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自傳世界的盡頭讀後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4.78K

用了三日時間,終於看完了林丹的自傳。合上書後,久久不能平靜。我雖然不是林丹的鐵桿粉絲,卻深深感受到他身上散發的氣息;那是隻有我們80後,尤其是80年至84年出生的人才能感動的氣息。

林丹自傳世界的盡頭讀後感

第一次關注林丹,是因爲一個70後。我和他談起林丹,他說很反感這個運動員,個性太張揚,一點國家運動員的樣子都沒有,而且打罵教練。最後一句刺痛了我:非常符合你們80後的樣子。我當時沒有反駁,確實林丹是80後,而且我同意林丹符合80後的樣子。那時我就有個疑問:80後到底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竟然在這本書裏找到了答案。我在書上看到的林丹和很多普通的80後一樣經歷:獨生子女的童年、感染着女排精神長大、少年時期就要學會獨立生活、“靠關係”進入國家隊、身在國家隊要面臨激烈的競爭、隨時籠罩被送回地方隊的壓力、個性張揚不被領導看好等等。這些正是不少80後最直接最貼切的經歷,這些也同時回答了上面的那個問題。

社會階層永遠都是成金字塔形狀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爬到金字塔的頂峯。林丹他能成功登頂,他堅韌的個性和不懈地努力是分不開的。書中他提到他的很多隊友,相信有些人連名字我們都不曾有機會聽說過。所以林丹也是幸運的。書中提到的他剛進入國家隊的時候,整天提心吊膽,打得不好沒有成績就要捲包袱走人。那個時候他特別壓抑,而且他是“插班生”,被安排到地下室的集體宿舍住。大強度的訓練加上國家隊裏的激烈競爭,沒有“不服輸、好勝心強、求勝心切”支持他,估計他很難熬下來。即便他熬下來了,他通向冠軍和全滿貫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雅典失利、阿納海姆和多哈的暴風驟雨、格拉斯哥團體失利後換教練、韓國公開賽與對方教練的不愉快,還有後來的“林丹打罵吉新鵬教練”事件。一路走來,可以說“登上頂峯之前,任何艱辛都是難以預料的。”但書中林丹並沒有只表現自己的艱難。每一次的失利或事件後,他都在反省和成長,而且毫無忌諱地道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正是我們這一代80後身上很寶貴的本質:張揚的背後不斷自省,在跌倒中不斷成長。他的經歷其實也和很多80後不盡相同。他說他很喜歡看日本動漫《灌籃高手》,像每個那個年代的80後一樣熟悉那首歌:《直到世界盡頭》。當耳邊響起熟悉旋律時,林丹也和千千萬萬個80後一樣是個普通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去讓別人刮目相看。

這是一個殘酷的社會,正如林丹所說:“這麼多年來,我時常有種感覺,就是周圍的人似乎還沒有學會承認別人的好,也不懂得讚美和祝福別人。相反,越是看到別人過得不好,越是願意同情他。甚至可能是以匪夷所思的大方去幫助別人,哪怕自己家裏揭不開鍋了,也要給別人一口吃的。但是一旦看到別人過得比他好,心裏就不樂意了。”作爲第一代獨生子女,80後好像註定被質疑,註定要在這樣的社會裏掙扎,與別人競爭,最終有小部分可能成功,有大部分相對平凡。我不知道那位70後有否看過這本書,不知道他看到林丹在倫敦拿下金牌時是否還會對他持有“個性太張揚而且打罵教練”的印象?我很想跟他說:林丹的張揚背後是一條不平凡的錘鍊之路;儘管他只是80後其中一員,但是他卻代表了我們所有人,不管成功與否,不管平凡與否:我們很平凡,但是我們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無論別人如何看我們,我們也要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真到世界盡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