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讀書筆記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9W
本文目錄國中教師讀書筆記國中教師讀書筆記之《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國中教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讀者將自己在閱讀時獲得的資料或者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的一種文體。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讀書筆記欄目的小編精心爲您準備的國中教師讀書筆記《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應》,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國中教師讀書筆記3篇

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最不能原諒的就是教師的一知半解。學生不會因爲教師年齡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教師,而當教師確實有知識時纔會敬重和信任教師。教師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就很難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很難提高教學效率,“若是身無千斤力,何來四兩撥千斤”。

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要想都好教好學生,挖掘學生的潛力,就應不斷爲自己“充電”,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並拓寬自己的專業知識,並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來研究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所思所想,需要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然後有針對性地輔導,因材施教。

讀完《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應》一書,學到不少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對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極大的幫助,現將此書中提及的第11—17個“心理效應”中精彩、值得深思的部分整理出來,便於以後工作中參考應用:

11.泡菜效應——創造適宜學生成長的環境

“泡菜效應”——鹽的量大小不同,泡菜味道不同。它揭示了環境對事物的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不同的環境中,由於長期的耳濡目染,其在性格、氣質、素質和思想方式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差別。“出淤泥而不染”這對於青少年來說是很難的,也是不切實際的。“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三經》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敬不教,性乃遷。”這裏的“性”指道德品質,“習”指言行舉止,而“遷”則有變遷之意,即人從母體出生時,天性是一樣的,但每個人成長的環境、生活經歷、所受教育卻是不一樣的,導致人生道路是不一樣的。

12.情緒效應——用積極的情緒影響學生

“情緒效應”——恐懼和焦慮可以起到和死神一樣的作用。

誇美紐斯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慾望是由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使用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願進學校而不願停留在家裏了。”因此,如果教師每天給學生燦爛的微笑,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就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會讓學生心甘情願地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和批評。

13.魚缸效應——給學生充足的成長空間

“魚缸效應”——生存環境太小,熱帶魚就長不了個兒。對學生的教育也是這樣,也需要自由成長的空間,而不要讓過於緊張的管理逼得他們逃跑。就像手裏的沙子,攥得越緊,數量就越少,因爲空間太小,它們都想逃跑;而當手輕輕地放開一點,沙子則怡然自得地躺在那裏不動。

教師應大膽地信任學生,給他們獨立做事的機會,即便學生做得不是很好,但他們可以從中學到經驗、吸取教訓,而這對於他們的成長是一筆寶貴的經驗,是他們更需要學到的。

14.夢想效應——尊重每個學生的夢想

“夢想效應”——它表明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只要一直不懈地努力,很多夢想終有實現的一天。

有夢纔有激情:人類最可貴的本能就是對未來抱有夢想,對明天充滿期待。夢想可使人產生激情,產生心靈動力,讓一個人產生“雖九死而不悔”的嚮往,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從而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也有許多夢想不能實現,但夢想終究在激勵着人類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發展。

有夢想的人會幸福得多,因爲有夢想,就會去追求,就會去努力,沒有夢想怎麼幹呢?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夢想的人,留給那些時刻準備着的人。

把身邊的事做好就是在圓夢。

遭遇失敗是實現夢想的必經之路。

一個人最長遠最持久的快樂,來自於自我價值的體現,而自我價值從屬於自己的目標感。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沒有目標,或是把目標定得太高,脫離實際,以至於難以走向成功。

作爲一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夢想,不要輕視學生的夢想,不要做一個“偷夢的人”。

15.淬火效應——熱問題,冷處理

“淬火效應”——在鍛造金屬工件時,當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工匠會快速地將其浸入冷水中,對其進行冷卻處理,這樣工件的性能會更好。這個道理在運用到生活中後,被心理學家稱爲“淬火效應”,也叫挫折教育。

對於一些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當他們犯錯時,可給予適當的冷處理,讓其在前進的過程中能時時理智冷靜地判斷自己的位置,清醒地意識到“山外青山樓外樓”。

對於“對着幹”的學生,哪怕是“尋釁滋事”的學生,也要暫且將其擱置,然後細心分析原因,尋找學生具備優勢的方面,對其加以引導,這樣教育的效果會更顯著。

“冷處理”只是一種特殊的、非常規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因此,在應用時要因人、因事而異,而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甚至一冷到底。

16.霍桑效應——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被關注

“霍桑效應”——霍桑工廠,霍桑試驗,抽取6名女工,被關注,受注意,工作更努力以證明自己優秀,和同事更團結,配合更默契。

由於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的情況,被稱爲“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告訴我們以下幾個道理:從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謊言和誇獎真的可以造就一個人;從自我的角度,你認爲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爲什麼樣的人;當一個人感受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時,他就會真正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就會有較高的熱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17.刺蝟效應——把握好師生之間的距離

“刺蝟效應”——刺蝟效應來源於西方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裏,兩隻刺蝟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於距離太近,它們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後來它們改變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相互間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

刺蝟效應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霧裏看花,水中望月,往往給人“距離美”的感覺。

欲受尊重,就要讓別人感受到你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距離產生美”,把握好師生交往的心理距離,對於處理好師生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師生關係越是融洽,教育教學效果就會越顯著;反之,師生關係緊張,兩者心理距離過遠,肯定無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嚴愛相濟:“愛之愈深,責之愈嚴”,只有嚴愛相濟才能教育好學生。仁愛和嚴管,是孿生兄弟。贊可夫說:“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同合理的嚴格要求相結合。”愛寓於嚴,才愛得不縱。若僅有愛,沒有嚴,那不是愛,不是真愛,至少不是完整的愛或負責任的愛。唯有將“愛” 與“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產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以身作則,不言自威:要使用學生成爲品德高尚的人,教師就應該有高尚的品德,應該時時躬身實踐,處處嚴於律己,給學生做出表率,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當然,教師“不嚴自威”。

更多精彩的讀書筆記盡在讀書筆記網!

國中教師讀書筆記之《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國中教師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我喜歡讀書,他帶給我最大的喜悅莫過於來自於讀書後心靈的成長。特別是讀了李希貴老師的《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覺如沐春風。

我教書二十多年來曾想讓自己的課堂不一樣,想讓自己的學生不一樣,想讓自己的人生也不一樣,可到如今發現自己還是“老樣”。隨着年齡的增長,就會不斷地思索爲什麼想過的那麼多到現在還是這樣,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從李希貴老師的《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可以看到其中列舉的很多教學中的現象和事例:爲了幫助同學看病而遲到的團支書和幾位女同學;抓到偷同學手錶的學生;衛生區幾片落葉被扣分……作爲教師我曾經歷過,碰到這樣的事情時我也思考過、迷惘過、……甚至有時我也會覺得它就像四季交替,颳風下雨一樣的自然,如何改變這樣的現象,它背後隱藏着學生的、教學的、什麼樣的不足。我就沒想過那麼多,有的時候甚至爲了節省時間而敷衍結束。讀了李老師的書,給我的收穫不僅僅是在文章中介紹的很多好的成功的經驗或是做法,更多的是一種啓迪、一種思考、一種指引。

省悟人生——起點上的終點思考。

“ 一個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實用的方法——由終點開始思考。譬如說人生七十,因此,你可以先想好70歲想幹什麼,達到什麼程度,正在幹什麼,身邊會有什麼人……當這些明確時,你就知道50歲的時候自己應該在哪裏,已經完成了些什麼;在推想40歲、30歲以至於今天。”這是李老師文章中的話。如今的我當然已經明白並深切知道自己的一生和學生緊緊連在了一起,和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可是我在20歲的時候就沒想過30歲的樣子,在做什麼,到什麼程度,和什麼人在一起。更沒有想過40、50歲甚至再往後的日子。今年我30歲,我會不由自主想一些東西:教學的,教育的等等,會想幾天後的,幾個月後的我在做什麼,和什麼人在一起。當然就會想今後更遠的日子和自己的人生。我想要什麼,我該做什麼,我正在做什麼,開始了思考不就是一個好現象嗎?

醒悟自己——不要像一般人一樣生活

“不要像一般人一樣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爲一般的人” 是啊,人與人的區別就是脖子以上的區別,也就是想法決定活法,活法決定結果。如果我們和一般的人一樣生活,一樣工作,一樣的追求,一樣的思維方式,一樣的朝九晚五,一樣的春種秋收,你憑什麼可以成爲不同一般的人!這就像是工廠流水線,同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有什麼樣的不同。合格的都是相同的,不合格的都是次品。我想可以和別人有些不同,不一定是標新立異,有一個點與別人不同,有自己的特點就可以。李老師在文章中就這樣說“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只能‘其位,謀其政’已,但僅僅如此,肯定只能成爲一般的人。我必須除此之外,種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裏,常常意外地長出個性的花,特別的草,儘管打不了多少糧食,往往能給你意外的收穫。我的“自留地”是什麼?如何耕種這塊地?很多問題隨着思緒的流動而明晰起來,那樣的我是什麼樣子的?人生因爲這樣的思索變得神聖而另人嚮往!

醒悟教學——一切的教育都應該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

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呈現突出了學生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些理念不都是在極力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只有學生真正動起來的課堂,纔是以學生爲主人的教學。當孩子的眼睛晶亮,雙手揮舞,情不自禁時這不就是最高境界的課堂嗎?當學生正襟危坐,紋絲不動時,當學生千啓而不發時,我們是不是要自我反省:學生願意學嗎?學生學得開心嗎?

醒悟教育——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分寬容,如此而已。

作者在楔子部分的第二句話用簡單客觀的事實和樸實明白的語言道明瞭教育的幾個利好原則:長者的身教;民主的成長氛圍,瀰漫其間的真愛,寬容。他說“我的長輩親友沒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們,卻以勤勞,善良,寬厚的品格無聲的薰陶了我,爲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礎,讓我能夠自由自在的生長。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分寬容,如此而已。儘管我們也曾喊過,教育要有愛心,但是我深深地被這個文本背景下教育是“一腔真愛”感動而且共鳴;我們也認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能力的最好途徑之一是讓學生體驗知識生成的過程,(我想和葉聖陶生活即教育有幾多共鳴的地方),但我們可能會忽略爲學生的體驗創造輕鬆安全自由的環境,並用寬容錯誤的博大的愛心允許和用言傳身教引導體驗中的失誤和偏差!短短的三句開篇語深深的打動我,也因爲他讓我想起我們這一代人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經歷。“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是的,人性是一個人有別於其他人的根本,人性的善,就像太陽的熱,他會溶解人心中的冰點。而孩子們美好人性的塑造不需要任何的教育,他們只需要接收周圍成人們發射傳遞來的善良、寬容、仁愛等美好的信息。他們需要的是榜樣與模仿,榜樣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因此作爲我們教師——孩子們心中最崇拜的人,孩子所生長“土壤”的創造者與耕耘者。我們的人性如何?我們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過嗎?相信我們曾經努力過,就是不知道堅持過多久?回想一下我們孩提時代,都是善良的,單純的,勇敢的,仁愛的,可是自己都不明白什麼時候變的世故、狹小,自私起來。其實孩子們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一個微笑,一息讚許,一個眼神,一個撫摸,一個擁抱。讓我們平時對孩子們多些讚美與鼓勵,少些批評與指責;多些尊重與理解,少些挖苦與抱怨。這些對於我們來說不算多,也不算難,就像李老師說的“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難的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快樂做。

醒悟管理——學生,應當從提倡什麼切入?

文中的這句話我感同身受,校有許多規章制度,但針對學生的條款大多是以“不準”和“禁止”開頭的。我想這是我們中國校園的特色吧,不準這禁止那,而且我們習慣與制定規章制度,作爲管理者,最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嚴格執行了這些“規定”了是學生的本分,不執行就是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輕則是一通教育談話,重則扣了班級考評的分。卻總是忽略應該如何把這些“規定”轉化爲學生的自覺行爲。也只有學生把規定演化爲自己的自覺的習慣時,才達到了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斯賓塞在他的《教育論》中告訴我們:“記住你的管教的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這應該被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銘記並實踐。我們每個人最怕聽到別人對我們說“一定、必須”等開頭的命令。學生也是如此,他們真的不需要被教訓式的“教育”,他們需要的是“夾心麪包”式的關愛與提醒。所謂的“夾心麪包”,就是“表揚+提醒+鼓勵”,鼓勵和讚美可以讓白癡變天才,職責與謾罵會使天才變白癡。

“教育是與讀書聯繫在一起的,書籍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一個學生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是人生無法彌補的遺憾。”其實讀書對於學生,對於教師,都最重要的,應該讓讀書活動伴隨我們的的一生!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的那樣: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他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讚歎 ……那麼,這個人就不會有人性光輝,就難以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

國中教師讀書筆記國中教師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國中教師讀書筆記:給新教師的建議】

讀了《給新教師的建議》,感受還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給自己羅列了以下努力目標。

1、潛心經歷。經歷是一筆財富,我們剛參加工作,不僅僅是環境的變化(從學習的地方來到了工作的新學校),也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講臺下的學生變成了講臺上的老師),更主要的是一種人生經歷的變化,這個變化是重大的。很多時候,別人告訴我們,剛參加工作,要學會“多做事,少說話”,我想這句話應該放到“經歷” 的層面上來理解,這種經歷是具體的,日常的。小到去傳達室拿信件,到總務處領取辦公用品,去油印室複印資料,大到上課,參加教研活動,申報課題研究,都是一個新老師具體而實在的經歷。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經歷,少說話,就是要積極去經歷,經歷的直接收穫就是帶來熟悉和經驗。對於一個新老師來說,熟悉事務和具備經驗是非常必要的。

2、要做好從頭學習專業知識的準備。我們的師範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一個就業方向上的限定,而專業的學習與其他綜合性大學,似乎差別不大。我們的知識與我們課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必須根據的學生特點、教學要求、考試要求等內容做出相應的轉化。我們作爲一個新老師,必須重新學習一番中學的學科專業知識,我們有了四年的大學基礎,學起來也許很輕鬆,但也許很艱難。用宏大的、泛泛的大學專業知識,去駕馭中學的課堂,往往會出現很多矛盾或者衝突。那麼如何從頭學習專業知識呢?我覺得需要找一本比較完備的大學聯考複習指南之類的書,認真研讀一番,不是爲了備考,乃是爲了獲取新知。

3、要認真做一次教育和教學上的研究。我們新教師,應該有意識去做一次體驗,研究的體驗。比如,我上課學生不歡迎,我就此展開研究,如何提高課堂魅力?

4、通讀一本有故事的教育好書。 影響一個人的,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本書。尋找一本有生動細膩的教育細節、有感人肺腑的教育情懷、有發人深思的教育感悟、有血肉豐滿的師生形象、有實在具體的教育行爲、有激情洋溢的教育理想等等的教育書籍。我覺得通讀一本教育好書,往往可以改變我們很多東西,而最主要的,就是它展示了一個真實教師的形象,從而激揚了我們的教育夢想。

5、聽老教師的課。課堂是一個教師施展教學本領的真實場所,置身於這樣的場所,往往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個教師的綜合氣息,比如教學語言、教學智慧、教學行爲等等,這種真切的感受,可以帶給我最新鮮的認識。同時跟上課的優秀教師進行交流,分析自己聽課的得失,讓自己儘快成長。

6、逐步享受寫東西的快樂。 教師主要教書和育人的,但是,我覺得寫東西也是一個重要工作。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學校常常要求我們寫的是論文、總結、計劃,從日常化的要求來看,我覺得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工作感受、教學啓迪、生活苦樂、人生感悟、見聞雜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爲筆下的東西。此外,我還覺得,寫東西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寫是促進和加深思考的絕妙方式。很多問題,只有提起筆來,我們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細緻。

【國中教師讀書筆記:教師的20項修煉】

教師的幸福是什麼?你,作爲一名教師,你有真正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葉瀾教授是這樣說的:幸福是一種體驗,是對教育中生存狀態的一種高級的、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種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是一種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學生的畢業證和入學通知書給教師帶來幸福,教師節學生送來的溫馨賀卡和溢香的鮮花給教師帶來幸福,滿天下的桃李打來的電話是教師的幸福 ……

“教師的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體驗,是對教育中生存狀態的一種高級的、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種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是一種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這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郭元祥先生的《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書對“教師的幸福”的闡述。書裏寫着一種思想,點亮生活,感悟人生!我非常用心地讀完了這本書,感到無比的快慰!

未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自己作爲一名教師的的稱職度頗爲自信。我愛學生,愛教師這一職業,幹這一行我沒有多大的抱怨,然而,“修煉教師形象、精煉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使我感到汗顏。閱讀本書的過程,是一種受教育的過程,是一種開眼界的過程,更是享受與大師對話的過程。

服飾整潔大方,臉上常露微笑,語言簡練優美,習慣良好科學,常懷寬容之心,堅持修煉德性,培養教育智慧,充沛教育情感,我要“修煉教師形象”,做一個美麗的教師。

學會規劃,享受閱讀,堅持研究,常懷反思,嘗試寫作,追求幸福,我要“精煉教師生活”,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

以生爲本,課程意識,跨越邊界,教學藝術,尋找聲音,追尋教育之夢,我要“錘鍊教師專業”,做一個愛學習的教師。

雖然“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一直是我的教育理想,但是對照郭元祥教授提出的20條修煉,我真的有些慚愧,也更明晰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自我反思,自我修煉,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從而學會如何更好的服務人民教育事業。

思想指導行爲,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將把思想付諸行動,期待通過各方面的不斷“自我修煉”,去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