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如往日

來源:瑞文範文網 4.03K

在這裏,應屆畢業生的小編爲你搜集到了的讀後感美文,敬請收看!;

往事不如往日

歷史的長河在浩浩蕩蕩地前進着,但對我們每個鮮明的個體來說,在驚濤駭浪中會經歷怎樣的辛苦與悲酸,怎樣的起起沉沉?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未想過,當讀完這本書我想象不到自己的心靈會有如此大的震撼,思考蔓延。

鮮活的人物,鮮明的個性,人性的思考。

作者以自己當事人的角度描述了革命大潮流中生活在其父母身邊的友人的經歷,分別有儲安平、張伯駒夫婦、史良和羅隆基、康同璧母女、聶紺弩。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淺白如溪。他(她)們有才、有德、有能,個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可說而不可看,或者可看而不可想。其實,不論貴賤和成敗,人既不應當變爲聖像,也不應當遭受藐視。

從中讀出了一些心酸,一些感觸,看着那些曾經同甘共苦的朋友反目成仇,我的心裏有一陣劇痛,想不明白,難道友誼真的這樣經受不住考驗嗎,難道她們的友誼只是一種交換品嗎,難道友情,愛情,親情在面臨政治地震的時候就這樣這樣輕易地被擊垮嗎?我有些不相信那個時代的人就是那個模樣嗎,也不禁讓我對現實的未來想得更多,不過我更願以一種相信的態度與誠懇的心面對現實。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就是作者章詒和的父親章伯鈞被打成右派後周圍人的冷漠,作者的母親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大老遠瞅見一個老熟人,經常來家裏做客的,然而當母親揮動着手向他飛奔過去,而他卻是“終於辨清來者爲何人的時候,卻毫不猶豫地轉身一百八十度,快速消失在人流中。”這是一種怎樣的人性,或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選擇逃避來自保吧。然而這其中也見識到了最最真正的情誼,那就是張伯駒夫婦一個無親無故的人在這種危難的情況下扣響你的家門,向遠去的亡靈,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遞來撫慰與同情。”這就是人性吧,還是應了那句話“患難見真情”。

貴族的精神不僅是物質的貴族,更是文化精神的貴族。

貴族字眼首先是生活質量的一種豐富,而作者描寫最多的自然而然是康同璧母女,從各種方面着裝、飲食等方面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她們對物質生活方面的高要求,其中幾處描寫特別生動,如對看是母女的着裝的描寫,“她全身藍色:藍旗袍,藍手袋,藍紗巾,以及一副大大的灰藍色太陽鏡。港式剪裁的旗袍緊裹着身材,並使所有的線條均無可指摘。雖然一襲索色,但一切都是上等氣派的典雅氣質。”以及對生活質量的高要求,一條毛巾頂多只能用兩週,不能用到發硬,爲了父親與章乃器的會晤,羅儀鳳傾囊而出,各種飲料,咖啡,印度紅茶,福建大紅袍,杭州龍井等等,各種各樣的飲用瓷器。可以說物質生活完全達到了一種豐富。

但是可以這麼說,他們不是一羣只會吃喝玩樂的人,他們的精神生活,文化思想也是相當豐富的,各種各樣的著作,學術思想或者對當前政治的各種犀利的見解,學富五車或者博覽羣書已經讓他們的內心變的富有,精神的富有;這還只是一方面,面對這危難的境地,康同璧所表現出的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以及這種無懼的精神,或許正是它所代表的一羣人的閱歷的富有,內心情感的富有;再就是他們真出這樣一個境地,內心的善良讓他們更加的富有,這在章伯鈞妻子李建生的身上體現無疑,史良喪偶後,章詒和母女的探訪,解救聶紺弩中,李建生不顧自己的女兒,通過各種渠道聯繫朱靜芳,讓其幫助周穎救出自己的丈夫,可以說這是一種大愛與無私,在聶剛出來生活困苦的情況下,李拿出自己的錢幫其度日,雖然日後周穎的表現讓其失去信心,同樣這更襯托出李建生的善良,內心的充盈。

文章中作者做了對貴族精神的描述是:一方面,他們身居與上層社會,必須手中有錢,以維持高貴的生活:另一方面,但凡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又看不起錢,並不把物質的東西看得很重。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耳濡目染著佳作。

很羨慕作者的家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她父親在國內受過高等教育,有留學從政,喜好藝術,從聽戲到收藏書畫,骨子裏又是一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朋友“的平和仁義,不樹敵,知進退的鴻儒。關鍵是其對子女的開放,不會因爲其實女孩子而放鬆對其的文化教育,可以說章詒和從小就開始耳濡目染高級知識分子們的所作所爲,而父親的位置也爲她接觸這些人提供了很重要的條件。更重要的是,章伯鈞除了不讓小章上桌外,並沒有對她有太多的限制,並沒有把她當成什麼都不懂得小孩子。其中在介紹儲安平的時候,章伯鈞給章詒和講儲安平和《觀察》,並鼓勵章詒和閱讀《觀察》。還會給她講一些民主黨內部的事情。可以說身處這樣的氛圍以及開放的環境讓其在寫此書時有更大的自由與便利。這不禁讓我想到如今的家庭教育環境問題,我自己的就是很寬鬆的,讓讓我有更大的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並把它做到最好,鍛鍊了自己對時間以及事情的分配。

一段不忍回憶的歷史,國家個人值得思考。

往事如煙,往事又並不如煙。這本厚厚的書書寫的不是歷史,而是社會是人生,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置身在文革當中的還在成長的中國一樣,一個國家猶如一個人,成長中難免會犯錯,會遇到暗礁險阻。文革,我們中國所犯的一個很大的錯誤,也不是不可饒恕的,因爲一切終將成爲過去,往事終將如煙,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反思反思,再反思。在這樣一個提倡依附權勢,講究人際關係的社會環境中,我們自己,我們的國家到底有怎樣的啓示,到底該如何去做,或許值得我們去思考。

往事如煙,往事又並不如煙。回憶,觸動我們被擱置很久的淚腺,同時也留給了我們很多的震撼和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