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豆蔓看自己》讀書筆記摘抄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9W

《爬山豆蔓看自己》這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感悟與反思,將一個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大家面前。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書筆記摘抄

“作爲一個老師,愛孩子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給每個孩子公平和公正。只有瞭解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才能理解孩子的行爲,才能懂得寬容和等待。”這就是《爬上豆蔓看自己》作者的真實寫照。這本書從我的理想教育生活、我的日常教育生活、我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我在教學中的感悟、我和家長的愛心聯繫、我的讀書和生活隨感六部分向我們講述了一位普通教師專業成長的點點滴滴,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其中雖有彷徨、迷茫甚至抱怨,但這些情緒最終被無私細膩的愛所取代。

教育是什麼?書中說: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爲日復一日的堅持。“堅持”,多麼普通的詞語,多麼難以企及的高度。有哲人這樣說:人最珍貴也最能實現的品質是堅持,在堅持中,平凡到偉大不到半步之遙。我合上書本,讓思緒停頓,讓心靈安靜,我在寧靜中看到一個依然迷惘的自己,有個聲音在問:你在堅持你的教育事業嗎?

幾年前,大學剛畢業的我懷着滿腔熱情,帶着對心中的“夢想教育”的無限嚮往,主動申請到九寨溝支教。踏上那神奇的土地,我不禁爲那裏的青山綠水迷倒,真不愧爲“童話世界,人間仙境”呀!天真無邪的孩子點燃了我那年輕的心,淳樸真誠的家長喚起了我奉獻青春的熱情。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逐漸成爲不變的規律之後,年輕的我已經無法讓自己火熱的心安頓下來。那種與羣山相看兩不厭的詩意逐漸遠去,而日益漸濃的鄉愁慢慢溢滿自己心田。我感覺自己就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受了上帝的懲罰,日復一日地推着一塊巨大的石頭上山,而那石頭每天都會滾下來。九寨溝在我眼中不再是“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而成了我心中的悲慘世界。

迷茫的我,偶然翻開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走入高美霞的教育日記。“讓我們心中的那個我慢慢地爬上豆蔓,一直爬上豆蔓伸到雲端上面,再撥開雲朵看看下面生活的自己……”在書中,我看到了高美霞,看到做爲一個自然人日復一日的對教育的堅持;看到了作者坐在陽光裏給野菊花剪枝,一朵朵金燦燦的花朵從手頭飄落,陣陣幽香從手指間不經意飄過,生活原本就這樣悠悠悄悄的滑過。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猶如淡淡的野菊花,有着不經意的驚喜;看到了因爲愛而幸福的與家長的愛心聯繫;看到了採了一把清新欲滴的狗尾巴草,看着被狗尾巴草包圍的草坪,體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讀書和生活隨感。發現瑣碎的教育的每一天都可以精彩,不動聲色的精彩,書中的隨筆更是篇篇精彩。無論是關於理論的《理論的用處在哪裏》,還是講述與孩子一起畫畫的《發現孩子畫中的美》,和個別家長溝通的《憂慮》、六一演出排練《感受的不同》、《登上舞臺的日子》,孩子搭積木時教師看似不經意地觀察,教學活動後的思考都《樂在其中》。作者用教育敏感捕捉與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老師不同於媽媽》、《讀孩子的心》《孩子心,天上星》讓內向的孩子來審視你、瞭解你,不輸給任性的孩子……《新進的兩個孩子》一種幼兒教師所特有感受童真的幸福浮在人眼前。

相比之下,我自嘆不如。工作的每一天我努力做到了勤懇。但在生活上卻平平淡淡,更多地爲了工作而工作;近乎索然無味。讀了《爬上豆蔓看自己》,看到作者詩樣生活的工作態度,才發覺我們工作原來也可以這麼的有成就感,這麼的有意思,而不是單純的日復一日、枯燥無味。仔細想來,作者的工作狀態似成相識,原來的我們平時也經歷這樣工作的,只是我不是一個有心人,所以纔有了這樣的迷茫和困惑。我環顧身邊,發現也有這樣一個用愛和堅持踐行的老師,

記得那天是星期五,雨下得特別大,孩子們在教室裏坐等天晴,但天似乎有意與人作對,雨就是下個不停。孩子們於是決定冒雨回家,左老師顯然是不放心的,決定護送孩子回家,我也跟着去了。漫長泥濘的山路上留下了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腳印,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噼裏啪啦,又溼又冷,我真後悔跟着出來。我心裏想:孩子的家長都不管他們,我們也只要盡到教書的責任就行了,何必要冒那麼大的雨送他們回家呢,還不如回寢室享受難得的安逸?左老師在我陌生的道上熟練的前行。走在我前面的左老師不知爲什麼滑了下去,我連忙去拉可沒有拉住,眼睜睜地看往山下滾。幸好有個彎道擋住了她,我們所有人都嚇哭了。左老師滿身是傷但仍笑笑,“沒事,剛纔腳沒有踩穩,你們可要加倍小心啊!”雨很大,天很冷,左老師很淡定,不知道她在這條路上摔了多少回……孩子們終於安全到家了。孩子們和家長都不擅長語言的表達,但我們還是從他們的眼神中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感激之情,我突然明白了,這不就是書中提到的堅持?這不就是平凡中的精彩?這不就是我要的答案嗎?

回望在腦海中漸行漸遠的左老師,再看看手中的書,我突然意識到,記憶中的左老師不就是那個不斷爬上豆蔓,不斷審視自己的好老師嗎?而我,我曾經想爬上豆蔓嗎?我在往上爬嗎?我爬到哪裏了呢?我能爬上那豆蔓的頂端嗎?……

已經在幼教崗位上工作了多年的我,不再是當年那個容易熱血沸騰的青年,現在的我更善於反思自己,更習慣於用理智牽引熱情,使熱情更持久、更永恆。每次一個活動結束後,總有很多感觸,有的是關於活動中的迴應策略方面,有的是關於教學設計方面,有的是教學活動準備方面,隨着每次的積累,也越來越瞭解自己想要什麼,想達到怎樣的效果,就如書中作者所說的:“老師豐實的體驗,富足的見識,常常不經意地在教育活動中自然迸發和流露,爲活動增添精彩。活動中有了機智發揮,活動之後的自己常常很開心,很充實。”

翻開《爬上豆蔓看自己》,它的每一個片段,都是那麼細微,那麼樸素。翻開我的教師生活,它的每一個片段也是如此細微,如此樸素。是啊,幼教工作並非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它甚至可以說是異常繁瑣的,但生命敢於在這些枯燥、無味中尋找樂趣和意義,這難道不是是生命的偉大、教育的崇高嗎?

還是很喜歡書中那句話:“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爲日復一日的堅持。”正因爲高老師對理想教育的堅持、對平淡生活的堅持、對睿智教育的堅持、對與孩子溝通的堅持、對愛的教育的堅持、堅持不斷的反思,堅持不斷的實踐,再反思,再實踐……所以她收穫了孩子的愛,收穫了教育的思考,收穫了思考形成的智慧。

喜歡孩子的老師,讓我們都去看看這本書吧!讓我們也像作者那樣全身心地關注孩子,成長自己,傾聽來自自己的聲音,在反思中成就一個思索之後的自然人,站在高高的、蜿蜒向上的豆蔓下,尋覓到另一個自己。在那豆蔓頂端我們會看到微笑的孩子們,當然,還有幸福的我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