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精選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4W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1

20xx年11月26日,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二年級學生汪洋,在幫助同學抓小偷過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臟而光榮犧牲;20xx年8月26日,重慶豐都縣18歲的中學學生王敏涵與同學外出遊玩時,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學,溺水身亡;20xx年10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在長江邊爲救兩名落水兒童搭起了人梯,兒童得救了,但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卻英勇獻身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精選9篇)

20xx年12月31日,浙江工業大學大三學生楊濟源因抓小偷在離學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傷,在醫院不治身亡。21歲的楊濟源是天津薊縣人。20xx年12月31日22時許,犯罪嫌疑人楊某、卜某某、馬某某、張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門附近行竊時被楊濟源和幾位大學生髮現。楊某被大學生扭獲後,在掙脫過程中用隨身攜帶的刀子將楊濟源捅傷致死,並與馬某某、張某某等一起逃離現場。據事後楊濟源的同學說,楊濟源是班長,那天晚上本來要和其他班的班長一起召開班長會議,但由於最近同學的手機總被偷,楊濟源決定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去校門附近抓小偷。可誰也沒有想到,善良的楊濟源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成爲我們心底永遠的遺憾和懷念。

20xx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業大學的論壇裏專門開闢了“紀念楊濟源”的板塊,兩小時即已達到20xx多帖。楊濟源在校內網上最後的簽名就是“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傳遍了校園,成爲同學口口相傳的名言。“泣別英雄,楊濟源走好。”1日傍晚時分,學校在體育館爲楊濟源設置了靈堂。直至22時,靈堂門口仍排着隊,人流慢慢地移動,在沉重悲愴的哀樂中,許多與楊濟源素不相識的同學手持白菊,走到楊濟源的遺像前三鞠躬。

從相關的高校網絡論壇到媒體的評述,再到社會各界對烈士的褒揚,字裏行間無不在促使人們思索:在大學生羣體中不斷涌現的捨生取義精神,給我們這樣的啓示?

英雄,不分年齡和年代。80後、90後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學生,意氣風發,充滿理想和抱負,保持着一顆善良純真的心,爲了捍衛責任和正義,甚至可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無數大學生趕往災區,爲遭遇災難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希望。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不能說沒有千千萬萬大學生志願者的無私付出,如此龐大的規模,這在世界各國是罕見的。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整個時代爲之感動。面對我們的大學生,他們身上閃耀的高尚品質,那些圓滑世故、良心早已泯滅的人難道不感到汗顏嗎?事後的紀念和懷念,無論是授予榮譽稱號還是給予物質獎勵,都於事無補,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社會還要學會如何去保護這些英雄的人們,保護他們,就是保護一種精神、一種品質,讓這種精神遠遠傳承下去。

20xx年10月24日,爲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這是一條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個青春燦爛的生命以一種高尚的方式瞬間離我們而去,三個家庭卻又勢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許多同學都對這10多名大學生特別是英勇獻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生命至上原則”近些年時常被人提及,這一原則具有許多合理性和積極的現實意義,但同時,卻也存在過於泛化的傾向和表現,甚至被完全等同於“個人至上”或“個體生命至上”,或直接成爲“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或“個人中心主義”的堂皇變種。不可否認,對自己生命保持起碼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種具體表現,但“生命至上”在本質上絕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這10多名大學生結人梯救落水少年的舉動,未嘗不是“生命至上”的體現,只不過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實上也正因爲如此,讓其“額外”獲得了另一種更爲燦爛的道德價值。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籠統地把“生命至上原則”作爲討論“值不值得”的邏輯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結論簡單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礎之上。

此外,有人認爲,“生命至上”原則下還應“科學施救”,這固然沒錯。但在落水生命稍縱即逝的突發事件和危急情況裏,更加彰顯的是人的本能和個體固有的道德底蘊,何況“結人梯”的施救方法並非毫無“科學”和理性含量。

見義勇爲是當前社會經久不衰的話題。現實中既有像魏青剛似的英雄給人們帶來的感動,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淚”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心痛,還有未成年人盲目見義勇爲而獻身使人們感動和心痛的同時開始的反思。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表示:“‘80後’、‘90後’是有個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爲國爭光,勇奪奧運冠軍;可以在抗震救災、奧運、國慶盛典、世博會中身體力行,展現志願者風采;也可以結梯救人,英勇獻身。”這些都說明了見義勇爲作爲一個時代命題的價值和意義。

匡扶正義、見義勇爲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多少年來,是激勵人們與邪惡作鬥爭的精神支柱。但在社會轉型的前提下,傳統的社會習慣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鉅變,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極大變化,社會道德水準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這些都是社會失範的表現。

見義勇爲,《辭海》中解釋爲看到合乎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現於《論語爲政》:“見義不爲,無勇也”。廣義上說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爲也屬於見義勇爲,應當倡導,而如何才能在全社會有效地形成見義勇爲氛圍更是我們應直面的問題。無庸諱言,道德的教化始終是我們倡導見義勇爲的有效途徑,社會應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典型的事例進行大力宣傳,弘揚正氣。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趙傳宇的母校長江大學,出現的三個大學生的英勇事蹟,在我們感佩之餘,也帶給我們新的思索。

見義勇爲是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正義不是自然而然地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竭力維護。社會是一個聯合體,只有相互攙扶,相互爲善,世界纔可以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三個大學生爲我們樹立了典範。

學者尼爾·麥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兩個範疇:一方面,它必須儘可能地適應所設想的文明社會的實際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這一適應的要求而言,它應當可能緊密地接近我們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將崇高的道德理想與見義勇爲法律制度的完美結在一起,才能發揮出鼓勵公民進行見義勇爲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哈羅德·羅森堡的《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話,“一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的確如此,漸趨成熟的“90後”大學生頻繁登上社會舞臺的中心,並扮演着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他們開始有所擔當、有所堅守,也在諸多方面贏得越來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2

今年暑假註定是忙碌而充實的,因爲學校和思修課的要求,我們需要進行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選擇調研活動,也可以選擇在暑假期間外出打工。我選擇了打工。本來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紹的蘇寧電器去做接線小姐,但由於我們放假放得實在是太晚了,這份工作就被別人搶去了。沒辦法,我只好靠我媽媽的關係,進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爲是私人企業,老闆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來公司實踐的學生要輕鬆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貿易,生產賽馬用的馬具出口到香港,英國等賽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給已經生產好的產品貼上標籤,清點後裝箱。雖然簡單,卻十分重要,因爲這是所有生產環節中的最後一環,出了一點差錯就會影響出貨進度,我必須兢兢業業才能避免出錯。

其實每天貼標籤,裝箱也是很枯燥無味的,我也在工作之餘向我媽媽發過牢騷,但這不就是工作嗎?即使以後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崗位,認了一個職務之後,每天所要做的也不過就是一樣的事情。一樣的工作,不一樣的是心態。心態調整好了,每天都充滿幹勁兒,若是心態沒有到達最佳狀態,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其實我的專業是商務英語,我本以爲做了這份工作我是接觸不到與我專業有關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裏的英語翻譯一職在這一階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貿易總得和外國人打交道,所以我這唯一學英語的大學生就順理成章的暫代了英語翻譯的職位。雖然一開始時外國公司發來的全英文的電子郵件需要花費掉我很長的時間來理解,但隨着日子的推移,我與外國公司經理的MSN交流也順利了許多。當我得知通過我和外國公司的交流順利達成幾筆交易的時候,內心的喜悅之情瞬間膨脹,興奮得快要飄起來的感覺真的難以形容的美妙!通過自己的勞動種出的果實總是格外香甜。

短暫又難忘的實習旅程就像白駒過隙般,飛速而逝,而這其間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一應俱全,在每日緊張充實的工作環境中不覺間已經走過了一個月,回首這一個月的實踐活動,我的內心充滿着激動,也有着無限的感慨。

這次的暑假實踐讓我對今後就業工作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我從沒有與他人一起工作的經驗,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與同事的溝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的意見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認同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就能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開始放假的時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時,就有些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使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幾次的嘗試就是爲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媽媽所說的“在外面你就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輕鬆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嘗試過吃了虧就害怕,當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戰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氣面對纔是關鍵,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四、工作中要不斷地豐富知識。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如今就業環境不容樂觀,競爭形式日趨激烈,憂慮和壓力於時時困擾着將要走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打工實踐雖然很短,但是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鍊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我們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爲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的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我們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爲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是需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的。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我們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爲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卻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爲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爲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爲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繫於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爲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一個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通過這次的實習,我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重要的是檢查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這種地方,看得到機會,挑戰。有時會把自己與那些出入寫字樓的同樣年輕的人比較,心裏真的感受到那很明顯的差距,當然,這種差距並不是一時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個正確的心理定位但顯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爲比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們前頭的人們,可以當作是榜樣,但不可過多的去計較,自己能做到何種程度,應該有一個很明瞭很中性的認識,不能過於攀比,更不可自以爲是。

結束工作的時侯,心裏就有一種很渴望的感覺,明白了自己與社會所需的要求,因爲現在畢業求職,特別是對於像自己一般的人的時侯,是社會,職業選擇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選擇職業,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先就業再擇業吧。

雖然這是我的一次社會實踐,但我認爲這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淺的社會實踐,這將會對我的以後學習起很大的幫助,也將爲我積累下更多的社會經驗。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3

20xx年11月26日,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二年級學生汪洋,在幫助同學抓小偷過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臟而光榮犧牲;20xx年8月26日,重慶豐都縣18歲的中學學生敏涵與同學外出遊玩時,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學,溺水身亡;20xx年10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在長江邊爲救兩名落水兒童搭起了人梯,兒童得救了,但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卻英勇獻身

20xx年12月31日,浙江工業大學大三學生楊濟源因抓小偷在離學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傷,在醫院不治身亡。21歲的楊濟源是天津薊縣人。20xx年12月31日22時許,犯罪嫌疑人楊某、卜某某、馬某某、張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門附近行竊時被楊濟源和幾位大學生髮現。楊某被大學生扭獲後,在掙脫過程中用隨身攜帶的刀子將楊濟源捅傷致死,並與馬某某、張某某等一起逃離現場。據事後楊濟源的同學說,楊濟源是班長,那天晚上本來要和其他班的班長一起召開班長會議,但由於最近同學的手機總被偷,楊濟源決定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去校門附近抓小偷。可誰也沒有想到,善良的楊濟源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成爲我們心底永遠的遺憾和懷念。

20xx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業大學的論壇裏專門開闢了“紀念楊濟源”的板塊,兩小時即已達到2019多帖。楊濟源在校內網上最後的簽名就是“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傳遍了校園,成爲同學口口相傳的名言。“泣別英雄,楊濟源走好。”1日傍晚時分,學校在體育館爲楊濟源設置了靈堂。直至22時,靈堂門口仍排着隊,人流慢慢地移動,在沉重悲愴的哀樂中,許多與楊濟源素不相識的同學手持白菊,走到楊濟源的遺像前三鞠躬。

從相關的高校網絡論壇到媒體的評述,再到社會各界對烈士的褒揚,字裏行間無不在促使人們思索:在大學生羣體中不斷涌現的捨生取義精神,給我們這樣的啓示?

英雄,不分年齡和年代。80後、90後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學生,意氣風發,充滿理想和抱負,保持着一顆善良純真的心,爲了捍衛責任和正義,甚至可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2019年的汶川大地震,無數大學生趕往災區,爲遭遇災難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希望。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不能說沒有千千萬萬大學生志願者的無私付出,如此龐大的規模,這在世界各國是罕見的。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整個時代爲之感動。面對我們的大學生,他們身上閃耀的高尚品質,那些圓滑世故、良心早已泯滅的人難道不感到汗顏嗎?事後的紀念和懷念,無論是授予榮譽稱號還是給予物質獎勵,都於事無補,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社會還要學會如何去保護這些英雄的人們,保護他們,就是保護一種精神、一種品質,讓這種精神遠遠傳承下去。

2019年10月24日,爲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這是一條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個青春燦爛的生命以一種高尚的方式瞬間離我們而去,三個家庭卻又勢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許多同學都對這10多名大學生特別是英勇獻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生命至上原則”近些年時常被人提及,這一原則具有許多合理性和積極的現實意義,但同時,卻也存在過於泛化的傾向和表現,甚至被完全等同於“個人至上”或“個體生命至上”,或直接成爲“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或“個人中心主義”的堂皇變種。不可否認,對自己生命保持起碼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種具體表現,但“生命至上”在本質上絕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這10多名大學生結人梯救落水少年的舉動,未嘗不是“生命至上”的體現,只不過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實上也正因爲如此,讓其“額外”獲得了另一種更爲燦爛的道德價值。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籠統地把“生命至上原則”作爲討論“值不值得”的邏輯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結論簡單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礎之上。

此外,有人認爲,“生命至上”原則下還應“科學施救”,這固然沒錯。但在落水生命稍縱即逝的突發事件和危急情況裏,更加彰顯的是人的本能和個體固有的道德底蘊,何況“結人梯”的施救方法並非毫無“科學”和理性含量。

見義勇爲是當前社會經久不衰的話題。現實中既有像魏青剛似的英雄給人們帶來的感動,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淚”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心痛,還有未成年人盲目見義勇爲而獻身使人們感動和心痛的同時開始的反思。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表示:“‘80後’、‘90後’是有個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爲國爭光,勇奪奧運冠軍;可以在抗震救災、奧運、國慶盛典、世博會中身體力行,展現志願者風采;也可以結梯救人,英勇獻身。”這些都說明了見義勇爲作爲一個時代命題的價值和意義。

匡扶正義、見義勇爲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多少年來,是激勵人們與邪惡作鬥爭的精神支柱。但在社會轉型的前提下,傳統的社會習慣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鉅變,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極大變化,社會道德水準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這些都是社會失範的表現。

見義勇爲,《辭海》中解釋爲看到合乎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現於《論語爲政》:“見義不爲,無勇也”。廣義上說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爲也屬於見義勇爲,應當倡導,而如何才能在全社會有效地形成見義勇爲氛圍更是我們應直面的問題。無庸諱言,道德的教化始終是我們倡導見義勇爲的有效途徑,社會應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典型的事例進行大力宣傳,弘揚正氣。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趙傳宇的母校長江大學,出現的三個大學生的英勇事蹟,在我們感佩之餘,也帶給我們新的思索。

見義勇爲是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正義不是自然而然地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竭力維護。社會是一個聯合體,只有相互攙扶,相互爲善,世界纔可以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三個大學生爲我們樹立了典範。

學者尼爾·麥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兩個範疇:一方面,它必須儘可能地適應所設想的文明社會的實際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這一適應的要求而言,它應當可能緊密地接近我們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將崇高的道德理想與見義勇爲法律制度的完美結在一起,才能發揮出鼓勵公民進行見義勇爲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哈羅德·羅森堡的《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話,“一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的確如此,漸趨成熟的“90後”大學生頻繁登上社會舞臺的中心,並扮演着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他們開始有所擔當、有所堅守,也在諸多方面贏得越來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4

20xx年11月26日,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二年級學生汪洋,在幫助同學抓小偷過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臟而光榮犧牲;20xx年8月26日,重慶豐都縣18歲的中學學生王敏涵與同學外出遊玩時,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學,溺水身亡;20xx年10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的15名同學在長江邊爲救兩名落水兒童搭起了人梯,兒童得救了,但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卻英勇獻身

20xx年12月31日,浙江工業大學大三學生楊濟源因抓小偷在離學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傷,在醫院不治身亡。21歲的楊濟源是天津薊縣人。20xx年12月31日22時許,犯罪嫌疑人楊某、卜某某、馬某某、張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門附近行竊時被楊濟源和幾位大學生髮現。楊某被大學生扭獲後,在掙脫過程中用隨身攜帶的刀子將楊濟源捅傷致死,並與馬某某、張某某等一起逃離現場。據事後楊濟源的同學說,楊濟源是班長,那天晚上本來要和其他班的班長一起召開班長會議,但由於最近同學的手機總被偷,楊濟源決定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去校門附近抓小偷。可誰也沒有想到,善良的楊濟源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成爲我們心底永遠的遺憾和懷念。

20xx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業大學的論壇裏專門開闢了“紀念楊濟源”的板塊,兩小時即已達到20xx多帖。楊濟源在校內網上最後的簽名就是“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傳遍了校園,成爲同學口口相傳的名言。“泣別英雄,楊濟源走好。”1日傍晚時分,學校在體育館爲楊濟源設置了靈堂。直至22時,靈堂門口仍排着隊,人流慢慢地移動,在沉重悲愴的哀樂中,許多與楊濟源素不相識的同學手持白菊,走到楊濟源的遺像前三鞠躬。

從相關的高校網絡論壇到媒體的評述,再到社會各界對烈士的褒揚,字裏行間無不在促使人們思索:在大學生羣體中不斷涌現的捨生取義精神,給我們這樣的啓示?

英雄,不分年齡和年代。80後、90後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學生,意氣風發,充滿理想和抱負,保持着一顆善良純真的心,爲了捍衛責任和正義,甚至可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無數大學生趕往災區,爲遭遇災難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希望。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不能說沒有千千萬萬大學生志願者的無私付出,如此龐大的規模,這在世界各國是罕見的。他們的奉獻精神讓整個時代爲之感動。面對我們的大學生,他們身上閃耀的高尚品質,那些圓滑世故、良心早已泯滅的人難道不感到汗顏嗎?事後的紀念和懷念,無論是授予榮譽稱號還是給予物質獎勵,都於事無補,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社會還要學會如何去保護這些英雄的人們,保護他們,就是保護一種精神、一種品質,讓這種精神遠遠傳承下去。

20xx年10月24日,爲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這是一條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個青春燦爛的生命以一種高尚的方式瞬間離我們而去,三個家庭卻又勢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許多同學都對這10多名大學生特別是英勇獻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生命至上原則”近些年時常被人提及,這一原則具有許多合理性和積極的現實意義,但同時,卻也存在過於泛化的傾向和表現,甚至被完全等同於“個人至上”或“個體生命至上”,或直接成爲“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或“個人中心主義”的堂皇變種。不可否認,對自己生命保持起碼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種具體表現,但“生命至上”在本質上絕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這10多名大學生結人梯救落水少年的舉動,未嘗不是“生命至上”的體現,只不過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實上也正因爲如此,讓其“額外”獲得了另一種更爲燦爛的道德價值。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籠統地把“生命至上原則”作爲討論“值不值得”的邏輯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結論簡單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礎之上。

此外,有人認爲,“生命至上”原則下還應“科學施救”,這固然沒錯。但在落水生命稍縱即逝的突發事件和危急情況裏,更加彰顯的是人的本能和個體固有的道德底蘊,何況“結人梯”的施救方法並非毫無“科學”和理性含量。

見義勇爲是當前社會經久不衰的話題。現實中既有像魏青剛似的英雄給人們帶來的感動,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淚”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心痛,還有未成年人盲目見義勇爲而獻身使人們感動和心痛的同時開始的反思。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表示:“‘80後’、‘90後’是有個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爲國爭光,勇奪奧運冠軍;可以在抗震救災、奧運、國慶盛典、世博會中身體力行,展現志願者風采;也可以結梯救人,英勇獻身。”這些都說明了見義勇爲作爲一個時代命題的價值和意義。

匡扶正義、見義勇爲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多少年來,是激勵人們與邪惡作鬥爭的精神支柱。但在社會轉型的前提下,傳統的社會習慣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鉅變,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極大變化,社會道德水準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這些都是社會失範的表現。

見義勇爲,《辭海》中解釋爲看到合乎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現於《論語爲政》:“見義不爲,無勇也”。廣義上說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爲也屬於見義勇爲,應當倡導,而如何才能在全社會有效地形成見義勇爲氛圍更是我們應直面的問題。無庸諱言,道德的教化始終是我們倡導見義勇爲的有效途徑,社會應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典型的事例進行大力宣傳,弘揚正氣。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趙傳宇的母校長江大學,出現的三個大學生的英勇事蹟,在我們感佩之餘,也帶給我們新的思索。

見義勇爲是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正義不是自然而然地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竭力維護。社會是一個聯合體,只有相互攙扶,相互爲善,世界纔可以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三個大學生爲我們樹立了典範。

學者尼爾·麥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兩個範疇:一方面,它必須儘可能地適應所設想的文明社會的實際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這一適應的要求而言,它應當可能緊密地接近我們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將崇高的道德理想與見義勇爲法律制度的完美結在一起,才能發揮出鼓勵公民進行見義勇爲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哈羅德·羅森堡的《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話,“一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的確如此,漸趨成熟的“90後”大學生頻繁登上社會舞臺的中心,並扮演着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他們開始有所擔當、有所堅守,也在諸多方面贏得越來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5

今年暑假註定是忙碌而充實的,因爲學校和思修課的要求,我們需要進行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選擇調研活動,也可以選擇在暑假期間外出打工。我選擇了打工。本來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紹的蘇寧電器去做接線小姐,但由於我們放假放得實在是太晚了,這份工作就被別人搶去了。沒辦法,我只好靠我媽媽的關係,進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爲是私人企業,老闆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來公司實踐的學生要輕鬆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貿易,生產賽馬用的馬具出口到香港,英國等賽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給已經生產好的產品貼上標籤,清點後裝箱。雖然簡單,卻十分重要,因爲這是所有生產環節中的最後一環,出了一點差錯就會影響出貨進度,我必須兢兢業業才能避免出錯。

其實每天貼標籤,裝箱也是很枯燥無味的,我也在工作之餘向我媽媽發過牢騷,但這不就是工作嗎?即使以後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崗位,認了一個職務之後,每天所要做的也不過就是一樣的事情。一樣的工作,不一樣的是心態。心態調整好了,每天都充滿幹勁兒,若是心態沒有到達最佳狀態,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其實我的專業是商務英語,我本以爲做了這份工作我是接觸不到與我專業有關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裏的英語翻譯一職在這一階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貿易總得和外國人打交道,所以我這唯一學英語的大學生就順理成章的暫代了英語翻譯的職位。雖然一開始時外國公司發來的全英文的電子郵件需要花費掉我很長的時間來理解,但隨着日子的推移,我與外國公司經理的MSN交流也順利了許多。當我得知通過我和外國公司的交流順利達成幾筆交易的時候,內心的喜悅之情瞬間膨脹,興奮得快要飄起來的感覺真的難以形容的美妙!通過自己的勞動種出的果實總是格外香甜。

短暫又難忘的實習旅程就像白駒過隙般,飛速而逝,而這其間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一應俱全,在每日緊張充實的工作環境中不覺間已經走過了一個月,回首這一個月的實踐活動,我的內心充滿着激動,也有着無限的感慨。

這次的暑假實踐讓我對今後就業工作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我從沒有與他人一起工作的經驗,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與同事的溝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的意見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認同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就能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開始放假的時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時,就有些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使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幾次的嘗試就是爲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媽媽所說的“在外面你就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輕鬆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嘗試過吃了虧就害怕,當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戰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氣面對纔是關鍵,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四、工作中要不斷地豐富知識。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如今就業環境不容樂觀,競爭形式日趨激烈,憂慮和壓力於時時困擾着將要走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打工實踐雖然很短,但是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鍊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我們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爲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的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我們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爲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是需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的。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我們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爲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卻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爲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爲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爲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繫於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爲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一個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通過這次的實習,我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重要的是檢查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這種地方,看得到機會,挑戰。有時會把自己與那些出入寫字樓的同樣年輕的人比較,心裏真的感受到那很明顯的差距,當然,這種差距並不是一時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個正確的心理定位但顯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爲比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們前頭的人們,可以當作是榜樣,但不可過多的去計較,自己能做到何種程度,應該有一個很明瞭很中性的認識,不能過於攀比,更不可自以爲是。

結束工作的時侯,心裏就有一種很渴望的感覺,明白了自己與社會所需的要求,因爲現在畢業求職,特別是對於像自己一般的人的時侯,是社會,職業選擇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選擇職業,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先就業再擇業吧。

雖然這是我的一次社會實踐,但我認爲這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淺的社會實踐,這將會對我的以後學習起很大的幫助,也將爲我積累下更多的社會經驗。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6

我組的社會實踐選擇了最近在我校舉辦的大學生五人制室內足球賽活動中做志願者,我們組員在確定了這個社會實踐活動之後都十分的激動,十分開心,畢竟足球賽是我們男生十分熱愛的一項運動,雖然免不了身體的衝撞和摩擦,但是每個熱愛這項運動的人都十分理解這些事情,而這些事也無法減弱一絲一毫我們的熱情。

五人制足球賽是一種特殊的足球賽,是足球的一個變種。在五人制足球賽中,每支球隊只有5名隊員上場比賽而不是通常的11名。五人制足球賽與普通足球的其他不同包括在較小的場地比賽,使用較小的球門以及較小尺寸的足球,以及縮短了的比賽。這樣的球賽也正需要我們這樣的志願者,雖然場地小了,但是時間也隨之縮短了,我們在場邊的撿球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能及時將球補充入場內,比賽就可以繼續在一個很好的節奏下進行,會使雙方隊員的配合更加默契,而不會因爲一會兒撿一次球而打亂了自己進攻或者防守的節奏。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很忙,我們需要保證場內的乾淨與場地的乾燥,一旦有隊員發生了摔倒,需要及時的將場內的汗水清理乾淨,以免發生場地溼滑導致隊員再次摔倒的現象。偶爾也會發生一些不太走運的事情:比如我們在場邊,突然一個球高速的向自己飛來,有的時候來不及閃躲,那麼我就中彩了!一分命中!不過這些事倒不多,我們也沒什麼大礙,現在想想還蠻好笑。

在迎接主場客場的隊員時,我們也保證了自己的心態和態度,沒有因爲主場的原因,有所偏向,而是對客隊表現出了十一分的尊重和關心,但他們有問題找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悉心幫助他們解決,或者幫助他們尋找我們的領隊解決問題。客隊的隊員們與我們也聊得很開,他們開玩笑說,你們弄得我們像主隊,你們學校像客場似的。當有客隊失利後,我們在場後也對他們進行了鼓勵,他們也並沒有氣餒。

在這場比賽後我們也有了很多的感悟,這些感悟在做志願者之前是肯定感覺不到的,雖然這次的志願者活動有些忙,也佔用了不少我們的課後時間,但是我們一點都不後悔,無論是這麼精彩的比賽,還是我們在這之後的感悟都讓我們有理由說我們這次賺大了。

人生的意義並不是索取,而是奉獻。奉獻是不計報酬的給予,是“有一分熱放一分光”,是“我爲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種無私的愛心,甚至是無價的生命。因爲有人奉獻,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纔會不斷增加,人類纔會不斷前進。奉獻者收穫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長。聖經中寫道:給予比接受更快樂。我們或許無法做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但我們可以在別人困難時伸出一把援手;我們或許無法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我們可以在集體需要我們時挺身而出;我們或許無法做到如諸葛亮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我們可以爲志願者事業盡我們所能。 高爾基曾經說過,如果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給人們的都是些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以及對你的非常美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將會輕鬆而愉快。那時你就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是你成爲一個心靈豐富的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如果一個人僅僅想到自己,那麼他一生裏,傷心的事情一定比快樂的事情來得多。很多人都不懂得這個道理,因爲他們沉浸在慾望的世界中,沒有體會過心靈上的滿足感與充實感,他們不懂得奉獻,一心只想着索取,甚至有人還不知道奉獻爲何物。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麼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了很長久。正所謂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作爲一個志願者,或許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偉大,但是我們應該理解何謂奉獻。如果每個人都去索取而不奉獻,那麼我們又能索取到什麼呢?

在這次五人制足球賽志願者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看到了一場場精彩的比賽,還體會到了爲集體爲團隊奉獻後心靈的充實感。我會將志願者精神以及感悟帶入我以後的生活中去。這學期將近期末,我想是沒有機會再去做志願者,我十分期待下一學期的志願者活動,再次感受心靈的充實。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7

程名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學院專業:傳媒動畫

年級 :x級

學號 :

學生姓名:張

調查時間:x年4月10日——x年4月20日 調查地點:南京藝術學院及周邊地區 調查主題: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 調查方式:發調查問卷,周邊走訪,查閱資料

報告內容

前言: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在電視劇,電影,文學作品等等裏面都有體現。而大學生正處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當然會有嚮往和憧憬。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這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同。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裏,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愛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而當今的高校戀愛已經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國對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是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 我想通過這篇報告對大學生的戀愛觀有所瞭解,樹立積極健康的戀愛觀念。

本次調查我採用了自編的《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一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戀愛的態度,如何處理好戀愛中遇到的問題等等十五個問題。這次的調查對象時南京藝術學院大一學生的隨機調查。

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0份。大一接受調查的100人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曾經談過戀愛的有60,正在談戀愛的有20人,戀愛的人佔少數。而調查顯示8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在大學戀愛,只有2人反對,15人中立。50%的人反對大學生情侶同居,32%的保持中立,只有8%的人支持大學生情侶同居,可見大部分人還是能夠樹立良好的戀愛觀。而大學生戀愛嘴注重對方什麼,40%的人表示最看重內在美,30%的人最看重性格,只有少數人最看重外表。可見,大一學生還是有一個良好的戀愛判斷能力。

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得知,大部分人覺得在婚前談戀愛2-3次對以後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而此次調查數據顯示,52%的人都贊成這個數據。對於大學生能否接受異地戀,大學戀愛對以後人際交往的影響和在戀愛上是否覺得浪費時間這幾個問題上,大於半數的人都是視情況而定。可見,大一學生在戀愛方面多數能夠保持頭腦清醒,能夠理智的面對和處理大學戀愛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大學情侶物質消耗方面,42%的人選擇共同承擔,31%的人選擇AA制,27%的人選擇隨便的消費方式。可見大一學生在物質消耗的方面並不是很在意,也是因爲現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原因。

而在時間分配的問題上,55%的人在戀愛與學習的比重上都是

1:2。可見,大一學生在美好的愛情面前,還是知道孰輕孰重的。

60%的大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戀愛觀,25%的對戀愛沒有一個正確的意識,處於朦朧狀態,對於愛情他們不想碰觸,他們覺得會浪費時間和金錢,10%的人戀愛觀不正常,他們是因爲空虛寂寞纔想找人陪,懷着一顆不正的心態去談他們彼此不負責任的戀愛。更有4%的人戀愛觀顯示他們在戀愛方面的思想簡直是畸形無可救藥的。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爲他們接觸戀愛方面的只是極少,從意識裏沒有形成對戀愛的正確認識,有的是因爲家庭原因。

問卷調查顯示,有60%的大一學生不知道戀愛觀是什麼,10%的人表示要樹立一個正確,積極的戀愛觀,25%的人認爲要相互包容,體諒尊重,信任。可見,雖然大一學生對戀愛充滿嚮往但是卻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戀愛觀,可能是以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或者是不成熟的表現。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當代大一學生戀愛觀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當的戀愛觀也出現在了大一學生的戀愛中。表現出思想上的衝動,幻想。同時還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其實大一學生對愛情的看法還是挺好的,對很多問題的理解和看法都是正確的。但75%的人對戀愛觀的觀念是朦朧的,更不用說怎樣樹立一個正確的戀愛觀。分析原因是一部分人是剛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鬆的大學生活,沒有大學聯考時的緊張與充實,就想到了用談戀愛來填補內心的空虛。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有的爲了達到某種目的表現得很不成熟,對愛情沒有一個很好的定

義和認識。

針對這些問題,我想提幾個建議。一:對愛情要有崇高的定義。二:加強戀愛中的道德責任感。三:正確處學習與戀愛的關係四:學會識別愛情,懂的保護自己。

隨着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心裏有了很大的變化。愛情的意義也隨之發生變化,不是那麼得神聖和純潔。真正的愛情已經變得很少。很多大學生對戀愛的本質產生歪解。在他們眼中,戀愛只是爲了擺脫空虛和寂寞,大多數人眼中的戀愛變得利益化和權力化。

但是隻要你抱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談戀愛,對彼此負責,真正的想給對方一份完整的幸福,那麼就會收穫幸福。如果愛,請深愛。有人說,大學戀愛是門“必修課”,所以不要作弊,不要把它當做遊戲而不負責任。

最後我想呼籲那些沒有樹立正確戀愛觀的同學們認清自己和周圍的人,不要被所謂的虛假的愛情矇蔽自己的雙眼,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舉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用正確的戀愛觀去尋找自己愛情。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8

課程名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學院專業:傳媒動畫

年級 :x級

學號 :

學生姓名:張江蘭

調查時間:x年4月10日——x年4月20日 調查地點:藝術學院及周邊地區 調查主題: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 調查方式:發調查問卷,周邊走訪,查閱資料

報告內容

前言: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在電視劇,電影,文學作品等等裏面都有體現。而大學生正處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當然會有嚮往和憧憬。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這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同。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裏,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愛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而當今的高校戀愛已經是一種正常現象,我國對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是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 我想通過這篇報告對大學生的戀愛觀有所瞭解,樹立積極健康的戀愛觀念。

本次調查我採用了自編的《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一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戀愛的態度,如何處理好戀愛中遇到的問題等等十五個問題。這次的調查對象時藝術學院大一學生的隨機調查。

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0份。大一接受調查的100人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曾經談過戀愛的有60,正在談戀愛的有20人,戀愛的人佔少數。而調查顯示8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在大學戀愛,只有2人反對,15人中立。50%的人反對大學生情侶同居,32%的保持中立,只有8%的人支持大學生情侶同居,可見大部分人還是能夠樹立良好的戀愛觀。而大學生戀愛嘴注重對方什麼,40%的人表示最看重內在美,30%的人最看重性格,只有少數人最看重外表。可見,大一學生還是有一個良好的戀愛判斷能力。

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得知,大部分人覺得在婚前談戀愛2-3次對以後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而此次調查數據顯示,52%的人都贊成這個數據。對於大學生能否接受異地戀,大學戀愛對以後人際交往的影響和在戀愛上是否覺得浪費時間這幾個問題上,大於半數的人都是視情況而定。可見,大一學生在戀愛方面多數能夠保持頭腦清醒,能夠理智的面對和處理大學戀愛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大學情侶物質消耗方面,42%的人選擇共同承擔,31%的人選擇AA制,27%的人選擇隨便的消費方式。可見大一學生在物質消耗的方面並不是很在意,也是因爲現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原因。

而在時間分配的問題上,55%的人在戀愛與學習的比重上都是

1:2。可見,大一學生在美好的愛情面前,還是知道孰輕孰重的。

60%的大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戀愛觀,25%的對戀愛沒有一個正確的意識,處於朦朧狀態,對於愛情他們不想碰觸,他們覺得會浪費時間和金錢,10%的人戀愛觀不正常,他們是因爲空虛寂寞纔想找人陪,懷着一顆不正的心態去談他們彼此不負責任的戀愛。更有4%的人戀愛觀顯示他們在戀愛方面的思想簡直是畸形無可救藥的。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爲他們接觸戀愛方面的只是極少,從意識裏沒有形成對戀愛的正確認識,有的是因爲家庭原因。

問卷調查顯示,有60%的大一學生不知道戀愛觀是什麼,10%的人表示要樹立一個正確,積極的戀愛觀,25%的人認爲要相互包容,體諒尊重,信任。可見,雖然大一學生對戀愛充滿嚮往但是卻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戀愛觀,可能是以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或者是不成熟的表現。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當代大一學生戀愛觀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當的戀愛觀也出現在了大一學生的戀愛中。表現出思想上的衝動,幻想。同時還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其實大一學生對愛情的看法還是挺好的,對很多問題的理解和看法都是正確的。但75%的人對戀愛觀的觀念是朦朧的,更不用說怎樣樹立一個正確的戀愛觀。分析原因是一部分人是剛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鬆的大學生活,沒有大學聯考時的緊張與充實,就想到了用談戀愛來填補內心的空虛。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有的爲了達到某種目的表現得很不成熟,對愛情沒有一個很好的定義和認識。

針對這些問題,我想提幾個建議。一:對愛情要有崇高的定義。二:加強戀愛中的道德責任感。三:正確處學習與戀愛的關係四:學會識別愛情,懂的保護自己。

隨着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心裏有了很大的變化。愛情的意義也隨之發生變化,不是那麼得神聖和純潔。真正的愛情已經變得很少。很多大學生對戀愛的本質產生歪解。在他們眼中,戀愛只是爲了擺脫空虛和寂寞,大多數人眼中的戀愛變得利益化和權力化。

但是隻要你抱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談戀愛,對彼此負責,真正的想給對方一份完整的幸福,那麼就會收穫幸福。如果愛,請深愛。有人說,大學戀愛是門“必修課”,所以不要作弊,不要把它當做遊戲而不負責任。

最後我想呼籲那些沒有樹立正確戀愛觀的同學們認清自己和周圍的人,不要被所謂的虛假的愛情矇蔽自己的雙眼,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舉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用正確的戀愛觀去尋找自己愛情。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篇9

xx年暑假,我步入了工學院。來到學校後我沒有做家教或其他兼職,所以我的社會經驗肯定是不如其他同學的。而xx年大二暑假,“思政課”社會實踐讓我不得不去進行社會實踐了。這是大學生必修的實踐課,所以就同本村好友商量後一起進行了邳州市小樓村人民生活現狀調查研究。做這項調查,不僅鍛鍊了朋友之間的默契與合作,還增加了對當前農村人民生活的瞭解,更加豐富了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個暑假是充實的。

我們生活在農村,對農村情況本來就比較瞭解,這是我們選擇這個課題的原因。因爲上了大學以來很少回家的原因,這次回去發現我們那小村變了。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小樓村變了,我們這個鎮子都是一樣的。因爲我們這個鎮子的特點:幹炒之鄉。根據圍着全村看過之後發現的變化我們下定了所要調查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足以體現農村生活到底怎麼樣了。

(一)村中的主路已經由石頭路修成水泥路。xx年8月1日,我們去村裏支部調查修路金額來源,原來是每戶300元底線,在此基礎上任意捐助,其餘政府補貼。於是我們隨機到幾戶鄰居家調查捐助金額,高的1000元,低的50,100。這就體現了農村貧富還是有差距的。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中的轎車,貨車果然多了不少。

(二)每戶人家都統一了廁所。原來的農村雖然也是綠數環繞,鳥語花香。但處處都有着這樣或那樣的廁所。這是農村一個不太好的現象,因爲時不時的會飄過一陣臭味。現在,政府補貼,各家出資,爲各家造了比較合適的廁所。xx年8月2日,我們調查了村民對政府這一政策的滿意度如何,除了幾個常年在外的村民,其他人全部表示肯定!

(三)村子邊緣空地開始建廠。由於我們鎮子是幹炒之鄉,有句話說:一把鏟子一口鍋,瓜子炒遍全中國。所以村中青年全都外出奔波,村中大多爲老的少的了,所以留守兒童也是一大問題,這裏留守兒童的問題我們就不予調查了。xx年8月4號,我們通過父母帶領找到廠長,調查了建廠安排。這是在外奔波回鄉的成功人士,看到了本村優勢後決定回鄉自理。建好場子後,決定繼續幹炒,而這次就在村裏炒,本村農民就是工人。廠長還要我們繼續調查下村中願意不出去在村中幹炒的人數和滿意工資,並提供問卷,我們就一同到下發給村民調查。也許是村民不太敢相信在村子裏賺錢還是有自己的攤位,僅有30%的村民接受。要求基本上是50元每天並管一頓午飯。這也許就是農村的樸實,從來不講什麼基本工資+加成吧。我相信,這廠子辦的起來!

(四)政府補貼農民種地落實了。xx年8月6日到7日休息整理了兩天資料,去網上看了看政府對農村政策,決定調查下對農民種地補助情況。8日,我們對我們村第六,七組農戶進行詢問,政府的補貼按畝下發,沒有拖欠,我們家也有收穫。雖然種上了樹,但畢竟也細心培育了嘛!還有村民說,不要錢已經很感激了,還送錢,明年多包兩畝。今年種大蒜就賺了5,6萬,比外出打工還強!

(五)最後,我們還想了解農村的一個問題,計劃生育問題。由於這個問題村民一般是不會告訴我們的,只有問至親之人了。農村的婦人還是很會閒聊的。我們瞭解到,雖然國家強制實行計劃生育策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等等較爲理想的生育策略,但是我們發現真正做到的不能說沒有還是很少的。我們發現農村還是存在着重男輕女的陳舊思想,還是有很多家庭想要生個男孩。而且,農村家庭還是想要一男一女爲最美。

xx年8月12日,爲期12天的暑期實踐結束了。短暫的社會實踐,一轉眼就過去了,在這其中,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將會讓我終生受用。雖然我們的調查普普通通,卻能夠體現農村現在的生活現狀。政策是國家下發的,是要下邊切實努力執行的,所以農村的搞好與否與農村領導幹部有很大幹系,領導幹部一定要選好。有的城鎮搞建房,全村農民組成泥水匠,司機等等到別的村子去建房屋,有的村子搞木材,他們的木材全國銷售,我們的村子就該搞起幹炒特色了。每行每業,形成自己的專業後就能賺錢,各個城鎮有各個城鎮的特色,把特色搞好就對了,散了,整個村子是達不到共同富裕的。雖然農村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農村的家長比城市的家長更希望子女得到更高的教育,否則他們也不會沒日沒夜的在外打拼。所以,農村的文化水平會不斷的提高。每次回到家,爸爸媽媽都會問我進行的怎麼樣,都會說天太熱早去早回,都會問我還要多久結束。學校讓我們去社會實踐真的很有作用,會讓我們從中收益匪淺。社會實踐讓我知道了,掙錢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後再也不會浪費了。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社會和大學一樣也是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爲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