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抗戰訪談實踐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4W

今年爲【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從1945到XX,七十年過去了,七十年很的確很漫長,但同時又很短暫,七十年的鳳雨歷程恐怕只有那些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老一輩革命家才能描述的最爲真切了。他們是這七十年曆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你若向他們問起,在他們閒談之餘,抗日戰爭則必定是最讓他們青筋暴起的回憶。7月15日至20日,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院糧食工程學生“追尋抗日精神”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懷揣着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對抗戰精神的追求,分兩組分別赴首都北京和鄭州周邊開展了爲期5天的名爲“感悟歷史,尋找真正的抗戰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

暑假抗戰訪談實踐報告

此次活動採用問卷調查,參觀抗戰遺蹟,參觀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相關展覽方式進行,調查人數二百人,涵蓋當地不同年齡、性別及收入不同的家庭。而參觀抗戰遺蹟及展覽,更使我們深入領會了抗戰精神,也使本次實踐活動成爲人生中一次難忘的記憶。

實踐第一天,早上06:08,北京組小分隊一行6人抵達北京西站,一夜的顛簸與疲憊都在首都不甚涼爽的晨風中盡數散去,我們心中充斥着激動,每個成員都躍躍欲試。

8點20左右,小分隊抵達此行第一個目的地:宛平城。宛平城在盧溝橋東,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七七事變”爆發前夕,駐守宛平城的爲國民革命軍第29軍110旅第219團3營及保安第1旅第2團第2營,共1400餘人。7月8日凌晨,日軍進攻盧溝橋和宛平城,中國守軍在此堅決反擊。

還沒進宛平城,一股濃濃的歷史感已經撲面而來,宛平城牆上斑駁的彈孔和牆下蒼虯的松樹,無聲的向我們訴說着當年的歷史。剛一進城,小分隊發現了一隊整齊穿着黃色隊服,拿着紅色小旗的爺爺奶奶們,上前詢問才知道,他們是當地志願者,維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館前的秩序活動的,老人家說起來十分自豪,正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也是小分隊的目標,我們便一起走進去。抵達紀念館,離開館時間還有40分鐘,但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週末出行的一家三口,外地來的遊客,還有當地以班級爲單位進行參觀的國小生。此時爺爺奶奶們已經開始維持秩序,小分隊也開始了我們的工作——進行問卷調查。

我們將調查問卷分發給不同的人羣,抱着孩子來的父親母親,換崗下來的保安,牆邊喝茶遛鳥的爺爺,還有等待參觀的人們。不論老人。青年人還是孩子,大家都有着相同的認真的臉。不經意間,已經到了開館的時間,小分隊和衆人一起排隊領票進館。美麗的講解員爲我們講解了館內展覽,從九一八事變的恥辱隱忍到七七事變的爆發再到最終取得勝利的歡呼雀躍。我們的心也隨着時間的發展或起或伏。看到長廊裏刻滿了的烈士的名字,我們已經忍不住有了淚意。

離開紀念館,小分隊來到了盧溝橋。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而其爲人聞名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爲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站在盧溝橋上,眺望永定河,下午的陽光撲啦啦兜頭澆下,時光彷彿定格在那個特別的日子,我們,似乎又聽到了七十年前的那陣槍炮聲……

實踐第二天,小分隊來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從地鐵口出來,小分隊先是爲進廣場嚴格的安檢吃了一驚,進入廣場後,小分隊先是來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天安門以南、毛主席紀念堂以北,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中央。紀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塊石材,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103噸,鐫刻着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爲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150字碑文。我們靜靜的佇立在紀念碑前,一塊石碑,可能寫不出歷史的發展究竟,但站在石碑前,我們卻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抗日精神的力量!正是這股力量引領無數人前赴後繼,終究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離開人民英雄紀念碑,我們站在了天安門城樓前,爲了迎接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天安門城樓的部分區域進行了修繕,我們沒能看到天安門城樓的原貌。傍晚突然下起了雨。雨中的天安門別有一種大氣與莊重。雖然天安門進行部分修繕,但依舊可以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小分隊沒有帶傘,雖然淋着雨但我們仍無法匆匆路過。大雨沖走地上的塵,似乎也衝淨心上的塵…

實踐第三天,如果說第一天是歷史古蹟的直觀衝擊之行,第二天是精神心靈的雙重滌盪之行,那麼今天絕對算是抗戰藝術的全面感動之行。

首先,小分隊來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這裏我們參觀了“抗戰與文藝——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館藏文物系列展”;於此同時,小分隊依舊進行着我們的問卷調查工作。我們發出去一張張問卷,有的人接受有的人拒絕,還有的人願意同我們講講他的故事。我們有幸採訪到一位爺爺,七十歲高齡的爺爺看上去精神矍鑠,不過五十的樣子,爺爺並沒有向我們透露姓名,卻說了他是從事藝術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導師,併爲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爺爺跟我們講了他對抗戰精神的看法“那是我們的民族氣節,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助力!”爺爺還說:“現在的有些人不尊重歷史,拿歷史當兒戲,這是很可怕的,抗戰精神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丟了民族精神無異於背井離鄉。”聽了爺爺的話,我們心中對於抗戰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之後,我們來到了中國美術館,在這裏我們進行了北京市中最後一部分的問卷調查工作,在中國美術館中,吳印鹹老先生的攝影藝術展還原了那段振奮人心的抗日時光,它像一把重錘錘擊在我們心上。照片中的人們衣着破舊甚至負傷,但從兒童到老人,大家的臉上都有相同的堅定,那份堅定甚至讓人忘記了他們的貧困與傷痛,那堅定是對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對勝利的嚮往,是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央美術學院「接力」創作展更突出了青年一代對歷史的思考與銘記。晚上,我們離開了北京。

實踐第四天,我們來到了鄭州市二七廣場進行問卷調查活動,入伏天的二七廣場有41度的高溫,在烈日如炎的二七廣場,在尋找身邊的不同人羣,在被接受拒絕了許許多多的遍數。或許這份簡單的調查問卷顯得單薄稚嫩,卻是我們前期大量準備反覆修改的結果。最終,我們成功結束了問卷調查的工作,小分隊成員也成功曬黑了,可我們心情是明朗的,爲我們的成果感到喜悅。

實踐第五天,外出的活動已經結束,實踐工作卻還在繼續,調查結果的分析處理讓小分隊成員操碎了心。可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