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本豆類考察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2W

赴日本豆類考察報告

赴日本豆類考察報告

根據農業部的派遣,應日本亞西亞農業技術交流協會的邀請,我們一行七人於1999年9月15-28日,對日本進行了豆類產銷和科研等方面的考察。先後考察了日本農林水產省農蠶園藝局旱作振興課和農業綜合研究所、日本豆類振興會、日本雜谷輸入協會、遠藤製餡株式會社,加商株式會社,以及北海道農業試驗場及其帶廣旱作研究所、什勝農業試驗場、農業體系株式會社等。通過這次考察,我們總的感覺到,在日本,豆類生產量很少,但消費需求很大,基本都是靠進口,大豆、綠豆、蠶豆、豌豆的年進口量大約在90%左右,紅小豆、芸豆的進口量約佔一半。現將考察的情況及體會報告如下:

一、豆類生產、進口及加工、銷售概況

(一)生產

1、面積、產量及區域分佈

日本是個島國,地形狹長,山地較多,耕地較少。1998年全國耕地面積爲490.5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3.2%。其中,水田267.9萬公頃,旱地222.6萬公頃。旱地包括普通旱地、樹園地和牧草地,面積分別爲120.6萬公頃,37.0萬公頃和65.0萬公頃。水田主要種植水稻,佔75%(常年200萬公頃)。水稻由於近年來生產過剩,自1994年種植面積出現最高峯,達到221.2萬公頃以後,近幾年連續減少,1997年減到195.3萬公頃。普通旱地主要種植蔬菜、麥類和豆類,1997年分別爲64.9萬公頃、26.6萬公頃和19.2萬公頃。近年來,日本的主要豆類生產情況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日本豆類生產總體上面積很小。

日本豆類生產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區和秋田、青森、巖手等地,尤以北海道爲最。其中,紅小豆集中在北海道的什勝地區。北海道地處北方,屬溫帶北部、亞寒帶東南部,年平均氣溫較低,爲6-10℃,夏天溫度白天可超過30℃,但夜晚較涼,晝夜溫差大;降雨量較少,生產季節(5-10月份)降雨量500多毫米;日照時數1100小時左右;土壤較特殊,火山灰土佔37%,重粘土佔21%,泥炭土佔8%。豆類4月下旬播種、9月底收穫。北海道豆類生產概況詳見表2:

對照表1和表2,可以看出,北海道大豆麪積、總產量分別佔日本全國的14.9%和21.5%,小豆麪積、總產量均佔三分之二以上,芸豆麪積、總產量各佔90%左右。

什勝地區是北海道地區農業生產基地,更是小豆的著名產區,面積和產量均超過北海道的三分之一。它生產的愛之英小豆(襟裳)更是享譽全日本。

2、生產特點

(1)政策扶持。比較明顯的是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每年給生產大豆的農戶有一定資金補貼。補貼數額每年不一樣,視市場行情而定,市場行情差,則補貼多,最多的一年補貼300億日元。二是爲提高農協收購農戶豆子的商品質量,農協購買豆子篩選機,政府撥款補貼三分之一;農協新建種子冷庫,政府也予以資金上的支持。

(2)機械化水平高。在此方面,我們訪問了北海道帶廣市郊一戶家庭農場。農場主石橋一家使用農機耕種的情況,在日本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們一家三口人,耕種70公頃小麥、豆類,自己擁有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卡車、各種農具,從播種、除草、施肥、防治病蟲害到收穫、脫粒、乾燥都實行機械化操作。全年僅僱工3天,每天6人,主要工作是拔除機械難以拔去的株間雜草。農場年收入4500萬日元,摺合45萬美元,扣除物資費用15萬美元,淨收入30萬美元,人均10萬美元。

(3)注重品質。日本豆類單產水平不高,有關方面也不太重視提高單產,但很注重改進品質,諸如豆子性狀大小、顏色深淺、口味好壞等等。日本豆類加工企業一般喜愛豆子粒形大、顏色淺且均勻一致。其次是重視提高豆類的抗逆性,主要是抗冷害和防治病蟲害。重視抗冷害研究與日本主要農區北海道地處高緯度、無霜期較短、年平均氣溫低有關。再次是考慮豆類生產怎樣與機械化結合,即達到省工目的,同時又提高勞動生產力。

(4)服務周到。日本農協從上到下自成體系,在豆類產銷方面也發揮着較大的作用。它得到政府支持,一方面負責給農戶提供種子和栽培技術,另一方面負責收購農民的產品。它收購農產品有量大、穩定、隨時都收的特點,不讓農戶出現農產品賣不出去的情況。農戶大多願意將農產品賣給農協,但現在也出現商社和公司爭購農產品,其價格略高於農協,因此,也有20%左右的豆子是售給商社和公司的。

(二)進口

日本豆類面積小,總產量不多,而需要量較大,每年須大量進口。加之世界豆類生產量較大,價格也不高,進口來源沒有問題,因此日本不會通過擴大本國豆類生產,來增強自給能力。

日本年消費大豆500萬噸左右,自己生產僅14-16萬噸,進口480萬噸左右。大豆自產部分用來製作豆製品等副食品用,進口部分主要用於榨油,大豆油的自給率僅爲4%左右。大豆進口主要是從美國和中國。過去是從中國進口多,現在是從美國進口多。從中國進口最多時,一年二、三百萬噸,現只有10-20萬噸;從美國進口由少量的增加到現在400萬噸左右。此外,還從東南亞國家進口一些,但數量不多。

除大豆以外,需要進口的豆類還有小豆、芸豆、豌豆、蠶豆、綠豆等。據日本雜谷輸入協會介紹,烏拉圭世界貿易組織協議規定,日本每年進口除大豆外的雜豆,數量在12萬噸以內,按計劃內關稅;超過12萬噸,則超過部分要付兩倍關稅。因此,日本年進口雜豆一般不會超過12萬噸。具體進口情況以1998年爲例介紹如下:

小豆:日本年需要量10.5萬噸,自產7.76萬噸,缺口2.74萬噸,主要從中國陝西、山西、內蒙等地進口,數量爲2.5萬噸,其餘部分從美國、阿根廷等國進口。另外,日本每年從中國進口4-5萬噸小豆餡。

芸豆:日本年需要量9萬噸,自產2.5萬噸,缺口6.5萬噸,從美國進口1.6萬噸,中國陝西、內蒙等地1.4萬噸,其餘從緬甸、泰國等國進口。

豌豆:日本需要量2.5萬噸,全部進口。因有庫存,僅進口1.9萬噸,主要從加拿大、英國進口,從中國進口僅0.05萬噸。

蠶豆:日本需要量0.9萬噸,其中0.7萬噸從中國張家口等地進口。

綠豆:日本需要量5萬噸左右,70%從中國進口。

日本雜谷輸入協會是負責進口小豆、芸豆、豆、蠶豆等豆類的主要組織,成員由三晶實業株式會社、兼鬆株式會社、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佳友商事株式會社、加商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等10多家公司組成。通過近幾年貿易,他們對中國豆子的看法是,日本實行市場經濟,商人追求最大利潤,因此,什麼地方豆子好,就從什麼地方進。中國向日本出口,有地理位置近的優勢,如果其它方面與別國差異不大,日本就會從中國進口豆子。問題是日本對豆子的商品質量要求很高,而中國向日本出口的豆子,質量往往達不到要求,且常出現冒充名牌、豆子內雜物多、合同信譽較差等情況。這些都影響到中國豆子出口信譽,進而影響到出口數量。日方希望中方在提高豆子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督促有關公司信守合同上多做工作。這樣可提高中國豆子的出口競爭力,擴大向日本出口。

(三)加工、銷售

日本豆類加工品種豐富多彩。自產大豆做成各種豆製品,作居民的副食品,進口大豆主要用於榨油。小豆、芸豆主要用於作豆餡、豆汁飲料,也用來與其它食品混和加工成多種花色菜餚。綠豆主要是生芽後食用。

日本豆類加工特點:一是機械化、自動化、規模化、集約化;二是品種多樣化;三是嚴格作業,清潔衛生;四是環保意識強。東京市郊遠藤製餡株式會社的生產情況能大體反映上述特點。工廠基本上實行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工主要是操作機械與檢查機械的運行情況,僅有少量人工從事一些輔助工作。工廠規模較大,有多條流水生產線。每天加工30-35噸豆餡、40噸左右的罐頭、飲料等其它產品。所有進口原料都要進入日本食品安全檢查體系,工廠每個車間,每條生產線,每道工序都有消毒清潔衛生設施。工廠每三個月要進行嚴格檢查,包括自來水、添加劑等在內的食品安全檢查。企業董事長遠藤說,食品進入市場,一旦發現一根頭髮絲,則工廠的食品再也無人要了,將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工廠有專門污水處理設備,將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工廠有專門污水處理設備,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經處理後,直接排入下水道,不容許污染環境。

目前,日本豆類碰到的難題是,近年來豆類消費有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飲食品種越來越多,人們有廣泛挑選餘地,導致豆類消費比例下降。還有一個原因是社會活動節奏越來越快,夫妻都上班,沒有時間慢慢做豆食。爲了扭轉這種消費下降趨勢,由各生產企業參加,成立了豆類振興會和豆類基金會,目的在於促進豆類事業,保持穩定供應與相關產業發展。近年來,他們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大力宣傳,通過辦電視專題,發行宣傳材料,宣傳食用大豆的好處;每年還通過舉辦豆類做菜做麪包技術大賽,在東京等大中城市各大餐廳舉辦豆類菜餚展銷和進行民意測驗等多種形式來擴大豆子消費。同時,工作儘量做細,宣傳不僅面向家庭,而且與各餐廳合作,多做豆類菜餚;與學校營養師合作,多做豆類菜,讓孩子們多吃豆類食品;與企業合作,要求企業多生產豆子罐頭,以便居民方便食用。豆類振興會和豆類基金會的經費主要由各參與企業負擔。經費除用於各項工作開支外,還有部分用來支持有關豆類的科研單位和試驗場。科研單位、試驗場的主要經費由國家給,豆類基金會給的是一些具體的、比較細的項目,要求快出成果的項目。舉例來說,改進豆類品質、抗寒育種,這些大項目經費由國家給,而品種育種的方法研究可用基金會的錢。日本豆類振興會和豆類基金會是民間組織,因此都是沒有政府的資金投入。

二、日本豆類科研與技術推廣

(一)日本豆類科研基本情況

日本的豆類科研主要集中在大豆、紅小豆、芸豆幾種。豆類研究機構設在產地,所以也集中在北海道地區。在北海道,豆類研究有三個單位,兩個是國立的,即:札幌的農林水產省北海道農業試驗場及其在帶廣的旱作研究所,還有一個是北海道立什勝農業試驗場。

大豆是日本的主要豆類作物,也是日本消費量最大的豆類作物。日本政府對大豆研究非常重視,大豆的科研與管理直接由國家負責,大豆研究主要由日本農林水產省北海道農業試驗場負責。此外,在其他有關縣及大學還有不少人從事大豆科學研究。

紅小豆、芸豆屬於雜豆類,國家不管,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這類研究,除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經費外,全國豆類振興會、全國豆類基金會也是紅小豆、芸豆研究的經費資助單位,特別在雜豆品質、抗冷害、抗病和良種推廣等研究方面,得到日本豆類振興會和豆類基金會的資助最多。雜豆研究主要在北海道農業試驗場旱作研究所和什勝農業試驗場,進行紅小豆、芸豆研究,現有5個研究人員。除此之外,兵庫縣、京都府也有兩名兼職研究人員。

日本豆類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品種資源、新品種選育、抗冷害(生理)和抗病研究及機械化生產。自從1933年遭受冷害後,培育抗寒性強的品種一直是日本豆類育種研究的主攻目標。爲了提高豆類育種水平,選育出適於生產的優良品種,北海道三個科研單位都在政府和基金會的資助下,建立了人工氣候室。其中光照、溫度兩個控制室可以模擬各種氣候條件,對豆類資源、原代材料進行鑑定。他們利用這些設備和條件選育出許多抗寒性強的豆類品種和材料。

(二)日本豆類研究主要成就

1、大豆育種

日本大豆育種主要是耐冷性育種,選育抗生育不良型冷害、障礙型冷害、遲延型冷害品種。目前育成並推廣的耐冷性品種有大粒白種臍、中粒褐種臍、大粒綠種皮和小粒白種臍。大豆新育成品種都要經過耐冷性鑑定、機械收穫適應性鑑定(裂莢特性)、抗抱襄線蟲病和矮化病鑑定,同時還要對加工品質及保存特性進行鑑定。只有這樣,才能選育出適於日本北部地區栽培,適於機械化收穫,符合食品加工需要的大豆新品種。

2、紅小豆、芸豆育種

日本紅小豆育種目標是選育耐冷性強、高產、優質、適於機械化收穫、抗或耐落葉病、莖疫病、萎蔫病品種。目前育成並推廣的新品種有襟裳紅小豆、大納言。芸豆育種目標除要求植株矮化,抗黃化病、炭疽病之外,其他基本與紅小豆相同。目前育成並推廣的主要有中粒的紅色品種“福勝”和中粒的白色品種“雪手亡’。日本的紅小豆資源最早來源於中國黑龍江,芸豆資源也是來源於中國。現在推廣的紅小豆品種,都具有中國東北紅小豆品種的特點,基本可以說,還是中國東北類型。

紅小豆、芸豆品種的耐冷性鑑定分人工氣候室鑑定和冷溫地實地鑑定。冷溫地鑑定採用分期播種方法,使開花期處於低溫條件,檢驗品種對低溫的反應特點。抗病鑑定設有專門的病圃。

3、雜豆類遺傳資源的保存、鑑定

北海道立農業試驗場從世界各地收集雜豆資源。據介紹,他們目前保存的紅小豆品種資源約3000多份,芸豆資源約2000多份。紅小豆資源中,日本約佔80%,韓國約佔17%,中國(包括臺灣)約佔2%,美國等約佔1.5%;芸豆資源中,日本約佔20%,南美州約佔28%,北美州約佔9%,中美州約佔13%,其它國家約佔30%。他們除進行紅小豆、芸豆育種研究外,還進行品種資源保存、種子更新和各種特性鑑定,將育種與品種資源合爲一體,這樣便於研究利用。

4、豆類栽培研究

日本的豆類栽培研究,主要是機械化的栽培管理。首先要求育種家選育適於機械化收穫的優良品種,如分枝少、株型緊湊、不炸莢、不易破損等。在此基礎上,還研究豆類機械播種、鋤草、噴撒農藥、收割、脫粒等技術。日本的豆類栽培研究不是單純的農學的栽培研究,而是農學與農機的機械化栽培管理研究,許多栽培技術,都是機械化操作。

目前,正在研究一種個體(單株)追肥機械、即採用遙控、監測、計算機操作技術,在田間分辯出哪些植株缺肥,就及時追肥,這樣避免了肥料的浪費,以降低生產成本。據他們介紹可減少氮、磷肥用量。在肥料方面,主要推廣根瘤菌肥。施用根瘤菌肥可增產6%。不同品種之間,對根瘤菌肥的增產效果差別很大,而且根瘤菌肥在大豆、小豆上反應較慢,約需半個月時間才能看到效果,而在芸豆上則在很短時間內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

5、豆類的消費研究

豆類消費動向,是日本豆類振興會、豆類基金會非常關注的問題。因爲近幾年隨着生活和食品的多樣化,豆類的消費量呈下降趨勢。如何促進豆類消費,成爲一個重要研究課題。豆類振興會和豆類基金會,針對女性餐廳、飯館,辦了專門的豆類食品雜誌、廣告,並與電視臺合辦了宣傳豆類食品的節目,向廣大婦女介紹各種豆類食品食用知識。同時組織一些名師名廚和加工廠家開發—些新的豆類食品,不斷滿足市場的需要。

(三)日本豆類生產服務體系

日本豆類生產的生產資料供應、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基本上是通過農協進行的。農協的工作內容是:

1、向農戶提供技術服務

農協向農民提供優良品種,種子在賣給農民之前進行了藥劑拌種或拌根瘤菌肥,減少了農民自己拌種操作上的麻煩。所提供的種子質量高,農民比較放心。農協還根據豆類作物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及時提供各種農業技術和生產物資,諸如化肥、農藥等。

2、向農戶提供市場信息服務

農協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向農民提供市場價格變化的動態,並指導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使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

3、確定收購價格,確保產品全部收購

農民生產的紅小豆等農產品由農協統—制定等級標準和收購。各收購點按農協制定的產量標準來評定農產品的等級和價格。農協經濟實力雄厚,無論農產品銷售暢滯如何,全部收購,即使虧損,也是由農協承擔,這樣就減輕了農民的風險。所以,日本農民非常信任農協,並理所當然地通過農協來使自己的產品進入市場。

三、日本豆類生產及市場需求發展趨勢

(一)豆類生產基本穩定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提供的資料分析,日本近年來耕地面積以每年1%的速度在減少。因爲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農民種植作物品種的可選擇性在增加,豆類播種面積不可能再擴大。從1996—1998年統計數字看,豆類播種面積有升有降,但基本保持穩定,大豆播種面積有增加的趨勢,但芸豆播種面積有減少的趨勢。可見播種面積的變化主要是不同豆類之間的調整。

日本豆類的單產近年來也基本穩定。一方面,日本人對食物的質量比較挑剔,所以在豆類工作上主要抓改進品質,而對單產高低不太重視。另一方面,日本的農業生產在土壤改良、平衡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已達到相當先進的水平,也就是說在單產方面比較穩定,農民對產量的高低也認爲無所謂。有政府的農業補貼政策,有市場的調節作用,產量的增減不會影響農民的收入。

因此,可以認爲日本豆類生產在相當長一個時間內是基本穩定的。儘管從長遠看,受耕地面積減少趨勢的影響,播種面積不可避免的會下降,但是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單產的提高可以抵銷面積減少帶來的影響。

(二)市場需求穩中有降

日本人口的變化近十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定,目前已進入老年社會,因此可以排除人口增減對需求量的影響。

在日本大量進口的豆類中,佔很大比重的大豆主要用來榨油,這部分市場需求是比較穩定的。日本自產大豆和其它雜豆(包括進口的和本國生產的)主要用來做豆腐、豆餡等豆製品食物。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食品消費越來越多樣化,所以增加這類傳統豆製品的消費也十分困難。另一方面,豆制食品是日本傳統的食品,加工比較繁瑣,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願意選擇方便快捷的食品製作方式,特別是年青人,對傳統的豆制食品喜歡的越來越少。綜合上述分析,日本的豆類市場穩中有降是可能的,但下降也不會太大。

(三)新興豆類食品廣受重視

日本人很重視食物的營養,特別是很重視植物蛋白、纖維素的營養作用。有的日本專家說,日本人把豆類食物放在與肉類食物同樣重要的位置。爲了日本人的健康和身體素質的提高,日本有關方面在豆類生產、加工、市場開拓等方面非常重視。

日本豆類振興會和日本豆類基金會對豆類的生產、科研、進口、加工、市場開拓等每一環節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提供資金支持豆類科研,組織專家對出口國的豆類進行考察,特別是在開發豆類製品的新產品方面,取得了許多新成果,如已經上市的豆糕、豆餅、豆麪包,深受人們的歡迎。

(四)豆類進口基本穩定

從日本豆類生產和市場需求情況分析,豆類進口將基本保持穩定。

1、大豆進口目前美國大豆佔據了日本進口大豆的主要市場。美國大豆貨源穩定是主要因素。雖然美國大豆是轉基因產品,但日本目前沒有法律限制、只是要求在豆製品上注以標識,而用它榨油無人問津,所以日本進口美國大豆也比較穩定。隨着人們對轉基因大豆安全性的擔心不斷在增強,如果中國大豆在含油率、價格方面能勝過或接近美國。再加上有關方面嚴格執行合同,減少從美國進口,恢復增加從中國的大豆進口量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日本進口大豆總量不會有明顯增加。

2、雜豆類進口日本雜豆生產量很少,中國在日本雜豆類進口中佔有的份額約爲40—50%,其中紅小豆佔日本進口量的90%左右,芸豆佔25%左右,蠶豆佔90%左右,豌豆佔7.5%左右。

中國出口日本的雜豆以紅小豆爲主。中國紅小豆,特別是內蒙古生產的紅小豆和傳統出口產品天津紅小豆,很受日本加工企業和進口商的歡迎。他們認爲可與北海道什勝地區的紅小豆媲美,但什勝紅小豆產量太少,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所以,事實上在日本也把中國紅小豆用什勝紅小豆的品牌來加工、銷售。可見,中國雜豆類在日本市場是很有潛力的。

四、體會與建議

我國是豆類生產大國,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都位居世界各國前列,而且種類繁多。北方廣大早作區素有種植豆類的傳統和習慣,雜豆品種齊全、質量上乘。但近年來豆類同其它農產品一樣存在不同程度的賣難,比較效益下降,影響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使生產起伏較大。通過這次對日本豆類生產、市場、科技等方面的考察,我們深深感到,我國豆類生產、科技、市場開發與日本相比,有優勢也有差距。豆類在日本被稱爲傳統飲食文化。日本是豆類消費的主要國家之一。我們應當充分地利用與日本在地理和文化方面相近的優勢,努力恢復和提高我國豆類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同時,在國內加大消費宣傳,積極開拓豆類市場。爲此,特建議如下:

1、在生產方面,要立足於根據不同自然條件,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各具特色的豆類生產基地,並逐步創建自己的產品牌子。長期以來,豆類生產同其它糧食生產一樣,以追求數量增長爲主,從而導致:一是生產上存在很大盲目性,產量極不穩定,年際間變化較大;二是各類品種混種、混收、混貯,好品種不能形成好產品、好商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如東北的大豆,是當地的優勢產品,但種植品種多亂雜,沒有明顯的主栽品種和生產區域,好的品種不注重提純防雜,退化嚴重,產品市場競爭力差。其它雜豆也是如此。而日本儘管豆類生產規模遠不及我國,但十分注重基地建設並樹立自己的品牌。日本雜豆產區在北海道,在日本市場到處可見北海道“什勝”豆產品,牌子十分響亮,聞名全國。今後我們也應該依據不同生態區域建立穩定的、專業化的生產基地。不同作物、不同品種要有不同的基地,逐步壯大形成規模,構建一地一品的生產格局,並逐步樹立起自己的品牌。

2、在外貿出口方面,要重合同、講信譽,不斷增強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和守法意識。日本方面總的認爲我國的豆類產品品質是不錯的,有的品種象天津紅、寶青紅小豆在日本知名度很高,但是由於我國收購、出口企業不重視產後分儲、精選、加工等環節,出口豆類中的雜質合量高,大小、色澤、形狀不一,商品性狀較差;另外日方意見較大的是我國有關企業合同履約差,豐年大量要求出口,欠年又不能保證貨源。這方面教訓很深刻,過去日本主要從我國進口大豆,前幾年我國豆類市場緊銷,價格較高,一些企業單方不履行合同,日本只好轉向美國市場,現在我們想出口,日方卻不要。紅小豆也是如此,象山西、陝西省出口的紅小豆,本來品質很好,可偏要打着天津紅的品牌,日方認爲是冒牌經營,非常反感,影響了中國豆類產品的聲譽。因此,建議有關外貿出口企業要建立自己的基地和品牌,嚴格履行合同,樹立公司良好信譽,並在加工分級、恆溫冷藏、精選脫水等環節上多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優質品牌。同時,國家在外匯儲備不緊的情況下,要逐步取消對外貿經營企業在出口方面的優惠政策和特殊權利(我們在日本小商品市場上看到很多我國商品,其價格比在國內市場要便宜得多,這是很不正常的),徹底放開雜糧雜豆外貿經營權,實行國內外大市場平等競爭,優勝劣汰,避免因不平等競爭而導致自相壓價和不注重質量的短期貿易行爲的發生。

3、在消費方面,要大力開發豆類和豆類加工食品,不斷增加花色品種,擴大國內消費需求。豆類食品營養豐富,但我國開發豆類消費市場與日本差距較大。我國基本屬於原始消費類型,而日本近幾年爲了振興豆類文化,不斷地推出各類以豆子爲原料的食品。我們參觀的遠藤製餡株式會社,以加工豆餡爲主,近幾年開發幾大類豆制食品,包括蛋糕、飲料、果凍等,豆餡的利用也很廣泛。他們大力宣傳豆子的營養作用,根據日本人生活節奏快的特點,推廣豆類方便食品,豆制罐頭,豆粉面包,以及各式豆制炒菜,對小孩的配餐添加豆製品等。我們應當借鑑這些經驗,在鞏固豆類傳統飲食的基礎上,大力宣傳豆類食品的營養作用,加大對豆類食品的開發力度,不斷推出新式豆類製成品和豆類菜食譜,增加花色品種,滿足不同消費需求,擴大我國的豆類消費市場。

4、在豆類科研和推廣方面,既要根據我國國情,注重提高單產的同時,更要特別重視改良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等的研究與推廣。與日本相比,我國在豆類科研與推廣方面投入的科技力量明顯不足,日本在北海道分別建有國立和道立旱作農業試驗場,專門從事豆類育種、栽培、加工和機械化方面的研究,投入充足,現代化程度高,特別是在品種改良和機械化上更新換代快,成果顯著。而我國目前從事豆類科研的力量及投入少,而且極其分散,在豆類育種和栽培技術上難有突破、現有的優質品種防雜保純不夠,退化嚴重,機械化程度低,農民種豆基本沿襲着原始的粗放經營狀態。今後我們應有計劃地根據不同生態區域,在豆類主產區建設豆類研究示範中心,集育種、提純、栽培、植保、土肥、機械化於一體,切實加大豆類科技開發與機械化試驗示範工作,提高豆類科技貢獻率,力爭通過幾年努力,使我國的豆類生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5、要建立健全豆類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豆類產業化程度,造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豆類生產的態勢。日本大豆生產管理以國家爲主,而雜豆則以社會或企業爲主,分別由豆類振興會和豆類基金會去抓。因此,建議在豆類主產區成立由生產、科研、經營、加工、消費者組成的豆類協會,先由國家給予一定支持,逐步過渡到企業和社會贊助,類似日本豆類振興會和基金會那樣,具體負責協調豆類生產、加工、貿易、消費等方面的組織協調工作。要鼓勵外貿企業、加工企業進入生產領域,爲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提高豆類生產、加工、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總體上看,發展豆類生產在我國有着巨大的潛力,應當成爲我國特別是北方旱作區今後調整結構的重點之一。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樹立大糧食觀點,把豆類振興納入到糧食工作之中,不斷增加資金和科技投入,積極開發國內國際市場,大力引導國民的消費需求。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對豆類生產、加工、貯藏等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完善豆類生產、加工、經營等方面的質量標準,提高對豆類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和統計工作,健全豆類指導和服務組織,促進豆類生產向高產優質高效方面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