研究方案,指導學生細化活動計劃,關注學生活動過程,注重活動過程資料積累,加強師生間、生生間交流與合作,授之以漁,教給探究方法,提供交流機會和展示自我平臺,着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切實落實三維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