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事蹟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4W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他是大地的兒子,樸質如大地上的一塊土,山野裏的一棵樹。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履行着一名基層幹部的職責,以那並不強健的肩膀,一頭挑着黨的事業,一頭挑着老百姓的利益,走過了短暫而壯麗的人生旅程。他是做人的標杆,爲官的楷模,人們將永遠銘記他。

基層幹部事蹟材料

他是一首悲壯的歌,他是一部青春的詩,他是一段未了的情,他是一片潔白的雲......朋友,這不是記者浪漫的描繪,這是山川蒼勁的迴響,這是百姓凝重的回聲!喚一句:"*,你在哪裏?" 多少目光在顧盼,多少心房在激跳,多少淚水在涌流,多少話語在傾吐。歸來吧,年輕的公僕;歸來吧,大地的兒子!

讓我們在期待中認識一下遠去的*。*是赤峯市寧城縣汐子鎮副鎮長,由於累病交加、猝死在辦公室,年僅35歲。他 靜靜地走了,用短暫的生命,書寫了做人的尊嚴。用黨員的標準,交出了一份完整的答卷。他雖然資淺年少,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許多同齡人和常人沒有做出的不平凡業績。他雖然身處窮鄉僻壤,職位不高,卻不忘職責,爲最大多數羣衆的利益,嘔心瀝血,不改初衷。他雖然不事張揚、謙和沉靜,內心世界卻瑰麗多彩。他 生前寫下的3萬多字日記,真實完美地展示着他的理想、情操和追 求,給人以高尚,給人以充實,給人以震憾!

如果說,*是新時期基層幹部的楷模,是"三個代表"思想的忠誠實踐者。那麼,*用單薄的軀體承載的樸素年華和崇高品格,又是希望的火炬,生命的詮釋。儘管他離開我們已經好幾年了,但在寧城天義、在汐子、在二龍,基層幹部和鄉村百姓提及戴胄魄無不爲之動容。人們流下了那麼多依戀和悲傷的淚水,人們從心窩望受戴他、懷念他、呼喚他。至今,人們仍清晰地記得送他時的悲愴和悽婉。那是老百姓爲他舉行的最隆重的葬禮啊,汐子鎮沒有過,寧城縣沒有過......

他病逝在工作崗位,上千名百姓自發地爲他送行,滂沱的淚雨驚天地、泣鬼神......

這是一個痛苦的時段,這是一組慘烈的場面:XX年8月29日早晨,祥和的寧城縣汐子鎮被噩耗籠罩了,老百姓怎麼也不敢相信,他們朝夕相處的副鎮長*竟然不辭而別。人們驚呆了,頓時哭喊連天,淚水浸透了汐子鎮。

"戴鎮長,你才35歲就走了,太可惜了!""戴鎮長,昨天你還在興隆山上,怎麼一早就沒了,你是活活累死的呀!"

人們在失聲號啕,人們在揪心惋嘆。很快,全鎮19個村都派人從十里八屯趕往鎮裏。一時間,原本安排簡樸的喪事居然大超"規格",300多個花圈從衛生院擺到十字路口,10多位村民哭昏在衛生院旁。

鎮畜牧站站長冀常義淚往心裏流。他說:"我好後悔呀,昨天晚上9點40分戴鎮長給我打電話,讓我找劉鎮長具體落實明天寧城集團來參觀的事。他說,我現在挺難受,得躺一會兒......我到鎮里路過他的門口,看到他平時12點才熄的燈滅了。我本想問他的病情,又怕影響他休息,因爲他太累了......假如我當時敲門,他病倒也會得到挽救......"

鎮政府伙房師傅黃建軍傷心地說:"傍晚時他說身上冷,我以

爲他是感冒,爲他做了薑湯,又做一碗疙瘩湯。見他捂着肚子彎着腰,勸他去醫院,他說晚上還有事...... ”

*的妻子張瑞華哭得死去活來,她抱着丈夫的遺體,哭訴道:"成鈞,你明明在山東發病,回來卻瞞着我,只說是中暑了。你在家只休一天就上班去了,咱家搬到天義半年,你從未在城裏好好呆兩天。昨晚我和女兒還去火車站接你,哪知你再也回不來了......"

8月29日晚上,燒鍋地村的百姓都沒吃飯。村幹部和8個村 民組長,還有鎮裏的幹部們主動爲*守靈。年近50歲的王桂蘭是燒鍋地村二組組長,她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是*鼓勵她:只要對黨、對羣衆有利的事,就要握緊拳頭向前走,什麼也別怕!上午,她聽到戴鎮長去世的消息,跑到鎮衛生院太平房,撲在戴成 鈞遺體上,哭道:"戴鎮長,老百姓需要你,咋不讓我去替你死呀!" 她見*眼睛微微睜着,就用手摸他的臉,說:"我知道你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你還有很多惦念呀......"

30日拂曉,靈車從汐子鎮中心衛生院徐徐開出,整個汐子鎮大街兩側早已站滿了人,人們用淚水爲他們的好鎮長送行。按當地風俗,靈車先到燒鍋地骨灰堂停一下,然後再去天義火化場火化。然而就在靈車出鎮後,沿路農民放下工具,跑過來攔住靈車。他們跪在路上痛哭,說什麼也不讓靈車走。當地很多農民原以爲要在燒鍋地召開追悼會,當聽說要到縣火化場開追悼會後,人們一幫一幫地涌來攔住靈車,有人哭倒在地上。

燒鍋地村70多歲退休幹部王瀚跟着靈車哭了七里路。他說,戴鎮長沒給我本人辦過啥事,可我親眼看到他實實在在爲羣衆服務。老百姓就認這個,這樣的幹部多幾個,百姓的日子哪有過不好的?他這麼年輕,怎不讓他多活幾年啊!我跟着靈車,心裏老想這個。

從汐子鎮到燒鍋地骨灰堂約有13里路,靈車卻走了3個小 時。靈車來到天義火化場已近中午,這裏集聚了300多人。火化 場外,停着小轎車、麪包車、摩托車、"二馬子"及"三馬子"農用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幾十輛出租車。那天,一些人爲趕上參加戴 成鈞的追悼會,把天義縣城的出租車幾乎打光了。

興隆地村護林員楊希彬老漢是從山上回來才知道戴鎮長去世。他搭車就往天義鎮奔,可*遺體已經火化。他哭着回村, 向一雜貨店賒一打紙、一把香,店主一聽是祭戴鎮長,馬上說,戴鎮長是好人,你的那份我不要錢,我再給你一打紙、一瓶酒,你替我也儘儘心!

據統計,30日這天參加悼念活動的幹部羣衆多達千餘人......

從未經受過的哀痛,從未經見過的送別,從未經歷過的表達。這就是廣大羣衆發自內心對*最深切的悼念;這就是他同人民羣衆血肉相連的鮮活見證;這就是當地百姓對他堂堂做人的偉大回報!

"一頭是百姓,一頭是國家(黨委政府),哪一一-頭也放不下"。

--摘自*日記

*英年早逝,無疑是人生的輓歌。他披着晨光來,沐着星光去,沒有驚天動地之聲,沒有叱吒風雲之舉。然而,他的走卻產生了如此強大的衝擊波和震撼力,引發了人們廣泛的思考。

熟悉*的人們都知道,*的字端莊流暢,可*是否會作畫,誰也不清楚。這裏有幅他勾勒的漫畫"豎寫的基層幹部四字上平平地一條扁擔,扁擔兩頭挑着兩個筐,一個筐裏寫着"國家",一個筐裏寫着"百姓"。畫圖下面寫着這樣的文字:"一頭是百姓,一頭是國家(黨委政府),哪頭也放不下"。這幅圖畫,是他XX年2月24日所作。

這幅圖畫,又是在他去世以後人們整理他的遺物時,從三萬字的日記中發現的。他爲什麼要畫這幅圖?"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應是他人生的抉擇,這應該是他使命的讀白。

翻開一篇單純的履歷:*,男,漢族,1966年9月22日生於普通農民家庭,1991年9月入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助理畜牧師。從1985年開始,他先後在寧城縣大城子鎮、二龍鎮、汐子鎮工作,做過畜牧技術員、黨委祕書、宣傳委員、鎮長助理、副鎮長。直到去世,在鄉鎮基層幹部的崗位上整整工作了16年。16年中,他一直都在爲這張畫圖實踐着、耕耘着。

怎能忘,那是XX年9月,鎮黨委、政府按照縣裏的部署,在全鎮展開建蔬菜大棚的戰役。在黨委、政府聯席會議上,首先決策在機家窩鋪村搞一片大棚。這時*在會議上主動請戰,亮明想法,得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贊同,決定由他和組織委員於福志去燒鍋地村抓點。*深知,調整農業結構是國家的大政策,調整結構目的是爲農民增收。從這點上說,國家的政策同百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體問題上,既要維護好羣衆利益,又不強迫命令,讓農民接受,責任不輕。他和於福志趕回燒鍋地村,召開村組幹部會、羣衆會,從外地經驗講到實際效益,講得嘴幹舌燥,少數人同意,大多數人卻不同意。他們擔心不懂技術又怕把菜賣不出去,種玉米已習慣了,水澆地畝產一千六七百斤,有把握。

這天晚上,*邁進了父親的家門。他說服了父親。父親說:"行,我這就去動員你叔叔大爺們。"把大棚建在哪兒?他選址在與楊家窩鋪村蔬菜棚區毗鄰。他認爲,只有借勢成規模,實行聯片經營,纔有市場、纔有銷路。可這荒蕪的地塊卻是本村的墳地。

"*要挖祖墳!"這消息在村裏引來爭議,遭到很多人反對。*又一次邁進家門:"爸,咱們先把我媽的墳遷出,帶個頭"。父親一時語塞,老伴死了不到三年,現在遷犯忌諱。半晌,父親說:"成鈞,可不是你媽一個墳,你爺爺、你太爺爺的屍骨都在那兒!""爸,人死如燈滅,埋在那兒冷清又佔地。把骨灰放在骨灰堂裏,想祭奠時上骨灰堂有多好"。

父親點了點頭。接着他又陪父親到本家親屬家去說服。以後,又同於福志將遷墳的事通知在縣裏工作的有關領導,得到縣民政部門的支持。儘管一場遷墳的風波平息了,可*還是掏自己兜,給遷墳困難戶們墊了上千元火化費。遷墳讓地總算有了眉目。始料不及的是,原來報名建大棚的30戶中有7戶打了退堂鼓。

而此時,他已同農業站的同志將大棚總體設計完成了。現在有7戶不幹了,他沒有責怪羣衆,而是認真思索原因。他說,羣衆對新生事物還不認識的時候,我們不能責怪他們。羣衆不信任我們幹部,說明我們過去有失於民,同幹部在思想上有堵"牆"。打通這堵"牆"的關鍵,是我們幹部要把心交給他們,用實際效果來說服引導他們。於是,*把攢着買樓房的錢投資承包6個大棚。

XX年,蔬菜大棚見到了效益,很多棚收入上萬元。直到此時,纔有人把他承包的大棚以三期付款方式買去。百姓們清楚,*墊錢投資建大棚,出讓時又將政府補貼返還農戶,自己裏外相抵倒賠8000元。*從中感悟到,羣衆能不能得到實惠,只有這一條就是看給羣衆辦了多少實事好事,羣衆對幹部認可不認可。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誇獎。他信這個理!

*心裏放着百姓,爲百姓做實事不遺餘力。XX年5月以後,他在指揮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興隆山流域生態建設時,白天上山踏勘規劃,晚上回來就向農民宣傳建蔬菜大棚。他說:"興隆地村山地多,單靠種糧永遠也興隆不起來"。建大棚要先解決水源,他聯繫水利站的同志來幫助查找水源,定位打井。就這樣,興隆地村建起了56個蔬菜大棚。這期間,他發現后街住的房東家沒水,一打聽,整個后街都沒水。原來是放水時由於這兒地勢高,水放不過來。要解決問題必須另敷一條管線。他對村幹部說,你們負責動員大家挖管道,我想辦法解決管子,他找到有關部門支援了300米的管子,解決了后街羣衆"吃水難"。去年6月落雨,莊稼長起了,草也竄起來了。可人們都在會戰工地,眼瞅拔不出苗地要撂荒。他幾個中午給二龍等地打電話,僱來80多名勞力,解了燃眉之急。爲活躍羣衆文化生活,他請來放映隊放了一個多月的電影,興隆地每晚都是歡樂之夜。

*心裏放着百姓,關乎百姓利益的事抓住不放,有一個時期,某公司鼓動農民養狐狸,他調查發現是傳銷騙局,就到岳家窩鋪村6組鄭國恆家去做制止工作,並在全鎮各村走到哪就宣傳到哪,爲百姓避免了損失。大八家村農民王澤民聽說俄羅斯飼料菜喂獺兔好,想種拿不準"章程",就跑到鎮上找戴鎮長諮詢。當時*不掌握這個資料,便讓王澤民先回去,不幾天,他查到資料手抄半頁給王澤民捎去。王澤民按*提供的信息,從巴林右旗大板引種定植1.5畝俄羅斯飼料菜。他說,*那麼忙,還記着我的事,太讓我感動了!

是的,在老百姓眼裏,*是不擺官架子的人,是有知識的"明白人"。村民們信服他,大事小情願找他。他多次抄下致富信息,給養殖戶捎去。還辦起《汐子信息》,自任主編,經他手就編髮60多期。他心裏裝着羣衆,也瞭解下情,全鎮養牛1654頭,誰家養幾頭牛他了如指掌。羣衆需要什麼信息,怎樣爲羣衆服務好,成了他時刻牽掛的大事。

一個肩挑重擔的跋涉者,一頭擔着國家(黨委政府),一頭擔着百姓,腳踏實地向前走着。人們看清了那個人就是*。是什麼力量使他步履堅定?他在手記中寫道:"以一顆熱心,一種激情,一份責任,一個堅定、求實、發展的心態,不斷地追求工作和生活高目標"。這就是*作出的回答,這就是一個基層幹部高尚的情懷。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以窘困而改節"

--摘自*日記

一位同*並不相識卻在同縣工作的司機說,"過去的幹部文化素質低,有德;現在幹部文化素質高了,但有的德不好"。這話不免有些偏頗,但一針見血。*並沒有聽到他這位同鄉的話,可是他卻在現實生活中清醒地看到,執政黨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羣衆,當幹部的如果生活作風不檢點,追求享樂,以權謀私,必然脫離羣衆,被羣衆所唾棄。而基層幹部天天同百姓打交道,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到黨在羣衆中的威信。爲此,他時時處處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他把堅持黨性原則,修身立德,作爲世界觀履行之本,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他在一起工作生活的人,說他有自己的做人準則,說他當官有官德,做事不含糊。

*是農民的兒子,童年和青年時期是在清貧中度過的。多年來,他生活儉樸,不抽菸,不喝酒,一件半袖穿了四五年還捨不得扔掉。1999年冬要到呼和浩特市辦事,才做了一套西服,只穿幾次就掛起來。他叔伯妹妹不平地說:"二哥,你咋穿得這麼破?你也買雙亮皮鞋,穿件皮夾克,抖抖鎮長的威風!"*笑呵呵地說:"哥抖什麼威風,毛主席過草地還穿草鞋呢!"

他這樣作不是爲給別人看,不是矯情,而是在多年艱苦生活環境養成的習慣。他也不是小氣,見別人有困難,解囊相助,在所不惜。汐子村8組白紅梅手被摩托車撞殘,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勸她養大鵝,還給她擔保貸款。去年白紅梅兩個女兒都考上大學,報到時沒錢,*拿了4000元送過去,說:"你家同時出兩個大學生,是汐子鎮的喜事,再難也要供孩子上學!"後來*又幫她丈夫貸款買了鏈軌拖拉機,推土、挖掘的活兒都是*給聯繫的。白紅梅過意不去,非請*吃頓飯。*輕聲應允:"白大姐,這頓飯我是吃定了,但要等你兩個姑娘大學畢業時,我喝慶功酒,行嗎?"

*對榮譽總是謙讓。十幾年來年終考評,大家都公推他最優秀。他說服領導,把名利讓給別人。1998年前汐子鎮畜牧站榜上無名,*調來後力抓產業調整、發展小區建設,XX年獲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單位。個人表彰名額撥下來,他說啥也不要,硬把畜牧業站長推爲全國先進個人。有幾次鎮領導果斷拍板,不管他怎麼推讓,非報他不可。他去世後,人們看到他曾獲過的獎勵證書共12個,其中有市、縣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公務員、政績突出個人等。人們說,戴鎮長的獎牌個個過硬、亮亮堂堂。

*嚴以律己,修身立德,與他孜孜不倦地學習豐富自己密不可分。他在手記中寫道:"一天不學習自己知道,兩天不學習同行知道,三天不學習羣衆知道"。"不學習就要落後。不抓學習,仍然要落後。古今中外,不是平庸之輩的也都不是懶惰厭學之人。""多看書,多讀報,多學習,多思考,多聽多看,多搞調查研究,多鍛鍊記與寫,多辦實事,多總結經驗,多創新意,多爭一流,做精明的實幹家。"多年來,他每天堅持秉燈夜讀,尋覓着、思索着,寫下了270條3萬多字的心得手記。他淡泊個人生活,在學習上舍得投入,見了好書就買。經自學考試獲得了行政管理大專文憑,病故前還在攻讀後本和大專英語。

*胸懷坦蕩,守土有責。記得他在二龍鎮當行政祕書分管食堂時,把伙食帳目管理得一汪清水,就在他離任交接時,哪怕一包茶葉、一盒煙都一一交代清楚。他分管常務管車,從未因個人私事而用車,也不因事開公車。他在手記裏寫道:"注意影響,自己開單位的車回家或辦私事,會有損領導的形象"。他分管鎮裏招待費審覈,又負責接待客人,一般都是安排好用飯,他不陪客。一次他同鎮長、財政所長到天義縣城辦事,路上碰到當縣委主任的表姐夫,中午一塊用餐。吃完飯財政所長要算飯費,他說什麼也不讓。他說:"今天是我個人請客,得我自己出錢"。

*身體不好,因爲工作忙竟很少上衛生院。可他臨走前一件事,卻成了汐子中心衛生院醫護人員的慨嘆。那是XX年8月26日黃昏,*順路拐進鎮衛生院,說連續發燒好幾天,想開點退熱藥。接診的杜萍大夫勸他明天來醫院全面檢查一下,他沒來而是下鄉了。據杜大夫回憶,那天戴鎮長拿藥是整錢,藥房不好找,就說幾片藥不要錢了。他硬是站在那裏外摸了五分鐘,把找出的四角零錢塞進小窗口。他死後,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都惋惜他第二天沒來住院,更忘不了他交四角錢的那一幕。

*在原則問題上對自己從嚴,對家人更"六親不認"。他在手記中寫道:"當官不能總照顧情面,該抹下臉來就得抹下臉來,原則問題決不讓步"。一年秋季,父親尋他說:"咱家一萬多斤玉米賣不出去,你聯繫糧站可能每斤會多賣二分錢。"他卻說:"爸,這個人情不去做,那二分錢,我給你補上"。還有一次,他妹夫因賭博被罰,妹妹找到鎮裏讓他給派出所講情。他說:"你若有別的困難,我會幫你,這個忙我不能幫,讓他受受教育好。"

*家住二龍鎮政府的兩間家屬房。去年孩子到縣城上中學,就在天義租了民宅。鎮黨委書記劉曉軍深沉地說,*有一個心願就是想讓愛人和女兒住上樓房。他曾到縣城看過幾次房,但都太貴買不起。後來經人在公安局聯繫了一處樓房。一說得8萬多塊錢,只好又放棄了。他和愛人共有五萬元存款,可他在家鄉帶領建設蔬菜大棚時,自己拿錢辦大棚,臨死前才把大棚轉給他人,錢還不能還回來。直到死,*也沒能讓愛人和女兒住上自己的樓房。

羣衆說*是兩袖清風、廉潔奉公的好乾部,這個評價是公平的。"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窘困而改節"。這是他在1998年5月11日用於自勉的書摘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把平凡的事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簡單的事做好,你就不簡單"。

--摘自*日記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能,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的一輩子只有35年,太短暫了!然而,他卻做了數也數不清的好事,細微之處見精神,堪小善積大善,善始善終。

*摘記於電視片一位百歲老人的話:"我長壽的祕訣有兩個:一是熱愛勞動,二是心地善良"。他追求健康,雖沒有長壽,可生命有質量,因爲他兌現了這兩點。在二龍鎮任宣傳委員時,辦公室有位同志患有關節炎,每天他掃地從不在該同志桌上灑水。他在汐子鎮興隆地大會戰住在房東家,每晚進院時總是悄然而行,不驚擾房東休息。天一放亮,他起牀給房東掃院子,餵驢,房東大嫂把他的髒衣服洗了,他謝了人家,再脫換衣服就藏在被褥下。汐子鎮政府內有一片果園,春花夏果,他從來不碰。每到李子熟時。他不忘調往寧城報社的唐廣川,託人捎去一袋......

也許這些小事微不足道,可他卻做得認真細緻。這裏,我們聽兩段含淚的口述:我是二龍村四組的孫喜江,1997年農曆6月20日,我和妻子開着四輪車往韓杞柳運磚。當車開到火車道口時,火車從南向北開過來正好撞到四輪車。我抱着被撞傷的妻子開始攔車上醫院,路過的好幾輛車都不停。就在這時,一輛小車"嘎',地停下,有一個人邊跑邊問,咋回事?快,趕緊上醫院,說着同車上下來的幾個人幫我把妻子擡到車上。到醫院後,這個人又找大夫又取藥,由於當時我已傻了,這人什麼時候走的,長什麼樣我都記不清了。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打聽,後來才知道救命恩人叫*,但他連個謝字都沒有聽就走了。我一想這事就心疼,他是好人,是恩人呀!

二龍鎮廣播站李桂蓮和白莉,憶起*,沒等說話先掉淚。她倆和*是同事、是鄰居,感情太深了。李桂蓮1988年9月12日晚難產,凌晨四點她丈夫跑到政府找人。值班祕書*見車在司機不在,就摸黑騎車8里路去二十里家子喊司機。李桂蓮剖腹生一女兒,丈夫陪牀在醫院,他又給李家挑水、買菜,照顧老人。可他媳婦生孩子,他卻忙着小麥播種安排,結果媳婦把孩子生在家裏。白莉說:戴戲鈞每天最早上班,最晚回家,他以單位爲家。過年他頂班,下雪他掃廁所路,挑水他刨井沿冰,上房打煙囪不忘給鄰居都打了。他家安了電話成了"公用電話"。有電話打來,他不管多晚也叫我們。他笑咪咪,一點不嫌煩。他心裏只有別人,只有付出,唯獨沒有自己!他做人像他走路一樣,輕輕的,總怕傷着別人,影響別人!

*是平凡的人,又是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人。他愛人張瑞華賢惠秀氣,是二龍中學的教師。*在二龍工作時,早出晚歸,妻子從未責怪他。他調到汐子鎮工作,一般一個星期纔回來一次,有時一去幾個星期不回來。那時,他們已有了心愛的女兒紅陽,妻子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女兒。他覺得欠妻子女兒的太多,每次回家他總是搶着幹家務。他在手記中這樣寫道:"疼妻愛子,做一個有人情味的人,這是人性,又是德性"。

1996年他去北京辦事,生平第一次鄭重地在西單商場轉了一圈。他自己什麼也沒買,而是給女兒挑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給妻子選了一對耳環。妻子喃喃地說,以後別花錢給我買什麼禮物了,咱不是合計攢錢辦大事嗎?是的,*夫婦工資不高,他家冰箱、洗衣機都沒有,只有一臺電視機。爲湊錢買房子,他從不亂花一分錢。他現代意識極強,多次跟妻子講,等咱買上樓房還完債,我要給你和女兒買的是電腦,這玩藝太有用了。遺憾的是,他沒等到這一天!

隆冬,記者在天義鎮一處平房院落裏,探訪了*的愛人和女兒。聽張瑞華飲泣回首與丈夫最後的相會,禁不住讓人潸然淚下。*從山東考察回來,回家住了一天。妻子見他特別疲勞,便勸他多在家休息幾天,他說還忙着寫考察總結。在家只呆一天就走了。8月24日,也就是他去世的前四天,他回家了,晚上寫發言材料直到晚11點休息。第二天他到縣裏召開會議上發言,會後他要走,妻子說:"你去醫院看看吧。"他說:"現在事情多,等事情少了再看病。"他見妻子仍然依依不捨地望着他,便說:"放心吧。我沒啥大毛病。我週日就回來陪你們娘倆好好逛逛街。我想了,明年你和女兒放暑假,我要帶你們去山海關,看長城、看大海......"沒想到這竟是他的遺言。就在他去世的頭天晚上,妻子以爲他會回來,領女兒在車站等了很長時間,直到人全走沒了,也沒見到他的身影。張瑞華哭着對人說:"成鈞是好丈夫,是好爸爸,只可惜走得太早了,他這一生沒有享到福......"女兒戴紅陽哭着說:"快過年了,我特別想爸爸,我爸不是答應暑假領我去看長城和大海嗎?"*,你留給女兒一個永遠不能圓的夢!

"把握生命裏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摘自*日記

而今,當人們躍上興隆地大平頂山、小平頂山連綿起伏的山巒時,但見那密密麻麻的水平溝、魚鱗坑,錯落有致,整齊有序。那星羅棋佈的方坑、樹坑、臺田,在冬日陽光的映照下,平展如畫,巧奪天工。這個流域有大小十五六個山頭,總面積有1.5萬畝。在每一個山包,每一條溝壑,每一個平溝裏,都彷彿閃現着*的身影,都灑下*的汗水,都留下*的腳印。直到這時,人們才真正領悟到*把工作當成生命全部的意義所在。

*是個忘我工作的人。他摘了一句格言:"生命一分鐘,奮鬥60秒"。鎮黨委、政府對他的工作最放心,只要交給他一項工作,他千方百計保證幹好。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必定勇敢地衝上去全力完成。他多次說,現在一些幹部作風飄浮,華而不實,應引以爲戒,轉變作風,要從我做起。其實,幹部作風的力量,在某種意義上,比物質的力量還要大!

*一語中的,並"以身正法"。XX年4月,鎮黨委、政府決議拿下興隆地村大小平頂山流域工程。*受命後,5月初就帶上技術人員住進興隆地村,進行全面規劃設計。老護林員楊希彬在山上整天跟着*。他見*抱病指揮治山會戰,悄悄寫了"學習戴鎮長帶病不下山"的標語貼在村頭牆上。一天,*躲在僻靜處用酸棗刺挑腳底血泡,他心疼地上前勸導:"戴鎮長,你在山上每天往返六七十里路,近90天你走了5000多裏,就是鐵打的漢,也吃不消這般苦哇!"*說:"我苦,我苦百姓更苦。我不老,也不小,咱只有多流汗,山才能早變綠。這叫先苦後甜,楊大叔,我拜託你把山看護好,等山綠了,我給您老披紅掛花!"

把分管的工作幹好,發自*內心,來自他紮實的工作作風。1999年到XX年,他到楊家窩鋪村抓玉米秸稈青貯養牛,爲轉變農民傳統觀念,他逐戶摸底訪談,瞭解情況,做說服動員作。他還利用電視差轉檯,播出科學養牛信息。楊家窩鋪養牛很快發展起來,全村人均養牛近1頭,XX年全村出欄牛上千;楊家窩鋪成爲赤峯市養牛示範村。燒鍋地村土地條件好,過去一直種玉米,農民增收緩慢。鎮裏號召擴種經濟作物,但分地時你五壟他家六壟,你種他不種,一時難統一。*到各家各戶做工作,當年擴種了花生、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500多畝,畝收入比玉米增加800元。在實施結構調整的日子裏,*成了忙人,這個村到那個村,從這家到那家,馬不停蹄。一次,他在燒鍋地村民組長家開會,正巧同父親家一牆之隔。老父親聽說獨生兒子回來了,忙招呼老伴包餃子。餃子包完後,繼母去找他,可他已開完會騎摩托車到別處去了。父親失望地對老伴說:"這孩子,再忙也得吃飯呀!"誰料,這碗餃子成了他父親和繼母心中的一個結!

*愛事業,也愛花草,可他從未拿公款給自己辦公室買一盆花。每每他上山下鄉,便順手挖回幾棵芍藥、馬蓮花、紅山丹栽在鎮政府院內。他說,用野花草裝點我們的生活,既省錢,又好看,何樂而不爲呢?去年3月前他一直分管常務,鎮裏的吃喝住費用都經他手辦,分管大農業後經手的開發資金達400萬元。*去世後,有關部門審計複覈,帳帳清楚,筆筆不差。財政所長王窒哭泣着告訴記者:戴鎮長從不沾公家一分錢,他分管財政,沒給自己報過一次招待費!他的廉潔事、公僕情,就連鎮政府院裏那株老樹都永誌不忘啊!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把畢生精力傾注在爲人民服務上,那生命就是多彩的,永恆的"。

--摘自*日記

人是要有一種精神的。有的人活着,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無疑屬於後者,因爲他無私無畏一身正氣,因爲他做過的簡單又平凡的事情,至今讓人們記在心間。

伴着感情的潮水,寧城縣委書記錢海峯一字一板地說:"*一個普通的基層幹部,一個職位低微的副鎮長,在當今社會裏能夠這樣自覺全力地爲黨爲羣衆'拉車鋪路',有這樣高的境界和追求,的確不平凡。他死後,有這麼多百姓真誠地懷念他、頌揚他,確實不簡單!他是真正的'三個代表'!"

汐子鎮黨委書記劉曉軍說:"*是我的同事,是汐子鎮的驕傲!他是做人的鏡子,爲官的標杆!他是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不學這樣的幹部,我們活着的幹部沒法幹!"

燒鍋地村的退休幹部王瀚大爺老淚縱橫,他說:"*走,我送他七里路。我要講,共產黨內確有像成克傑、胡長清這樣的腐敗分子,也確有*這樣心繫百姓的好乾部、好黨員。過去,我只是在電影、電視裏見過焦裕祿、孔繁森,現在我是在身邊見到了汐子鎮的'焦裕祿'、'孔繁森'。這樣的幹部我們擁護,我們信服,我們離不開!*給黨爭光,讓我們看到黨的本色、黨的未來!"

我們握住了興隆地村楊希彬老漢的手。他給記者鞠躬,懇求讓"上級"宣傳*這位好鎮長。他哭訴道:"我和*的友情是在大山上結交的。每當我巡山護林時,就好像看見*的模樣,聽到他對我的囑託。我只有一個念頭,好好護林守山,等樹綠了,我要攢錢給戴鎮長在山頂建塔、立碑!"

楊桂花是*曾在興隆地村住過的房東大嫂。幾個月來,她晚上入睡天天夢見*。夢見鎮長從大會戰工地回來,一隻手握着水杯,胳膊上搭着上衣,從大門口輕輕進院。楊桂華醒來後,麻利地下到東屋去看,炕上沒人,她嘆口氣,抹起了眼淚。而今,戴鎮長留給他作紀念的塑料大水杯,被她恭恭敬敬供在東屋的櫃櫥上。她逢人就講:"我一瞅見戴鎮長的水杯,總覺得他還活着,時常給他沏杯茶,盼他回來歇歇!"

戴鎮長確實沒死,他在百姓心窩紮了根。汐子村8組的白紅梅老大姐自已養大鵝,丈夫開拖拉機,兩個女兒大學上得也出息。日子舒心了,她總想和戴鎮長嘮嘮。戴鎮長不在了,她落下個毛病,一去鎮政府辦事,不由自主地趴到後排第二個窗戶向裏望,"這是戴鎮長的辦公室喲,他怎麼下鄉還未回來呢?"燒鍋地二組組長王桂蘭一提*淚水就涌出來。她說:"戴鎮長戀着燒鍋地,他在俺村辦的好事,我兩天兩夜講不完。我送走過5位老人,可從未像他走這樣難受。現在,我不能看鎮裏來的汽車和摩托車,一來就伸着脖子去辨哪一位是戴鎮長"。

二月的汐子寒氣凜凜。可由*組織建起的一處處棚區,排序有致,春光一片。在燒鍋地村黃永成的塑料大棚裏,黃瓜翠綠上架,油桃含苞欲放。33歲的黃永成撫着花枝動情地說:"戴鎮長爲幫我們建大棚,起早貪黑,摸爬滾打,遭了多大的罪!眼下,黃瓜快摘了,桃花快開了,他怎麼就不回來了?今年要他在,鄉親們的菜果肯定又要賣出好價錢了!戴鎮長,鄉親們想你啊!"

*懷着對大地的眷戀,從平頂山,從燒鍋地,從汐子鎮靜靜地走向遠方、走向天際。人們說,他化作了雲朵,化作星辰,化作了彩虹。不,他還是他,一個樸實的農民的兒子,一個虔誠的大地之子。他走了,身後沒有墓碑,卻把共產黨員的豐碑樹立在大山之巔,樹立在百姓心中。難道說,這僅僅是百姓對*個人的感情嗎?不,這是人民對黨的殷殷期盼和拳拳祝願!

看吧,*的動人事蹟在寧城縣、赤峯市產生強烈反響。最近,中共赤峯市委做出關於追認*爲優秀共產黨員和關於向新時期基層幹部的楷模*學習的決定。一個學習*的熱潮在中京大地、紅山腳下、巴林草原掀起。黨不忘*,人民不忘*,大地不忘*!在這裏,記者深情地用*1997年12月18日摘錄的《牡丹之歌》歌詞,作爲獻給*的禮讚:"冰封大地的時候,你蘊育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你鍾愛"牡丹精神",但你不是牡丹紅豔,不是青松參天,你是平頂山青光閃閃的小白楊,挺秀無言,一往情深,擁有那堅持的位子,足下的土地!

"*,你聽到了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