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範文(通用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4W

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範文 篇1

一、誠信體系信息公開情況

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範文(通用4篇)

通過區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專欄,涉及到公開的各類信息425條,其中企業信用信息153條,從業單位不良信息16條,從業人員不良信息1條。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確保工作落實。高度重視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狠抓工作落實。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各部門在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中的工作職責,確定工作目標,細化工作任務,制定保障措施;編制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目錄,明確信息公開的標準、程序以及信息採集、整理、報送和發佈的方式,堅持“誰產生、誰發佈”、“誰發佈、誰負責”的原則,保證了公開的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準確及時;開展督促檢查,實時督查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信息公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推廣好的做法,保證信息公開工作的方向。

(二)加強企業融資擔保信用建設。一是定期收集各企業融資需求情況。二是主動搭建平臺,搞好銀企對接,積極協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三是定期瞭解各企業還款信用度,對未能按期還款的企業予以通報。去年共幫助32戶企業融資1.4億元。

(三)整合資源,注重工作實效。各單位在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中,充分整合信息資源,把信息公開平臺應用於工作過程,堅持把信息公開與從業企業從業人員網上辦事緊密結合,實時採集信息;把信息公開與行政審批緊密結合,及時覈准信息;把信息公開與市場監管結合,實時採集動態信息;把信息公開與項目建設進程緊密結合,實時採集關聯信息,有效解決了項目信息、從業企業和從業人員信息及其信用信息採集難、覈准難以及信息新鮮度等問題。

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範文 篇2

20xx年初,翠屏區全區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項工作得到了區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把全區40多萬農民羣衆納入到醫療保障體系中,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黨的三農政策的具體表現,也是區委、區政府重視農村工作,通過不懈努力積極爭取的結果。對於這樣一件關係到農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大事,農民羣衆應該積極踊躍參加,自發的參與到這個醫療保障體系中去。然而,從筆者瞭解的情況上來看,許多的地方的新農合工作開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羣衆的參與熱情不高,很多農戶都是鎮村兩級幹部反覆上門作思想工作才加入。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的農民羣衆對關係到自己利益的政策漠不關心呢?也許有部分農民羣衆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種認爲不相信國家有那麼好的政策照顧農民,另一種認爲就算有,能不能兌現還不一定。不可否認,這部分農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低,思想認識很有限,重短期效果而忽視長遠利益,小農思想還根深蒂固。然而,如果換位思考的話,這其實折射出政府誠信在這些農民羣衆心中的缺位,從而導致農民羣衆對政府不信任,進而產生對政府政策的不信任,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有政府失信於民的事件見諸報端,說明政府誠信缺失現象絕非個案,而這些現象的出現則有着歷史、經濟、政治的深刻原因:

一、長期以來,政府作爲一個全能性政府指導和約束社會的各種行爲規範,政府行爲在人民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而政府的實際職能是有限的,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政府的替代作用往往力不從心,表現爲有些政府的決策和施政行爲不能自覺的尊重客觀規律,政策的出臺缺乏透明性、連續性,從而導致羣衆對政府的政策缺乏信心。

二、人爲行政行爲大於法制行政行爲。簡言之,就是沒有依法行政,特別在一些執法部門,由於人爲的執行雙重標準,不以法律爲準繩,事實爲依據,喪失了行政行爲的公平性,降低了羣衆對政府行政行爲的信賴度,尤其對於農民羣衆來說,由於法制觀念的相對淡薄,處理問題容易走極端,一旦受到不公正待遇,往往產生強烈的反感和牴觸情緒。

三、轉型期中的制度規範缺失。由於我國處在一個較大的政治、經濟制度轉型期中,各種制度新老交替,許多規範和制度都沒有完善,因而政府對違信現象缺乏強有力的制約和監督,因而也造成了羣衆對政府公信力認同感的下降。

四、部分政府幹部的個人誠信偏低。在農村中,這種現象尤爲突出,部分鄉鎮幹部處理羣衆問題帶有強烈的個人意志,認爲和農民說不清道理,解決問題簡單粗暴,朝令夕改,有很大的隨意性,工作作風上推諉、扯皮、言而無信的現象屢屢發生,由於這些幹部是代表政府行使職權,他們的誠信在羣衆眼中就代表了政府的誠信,因而影響了政府誠信。

政府作爲公共權力的代表,其誠信帶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1、政府誠信是一種代理者誠信,與信用體系相比,是一種非利潤刺激誠信,所以誠信動力不足。

2、政府誠信是一種建立在誠信方和信任方非對等基礎上特殊誠信,當誠信方一旦發生失信行爲,信任方由於權力支配上的劣勢而顯得孤立無助,然而。政府作爲公共權力的管理者和行使者,其誠信是整個社會誠信的核心,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先導,同時是建立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誠信應該也必須成爲社會誠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夠增強社會公衆的社會信任感、歸屬感和責任感,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政府一旦失信於民,其本質上是對公共責任的破壞和對公共利益的損害,結果會導致政府威望的下降,進而影響政府職能的有效行使,而政府不能充分履行職能,反過來又造成政府的公信力的喪失。

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句話明確指出政府最重要的就是取信於民,政府在農民羣衆中的影響力取決於政府的公信力,很難想象羣衆會擁護一個缺乏誠信度的政府,包括這個政府制定的政策,這在新農村建設工作尤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國很長一段時期內,農村的發展相對滯後,農民利益受損害的例子屢見不鮮,農民羣衆從羣體心理上認爲國家政策不可能出臺有利於農民的政策,而當這種政策真的出現時,農民羣衆更多是持懷疑和觀望態度,當前,要加快農村的發展,使農民自發的積極參與到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來,就必須要打破農民羣衆的這種心理定勢,首先的前提條件就是政府要取信於民,讓農民羣衆感覺到政府是說話算數的,政府制定的政策不是“看上去很美”。

關於打造政府誠信的一些建議:

一.樹立憲政理念,堅持依法行政。政府在行政行爲中,要堅持依法行政,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保證政策制定的客觀性、科學性,減少政策制定的主觀性、隨意性。做到令出必行,行必有果,言行一致,兌現承諾。不輕易改變政府出臺的政策,從而取信於民。

二、強化政府的責任機制和監督制約機制。政府不僅是制度的制定者,更是政策的執行者,起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作用,因而,政府要對社會失信行爲有強有力的監督和制約作用,要通過不斷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有效約束、指導、規範、培育、創造和發揮誠信的無形效應,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門對行業監管和處罰工作的監督制約機制,積極推行政府承諾兌現制度、首問責任制度、誠信服務制等,倡導立即就辦的工作作風,加大對熱點部門、崗位、行業等重點環節的監督力度。

三、加強政府信息公開以有效提高政府誠信。政府要堅持實行政務公開制度,增強政府工作信息的透明性,接受外部監督的制約,儘可能減少政府和羣衆在公共信息上的不平等性,人們可以根據掌握的政府信息適時安排調整自己的生活並可以並可以當政府的工作行爲置於自己的監督之下,這對於政府樹立誠信形象和增強羣衆對政府的信任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服務性政府。政府的職能要逐漸從全能性政府過渡到有限性政府,減少政府直接干預人們經濟生活,變政府的替代作用爲指導作用,讓人們的經濟生活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自覺的趨於規範,避免用行政手段強制羣衆服從政府的意願,增加羣衆對政府公平性的信任度。

五、提高代表政府的公務人員的誠信素質。由於公務人員代表是政府,公務人員的誠信直接影響政府在公衆心中的誠信度,加大對公務人員的誠信教育,有助於增強公務人員誠信辦事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同時,要用有效的制度來約束公務人員的誠信行爲,對於那些言而無信、開空頭支票的公務行爲要有懲戒措施,從制度上來保障公務人員自覺地遵守誠信原則。

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範文 篇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以”,人如此,政府也如此。誠信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的基礎,沒有誠信,市場機制不可能有效運行,沒有誠信,政府不可能有效對社會進行管理。爲進一步瞭解我市誠信建設情況,爲我市“創建誠信政府”諫言獻策。最近我們走訪了有關部門,併到5家中小型企業、6個自然村寨和兩個集貿市場採取了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發放問卷和個別訪談等方式進行了誠信建設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調查對象認爲政府誠信建設力度明顯加強,但誠信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制度有待完善、措施有待加強、成效有待提高。

一、誠信建設現狀

(一)誠信建設知曉率明顯提高

從問卷彙總結果來看,我市在誠信建設上取得積極成效,誠信意識明顯提高,誠信管理進一步加強。其中,有100%的村(居)幹部和企業領導認爲政府將誠信建設納入重要發展戰略;有98%的被調查羣衆知道政府正在狠抓誠信建設;有100%的企業知道誠信的重要性,並表示將積極創建誠信企業。

(二)誠信管理機制不斷加強

經調查,所有鄉鎮均建立誠信管理機構,制定了誠信管理制度。 至目前爲此,x市所有鄉鎮都已設立了誠信辦,主抓誠信管理工作。現以某鄉鎮誠信辦爲例:誠信辦設主任一人,工作人員2人。工作經費也得到落實。現已建立了轄區內誠信農民、誠信職工檔案,但整體誠信管理專業化水平還不高。

(三)誠信宣傳活動長期開展

在誠信教育培訓方面,100%的鄉鎮和村(居)都開展了宣傳教育活動。其中,65%的被調查行政村一年進行1—2次教育培訓,35%的村一年進行3—4次教育培訓;70%的企業開展了誠信承諾,有關於誠信的口號標語,23%的企業有本企業形象策劃廣告,但是還有7%的被調查企業從來都沒有開展過教育培訓活動。

(四)誠信信息獲取渠道多樣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誠信管理部門越來越重視對羣衆信用的跟蹤監測和動態管理,

並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和獲取相關的信用信息,如,遵章守紀情況、計劃生育情況、合同履行情況、債權債務情況、文化教育情況、市場經營情況等。但是在誠信等級評定方面信息來源多數還是偏向於傳統的信貸償還情況。

(五)誠信村組創建率大幅提升

以某鄉鎮20xx年4月數據爲例,該鎮22個行政村有18個村達到“誠信村”標準,佔全鎮行政村總數的81。82%,比20__年同期增長了45。46%;122個村民組中有106個達到“誠信組”標準,佔全鎮村民組總數的86。89%。全鎮共8776戶農戶,評定誠信農戶8659戶,★級誠信農戶2789戶,A級誠信企業7個。

(六)誠信缺失現象還普遍存在

以本人在X市新場壩和雲嶺小區兩個集貿市場分別購買1公斤生豬肉爲例,其中在新場壩集貿市場買的通過複稱只有0。9公斤,在雲嶺小區集貿市場購買的通過複稱只有0。85公斤。兩次購買豬肉,在不同地方購買都短斤少兩,可見,唯利是圖,誠信道德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誠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誠信評定不規範

就拿誠信農民誠信等級評定來講,46%的調查對象認爲誠信辦在星級評定中多半是依靠村幹部進行打分,評定結果缺乏精度,有11%的人認爲評定不公平,12%的人表示無所謂,21%的人認爲評定很公平。調查中發現,同一人在不同銀行的信用等級有差別,評級標準不統一,評級質量參差不齊,信用評級市場不規範。

(二)政府部門有時存在不誠信表現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政府部門曾有失信現象,即46%的被調查對象認爲政府存在不誠信現象,主要失信行爲依次是承諾事項未兌現、公佈數據不真實(如: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GDP增長值、公務消費)、拖欠款項等。

(三)對誠信管理人員培訓不足,管理體系相對薄弱

雖然目前在我市和各基層單位都成立了誠信管理機構,都已經把誠信作爲重要的戰略目標加以考慮,但是在落實上面還是缺乏有效途徑。主要體現在誠信管理人員和資源上相對匱乏,大部分的單位缺少專業的誠信管理人員,村(居)、企業的誠信管理機構、職責、程序和資源都得不到落實,對相關誠信管理人員業務培訓不足,誠信管理體系無法有效形成。

三、產生失信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道德素質的缺失導致失信

70%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爲是道德素質的缺失而導致了當前社會的誠信缺失。道德的缺失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市場經濟的唯利是圖,對道德素質存在負面效應;

2、道德建設滯後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3、教育和用人重才輕德;

4、監督管理機制脆弱乏力和社會激勵機制偏頗片面。道德的缺失使得失信現象普遍存在。

(二)缺乏誠信環境導致失信

30%的被調查對象認爲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都積極建立了社會信用體系,誠信建設環境也得到了大的改善,部分失信行爲也得到相對有效的扼制,但是誠信建設管理機制還不完善,專業管理人員的不足,加之政府在做好誠信表率、搞好誠信引導方面的工作還做的不夠;教育系統只重視學生文化教育,追求考試成績,對學生開展的誠信素質教育較少,致使廣大青少年沒有誠信意識,整個社會失信問題越來越多。

(三)監督保障措施不力導致失信

相關機構在誠信建設中的監督不力和機制的不完善,對失信行爲的監管方面還存在制度漏洞,懲治不夠嚴厲,在執法中往往存在以罰代法、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存在守信者得不到有效保護,失信者未得到嚴厲的制裁,往往造成了更爲嚴重的失信行爲,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因不可預料事件導致失信

就企業來說,因突發事件而導致企業不能正常生產或停產,就會直接影響到合作方和經銷商的利益,資金回收成爲困難,導致失信;就個人而言,因家庭變故、身體狀況、工作環境或突發災害等導致的處境變化也會形成失信。

四、對推動誠信建設的建議

(一)抓好政府自身建設

社會信譽是由政府信譽、企業信譽、個人信譽等組成。政府既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

又是市場規則的執行者。因而,政府信譽對社會信譽起着導向作用。政府若帶頭恪守諾言、講信譽,則可給企業和社會帶來良好的示範效應;反之,政府無信,市場主體也會加以效仿,無信行爲將遭到鼓舞,會對整個社會的信譽產生惡劣的傳導作用。它損傷的不只是個人或局部人的利益,也不只是政府的信譽形象,而可能會招致整個社會墮入信譽危機的惡性循環中,成爲社會信譽惡化的“催化劑”。另外,政府失信會降低社會公衆對政府的信任度,必然惹起政府權利合法性的危機,從而動搖政府統治的根底,加大“政府失靈”,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信譽的降低乃至喪失是產生社會信譽危機的基本要素。因而,政府行爲示範直接影響社會信譽次序。當務之急,應注重政府自身建設。

(二)加強政府監管營造良好信譽環境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發揮着積極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作用。作爲宏觀調控主體,政府經過公佈法律、法規、制定政策等方式完成對經濟的指導;作爲市場監管主體,政府經過標準各類經濟主體的行爲,限制各種不合理的經濟行爲,發明公平競爭的市場次序。政府的有效監管能夠引導市場主體採取守信行爲,懲戒失信行爲,營造良好的社會信譽環境,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加大執法力度,引導羣衆誠信自律

政府有關部門作爲市場的監管者,相關部門應針對市場上出現的種種不誠信現象加大監督執法懲戒力度,引導羣衆樹立誠信觀念,建立維護市場秩序的長效機制。要通過巡查、舉報專查、專項調查等形式,切實開展執法監管工作,及時瞭解社會誠信情況,強化對信用失信行爲的懲戒,對違反法律法規的信用失信行爲要依法予以處理,並積極開展對誠信公示單位進行抽查,加強對失信單位的回訪與複查,促進對誠信道德的自覺遵守。

(四)加強道德素質教育,誠信從孩子抓起

人是社會的主體,人誠信則社會誠信。教育部門應增加道德素質教育課程,從幼兒園起開始就抓,同時教師、家長都要以身作則,當好示範。政府應出臺更多的更有效的獎懲措施,對誠信典範給予大力獎勵,不誠信的要注意教育引導,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只有誠信的孩子纔是好孩子,不誠信的孩子誰都不歡迎。

誠信建設年個人自評自查報告範文 篇4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廣大青少年作爲誠信建設的主體之一,在誠信建設中居於十分重要的位置。“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有希望,未來的發展就有希望。”青少年有沒有誠信意識,講不講誠信,攸關誠信建設的成與敗,攸關中華民族的興與衰。

一、我縣青少年誠信道德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對我縣幾所學校的調研發現,學生存在的誠信問題主要有下面幾種:

1、道德生活中的誠信缺失。道德即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爲的準則和規範。從總體上看,中學生的道德生活還是比較健康、積極向上的。但是,也不乏存有道德失範現象。最典型的現象是偷盜,特別是寄宿生中,他們的書籍、生活用品、錢物等被別人竊爲己有,導致人際關係緊張,搞得寢室人人自危,生活不得安寧。還有一些學生,在圖書館、閱覽室看書,發現好的或感興趣的內容,就隨手撕毀帶走,不以爲恥,還美其名曰:“竊書不算偷”。

2、學習生活中的誠信缺失。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方面。學習更是一種艱苦、複雜、細緻的腦力勞動。要學有所成,就必須嚴謹踏實、兢兢業業,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躁。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缺乏和喪失誠信,最典型的表現是考試作弊。學習生活中誠信缺失的另一種典型表現就是抄作業。

3、人際交住中的誠信缺失。誠信,既是做人的一種道德規範,又是人際交往的行爲準則。學生人際關係中的誠信缺失常常表現爲: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說謊欺騙等方面。比如:在網上交友,絕大多數學生是不講真話的,就連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等都會變得面目全非。問卷調查中問到:“你認爲同學之間講話應該:⑴講真話;⑵講假話;⑶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要求只作單項選擇。”結果呢?有52%的學生選擇了第三個答案:“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4、經濟生活中的誠信缺失。學生是消費者,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經濟生活雖然不復雜,但是,誠信缺失現象還是時有發生。不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都有過學生向其借錢而沒有歸還的經歷,有的甚至是以買土特產品名義從老師那裏“拿”錢的。

5、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爲脫節。我們發現,幾乎所有中學生都認同誠實、正直、守信、履約、不欺、不瞞、不說謊等誠信道德的基本範疇,對失信現象深惡痛絕。大部分學生對誠信講起來也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但實際行動中卻是另外一種狀況。據我們調研所瞭解學生的誠實態度問題,“學生知道”班內某同學犯了錯誤,老師或學校向學生調查時,持“推託不知道”或“略去重要情節”態度的學生佔有效問卷總數的50%!

二、幾點建議

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爲構建和諧社會,打造“信用”,特提出如下建議:

1、學校要切實加強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一是要將誠信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育體系。首先要從學校領導、教師做起,言必行,行必果,不因各種干擾因素而破壞規則,言傳身教,爲學生樹立良好的典範。其次,對學生,從入學教育到畢業教育,從思想政治課到各學科,都要加強誠信教育。規則和誠信是緊密聯繫的,學生的失信現象絕大多數表現爲不遵守規則,學校必須依據黨和政府的有關誠信建設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建立相應的道德約束懲罰機制,促使師生在共同遵守規則中養成誠信品質。二是要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如爲班級每位學生設立誠信記錄,既把有不良信譽的學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掃教室、抄襲作業、不交作業、上課無故遲到、考試作弊等行爲,記錄在冊;也注重記錄日常生活中學生身上表現出誠信品質的閃光點。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應是學校進行誠信道德建設的基礎,它有一整套完整的組織程序和評判標準,從一個人上國小即開始不間斷的操行記錄,進入檔案終身跟隨,一個學生獲得優良的操行記錄就等於獲取“誠信道德畢業證書”,是其道德信譽的保證,也是社會錄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證”。

2、逐步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誠信道德教育網絡。要將校園的誠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確立“以學校爲中心,發揮主導作用;以家庭爲基礎,發揮關鍵作用;以社會爲依託,發揮影響作用”的誠信教育策略,把學生的誠信教育從校內擴展到校外,依靠家庭與社會的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時促進家長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學校在探索深化誠信道德體驗教育中,積極創設道德情景,讓學生在家庭、學校、社區和大自然中主動尋找自我誠信角色,通過切身的實踐和情景體驗,接受誠信道德教育,使他們能夠比較完整地感受誠信道德形成過程,認識誠信道德對成才、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自覺、主動地參與誠信道德實踐活動,在參與和體驗中學會做誠信人、做誠信事。

3、各類傳媒要積極宣傳公民誠實守信的典型事例,營造“信用”的社會大氣候。各類傳媒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推動青少年誠信道德教育。要發揮各自優勢,積極製作、刊播有關誠信教育的公益廣告、典型事例,增加數量,提高質量,擴大影響。電視臺要積極策劃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欣賞口味的欄目,做到娛樂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統一。報刊要熱心關注青少年道德建設,加強宣傳報道。各類互聯網站要積極傳播誠信文化。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教育網站要發揮主力軍作用,開設思想道德教育網頁和專欄,組織各種形式的網上教育活動。要正確引導青少年對網絡的使用,做到使用共享信息資源、通信平臺和提供信息資源遵守誠信原則,通過開展“網上聊天室”、“誠信論壇”等一些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方式喚起青少年興趣,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極富真實性和生活化的網上活動,使誠信融入青少年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