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4篇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6W
本文目錄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你真棒!》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範文

教育是一門藝術,從事這門藝術的是教師。學前教育更是一門藝術,因爲它所面對的是還不能正確表達意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娃娃,以及深愛着娃娃的家人。精通這門藝術需要教師熱愛這門藝術,瞭解這門藝術所針對的不同對象,掌握這門藝術的技巧,並不斷反思,積累經驗,沉着應對。讀到序中的這些話語,讓我明白了教育的意義,對於學前教育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讓我有了更濃厚的興趣想看看這本書中講了些什麼。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4篇大綱

初看目錄,本書從班級建設、家長工作、來園準備、來園接待等等方面一一闡述,我想是有作者的用意的。常常我們都會談論某某班級的常規好、上課認真之類的話,班級建設做好了,纔會有之後的上課常規好等等,那樣幼兒也會從各個方面獲得成長,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家長工作的重要性我相信所有教師都明白,《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閱讀了書中“遊戲”這一節讓我感觸頗深,幼兒的自主性遊戲是最讓我感到困惑的。它不像集體活動那樣可以先前預設,有教材來讓我們分析研究,再一步步設計環節,然後將它靈活的搬到課堂上。在自主遊戲中由於幼兒的活動受到具體事物的影響,如果沒有符合他們需要的材料、不受干擾的空間和時間,他們就會覺得玩不起來,需要教師在幕後給幼兒的遊戲做好服務。我一直爲如何做好這樣的服務以及遊戲之後如何講評、怎麼樣在講評的過程中能讓幼兒有所提升。在書中“試試這樣做”中告訴了我一些措施,如“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擇遊戲材料,但與幼兒一同建立必要的遊戲規則,並提醒遵守。”接着又以一些實例來告訴我怎麼在遊戲的時候一步步的順應幼兒的喜好、興趣、需要來設置之後的遊戲,並在一次次的遊戲中加以豐富,讓中班幼兒逐步能夠學會玩“小醫院”的遊戲。我知道以後要細緻的觀察幼兒的遊戲及時的發現他們的需要,再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逐步提升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獲得成長。

應彩雲老師的文章《靜靜的水 長長地流》我讀到“教師只有達到眼裏只有孩子而無他人的境界,纔可能處“波瀾”而不“驚”。這句話讓我產生了無限的共鳴,是啊教師的眼裏應該只有孩子呀!但願我們如水,靜靜而悠長地流……讓我們這般清澈的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嫩的心靈,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2) | 返回目錄

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兒園裏,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爲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爲,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教師這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因爲對於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教師應該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爭吵或鬧糾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一次戶外活動,我將孩子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輪胎只有十一個,孩子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孩子空着手跑過來找我說:“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着說:“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的孩子聽我這麼一說,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着,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着:“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 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說:“他玩好了,都流汗了。” 琨琨不服氣地說:“我沒玩好,還要玩!” 雨桐說:“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孩子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說“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裏,聽在耳裏,只是爲了鍛鍊孩子們的交往能力,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爲什麼搶琨琨的玩具?” 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說:“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接着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說:“雨桐,琨琨和你一起玩好不?” 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孩子“咯咯”笑着追輪胎去了。

在對幼兒施教時,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平時話少和因教師提問而怯場的孩子,在與同齡孩子爭吵時,往往面無懼色,變得口齒伶俐,思路敏捷,用語豐富。可見,爭吵有利於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由於幼兒詞彙較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差,他們有時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語言的情景性較強;他們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詞語,對於那些雖然具體但表達程度不同的詞語也難以區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擠、碰、踩等詞語統統用“打”來代替,從而誇大了事實。如上例中,雨桐和琨琨本來只是爭吵,可一幼兒卻向老師報告他們“打架”了。這種誇大事實的現象在幼兒中是常見的,多是由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造成的。爭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幼兒運用語言的一種實踐,只要老師給予適當引導,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益的。

(二)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兒分組洗手,準備吃午飯。這時,洗手間傳出了哭聲和叫聲。原來,健健將水刷到了小嵐的頸膊裏,把衣服給弄溼了一片。只聽小嵐說“我給老師說,你把我的衣服弄溼了。”健健站在一邊說:“我沒有看見,又不是故意的。”小嵐邊哭邊說:“你看見了,是邊笑邊弄的!”這時,瀲瀲走過來了,邊用手絹給小嵐擦眼淚邊說:“小嵐別哭了,健健不是故意將你的衣服弄溼的,一會讓他給你說對不起。走,咱們去吃飯吧。”老師看到這一情景,沒有去幹涉,因爲孩子們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了。這時,我找了一條幹毛巾,悄悄交給健健,讓他主動給小嵐道歉並把乾毛巾墊在小嵐的溼衣領裏。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生爭吵,是因爲起初都認爲自己有理,這說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幼兒的這種是非觀念雖然還比較膚淺,但是是很可貴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師只是在認真觀察分析的情況下,對幼兒給予了不露聲色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三)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一天早鍛鍊罷回活動室,孩子們都去拿小椅子準備吃早餐。貝貝突然爲自己做有記號的椅子和楊軍爭吵起來:“你爲什麼搶我的椅子,這個是我的。給我!” 楊軍理直氣壯地說:“又不是你從家了拿來的,我先拿到的,就不給!”貝貝央求說:“是我爺爺給我刻的記號,你看。” 楊軍將信將疑地看椅背上刻有“貝”的小椅子,然後還是不大情願的說:“好吧,還是還給你。”貝貝大概見楊軍沒堅持不給,就說:“現在你先坐,吃罷飯了你還我哦?”楊軍態度堅決地說:“不,給你。”貝貝也便語氣溫和地說:“我倆就坐一塊吃好嗎?”於是,兩個小朋友笑笑,一塊去取飯了。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產生矛盾的表現。孩子對自己心愛的東西是很感興趣的。一把小椅子應該由誰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標準的,這種標準在爭吵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具體。也正是在這種爭吵甚至打鬧中,幼兒學會了觀察和分析,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並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間始終和平相處,沒有矛盾衝突,反而缺少了這種機會。所以,成人常常發現,有些幼兒一分鐘前是“敵人”,一分鐘後又成了遊戲夥伴。孩子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因利益衝突而長久記恨對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開心、盡興和獲得成功。爲了這種利益,孩子可以馬上發生衝突,也可以馬上和好。

如今的幼兒,很少有與人交往的機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孩子進了幼兒園,由於環境的變化和交往經驗的缺乏,必然會產生人際衝突,於是其行爲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表現爲懦弱膽小,二是表現爲有攻擊性行爲。因而,幼兒間的爭吵現象不時發生。作爲教師,應當通過這種現象細心地分析幼兒心理,瞭解發生爭吵和糾紛的原因,正確評判幼兒的行爲,注意給予適時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儘可能地掌握與夥伴友好相處的方法,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四)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可以學習自我控制和謙讓

那天,幼兒在室內自由活動時,我將新換的插塑玩具發給孩子們拼插,孩子們興奮極了,“譁”一大箱玩具像切西瓜似的被孩子們瓜分了。一會兒滿懷成就感的叫聲此起彼伏,有說“老師,您看我插的魔方”、“老師,您看我做的金箍棒”……這時,正在插汽車的森森對牛牛說:“牛牛,把你那個車輪借給我用一下好嗎?”牛牛本來正忙着擺房子,但見森森插的汽車很新鮮,忙說:“我也要做汽車。”森森見牛牛的輪子沒有用,也沒給的意思就伸手去拿了一個,突然牛牛叫起來:“我喊老師,森森搶我的車輪子了!”森森說:“你放着不用,我的汽車三個輪,用一下不行嗎?”邊說邊生氣的將輪子摔向牛牛。牛牛看見森森生氣的樣子,就說:“我倆一起做汽車行不?”說着,就將自己的玩具一下全推到森森面前。兩人一起拼起汽車來。

事實上,幼兒之間有時生生小氣兒,撅撅小嘴兒反到能緩和緩和矛盾。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其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的。幼兒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容易興奮,加之其性情活潑、好奇心強,往往在新的刺激下會產生不合常規的現象。再者,幼兒肢體運動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發育不完善,同時注意還不健全,所以控制能力較差,而又處於抽象思維爲主的階段,所以行動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常會不假思索就行動,且行動帶有很大的衝動性。這些情況的存在,都需要幼兒在與同伴爭吵、鬧糾紛的矛盾中經受教育和鍛鍊,從而學會自我控制,學會謙讓。

我覺得在幼兒園裏,爭吵、鬧糾紛,是幼兒交往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往往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爲,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不然。因爲對於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利於他們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作爲教師,不應當簡單地充當宣判是非的法官,而應當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二、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三、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四、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可以學習自我控制和謙讓。

由此可見,孩子們爭吵、鬧糾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毫無根據的強行阻止和不問青紅皁白的指責、批語。教師要想避免這種急不擇言、簡單從事的做法,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對幼兒現象的分析判斷能力,以便採取適當的方法,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你真棒!》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3) | 返回目錄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着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寶,對他的改變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那麼驚喜。孩子年紀小人生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不要給以孩子過高的期望。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

其實,孩子們每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裏的孩子,爲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不過來?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直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爲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歡我,連老師都說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着好。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所以當他學會寫第一個.講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把他的過去和現在拿來進行比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進步和改變我們都要真誠地給孩子鼓勵和支持。不要吝嗇你的那句“你真棒”雖然他寫的這個在你的眼裏寫得不是很好,遠遠達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爲愛他關心他養育他的父母,更不應該有這樣消極的想法。應該用你的溫暖去呵護他成長。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 範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4) | 返回目錄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一):

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兒園裏,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爲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爲,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教師這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因爲對於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教師應該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爭吵或鬧糾紛,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一次戶外活動,我將孩子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

輪胎只有十一個,孩子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孩子空着手跑過來找我說:“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着說:“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的孩子聽我這麼一說,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着,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着:“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 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說:“他玩好了,都流汗了。” 琨琨不服氣地說:“我沒玩好,還要玩!” 雨桐說:“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孩子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說“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裏,聽在耳裏,只是爲了鍛鍊孩子們的交往能力,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爲什麼搶琨琨的玩具?” 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說:“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接着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說:“雨桐,琨琨和你一起玩好不?” 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孩子“咯咯”笑着追輪胎去了。

在對幼兒施教時,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平時話少和因教師提問而怯場的孩子,在與同齡孩子爭吵時,往往面無懼色,變得口齒伶俐,思路敏捷,用語豐富。可見,爭吵有利於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由於幼兒詞彙較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差,他們有時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語言的情景性較強;他們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詞語,對於那些雖然具體但表達程度不同的詞語也難以區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擠、碰、踩等詞語統統用“打”來代替,從而誇大了事實。如上例中,雨桐和琨琨本來只是爭吵,可一幼兒卻向老師報告他們“打架”了。這種誇大事實的現象在幼兒中是常見的,多是由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造成的。爭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幼兒運用語言的一種實踐,只要老師給予適當引導,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益的。

(二)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兒分組洗手,準備吃午飯。這時,洗手間傳出了哭聲和叫聲。原來,健健將水刷到了小嵐的頸膊裏,把衣服給弄溼了一片。只聽小嵐說“我給老師說,你把我的衣服弄溼了。”健健站在一邊說:“我沒有看見,又不是故意的。”小嵐邊哭邊說:“你看見了,是邊笑邊弄的!”這時,瀲瀲走過來了,邊用手絹給小嵐擦眼淚邊說:“小嵐別哭了,健健不是故意將你的衣服弄溼的,一會讓他給你說對不起。走,咱們去吃飯吧。”老師看到這一情景,沒有去幹涉,因爲孩子們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去處理了。這時,我找了一條幹毛巾,悄悄交給健健,讓他主動給小嵐道歉並把乾毛巾墊在小嵐的溼衣領裏。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生爭吵,是因爲起初都認爲自己有理,這說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幼兒的這種是非觀念雖然還比較膚淺,但是是很可貴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師只是在認真觀察分析的情況下,對幼兒給予了不露聲色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三)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一天早鍛鍊罷回活動室,孩子們都去拿小椅子準備吃早餐。貝貝突然爲自己做有記號的椅子和楊軍爭吵起來:“你爲什麼搶我的椅子,這個是我的。給我!” 楊軍理直氣壯地說:“又不是你從家了拿來的,我先拿到的,就不給!”貝貝央求說:“是我爺爺給我刻的記號,你看。” 楊軍將信將疑地看椅背上刻有“貝”的小椅子,然後還是不大情願的說:“好吧,還是還給你。”貝貝大概見楊軍沒堅持不給,就說:“現在你先坐,吃罷飯了你還我哦?”楊軍態度堅決地說:“不,給你。”貝貝也便語氣溫和地說:“我倆就坐一塊吃好嗎?”於是,兩個小朋友笑笑,一塊去取飯了。從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兒之間的爭吵和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產生矛盾的表現。孩子對自己心愛的東西是很感興趣的。一把小椅子應該由誰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標準的,這種標準在爭吵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明確、越來越具體。也正是在這種爭吵甚至打鬧中,幼兒學會了觀察和分析,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並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間始終和平相處,沒有矛盾衝突,反而缺少了這種機會。所以,成人常常發現,有些幼兒一分鐘前是“敵人”,一分鐘後又成了遊戲夥伴。孩子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因利益衝突而長久記恨對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開心、盡興和獲得成功。爲了這種利益,孩子可以馬上發生衝突,也可以馬上和好。

如今的幼兒,很少有與人交往的機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孩子進了幼兒園,由於環境的變化和交往經驗的缺乏,必然會產生人際衝突,於是其行爲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表現爲懦弱膽小,二是表現爲有攻擊性行爲。因而,幼兒間的爭吵現象不時發生。作爲教師,應當通過這種現象細心地分析幼兒心理,瞭解發生爭吵和糾紛的原因,正確評判幼兒的行爲,注意給予適時正確的引導,幫助幼兒儘可能地掌握與夥伴友好相處的方法,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四) 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可以學習自我控制和謙讓

那天,幼兒在室內自由活動時,我將新換的插塑玩具發給孩子們拼插,孩子們興奮極了,“譁”一大箱玩具像切西瓜似的被孩子們瓜分了。一會兒滿懷成就感的叫聲此起彼伏,有說“老師,您看我插的魔方”、“老師,您看我做的金箍棒”……這時,正在插汽車的森森對牛牛說:“牛牛,把你那個車輪借給我用一下好嗎?”牛牛本來正忙着擺房子,但見森森插的汽車很新鮮,忙說:“我也要做汽車。”森森見牛牛的輪子沒有用,也沒給的意思就伸手去拿了一個,突然牛牛叫起來:“我喊老師,森森搶我的車輪子了!”森森說:“你放着不用,我的汽車三個輪,用一下不行嗎?”邊說邊生氣的將輪子摔向牛牛。牛牛看見森森生氣的樣子,就說:“我倆一起做汽車行不?”說着,就將自己的玩具一下全推到森森面前。兩人一起拼起汽車來。

事實上,幼兒之間有時生生小氣兒,撅撅小嘴兒反到能緩和緩和矛盾。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其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的。幼兒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容易興奮,加之其性情活潑、好奇心強,往往在新的刺激下會產生不合常規的現象。再者,幼兒肢體運動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發育不完善,同時注意還不健全,所以控制能力較差,而又處於抽象思維爲主的階段,所以行動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常會不假思索就行動,且行動帶有很大的衝動性。這些情況的存在,都需要幼兒在與同伴爭吵、鬧糾紛的矛盾中經受教育和鍛鍊,從而學會自我控制,學會謙讓。

我覺得在幼兒園裏,爭吵、鬧糾紛,是幼兒交往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教師面對這種現象,往往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教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爲,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不然。因爲對於幼兒來說,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利於他們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作爲教師,不應當簡單地充當宣判是非的法官,而應當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明辯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二、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可能得到鍛鍊。

三、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

四、在爭吵和鬧糾紛中幼兒可以學習自我控制和謙讓。

由此可見,孩子們爭吵、鬧糾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毫無根據的強行阻止和不問青紅皁白的指責、批語。教師要想避免這種急不擇言、簡單從事的做法,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對幼兒現象的分析判斷能力,以便採取適當的方法,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範文(二):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爲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爲學生要讀書,作爲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爲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着一顆感恩心爲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爲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 “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爲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裏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裏,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