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報告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6W

教學研究報告 篇1

爲了深入瞭解國小的教學研究情況,不斷探索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紮紮實實地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我們一行八人於3月5日至4日對所有鄉鎮中心國小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指導,現簡要報道如下。

教學研究報告十篇

一、基本信息

本次教學檢查指導調查共8所學校,分別是xx鎮中心國小和xx鄉中心國小。我參加了三次講座,對講座教師的.備課、聽課、評課、佈置作業、批改等進行了全覆蓋的調查和指導。在各個學校,我都是單獨和老師交流,和學生互動,參加集體討論。

二、結果

一般來說,所有的教師都能體現出一定的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方法。

三、主要問題

1,教學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雖然現在農村國小條件不錯,配備了一些多媒體視聽設備,但是課堂教學利用率不高。大多數教師基本上只用錄音機、磁帶、卡片進行課堂教學,有的甚至錄音機不進課堂,給學生沒有直接的體驗,浪費教學資源。

2.教學理念還是不夠

雖然教師學歷不低,但大多是新人,教學經驗不足。有些教師不能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有效備課(準備課程標準,準備教材,準備學生,準備教學方法,準備資源整合,努力準備深入的教材,準備學生透徹,準備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準備教學資源,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和教案)。雖然課堂教學中有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活動,但大多是形式上的,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也就是說,教材還在教,而不是在用教材。

3.課堂教學效率差

通過聽課發現,很多英語老師仍然採用一粉筆一張嘴一黑板一節課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但是我們有些老師上課還是說的多,讓學生練的少,課堂氣氛沉悶。本次調查的課後抽查結果證明,這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

教學研究報告 篇2

一、研究的內容

(1)研究農村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特徵及學習英語的習慣,特別是遇到的具有共性的困難。

(2)在以上基礎上,研究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策略及方法。

(3)研究教師導入策略的改變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

二、課題研究的對象

靈山中學高一、高二145、148、144、149及186、187的學生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閱與該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進行分析、整理,並接納和運用新的相關信息,建構課題的理論框架。

2、行動研究法。運用這一方法適時調整計劃,採取問卷調查及座談等形式的活動,不斷觀察、反思,逐步推進研究。

3、經驗總結法。針對有關教育現象,進行調查、分析、抽象、概括,總結經驗教訓。

四、調查報告

負責人程雙武材料分發收集人陳必羽卓朱琴

1、調查目的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的主動性不強,瞭解我校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特點。爲下一步研究課堂教學導入策略做好理論上的`準備。

2、調查內容

(1)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認識和態度

(2)農村中學心理特點

(3)學生對老師採用導入方法的反饋及評價。

調查對象與過程

1、調查對象

靈山中學高一、高二145、148、144、149及186、187的學生

2、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採用程雙武老師設計的問卷調查,共計20道選擇題。設計如下:

HKX125032過程材料中期研究報告

姓名

性別

班級

英語教師

1、你來自何地?A農村B小城鎮C城市

2、你何時開始學習英語?A幼兒園B國小C國中

3、開始你跟誰學習英語?A老師B親人C朋友

4、開始你對英語感興趣嗎?A非常,很B一般C不感興趣

5、開始你是怎樣學英語的?A學習口語B學習單詞C學習課文

6、什麼階段你覺得英語很難學?A國小B國中D高中

7、你覺得英語什麼最難學?A聽說B讀C寫

8、你覺得學英語什麼最重要?A單詞B語法C讀音

9、你現在害怕學英語嗎?A害怕B一般C喜歡

10、你害怕英語老師嗎?A害怕B一般C喜歡

11、英語老師喜歡提問嗎?A喜歡B一般C很少

12、老師提問時,你興奮還是緊張?A緊張B興奮C無情緒

13、你爲什麼害怕老師提問?A害羞B怕出錯C不懂

14、老師上課前複習所學知識嗎?A經常B有時C很少

15、你喜歡老師用新的方法導入新知識嗎?A喜歡B一般C無所謂

16、你覺得你的老師導入新課有趣嗎?A有趣B一般C乏味

17、你覺得導入環節有必要嗎?A有必要B沒必要C無所謂

18、老師導入環節你最喜歡什麼?A視聽音像B做遊戲C其他

19、你覺得你老師導入有效果嗎?A有B一般C沒效果

20、你願意和老師談談導入的方法嗎?A願意B一般C不願意

五、調查報告分析程雙武老師

HKX125032中期調查報告

靈山中學課題組在大學聯考前的一天晚上舉行了會議。鍾主任傳達了海口市教研院的精神,並且培訓了發送材料的過程。會後,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迅速完成了第一階段任務。六月十四日,我組織了陳必羽老師、卓珠琴老師召開了課題組會議,部署了第二階段任務。

教學研究報告 篇3

一.研究背景

1.深遠的社會背景。邁入信息時代的今天,享受着物質文明的當代人同時對物質需求激發了不盡的慾望,大大滋長了急功近利的“市場性格”;在文化同時受到商業化、時尚化的影響下,精神層面的生活遭遇了不應該有的困頓和壓制。物極必反,人們終於意識到,面臨新的挑戰,我們必須呼喚生命意識的迴歸,呼喚生活中詩性的迴歸!應當說,在新課程引導下的語文教學對詩情的渴望和詩意的追尋,正是時代之光的一種投射。

2.語文教學的現狀。從語文教學的歷史積疾來考察,在應試教育魔棒的指揮下,我們的語文教學過分強調了思想性,文本中瀰漫着的人性、詩性的光輝熟視無睹。在應試教育的羈絆中,教師的工作受束縛,貼標籤似的說教、支離破碎的分析,陳陳相因的教學模式屢見不鮮,導致學生課堂沒有吸引力。教育的人文價值,精神內涵卻被消解、異化了。應試教育將樹人、育人的基礎教育淪爲一種高度工具化、技術化的訓練,充滿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語文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應試之學,這種畸變在一個曾經有千年“詩教”歷程的國度裏,是一道“尷尬的風景”。在科學和人文之間尋求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尋求歸路,這就是“詩意語文”存在的最大理由,也是“詩意語文”在今天課改中呈現的最大價值。

3.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對作品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審美感受和審美創造的把握,把創設審美意境、讓課堂充滿詩情畫意放在了一個突出的位置。實質上是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美的薰陶,而這種薰陶不僅有利於學習本身,還有利於學生心靈與人格的健康發展。因此,語文課應該給人以美的愉悅、美的享受。而且新教材的選文及其文本語言突顯了人文性這一特點,詩意人生與詩化語言成爲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感受和體悟的主體,教與學就是在對人生的詩意感悟和對文本的詩化語言的解讀體味中,得到情感的共鳴、感應與昇華。

4.孩子天性的召喚。好說、好動、好問、好想、好表現,是國小生的天性。如果走近學生,蹲下身子,走進學生的心靈,就會看到一個又一個奇異精彩的世界。這世界裏,充滿着生命的活力,瀰漫着詩意的光輝。置身於這般詩意的世界中,你也會情不自禁地要說、要動、要問、要想、要表現。然而,某些課堂上,學生的天性被無情地泯滅了。無聊的“啓發”、變味的“多練”、癡情的“多媒體”搶走了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剝奪了學生的說、動、問、想的權利,實在是對學生天性的泯滅。

5.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需求。現在的社會有一種浮躁,浮躁之氣開始向校園擴散。浮躁實際上是一種功利,也是一種膚淺。當今有些語文教師也在縮減爲看教輔材料和“快餐讀物”,把學習縮減爲看電視,把思考縮減爲一次報告會的考試,把教學設計縮減爲教學案例的組合。總之,豐富的過程簡單化,精神價值被縮減成了實用價值,於是,有些把精神追求異化成官能享受。這樣,理想和追求在旋渦中被沖走了,流逝了。我們的語文教師應該內心涌動着精神的訴求和理想追求的激情,與縮減的旋渦抗爭,應時時勉勵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高超的教育智慧,遠大的職業境界,要有摯着的追求和期盼,這樣,才能師生共同“詩意地棲居”在語文這片土地上。

6.課例研究與新課程同行。早在19世紀70年代,課例開始被運用於哈佛法學院。1986年開始,課例研究被卡耐基工作組推崇爲教師教育的核心,成爲“聯結理論與實踐,揭示教師在複雜的認知活動中如何運用高層次決策技能的有效途徑”。在國內,課例研究是與第8次課程教材改革一起盛行起來的。新課程體現了教育的轉型,也包含了教師應當以“研究”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教學生活,並採取相應的態度和行爲方式。案例研究作爲一種教育世界觀,不僅影響着教師的價值取向,而且影響着老師的行動方式。以敘寫有問題情境的課例,記述自己的教學生活並作出教學的思考,無疑是最適合教師的工作要求和言說方式的研究方法。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責任。課例記下的不僅是詩情的奔流,它同時也是困惑中的歷練,思索後的蛻變;反思中的體驗,博採後的驚羨。

語文教學應該是詩意盎然的。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掙脫應試教育的繩索、枷鎖和鐐銬,跨上素質教育的軌道,與時俱進,昂首闊步走進新課程。《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順應了學生的天性,構建了綠色的學習環境,拓展了課堂的空間,主要通過設計、收集、整理一個個充滿詩意的案例,促使教師儘快的走進新課程。通過實驗我們驚奇地發現,展示在面前的語文課堂,是一個活力四射、詩意盎然的嶄新天地,是一個鮮活生動、五彩斑斕的全新世界!

二、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的策略

第一、創設詩意校園環境,營造詩性文化氛圍。

開題伊始,由校長劉大兵同志創意,我校努力爲構建“處處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師;人育環境,環境育人”的詩意環境而默默耕耘。“書香襲人,點亮詩意人生”的教育理念特別引人注目,“讓詩意棲息校園,讓閱讀成爲習慣”巨幅彩噴字畫,無聲地召喚着楊小的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來爲此而努力!《一日常規三字歌》裏的每一句溫馨提示宛若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串編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謠,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嚴格規範一言一行。學校精心設計,規劃建設,將詩歌中的名人事蹟、名句哲理製成版面,懸掛牆上;將校園圍牆畫用詩歌中的故事做成宣傳畫,製作詩歌長廊,將古代詩歌、現代詩歌及師生創作詩歌隨時展示,讓校園內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每一個角落都是風景、一草一木都教育資源、一磚一瓦都體現引導和薰陶,形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第二、夯實文化底蘊,培養詩意教師。

“詩意語文課堂”呼喚富有詩意的語文教師,鼓勵教師用詩樣唯美的語言演繹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爲此,學校通知邀請專家作講座,開設教師論壇、推薦書目閱讀等形式,讓教師夯實自己的文化底蘊,同時,還聘請播音員等朗誦水平高的專家來給老師培訓,提高教師語言感受的能力以及朗讀的技巧。並要求教師讀書活動要做到“四個結合”,即:讀書與教育教學結合,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讀書與教學反思結合,讀後要撰寫讀書心得;讀書與新課改結合,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讀書與校本培訓結合,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第三、開發校本教材,拓寬課程資源

“詩意的課堂”需要有文化的積澱,而古詩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俗話說“少時讀經,受益終身”,爲此,我校緊扣學校的地域特點和文化傳承,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特點,以適合背誦和理解的《詩經》、《唐詩三百首》、《宋詩一百首》、《千家詩》等經典爲基本內容,精心編輯了《國小生必背古詩詞》校本教材。校本課程集中體現了“三確保”“三特性”,即確保“有教師、有課時、有效果“,突出“層次性,連續性,承接性”。在每日早晨7:30—7:50的經典誦讀課上,師生共讀欣賞,讓學生們既可在詩文中受到薰陶與感染,又可以瞭解多方面的知識,把握時代脈搏,體悟自然風光,人間真情。

第四、活動紛呈,領略詩性文化風采。

1、抓好常規工作,搭建詩意的舞臺。

每日“兩個一”(每日早上安排20分鐘作爲“讀書時間”,每日午間播放名篇詩文名段欣賞)活動,讓學生受到詩性文化的浸潤;每週“兩個一”(每週一次紅領巾廣播站詩歌朗誦會,每週一次的“古詩文背誦擂臺賽”)活動,爲學生提供厚積薄發的平臺,激發學生讀書和創作激情,豐富了詩性教育的特色;每月“兩個一”活動:每月開展一次主題讀書活動,採取集中的時間,豐富的形式,掀起師生讀書高潮。通過故事會、朗誦會等形式,檢閱學生讀書效果,增強學生讀書的樂趣。如 “好書我推薦”,學生用富有激情的演講形式,把自己喜好的書目推薦給同學們,幫助同學選好書,讀好書。每月一次的“詩意校園活動展示會”更是豐富多彩:畫詩,吟詩,唱詩,演詩,舞詩……學生,家長,教師紛紛閃亮登場。整個校園以及校園中的每一個人都沉浸在濃濃的詩情畫意之中。

2、班級詩性文化建設,享受閱讀的快樂。班級詩性文化建設是校園詩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學校的班級詩性文化建設做到“三結合”:把課前古詩吟唱與“詩文小秀才”評比相結合;把“開放閱覽室”與“讀書我最愛”展示活動相結合;把“大閱讀”與建立“班級詩歌小組協會”相結合。“三結合”的做法讓學生親近書籍,讓班級飄揚書香,讓學校溢滿詩意。走進每一個教室,每一個角落都體現出獨具匠心和文化氣息,每一寸空間都充溢着濃烈的讀書求學氛圍。每節課前,每個教室傳來的是朗朗誦詩聲,富有節奏,富有美感,富有人文氣息的詩意已經漸漸棲息於校園的每個角落了。

第五、構建詩意語文課堂,推動課題的深入研究。

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樂園。在課題研究中,我校語文教師用富有詩意的語言與學生攜手漫遊語文天地,共享語文樂趣,給學生語言文字的魅力薰陶,給學生詩情畫意的審美啓迪,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語言的積澱、語感的培養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一、導入語激趣——未成曲調先有情

導入語貴在引趣,指向,有經驗的老師常反覆推敲開頭語,好像演奏小提琴曲,弓子一上弦,就要發出動聽的音符,導入也是如此,激情的導語,從老師的嘴脣傾瀉出來,就流向每個學生的心田。

教學《和時間賽跑》時,我校盧豔教師即興從眼前之景導入:“早晨,我路過辦公室門前的池塘,發現那曾經碧綠的荷葉已枯敗了,當時我就感嘆‘時光匆匆,歲月無情’哪。逝去的時光我們再也不可能找回來了。就像現在,我站在講臺上向大家傾訴,這樣的情景,這樣的時刻,過去了,我們都無法再找回,所以,我就想呀,我們一定得學會和時間賽跑。”動情的話說到了學生的'心坎上。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打開了課本。

二、過渡語延情——爲課堂串上詩意的珍珠

過渡語貴在銜接,一方面使課堂結構融爲一體,另一方面,有效的延續感情。教學《負荊請罪》一文時,爲引導學生對韓勃進行評議,我說:“廉頗、藺相如形象豐滿,固然令人難忘,可如果沒有平凡人物的襯托,他們的形象也會黯然失色,誰是這樣一位襯托‘紅花’的‘綠葉’呢?”學生們自然把目光聚焦在韓勃身上;再如,在講授《雨中登泰山》時我們這樣導引過渡的:

作者啓程登泰山了,教師問:“你們看到雨中的泰山是怎樣一幅景色?過岱宗坊後首次映入眼簾的又是怎樣的一幅奇景?”學生通過閱讀把虎山水庫奇景盡情欣賞一番後,教師又往前推進“儘管黃錦、白紗的奇景美不勝收,但‘雨大起來了,不得不拐進王母廟後的七真祠,’爲什麼叫七真祠呢?詞中最傳神之作是什麼呢?怎樣傳神?”……最後“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絕頂又是怎樣的風光呢?讓我們帶着勝利的喜悅,來欣賞這仙境般的美景。當於漪老師用這一系列富有情趣的設問語言把學生安然地從一個波峯送到另一個波峯上,一節課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引用經典詩文進行過渡既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中的情感,又能使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在教《梅花魂》時,當品讀完外公因想念家鄉而三度落淚後,我們引用詩句“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作爲過渡,使學生既能提高語文素養又能體會外公當時的心情。

三、引導語點撥——詩意與理性渾然交融

“一粒沙裏見世界”,雖然教學中的引導與點撥僅僅是課堂裏的一些小小片段,卻熔鑄了教師的智慧,凝聚了教師的心血,體現了教師的素養。如教學《草船借箭》時,老師如此點撥:“我覺得這篇課文挺有意思,我發現這篇課文寫諸葛亮說的地方一共有十一處,……但是我發現,只有這個地方在諸葛亮說的前面加了一個“笑”字,諸葛亮笑着說。……你們研究研究看,你們覺得諸葛亮他在笑誰?”生自由讀後回答:生1:我覺得諸葛亮是在笑曹操,因爲霧這麼大,笑曹操不敢出來迎戰。生2:我覺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的神機妙算,笑他自己有這麼大的本領,對所有人都瞭如指掌。生3:他還在笑魯肅,魯肅前面吃驚地問諸葛亮說:“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後面回答了魯肅。……

“諸葛亮在笑誰呢?”學生在前面的探究學習已經基本明白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基礎上之後,老師進一步抓住諸葛亮的神祕一“笑”這個關鍵點,適時、適度地以問題來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和多種信息,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更準確地把握諸葛亮這一“神機妙算”形象,大大深化了探究的內容,也使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信心不斷增強。老師的此處點撥令人稱快!---這一探究中的點撥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學生要進一步探究、獲取知識的樂趣!

四、描述語動情——美麗的語言化爲美麗的風景。

描述語貴在具體、生動、形象。在教學《黃果樹瀑布》,“銀雨灑金街”一景時,我描述道:“大家知道爲什麼叫‘銀雨灑金街’嗎?原來這是雲貴高原獨特的地理氣候造成的。白天,雲蒸霞蔚,雲霧縹緲,水汽被大量蒸發上天;而到晚上,氣溫驟降,水汽便大量凝結降下濛濛的細雨,如煙如絲,飄飄灑灑地降落在大街上,這條街便由此而得名了。”

此時此刻,情與景遇,景與情匯,學生心動神移,達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五、結束語昇華——將“詩意”棲居到底

結束語貴在昇華認識,拓展思維空間,提升精神境界。從而達到領悟事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在教學《村居》時,以這樣的話語結束:“一首雋永的小詩就是一幅美妙的畫,一道迷人的風景也是一首清新的詩,詩情畫意走進我們的課堂,是否融入了你的心靈。哲人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學們,目之所及,心之所思,耳之所聞,皆可入詩入畫,看一看外面美好的大自然,你是否也能有感而發。”結果,在課間休息十分鐘裏,盧紅傑同學竟然寫下了一首充滿童真童趣的打油詩:“新春一片盎然,二月牛仔嘴饞,牧人臉上開花,因春去而復返。”你能說這不是詩意棲居的課堂的碩果嗎?教學《難忘的國小生活》在總結延伸時,老師深情地說:“親愛的同學們,我還清楚地記得,6年前,你們帶着稚氣,懷着童心,邁進學校的大門。6年的時光,教室裏常回蕩着你們的琅琅書聲;花壇旁,曾撒下你們的串串笑語;操場上,活躍着你們可愛的身影,如今,這一切就要化爲美好的記憶保留心中了。作者把他對母校、老師、同學的眷戀之情傾注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你呢?打算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你的惜別之情?”許多同學拿起了筆,有的寫下了臨別贈言,有的畫下了精彩瞬間,有的抒發了師生之情,有的歌唱了朋友之誼,還有一些同學將千言萬語濃縮在小詩裏。

詩意,可以慷慨激昂,可以低沉幽怨;可以清雅含蓄,可以婉約動人;可以空靈蘊藉,可以熱烈奔放……我們楊小全體語文教師用愛心和智慧,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利用教材內在的文化因子,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求智慧,探索出一條適合傳承民族文化的“導引—誦讀—探究—拓展”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探索出了“營造情場、感受詩情——涵詠吟味、啓迪詩思——品味生活、感悟詩理——言語實踐、形成詩語”的語文詩意閱讀教學模式,構建了詩意棲居的語文課堂!給學生以更多的語言文字的薰陶感染,給學生以更多詩意的陶冶與智慧的啓迪,讓學生詩意地棲居在課堂上,讓學生理性地徜徉於樂園中,從而令學生的語言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升。

三、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近兩年來,我們課題組圍繞學校“文化引領,內涵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凝練"書香襲人,點亮詩意人生"的辦學理念。本課題的實踐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實證與個案相結合,探索語文教學“以詩意育情,以詩意育趣,以詩意育才,以詩意育人”之路,着力營造濃厚的詩性文化氛圍。在推進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營造了書香校園,構建了育人文化,提高了教育質量,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提升了辦學品位。

(一)顯性成果

從課題申報、立項,到研究的整個過程,包括準備階段、實驗階段和總結階段,形成了如研究方案、各階段實驗計劃、階段總結、評價方案、活動記錄、調查問卷、反饋信息、結題報告等各種材料,留下了我們研究走過的每一個堅實足跡,見證了我們研究灑下的每一滴辛勤汗水。

1、“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結題研究報告

2、“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過程集《追尋詩意的語文》

3、 “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論文集《牽手詩意的人生》

4、 “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的個案課例集《流淌詩意的課堂》

5、“國小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師生詩文集《綻放詩意的花朵》

(二)隱性成果

我們覺得,本課題的研究不僅給我們的學生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帶來人文知識的滋養,也給廣大教師以心靈上的觸動和行動上的提升。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課題組成員在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很大的變化,教學與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課題組硃紅和盧豔老師在公安縣語文教學比武活動中均獲一等獎;鄒先菊、劉立瓊教師經常在鎮內上語文觀摩課,引領全鎮教師走上詩意語文研討之路;組內多位教師在校賽課、各級論文評比活動中獲獎。

2、對詩意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索,展開詩意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探索出了“營造情場、感受詩情——涵詠吟味、啓迪詩思——品味生活、感悟詩理——言語實踐、形成詩語”這一國小詩意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和途徑,讓學生在詩意文化的薰陶下,涵養詩情、發展詩思、感悟詩理、積澱詩語,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3、讓學生在濃濃的詩意課堂中受到了教育和感染,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他們的文化品味,審美情趣和學習興趣。在研究的三個階段,我們都對學生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實際效果來看,參與實驗的各個班級語文成績穩步提高,在各級組織的語文知識競賽、徵文比賽等語文類活動中成績突出、屢獲大獎。

四、問題與探討

1、課題組成員的教科研理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課題研究中儘管組員們大多參與的熱情都很高,並取得了諸多的實踐成果,但是,若要將實踐的素材進一步上升到理論層面並推廣開去,則仍需要參研教師以後繼續自覺提高科研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科研理論素養和實際操作水平。

2、今後還要就如何進一步追求語文課堂“詩意閱讀”的上層境界——“平中見奇,含而不露”下功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操作、方法等方面繼續加強研究並進一步上升到理論層面。

我們的展望:

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研究,我們是對自己教學經驗的反思,這是更高的教學智慧,勇敢的否定自己。課堂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因爲我們追求的是語文的詩意,詩意的語文。儘管本課題即將結題,但我們對語文詩意閱讀課例的研究將不會停止,我們將在學習中反思、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 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力爭讓我們的課堂意趣盎然、詩情洋溢,閃現出教育教學藝術的光輝。以課題的研究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以課題的研究爲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基!

教學研究報告 篇4

課程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它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一、傳統教學中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分析

1.教學目標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

以往我們的教學也將教學目標分爲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領域,但受傳統行爲主義心理學影響,始終把反覆練習、訓練的方式作爲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熟能生巧”理念逐漸演變成“熟能生厭”的現實,其結果就是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辛苦。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教師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和家長不得不靠佔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沒有完成的任務,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不能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

教學的基本着眼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爲中心,學生不是自主發展,往往是教師“強制”下的一種發展,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發展狀態。這種發展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師生互動性不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實現知識信息和各種情感的交流,實現促進學生髮展的目標。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師生互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仍然是單向的,即教師——學生。它的一個弊端是忽視課堂教學中其他知識信息的傳遞,忽略了課堂教學中人際交往因素對學生髮展的促進作用。它使本來應該鮮活的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死板。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單向互動向多向互動的轉換是課堂教學改革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4.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嚴重製約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一些教師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學方式。我們並不認爲傳統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無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們認爲,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爲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

5.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採用,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從教師的教學觀念方面都是一個重大的變革。然而在現實中,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的情況比較普遍。教師在教學中,大都採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討論合作,且無論什麼樣的課都採用。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堂教學熱熱鬧鬧。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學生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教師也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師沒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論精髓。二是受功利主義的影響,搞形式主義。而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學有效性的觀念。

二、新課程理念下中學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1.興趣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實驗法、設疑法、競爭法、開展課外活動法。

2.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

3.信息化教學策略

當今社會正處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爲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⑴內容不再只侷限於學生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瞭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

⑵形式不再侷限於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辨論、採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

⑶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4.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

⑴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髮展爲本,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科學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⑵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

⑶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於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後的產物進行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點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⑷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徵、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⑸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專題研討式教學,體現了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閱資料,提問、質疑和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各抒已見,並且答案是開放式的而不唯一。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教學研究報告 篇5

我校承擔的以校本教研爲載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系成都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本課題自選題、立項,特別是進入探索研究階段以來,在市區各級教研部門的悉心指導下,課題組以及所有的參研人員進行三年多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方法策略。

摘要:幾年來,課題組堅持一種以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來審視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的高低的價值取向,以三個有效性(評價語的有效性、設疑提問的有效性、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研究爲突破口,以五環節校本教研模式和競賽評優爲抓手,組織指導各教研組開展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爲主題的課題研究,將各教研組沉浸在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的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動中,礪煉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實現學校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校本教研教學技能有效策略

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開展以校本教研爲載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是基於兩個需要、一個契機。兩個需要是指:學校發展的需要和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一個契機是指學校被評爲成都市校本教研基地校這個契機。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高水平發展後教學質量不能稀釋的迫切需要。學校被評爲市九義示範校後,實施了高水平高速度的擴張策略,相繼成立了兩所分校:東大街二小實驗分校、東大街二小外國語實驗分校。近幾年一大批教師被調入學校,學校20xx年秋季在職教師166人,但是35歲以下的教師有96人佔教師總數的57%,(25歲以下有21人、2630歲有29人、3035歲有46人),其中當年秋季通過各種途徑新調入或編入我校的教師有44人,佔教師總數的26.5%,剛從大專院校畢業的教師有14人,佔教師總數的8.4%,他們在課程理論、學科知識、教學能力等方面都急待提高,這部分教師在三五年後將成爲東二的棟樑,他們教學能力的高低將直接關係到東二的教學質量、關係到東二能否在新的發展平臺上再上臺階。

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全體教師和育才盃賽課評委與年級組組長對中青年教師的整體印象兩次問卷調查發現:中青年教師在設疑和提問技能、運用教學語言技能、瞭解學生的技能、課堂評價技能以及教學研究技能方面存在缺陷;中老年教師主要在信息檢索和運用現代媒體技能及課堂評價技能方面存在一些障礙。一個契機。學校至20xx年3月被確定爲成都市校本教研基地校。學校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以教研組爲單位的固定集體教研、集體備課制度和名師督導小組引領、課題合作、任務驅動、專題跟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組織形式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專業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開展以校本教研爲載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就是要充分整合校本教研資源,創新校本教研形式,將各教研組沉浸在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爲主題的校本教研中,達到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部分研究的策略

一、活動沉浸策略把各教研組沉浸在校本教研活動之中,以活動促發展。

教學技能是通過學習和訓練來獲得的,並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發展和提高的,在學校能承載有目的地習得並發展提高教學技能的活動必定是有針對性的校本教研活動。有哪些形式校本教研活動能承載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微格課教學對於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來說,確實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單項教學技能,但在具體的學校工作中,推進這種模式有較大的難度,它會打亂教師教學的時序,教師暫停教學進度來進行微格教學以訓練單項教學技能,不太現實,在專門的師訓院校還可以。專項教學技能競賽對於以操作活動方式爲主要表現形式的教學技能如書寫技能、板書技能等,有一套比較科學的操作規程和標準,易於有效開展;而對於有些以心智活動方式爲主要表現形式的課堂教學技能如課堂評價技能、變化技能等,學校將難於組織,因爲參照的學生主體在變化,沒有可比性。專題講座以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爲內容的學校名師團和區市專家的專題講座,能對教師課堂教學技能進行總結、提煉與規範,能將名師或專家內化的教學技能的心智活動方式推薦給教師,供教師悟化;但他山之石能否攻我班之玉,有待於教師在教學之中實踐、融合和創新,不能期待幾次專題講座後,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就提高了。專題學習以課堂教學技能爲內容的專題學習,能提高教師對教學技能的理論修養,有什麼樣的觀念必定就有什麼樣的行爲,專題學習對轉變教師對教學技能的陳舊的觀念,大有裨益;新的觀念與陳舊觀念天生就是一對矛盾,轉變觀念有時真猶如與虎謀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有時老師說得頭頭是道,是新觀念,但教學行爲所反映出來的仍是老一套;因此,專題學習一定要與實踐緊密結合,要在實踐中,讓新舊觀念不斷地碰撞、鬥爭,讓新觀念不斷地戰勝舊觀念而取代之。

師徒式研討活動自然情境下的師徒式研討活動,能有的放矢地真實地手把手地訓練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讓徒弟經歷模仿學會自悟創新的過程,確實是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的一種形式;但師傅的技能的高低、師徒研討的自覺程度都將影響徒弟教學技能的提高,因此要落實檢查徒弟從師行爲,要鼓勵徒弟多拜名師,鼓勵名師多收弟子,教學相長,方能博採衆家之長自成風格。磨課、賽課、做課活動各種形式的各種級別的磨課、賽課、做課活動,能讓教師在不同的班級就相同的技能進行反覆的訓練、揣摩、修正進而不斷地提高,能讓新舊觀念不斷鬥爭,是新觀念形成和技能提高的便捷之路。專題研討活動以專項教學技能爲內容的專題研討活動,能引領教師對某項技能從操作的時機、程序、要領、原則等各個層面,進行比較全面的、理性的思考與研究,能讓教師在更高的層面上把握教學技能,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能讓教師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交流對話活動各種形式的校本交流對話活動,能讓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技能進行相互啓迪、借鑑、反思、融會貫通;但此活動的效果與擁有交流權的教師思考的深度、交流的次數和話題是否具有共性即能否激起千層浪有關。

通過研究,課題組認爲要提高課堂教學技能,就必須整合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就必須將各學科各年段教師沉浸在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研磨活動之中,以活動促發展。課題組的策略是:首先夯實校本學習和校本培訓的根基,努力轉變教師觀念,提高理論水平與修養,途經有理論學習、課後反思、每月小結、專家引領、師徒捆綁、專項培訓、名師講座、專項競賽等;其次,創新開展各種校本教研活動,讓理論與實踐親密接觸,激烈碰撞,綻放出絢麗的思維火花,途經有組內研究課、新教師見面課、師傅示範課、育才盃賽課、名師優質課、同課異構課等;同時,搭建展示交流平臺,共力解決研究中的困惑,體驗成功的快感,活動有同伴互助定期交流、育才盃賽課、共享育才杯、名師優質課、同課異構課、科研論壇等;最後,專項競賽、專項評優等評優激勵機制不斷跟進,持續激發教師熱情,將全校教師沉浸在研磨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校本活動中。課題組的具體做法是:

1、聚焦課堂教學技能,提供選題範圍,引領教研組選擇研究課題。在學校確立的總課題下,課題組爲各組教師提供了選題範圍;各教研組在總課題下面根據本組根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相對集中的問題(如設疑提問技能、課堂教學評價技能、組織調控技能等)和課堂教學實際確立好本組教學研究的子課題,課題組與教研組的教師一起研究、修改並敲定課題名稱之後,各教研組填寫好學校課題申報表向學校申報,課題組對申報表進行審覈後出示學校審覈結果和指導性建議,這樣做既能讓各教研組的子課題的確立貼近教師需求,又能讓課題研究一開始就具有可操作性、期待性和科學性。從09學年教研組申報的課題名稱來看,學校三個校點中有27個教研組直接或間接以教師運用語言技能爲研究內容,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90%,有6個組對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語進行研究,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20%,分別爲本部一年級語文組、本部二年級語文組、本部六年級語文組、本部體育組、東校二年級語文組、西校語文組;有8個組對設疑提問進行研究,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26.7%,分別爲本部四年級語文組、本部三四年級數學組、本部五年級數學組、本部美術組、本部音樂組、東校三四年級數學組、東校五六年級數學組、西校數學組;有4個組對導入語進行研究,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13.3%,分別東校三年級語文組、東校四年級語文組、東校五六年級語文組和西校綜合組;有5個組對組織教學與調控策略進行研究,佔學校教研組總數的16.7%,分別爲本部六年級數學組、本部科學組、東校一二年級數學組、東校綜合組、東校體育組。

2、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共享課題研究成果。

(1)以《溫江區東大街二小課題研究通訊》指導並規範各組校本教研行爲市課題立項以來,共編輯二十八期《課題研究通訊》,向各教研組提供了學校課題組的研究方案、調查報告、選題指南、學習資料及學校教科室的通知安排與規範性要求共八萬餘字,爲各組研究的開展提供一些理論的支持和實踐的要求。

(2)開展各種校本教研觀摩學習活動,夯實學習與實踐的根基。新教師見面課、師傅示範課,促課堂教學技能一脈相傳;組內研究課促教師們對教學技能取長補短;同課異構課促教師集思廣益、對教學技能精益求精;育才盃賽課讓教師百鍊成金,促教學技能爐火純青;名師優質課促教師課堂教學技能錦上添花。

(3)組織定期交流,促使教師集體反思。課題研究初期,學校每次周前會上安排兩個教研組交流課題研究的進程、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難與困惑,參會教師以教研組爲單位填寫《東大街二小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交流表》,針對交流組的困難與困惑提出本組的建議,在下一週周前會前將填寫好的《東大街二小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交流表》交給交流組供他們參考,並對共同性的難點問題進行全校會診。課題研究中期,結合學校第五屆、第六屆育才杯青年教師賽課開展共享育才杯週週優質課點評活動。每一週由一個教研組作觀察員,該組成員必須全面全程參與該周所有教師的賽課活動,並在組內就該周所有賽課進行小結,並由組內一位教師在該週週前會上進行點評,讓所有教師分享課堂精彩,以定期交流,促進集體反思,促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每學年末定期開展教育科研論壇引領教師理性思考。爲促進學校市課題研究的深入,初步梳理物化研究成果,發現研究中的典型事例與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階段的任務。

課題研究以來,學校舉行了三屆科研論壇。論壇中,有的教研組展示本組課題研究的過程與遇到的問題,有的教研組讓大家鑑賞本組教師在育才盃賽課中的精彩片段,有的教研組反思提煉了本組老師們凝練高效的評價語,還有的教研組給大家講本組青年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的成長開展科研論壇,加大了課題研究的聲勢,營造起濃濃的科研氛圍,促進了各組間的交流、分享和反思,催生研究成果的物化,對各組的課題研究和學校的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對學校的科研論壇的成效,區研培中心的周麗蕊主任、王毓舜主任和教研員們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王主任點評道:東大街二小在推進市課題研究中具有三個特點:第一是高,體現在領導重視程度高、教師參與熱情高、教研組研究水平高;第二是新,表現在教科室科研的點子新奇,教師解決問題的方法新巧,教研組擇取的課堂研究的視角新穎;第三是實,表現爲研究過程紮實,研究的動機樸實,研究的效果真實。王主任感慨地說:教育專家在哪裏?專家就在東二這羣教師裏。

每學年末,學校將有相同或相近研究課題全校教研組分成幾個聯組,組織各教研組組長開展課題研究總結交流,在認真填寫交流記錄並進行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各聯組選派一位組長代表該聯組進行大會發言,這樣的聯組總結更利於相互的學習與提高,更利於研究視野的開拓,更利於研究成果的提煉與推廣。

(4)專題培訓與賞析點評交替跟進,促教師對課堂教學技能不斷琢磨。爲比較及時地解答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的困惑,解決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困難,約請市級專家陸坊校長和周學靜老師就教師課堂技能進行專題培訓;約請區研培中心理論室王毓舜主任就科研成果的物化與撰寫對全校教師進行專題培訓;約請學校的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李靜霞老師、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張素英、區數學學科帶頭人劉秀榮和區教學能手周麗以具體的課例就語文、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對全校的語文、數學教師作專題培訓;約請學校的名優教師就某項教學技能拍攝成碟片,在周前會讓全校教師賞析並由名優教師進行點評;每年暑假對青年教師進行組織教學技能和班務管理技能進行專題培訓。課題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通過培訓與賞評的形式、以具體的課堂教學案例促進教師的不斷反思,讓教師在模仿與反思中不斷地琢磨,在琢磨中不斷地提高。

(二)重點突破策略引領教研組以三個有效性研究爲突破口,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課堂教學涵蓋多種技能,課題組認爲重點提升的是教師課堂運用語言的技能,因爲課堂是語言的藝術,剔除學生的活動、媒體的展示,剩下的就是師生的言語的交流。組織學生學習,啓迪學生思維,鞏固學生興趣,評價以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等最直接的誘因、動力是教師的語言。通過對教師的調查顯示衆多的中青年教師認爲自己運用語言的技能有待提高。通過分析,課題組認爲研究的切入點是如何提升教師課堂設疑提問技能和情境創設技能。因爲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來看,分爲導入語、過度語、小結語、評價語、提問語,其中提問語在五語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它可以激發動機、幫助學習、促進參與、啓發思維、實施評價、實現反饋;從學生學習的動因來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從國小生的年齡特徵來看,活潑好動,形象思維佔主導,抽象、枯燥的知識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即使你強迫他注意,也沒法保持多久,可有效的教學情境卻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沉醉其間,主動參與、真切體驗。

課題組要突破的難點是如何提升教師課堂評價技能。課題組的價值取向:在進行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的研究過程中,引導各教研組從課堂教學技能的小處着眼,從教師課堂某個教學行爲的有效性研究爲着力點和目標,來彰顯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課題組的策略是:以教師課堂設疑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爲中心,以教師課堂評價語的有效性研究和課堂情境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爲兩翼,品字推進,三箭齊發,將全校教師融入到課堂教學技能的磨練之中。

1、在課堂設疑提問的有效性方面,課題組研究後認爲只要在設疑提問中突現七性:目標性、思考性、難易性、啓發性、趣味性、層次性、激勵性,就是有效的;教師在課堂中經常都突現了這七性,設疑提問技能必然得到提高。

(1)課堂提問要突現目標性。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也是課堂提問成敗的先決條件。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問到要害處、重點處;課堂提問的目的應服從於總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目的、任務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問的內容要具體、準確。提問前,必須對提問的目的、範圍、程度、角度,反覆設計,加以限定,不要問得太廣太深。無論提哪一類問題,都應當立意鮮明,具有一定的明確性。切忌提簡單的是不是好嗎?之類的問題。

(2)課堂提問要突現思考性。教師設置的提問需問在學生有疑處,有疑問纔會有爭論,有爭論才能辨別是非,也才能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真理的興趣,特別是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會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學生之疑一般有兩種層次:一是自學已有疑,疑而不解。二是自知無疑卻有疑。對學生自知有疑之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把疑問講出來,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然後教師把對此問題的多種疑問一一列出,逐步解決。如教師在教學《10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這課中的這個環節時,當探究4217的計算方法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先嚐試計算,教師巡視,然後反饋學生的各種計算方法,請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上臺板演,並講解自己的算法,生與生置疑,解答,比較不同的算法,如果還有疑問必須解決,老師可引導學生說出。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學生心中的疑問得到解決,同伴之間有了心靈的交流。心中無疑的順暢,快樂洋溢在學生臉上,不僅使學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課堂提問要突現難易性。人的認知水平可劃分爲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人的認知水平就是在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教師設置的問題難度要適中,既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適時搭梯子,把更多學生的認識一步步引向深入。例如,在梯形面積公式的教學中,曾聽過兩位教師就同一內容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問題:我們知道,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那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麼關係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兩條線段有關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原梯形面積有什麼關係?怎樣求這個梯形的面積?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原梯形面積的幾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梯形面積又怎樣計算?梯形面積爲什麼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還要除以2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提問方式,卻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設計的問題給學生留下的思考空間較大,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後者的提問不僅問題域過大,而且問題數量過頻,同時,過於直白、瑣碎,直接抑制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參與回答的熱情。

(4)課堂提問要突現啓發性。啓發性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促進學生思維。啓發性提問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如老師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設計這樣的提問:誰有好辦法很快記住口訣介紹給同學?頓時課堂鴉雀無聲,每個同學都在積極思考,過會兒同學們舉起地手像小樹林般,爭着要給同學介紹。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不可低估的,這就要看教師如何去呵護學生的想象,誘導和啓發學生的思維源泉。因此,教師在設置提問時要通過這一問收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意境來,通過這一問,使學生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更通過這一問使學生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之態。這樣,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就會不斷產生。達到了教師問得精,學生想得深的效果。

(5)課堂問題要突現趣味性。問題設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科學家研究發現: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情緒對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學習主體本身,或者學習活動本身。也就是說學習是由內在心理因素所引起。例如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等。而且內在動機作用比較持久,並且有主動性,教師課堂提問設計如果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促使學生保持長期穩定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得到思考與創造的歡樂、滿足。如老師在教學《倍的初步認識》時,同學們已經知道小猴有6只,小鴨有2只,這時問:小猴和小鴨在爭吵請你猜猜它們在爭吵什麼呢?有的說:小猴和小鴨一共多少隻?有的說:小猴比小鴨多幾隻?有的說:小鴨比小猴少幾隻?有的說:小猴的只數是小鴨對幾倍?教師提出的問題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情緒處於積極亢奮狀態,激發學生尋找正確答案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十幾加幾》時,老師設計了這樣的提問:聽清楚老師的兩個口令,一先擺13個方塊,二再擺2個方塊,將步驟二字改成口令,效果大不一樣,仔細想想實際上是把成人語言換成兒童語言。

(6)課堂提問要突現層次性。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現在它仍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則應該因人施問。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則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難度較大的問題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只有這樣,每一個問題對於回答的學生來說都屬於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而每一個學生都有得到老師提問並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對偶爾回答不好的學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處外,要注意在較短時間內再給他一次答問成功的機會。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7)課堂提問要突現激勵性。提問中的評價,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應以讚賞和鼓勵爲主。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後,就讓坐下並立即轉入另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使學生處於尷尬境地,坐立不安,學生回答得到底對不對,好不好,只有教師自己知道。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課堂上教師請一平時不愛講話的同學回答問題,她怎麼也不開口,老師沒有批評她,只說:她想俏俏告訴我,然後老師將自己的耳朵貼近他的小嘴巴,又說:你講的真好,事後這位教師說,實際上那位學生什麼都沒講,只是給了她一個臺階下,在以後的課堂中發現她慢慢的能大膽發言了。學生在對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往往閃現出一些火花,教師要能及時抓住學生的獨到見解,讓學生充滿自信去表述自己的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多少種孩子就會有多少種想法和多少種歡樂。作爲教師必須有一雙慧眼,要善於捕捉孩子們思維的靈光,並小心翼翼地去呵護和扶持課堂上的這些意外。教師在教學《圓圓的沙粒》時,剛開課不久就問:你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到了這顆沙粒的什麼品質?這時,一個孩子站起來一股腦兒地念了三四句,老師沒有阻止他,而是耐心地等他念完,笑着對他說:看起來你的性子比老師還急,可以一句一句地說嗎?這時他才醒悟過來,並且開始重新回答。當一個平時學習比較吃力的孩子回答:這顆沙粒被不停地折騰時,老師當時大吃一驚,並用誇張的語氣說:哇!你太厲害了,折騰這個詞你運用得非常貼切!我再看他時,只見他坐得更直了,聽得更認真了。

2、在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教學方面,通過研究品德組老師總結出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六大策略: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策略,多種感官參與策略,聯繫生活實際策略、引發情感共鳴策略,注意前後銜接策略、滿足兒童內需策略,課題組認爲引發情感共鳴策略和滿足兒童內需策略尤爲重要,對其他學科教師很有借鑑意義。能觸發學生情感共鳴的情境更爲有效。要實現學生的生命體驗,離開了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是無法實施的。創設有利於學生情感投入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在情境中激情滿懷,進行切身的體驗和感悟,以此來實現課堂教學情境的最佳效果。

在上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合理購物ABC》一課中,認識什麼叫三無產品,並且在購物時知道要看商品的名稱、廠家、廠址,是否有合格證,特別要看商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教師在根據學生採購的商品讓學生認識什麼是三無產品,怎麼去識別三無產品之後,立刻播放了課件安徽阜陽的奶粉事件,伴着揪心悽慘的'音樂,看着無辜的大頭娃娃畫面和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孩子們一個個都震驚了,有的痛罵不合格產品帶來的危害,有的怒斥廠家的黑心,有的甚至潸然淚下。教師相機再啓發學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親身經歷的或看到的三無產品危害人的實際例子。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又回到生活中,有的說:我前天就是吃了過期的麪包拉了肚子。有的說:那天我在新聞裏看到一位阿姨買了不合格的洗髮水洗頭,結果讓頭髮掉了很多,太讓人生氣了。有的說:我奶奶在一小攤上買了一個電飯煲,回來一試根本就不能煮飯,準備去退貨,可擺小攤的早跑了,再一看商標根本沒有廠名、廠址,想退貨都找不到人,只有自認倒黴了!一樁樁事例,一個個教訓打動了學生的心,使他們驚訝、信服,聽得入神、入境、入腦、入心,簡直掀起了學生情感的高潮,那麼抵制假冒僞劣商品,購物時要注意識別三無產品的竅門也就像種子一樣播撒在了他們幼小的心靈。

能滿足兒童內需的教學情境更爲有效。創設的課堂教學情境一定是兒童內在特別需要的,只有從兒童的內心世界出發,從尊重人的意義出發,才能打破其已有的知情意行的平衡,引起矛盾衝突,才能給予學生真正的思辨空間,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學生纔有可能體驗到深層次的東西。在上品德與社會《合作力量大》一課時,其中一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驗合作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能與同學合作,共同做事。教學中,教師把一個經典故事改編成共享甜蜜的遊戲。經典故事是這樣的:同樣是一桌美味,同樣用長長的筷子去夾,天堂的人們互相把筷子伸向別人嘴裏,幫助別人品嚐佳餚,結果都吃得很開心;而地獄的人們只知道往自己嘴裏送,結果誰也吃不到,因爲筷子太長了比手臂長,而他們又不去合作,所以都沒品嚐到佳餚。教師把這故事改編成遊戲,端出幾盤切好的橘子,並出示字幕:同享甜蜜遊戲規則是吃水果時,只能用伸直的右手拿,手肘不能彎曲。學生看着盤子裏那誘人的水果,對課堂上的品嚐遊戲很感興趣,一個個伸直右手,拿起水果使勁往嘴裏送。可是由於手肘不能彎曲,要想送進自己嘴裏實在太難,一個個急得面紅耳赤,學生在活動中形成了積極的情緒體驗,內心產生了迫切的解決這一問題的內在需要。這時上臺來的一羣學生裏突然有兩個學生創造性地把自己手裏的水果送到對面同學嘴裏,對面同學立刻反映過來,也把自己手裏的水果送到對方嘴裏。嘿,成功了!受到他們的啓發,別的同學紛紛效仿,才嚐到了甜蜜的水果。這時教師馬上追問:你們開始爲何吃不到呢?學生紛紛發表意見:我們開始都一個勁地往自己嘴裏送,由於遊戲規則是手肘不能彎曲,我們就是吃不到。教師馬上採訪最先吃到的孩子:你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學生:我的手肘不能彎曲的話,只能向對面伸去。剛好,**同學就站在我對面,於是,我就想到了我拿給他吃,他拿給我吃,我們來合作不就好了嗎?教師及時點撥:此時此刻,你們有什麼體會?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有的說:幫助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別人。有的說:看來,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啊!瞧,滿足了學生的內在需要,就會產生與學生心靈撞擊的東西,產生生氣與靈魂的東西,就會爲學生道德生成搭建積極體驗、專心探究、思考表達的平臺,實現了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真正有效。

3、課題組用課題研究通訊作紐帶,集全校之力,共同攻關,突破教師課堂評價語的有效性這個難點。課題組收集教師課堂精彩用語357句,彙編成課題研究通訊11期分發各組,供各組教師學習、參考、採編與選用,並精選了61句教師課題精彩用語編撰在《東二教師工作手冊》中,分發給每一位教師研修;同時在此基礎上開展學科教師課堂有效評價語的徵集與評獎活動,要求各學科教師收集整理三條本學科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評價語言,並對該評價語言適用的環境、要解決的問題、使用後學生的變化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項等作簡單的註釋,形成個案,參與徵集與評獎活動。

本次活動全校共有91位教師或教研組參與活動,共收到課堂有效評價語300餘條;課題組對提交的課堂有效評價語的教師姓名隱去即不署名,彙編成課題研究通訊15期分發給各組,組織全校教師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認真評選,共有30位教師提交的43條有效課堂評價語被評爲學校一等獎;課題組對這43條獲一等獎的評價語的特點進行認真總結,最後將總結的結果和43條獲一等獎的有效評價語彙編成課題研究通訊16期和18期分發給老師們,供老師們學習。這43條有效課堂評價語主要涵蓋了語文、數學、音樂、科學等學科。這些評價語從評價者評價的直接指向上看,可以分爲直接指向學生的學習行爲和直接指向學生人格兩個大類。其中直接指向學生的學習行爲有34條,包括指導評價學生朗讀的有9條,指導學生傾聽的有6條,指導學生交流的有15條,激勵學生努力進取的有4條;直接指向學生人格即直接讚賞表揚學生的有8條。從這43條有效課堂評價語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我們現在可以這樣說:賞識教育是課堂評價語有效的基調,評價即指導是課堂評價語有效的靈魂,將文本內容與學生個性有機融合是課堂評價語有效的法寶,自然真誠是教師課堂評價語有效的關鍵。根據大量的教學實踐和這次評選活動,課題組認爲精心設計並在反覆錘鍊教師評價語言確實是有效地提升教師的課堂評價技能的一條捷徑。

(三)規範競優策略用競賽評優和五環節校本教研作抓手,礪煉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實現校本教研常規化。

1、精心組織學校的育才盃賽課、優質校本教研展示課和課堂教學技能專項競賽,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與教研技能的全面提升,促進校本教研的不斷深入。學校自20xx年起每學年上期開展育才盃賽課活動,現已進行了六屆,全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均參與賽課活動。每一屆育才盃賽課活動學校都會出詳細的比賽方案,都要組織固定的評委全程參與聽課和評課,都要對每一位賽課教師進行綜合打分,賽課結束後都要召開隆重的育才杯總結表彰會。在每一屆育才盃賽課中,全校每位教師平均都要在不同的班進行2-3次試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青年教師的師傅都會全程手把手地指導,中老年教師都會爲賽課教師出謀劃策,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每一學年下期學校都要開展優質校本教研展示活動,該活動是以教研組爲單位,圍繞本組就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的專題,向全校教師全程展示一次校本教研過程,並把這次展示活動的質量的高低作爲評定優秀教研組的重要指標之一。每學年暑期舉行教學技能基本功大賽。一系列的議課、磨課、賽課、競賽、評優活動,充分礪煉並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與教研技能,有力地促進了教研與科研的融合。

2、用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整合磨課議課賽課做課活動,梳理提煉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經驗,實現校本教研流程程序化。各教研組在各級磨課議課賽課做課等教研課中,按我校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靈活地進行課題研究。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爲:精察課堂小組討論互助引領抽象提煉彙總概括。精察課堂:將課題研究中已取得的成果梳理出幾個觀點或幾點策略供老師們回顧;將本次研究的重點分解出幾個觀察點或幾個觀點供老師們選擇;觀課老師自主重點選持一個觀點或一個觀察點上對課堂精細化觀摩。具體來說就是:組長事前應對這一專題做一些分析工作:對這一專題前期已有哪些主要的觀點或研究成果,本次研究還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去研究、思考、實踐,在研究前告知組員。執教者(研究先行者)先向老師們闡明自己試圖在這個專題的哪一個方面進行實踐,力爭在哪一個層面上有所突破,讓議課教師、參研人員聽課時,關注的重點更明確。聽課教師(參研教師)主要選擇一個視角或一個觀點,重點關注課堂中的師生活動。這個活動一定要落實並深入。

建議每個老師重點關注四個學生:這四個學生的反應、神情、語言、計算的正確率,甚至學生們在課堂中的爭執、爭吵等,這樣,參研教師的議課、評課就有充足的證據,就會更加有理有據。小組討論:持相同觀點或選同一觀察點的老師相對集中組成一個小組,圍繞該觀點就師生課堂行爲進行反芻、交流、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引入激勵機制,每位議課教師發表對上課教師貳加壹評價即兩個優點與一個缺點,有觀點、有證據、不重複。最後形成本小組的觀點、意見與建議。互助引領:各同伴小組選一位代表就本組觀點、意見與建議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組長、名師、專家及領導進行專業引領。抽象提煉:組長組織所有參研教師就本次教研的收穫、感觸或觀點用一句話進行概括,並寫下來進行交流。彙總概括:每位參研教師執筆將自己的觀點、感觸或收穫結合課例用三二百字進行有理有據闡述,並拷貝給同志小組組長,並由同志小組組長彙總質檢,再將本組教研的認識成果拷貝給組長,組長彙總質檢後形成本次教研的研究綜述,並提煉出本次教研的認識成果和操作成果,爲下一次教研精察課堂的觀點作儲備。五步式校本教研模式特別適用於人數較多(大於8人)的教研組及教研聯組,人數教少的教研組操作時可將模式縮減爲四步:精察課堂互助引領抽象提煉彙總概括。

第三部分課題研究的效果與影響。

一、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明顯提高,教師隊伍快速成長。實施課題研究三年以來,區研培中心教研員普遍反映,學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明顯提高,教師們課堂評價語言準確豐富,課堂教學效益高。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xx年11月止,0709學年我校教師共計530人次獲各級獎勵,其中17人次獻課或論文獲國家級獎,165人次獻課或論文獲省市級獎,348人次的獻課或文章獲區級獎;學生共計466人次獲獎各級獎勵,其中164人次獲國家級獎,21人次獲省級獎,126人次獲市級獎,161人次獲區級獎;學校獲各種獎項94個,其中市級獎項27個。09年9月同06年1月相比,新增區教壇新秀16人,新增區優秀青年教師34人,新增區教學能手13人,新增區學科帶頭人2人,新增區名教師1人,新增市學科教學帶頭人1人,形成了比較合理的骨幹教師隊伍。

學校的教育科研礪煉了教師隊伍,造就了一批高級管理人才,自開展市課題研究以來,從學校走出了一位教育局副局長、先後有三位幹部教師到外校任校長、有一位教師到區研培中心任主任教研員、有一位教師到教育局從事管理工作。

二、課題研究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學校開展市課題研究以來,在區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0809學年課題組的階段性報告在區教育學會年會上作大會交流發言,得到區教育局領導和研培中心老師及同行的好評;在09年全區校本教研中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技能提升優質課研究活動展評中,學校的兩個教研組(品德與生活組、中段數學組)分獲全區一、二等獎;09年3月,成都市千名校長大練兵國小三班五組的校長們,到我校開展實訓活動,調研了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校長們對我校的市課題研究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09年10月20日,江西省吉安市教育局黃曉園副局長帶領吉安市各區縣教研室主任一行13人,專程到學校參觀,考察了科研與常規工作,對學校的紮實的教科研工作大加讚賞,欣然題詞:踏進貴校:靜聽,有花開的聲音;細看,是堅實的腳印。比較全面地總結我校校本教研特色的文章《課題研究爲抓手,教學科研一體化》在20xx年11月11日的《教育導報》上發表交流;課題組的《以課題研究爲抓手,促教研科研一體化》收入成都市教育局主編的成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叢書《校本教研從師本走向生本》中;09年7月課題組老師的論文《校本教研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高研究》獲成都市一等獎。20xx年學校教科室因科研工作顯著,被評爲成都市先進教科室;20xx年,學校因市課題研究紮實,被評爲成都市校本教研先進基地學校一等獎。20xx年,學校市課題被市規劃辦考覈爲優秀,教科室再次評爲成都市先進教科室。

三、加深了對校本教研的認識。

1、聚校本教研的三大力量,建立體化校本教研思維。自我反思是主力,是進行校本教研的基礎力量。夯實了自我反思的根基,就擁有了源源不斷的校本教研的源泉。中青年教師在讀與課題有關的教學理論書過程中,在定期的每課反思與每月小結過程中,在每週的育才杯觀察員聽課報告的交流過程中,讓自我反思成爲工作的一部分,讓自我反思成爲一種習慣,讓教師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髮掘待研究的專題。同伴互助是雙翼,教研組內的同伴互助與全校範圍內的跨學科的同伴互助對教師個體來說如同雙翼。教師的自我反思絕大多數是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某些環節、某些節點的回顧、反芻與思量,大多停留在點上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的斟酌與修正;教研組內的同伴互助與全校範圍內的跨學科的同伴互助,能讓自我與同伴之間在所關注、所研究的的點上進行橫向的交流,促使教師在有關聯的彼點與此點之間連接成線,能讓教師在知識點上、教學技能的提升點上進行線型的研究,讓教師由點到線地研究教學,由交叉平行的線研討延伸到對教研的面進行思考,同伴互助讓教師研究的思維廣度不斷得到拓展,助推教研不斷深入。

專業引領是航向。在全校範圍內區市學科教學帶頭人等名師的專題講座、專項培訓與課後點評,在教研組內師傅的指引與點撥、學校名師團隊與專家的指導,能對教師的研究進行縱向地提升,讓教師研究的思維深度不斷得到延伸,能讓教師對某個專題、課題進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立體的思維,引領教師對要研究的專題、課題從策略層面、方法層面、技術層面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研討。

2、認識到校本教研活動的數量、質量與教師參與的激情制約着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通過三年多的研究,課題組認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高低(y)與校本教研活動(x),也存在着一定的函數關係,即y=f(x),要提升教師的某項教學技能就要把教師沉浸在以該項技能爲專題的校本教研活動之中。這種函數與二次函數y=ax2+ c比較接近,這裏的x是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的數量與質量結合體,當校本教研活動豐富並且質量很高時,教師課堂教學技能(y)就提升得很高;這裏的c是教師原有的技能水平,這裏的a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情感因素,越是積極主動有激情地參與校本教研,a值就越大,這個函數的圖象的開口就越收斂,教師技能提升就越快;越是消極被動應付式地參與校本教研,a值就越小,會小於1甚至趨於0,這個函數的圖象的開口就越發散,教師技能提升就比較慢.

第四部分問題與反思

學校的課題研究雖然取得了較爲顯著的成效,但還有些問題需要繼續研究。比如:就教師個體來說,教學技能的起點不一樣,缺陷不一樣,需求不一樣,採用什麼樣的校本教研策略和形式讓各類教師都有教大的提高;教學技能作爲教師的行爲方式,在教學中,有時表現爲一種操作活動方式,有時表現爲一種心智活動方式,有時二者緊密交叉在一起,以綜合的方式出現,如何提高中青年教師的這類心智活動水平,使之在教學中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將是今後一段時期的長期的研究問題。

教學研究報告 篇6

(一)研究前提與理論依據

教研組的一項主要工作是組織組內成員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我們發現,在聽課後的評課活動中往往出現以下情況:泛泛而談,以表揚爲主,無實質性內容對開課教師無幫助;要麼事無鉅細,小到一句話,大到課題設計逐一評論,讓開課教師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本教研組現在青年教師較多,很多教師不知如何備詳案,備課時重點把握不住。

根據教育的新要求,二期課改的教育理論,“以人爲本”的教育精神,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與引導學生的思維成爲我們要研究的主要問題。而設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的主要手段。可以說備好了設問,就備好了大部分課。

(二)研究目的

(1)使教師在備課時就考慮學生情況,考慮設問的方式。

(2)使教師帶着目的聽課,在評課時有針對性。

(三)研究過程

(1)選定開課老師,備課組共同備課。

(2)開設專項課題研究實驗課。

(3)上實驗課開展專項聽課,評課活動。

(4)實施課堂教學專項觀察記錄。

(5)根據評課意見,反思修改教案。

(6)再上實驗課,再次進行專項評課。

(7)寫出教後反思小結。

(四)研究成果概述

現在上過課的教師和該備課組的教師都覺得在備課時有了方向和對重點的把握比以前好。其他教師覺得聽課時帶着目的聽課有了方向,在評課時針對設問的評課使聽課教師有話說,上課教師覺得有東西可學,經過一次集體備課——實驗課——反思——再實驗——再反思的`過程,教師的教學素質有了提高。今後教研組要堅持開展設有專項課題的實驗課,在一課兩反思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實踐研究報告

教學研究報告 篇7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達到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這一要求,是國小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但是,在我們常規的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只是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地講授一番,沒有真正從培養語文能力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上下功夫,教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沒有創新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而也就達不到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國小語文的教學目的。

一、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長期以來都是“滿堂灌”,其基本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這是傳統的講讀型授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近年來,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全國各地在國小語文教學改革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是,相對於我市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來說,各地的成功經驗只能借鑑,而不能照搬。必須從我市農村國小的實際出發,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優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探求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有效方法,爲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定的基礎。

衆所周知,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必須十分重視基礎知識。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我國廣大教師建國六十年來培養大批建設人才的經驗總結。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以傳授基礎知識爲主,既符合國小生認知特點,也符合人們學習新知識的客觀規律。因此,優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應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爲目的,力求讓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日積月累逐步提高。國小語文學習最基礎的知識是字、詞、句、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識字,然後用字組詞、用詞造句,再用句子組成文章,即作文。教會學生識字,首先要教學生學好漢語拼音,學會查字典,讓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時,通過查閱字典,用拼音學會讀音識字,並閱讀字典上的詞與句,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二、以掌握基本技能爲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目前,我市農村國小還比較缺乏現代化教學設備,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按語言規律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作用。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達到認識教材和教材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目的。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引導到最有利於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去,使學生成爲名副其實的主體,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指出:“我們不需要死記硬背,但是我們需要用基本事實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列寧選集》第四卷第348頁)這就爲我們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是要求國小語文教師改革過去那種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落後的教學方法,從教育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入手,充分運用比較對照、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邏輯方法來講授教材,使學生能深刻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國小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要採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講授教材時,應講在關鍵處,講在重點上、難點上,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要注意發展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鑽研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還要在講授教材內容的同時,不要忽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長大後成爲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以培養學生思維爲主,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學生學好各門功課,攀登科學技術高峯,做好各項工作,都具有重大作用的。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所要擔負的重要任務。許多國小語文教師認爲,國小生年齡小,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對國小生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爲時過早,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國小生年齡雖小,但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最佳時期,從小有計劃地對國小生進行思維訓練,對於國小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力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該創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加強對國小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思考,是開拓學生思路、發展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通過圍繞課題、抓住重點、運用比較的方法等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來設計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爲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學生理解內容的門路,圍繞課題提問,能揭示課題使學生立即產生急切閱讀的心理,引起學習的興趣。

而運用比較的方法提問,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區別事物之間的異同,抓住事物的特點,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另外,自學和訓練,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自學、閱讀,既是創新教學形式,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學、閱讀課文,可以理清脈絡,理解內容,體會特點,融會貫通,這一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的發展,也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這對於語文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訓練的本質是實踐活動,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訓練是指學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有計劃的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通過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學研究報告 篇8

一、調查目的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在國小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如何建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如何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更爲有效,就成爲非常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爲了全面瞭解國小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狀況,我們進行此問卷調查。

二、調查內容

1、學生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條目進行:

(1)你覺得老師在課堂上對你或對同學的學習和自信心有激勵嗎?

(2)你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怎樣?

(3)當老師頻繁誇你和其他同學“你真棒”、“你真聰明”時,你的感覺怎樣?

(4)當老師宣佈完成某項任務後有小勘品時,你會怎麼做?

(5)當你課堂上獲得老師獎勵的“小紅星”“小紅旗”等小勘品時,你的心情怎樣?

(6)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簡單問題,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老師們一般怎樣處置?

(7)當老師的提問你回答錯誤時,你希望老師怎麼做?

(8)當老師的提問你回答正確時,你希望老師怎麼做?

(9)課堂上,當大家遇到共同的難題時,老師們採取的方法經常是什麼?

(10)對你的答問或練習的評價你想用哪種方式?

(11)學月測試後,你希望老師公佈每人的分數嗎?

(12)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時,必須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知識體系,老師們經常採取的方法是什麼?

2、教師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條目進行:

(1)課堂上,對於表揚語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使用情況如何?

(2)課堂上,對於表揚物品如“小紅星”、“小紅旗”等的使用情況如何?

(3)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你怎樣處理?

(4)對學生答問不夠準確時,你怎樣處理?

(5)當課堂上學生不專心時,你常用的辦法是什麼?

(6)當學生因爲上課不專心而導致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時,你是怎麼做的?

(7)當學生回答正確你的提問時,你是怎麼做的?

(8)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你是怎麼做的?

(9)課堂上發現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時,你怎麼處理?

(10)課堂練習中對學生做題後的情況評價?

(11)學月測試後,你如何評講試卷?

(12)學月測試後,你給學生念分數嗎?

(13)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你經常採用那種方式?

(14)你對課堂教學評價有什麼建議?

三、調查時間、範圍、對象

從20xx年4月中旬開始到5月上旬,調查了響水實小三、四年級共80名學生和全校20名教師。

調查的重點是國小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情況。

四、調查方法

學生教師問卷法,分不同年級、班次,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及一至六年級部分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五、調查結果

對80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其統計結果如下:

1、你覺得老師在課堂上對你或對同學的學習和自信心有激勵嗎?

a、很有激勵(45人)

b、激勵較大(26人)

c、一般(9人)

d、沒有激勵

2、你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怎樣?

a、很大(45人)

b、較大(22人)

c、一般(13人)

d、沒有興趣

3、當老師頻繁誇你和其他同學“你真棒”、“你真聰明”時,你的感覺如何?

a、高興、興奮(64人)

b、習以爲常,沒有特別反應(16人)

c、覺得不真實(2人)

4、當老師宣佈完成某項任務後有小勘品時,你的做法?

a、很想得到,並努力想辦法完成任務(72人)

b、想得到,但想不出辦法(6人)

c、沒有興趣,懶得去想(2人)

5、當你課堂上獲得老師獎勵的“小紅星”“小紅旗”等小勘品時,你的心情?

a、高興、興奮(60人)

b、一般(15人)

c、不屑一顧,因爲太容易得到了(5人)

6、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簡單問題,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老師們一般怎樣處置?

a、鼓勵(67人)

b、諷刺(1人)

c、置之不理(8人)

d、罰站(4人)

7、當老師的提問你回答錯誤時,你希望老師怎麼做?

a、給你明確指出(21人)

b、給你提示,再思考並回答(53人)

c、另外請同學回答(6人)

d、老師給出答案

8、當老師的提問你回答正確時,你希望老師怎麼做?

a、簡單肯定(15人)

b、肯定並表揚(9人)

c、表揚並指出努力方向(56人)

9、課堂上,當大家遇到共同的難題時,老師們採取的方法經常是什麼?

a、讓學生獨立思考(5人)

b、讓同學們共同討論(68人)

c、老師直接講解(6人)

d、老師經常會認爲超出範圍,置之不理(1人)

10、對你的答問或練習的評價你想用哪種方式?

a、老師評價 (13人)

b、學生評價 (5人)

c、老師和學生共同評價 (44人)

d、自己評價 (4人)

e、靈活選用(14人)

11、學月測試後,你希望老師公佈每人的分數嗎?

a、a、(45人) b、 (7人)

c、說說整體情況,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數段的人數(28人)

12、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時,必須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知識體系,老師們經常採取的方法是什麼?

a、自己講(7人)

b、讓學生講(9人)

c、學生講老師修正(27人)

d、從知識的結構、思維的方法和練習的類型中指導學生進行總結 (37人)

對20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其統計結果如下:

1、課堂上,對於表揚語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使用情況怎樣?

2、課堂上,對於表揚物品如:小紅星、小紅旗,等的使用情況如何?

3、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你怎樣處理?

4、對學生答問不夠準確時,你怎樣處理?

①直接另請學生回答,相互補充,使其完整(6)②老師直接給出答案

③老師適當提示,給予思考時間再回答(4) ④根據具體情況,幾種靈活選用(10)

5、當課堂上學生不專心時,你常用的辦法是什麼?

6、當學生因爲上課不專心而導致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時,你是怎麼做的?

③請他人回答,讓其從中領會此題的意思( 11) ④幾種都用過(3)

7、當學生回答正確你的提問時,你是怎麼做的

8、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你是怎麼做的?

①專著地看並聽取學生的回答(7) ②專著地聽但眼睛巡視全體學生(10) ③聽的同時去關注調皮學生(3)

9、課堂上發現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時你怎麼處理?

10、課堂練習中對學生做題後的情況評價?

③根據學生實際好、中、差做不同評價(12)(注:1人作答)

11、學月測試後,你如何評講試卷?

③先發試卷,選其中錯誤率高的講,學生再選擇獨立或合作改錯(7) ④幾種都用(7)

12、學月測試後,你給學生念分數嗎?

①不念(5) ②要念(3) ③只說各分數段的人數包括最高分、最低分(12)

13、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你經常採用那種方式?

①師評(1) ②師生評(3) ③生生互評④生自評⑤幾種都用(16)

14、你對課堂評價有什麼建議?(7人作答)

六、結果分析及其對策

1、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66、3%的學生希望教師給以提示,再思考並回答,但教師中僅僅只有20%的人會採用這個辦法。當然課堂時間有限,所以30%的'教師採用另請他人的辦法,50%的教師則靈活選用方法

2、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70%的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同時也希望老師給自己指出努力方向。但教師中20%的人只是給以簡單肯定,50%的教師選擇因情況而定。

3、課堂上偶爾使用小勘品的教師佔50%,沒使用過的佔50%,而學生中90%的人都想得到老師的獎勵併爲之努力,75%的學生表示得到小勘品會非常高興。

4、對於評價方式,學生中55%的人希望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而教師中5%的人則只採用教師評價,15%的人採用師生共同評價,80%的人表示採用多種方式評價。當然,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評價方式是必要的,但儘量讓學生參與評價。

5、學月測試後,25%的教師都不念學生的分數,60%的教師會說說全班考試的整體情況,包括平均分,各分數段的人數,最高分、最低分等,15%的教師會念分數。而調查學生的結果卻出乎意料,56、3%的學生都希望念分數,35%的學生希望只說整體情況。根據出現的這一情況,我們三位實驗教師又特地組織了30位程度不一的學生進行座談,他們的想法是想知道各個同學的分數,尤其是自己平常對比的人的分數,考差了就更加努力,考好了就更有信心。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同時又不違背素質教育的要求,每次測試後,除了介紹基本情況外,高分數的人念一念,有進步的念一念,我們認爲也是可以的。

6、對於單元小酷,學生中33、8%的人希望學生講老師修正,46、3%的人希望從知識的結構、思維的方法和練習的類型中指導學生進行總結。而我們很多教師基本不做這項工作。現在的新教材很注重這項工作,每一單元的整理複習都要求教師先帶領學生整理本單元的內容,然後在各類練習中再指導學生總結。我們教師應認真做好這項工作,這既遵照教材的編排意圖,又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7、認爲教師在課堂上很有激勵的學生佔56、3%,在課堂中感覺學習興趣很大的也只佔56、3%。從這一數據看出,教師對學生的激勵不夠,課堂中只考慮授課內容是否能按時完成,並未更多的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髮展出發來實施教學。

(二)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擬以下對策:

1、評價要有針對性、技巧性、風格性。

評價要有針對性,對學生的回答、表現、行爲不能給予籠統的評價;評價要有技巧性,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完全不一樣;評價要有風格性,評價來源於學生,要高於學生,語言要幽默精美、簡短利落,學生就樂於接受。簡短的評價語不僅是老師和學生的的心靈交流,也是老師文化底蘊的體現,更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展示。

2、評價形式要具有多樣性。

救然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激勵學生,激發學生向上的熱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簡單化。多樣的形式具有新鮮感,比如誇張的表情、不同的語調、肢體語言、親暱的動作、小小的獎品、一面紅旗……,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真誠的心,讓孩子在你的賞識的眼光中發揮他潛在的能力,課堂上的很多的超常發揮可能就是這樣生成的。

3、評價要具有肯定性,併力求發展性。

其實課堂中的評價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樣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兩可,否則這樣的評價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取捨。對錶現特佳的學生,教師的評價要充滿激情,大加讚賞,使學生收穫驚喜,不應吝嗇讚揚之詞。對錶現一般的學生評價語要具體、合理,不能太過模糊。對錶現欠佳的學生評價以啓發爲主,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不可操之過急。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儘量多鼓勵,少批評。肯定優點就是放大優點,讓缺點自動萎縮。每個人都有自身價值的追求,而外在因素的肯定更會帶給他無窮的力量,國小生尤其如此。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爲他們的後續學習提供動力。尤其面對班級中的“落後羣體”,教師更應在他們的課堂表現中捕捉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激勵,以樹立其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得到持續發展。

4、關注課前評價,注重課堂評價,重視課後評價。

通過課前評價,教師能在課上避輕就重,將功夫花在刀刃上,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作用。同時,在課前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能制定出相應的評價標準,並進行評價手段的預設。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評價質量的主陣地。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可以監控學生的進步,即:可以評價學生朝預期的教學目標邁進的情況,並據此相應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貫穿於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圍繞“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展開,應注重過程性評價。現代課堂教學應面向每一個兒童,對每一個兒童的生存與發展都有益。因此在實施評價時,不同類型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在數學練習課上,常會出現不和諧的一幕:當大家都在“埋頭苦幹”時,幾個特優秀的已無所事事;當大家都已擡頭聽講時,幾個學困生卻還在“埋頭苦幹”。如何平衡這兩類極端的同學,讓大家的學習效益發揮到極致呢?這就在於評價標準的制定了,如對於特優秀的學生,可要求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題目;對於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只要求他們完成基礎題。這樣,每位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在課堂教學結束後,教師對師生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或調查、或考試,在一定的考察基礎上改進後續的教學決策。

雖然本課題主要研究國小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效益,但要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效,卻不能僅拘泥於課堂,而應該是“重兩頭、抓中間”,這樣纔會切實提高評價的效益。

教學研究報告 篇9

一、問題的提出

課堂作爲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承載着知識的傳遞、能力的培養、方法的感悟、品德的形成等任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狀況。回顧新課改實施的這幾年,課堂教學的狀況總體上看是好的,但是也要客觀地看到目前課堂教學中一些亟待解決的低效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

(一)教師方面

1、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與新課程改革不相適應。

2、教師備課不充分,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科學,教學流程不合理,教學針對性不強,各環節處理目的性欠缺,隨意性較大。

3、重視結果而忽視教學的過程。教學各環節處理缺乏有效方法,尤其是難點的處理缺少層次,不能啓迪學生思考、探究、感悟,主體參與不夠,直接影響到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

4、教學方法選擇盲目,崇尚標新立異,無效活動佔據了課堂太多的時間。例如,有的教師爲了創設一個情境就佔據了課堂許多時間,而情境本身又不能給學生以有價值的'思考,也未能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又如,有的教師不明確小組合作學習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對於簡單的問題,也要求學生合作討論。學生之間在缺乏合作訓練、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地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思維的交流和碰撞。

5、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瞭解不夠,過多地在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上不厭其煩地講解,既辛苦又無效。

6、個別教師缺乏應有的業務素質,難以勝任所承擔的工作。

(二)學生方面

1、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2、少數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目標不明確。

3、極個別學生因學習成績差和自控力差,較多的時間不參與課堂活動,甚至干擾影響全班學習。

(三)教學評價方面

課堂教學評價過分注重“教”,而忽視對學生“學”的評價。一直以來,課堂教學評價關注的重點仍然是以“教師”爲主,如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教師的板書是否合理、教師的情感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師的教學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等等。而缺乏的是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行爲表現和學習質量,這樣的課堂評價導致的效果只能是華而不實,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因此,尋找課堂教學改革的生長點,實現現代的課堂教學觀,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就是要“聚焦課堂”。讓課堂教學、讓師生交往更加富有生命活力和質量張力,這個令人深思的話題讓我們更加關注課堂教學。鑑於此,我們提出“新課程下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課題,在課堂中研究、在課堂中發展、在課堂中生成,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樹立科學的效益觀,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轉化爲教師的教學行爲,優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

在當前基礎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情況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課堂教學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基本途徑。學生的生命活動主要是在課堂度過的,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直接影響着學生素質的形成,影響着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影響着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2、隨着新課改的不斷髮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問題比較突出,但由於人們對新課程改革理念領會的偏差,以及實施者缺乏相關的經驗,課堂教學出現程式化、表面化、低效化,甚至無效化以及“三維目標”的割裂。教學內容泛化,教學活動外化,教學效率低下化,教學方式的程式化,教學本質的淡化等現象,可見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已成爲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

3、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有利於貫徹新課改中“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新課改反對死記硬背、反對機械訓練,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就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和學科特點,優化教學過程,用較短的時間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說,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僅僅是一個現代教學的理念,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高效率的課堂應該讓師生雙方都受益,應該成爲教師教學追求的永恆目標。

4、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策略研究有利於正確把握課堂教學的本質特點,形成操作性較強的理論依據。新課改給課堂帶來一股清新的風,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空前提高,學生的學習更加個性化。但是,課堂的教學的本質追求是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任何教學的方式最終要在效果上得到體現,作爲最基礎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最大保證,所以對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無疑從理論與實踐上爲實現理想化的課程目標提供了可能。

教學研究報告 篇10

聽課教師:學校領導、各學科研究組組長、部分骨幹教師,爲了進一步掌握我校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找出存在的問題,督促新教師儘快適應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專門組織了新教師調查班活動。通過聽課、評課、總結等環節,初步摸清了新教師的教學情況。針對主要問題,總結如下:

一、基本信息

1、新大學生基本功紮實,個人素質高。

在課堂教學中,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專業素質。尤其是普通話的水準,板書的水準,有條理的教學設計,都是值得肯定的。

2、公開招聘的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在公開招聘的教師中,有一部分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XX年以上的教師。這部分教師表現出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具有一定的教學風格、新穎的教學設計、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改革意識。

3、學生的基本素質得到了提高

今年的新生,尤其是國小一年級新生,基礎素質更高。新生接受學前教育好,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熱情。有的同學有很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比如上課大聲答題,主動舉手。

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課堂常規的.主要問題

1、學生課堂紀律意識不強,常規課堂培訓不到位

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新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坐姿等課堂套路不規範,隨意性強,課堂套路沒有完成。

2、學生學習習慣差,課堂學習隨意性強

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七年級新生身上:學生上課回答問題不太主動,課前準備不充分,聽力習慣差,喜歡一起回答問題,學習不夠安靜。對老師課堂要求理解差,自制力差。

(二)教師教學常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有些老師使用多媒體的能力很差

新教師在課堂上製作和操作電子白板和課件的技能不夠。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意識還不夠。

2、個別老師上課前準備不足

教學設備準備不足,沒有養成課前等待的習慣。

3、有些老師課堂控制能力差

尤其是國小一年級,課堂組織相對較差,課堂調控效率不高,教學秩序較差。有些老師缺乏對所有學生的關注,不能及時規範課堂秩序,維護課堂教學紀律。

(三)教學理念和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有些老師教學觀念陳舊,傳統痕跡明顯主要表現爲:

(1)教師沒有對所有學生給予足夠的重視,只給予充分的解釋,忽視了學生的有效吸收,缺乏對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及時反饋。

2、有的老師教學方法不科學(不注重教育規律),教學效率低主要表現爲:

(1)教學方法佔用了大部分課堂時間,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一種相聲的方式,忽視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新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2)有的老師對教學內容處理的比較隨意。

3、有的老師對學生指導不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1)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間短,能力差。

(2)鼓勵學習不夠,沒有有效發揮學生的個性。

(3)學生閱讀指導、發聲能力指導、思維訓練指導、運動技能指導不到位或缺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