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5K

狼圖騰讀後感[共兩篇範文] 範文一:

狼圖騰讀後感

<<狼圖騰>>這本書已經熱了一年多,現在才寫評論有些晚。因爲我對時下流行的商業炒作總是心懷疑慮,直到發現很多人都讀過,才決定也去一讀這本媒體盛讚的“奇書”。於是一些想法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作爲一本小說,本書的文學性實在不敢恭維。其實既然作者不夠專業,善良的普通讀者完全能夠理解並原諒其寫作技巧的拙劣。然而,作者無法將意圖表達的觀點融入故事情節中去,便每每在一段描述後,插入大段議論,手法簡單到只能用“甲說”、“乙說”,“甲又說”“丙插話說”之類的語句來表現,實在業餘之極。小說不是論文,這些大段的生硬說教,粗暴打斷讀者的連貫閱讀,以作者的觀點強行代入讀者的思考,閱讀時的樂趣與思考權利蕩然無存,即使作爲普通讀者也無法忍受。然而,作者仍然無法完整清晰闡明他的觀點,只好在最後親自代入主角,開講一堂僞學術報告---之所以用僞字形容,實在是這篇文字不過貌似有學問的學術報告罷了。這種文體也能當作小說發表,我多少理解了中國現階段小說不景氣的原因。在我看來本書更象一部論據過於冗長的學術論文。

如果抽掉作品中的論文部分,此書倒也勉強可稱作一部描述草原風情的好小說。說勉強,是因爲該書的文字水平一般,讀完全書,作者極力讚美的狼不但沒能感染我,反而影響了這種孤傲動物作爲一種象徵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看在小說的情節不同尋常,就算作好小說吧。書中傳遞的草原風土人情是否真實倒無所謂,情節是否真實也不是評價小說優劣的標準,至少可以當成奇幻類小說閱讀。

而小說中人物的塑造則面目模糊甚至虛假。先看作者着力刻畫的蒙族人物。全書中的第一智者畢利格老人,一望而知只是一個象徵符號,作者硬生生編造出來的一個用於說教的工具罷了,具體原因非我這完全業餘的普通讀者所能說明,只要有閱讀過幾十本小說的經驗就能感覺到。現實生活中的確有這麼智慧的老人存在,但作者把他作爲一個小說人物則塑造的很虛假。既然只是一個沒有文化、奴隸出身的人,怎能時刻都在與主角進行漢蒙文化比較的討論與交流,說出那麼多睿智的話呢?勇士巴圖在馬羣保衛戰驚鴻一現後,便沒有什麼戲分了,此人塑造的虎頭蛇尾。本來我一直以爲可以在後文看到有關他的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然而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小說這個完全讓人出乎意料的情節倒是有些歐.亨利的味道啊。其實作者完全可以通過對他的描寫表現蒙族人民的勇敢彪悍、豪放坦蕩等等優點,而不是一味乾巴巴的大唱讚歌,這才叫小說手法。只有嘎斯邁與巴雅爾兩人雖然戲分不多,卻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於小說中的漢族主人公,則形象蒼白平面,在本書描寫的年代裏沒有感覺到起伏變化,不象知青,更象一名老成的文化比較學學者。

其次,來看看這部學術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述方法。

那些諸如環保、生態平衡的論點,雖不新鮮但絕對正確,我要舉雙手贊成。但是,觀點沒錯,實現方法卻很需要商榷,這些問題即便是專家們,也無法輕易研究出解決之道,而且這並非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本書的主旨無它--血統論罷了,其他的只是高貴血統民族的必然表現。

這個觀點更不新鮮,早在二戰時的納粹德國就有臭名昭著的血統論。猶太民族是低賤劣等的“渣滓”、“寄生蟲”,必須要被剷除,由高貴的雅利安族日耳曼人統治世界。我沒有發現作者大力讚美的遊牧民族高等論與納粹的血統論有何本質區別。而且作者一再提及,華夏文明綿延之功全在於狼性的遊牧民族對羊性的農耕漢族不斷“輸血”,就差直接道出“血統論”三字了。

漢族的確有很多缺點,需要深刻反省。然而,這種批評反省是否就意味着對遊牧民族的極力讚美呢?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都歸功於血液中有狼性的遊牧民族的貢獻,而把一切負面情形都歸罪於所謂羊性的農耕漢族。漢唐的強盛,是因爲“狼性”,尤其是李唐統治者的遊牧血統;宋明的軍事軟弱,則是“羊性”太重,而近代清政府對西方殖民者的軟弱表現,也是因其狼性退化。

作者對於這種武斷簡單到荒謬可笑程度的邏輯觀點所使用的論述方法,主要有兩種。

其一、有罪推定法。如同司法上的有罪推定論。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的原因都歸功於草原狼,無所不用其極的證明,再推論得了草原狼真傳的遊牧民族因此是多麼優秀以致完美。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令人歎服。比如,作者看到自己的寵物狼一離開大地就恐懼之極的情形,竟聯想到希臘神話裏不能離開大地母親的安泰,並進而推斷出“遊牧的雅利安希臘人”很可能也曾經養過狼,才編寫出這個神話。並進而宣稱,這個神話在東西方都曾產生過重要影響。該神話或許在西方有廣泛深入的影響,但對東方的影響不知根據何在。又比如推斷遊牧民族學會馴馬的原因,是恰巧抓到一匹被狼牙騸了卻又僥倖未死的野馬而總結出的。並隨口總結,該技術的難度大大超過遠古農民馴化野生稻,而貢獻則遠超“中國人的四大發明”。這種做學問的方法與態度,令我佩服的五個身體都投到地上去了,這深得胡適先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方法前半句的真傳呀。而論述中使用的文字,情感充沛澎湃,很有瓊瑤阿(這個字請讀三聲)姨近年來電視劇的語言風格。

與有罪推定法同時使用的是“爲我所用法”,即不顧歷史真相,只選用對其論點有利部分,且不提那是否是歷史真相。

作者號稱學貫中西,指點歷史、引經據典,我對此甘拜下風。我的歷史知識大多來自於國小和國中時代的歷史課,且多年來不學無術,還忘了大半。作者引用的史料,不但全未看過,有些連書名都不知道。但我殘存的歷史知識至少還記得以岳飛、文天祥、袁崇煥爲代表的廣大漢族羣羊當時是如何英勇頑強抵抗侵略的事蹟。作者對此隻字不提,卻一味大肆宣揚當時的漢族政府多麼懦弱,漢人又是多麼軟弱的不堪一擊,難道就因爲北宋政府投降金人,就將整個漢族的性格、抵抗事蹟全部都否定了?莫非作者認爲這段歷史是被心懷偏見的漢人學者進行了篡改?那麼,又如何解釋軟弱到如此不堪的漢民族竟讓世界上“最勇猛智慧”的蒙滿民族花了幾十年時間才征服的事實呢?

蒙元政權攻打南宋時,遇到了在世界其它地區難以見到的頑強抵抗,蒙古大汗蒙哥就戰死在四川。在連年戰爭中,中原百姓被屠殺了1/2到1/3,約3000萬-5000萬人,西夏的党項族基本上全族覆滅。注意!這不是在戰爭中軍隊的死亡數字,完全是被屠殺的平民百姓死亡數。這樣大規模的屠殺平民連後來製造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滿清也要甘拜下風,即使後來使用了現代化方法,屠殺了600萬猶太人的納粹也會自愧不如。 因爲“最軟弱不堪”的南方漢人的頑強抵抗,元代在強分天下人爲四等時,蒙古統治者報復性的將南方漢人的地位定的最低,廣大的漢族人民淪落爲被殘酷剝削壓迫的奴隸,過着豬狗不如的悲慘生活。當時蒙族征服世界過程中對各地人民的屠殺強姦劫掠、對世界文明造成的破壞與倒退簡直罄竹難書,不是作者的信口開河就能否認的。

作者無法否認上述歷史真相,只好略過不提,或宣稱這是心懷偏見的民族的污衊。作者博學多識,恕我學識淺薄,從未見過這種做學問的方法。

作者竟然宣稱,漢族的“懦弱羊病”必須依靠“狼血的輸入”才能救治,儘管過程是痛苦的卻絕對是必要的。這種公然宣揚劫掠合理、強姦屠殺有功的邏輯與近幾年某些日本強盜的邏輯何其相似--不正是因爲日本的侵入,亞洲各國人民才一舉推翻了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嘛?

對於當時的漢人被屠殺強姦、文明遭破壞毀滅,作者一直津津樂道,稱這是絕對必要的。但是,他卻爲曾經“斷送了七頭有着高貴血統的小狼的快樂與自由”,而在內心深處備受“這筆血債的深深譴責和折磨”,“對這件最專制獨裁的惡事,他簡直無法面對自己年輕時期那些血淋淋的罪行。”我實在無法理解作者的邏輯--如果這也叫邏輯的話--難道幾千萬漢人的性命還不如七條狼命珍貴?! 這種論調已狠毒的不似人類,對於非我族類之語,我無話可說。

此外,作者思維混亂,自相矛盾處比比皆是。明明是蒙元統治者完全拒絕漢化,甚至推行農田變牧場,也根本沒有采用儒家思想治國,作者卻宣稱元代的衰亡是漢族地區的超大農田軟化了狼性,而因了這次“輸血”的軟弱農耕羊卻強健起來,把狼們給逐回草原。但因爲受血者總是弱於獻血者,所以明朝沒有能征服北元。既然強化羊仍然弱於軟化狼,朱元璋又是怎樣打敗當政者建立明代的?又如何解釋採用了儒學思想治理國家的清代能長久統治?滿清的所謂預防民族性格軟化的措施怎能與蒙元時代比肩吶!這種混亂邏輯我無法理解。

再舉一例,書中一再強調蒙古民族是最智慧的民族,卻又借畢利格老人說,“可惜蒙族除了一本“蒙古祕史”,沒有留下什麼有影響力的書。”這本“祕史”是用漢字記錄蒙語發音寫成的。這就直接證明,作者津津樂道的高級血統擁有者當時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或者雖有文字也還處在初級階段,無法記錄本族歷史。我不知道連文字、文章典籍都沒有的民族,其高級文明究竟是以何爲載體的。而這本有影響的書也不過是蒙古統治階層的發家史而已,我不要求這本書中闡述了多少高深的形而上的哲學思想,至少能有些當時領先的實用技術也行,有嗎?

作者也無法解釋爲何重新生活在草原上的蒙族,在明清兩代六百多年中,未被農田軟化不被漢族騷擾又已得了農耕文明長處的情況下,不但沒有創造出任何更高級的文明,在清末時反而仍舊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態。作者不是一再宣稱“農耕民族閉門造車,自給自足,是歷史的支流,而遊牧民族搶走了他們的發明創造,並把他們滅了國,滅了族,便繼續在驚濤駭浪中揚帆遠行,去創造發明更先進的文明瞭”?這更先進的文明究竟在哪裏、是什麼,作者從未提到。文明是要有載體的,以藝術、思想體系或者先進的制度等客觀事物來體現,哪怕存留的只是一道殘垣斷壁也能靜靜的告訴世人曾經有過一段高級文明,而不是坐在那裏高喊:我擁有多麼高級的文明啊!

如果要將作者的這些矛盾一一挑出,把這篇文章寫成一本書都不夠。

衆所周知,一個文明的社會是居民各有分工、各司其職,而不是全民皆兵。遊牧民族的確相對強悍,而且憑藉其高度的機動性在軍事上佔有很大優勢。然而,軍事優秀便是民族優秀、文明高級嗎?野蠻常常披着勇敢的外衣,而愚昧則總是貌似淳樸。歷史不是麪糰,可以任由某些人任意揉搓塑造。不論以何種角度評價,野蠻就是野蠻,愚昧就是愚昧,無容置疑。遊牧民族不生產、不創造,完全依靠劫掠爲生,甚至是部落內部之間互相劫掠,以屠殺取樂,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上幾乎無一貢獻,完全把自己一小撮人的幸福建立在世界上大多數人民的痛苦之上。如果這也叫高級,我實在無話可說。

且看作者的論調,“……性格這樣軟弱的民族,實在不配佔據這麼遼闊肥沃的土地,天理難容”。他的話讓我想到近代清政府的喪權辱國,那麼,就是因爲清政府軟弱,所以英國、俄國、日本等民族就有權力當中國的主人?否則阻礙歷史發展?按照同一邏輯,是不是漢族的管理者被別人找到軟弱現象--且先不論是否真的軟弱--任何其他民族都有權力象蒙滿民族那樣屠殺、奴役漢民族?這個論點倒是與某些日本人很接近,“如此優秀的大和民族只能在狹窄的海島上求生,而劣等的支那族卻佔據着廣闊肥沃的土地,所以要進行民族擴張云云”。

按照作者的邏輯,我論證出“日本侵略有功論”。對於日本入侵中國的屠殺等各種罪行絕口不提,不講南京大屠殺,不提慰安婦和731部隊,只講日本人興辦鐵路(不提這是爲了更方便的掠奪中國的自然資源)、開設學校(也不說這是爲了進行奴化教育)、醫院、甚至某個日本人救活了中國人的性命,把招募漢奸、強姦婦女說成是團結廣大各族同胞、促進民族融合,用這些個別事例來證明日本入侵促進了中國的進步,然後再說兩句凡是戰爭都要死人,所以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沒有什麼特別。只可惜漢族地區的農田實在過於廣大了,他們又沒有采取預防措施,日本民族的個性也迅速軟化,而因了日本民族的“輸血”,中國“廣大潛伏的狼性好漢終於揭竿而起”,將侵略者趕出國門。幸好有這次“輸血”,否則已經幾百年沒有遊牧民族輸血經歷的華夏文明就會被不肖的農耕漢族斷送了。別說這兩者沒有可比性,當時的宋、明與蒙、滿就是異族與異國的關係。就算將來世界大同,中國人與日本人成了一個國家中的不同友好民族,這段歷史真相依然無法改變。

我無意煽動民族仇恨,挑撥漢族與蒙滿等少數民族的關係。我只是對曾經的歷史加以真實敘述,不能因爲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一個國家的友好民族,便否認歷史上曾經不是一個國家的時代,那段蒙滿侵略造成的屠殺奴役漢族、破壞文明的事實。人類上萬年的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文明與野蠻的鬥爭史。文明是高級的卻通常是脆弱的,在與野蠻的角力中不但沒有優勢,卻經常傷痕累累,甚至破碎。因此反思歷史不是要進行什麼報復清算,而是要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要讓文明一再裂成碎片。

我也無意將文章寫成宋明衰敗論及元清成敗論,這無法容納在一篇文章中--寫成一本書都不夠--而且我有自知之明,此事非我能力所及,我又不能採用作者的信口開河、斷章取義法。我只知道,不管侵略者打着多麼冠冕堂皇的旗號,主觀上都是爲了掠奪土地財富、劫掠人口充任奴隸,或者,如近代資本主義的擴張,也是爲了搶奪原料市場份額罷了。至於在客觀上帶動了一些文化交流,對於一種文明破壞毀滅的程度與促進提高的程度孰高,有時也難以定論。華夏文明在歷史上的動盪時期被遊牧民族影響,遭遇“輸血”,對其中的功過是非如此簡單武斷的遽下結論,這種方法不過是大多數網絡寫手的水平罷了。

通觀全書中有點價值的文字,就是作者在爲漢民族的文化開藥方時,從遊牧民族爲農耕民族輸入強悍血液開始,終於繞到了一些現代自由民主法治的觀點,然而,從狼性格扯到現代公民社會的公民品格也過遠了點。至於狼性格=剛強+開拓+奮發+智慧+……等一切正面品格的論點過於牽強,這個等式右邊過於龐大,非等式左邊所能負載的了。

最後想提醒作者的是,談論本國曆史也就罷了,非要把歐洲發展史、近代的俄羅斯、日本發展論也套入自己發現的所謂終級真理論證,最好還是先去學學世界歷史。

狼圖騰讀後感 範文二: 

狼圖騰》向我們展示了曾經美麗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艱難、豐富而又讓我們覺得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幾年的知青生活,使得這些故事讀來娓娓動人,躍然紙上。真實的故事最能打動人,親身經歷的事也才最能寫出感情,我們讀了也纔會深受震撼。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便是同一本書,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不同。誠然作者對中國歷史以及民族性以狼爲標準進行了反思,但我更願意談談我作爲一個普通銷售人員的讀後感。

1. 要熟悉自己的工作環境

只有像狼一樣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聲音,才能因勢利導地運用各種戰術來捕獲自己的獵物,躲避敵人的攻擊。狼能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羣,狼能借白毛風的勢全殲軍馬羣,狼能利用地形給小狼崽選擇最安全的洞穴,這些無不是建立在它們對草原環境極其熟悉的基礎上。

畢利格老人指揮的對狼的反擊戰更是經典的利用環境的戰例。老人說:“光憑耳朵還不成,還得靠記性,要聽馬蹄踩的是什麼地,雪底下是草是沙還是碎石頭,我就知道馬走到哪塊地界了。……有時啥味也沒有,就憑耳朵和記性,再黑的天,你阿爸也認識。”試想如果沒有對環境的絕對熟悉,他怎麼可能在黑夜將隊伍帶到準確的地點設伏,也就不可能取得平時“十圍五空”勝算極少的打圍戰的勝利。

我們做工作也必須先沉下心來好好熟悉自己的工作環境,瞭解本行業的行情包括儘可能的瞭解廠家和客戶的信息,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如果對工作環境都不熟悉,那即使你能力再強,那也只能“龍遊淺灘遭蝦戲”了。

2. 要有勇氣和血性

身處草原,就會置身於這個巨大的食物鏈中,各種生物都擺脫不了吃或被吃的命運,要想佔據食物鏈上端的有利位置,就必須在殘酷的現實中磨練自己的神經,造就卓越的品質。草原殘酷的生存狀態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存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

幾千年過去了,草原狼頑強的生活了下來,靠的就是那股血性。

當狼逃生時,它甚至可以咬斷傷腿,刮骨療毒是治傷,而狼是自傷,頗有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襲擊馬羣時,它甚至可以選擇最***的自殺式打法。當搬遷時,小狼寧願被勒死也不屈從,讓人感慨訓老虎易,訓小狼難。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動物,之所以只有狼獨存,原因就在於此吧!

商場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體會與公司共成長的快樂。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注意自我性格的開放。草原是個大環境,商場也是個大舞臺。人,就要多一些狼性,多點競爭力、多和別人交流,推掉心中的圍牆,開放一些,這樣我們的進步也纔會快一些。

3. 要講究策略

《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精緻的表現了出來。

另一個經典的戰例就是草原狼全殲軍馬羣了,狼羣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自然勝利在握了。天時,借白毛風肆虐的惡劣氣候,發動閃電戰;地利,將馬羣往大泡子裏趕,與泡子地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人和,人們頻繁的掏狼崽激怒了母狼、將狼羣的黃羊偷走更是斷了狼的退路,狼帶着一腔的仇恨和怨氣作戰,自然格外的兇狠和殘暴。哀兵必勝,古來有證。

草原狼的進攻,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其戰術安排的嚴謹、對天時地利的把握、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頗有戰略家的味道。甚至我們會忍不住想,如果我是一匹草原狼,那工作起來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人不是狼,狼的種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張三丰在傳張無忌太極的時候,強調的是重意不重形、無招勝有招,我們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我們要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客戶時採用不同的方式。當然,草原狼是在幾千年的與天與人與草原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我們也必須在實戰中磨鍊自己。光有一腔熱情和美好的想法是不夠的,得放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紙上談兵是行不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算失敗了也不要氣壘,失敗是成功之母。

4. 要有危機意識

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不可否認的,的確有很多的狼被餓死凍死打死了,但活下來的狼經過那麼多的磨難就變得更加頑強而可怕。

廣闊的草原危機四伏,狼羣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始終處在一種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中。因爲氣候的變化狼羣要學會給自己儲藏食物,更進而利用氣候去捕食;因爲環境的惡劣,狼羣要時刻警惕大雪窩大泡子等危險地帶;動物的逃生促使狼羣去觀察去研究對手,從而採取最有效的捕食方式;而人的威脅更大一些,狼得學會選時間選地點的生育,得學會避開人的鋒芒,得學會如何和人周旋甚至狠狠的反咬人一口。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你就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5. 要有團隊精神

小時候聽過“五狼神”的故事,說一個狼還好應付,但要是五條狼聚到一起那就是神了,是戰勝不了的。且不去推究這故事究竟有無道理,但至少說明狼是崇尚團隊精神的。

讀《狼圖騰》,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羣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羣的威力。狼羣由狼王統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羣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

其實也不單是狼這樣,道爾基的狗能在殺狼時大出風頭,也是因爲八條狗齊心合力,分工明確:快狗糾纏,笨狗撞擊,羣狗咬定,惡狗一口封喉。它們與狼交戰從不分兵,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正是靠着這樣的團結,它們才能在與狼的作戰中佔據上風。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畢立格老人說:狼羣殺那麼多的黃羊,不是爲了好玩也不是爲了抖威風,它們是爲了給狼羣裏的老弱病殘留食。我們也要像狼這樣團結一致,公司如一家,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

記得剛剛加入世貿的時候,隨着外企的大量涌入,很多人驚呼“狼來了”。如果把國外的企業看作狼,那我們做外貿的應該是真正的與狼共舞吧!

畢立格老人是草原的又一個狼王,敬狼愛狼又打狼,是草原的智者,是與狼共舞的翩翩舞者!或許我們說學習狼,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學習畢立格老人吧!

要與狼共舞,就得積極的接受狼、接近狼、熟悉狼,滿懷信心而又不自傲,熱情主動而又不自卑。社會是平等的,機會只給予強者,拿出狼的血性,用最合理的方式去工作吧。

長袖飄飄,與狼共舞!

《狼圖騰》的結局頗有些感傷,美麗的草原消失了,草原的精靈-狼羣遠去了,草原的人們落寞了。把我們的市場比作草原的話,我真誠的希望我們都能尊重市場規律,不讓類似的悲劇重演,這樣我們才能像狼羣一樣在草原上自由的馳騁。

願草原常青!

願公司常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