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通用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3W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後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通用19篇)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國小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北平,居於清華園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國小三年級。

1933年,國小畢業,入讀城內絨線衚衕天主教聖公會崇德中學。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爲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啓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2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後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囑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

楊振寧:我雖然在美國住了多年,可是就像我的一個朋友所講的,說楊振寧你血管裏所流的是你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回國後,他交給接待人員一份希望會見的人員名單,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學——鄧稼先。因爲他心中一直盤旋着一個疑問。1964年中國原子彈研製成功,舉國歡騰,但美國學界一直傳言這其中有美國物理學家的幫忙,楊振寧希望好友鄧稼先能親口打破這個傳言。楊振寧:希望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做出來的。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3

1945年,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

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同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爲自傲,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爲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後,鼓勵在中國臺灣的岳母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轉往中國大陸。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瓦,由中國外交部的同志親自接機,安排休息數日後,轉機飛往北京定居。

1958年,當選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4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恆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s)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與巴克斯特(er)創立了"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

宇稱不守恆理論

他與李政道提出基礎粒子間的弱核力並沒有鏡像對稱的特性,違反了當時物理家的認知。該理論後得吳健雄的實驗驗證。

楊—米爾斯方程

他與羅拔米爾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論,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理論。

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建性強,眼光深遠。

美國鮑爾獎授予楊振寧時的頒獎詞說楊-米爾斯方程和牛頓、麥克斯韋及愛因斯坦的工作相提並論,必將對未來有着足堪比擬的影響。

楊-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數學結構,而且隨着時間的推進也慢慢在物理方面顯示出深層的意義。1990年菲爾茲獎頒給四位數學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楊-巴克斯特方程有關。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5

有人說楊振寧是 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是華人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代科學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的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說:"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

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爲欣賞。"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爲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網易評)

作爲中國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尊崇。(騰訊評)

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成爲精緻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爲傑作。這使得他對於自然神祕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物理學家戴森評)

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爲欣賞。(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評)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6

1.羣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後,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啓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於一起,在陋室裏交談切磋,結伴探索着科學的奧祕。

2.楊門長子

作爲楊家長子,楊振寧爲鼓勵弟妹多唸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爲吸引人的規則:一天之中,誰唸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週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裏看一次電影。

3.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說,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裏,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常跑到數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7

1、蘇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暨南大學20__級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

2、蘇炳添,1989年生於廣東,從小就表現出了良好的運動天賦。20__年11月,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就以11秒72的成績奪得第一,成爲轟動一時的“追風少年”。

3、之後他又被選拔進了省隊、國家隊,成績突飛猛進。20__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周偉保持13年之久的全國紀錄。之後的兩年,蘇炳添一直雄踞中國男子百米第一的寶座。而對於這些成績,蘇炳添並沒有感到滿足,因爲他要向國際水平挺進。

4、20__年5月6日,在國際田聯世界田徑挑戰賽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10秒04奪冠,但因比賽超過了國際田聯規定的賽場順風速上限,成績不被認可。但此次初試鋒芒,讓他信心倍增。同年8月4日,在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比賽中,蘇炳添以10秒19的成績晉級半決賽,但在8月6日的半決賽中,他卻只跑了10秒28,無緣決賽。

5、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奪得季軍,開創了黃種人百米短跑成績的新紀元。

蘇炳添沒有贏得冠軍,輸了比賽,但他憑着不屈不撓的精神,永不滿足的努力,贏了每個0.01秒的進步。人生猶如賽場,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挑戰,也要進行“比賽”,不可能總是贏。但是,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奪取哪怕是一寸,哪怕是0.01秒的進步,即便輸了也無妨,因爲有進步的輸就是贏。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8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一樣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張順東6歲時被高壓電擊傷,由於家裏貧窮沒錢醫治,右手和雙腳潰爛先後截肢,現只有一隻手,但他始終堅信,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也能做到。腦子靈活的他,學會了使用農用三輪車,三輪車是他生產和生活的工具。張順東的妻子叫李國秀,天生沒有雙臂,但身體的殘疾並沒有讓她變得自卑,反而激發了她異於常人的毅力。只有雙腳的她做飯、種菜和打掃衛生等都做得乾淨利索,甚至還能用雙腳嫺熟地做繡花鞋墊,她說:“縫縫補補沒有問題,我做鞋墊20餘年了,做好的鞋墊還可以拿到街上去賣,補貼家用。”

每天早上7點,當整個村子都還在沉睡時,張順東夫婦就已經起牀了。他們騎上代步三輪車,前往地裏準備幹農活。一天下來,他們要打整土地、餵養牲畜、拔菜洗菜、炒菜做飯、繡十字繡等,而這些在正常人眼中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活計經常需要夫婦二人共同完成。比如在地裏幹農活時,張順東負責挖紅薯,他單臂舉起鋤頭,用力揮下,把紅薯刨出,李國秀則把籃子放倒,用腳夾起紅薯,準確地扔進揹簍;而炒菜做飯時,張順東則用他僅有的一隻手掌着勺,李國秀在一旁用腳穩着炒菜鍋的鍋把,很多正常人都自愧不如。

在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張順東家20__年申請了農村危房改造,夫婦倆都是勤勞人,建房時爲了節省運輸費用,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張順東用三輪車從鎮上拉回來的,工期緊張時,白天黑夜不休息,一天運輸20多趟,連續拉了一個多月。依靠政府給予5.1萬元的建房補助及親朋好友的幫助,終於建起了新房。

“你是我的腳,我是你的手,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這是張順東同妻子常說的話,簡單卻樸實的話語裏,蘊含着夫妻二人濃濃的愛意與共渡難關的決心。20__年,張順東家的總收入達到22661元,成功脫貧。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9

何爲夢想?敢夢敢想是目標實現的奠基石。因爲有夢想,所以有激情;因爲有激情,所以有動力;因爲有動力,所以有堅持;因爲有堅持,所以有成功。

湯洪波用11年的奮鬥實現了“飛天夢”,他把自己爲數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熱愛的事業中,這既是挑戰也是堅守。

他用11年的時間去賭,賭一個可能沒有結果的未來;他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默默堅守了好多年。

也許在他看來,這既是無法推脫的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使命。

楊洪波也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收入全靠家裏的那10多畝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裏幹活,所以他從小就下田地幹活。不僅如此,他還幫家裏人做家務活。國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樂、叛逆的時期,而他並沒有,他早晨起早爲了燒火做飯。父親也經常告訴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這丘田不準回家吃飯,不割滿一擔魚草不準休息”,這不只是父親的言行教導,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領悟的源泉。吃過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這份“稱不上”苦的事業源自於他的追求,源自於他的教養,源自於他的韌性。

湯洪波高三畢業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招飛考試”這條路。1995年成功入選飛行員的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與稚嫩,或許這就是青春的模樣。年僅19歲的他開始了飛天之路,在這條“重重艱難困苦”的路上他對自己的選擇從未動搖過。在八年艱苦訓練之後,終於不負衆望,圓自己所夢,成爲飛行大隊的領班人。成爲飛行員是湯洪波的“小夢”,當“小夢”紮根的那一刻,他開始了自己的“大夢”之旅,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化需要一個更加艱辛的過程。

一切從零開始,嚴苛的訓練、艱辛的條件、無數個累到癱倒的日日夜夜,這是湯洪波的選擇。數不盡的艱難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沒有一絲抱怨,他只知道堅持下去會離他的夢想越來越近。

終於,在20__年他入圍我國第二批預備航天員,這就是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堅持吃苦”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從20__到20__,11年的時間他經歷了常人難體會的辛苦。野外訓練,剝脫睡眠訓練等等,更艱難的是在不確定未來之路會如何的同時,他還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是努力,而是必須。就怕因爲一個行爲得不到位就斷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這條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未知的一切。對他而言,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是他的熱愛,因爲是他的選擇;因爲這是社會的命脈;因爲這是國家的希望。他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飛行過程中用過的頭盔自始至終都陳列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長,先要向下紮根”,這是湯洪波的信念,

鼓勵着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選擇中堅持不懈,在自己生命裏熠熠生輝。堅持不只是一個話題,更是一種行動,楊洪波的成功,源自於他的堅持和努力,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0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爲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紮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傳說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爲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羣衆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了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徽在閃爍。20__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裏,在她身上充分體現着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爲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爲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傳說,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着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後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羣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1

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回國後曾任清華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在該校研究生畢業。此後他於1945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1966年以後,他長期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創立並主持該校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以他們提出的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後二人因排名先後的問題交惡。1962年因爲《紐約客》的一篇文章,兩人正式決裂。楊振寧七歲的兒子楊光諾曾說,“我要一人得諾貝爾獎。”1989年他寫給已故中研院長吳大猷的信,向老師報告兩人合作情形。吳大猷覆信說∶“整件事是一極不幸的事,我想truth是不能永遠掩蓋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爭,而讓truth慢慢的展現出來。”

1977年他和樑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係。

1980年楊振寧獲得拉姆福德獎(Rumford),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楊振寧現居於北京清華大學。楊振寧的結髮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20__年10月因病過世。

20__年底至20__年初,82歲高齡的楊振寧與28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學生翁帆(離異)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2

他是功勳卓著的革命功臣,14歲參軍,身經百戰,屢立戰功,在朝鮮戰場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頑強不屈的生命鬥士,18歲重殘,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主動放棄榮軍院的特護待遇,回到家鄉參加生產建設;他是一心爲民、無私奉獻的帶頭人,24歲擔任村支書,帶領羣衆治山種樹,打井修渠,架電辦學,一干就是25年,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建成了當時全鄉的先進村;他是當代中國的保爾,49歲離職後,以特殘多病之軀,創作出版了長篇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這個人就是朱彥夫,一個身體殘缺,卻又無比健全高大的人!

事蹟報告會上的每一個人都給我們展現了朱彥夫的一個側面:他是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他是永遠的戰士。他是父老鄉親的貼心人。他是兒女心中的明燈。他是精神高地的堅守者。而這些連起來就是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朱彥夫。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以苦爲樂,朱彥夫創造了人生一個又一個奇蹟。

當黨支部書記的25年間,他自掏腰包辦夜校、自當教員教羣衆識字,興辦學校、發展教育事業;他興修水利、平坡造田、種植林果,修路架電、發展農業,帶領羣衆走上致富之路;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堅持特殊家庭每個成員不搞特殊,常常傾已所有接濟病困羣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着當幹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就是要一心爲羣衆着想、爲百姓謀福的諾言。無論是在與敵人拼殺的戰場,還是與命運搏鬥的人生戰場,還是與自己較勁親筆寫書,他都是一個永遠在廝殺的戰士。在他身上散發着爲國家爲人民的利益甘願犧牲的凜然正氣,體現着一個特殘軍人自強不息、挑戰生命極限的精神信念和奮鬥歷程!

感動之餘,我們應該是思考如何向朱彥夫學習,以他爲榜樣,開始拔高自己人生的高度。我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時刻把羣衆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羣衆所想,幫羣衆所需,從實際出發,真抓實幹,艱苦創業,不圖虛名,不辱使命。我想,我們要像他那樣,胸懷遠大理想抱負,不畏艱難,勇於拼搏,敢於擔當,書寫精彩人生。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3

1.羣英薈萃

楊振寧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後,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住在聯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啓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這些中華民族未來的精英們聚於一起,在陋室裏交談切磋,結伴探索着科學的奧祕。

2.楊門長子

作爲楊家長子,楊振寧爲鼓勵弟妹多唸書,還訂出了一些頗爲吸引人的規則:一天之中,誰唸書好、聽母親的話、幫助做家務、不打架、不搗亂就給誰記上一個紅點,反之就要記黑點。一週下來,誰有三個紅點,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由他騎自行車帶去昆明城裏看一次電影。

3.名師高徒

楊振寧讀聯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說,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裏,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常跑到數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楊振寧還多次說過:"在聯大給我影響最深的兩位教授是吳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楊振寧本科畢業時,選了《用羣論方法於多原子的振動》作畢業論文,並請吳大猷做論文導師。楊振寧在研究生院讀書時,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導,對統計物理髮生了興趣。1944年研究生畢業時,楊振寧請王竹溪教授作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在其指導下又非常成功地寫出了碩士論文,《超晶格》即爲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楊振寧發來唁電說:"我對統計物理的興趣即是受了竹溪師的影響。"楊振寧還回憶道:"以後四十年間,吳先生和王先生引導我走的兩個方向———對稱原理和統計力學———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楊振寧在研究生院期間聽了馬仕俊教授的課後,開始注意"場論",並對變形物體熱力學也非常感興趣。

1957 年 12 月 10 日,35 歲的楊振寧和 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質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領獎臺。其前,楊振寧寫信給吳大猷,感謝吳先生引導他進入對稱原理和羣論的領地,並說後來包括宇稱守恆在內的許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吳先生 15 年前介紹給他的那個觀念有關。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4

“陳陸告訴我,他願意在一線成長,鍛鍊。他始終紮實幹事、努力工作、帶領隊伍衝鋒陷陣,而對自己個人名利看的卻很淡。”

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王勁峯這樣評價自己的兵。

20__年3月21日,按照黨中央改革決策部署,原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由應急管理部領導管理。

王勁峯說,改革難免會有個別人產生迷茫。然而陳陸像絕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了堅定地留下來。

“陳陸曾告訴我,在救援現場取得勝利,透過人民羣衆讚許的目光,我獲得了成就感,真正體會到爲人民服務的快樂,所以陳陸不是在爲自己工作,消防部隊改制,但他始終也不曾忘記作爲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王勁峯說道。

陳陸犧牲後,被應急管理部評定爲烈士、追記一等功,被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黨委追授“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被安徽省委追授“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聯追授“安徽青年五四獎章”,被安徽省總工會追授“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被合肥市勞動競賽委員會、市總工會追授“合肥市五一勞動獎章”。

陳陸身穿“火焰藍”,踏出了一條新時代的英雄路。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5

張順東右手和雙腳先後截肢,只剩下一隻左手。李國秀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這對夫妻以“一隻手和一雙腳”爲生活支點,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一個家”的感人故事。

丈夫在山溝山窪圍水,妻子在稻田裏用腳插秧;丈夫修枝打杈,妻子在地裏除草;丈夫用一隻手掰苞谷,妻子揹着籃子站在地裏接着。自從結婚後,夫妻倆始終堅信,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們也能做到。張順東甚至學會了使用農用三輪車,李國秀也能用雙腳嫺熟地做繡花鞋墊。

夫妻倆雖然殘疾,但從未因此放棄贍養父母的義務。母親已經80多歲了,夫妻倆把老人照顧得很好。張順東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繼去世,夫妻倆一直無微不至地關懷哥嫂留下的兩個孩子。

如今,張順東和李國秀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成爲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也開始工作。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6

時代的精神時代的路

20多年前去下莊,走了整整兩天。第一天大清早從重慶城區出發,傍晚到巫山縣城;第二天大清早從巫山縣城出發,坐面的到鎮上,在鎮裏等順風車到最接近下莊的一條“車路”的路口,沿着一條接一條的田埂和山徑轉幾個小時,傍晚時分到了下莊的“莊口”。站在山崖邊往下看,下莊的房屋隱隱可見。再看去下莊必經的“掛壁路”,還沒進去就開始擔心自己怎麼出得來。

下莊人鑿山開路的故事,那時已在全市引發巨大反響,但那條下莊人拿生命拼出來的碎石路,一下雨就會被洪水和落石砸毀。在下莊的3天,看到毛相林和下莊人仍舊信心十足,幹勁十足,只是信誓旦旦之間不免流露出一些悲壯。離開下莊時,被沖毀的通村公路還沒有搶通,但毛相林和下莊人堅持要從那條通村公路上送客人。

那次用麻繩捆得嚴嚴實實,被幾個人沿着陡峭的崖壁“提”出下莊的經歷,20多年來不時在腦海中重現,但下莊和下莊的路與當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別。脫貧攻堅精準施策的持續發力,催生了毛相林和下莊人當年“想都不敢想”的鉅變。

仍然大山環峙地處偏僻的下莊,以一個山區小村莊的獨特氣質,映射出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和發展道路。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7

一個先天沒有雙手,一個後天失去雙腳和右手。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雖然殘疾,但是20多年來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每天辛勤勞作,教育子女、贍養老人、操持家務,以拼搏改變命運,以汗水追求美好,以常人看來最差的條件奮鬥出穩穩的幸福。20__年,在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中,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這是夫妻倆繼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之後,獲得的又一項殊榮。

走進張順東、李國秀的家,曾經的老房子已被改造成“順東雜貨店”“順東雲品直播間”和“李國秀刺繡工作室”。在兒子協助下,夫妻倆正忙着直播帶貨當地特產“東川麪條”,小小的雜貨店裏陳列着當地的許多農副產品、果蔬、預包裝食品等。直播結束後,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海江代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和省委宣傳部,向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送上“全國道德模範”“雲嶺楷模”榮譽證書及慰問金,對他們的先進事蹟和奮鬥精神給予高度評價,鼓勵他們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良好風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順東說:“感謝黨和政府多年來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今後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樂觀地生活,特別要在鄉村振興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妻子李國秀則表示,他們會把慰問金作爲啓動資金,積極發展種植養殖產業,通過產業發展推動生活穩步向好。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8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張順東說,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幹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絡員,爲村裏的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脫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穀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常泡在水裏而發炎,加上沒錢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藥費。

手術後,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爲代步和生產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爲家裏節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炎,先後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委、區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鉤聯繫幹部定期走訪、幫扶,爲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裏便組織羣衆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成爲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臺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產品放到網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振寧先進事蹟材料 篇19

春天,他在山溝山窪圍水,她在稻田裏用腳插秧;夏天,他修枝打杈,她在地裏除草;秋天,他用一隻手掰包穀,她揹着籃子站在地裏接着;冬天,他劈柴、生火,她縫補衣服、教孩子讀書。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張順東說,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變命運。所以,在自身奮力拼搏苦幹的同時,他還擔任殘疾人聯絡員,爲村裏的87戶97名殘疾人提供聯絡服務。他堅信,一根草頂一顆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強、奮發向上,每個人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殘疾人一樣能夠脫貧奔小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我們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穀子,晚上還要去放田水。張順東被電擊傷的雙腳因經常泡在水裏而發炎,加上沒錢醫治,20__年時右腳潰爛得厲害,晚上洗腳就是一盆紅水,不得不截肢。幸運的是,國家給報銷了2萬多元醫藥費。

手術後,張順東籌錢買了一輛三輪車作爲代步和生產工具。20__年,政府補助他們家5.1萬元蓋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車一車拉的。工期緊張時,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連續拉了1個多月,僅運輸一項就爲家裏節省了1萬多元。

新房蓋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腳嚴重發炎,先後做了兩次手術。

疾病無情人有情。東川區委、區政府確保各項政策逐一落實到位,還安排掛鉤聯繫幹部定期走訪、幫扶,爲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他們堅定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烏龍鎮黨委、政府和坪子村黨支部及相關幫扶單位,經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去年6月,李國秀生病無法勞作時,村裏便組織羣衆幫助他們把5畝紅薯秧全部種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關心幫助下,張順東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兒順利大學畢業,成爲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正在靠勤勞的雙手實現務工增收。張順東還買了一臺電腦,積極參加殘疾人電商培訓,希望把更多特色農產品放到網上去銷售,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