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雷山縣旅遊考察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5.6K

爲學習借鑑貴州xx縣在苗族文化旅遊發展方面的先進做法和經驗,開發xx縣畲族文化旅遊資源,20**年8月6日至9日,我縣考察團一行33人在橫河鎮黨委書記陳振友、縣文體旅遊局副局長陳雪花的帶領下,專門赴貴州省xx縣考察學習。考察團一行實地考察了雷公山、西江千戶苗寨、郎德上寨及下寨等景區景點,並與xx縣旅遊產業發展和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xx縣文體局、xx縣郎德鎮等有關部門座談,探討了廣東xx縣與貴州xx縣文化旅遊事業的交流和發展。通過學習考察,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受益頗多,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貴州雷山縣旅遊考察報告

一、xx縣旅遊發展情況

xx縣位於貴州省xx州西南部,距州府凱里42公里。擁有4a景區一處,國家森林公園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處,省級風景名勝區一處,主要有西江景區、雷公山景區、郎德景區等景點景區;有國內旅遊社1家,四星級酒店1家,二星級酒店3家,正在申報三星酒店2家,申報2星級酒店1家,農家樂 415家。共有牀位4940個,餐位14440個,其中,酒店牀位1528個,餐位4930個,農家樂牀位3510個,餐位9517個。

xx縣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苗族聚居區,是幾乎沒有工業支撐的國家級貧困縣。在鄉村貧困面大、可進入性條件差、政府投入能力低、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條件下,當地政府極爲重視旅遊業的發展。20xx年,xx縣委、政府出臺《關於加快建設旅遊強縣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鄉村旅遊在全縣旅遊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富民興雷”爲目標,根據“一業帶三產”(旅遊業帶動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發展思路,實施政府主導旅遊發展的戰略,旅遊業已發展成爲xx縣的支柱產業。20xx年,貴州省在xx縣西江成功舉辦了“貴州省第三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更加快了雷山旅遊“二次開發”的進程。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雷山已成爲了世界旅遊目的地。20xx年全縣接待遊客達175.2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46億元。

二、xx縣旅遊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實施政府主導旅遊發展戰略

1、加強政府對旅遊發展的組織領導

一是xx縣旅遊辦改名爲xx縣旅遊產業發展和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增強了旅遊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二是縣人民政府成立了鄉村旅遊工作指導小組,鄉鎮也分別成立協調小組,從縣到鄉鎮都有專人負責旅遊工作;三是在西江、郎德、南猛、腳猛、貓貓河成立旅遊管理協會。此外,還設立了西江景區管理局和西江千戶苗寨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景區管理局主要負責景區日常行政管理,西江旅遊公司負責景區經營性活動。

2、建立旅遊發展扶持與激勵機制

政府將旅遊發展納入年度目標考覈,並建立獎勵制度。政府拿出資金對鄉村旅遊貢獻單位、村民、旅行社等進行獎勵;高標準對農家樂進行規劃設計,撥付扶持資金,進行農家樂改造;將鄉村旅遊工作納入重點旅遊鄉鎮年度目標考覈責任制。並且,從20xx年起,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撥出100萬元作爲發展鄉村旅遊貸款貼息,並逐年遞增,貼息專款由旅遊部門統一管理,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3、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

xx縣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20xx年,政府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完成旅發大會西江主會場、西江苗族博物館、西江民族工藝品加工銷售一條街等26個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94萬元,完成上、下郎德村寨沿街包裝、蘆笙場及長廊等16個項目建設。20xx年,政府投入1880萬元,完xx縣城教廠壩、羊常壩沿街房屋立面民族特色包裝,投入7000多萬元,建成西江連城至凱里排樂、西江至凱里朗利、xx縣城至凱里舟溪等油路改造150公里。20xx年投入4000多萬元實施西江北服務區、西服務區配套設施和西江景區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建設。

4、政府主導編制旅遊規劃

20xx年,xx縣重新修編《xx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並在總規劃指引下,投資130萬元先後編制了《西江千戶苗寨綜合性修建性詳細規劃》、《烏東苗寨綜合性修建性詳細規劃》、《xx縣郎德苗寨旅遊綜合開發修建性詳細規劃》等規劃。20xx年,政府投入560萬元用於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完成西江千戶苗寨、烏東苗寨綜合性詳規和《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並通過省級評審,完成上下郎德綜合性詳細規劃;啓動了文化保護規劃,實施了上、下郎德苗寨,烏東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新橋水上糧倉保護項目建設;20xx年完成了《xx縣西江千戶苗寨保護性控制性規劃》,啓動西江和郎德上寨全國曆史文化名鎮(村)保護規劃編制。通過科學規劃,指引旅遊發展,避免破壞性重複性項目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注重發動原住居民參與旅遊發展

苗族文化是xx縣的核心旅遊資源,而當地的苗族居民,無疑也是重要的旅遊吸引物之一。xx縣發動全縣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居民參與旅遊,一是注重保護少數民族原住居民的文化原生態特徵,使原住居民成爲重要的旅遊吸引物;二是引導原住居民參與旅遊發展,成爲旅遊從業者,實現旅遊富民。據瞭解,在西江景區內,文藝表演隊伍基本上都是當地或附近鄉鎮的居民構成,迎賓隊伍則全部是西江苗寨景區內的原住居民,其中很多還是老年人,他們每天在景區大門,身着苗族盛裝,吹着蘆笙,唱着迎賓歌歡迎遊客,工作5小時將可獲得14元的酬勞。迎賓隊伍,是西江景區一道靚麗且獨特的風景,也是促進就業的途徑,讓老年人老有所爲,讓更多當地羣衆直接參與景區的發展,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

原住居民是西江旅遊實現快速發展的基礎。在西江景區,通過原住居民的參與,實現了“吃、住、行、遊、購、娛”六大產業要素的集聚發展。據統計,20xx年和20xx 年對比,景區“苗家樂”接待戶從40戶發展到138戶,增長2.45倍;民族工藝品店從28家發展到75家,增加1.68倍;賓館客棧從3個發展到8個(其中以星級標準建設的賓館2個),增加2.7倍;餐飲店從8家發展到18家,增加1.25倍;從事銀飾、服裝、攝影,出租苗衣等攤點經營農戶從原來的沒有發展到163戶;茶樓酒吧從無到有,現有茶樓酒吧5家;表演從業人員從20人發展到近450餘人,增加22.5倍;服務從業人員從260餘人發展到 800餘人,增加3.08倍。西江村直接參與旅遊的農戶達516戶2100餘人。通過西江旅遊業的不斷髮展,景區開設環衛、消防、票務、交通協管等各類管理就業崗位130餘個,組建西江文工團60人,組建西江迎賓隊伍和遊方隊伍共300餘人,解決了景區部分羣衆的就業問題。羣衆收入不斷增多,西江村人均純收入從20xx年的1700元增加到20xx年的4000多元。

(三)注重保護原生態文化

文化的原生性是xx縣旅遊生存之本,也是雷山旅遊的核心競爭力。xx縣委、縣政府非常注重保護文化的原生性,出臺了《西江千戶苗寨民族文化保護評級獎勵辦法》,採取發放民族文化保護經費的辦法,直接獎勵給景區原住居民,加強對古建築羣的保護,激發羣衆參與景區的建設和管理積極性,老百姓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得到增強,從“要我保護”到“我要保護”的氛圍逐步形成。

20xx年至20xx年,xx縣投入不低於150萬元的民族文化保護獎勵資金,用於獎勵老百姓在保護苗族吊腳樓建築方面做出的貢獻。村委根據各家各戶房屋的建築年代、建築風貌、穿着民族服裝、行爲規範等方面進行評分,評分越高,其獲得民族文化保護獎勵資金越多。20xx年,西江景區還將從門票收入中提取15%作爲民族文化保護獎勵資金。景區門票收入越多,則獎勵給老百姓的獎金將更大。

此外,xx縣還重點抓好了30個民族村寨發展、30名民族文化傳承人才保護、30名民族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原生態苗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工程。

據瞭解,西江苗寨、郎德上寨、雷公山森林公園、大塘水上糧倉、烏東水系景觀每天迎來上千人的遊客,成爲中外遊客體驗原生態苗族文化的大本營。此行,我們和每一個在西江旅遊景區的遊客一樣,從進入景區的那一刻開始,就體驗到了濃郁的苗族風情,苗族的迎賓歌、寨門酒、攔門酒、長桌宴、敬酒歌等,還有品嚐到了苗家美食。在進到農戶家時,還被苗族姑娘給戴上了一個意寓“紅運當(蛋)頭”的紅色雞蛋。熱情好客的苗族人民,讓我們在西江度過了快樂的時光。

(四)注重塑造特色景觀

城市形象作爲一個城市的“閃亮名片”,既是一種“無形資產”,也是一種“有形印象”。特色是城市發展的生命力,而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氣質和靈魂,xx縣依託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圍繞旅遊建設民族創意縣城,按照“藍天、綠園、碧水、寧靜,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園林旅遊縣城”的發展定位和“以旅遊景區標準規劃建設縣城”的理念,將苗族文化寄寓於城鎮建設之中,通過政府統一規劃,在城市建築、市政設施、民族廣場、民族體育活動中心、旅遊景觀等特色風格設計和建設上都體現苗族文化個性和特徵。縣城的街道的路燈,設計成苗族圖騰牛角形狀;民族文化廣場從高空看,好像苗族姑娘的頭飾;縣城所有臨街的房子,都按照苗族建築風格重新改造,屋檐都“長”了牛角,並且都裝了燈,夜幕降臨,所有的燈全亮,整個縣城,美不可言。遊客在這樣一個美麗的西南小縣城,夜晚可以待得非常愜意。在西江景區,政府要求每戶苗寨都統一懸掛裝飾燈,夜幕中的苗寨,如夜空中的繁星點點,印證了“用美麗回答一切”,讓遊客們都紛紛前往觀景臺,佔據最佳攝影點。xx縣城被評爲“中國最美的小城”,西江村、烏東村獲評“中國景觀村落”,上郎德村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特色建築景觀給xx縣帶來了諸多榮譽稱號,更成爲xx縣重要的旅遊吸引物,寶貴的旅遊資源。雷山的夜,西江的夜,不一般,景觀留人的“夜經濟”效果顯著。20xx年,西江旅遊景區接待遊客90.7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88億元,人均旅遊收入接近320元/人,比較可觀。

(五)注重打造節慶旅遊品牌

xx縣利用鼓藏節、苗年節、爬坡節、吃新節等民俗節日,打造季節性文化旅遊。20xx年起,通過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苗年活動爲平臺,使“住吊腳樓、品長桌宴、驗民風俗、體苗歌舞、賞農家景、觀夜景韻”雷山鄉村旅遊品牌聲名鵲起,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西江榮獲了“20xx貴州十大魅力旅遊景區”,郎德上寨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該縣接待遊客由20xx年的1.2萬人次到20xx年的10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也由20xx年的230萬元到20xx年的 2.51億元。這充分說明,以辦節促旅遊發展模式取得了成功。

三、對我縣旅遊業發展的啓示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深思想認識

貴州xx縣打造苗族文化旅遊品牌,對我縣畲族文化旅遊開發有一定借鑑意義。我縣橫河畲族是縣內唯一的少數民族,畲族與貴州苗族、瑤族同一祖先及蚩尤,一脈相承,在文脈上有許多共通之處。在秦時,他們是同一族羣。畲族操苗瑤語族語言,畲族歌舞與苗族歌舞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兩地文化旅遊資源品質存在較大差異。西江和郎德,苗族典型建築吊腳樓保存完好,景區內原住居民,不僅是旅遊從業人員,他們生活習慣習俗、服裝服飾等都保留了苗族特色,是苗族文化展示 “活”的載體,遊客在西江、郎德等地,都能獲得非常強烈的苗族文化體驗價值。所以,西江被譽爲“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當地政府和旅遊管理部門幫助實現基礎設施配套,引導當地居民保護好現有文化旅遊資源,並對其旅遊經營行爲進行規範,加上適當的宣傳推介,西江就已經享譽國內外,成爲國際旅遊目的地。而我縣畲族目前已基本“漢化”,建築、生活習慣、服裝服飾、語言等都與漢人無異,當地居民對畲族文化認知存在缺失。所以,開發畲族文化旅遊,我們需要對自身條件有清醒的認識,並對未來發展有明確的定位。如果,我們只是建一個民族風情農家樂,在農家樂旅遊項目中融進一個畲族歌舞表演,只需要派遣一支文藝隊伍赴貴州雷山短期學習,或者邀請1-2位雷山的歌舞人才來我縣短期支教,便可實現。如果,橫河鎮要打造一個畲族文化旅遊景區,相當於要在橫河鎮重新“造”一個景區,則就不僅僅是歌舞表演這麼簡單。景觀設計、基礎設施配套、產業發展等問題都需要認真考慮。此外,隔壁兄弟縣xx縣有藍田瑤族風情旅遊區,與橫河畲族旅遊景區同屬於民族文化類旅遊景區,苗族、瑤族、畲族同一祖先及蚩尤,一脈相承,資源資源文化內核同質,且藍田瑤族風情旅遊區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旅遊景區,在省內有一定知名度,將是我們距離最近、威脅最大的競爭者,將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形象遮蔽”效應。因此畲族旅遊景區的發展目標、客源市場定位、競爭市場定位等都需要統籌考慮。

(二)進一步挖掘畲族文化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對於文化類的旅遊景區,文化旅遊資源是其核心資源,也是立足於旅遊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我縣唯一的少數民族畲族已面臨嚴重的漢化現象。此前,我縣文化界人士已經爲畲族文化保護做了許多工作,橫河文化活動中心對畲族文化有部分展示。但作爲一個少數民族文化的展示平臺,成爲旅遊的一個吸引物,這顯然還非常欠缺。因此,要打造畲族文化旅遊品牌,需要有人力、物力、財力作支撐,成立專門的研究隊伍,並有專項研究經費支撐,進一步深入挖掘畲族文化,整理畲族旅遊資源,建議將現代聲、光、電技術融合,建成一個畲族文化博物館,成爲畲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成爲旅遊景區內的一個景點。

(三)堅持旅遊發展,規劃優先

建造一個新的景區,一定要規劃先行,確保景區開發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畲族文化“漢化”造成畲族旅遊景區發育“先天不足”,一定要通過合理的規劃和精彩的策劃,爲景區加強“後天彌補”。在理清畲族文化旅遊資源脈絡的基礎上,聘請有資質、高規格的旅遊規劃設計團隊,爲景區作規劃和策劃,充分統籌橫河嶂背村的畲族文化及橫河良好的生態資源,圍繞旅遊產業六大要素,設計具有特色的旅遊項目,超越周邊同類旅遊景區,特別要注重遊客參與和體驗,讓畲族旅遊景區具備完整的旅遊產業鏈條,實現集聚發展。

(四)努力打造文化旅遊有效載體

文化是旅遊的內核,但文化需要載體去展示與傳播。建築、服裝、服飾、節慶活動、語言、博物館以及迎賓、敬酒、婚嫁等各種儀式,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成爲畲族文化的展示載體,甚至是畲族人,對遊客來說,他們都是景區的道具,是景區的一個吸引物,一道風景。因此,在橫河畲族旅遊景區文化氛圍營造上,要着力打造畲族文化的有效載體,充分體現畲族文化元素,使旅遊景區風格有典型的畲族特色。

(五)精心策劃旅遊線路

橫河畲族旅遊景區除了在項目策劃和設計上要有所超越,在市場推廣上,要充分利用我縣的交通區位優勢和羅浮山旅遊的市場影響力,設計羅浮山—橫河的一日遊、兩日遊旅遊線路,將畲族旅遊景區納入羅浮山旅遊圈,成爲羅浮山旅遊的有力補充,成爲羅浮山旅遊線路上的一個節點,與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形成資源互補、市場互補,增強競爭的合力。在橫河鎮,根據現有文化旅遊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以資源互補爲原則,設計橫河鎮一日遊旅遊線路,使橫河畲族旅遊區和橫河郊野公園成爲橫河鎮有影響力的旅遊品牌。

(六)加大旅遊教育培訓力度

在畲族旅遊景區的運作上,可參考西江模式,引導當地居民成爲旅遊從業者。縣文體旅遊局、縣教育局、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橫河鎮聯合組成鄉村旅遊實用人才教育培訓領導機構,邀請省旅遊培訓中心專家和畲族文化研究學者爲橫河鎮農民進行授課,組織橫河鎮農民進行旅遊服務技能培訓,普及畲族文化知識,讓旅遊景區的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服務技能、服務意識和一定的畲族文化常識。同時,將畲族文化納入橫河鎮中國小教育課程,增強中小學生對畲族文化的認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