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坦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77K

劉永坦先進事蹟材料 篇1

9月2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時代楷模”稱號。劉永坦院士的先進事蹟,在校內外引起熱烈反響,哈工大師生從不同角度暢談了學習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的認識、體會和感悟。

劉永坦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

“劉永坦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一名紅色戰略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是全體哈工大人做人的標杆、學習的楷模、奮鬥的航標,同時也充分證明,中國大地上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培養出大師。”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繼承和發揚以劉永坦院士爲代表的老一輩哈工大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加快推進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四項重點領域改革,堅持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爲、追求卓越,爲各類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培育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劉永坦先進事蹟材料 篇2

劉永坦院士紮根龍江60載,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輩子推動國家對海探測領域前瞻佈局,帶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雷達鐵軍”,鑄就了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海防重器,使我國成爲了世界上極少數擁有新體制遠距離雷達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爲我國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卓著貢獻。這位皓首雄心的老黨員,用一個甲子的無悔堅守,向深愛的黨、祖國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彰顯了深厚的龍江情懷和家國精神。

奮發圖強 堅守科技報國初心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蒼生蒙難,家國難安。特殊歲月裏的童年經歷,讓劉永坦從小就對國家興亡感受深刻,也讓他將“家國”二字融入血液之中。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1937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出生剛剛一年的劉永坦就隨家人開始了十餘年的逃難生涯。 “永坦”不僅是家人對他人生平安順遂最好的祝願,更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1953年,劉永坦懷着投身祖國工業化事業的決心,考入哈工大。劉永坦靠着一種遠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讀書期間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58年,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大學講臺,正式成爲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成爲了哈工大“八百壯士”羣體的一員。1965年春,參加了科技攻關第一戰。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項研製任務,就於1970年插隊落戶到黑龍江省五常縣。1973年,他重回學校。1979年,他作爲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被派往英國深造,也正是在這裏,劉永坦的心中萌生出這樣的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劉永坦先進事蹟材料 篇3

40年裏,劉永坦的團隊從最初的6人發展到30多人,成爲新體制雷達領域老中青齊全的人才梯隊,建立起一支雷達科研“鐵軍”。從理論原始創新、到建立雷達站、再到實現裝備,這支“雷達鐵軍”追求卓越,始終堅持把重要的事幹到極致。

爲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荒無人煙的試驗場埋頭苦幹,一待就是幾個月。爲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環境惡劣的廢棄民房裏揮汗如雨,常常通宵達旦。40年裏,劉永坦院士帶領他的團隊,初心不改、使命必達,硬是把冷板凳坐熱,爲中國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

劉永坦先進事蹟材料 篇4

先行,爲的是“一帶一路”上“山不再高、路不再長”。20__年12月3日,中老鐵路通車。鋼鐵巨龍飛馳在這條中老友誼之路上,這對於昆明局集團公司昆明北車輛段檢車員陳向華來說,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20__年10月,陳向華接到爲中老鐵路試運行“選車”的緊急任務。5天時間內,他和同事輾轉4個列檢作業場,最終從20__多輛貨車中精心挑選出240輛,並進行了快速整修。

陳向華從事檢車工作30年,累計安全檢車28.8萬餘輛,發現並消除9000餘個安全隱患,解決了20__餘個典型故障,形成的“二十三步檢車作業法”至今仍是昆明局集團公司沿用的貨車檢車標準。

在中老鐵路通車儀式上,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把鐵路維護好、運營好,把沿線開發好、建設好,打造黃金線路,造福兩國民衆。在檢車員崗位上30年不歇腳的陳向華,依然充滿激情:“我還要爲中國鐵路再立新功!”

劉永坦先進事蹟材料 篇5

大學期間也曾到偏遠的山區頂崗實習,所以對這一次的學習有着更多、更深的感觸。張桂梅老師不受外界影響,愛崗盡業,無私奉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始終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她熱愛工作,潛心鑽研,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她熱愛學生,對待學生有一顆慈母般的心,在生活和學習上常常接濟困難的學生,把母親般的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

沒有什麼比人的健康、生命更加重要,但是張桂梅老師在疾病面前懷着“只要治好病就可以回到學生身邊”這樣的信念,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手術,卻不注意調理和修養,心裏始終放不下學生,術後沒幾天就下地,剛被允許出院就立刻返回到學生身邊,她是真正地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懷着這樣的感情,什麼樣的學生教育不好。這就是張桂梅老師,在逆境中沒有退縮,而是用自己的意志一步一步地在走、在支撐。作爲曾經與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中的人,有這樣堅韌的性格,更應該值得我們去學習。在當今社會,在教師這個羣體裏像她一樣不計名利,以奉獻爲樂的人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聖人了。

張桂梅名如其人,可貴的就是她那種“凌寒獨自開”的精神。看了有關她事蹟的影像資料,親眼所見她的樸實與堅強,更使我驚歎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和毅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學習張桂梅老師我還有一個體會,就是怎麼去領悟張老師那種崇高的心境。張老師的所作所爲,我們都難以做到,正如張老師的經歷苦難我們多數人沒有經歷過一樣。我們向她學習,首先要拋棄“本鄉人眼裏無告知”的觀念,不能只停留在張老師是身患絕症的人,她不能享受常人的快樂了,她才這麼做。而應該認識到張老師是在經歷苦難之後,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思考,從而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昇華,纔有了這樣的作爲。必須承認她認知水平,比我們高了一層。當初她調離條件相對較好的大理市,不斷地將自己的所得資助給當地的孩子等等這些事蹟,就是好的例證。我們只有從張老師葆有的崇高生命價值角度入手,思索並昇華自身的生命價值,才能體會這一事件的深刻內涵,爲社會、這我們和事業、爲後人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全世界人民所學習,因爲她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