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塞山詩叢》有感:又是金秋果熟時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7W

編者按:《西塞山詩叢》收集了很多詩人的作品,而作者通過讀這些詩集,也想起了他們的一些事蹟。西塞山詩社正是金秋果熟時,願你們的成績在不久的將來更上一層樓。

讀《西塞山詩叢》有感:又是金秋果熟時

“春江水暖鴨先知”,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黃石一羣詩人就敏感地預見到,一個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即將到來,於是在1983年成立了西塞山詩社。這是湖北省建立的第一個詩歌社團。晨雞一聲啼,千門萬戶開,在西塞山詩社的影響下,全省各地詩歌社團次第成立。不久,西塞山詩社又以發起者之一的身份,參與創建了中華詩詞學會。

詩社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三十五個年頭,詩歌創作隊伍不斷擴大,詩歌創作碩果累累,先後結集出版了《西塞山詩緣》《西塞山詩緣續集》《故壘新聲》《黃石古今詩萃》《黃石古今詩詞選讀》《黃石六十年詩詞精選》《黃石詩詞十人選》《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詩詞選》《西塞山詩詞》三十一集,另有詩社社員個人詩集近百種。近日,又有《西塞山詩叢》十集出版問世,黃石詩壇可謂盛況空前。

《詩叢》十集作者,從年齡上形成了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雷文電、黃瑞雲、李聲高,他們的作品不僅代表了黃石詩壇現有的最高水平,即使列入全國最優秀的詩人羣體也毫不遜色。

雷文電先生崇尚風骨,詩風剛健豪邁。平生推崇建安風骨重要詩人劉楨、標舉風骨倡導興寄爲盛唐詩歌鳴鑼開道的陳子昂、詩風健朗俊秀的杜牧,曾有詩云:“劉楨寂寞已多時,伯玉流風杜牧之。我以黃金鑄三像,心香遙謝出生遲。”雷先生是早慧詩人,“三歲作神童,十三稱才子”,十三歲就寫出了“夜來微雨潤香泥,曉起開門綠滿畦。誰向東山呼日出,桃花樹上一聲雞”這樣大氣的作品。雖然一樁冤案使他“廿三遭縲紲”,直到1978年才獲平反。但他並未因此而消沉,幾十年之間,詩中始終有風骨。所作《花竹吟》即是他爲人爲詩風格的反映:

種竹栽花積歲時,愛花愛竹漸成癡。愛花自以花爲命,愛竹還因竹可師。竹既虛心且有節,花經結子始離枝。花心竹意誰能解?笑問東坡恐未知。

黃瑞雲先生是知名學者而兼詩人,其恩師胡國瑞先生贊其學問與詩作雲:“今古五千載,殫精窮搜求。述作遍四部,義理足千秋”;“餘事及風雅,謳吟追前修。長句恣奇想,雲煙紙上浮”。他的詩大多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產物。其詩既有唐詩的恢弘氣象,又有宋詩以文字爲詩、以學問爲詩、以議論爲詩的風采。其唐音主要體現在長篇鉅製上,如五古《戈壁風沙行》《劍閣行》、七古《夜聞風聲歌》《李瑜甫作石山盆景爲賦長句》等,這些作品或如李白之想落天外,或如岑參之瑰偉奇異,或如韓愈之戛戛獨造,讀之如天風海雨,豪氣逼人;五古《回鄉感懷》《夜走蒼山道》則如杜甫之沉鬱頓挫,充滿憂國憂民之情。其宋調則主要表現在覽古、懷古、擬古、詠史、論詩、論詞諸作,以及數闋懷古詠史的自制詞調上,這些作品往往見解卓越,議論精闢獨到,顯示了學、才、膽、識的不凡。此外,表現親情的作品如寫妻子玉蓮臥病、去世、安葬、週年祭的詩篇,同他的散文名作《杜鵑花依舊開放》一樣都是催人淚下的至情文字。

李聲高先生是才子詩人,詩思敏捷,飄然不羣;崇尚性靈,意到筆隨;舌燦蓮花,咳唾成珠,極具創造性。其詩多取材於社會現實,少作虛與委蛇的應酬文字,充分表現了關注現實、民生的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其詩以真誠取勝,不虛美,不諱飾,以真我書真情;其詩又以俗取勝,不掉書袋,不作佶屈聱牙艱深隱晦之語,不錯金疊彩,堆砌造作,洗盡鉛華呈素姿,有一種自然樸素之美;其詩又以趣取勝,筆下有真趣,有機趣,有諧趣,有奇趣,有雅趣,有俗趣,令人讀之不厭;其詩復以滋味取勝,有酸有甜,有苦有辣,還有久品回甘之味,令人味之不盡。尤其是近些年來的作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無事不可入詩,無詩不涉筆成趣,亦莊亦諧,大俗大雅,舉重若輕,揮灑自如,讀之如飲醇醪,如聽其拊掌談笑,又於談笑之中獲得啓迪。一些詩作已成爲許多讀者的最愛,不少妙語廣播人口。

第二梯隊是江祖楨、黃移發、吳詩韻、王宗奕、駱進益。

江祖楨先生幼承祖訓,入學之前就已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潤濡染,學生時代又博覽歷代詩歌經典,腹笥漸厚,復能轉益多師,故很快就嶄露頭角,成爲詩社中堅。本集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幾首古體,如《種桑者言》表現了關注現實的精神,“我不事農桑,遍身着羅綺,今聞農桑語,一愧一太息”,體現了關心民瘼的民本思想,是對古代“邑有流亡愧俸錢”的官德的發揚。又如《止水詞》表現其先祖宋代江萬里一家以身殉國的壯烈,令人肅然起敬。懷念周總理的小詩“君作春蠶死,我懷春蠶絲。綿綿絲不斷,歲歲清明時”,構思頗爲精巧。律詩《山行》,《卜算子·春遊東方山》,意境清新。《長相思》組詞,半疊句子的運用韻味深厚。

黃移發先生與江祖楨情況相仿,因其慈母能吟詩作對,幼受詩教,因而打下了較好的作詩填詞的童子功。所作詩詞皆甚可觀,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描寫農漁生活的篇什,它們具有濃厚的泥土氣息,讀來倍感親切。如“網起憑魚跳,肥鰱煮幾鍋”“一畈黃花擁綠雲,綠雲深處是吾村。鄉村破曉荷鋤出,布穀聲催耕種人”“梢頭掏鳥鳥驚飛,田徑捉蛙夜不回。稻穀點頭花狗吠,孃親月下喚兒歸”“九曲盤旋何所覓?竹林深處一聲雞”“屋前花,屋後花。一架綠雲掛滿瓜,黃雞戲黑鴉”“網絡經商,手機尋寶,發家幸遇時光好。高樓別墅傍山坡,‘鐵牛’‘寶馬’田間鬧”,堪稱表現農村新貌的一幅幅風景畫和風情畫。

吳詩韻是十人中唯一的女詩人,其詩作的主要內容是記錄人生,抒發親情。她是知青一代,記錄人生之作記錄了她下放農村、招工進入礦山、返回城市、補習文化、破繭化蝶的豐富而曲折的人生,既是記錄自己的人生,也是對那一段歷史的忠實記錄,具有爲史存照的意義。抒發親情的作品感情深沉,感人至深,無論是對亡夫的悼念之情,對慈母的感恩之情,對愛女的舐犢之情,對姊妹的手足之情,都能激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如悼亡詩《長相思》:“相伴相依三十年,寒來暑往淡如煙。自君倏忽黃泉杳,冷月殘荷聽雨眠。”讀之催人淚下。吳詩韻作品的藝術造詣也頗高,表現爲詩中有我,有感而發,善用形象思維,講究字法句法,語言富有韻律。

王宗奕先生是一位從農村基層起步,經過長期摸爬滾打而成長起來的領導幹部。對於他而言,完全是“餘事作詩人”。然而從集中所錄詩詞來看,他已有了較高的詩詞修養,作品中規中矩,不乏佳作好句。作者足跡幾乎遍於中國,一路行走一路歌。南國春光,塞北秋韻,井岡雲霧,龍湫飛瀑,石鐘山雪浪,七裏湖湖光,太行奇峯的莽蒼,大理洱海的風情……彩筆描繪幅幅畫卷;謁孔廟,拜孔林,過嶗山,登蓬萊,遠眺洞庭君山,近觀永定土樓……處處勝境盡收筆下。這些作品熱情洋溢,充分表現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駱進益先生雖是工科男出身,國企高管,卻頗富才情,以詩、書而聞名於當地與電力業界。善絕句,深得絕句章法訣竅,每於第三句轉舵得法,一轉一襯,使三、四兩句十分出彩,成爲妙句、麗句、警句、奇句。如寫孔府“江山常易主,此地不更名”,十分警策;寫村姑洗衣“手將衣物擺,舞動一條溪”,富有生活情趣;寫含鄱口“旭日天邊噴薄出,青山次第綻芙蓉”,化靜爲動;寫觀看書法碑刻,“龍蛇只恐驚飛去,不敢高聲說晉唐”,想象奇特;寫雨後春柳“柳頭夜綴萬千珠”,比喻精巧;寫插秧,“栽時個個怨聲響,收卻人人笑語頻”,道盡人情。所作律詩講究句法,頗有精巧妙聯。

第三梯隊是程方圓、紀擁軍。

程方圓先生相對於前面八人而言,算是詩社“新秀”。其實他已年逾“天命”,“詩齡”也將屆卅載,已是一位老詩人了。方圓是一位文藝多面手,集詩書畫印於一身,四者都出手不凡。又開辦金湖書院,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本集中所載律、絕、古風、詞、曲,皆可玩賞。像《乙亥秋,遊張家界,題夫妻巖》《登井岡山黃洋界二首》《庭前竹》《拜謁嶽王廟》《民國追憶》組詩等都能不蹈前人窠臼,別出心裁,翻出新意。《與同窗飲,大醉,戲爲五韻》寫醉態栩栩如生,趣味盎然。所作詞,鍛字煉句,皆出自造,韻味悠長。

紀擁軍先生是又一名“新秀”。他是高中語文教師,具有比較紮實的文史功底,能熟練自如地運用古體詩歌中的各種體式進行創作。其作品異於他人者有三,一是着力於五、七言古體的寫作,風格鋪張恣肆;二是創作了數量可觀的題畫詩、題照詩,開闢了其他詩人很少涉足的領域;三是力圖走出流連山水、友朋酬酢、嘆老嗟卑的狹小圈子,寫出了一些記錄歷史、反映現實的篇章。如《血水塘》是用詩歌寫成的歷史實錄,記錄了日寇在大冶製造的一次慘案;而《新新婚別》則是新時代社會現實的忠實反映。

西塞山詩社的成績是喜人的。爲了更上層樓,這裏提出三點希望:一、大力發現、培養青年詩人,爲詩社補充新鮮血液,使詩壇後繼有人;二、詩作更多地跳出個人生活的小圈子,更積極地反映社會現實,反映民衆心聲;三、藝術上多一些創新,少一些因襲,着力於語言、意象、表現方法、詩歌形式的創新。我相信,西塞山詩社一定會迎來又一個春天。

作者:李全修

公衆號: 故鄉讀書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