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考察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4W

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考察報告(馮海發謝義亞)

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是一個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國家,政府和國民的生態環境意識都很強,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的主要特點

1.政府主導。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屬於典型的政府主導型模式。

健全的機構體系爲澳大利亞政府主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奠定了基礎。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設立政府環保部門的國家之一。早在1970年,維多利亞州就成立了環境保護局。目前,澳大利亞在聯邦政府(CommonwealthGovernment)、州政府(StateGovernment)、地方政府(LocalGovernment)三個層次都設有專門的環保機構。聯邦政府設有環境與遺產部。州一級的環保機構較爲複雜。以維多利亞州爲例,政府設立了自然資源與環境廳,下設環境保護局、自然資源局和生態再循環局。

充足的人力和資金投入爲澳大利亞政府主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供了條件。澳大利亞聯邦環境與遺產部有500名工作人員,各州環境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在1000人以上。近年來,澳大利亞每年的環境保護投資都超過85億美元,約佔GDP的1.6%。維多利亞州環保局每年的經費預算爲32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來源於州政府撥款,一部分來源於排污收費。

統管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發展規劃和實際運行是澳大利亞政府主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具體表現。澳大利亞實行聯邦制,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主要通過協商和合作方式來實現國家環境發展規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則主要採取直接干預方式使州環境規劃得以實施。各級政府都直接主導相應層次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的實際運行,絕大部分環保工作由政府直接參與完成。

因地制宜,分區管理,是澳大利亞政府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做法。根據資源生態環境特徵,澳大利亞把國土劃分爲若干個區域,因區施策。維多利亞州把全州分爲4個區域,州環保局在每個區域都設立一個辦事處。昆士蘭州把全州劃分爲北部、中部和南部3個地區,州環保局內設的地區辦公室常年在各自的地區辦公。

2.依法治理。澳大利亞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立法和執法工作。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出臺環境保護法律的國家之一。早在1970年,維多利亞州就制定和頒佈了“環境保護法”(EnvironmentProtectionAct1970)。目前,澳大利亞已經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在聯邦層次,環境保護立法已有50多個,有綜合立法,如“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持法”;也有專項立法,如“大堡礁海洋公園法”;還有20多個行政法規,如“清潔空氣法規”、“輻射控制法規”等。在州層次,各州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法律法規都多達百餘個。

澳大利亞環保法律法規的條款很細,可操作性很強。維多利亞州的“環保收費法規”,條款多達百餘條,從收費的種類、標準、單位、計算公式到最大排污允許量、交費流程、費用減免等,都規定得十分詳細。僅垃圾填埋就按照廢物種類和數量列出了16個層次的收費水平,每個層次收取若干個“費單位”。“費單位”的個數,由垃圾填埋成本確定。每個“費單位”的具體金額,由當年物價水平確定。這樣的規定,可操作性很強,避免了執法的隨意性,減少了執法過程中的摩擦。

澳大利亞環保執法十分嚴格,體現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在澳大利亞,不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機構,只要違反了環保法律法規,都要受到嚴肅查處。在著名的大堡礁綠島公園,遊客不許帶走任何自然物體(包括貝殼),違者處以高額罰款。在昆士蘭州北部地區,有倆人曾因砍伐20多棵樹而被判十多年徒刑。在維多利亞州,環保局每年都要向法院起訴40—50起損害環境的案件。今年澳大利亞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一些地方終年滴雨未下,許多城市都出臺了嚴厲的節水措施,在時間上嚴格限制洗車、澆草坪等耗水性活動,任何人違反,都要受到處罰。

爲了確保環保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澳大利亞各州都組建了“環保警察”(SEPP)。環保警察隸屬環保局領導,是環保局的一個內設機構。環保警察的人數不少,維多利亞州就有120名,佔環保局總人數的1/3,該州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多數具有當環保警察的經歷。環保警察身着統一制服,佩帶鮮明臂章,專司環境執法工作,具有很大權威。

3.綜合協調。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環保工作的綜合協調,一方面協調有關部門的行動,另一方面協調社會公衆的行動。

協調環保有關部門的行動,是澳大利亞政府綜合協調環保工作的基本層次。在澳大利亞,三級政府都有好幾個部門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事務,爲了避免推諉,減少摩擦,各級政府通過法律和跨部門機構來協調。在維多利亞州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廳,由廳長辦公室對下屬的環保局、自然資源局和生態再循環局進行協調。

協調公衆的環境行爲,是澳大利亞政府綜合協調環保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公衆場合尤其是旅遊勝地,導遊都要向遊客介紹政府的環保規定,提醒遊客嚴格執行,做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除了雜物,什麼都不帶走”。在著名的企鵝島,政府規定在觀看企鵝歸巢時,不許大聲喧譁、使用閃光燈照相,數以千計的遊客在持續兩、三小時的觀看中,無人違反規定。

把環保事業融入發展之中,是澳大利亞政府綜合協調生態環境建設的成功經驗。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溼地建設。澳大利亞把溼地建設與水源淨化結合起來,與候鳥繁棲地的培育結合起來,與房地產開發結合起來。墨爾本市水利部門與房地產開發商在該市遠郊的一個地方聯合建造人工溼地,使當地的環境顯著改善,房地產價格上升了10倍,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4.全民參與。發動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是澳大利亞政府推進環保事業的基本做法之一。

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通過宣傳教育示範的方式,引導國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堪培拉“無垃圾城市”計劃的推進,就是建立在廣大居民積極參與的基礎上的。它的目標,是在2010年不再填埋垃圾,實現全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在計劃實施的每一個階段,政府有關機構都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和講座等形式,告訴居民應該如何做。環保部門還開辦了“無垃圾城市”計劃教育中心,爲居民免費提供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知識和技術,引導廣大居民自覺參加到這項計劃中來。

鼓勵企業參與環保產業的開發,是澳大利亞政府發動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成功做法。澳大利亞政府對從事環保事業的企業在稅收、設施等方面給以優惠,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環保產業。堪培拉市有70—80家企業從事垃圾收集、分類和填埋工作,每年創造1000多萬美元的產值。政府還與商業企業合作,推出了“生態商業”計劃,鼓勵商業企業減少水、電、汽等資源的使用。

澳大利亞政府還十分注重公民對環境法律制定的參與,激勵公民關心環境,爲全民參與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廣闊空間。澳大利亞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的制定,採取全民參與的方式,面向社會招標,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競標,由中標者負責起草,法律法規草案散發廣大公民,廣泛徵求意見。這樣做,既提高了公民對環保事業的參與度,拉近了公民與法律和政府的距離,增強了公民遵法守法的自覺性,又保證了法律法規條款的完善和對現實生活的貼近。

廣大居民具有很強的生態環境意識,以實際行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居民自覺參與植樹、清理垃圾、拯救動物等活動。居民房屋前後的花園和草坪,都按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規劃和要求,由居民負責栽植和管護。全民的廣泛參與,真正實現了國民環境行爲與政府環境導向的統一。

二、澳大利亞政府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基本職能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擔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職能不盡相同,既明確分工,又密切協作。

l、聯邦政府的職能。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生態環境建設職能主要定位在國家利益層次。

聯邦政府承擔的生態環保職能包括:國際環保公約談判及簽定,國內環保法規制定,外海水域管理,跨州環保事務協調,少數重要生態區域的直接管理,重要環保科學技術的研究及推廣,與州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聯合行動等。爲了完成上述職能,聯邦政府設立了環境與遺產部,內設11個司局,即戰略發展司、政策協調司、許可及立法司、環境質量司、科學監測司、海洋及水利司、南極司、國家公園司、自然遺產司、人文遺產司、氣象局;另外,還設有一些其他專門機構,如大堡礁海洋公園事務辦公室、全國溫室辦公室、全國海洋辦公室、悉尼港事務辦公室等。

2、州政府的職能。各州政府承擔着政府主要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職責。

歷史上,澳大利亞各州總督直接向英國女皇負責,各州的獨立性很強。澳大利亞建國之初,環境問題尚未顯現,國家憲法中未能提及聯邦政府的環保責任,環保主要是州政府的職責。

州政府的生態環保職能十分寬泛,主要包括:環保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環境標準的制定和監督執行,環保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大氣、水、土壤、近海的環境監測和管理,生態植被的保護和建設,野生動物和自然人文遺產的保護,國家公園的建設和管理,資源及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企業環境許可證的發放和監督,污染綜合治理,環保執法,環保宣傳和環保教育,與聯邦政府的聯合行動等。

3、地方政府的職能。澳大利亞的地方政府,是指州政府之下的基層政府。

按照澳大利亞憲法,地方政府的權力是由州政府賦予的,因而地方政府的環保行爲要受州政府的指導和干預,要在州政府的環保計劃框架內進行。

地方政府所承擔的生態環境建設職能較少,主要是:垃圾清理和管理,噪音等影響環境因素的控制,住戶發展對環境影響的控制,社區環境摩擦的協調,在州政府發展計劃框架下制定和執行社區環保規劃等。

4、政府之間的合作。由於各州具有較強的獨立性,爲了更好地履行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職能,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以及州政府與州政府之間展開了密切合作。

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合作的一個積極成果,是1992年達成的“澳大利亞(聯邦和州)政府間環境協議”。該協議明確提出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將以合作和協商的原則處理面臨的環境問題,規定了各級政府在制定環境政策和法規時必須遵循的原則,並對具體的環境議題制定了一系列協作行動計劃。根據該協議,澳大利亞成立了由聯邦環境與遺產部部長任主席、各州總理代表(負責資源或環境的各州部長)爲成員的“國家環境保護理事會”。該理事會可以審議和通過全國性的環境標準,理事會成員2/3多數表決通過的文件或決議將自動成爲各州的法規予以實施。

州政府之間的合作形式更加靈活,合作內容也更加寬泛。有以法律爲基礎的正式合作,也有資源或環境部門之間交流經驗、交換意見、共享信息、共同開發環保技術等方面的非正式合作。

政府之間的有效合作,既強化了各自承擔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職能,又增強了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行動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在分工的基礎上形成了合力,確保了政府生態環保職能的順利履行和生態環保目標的實現。

三、加強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幾點建議

澳大利亞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做法,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黨的十六大報告已將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作爲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重要內容。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十分短缺的國家,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任務非常艱鉅。我們一定要增強環境憂患意識,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1.確立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澳大利亞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做得好,一條重要經驗是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堅持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在著名旅遊城市凱恩斯,一發展商申請在風景區建造7.5公里長的空中索道,市政府要求其不得毀壞熱帶雨林,發展商不得不用直升飛機運送建築材料,修建索道支架。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往往成爲一對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基本點是牢固確立環境優先的現代發展理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立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和協調管理機制。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環境爲代價去換取經濟增長,都不能以眼前發展去損害長遠利益,更不能用局部發展去損害全局利益,決不能走“先開發、後保護,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

2.加強生態環保法制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具有長遠性、戰略性、全局性的特點,需要建立長期穩定起作用的法律保障機制。我國已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對推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環境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情況仍不同程度存在。加強生態環境法制建設,十分必要。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消除在生態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立法空白。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規條款。通過修改法律法規,增強可操作性。再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只要違法,都應按照法律法規嚴肅處理。同時,要加強環境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能力。最後,應廣泛吸引社會各界參與環境法律法規建設。環境法律法規正式頒佈前,應向全社會公佈草案,廣泛徵求意見。

3.加強政府生態環保職能。各級政府應就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基本職能進行合理明確的分工,中央政府的環保職能應主要定位在國家利益層次,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的具體責任,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環境職能情況的監督和考覈。要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爲全面加強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職能創造條件。應逐步改變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分工過於分散的局面,建立一個相對集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管理機構。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重點地區,應打破行政區劃,按照自然區劃建立有權威的機構。國家財政應適當增加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預算,增加環境事業基本建設投入,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

4.強化全民環境意識。公民的環境意識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的重要基礎,應該把環境教育納入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工作的軌道。環境意識的培育要從娃娃抓起,應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持久的生態環境教育,逐步把生態環境知識列爲中國小的一門課程。加強環保宣傳和示範工作,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愛護環境、建設環境、保護環境的氛圍。強化環境制約措施,用法律法規嚴格約束每個人的環境行爲,以此增強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