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列文的田野

來源:瑞文範文網 3.62K

編者按:這幾年讀的多的是《安娜卡列尼娜》的另外一條線,列文。據說這個人物有作者的影子,是託翁的自畫像。最近喜歡的段落,是書中較早時期的列文和他的田野。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列文的田野

《安娜卡列尼娜》。在生活的不同時期,前後讀過幾遍,大多是從書架上拿出來翻開讀一段再放回去。有了電子書之後就更方便了。這次回來沒能帶什麼書,在醫院,在地鐵,在等人的時候,翻出來常看的段落讀幾頁,安神補腦,一如既往靠得住。

托爾斯泰兩部鉅著,《戰爭與和平》我不是很喜歡,當然除了這個無敵的名字。十幾年前買的第一個iPod可以刻字,銀光閃閃的背面刻的就是這一句:Aiting‘s War and Peace--年輕時候很戲劇化。如今誰會在iPhone背面刻字呢,Apple是要沒落了。

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每個人都知道:俄羅斯冬夜的火車站,風急雪驟,美麗的安娜,英俊的渥倫斯基表白。幸福的故事是相似的,不幸的故事,是可預見的。當然這需要一點閱歷。如果是拍同人故事,後面的悲劇可以是渥倫斯基在站臺上等待時的想象。鏡頭閃回,安娜穿過風雪向他走來,老了一點的渥倫斯基沉着地致意,對着安娜亮晶晶的眼睛,把要出口的那句“I have come to be where you are.” 給生生的咽回去,忍着。

若能遙遙相望,“如月光撒向海面”,決不至於使安娜賠上性命。然而,那樣就沒有這個好看的悲劇了。

這幾年讀的多的是《安娜卡列尼娜》的另外一條線,列文。據說這個人物有作者的影子,是託翁的自畫像。那麼托爾斯泰年輕時候是個多麼沉靜可貴的人哪。

列文在書的最後,有一個領悟,知道了生活的真諦是如何的 “there will be still the same wall between my soul and other people, even my wife; I shall still go on scolding her for my own terror, and being remorseful for it; I shall still be as unabe to understand with my reason why i pray, and I shall still go on my life now, every minute of it, is no more meaningless, as it was before. It has the positive meaning of goodness, which I have the power to put into it.”

這真是很優美的一段話*,意義非凡。只是,如果讀者不能跟隨800頁列文的掙扎,這段話也許仍不意味着什麼。

被評選爲世界上最好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的好在於它的豐富性。劇情都似曾相識,好像去向往已久的羅馬,知道有角鬥場,有梵蒂岡。第一次身臨其境時,因爲熟悉反而有點失望。正當失望之際,就在夜裏,走過的一個街口,一處古蹟,讓你驚異於它的美與不朽,從此死心塌願意一再的回去。

最近喜歡的段落,是書中較早時期的列文和他的田野:

春天來了,冰雪融化。列文走在田野中,腳下是開始鬆軟起來的土地。他跟他的農夫們對話,看孩子們赤着腳在小徑上追逐。遠處的鳥叫了起來,空氣中有冷冽的雪的味道。朋友從城裏來看他了,帶來了心上人的消息。

作者: 侯子

公衆號:一個人的讀書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