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3W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1

20__年5月29日,廣西玉林市的一棟民房發生火災,有人員被困。消防官兵趕到時,大火已將二樓的木梯完全燒燬,救援人員只能從旁邊的民房樓頂繞進火場。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精選16篇)

一名叫楊科璋的指揮員,帶着三名消防員率先爬上樓頂,自上而下展開搜救。楊科璋雖然只有27歲,卻是個有經驗的老消防,沒過多久,他就在五樓一間臥室的衛生間裏發現了陳麗和她的孩子們。

因爲吸入過多的濃煙,一歲半的小女孩已經休克,再不轉移就會有生命危險,危急之下,楊科璋決定將小女孩先行轉移。

然而當救援快要結束的時候,戰友們突然發現找不到了楊科璋和小女孩。原來,就在楊科璋的撤退路線旁有一個正在改建中的電梯井,遮擋井口的木板已經被火燒燬。濃煙中楊科璋不慎踩空,從五樓跌落。

戰友們發現楊科璋時,他仰面躺在地上,小女孩被他緊緊摟在胸前。由於楊科璋身體的緩衝,小女孩除頭部擦傷外沒有任何損傷,可楊科璋卻傷重不治。在生命最後一刻,他依然保持着抱孩子離開時的姿勢。爲了保護小女孩,他在墜落的過程中依然沒有鬆手。而“大姐我救你女兒出去,你放心。”竟成了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楊科璋生前參與過200多次救援,和戰友們從生死線上搶救回160多條鮮活的生命。這一次,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最後一次救援。

楊科璋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7歲,可在大家心裏他並未走遠,他依然在某個地方,守護着他愛的人們。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2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後,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

一個總爲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細細心、批改文件時總是一絲不苟,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就是----朱光亞。他20__年逝世。他對以前充滿遺憾,對未來充滿嚮往。當我看到朱光亞的一幕情景之後,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個肝膽醫生,不畏手術的風險,執意的來策劃手術計劃。當一個女孩生命垂危時,衆多醫生都不敢爲她醫治,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於結束了,女孩已經好了起來;他還常常爲別人着想,爲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他就是吳孟超,把病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

劉偉對未來的嚮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難。他這種嚮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後用腳彈出了一首首優美動人的鋼琴曲。

這三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們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動人物。不論是殘疾人還是四肢完好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空。爲別人所着想、爲他人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爲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堅持不懈闖出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想。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3

王珏(1970—20__),男,生前系溫州市洞頭區大門鎮嶴面村衛生室醫生。

王珏化名“蘭小草”,給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捐款,每年2萬,已經堅持了15年,並承諾希望能捐夠33年。慈善機構收到了捐款,想要尋找到這位好人,多次聯絡,王珏都沒有現身。

家人曾問王珏,爲何以“蘭小草”的名字行善? 王珏當時說:平凡、善良的奶奶特愛畫蘭花,並且在村裏很受尊重,取名時將“平凡小草”與“高潔蘭花”結合。

缺席了無數次公益獎項頒獎,堅持公益捐款十多年,今年7月,王珏被檢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終得以大白。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4

盧麗安,女,49歲,上海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

盧麗安1968年生於中國臺灣高雄,從小受家人影響對大陸有着特殊感情。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盧麗安和丈夫英國完成學業回到中國臺灣任博士後研究員。當時的中國臺灣“綠化”跡象嚴重,島內形勢愈發複雜,反觀大陸,改革開放初見成果,香港迴歸在即,整個社會呈現出蒸蒸日上的面貌。盧麗安夫婦對現狀不滿,有了去大陸發展的想法,並毛遂自薦,向祖國表明希望回大陸服務、進入高校任教的意願。

1997年,盧麗安夫婦到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幾年下來,盧麗安就成爲復旦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

20__年7月,盧麗安當選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爲身在上海的臺灣同胞們服務。20__年,盧麗安加入中國共產黨,20__年,被選舉爲十九大黨代表。

“我以中國臺灣的女兒爲榮,我以生爲中國人爲傲。”盧麗安在今年“黨代表”通道上如是說。十九大會議結束後,“盧麗安效應”在慢慢蔓延。很多臺胞朋友爲她點贊,因爲她說出了廣大臺胞們的心聲。還有她的學生,默默地留言支持老師,向老師學習回報社會。盧麗安的父母表示,只要女兒做的是對社會、民族、國家有益的,能夠促進我們兩岸的和平發展、促進島內同胞在大陸的發展,都會支持。

談到兩岸關係時,盧麗安真誠地表示,“我的家族歷史與自己的成長經歷讓我堅信:和平發展一定是兩岸關係的主要走勢,這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她認爲,沒有中國臺灣夢的中國夢肯定是不完整的,同時,沒有融入祖國的臺灣夢,像打個盹,黃粱一夢。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5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是奧林匹克運動廣爲流傳的名言,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體現。一個運動員的成就,不僅僅是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塊獎牌,還在於是否體現奧林匹克精神,是否做到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我崇拜的奧運英雄蘇炳添就是這樣的選手,也許他與金牌無緣,但創造的歷史值得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銘記。

蘇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暨南大學20__級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中國男子短跑名將。

20__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迴賽男子60米冠軍,並刷新亞洲紀錄。之後蘇炳添多次比賽中都成爲百米大賽最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且蘇炳添也着實讓世界短跑名將博爾特驚訝到了,博爾特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飛人,連續三屆拿到奧運百米金牌。可是博爾特也被蘇炳添驚到了:沒有想到站在身邊的小夥子居然反應這麼的快,起跑的那一瞬間讓他不知所措。

博爾特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槍聲一響,我身邊的小夥子就飛奔出去,我有點不知所措,結果就失足了。”他對於蘇炳添的實力也是非常的認可,也正是因爲這樣,他後面纔會拼命追趕上去。

能進入百米決賽是每個亞洲人都不敢幻想的奢望,只有跑進10秒纔有希望。爲此,蘇炳添20__年底,選擇了一個比較大風險的決定:就是把起跑腳換了。爲什麼要換?是因爲想要得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新的節奏,這樣的話在100米纔可能會有一個突破。

而做這個改變和選擇太難了,改變之前問了很多的專家:不做出一些改變的話可能很難突破10秒,參考了劉翔的“八改七”,所以蘇炳添最後狠下心來做出了這個改變。就像剛開始是用右手吃飯,突然間變左手,你夾都夾不到,怎麼不難呢?蘇炳添剛開始,連起跑怎麼發力都完全不會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三組對決過後,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成功入圍男子100米決賽,也成爲首位闖進奧運會百米決賽的中國人。而在奧運賽場上,9秒83也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成績。20__年裏約奧運會,博爾特奪取金牌的成績是9秒81,蘇炳添只比博爾特僅僅慢了0.02秒。32歲的中國飛人蘇炳添通過多年以來的努力,終於站在了100米跑道上面。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6

蘇炳添一戰打破了三個紀錄:

首先,新中國從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現在37年的歷史上,首次有中國男性運動員打進到100米決賽的賽場,絕無僅有,這個意義不亞於當年劉翔闖進奧運會決賽並且奪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奧運會上,曾經有一位日本運動員打進到奧運會男子100米的決賽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個時候是用手計時的時代,跟電子技術時代差的還比較多。

第三,亞洲國家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也就是第2屆奧運會上,到現在121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亞洲運動員以100米半決賽第1名的身份進入到世界最頂級的百米飛人大戰的決賽。

這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榮耀,屬於偉大的中國,也屬於亞洲。年過30的蘇炳添,靠着頑強的自律,靠着超強的意志品質,成功的打進到了100米的決賽當中,爲全亞洲人長臉。就連中國田徑名將劉翔在微博上也發文祝賀蘇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決賽時,蘇炳添強調,半決賽就是自己的決賽:“對我來說,能夠進入決賽就算完成任務。如果能夠突破10秒大關,進決賽應該沒問題。”

看了比賽,真是激動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簡直是一戰封神!正像劉翔所讚揚的那樣,這是中國奇蹟和中國速度,這也是亞洲奇蹟和亞洲速度!簡直讓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賽場,蘇炳添的腦海裏都只有一件事:竭盡全力跑出“中國速度”,爲祖國添彩!能打破亞洲紀錄,打破黃種人的極限,站在東京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所有的夢想都在這一瞬間變成了現實!

把半決賽當成決賽。是啊,人生路上關鍵的每一步都需要這種精神,我要向蘇炳添學習,他是我最崇拜的奧運英雄。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7

“我們努力讀書,是爲了回來幫助家鄉擺脫貧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應邀參加了在貴州大學舉行的讀書活動。

活動當天,劉秀祥在貴州大學裏見到了自己的學生韋天琴、楊娜娜和黃錦秀,看着他們現在在學校裏認真學習、奮力拼搏的樣子,劉秀祥很是欣慰。

皮膚黝黑的劉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記者看到了比同齡人多一份的穩重與堅韌。

20__年,劉秀祥從山東省臨沂大學(原臨沂師範學院)歷史學專業畢業。這個曾背母求學從大山深處艱難走出的學子,選擇回到了家鄉望謨縣任教。

或許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聯想到自己的經歷,劉秀祥對每一個學生都非常上心。

教學工作中,劉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課,也常常奔波在控輟保學、教育幫扶的崎嶇山路上。8年的從教時間裏,他騎着摩托車幾乎跑遍望謨縣的每個

鄉鎮,單是摩托車就騎壞8輛,先後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課堂,並幫助他們考上大學。

今年17歲的廖段寫就是被“拉”回來的一名學生。20__年,廖段寫進入望謨縣實驗高中學習,由於父母離異,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務工的母親,家中經濟負擔過重,加上母親的思想落後,覺得女孩子讀書沒用,她只能被迫放棄學業,外出務工。

得知廖段寫外出務工的消息,劉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馬趕到她家中,對她母親做了思想工作。

劉秀祥沒有放棄把廖段寫“拉”回學校的機會,一直保持與她電話聯繫。“劉老師我好想回學校上學!沒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電話裏,劉秀祥聽到廖段寫這樣說更是心疼。

20__年12月31日,經過劉秀祥與學校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寫的母親終於同意她返校讀書。

重新回到校園的廖段寫,因堅守讀書信念,被評爲“20__年望謨縣實驗高中最美少年”,20__年被評爲“望謨縣新時代好少年”。“我很感謝劉老師和學校幫助我爭取到讀書的機會,如果不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裏學習,我要像劉老師那樣,靠自己奮發讀書來改變命運。”廖段寫說。

在望謨縣,像廖段寫一樣被劉秀祥求學故事激勵到的學生還有很多……

劉秀祥經常到其他學校做演講,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鼓勵學生們堅持學習。每次演講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請單位必須要資助兩個貧困的孩子。八年時間裏,劉秀祥巡迴演講1200多場,聽衆累計超過百萬人,用這種方式,也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2600多人。

後來許多老師與劉秀祥交流反映,學生們的作文裏多次提到了“劉秀祥”這個名字,表明要以他爲榜樣,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責任。

他告訴自己,“一定要爲山裏的孩子們堅守下去,用自己的經歷讓更多的貧困學子看到希望,點燃他們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誰,清晨6點的校園,但我知道你的未來。”12月11日,劉秀祥在微信朋友圈裏更新了這樣一句話並配了一組照片,照片裏的學生正在這個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風苦讀。天雖還未亮,但孩子們的前路一定很亮。

劉秀祥看到他們,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劉秀祥告訴記者這或許就是他存在的意義,是一種“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劉秀祥回到望謨當教師時,望謨縣全縣高中1000多人蔘加大學聯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謨縣本科上線人數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緊隨興義、興仁兩市之後。

“現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望謨縣的教育越來越好了。家長都願意學生來讀書,而且以前許多學生爲了追求更好的教學資源都會選擇外出求學,現在學生和家長卻更願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對我們學校、我們縣教育工作的極大認可,更是對我們教師工作最好的鼓勵。”劉秀祥說。

20__年以來,省內多所名校曾向劉秀祥拋出年薪百萬的橄欖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絕,劉秀祥始終堅持着自己的“教師初心”,堅守在鄉村教學的第一線上。劉秀祥說:“只想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儘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有學上、上好學,用知識幫助孩子們看到更遠的遠方。”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8

張超,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

20__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着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杆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事故發生後,張超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團長張葉一直陪在他身邊,清楚記得張超說的最後一句話:“團長,我還能不能飛”。

張超走了,留下剛剛滿兩歲的女兒和妻子,帶着深深的遺憾走了,再有半個月就要着艦飛行了,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願。

面對張超,《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潮說,我們必須牢記每一位軍人的犧牲,都是在爲國家換來更多的安寧和幸福。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9

中國飛人蘇炳添1日在東京奧運田徑賽場上以9秒83的成績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打破亞洲紀錄。

這一消息讓許多亞洲人備感振奮,多家日本媒體也不吝稱讚——日本時事通訊社2日報道中寫道,蘇炳添跑出了亞洲短跑新的歷史,有日本網友說,同爲亞洲人,“我爲他感到驕傲”。當我們爲蘇炳添表示祝賀時,卻不知蘇神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風雨纔有今天這樣的成績。

如果說袁國強教練是蘇炳添初期的領路人,那麼亨廷頓則是蘇炳添中後期取得巨大突破的功勳教練,沒有亨廷頓的指導,也許蘇炳添pb只停留在9秒99,雖然已創造亞洲本土選手的歷史,但始終與世界一流水準相差甚遠,蘇炳添這匹千里馬遇上了亨廷頓這位好伯樂。

20__年開始,亨廷頓正式成爲蘇炳添主管教練。亨廷頓幫助蘇炳添改變跑動過程中的擺臂動作和腳掌落地後的發力方式。蘇炳添一度感到不適,但成績進步卻很明顯。20__年國際田聯馬德里挑戰賽,28歲的蘇炳添跑出了9秒91的成績,在亨廷頓的指導下蘇炳添迎來了自己的巔峯,整個20__賽季蘇炳添四次打開10秒大關。

職業選手,因爲訓練過度難免受傷,蘇炳添也曾經因爲腰部受傷,缺席全國田徑錦標賽。那時候,他曾經以爲自己的職業生涯達到終點了,甚至開始聯想自己退役後,是否要去當教練。但是不甘心後退的人,必然會重新回到賽場。蘇炳添坦言,那段時間壓力俱增,除了自己一個是80後以外,剩下的全是90後,那個時候,他猛然發現,自己似乎老了。亞洲百米飛人蘇炳添,創造新的歷史,9秒83神話背後的平凡故事是挑戰體能與年齡的限制,也是一件讓人熱血沸騰的事情。

作爲一個黃色皮膚的亞洲人,他用不懈的努力挑戰了年齡與體能的極限,讓世界爲之驚歎,每一個國人都與有榮譽!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這是強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鑑。專注執着,科學追求,是打開成功之門的三把鑰匙。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10

8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期間,劉秀祥把望謨縣的教育帶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謨縣本科上線率爲0,整個縣有十萬餘人文化水平在國小及以下。

20__年到20__年,望謨縣會考成績400分以上的人數從358人突破1000人,會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線率也從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這些學生當國中考的成績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卻考上了本科,劉秀祥的鼓勵對這個縣的改變之大不言而喻。

隨着孩子們學業有成,回到故鄉,望謨縣的貧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謨縣的貧困率已經不足3.6,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今年,劉秀祥被成功評選爲“最美教師”,這個曾經睡豬圈,背母上學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動,改變了無數貧困地區學子的命運。在被評選爲“最美教師”之後,劉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專門對老師的德育進行培訓,他說只有更多優秀的老師,才能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在望謨縣的8年裏,劉秀祥從未放棄一名學生,他說:“我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來。無論他出生在北京上海,還是我們貴州望謨。”

無論是紮根望謨的劉秀祥,還是爲學生失去雙腿的張麗莉,這些老師們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變下一代人的命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現在,這些“最美教師”們的故事,還在繼續,願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11

8月1日,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收穫了“一輩子最好的回憶”,他先是在奧運百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成功晉級決賽,創造亞洲紀錄,成爲電子計時時代第一位闖入奧運百米決賽的亞洲選手。2小時後,在決賽賽場上,他又跑出9秒98,再次突破10秒。

當晚,他的身影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跑道上。起跑線前、8位選手中,他是唯一一個黃皮膚。此前的半決賽,他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創造個人最好成績,大幅刷新亞洲紀錄。中國人第一次挺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蘇炳添,一舉創造了歷史!

選擇堅持,選擇成功。再過二十多天,蘇炳添就32歲了。這個數字,在短跑界已是“高齡”。田徑賽事就是如此殘酷,身體這項“資源”無法持續挖掘。過了28歲這道門檻,大部分選手會新陳代謝變慢,體能下降,成績止步不前。就像此次“飛人大戰”,蘇炳添是唯一的“80後”。在他之外,年齡最大的選手是27歲,而那正是黃金年齡。

早在20__年,曾有記者問蘇炳添:你覺得你現在的弱點是什麼?他回答說:“年齡。我今年26歲,再過兩年就28歲了。”6年前,就視年齡爲弱點;6年來,他硬是跑贏了時間,超越了年齡的侷限!梳理媒體報道,這6年,他遭遇低迷、傷病,一次次考慮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選擇相信,選擇留下,選擇堅持。他說:“我覺得上天在一直考驗我,但是沒關係我有這個耐心……我想我真的還可以跑,選擇留下來,希望繼續突破。”這份堅持、堅韌,讓他以近32歲的年齡驚豔世界。

勤能補拙,事在人爲。在田徑圈,公認的黃金身高在1.85米左右,比如加特林1.85米,鮑威爾1.88米。而蘇炳添只有1.72米,沒有明顯的“身體天賦”。早在中學時,老師曾帶他幾次去市體校,但都沒有被教練看中,因爲“覺得他身材太矮,將來沒有發展空間”。然而蘇炳添日復一日,認真、專注,把每一次訓練做足、做好。教練袁國強曾這樣評價:“他是我帶過的最自覺的隊員。十年來,在訓練場地上他只要出現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就絕對是在訓練,從不偷懶。”

作息規律,按時起牀睡覺,從不抽菸喝酒,即便在家庭聚會上也不吃禁忌食物,即便在外參加活動也會堅持做基本訓練……在蘇炳添一次次打破記錄的背後,是一個關於勤奮的、經年累月的“漫長”故事。

突破自我,挑戰極限。在半決賽前,蘇炳添面對鏡頭,把大拇指和食指擺出一個“一釐米”的手勢。有網友調侃,這是“拿捏得死死的”。其實呢?蘇炳添說,就是想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哪怕是0.01秒,背後都是千難萬難,是精雕細琢,是全力突破。20__年,他以偶像劉翔爲參考,調整了起跑腳;20__年,他改變了擺臂動作,嘗試改善腳掌落地後的發力——那時,他已經29歲了。

百米10秒是黃種人的極限?蘇炳添第一個衝進10秒大關。百米半決賽就是亞洲人的決賽?他成爲進入電子計時時代的首位亞洲選手。更快、更高、更強,“老男孩”蘇炳添做到了。他的不懈堅持、突破自我、挑戰極限,正是中國人對體育精神的最佳詮釋。

讓我們再一次祝賀這位奧運健兒蘇炳添,我們要學習到他身上堅持不懈,突破自己挑戰極限的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12

英雄王鋒的故事,要從20__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災事故說起。

那天夜裏,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預見,危險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點多,因一樓電動車短路失火,繼而引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帶着女兒第一時間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鋒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折回頭衝進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兒子。

“你打電話報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樓裏還有很多人。”王鋒安頓好妻子潘品後,便轉身第二次衝入火海。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樓東間的兩名學生和一名託教老師的生命。

此時,樓內已火光沖天,還不時響起爆炸聲。“裏面還有人,我還要去救人。”說完這句話,他第三次衝入火海。

這一次,他挨門挨戶敲門示警。鄰居聽到咚咚的敲門聲,趕忙起牀逃生。樓裏二十多個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個逃出去的王鋒,第三次從火海中出來時,已被燒成了“炭人”,全身烏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邊跑邊喊,奔走呼號。住處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鋒帶血的腳印。

整棟樓的鄰居無一傷亡,但王鋒全身的燒傷總面積達到98%,命懸一線。

雖經多方救治,但因嚴重感染,在頑強堅持了136天后,王鋒於20__年10月1日因多臟器衰竭不幸離世。

英雄王鋒當選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是對他英勇事蹟的高度認可。

如今,王鋒事蹟已在全國發酵,關於他事蹟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衆。

就像“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王鋒的頒獎詞寫的一樣,高貴的靈魂浴火涅盤,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13

24日下午17時30分,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三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亮相。他們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他們有着相同的年齡:42歲;他們有着相似的體重,相近的身高,甚至他們的成長背景、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都有諸多相似之處。今晚21∶07至22∶27,他們將攜手飛天。

此次入選神七航天員乘組的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同爲1966年出生,同爲1985年入伍。翟志剛、劉伯明還是黑龍江老鄉,他們從空軍招飛體檢時起就相識,兩人從航校到飛行部隊一直在一起,甚至結婚也在同一天。

教員們對劉伯明的評價是,愛思考,愛鑽研。在航天員隊伍裏,綽號“小諸葛”的他曾因流利地回答一名教官10多個刁鑽的專業問題,從此被這名教官“免提問”。

泥濘求學路 每天往返20公里

劉伯明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一個農民家庭。劉伯明最難忘記的是自己的高中時代。他家離縣城9公里,高中三年,劉伯明每天奔波在這條9公里的路上,顛簸不平的道路成爲他永遠的記憶。日曬雨淋,劉伯明已記不得有多少次,沒有替換的衣服,硬是用體溫把溼衣服“烤”幹。

難以想象,當時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每天在這泥濘的道路上跑着,往返近20公里,風雨無阻。

那一段艱苦的求學生涯,讓劉伯明在收穫好成績的同時,也鍛煉出一個強健的體格,令他受益至今。他在空軍部隊的體育達標評比中,曾取得引體向上37個的傲人成績,至今無人啓及。

“從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親。東北的冬天,別人都不吃早飯,而母親每天比我提前兩小時起牀,然後生爐子,給我做飯。”

“我母親覺得當航天員光榮。選航天員時,她對我說,都說在飛行員身上投入的黃金和飛行員的體重差不多,國家選你,你要爭取上去。”

劉伯明結婚時就跟妻子商量,等條件好一些後,在北京,哪怕是周邊地區給父母買一套房子,讓父母來住幾年,報答一下父母。然而,這已成爲一個永遠的遺憾。

劉伯明的母親幾年前去世了,那時正值神五發射前夕,航天員即將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發射場人船箭地大型演練。領導得知消息後,決定讓劉伯明回家看看。然而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即將執行,作爲航天員不能因此缺席訓練。他強忍悲痛,只在家待了3天就踏上歸程,奔赴發射場。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14

堅持纔是王道 飛人也差點中途放棄

終於開始了正規的短跑訓練,蘇炳添的天賦更是一下子展現出來。有一次蘇炳添家聚會,蘇炳添問表哥蔡健發100米的成績是多少,蔡健發說11秒多。蘇炳添就笑話表哥,“這麼慢,我可以跑到11秒以內。”表哥蔡健髮根本不信,當即和他打賭,如果蘇炳添能夠跑進11秒,可以答應蘇炳添要求,“要什麼就獎勵什麼。”結果,他們就到附近一個學校測了一把,蘇炳添跑出了10秒7,這個速度把當時一旁上課的體育老師都震住了。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並非那麼輕鬆。蘇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鎮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現,並將蘇炳添從鄉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於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牀訓練並不適應。而且,由於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現後,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裏做說客,勸說蘇炳添回去。

之後隨着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__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於是,蘇炳添成爲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爲了專業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後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後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幫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纔有了後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15

白天忙着栽秧、薅穀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常泡在水裏而發炎,加上沒錢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藥費。

手術後,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爲代步和生產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爲家裏節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炎,先後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委、區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鉤聯繫幹部定期走訪、幫扶,爲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裏便組織羣衆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成爲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臺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產品放到網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福。”張順東說,妻子用雙腳一針一針繡出了“感恩黨、聽黨話、跟黨走”“頌黨恩、跟黨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永遠跟黨走”4幅刺繡,字字句句都是心裏話。本報記者茶志福。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 篇16

《杜甫秋興八首集說》是葉嘉瑩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電影邀請日本音樂家佐藤聰明以杜甫《秋興八首》爲本,結合雅樂及現代樂創作電影音樂,爲杜甫詩歌帶來新生命,並以杜詩形成電影的隱性雙線敘事結構,由外而內,追尋交織於葉嘉瑩身上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

影片表層的結構,是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衚衕的祖宅爲章節,從大門走入脈房、庭院、內廂房,循着時間和空間脈絡,一層層進入更深的心靈境地。最後一節沒有名字,似乎暗喻祖宅的被拆,也隱藏了內心深處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味。王國維說“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是葉嘉瑩辛苦坎坷的一生經歷,而一位友人卻說她,“人生最難的就是把自己退到一個位置,用相同的態度去接受一切,輕而化之”。

經歷了這麼多離難興悲,一個人如何能夠承受得了?但葉嘉瑩泰然處之,平靜、疏淡地回憶自己的漂泊輾轉和至親的離去,彷彿都是第三人稱敘事中的雲煙過往,而她沉浸、陶醉其間的,是唐詩宋詞。她津津樂道於王國維的“要眇宜修”難以統領朱彝尊的《靜志居琴趣》,自得於爲它找到了一個名詞“弱德之美”。當她沉醉地吟誦《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娓娓道來其詩詞之法門時,像在電影裏滴了幾滴她的學術精華,令人想見那些學生爲何會仿造聽課證來聆聽她的講學。葉嘉瑩一針見血地道出古詩詞中幽深隱祕的情感,而對於自己親歷的喪亂、生死卻彷彿視而不見,這在電影裏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復調,留給觀衆思考回味。

這種優美的復調形式中,也帶有對古典詩詞呈現形式的一種現代化創新探索。前不久,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鐵血丹心》在網上再次引發熱議,很多網友好奇於其中的男女對唱歌詞全然不同,卻能完美和諧,其中也借鑑了一種詩詞相和的復調形式。在《掬水月在手》中,最爲精妙的一處是葉嘉瑩和其師顧隨兩首同題詞作的呈現。他們曾就一殘句“耐他風雪耐他寒,縱寒已是春寒了”先後創作兩首《踏莎行》,兩詞意思相和,但文辭不同。電影中,男聲和女聲同時吟誦了這兩首詞,字幕分在左右兩邊,而最後一句合爲一處。這令人感受到了詩詞吟和中,文辭雖異,卻能共通共鳴的妙處。稍顯遺憾的是,“對唱”版《踏莎行》朗誦語速稍快,字幕停留太短,未能給觀衆留夠思考和欣賞的間隙。這是復調結構對於大銀幕呈現的挑戰,細節、層次豐富,大量文言文和古詩文穿插呈現,在小屏幕和網絡傳播中,更方便隨時停留查看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衝淡了這種復調結構所帶來的參差錯落之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