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城區教委到洋思的考察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6W

1999年3月8日至3月10日,我們一行11人(語、數、英、政、物、化、史、地、生各1人,錄像1人,司機1人)到洋思國中進行了考察。看了“洋思之路”的錄像;聽了語文、數學、物理、英語、政治、歷史、生物7個學科的課;翻閱了教師的備課、學生的作業、學生的教材、教學輔助材料等;和許多教師、學生、學生家長進行了交談;參觀了學生的宿舍、課間操、眼保健操等活動;觀察了學生的放學、吃飯等情況。從領導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研教改、學校發展等各方面,對洋思國中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思考和分析。現將洋思國中的有關情況、辦學特色以及我們的體會彙報如下:

萊城區教委到洋思的考察報告

辦學條件。洋思國中是天興鎮的一所公辦民助初級中學。1980年創辦,當時只有5個班,兩排平房,15名教師,大專1人,40%是代課教師。經過近20年的發展,現在有11個教學班,44名教職工,其中一名全國模範教師,一名全國優秀教師,一名中學特級教師,一名中學高級教師。教學設施基本實現了現代化(每個教室都有閉路電視)。1998年學校硬件建設投入200萬元,其中學校自籌150多萬元。計劃1999年再投入200萬元。

教學質量。自1990年以來,學校連續8年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合格率達100%,優秀率爲泰興市同類學校之首。可以說,洋思國中以三流的辦學條件(98年以前)、三流的師資基儲三流的生源,取得了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

榮譽。學校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先進集體”稱號,被省教委命名爲“江蘇省德育先進校”、“江蘇省模範學校”。校長蔡林森同志出席全國師範教育工作會議,受到xx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學校裏有國家教委督導司司長、江蘇省教委主任、副主任、泰州市教委主任等各級領導的親筆題詞。

社會影響。江蘇的不少報刊報道了洋思國中的事蹟,《人民教育》介紹了他們的事蹟,泰州市教委作出了全市學洋思的決定。全國各地來洋思參觀學習的僅1998年就有9000多人。現在洋思國中在校生621人,其中200多人是本招生片內的走讀生,近400人是外地的借讀生。

洋思國中爲什麼贏得了這樣高的聲譽?用學生家長的話說,就是能考上高中,成人成才(吃中午飯時,我們與許多學生家長交談,他們說話的意思都是這樣)。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有一流的教學質量。爲什麼三個三流創造了一個一流的教學質量呢?他們的經驗可以概括爲以下八個方面。

一、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爲起家、發展的法寶

可以說,洋思國中的起家,靠的就是高質量。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前幾年靠的是高升學率,現在靠的是高質量。沒有高質量,就沒有領導的肯定,就得不到政策的支持;沒有高質量,就沒有社會的讚譽,就得不到~的支持;沒有高質量,就得不到家長的信賴,就得不到經濟的支持;沒有高質量,就沒有諸多的榮譽,就沒有洋思輝煌的今天。洋思國中靠高質量起了家,還要靠高質量發展。蔡林森校長強調,要“雷打不動抓教學質量”;小黑板上的口號是:“不屈不撓清除障礙,拼死拼活捍衛洋思;六親不認抓管理,面紅耳赤奪質量。”學校和教師簽訂了崗位責任書。我們還發現,許多學生也向教師寫了保證書,保證書上列上了期末考試要達到的成績及獎懲標準。

二、把科學、嚴格的管理作爲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1、制度適合校情。改革就是要打破平均主義,使幹好幹壞大不一樣。84年,推行教育、教學崗位責任制時,幹好幹壞,僅差10多分,沒有拉開檔次。而91年後,特別是94年、95年推行的崗位責任制,動了真的,幹得好與壞一下子拉開幾十分,考覈總分與獎金掛鉤,真正體現了幹好幹壞大不一樣。爲什麼責任制的力度不同,而教師都一直擁護呢?因爲洋思國中的責任制符合校情。起初試行時,各方面條件不成熟,還得保留一點平均主義東西。隨着推行責任制的時間增長,大家習慣了,加之,學校各項工作達到了一定水平,責任制提出較高要求,大家都認爲獲獎的把握大,幹差的可能很小,於是都贊成重獎重罰了。

2、領導站在前列。在推行責任制管理學校的過程中,領導站在前列,自我加壓。修訂責任制時,領導成員本着辦好學校的唯一宗旨,主動對自己提出更嚴的考覈標準,甚至限制領導成員得高分的機會,以利於與教師公平競爭。在檢查、考覈、兌現時,堅持不對領導照顧,領導成員包括校長本人該罰則罰,決不手軟。

3、充分發揚民主。起草崗位責任制及各項制度,均由領導成員、黨員、工會小組長、團支書等人蔘加,然後交教代會討論、修改、通過,最後由學校公佈、執行。平時,每週末領導成員開會研究工作,星期天晚上,召開教師周前會,討論佈置下週工作。這樣,責任制及校規校紀來自羣衆,代表了全體師生員工的利益,可信,可行,且行之有效。

4、在嚴和實上下功夫。學校在管理的過程中,始終講究嚴和實。例如,在常規管理方面,班班有課內紀律記載簿,課上學生違反紀律,教師示意點名無效後,任課教師作好記錄,待課後教育。上課間操、開校會、看電影,值日老師都帶上常規記載薄,當場記載評分。一日三餐,多數教師和學生同吃食堂,同樣生活標準,同樣記帳付款。晚上睡覺,校長、部分教師和學生一樣,睡在學生宿舍裏。和學生生活在一起,既與學生拉近了距離,又爲學生樹立了榜樣,同時,也便於及時檢查和指導。對各班紀律衛生評分,一週一公佈,一月一評比,給優勝班級發循環紅旗。期末累計總分,作爲優秀班主任、先進集體的主要條件之一。這樣,校園常年無紙屑、果殼,牆壁無一污跡,桌上無一刀痕。嚴格的管理,養成了學生良好的習慣。

5、敢於碰硬。管理的過程,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思想教育鬥爭的過程。在管理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校堅持天天找問題,敢於硬碰硬,發現問題決不繞道走。“不屈不撓清除障礙”是洋思國中的口號,也是他們的實際行動。

三、把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作爲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

洋思國中在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抓學歷補償教育、苦練教學基本功、外出學習、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等,但最突出的還是下面兩條。

1、榜樣引路,鑄造師魂。學校引導教師學習鄧小平理論,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開展評優、評先,“學陶師陶”、“奉獻在崗位”等富有成效的活動,注重以榜樣引路,鑄造師魂。校長帶頭奉獻。他成年累月一心撲在工作上,既是家長,又是公僕。1991年、1993年、1995年暑假,學校建校任務大,校長每天騎自行車,趕20多里路到校,直到晚上建築工人下班後,才摸黑回家,從未拿分文補助。學校住房緊張,爲使結了婚的青年教師住上單人宿舍,校長一直和工友、學生一起擠在集體宿舍,睡雙人牀。在校長的帶領下,全校教師個個樂於奉獻,以身作則。60歲的戴西健老師,1989年被評爲全國優秀教師,至今,常年帶病工作,和大家一樣按時到校參加晚辦公。教師思想素質高了,忘我地工作,處處爲人師表,對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是對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無疑會產生最佳效果。

2、師徒結對,以老帶新,以高帶低,縮短成熟週期。近幾年,每學年初,都有剛畢業的大專生進洋思國中任教。新教師一進校,學校就派骨幹教師做他們的師傅,並給師傅髮帶徒費,給師傅適當減工作量,搞師徒捆綁式的考覈獎懲,明確規定:師傅把徒弟帶好了有獎,帶差了受罰。他們還規定,徒弟的教學進度比師傅慢1—2節課,徒弟必須一節不漏地聽師傅的先行課,可以直接使用師傅的教案,師傅也必須一節不漏地聽徒弟的彙報課,及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校長、教導主任堅持天天聽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新教師一上講臺就不走彎路,從而保證了學校課堂實施素質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把奮力拼搏作爲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在洋思國中,行動是軍事化的,管理是企業化的。每個教師、每個學生都在爲完成既定目標而奮力拼搏,每時每刻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與馬虎。從他們對時間的利用可見一斑。

起牀:5∶40

洗刷:5∶40—5∶55

晨跑:5∶55—6∶00

晨讀(一):6∶00—6∶20

早飯:6∶20—∶6∶40

晨讀(二):6∶40—7∶15

第1節:7∶25—8∶10

第2節:8∶20—9∶05

課間操:9∶10—9∶25

第3節:9∶30—10∶20(含眼保健操)

第4節:10∶30—11∶15

午飯:11∶15

午間輔導:12∶30—1∶20

讀報或寫字:1∶25—1∶45

第5節:1∶55—2∶45(含眼保健操)

第6節:2∶55—3∶40

第7節:3∶50—4∶35(有時是活動,有時是自習)

第8節:4∶45—5∶30(自習)

晚飯:5∶30

晚自習:7∶00—9∶00(9∶30)

因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借讀生,洋思國中每兩週休息1.5天。

學生的時間非常緊張,教師的時間更緊張。當我們問起教師什麼時間讀書學習時,校長的回答是:向深夜進軍。

五、把抓好起始年級,基礎學科作爲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

爲了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洋思國中千方百計地從“三個一”抓起,即從起始年級(七年級)抓起,從新生進校的第一天抓起,各學科都從第一節課抓起,力爭使每個學生會學習、能學習。主要抓了以下幾點:

1、相信每一個學生可以學好。洋思國中每年都有雙科不及格的學生進校,三年後大多也能升入高一級學校。實踐使他們從心底裏相信,只要從頭抓好,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因此,學校在校門口樹起了“使每個學生合格”的標語牌,提出了“七年級學生英語人人滿分,語文、數學成績躍入全市第一”的口號,滿懷信心地抓好起始年級。

2、對七年級老師重獎。因爲生源差,七年級老師要使學生成績趕上超過外校,任務重。他們教好了,對提高八年級、九年級的教學質量,對課堂教學改革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從頭規範學生行爲,教會學生學習。七年級新生進校,先集中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行爲規範》及有關校紀校規;舉辦學習方法講座,進行嚴格訓練,從第一節課開始,引導他們自學,使他們有一流的精神狀態,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把轉化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作爲大面積豐收的基礎

1、實行借讀生入校考試製度。從學生的日記裏我們瞭解到,剛入校的學生很擔心,因爲考不好有被刷下去的危險。

2、堅持不分快慢班。把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分散到各個班,便於教師輔導,便於學校考覈,也有利於班級的競爭。排座位時,把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與優生同桌,便於“兵”教“兵”。

3、輔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力求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教師講課的起點是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提問重點也是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每天早晨,文科老師幫助他們背單詞、背課文。每天中午,理科老師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同桌的優生也隨時幫助他們,讓他們把剛教的單詞讀一讀,默一默,幫助糾正,這樣做不但提高了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也提高了優生自己,同時還密切了優生、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之間的感情。

4、實施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驗收制度。學校堅持每週星期一驗收一次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時間在自習課上,單週驗收數學,雙週驗收英語,只驗收課本內容。教導主任當組長,任課老師和班上的尖子學生當驗收員,班與班對調驗收,兩個尖子生驗收一個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例如,驗收英語時,把兩週所教的單詞旁邊做上記號,驗收完,在表上填上正確率。這樣的驗收,不要教師出試卷、改試卷,也不加重學生負擔,但它對師生促動很大,可以促使教師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反覆抓,抓反覆,做過細工作,也爲教師、學生、學校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便於學校及時分析研究、表揚批評,便於師生及時補缺。就這樣,學生水平齊了,基礎實了,從根本上保證了學校的鞏固率、合格率、畢業率達到100%,水漲船高,尖子生也多了。

七、把創名牌作爲學校發展的戰略

從洋思國中的發展軌跡來看,學校走上了一條“質量——名校——經濟——質量”的路子。先“不屈不撓”、“六親不認”、“面紅耳赤”、“雷打不動”、“拼死拼活”把質量搞上去,由高質量贏得諸多榮譽,因榮譽和質量聞名遐邇,成爲名校,以名校的牌子謀求經濟的發展,以經濟爲後盾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在名校效應下,四面八方的學生雲集於此,學校財源滾滾而來(每生每學期借讀費1000元;98年到洋思國中考察的9000多人,每位收費10元);在名校效應下,教師以在洋思任教爲榮,絲毫不敢鬆懈;在名校效應下,學生一邁進校門就充滿了信心,你追我趕,不甘落後;在名校效應下,壞習慣、壞風氣失去了市場,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很容易養成;在名校效應下,形成了“求實創新奉獻”的校風,“熱情耐心善導”的教風,“好學會學學好”的學風。洋思國中的口號是“拼死拼活捍衛洋思”。捍衛洋思的什麼?就是捍衛洋思國中的名校地位,這就是洋思國中的發展戰略。

八、把改革課堂教學作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

洋思國中認爲,學生在校絕大部分時間在課堂,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戰常他們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不圖形式,不比活動次數,不追求表面的轟轟烈烈,而從實際出發,從實效出發,老老實實地在改革課堂教學方面下真功夫,努力使每個學生的素質全面合格。

1、課堂教學目標素質化

有位著名教育專家聽了洋思國中老師的課,問校長:“你們七年級的學生這麼會學習、愛學習、能力強,你們用了多少時間培訓出來的?”校長說:“沒有佔用課外時間,着重抓一條:把素質教育的任務寫進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首先必須確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明確每章、每節,乃至每節課的素質教育目標,即課堂教學目標必須素質化。他們堅持不超綱,不超教材,對教材中凡學生通過自學就會了的,也大膽不教。這樣,極大地壓縮了傳授知識的時間,衝破了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學生單純接受知識的圈子,把節省出來的大量時間、精力用於能力、習慣、道德情感、意志等的培養。

明確並追求培養能力的目標。這是文化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過去,教師滿以爲上課就是教書,教學目標就是傳授知識,課文講完了,例題講完了,學生聽懂了,就萬事大吉。其實,教師從上課講到下課,講得再好,學生再懂,但沒有動手,就談不上培養能力,就達不到大綱的要求,在不知不覺中欠了“債”,因爲大綱明確規定不少知識都要達到掌握、運用的程度,也就是要形成能力。而學生聽懂了,僅僅理解,與形成能力還相距甚遠,就如僅僅理解游泳知識與會游泳是兩回事一樣。因此,教師在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時,都注重明確學生能力的培養應達到什麼要求。注重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注重讀、寫、算的能力的提高。數學課上,教的定律、法則、公式,學生不僅都能當堂背誦,而且靈活運用,正確率達95%以上;英語課上,學生能當堂運用所學單詞進行會話。

明確並追求德育、健康衛生等目標。這也是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師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時,都要考慮如何把愛國主義教育、行爲習慣養成等德育目標寫進教學目標。例如,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注重有機地通過組織競賽、檢查、評比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規範行爲,養成良好的寫字、用眼、讀書、發言等習慣。這既保證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又促進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2、課堂教學結構素質化

素質化的教學目標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甚至化解到每一個教學環節。洋思國中衝破了傳統的先“教”後“學”的模式,靈活地採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在課上教師揭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動腦、動口進行自學,暴露問題後,教師點撥釋疑(或讓學生釋疑),學生再練習,當堂完成作業。這種教學結構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使學生從被動的狀態中解脫出來,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像導演,只作有針對性的指導。這種教學結構是一種素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是素質化的教學目標的有效動作載體。例如:作文指導課上,先讓學生(板演或在座位上)獨立審題、立意、選材、編寫提綱,同時教師巡視,普遍瞭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然後講解傾向性問題,這樣,很快解決了作文中幾個關鍵的問題;接着再讓學生獨立打草稿,教師再巡視,個別問題,個別輔導,傾向問題,集體糾正。講讀課上,儘量減少教師範讀課文,改爲學生輪流讀課文,有問題,教師糾正;學生獨立分段,寫段意後,教師針對問題點撥;譯講課文時,先讓學生看註釋、譯文、試講,教師只講學生不會的字、句。數學課上,先讓學生看概念、看例題,再讓學生做與例題類似的題目,教師針對問題點撥後,學生完成課堂作業。理化課上,先引導學生自己做實驗、寫實驗報告,歸納結論,教師只幫助解決疑難。政治課、史地生課,均以指導學生帶問題看書、討論爲主,教師補充、更正爲輔。音樂課上,引導學生練習唱歌,吹口琴、豎笛,彈電子琴,教師作適當指導。這樣,各年級、各學科都推進“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素質教育的效果比較明顯。

在“先學”這一環節,教師的“導”注意了三點:第一,要激發自學的動機,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假期、晚自習、課堂三個層次的自學,學什麼內容,用多長時間,達到什麼目標,做哪些題目都有明確的要求。第二,要指導先學的方法。如怎麼看書,怎麼練習,注意些什麼。第三,在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廣泛調查,尤其要摸清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中的疑難問題。這樣,學生自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調查的過程。教師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進行分析,分清主次,弄清是傾向問題,還是個別問題,並進行歸類,爲“後教”作好準備,這實際上是第二次備課。

在“後教”這一環節,他們也做到了三點:第一明確教什麼?即教的內容,絕不是依據教材照本宣科,而是教學生自學後還不會的地方。如數學課上,教學解分式方程,學生看例題,做與例題類似的題目後,教師發現學生只在去分母及檢驗這兩步有錯誤,就只講這兩步,其餘十幾步不教。第二,明確教的要求。教師不能就某個問題講問題,要由個別到一般,上升到理論,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還要指導實踐,重點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樑,以免學生走彎路。第三,要明確教的方式。“後教”不是教師一言堂,是先讓會講的學生教,學生不會教時,教師纔開口講,教師講解要避免重複,力戒學生講一句,教師重講一句;學生講一遍,教師重講一遍。

在“當堂訓練”,即當堂完成作業這一環節,他們也注意三點:第一,練的內容主要是爲了培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練的時間不少於15分鐘;第三,練習的形式要像考試那樣,讓學生獨立地、快節奏地按時完成,教師不作輔導,只注意檢查糾正學生練習過程中的不良習慣。

當堂完成作業有很多好處:第一,可以確保掌握、運用的教學目標當堂達到,讓學生通過緊張的課堂口頭或書面練習,鞏固基礎知識,增強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素質。第二,可以激發學生認真聽講,快速思維,開發智力,磨練意志,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可以及時獲取準確信息。學生當堂獨立作業,什麼問題都可以暴露出來,教師可以根據獲取的準確信息,及時改進教學。如果作業留在課外,就會有抄襲現象,教師就發現不了問題,更不能及時解決問題。第四,當堂完成作業,逼着教師壓縮講授時間、衝破“滿堂灌”的怪圈。第五,提高了教學質量。每節課所教,均通過練習、檢測、驗收,節節清,不欠債,堅持下去,教學質量就會不斷提高。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不是教條。他們要求教師淡化結構意識,採用時,不死搬硬套,一切從教材實際、學生實際出發,順乎學情、順乎自然,講究實效,靈活進行。有時集中學,再集中教,最後集中練;有時學一點、教一點、練一點,再學一點、再教一點、再練一點,分散進行,等等。教師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時,教師教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有的不超過10分鐘,其餘時間都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學習。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了,始終處於緊張興奮狀態,他們的學習能力強了,自覺暴露出來的不良習慣得到了糾正,全面素質提高了。同時,課業負擔也減輕了,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

洋思國中的經驗很多,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改革,很值得我們學習。但在考察中,我們也感覺到,洋思國中有些現象很值得研究。

一是智育觀面臨嚴峻挑戰。傳統的智育觀將智育主要理解爲知識的傳授與灌輸。學生的智力主要表現在對知識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儲和應考能力。今天,我們認爲洋思國中智育工作抓得好,主要依據是其量化的學生鞏固率、合格率、畢業率和優秀率。可見,沒從根本上跳出傳統智育觀的圈子。那麼,什麼是現代智育觀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所謂智力,“是一種理解他周圍世界,並能機智地對付周圍世界挑戰的能力”。現代心理學認爲: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是獨立思考、選擇創造及適應周圍世界的能力。現代智育觀不僅包含人對外部信息的接收、加工和存儲,更主要的是包含人的全身心參與和把握世界的活動能力。如果用這樣的智育觀去考察洋思國中,就應該弄清楚洋思國中的智育觀中含有多少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適應力的內容?是否有相應的質量標準、實施和評價方法?洋思的學生是否有較強的學習和發展的後勁?如果說傳統的智育觀在今天還有其存在的社會基礎,那麼,21世紀的社會經濟發展必將不允許我們再持傳統智育觀。況且,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早已證明,智能得到較好發展的學生,才能在高一級學校成爲越學越會學、越主動、越能出成果的“高才生”,才能在工作崗位上成爲效率高、辦法多的“機靈人”,才能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中成爲適應性強、競爭力強的“自由人”。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面臨嚴峻挑戰。俗話說:“名師出高徒”,要培養出高智能的學生,首先教師要具有廣博的學識和善教的本領。例如,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要善於發現和挖掘蘊藏在學科知識及其結構中前人創造知識的思維方式和規律,並能將其移植到學生的認識結構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爲此,課堂教學不能僅是簡單的達標教學,而要善於抓住教材中的概念、法規、公式、定理的共性進行類比,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要善於抽取出知識中思維方法的共性,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實現能力的遷移;要善於鼓勵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學有創見……就目前來看,洋思國中11個教學班,40位任課教師,其中語文11人,數學10人,英語7人,物理4人,化學2人,地理1人,音體美各1人,微機2人,政治、歷史、生物等會考科目無專職教師。這樣的師資結構顯然實現不了上述的教學理想。

對照洋思國中的經驗,聯繫我區的實際,當前,我們有四方面的工作亟待做好。

一是進一步樹立素質教育質量就是教育生命的觀念。要進一步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要認真研究我區的現狀,認真研究我區教育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制定出長期和近期相結合、宏觀和微觀相結合、適合區域特點的素質教育目標。

二是要繼續高舉科學與拼搏這兩面大旗。劉主任在1996年教學工作會議上號召全區要高舉科學與拼搏這兩面大旗,現在,我們應當舉得更高。不講科學,拼搏是蠻幹;不講拼搏,科學是空談。用科學來指導拼搏,用拼搏來科學工作,這是任何一項事業成功所不可缺少的。

三是要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應當說,近幾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洋思國中的課堂教學相比,我們有相同的地方,如圍繞目標教學,點撥引導,反饋矯正,當堂達標等;有差的地方,如指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也有長處,如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等。下一步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要在以下幾方面努力。第一,加強學法指導,着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第二,要充分備課,實現精講點撥,壓縮教師講的時間;第三,要根據典型性、針對性、量力性的原則,精心設計訓練題目;第四,調整學生作業時間與預習時間,強調當堂達標,減少作業時間,逐步增加預習時間;第五,要加強對差生的輔導,讓每一個差生都具有自學的主動性,具備自學能力,否則,自學只能產生一大批差生。

四是要落實師帶徒的要求。師徒結對子,教學相長,我們號召了多年,有些單位做得比較好,大多數單位並沒有真正落實。要學習洋思國中的經驗,使青年教師少走彎路,縮短成才的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