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劍尖兵何玉彬

來源:瑞文範文網 7.73K

春節還沒過完,在何玉彬辦公室的檯曆上,最近兩個星期的工作就安排得滿滿的。

礪劍尖兵何玉彬

“在我看來,軍人每天都要爲戰爭作準備。”何玉彬,第二炮兵裝備部科研部裝備技術預先研究辦公室主任,我軍戰略導彈部隊的一等功臣、優秀共產黨員,說起話來語速極快。

作爲第二炮兵首屆“十大礪劍尖兵”,何玉彬曾先後組織或參與完成新型裝備發展論證、規劃制定和技術攻關等20多項重大課題;牽頭完成“複合環境下裝備技術測試與評估系統”等4項重大科研項目。

開創武器裝備研究新天地

上世紀末,爲適應裝備管理體制的調整,第二炮兵成立了裝備技術預先研究辦公室。這時,剛在西安交通大學讀完博士的何玉彬,成爲了該辦公室的一名參謀。

“我們的武器裝備要縮小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惟有超前謀劃研製,纔可能贏得先機。”上任伊始,他就帶領有關人員東奔西忙走訪了7個省市的12家科研牽頭單位,短短8天時間,與百餘名專家進行了座談討論。一星期後,何玉彬向決策層起草了一個以超前戰略思維“整合國家優勢發展二炮武器裝備”的論證報告,受到軍委領導的充分肯定。

緊接着,在他的建議和組織籌備下,第二炮兵召開了首次由幾十家優勢科研單位百餘名專家參加的大型研討會。最後經過反覆篩選、過濾,何玉彬提出了突出“信息化、自動化、簡便化、自主化”的武器裝備總體發展思路。後來,二炮按照這一思路,完成了數種新型武器裝備的論證立項工作。

多年來,何玉彬組織編寫了《第二炮兵武器裝備預研管理辦法》;組織完成的第二炮兵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和未來預研計劃綜合論證,爲全面開啓關鍵技術攻關提供了科學依據;組織實施的某新型武器系統論證和攻關,爲開闢我軍防禦作戰領域創造了條件……

集八方帥才合力攻堅

“謝謝你,是你激勵我又爲國家幹了一件大事……”

2001年大年八年級,何玉彬接到國防科技大學一名老教授從試驗室裏打來的電話。原來,在得知這位老教授因時間短、怕毀了自身名譽而婉拒國家某新型武器研製任務時,何玉彬曾同他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徹夜長談。後來,老教授毅然接受任務,並圓滿完成了任務。

爲了祖國的武器裝備事業,何玉彬以大視野、大胸懷集八方帥才合力攻堅。

某型武器試驗是總部下達的一項硬性任務,涉及到機械、電子,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工程等多學科,任何一家科研單位想獨立完成都不可能。何玉彬在周密調查、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將軍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百餘專家教授聚攏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堪稱國內一流的科研專家方陣,協力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

以知識和謀略取勝戰爭

“流血犧牲是軍人對祖國忠誠的選擇,以知識和謀略取勝戰爭更是對新時代軍人的期盼。”

4年軍校生活結束後,品學兼優的何玉彬留校任教。其間,他發現測控力學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廣泛,然而攻讀此專業的人員卻不多。1994年,他考入地方一所名牌大學,攻讀測控力學專業,由於成績優秀,在獲得碩士學位後,被導師推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跨入博士門檻的何玉彬在調研中發現:武器系統的地面測試和天上飛行不能一致。何玉彬決定研究這一課題。這項研究的高度、深度和難度決定了研究是很難出成績的活兒,但他癡心不變,攻關不輟,直至成功。

考慮到部隊控制專業人才匱乏,何玉彬接着又做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改變專業方向,主攻智能控制專業。2001年,何玉彬進入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武器與彈藥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深造。

何玉彬在一次次角色轉換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新春伊始,他把目光又瞄準了軍事變革和武器裝備發展新的前沿陣地。(新華社記者張選傑本報記者馮春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