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筆記(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1W

關於讀書筆記 篇1

中國的家長在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後,覺得那是自己的“授權”或“施予”,他們並不覺得那是孩子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他們的心態啊。也就是說,他們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他們的兒女不是他們的兒女,而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他們的“別人”!――題記

關於讀書筆記(精選12篇)

讀了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我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徹悟,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地起牀、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爲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爲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裏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歸納出一個非常精闢的結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裏,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爲 “您”,僅僅是爲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現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誇誰呢?別以爲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麼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們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把你們嚴肅的愛變得溫情一些,把你們古板的關懷變得更加親切一點,給我們一點柔美的微笑,給我們一點應有的尊重,那樣,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一定會變得比現在燦爛很多,很多!

關於讀書筆記 篇2

讀完了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覺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場漫無目的的等待,我們到底在等待着什麼?感覺很茫然······

劇中的情景在腦海中不斷重複,兩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坐在樹下苦苦等待,雖然等待是令人煩躁和苦惱的,但他們依然執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爲止。同時,小男孩帶來的消息,也堅定了他們等待的信心,因爲他們堅信明天還有希望會等來戈多。我不明白兩個流浪漢爲什麼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會等到嗎?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問,覺得那隻不過是他們自我安慰的方式,現實往往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戈多隻不過是一個象徵,也許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們還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若有若無、似曾相識而又不見其面的希望。

有人說,等待也是一種幸福,我認爲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爲能去等待,至少說明還存在着希望,如果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那是連僅僅一點點的希望都沒有了。所以,等待也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希望,無論結果怎樣,至少我們曾經幸福過,幸福真的很美好。

還記得小時候,我在學校等待父母來接我的情景,看着同學們一張張天真的臉龐,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也許那時的我不懂得這就是等待,只是在見到他們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們的懷抱,這就是等待的甜蜜。漸漸的我長大了,明白了原來父母也一樣是在等待,他們等待我回家的心情也是幸福的,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生活現象,自然中滲透着等待的幸福。這不禁讓我想到兩個流浪漢等待戈多的情景,雖然他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是他們依然堅定的去等待着不願放棄。我不知道他們等待的意義是什麼,也許他們也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意義,他們把生命寄託在等待中,他們活着的唯一意義就是等待戈多,也許只有等待纔是他們的希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場等待,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預見明天會怎樣,但我們依然都抱有幸福的希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開,我們一天天期盼它成長,等到花開爛漫時,那一定是最美麗繽紛的時刻。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漢等待戈多一樣沒有答案。也許每個人都經歷過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 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長的;有的等待是短暫的;有的等待是幸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種等待。

《等待戈多》讀完了,然而我還是沒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時誰,這個人真的存在嗎?雖然他沒有出現,但他卻像一根線一樣牽引着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許這就是荒誕意義的所在吧!而流浪漢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華了文章的悲劇意義,現實世界的醜惡、混亂和可怕,使他們的希望難以實現,他們的處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爲生活本身就是荒誕的。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我覺得他們與其這樣毫無結果的去等待戈多,爲什麼不去主動尋找"戈多"呢?也許人們對自己的命運和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認爲只有選擇等待纔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直這樣盲目的被動等待下去,真的可以等到幸福或者一直幸福下去嗎?至少我覺得不會,我認爲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運的宣判,或許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幸福,但至少我們是快樂的,在快樂中去等待,無論結果怎樣,但至少過程是值得讓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時又是荒誕的,兩個流浪漢的堅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雖比較喜歡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擊,又如何增強生命的堅韌和生活的意義呢?所以,我們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標奮鬥,不能坐以待斃,麻木不仁。

關於讀書筆記 篇3

今天,我讀了一片很有哲理的小故事——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

文章主要寫了兩個小矮人——唧唧、哼哼和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在大迷宮裏找奶酪的故事。他們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在奶酪c站,找到了美妙可口的奶酪,於是,他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整天只顧享樂。終於有一天,奶酪c站的奶酪沒有了。於是,兩隻小老鼠出發尋找新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則是逃避現實,不相信奶酪沒有了,只肯呆在c站。終於有一天,唧唧醒悟了,他開始出發尋找新的奶酪,並在途中受到了很大的啓發,知道了要及時發現並應對一些變化最後,終於在奶酪n站,找到了更多的新鮮的奶酪,並遇上了提前到達的兩隻小老鼠。但是他不安於現狀,又出發尋找奶酪;而哼哼,卻只是呆在c站,怨天尤人。

好句好段:儘早注意細小的變化,

這將有助於你

適應即將來臨的更大的變化。

變化總是在發生

他們總是不斷地拿走你地奶酪。

預見變化

隨時做好奶酪被拿走的準備

追蹤變化

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

以便知道它們呢什麼時候開始變質。

儘快適應變化

越早放棄舊的奶酪,

你就會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關於讀書筆記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魯西西外傳》的書,故事的女主人公魯西西是一位非常可愛、外柔內剛。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不能小心眼,小心眼的人不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幸福和歡樂,反而因爲他們的存在使大家不安寧,他們爲什麼不愉愉快快地生活,而要整天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呢?

最後,告誡各位小心眼的人們,請你們自己炸掉自己心裏的礁石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吧!

關於讀書筆記 篇5

作者羅貫中爲讀者講述了唐僧與三個徒弟一路上一波三折、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並取到真經的故事。我最佩服孫悟空,因爲他敢於和妖魔鬼怪、惡勢力鬥爭的精神讓我十分想讚頌他。

讀了《西遊記》,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要戰勝困難。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不能放棄,不管有沒有成功,畢竟自己努力過了,不是嗎?

關於讀書筆記 篇6

《麥田裏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說話口吻,生動而細緻地描繪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爲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

關於讀書筆記 篇7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這雖然是一部科幻片,但充份體現了以前的作家是多麼的聰明。就說它的作者“凡爾納”吧,在潛水艇發明之前就知道有“潛水艇”這個東西。在他的眼裏,“潛水艇”就是一支大型雪茄,上有兩層共八寸的鋼板,前端有一個大沖角,時速達50海里的“海怪”。可是別人會去想嗎?你想的到嗎?

我真希望這個故事是真的。

關於讀書筆記 篇8

《海的女兒》講述了小美人魚追求幸福卻最後失敗的故事,我很不喜歡這樣的結局。

假如小美人魚救王子後不躲起來,王子就不會認爲就他的人鄰國的公主了,可是她太膽小了。假如小美人魚變成人後能想辦法告訴王子她的想法,比如可以用寫字、畫畫、手勢。王子也許會明白小美人魚的愛……

可是沒有假如,小美人魚還是變成了泡沫,但她沒有絕望。我願意成爲一個好孩子幫助她早日擁有一個不滅的靈魂。

關於讀書筆記 篇9

失敗,在許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來,就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戰勝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腳下,那麼,成功必定屬於你。

《老人與海》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翁一次特別的打魚經歷。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後,他終於發現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老人費盡心力,把大馬林魚扎死。然而,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一羣嗅着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撲了過來。最後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憑着頑強的意志勝利返航,儘管拖回的只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關於讀書筆記 篇10

天才方仲永才思敏捷,後來因爲他父親的見財眼開,沒讓他接受後天的教育,導致他成爲平凡的人,通過他的事我得到的啓示是,天才在於勤奮。

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的國小同學小明,刻苦勤奮的學習,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真是夙興夜寐宵衣旰食,他的不懈努力使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勤奮鑄就天才,否則像方仲永一樣淪爲凡人。

關於讀書筆記 篇11

簡愛是一個極爲平凡的女孩,從小失去父母,被寄養在裏德舅媽家,但是無論她怎麼做也討不了舅媽的歡心,於是她決定要上學。到了學校聽她的好朋友海倫說這裏是一個相當於孤獨院的學校時,她萬分歡喜,因爲這裏的孩子都是孤兒,她們的想法是一致的。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她在那裏又做了兩年老師,當她離開了學校,開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擁有了一個不錯的工作,在那裏,她救了羅切斯特先生,並和羅切斯特先生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孩。

是的,這就是簡愛的一生,從書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氣,看到了她的愛與尊嚴,我感到一種慚愧,如果換作是我的話,羅切斯特先生的房間着了大火,我一定不敢衝進去用水把火澆滅。

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他們做錯了,我卻不敢反駁,可是簡愛卻立即糾正了大人說的話,我卻說都不敢說,其實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們錯了。簡愛的勇氣我非常佩服。

簡愛一個平凡的女孩,其實她並不平凡,她很偉大,因爲她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勇氣、愛與尊嚴。

關於讀書筆記 篇12

改變

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

享受變化!

嘗試去冒險,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

不斷地去享受變化

我的感受:這篇小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及時發現並應對變化,詮釋了“變是唯一的不變”的道理,它啓發人們要發現生活中的變化,並針對這些變化做出一定的改變,而不是逃避變化。這片小故事,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