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景點導遊詞(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8W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中心地理座標爲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轄蕪湖、繁昌、南陵三縣和鏡湖、新蕪、馬塘、鳩江四區。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萬,其中市區人口63萬。改革開放以來,蕪湖已具有較高開放度和較強綜合經濟實力,是享受國家沿海地區對外開放政策的國家沿江開放城市。近幾年又先後被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批准爲國家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國家技術創新區域試點城市和發展新型試點城市,還被世界銀行確定爲中國國企改革技術援助試點城市。

安徽景點導遊詞(精選21篇)

近年,蕪湖境內人字洞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境內大工山古銅礦遺址是春秋和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基地,96年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闢蕪湖爲對外通商口岸。1877年起,蕪湖逐漸成爲全國四大米市之一。由於位置優越、商業鼎盛,歷史上曾被譽爲“皖之中堅”、“長江巨埠”。

蕪湖歷史悠久,古來即爲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商埠城市。舊石器時代文物以及古銅冶煉遺址證明,古代蕪湖的冶金和製造工業技術水平就十分發達。明代的紡織業已形成相當規模,有“織造尚淞江,漿染尚蕪湖”的記載。近代蕪湖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晚清時被闢爲對外通商口岸,是長江下游地區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蕪湖市地處長江下游,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16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219-240天,年日照時數爲20_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

蕪湖農業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油料、棉花等。長江從市西緣流過,青弋江、水陽江、漳河貫穿境內,黑沙湖、龍窩湖、奎湖散佈其間,全市水面面積達478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4.4%。水產品種類繁多,其中鰣魚、刀魚、螃蟹是著名的“三鮮”。山區產有名貴中藥材丹皮等。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員_X,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司機張師傅及本人向各位致以最真誠的問候,很高興能爲大家服務。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儘管提出來,小王一定全力爲大家解決,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多多配合我的工作。在此,預祝我們的行程圓滿順利。在揭開齊雲山神祕面紗之前,請允許我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齊雲山。

齊雲山坐落於休寧城西15公里處,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分爲橫江、月華街、樓上樓、南山、雲巖湖等五個景區,是安徽省境內集丹霞地貌、摩崖石刻、道教文化、山光水色於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4A級景區。齊雲山又名白嶽,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謂之齊雲。齊雲山與黃山、九華山並稱皖南三大名山,更是著名的道教聖地。與湖北的武當山、江西的龍虎山、四川的鵠鳴山並稱四大道教名山。在遊覽之前,我先向各位簡單地介紹一下道教這一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末年,即東漢順帝中在四川鵠鳴山,張陵倡導五斗米教,因信徒入教必須交五斗米故名。張陵的孫子張魯繼續弘揚其教,奉老子爲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爲主要經典,並親自作《老子想爾注》解釋《老子五千文》。因老子宣揚道,所以五斗米教即爲早期的道教,因此張陵被認爲是道教的創始人,被尊稱爲張天師。在中國幾千年尊崇儒家思想的封建社會中,唯有道教能夠與之並存,不能不說它的理論博大精深。齊雲山爲典型的丹霞地貌,以幽、麗、奇、險著稱,被乾隆皇帝譽爲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作爲道教名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唐代乾元年間,就有道士龔棲霞在此隱居。宋寶慶二年建真武觀,立玄宗像。相傳玄宗像爲百鳥銜泥塑立,特別靈驗,因而香火日盛。至明嘉靖萬曆年間達到頂峯。這時齊雲山道教受武當全真道影響很深,不僅齊雲山道士頻繁去武當訪師求學,而且齊雲的宮殿建築、道規道制亦仿效武當山,故有江南小武當之稱。明朝嘉靖二年江西龍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師入京,被封爲正一嗣教真人,後又奉聖命到齊雲山建醮祈嗣(代帝求子),果然靈驗,於是齊雲山得到皇上的青睞,欽賜建立玄天太素宮。齊雲山道教大興,名噪東南。齊雲山在宋、明時已成爲旅遊勝地,文人墨客競相題詠,留下了大量的詩文碑刻,主要爲明清時期作品。著名的有齊雲山太素宮碑和紫宵宮玄帝碑銘。紫宵宮玄帝碑銘高7.6米,寬1.4米,全文980字,爲明代唐寅所作,又稱唐寅碑,堪稱一絕。摩崖石刻中的天開神秀、奇峯獨拔、亙古奇觀等更是以遒勁的筆法,宏偉的氣魄,令人歎爲觀止。

各位朋友們,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登封橋,橫跨在橫江之上,有9個孔,長147米,寬8米,建於明萬曆十六年,爲徽州知府古知賢倡議興建的,已有四百多年曆史了。據史料記載,大橋完工舉行慶典那天,朝廷使者送驛書過來提升古知賢。當地百姓把大橋完工和知府提升看作是兩大喜訊,爲了褒揚知府的功德,在橋頭樹立華表,署名登封二字,祝賀古知府步步登高,封官拜爵。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已來到望仙台,位於望仙亭北面,是齊雲山仙關第一景。這個望仙台的由來有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八仙之一的鐵柺李得知洞天福地住持靈乙老道潛心修煉幾十年,想超度他昇天。於是,鐵柺李便化作一名乞丐,來到洞天福地內,慈悲爲懷的老道收留了他,替他治病調養。但是他的小道徒卻重錢輕義,十分討厭這個乞丐,並且偷偷拿走了乞丐遺落的銀子和寶石。七七四十九天後,當師父和鐵柺李漫步望仙石這個位置時,鐵柺李搖身一變,現出原形,說靈乙老道已修成正果,可以成仙,只要閉上雙眼,拽緊他的衣角,即可昇天。而那個小道徒既想同赴天庭,又捨不得藏在觀中的紋銀寶石,便藉口回觀給長明燈加油,要求師父稍等,但等小道徒帶着財寶再回頭時,鐵柺李與師父卻早已駕起祥雲,升至高空。小道徒這下急了,要求師父把他帶去,只聽得鐵柺李從空中拋下一句話來:你六根未淨,凡胎未脫,修煉九九八十一年再說吧。後來,小道徒盼望成仙,天天在這裏翹首以待。後人便把這個地方取名爲望仙台。

好了,我們過了桃源洞天,夢真橋,大家看前面那個壽字崖,壽字直徑230釐米,相傳爲慈禧太后手筆。現在我們到了齊雲山腹地月華街,月華街在齊雲山中部,由宮觀、院房、民居組成的月牙形建築羣,街心有一彎月牙形水池,故得名。月華街是齊雲山道教活動中心,現存有太素宮遺址、蘭穀道房、胡伯陽房、鏡臺道院、梅軒道院以及後來重修的太素宮內宮、玉虛宮、真武殿等。玉虛宮是參拜玄天上帝的一個重要宮觀。真武殿是齊雲山道教協會接待香客、設壇佈道、做道場的主要場所之一。廓巖爲齊雲山最高峯,海拔585米。自其下仰視,巖作45度傾斜,形似摩天大樓,巖壁上現有大小題字20多處。峯巖下有一臺,名思恥臺,爲道衆犯了清規戒律思過場所。獨聳巖因孤峯聳立與諸峯均不相連而得名。頂上有池,水清澈可鑑。巖西面懸崖絕壁,旁有可容納百人的石洞,相傳方臘起義曾領兵駐紮於此,又名方臘洞。此處又名方臘寨。這裏方臘寨三字出自當代書畫家賴少其之手。

各位朋友,遊覽了齊雲山第一景區,下面我們到第二景區雲巖湖去看一看。雲巖湖又名巖坑水庫,位於天柱峯下。60年代初始建,1975年峻工,壩高26米,寬90米,水面180萬平方米,主航道4公里,爲水上游樂佳境。湖畔有燈籠峯,高300多米,狀如城牆,上部峭壁間突起9個秀石,如同九盞燈籠,並排懸掛城門。與燈籠隔水相望的是詹東圖讀書檯遺址。詹東圖,明隆慶9年(1967年)進士,一生無意仕途,寄情山水,被齊雲山旖旎風光

所陶醉,自號白嶽山人。齊雲山多處留有他的石刻鐫題。第三景區樓上樓景區到了。樓上樓又稱第十三樓,建於明嘉靖七年(1528年)。先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上下二層石窟中順勢建起一座雄奇的閣樓。如今上層建築俱毀,但石牆完好。巖上有白雲道人題寫的第十三樓石刻。各位朋友,參觀完了齊雲山的這些景點,我再給大家介紹一項新增的旅遊項目橫江泛筏。古人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登山之後再乘竹筏,自然是皆大歡喜了。竹筏從南坑壩出發到登封橋,水路全程3華里。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白嶽峯巒,倒映水底,山村農舍,江畔相迎。這種既有鄉情、又有古趣的江流竹筏,是很受歡迎的。

到此我們的齊雲山之旅也就要畫上圓滿句點了這一路上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很高興能夠和大家成爲朋友,相聚雖短暫,但真情永長留。安徽山水很美,人情更濃,我們隨時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到時定會把酒話桑麻。好的,朋友們,火車站就要到了,請大家仔細檢查隨身攜帶的物品。再見!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3

天柱山著名遊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天柱山的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巖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爲“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臥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谷道人”。在這裏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

天柱峯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峯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睛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歎。天柱峯左、右側有飛來、三臺兩峯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天柱山飛來峯下的神祕谷被遊人稱爲“天柱一絕”。神祕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組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激動欣喜。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4

合肥市,歷史悠久,古稱廬州,又名廬陽,位於安徽省中部,地處江淮之間、巢湖北岸,轄東市、西市、中市、郊區4區和長豐、肥東、肥西3縣。總面積7266(市區458)平方公里,人口425.9(市區127.94)萬。市內道路寬闊,綠樹成蔭,景色優美,既多現代建築,又有名勝古蹟,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作爲安徽省省會,合肥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金融、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全國甲等開放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等30餘所高等院校。高科技工業園、科大同步輻射實驗室等蜚聲中外。

“合肥”名稱之由來,說法不一。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夏水暴漲,施合於淝,故曰合淝。”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東淝河,這是一種說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而爲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過這裏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里出壽春入淮河。《爾雅》上指出“歸異出同曰肥”。二水皆曰淝,合於一源,分而爲二,故曰合肥。

合肥市素以“三國舊地、包拯故里”聞名於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脣齒”的戰略地位,常爲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將張遼大敗孫權十萬大軍的逍遙津戰役,即發生在這裏。兩千多年前,這裏就已開始形成商業都會。秦、漢在此設郡縣,明、清爲廬州府治,民國時爲安徽省省會,如今已是千檣鱗次、商賈輻湊的商業都會。

合肥素有“綠色城市”、“花園城市”的美名,其環城公園便修建在合肥古城牆的基礎之上,沿着起伏的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綠林帶及護城河,精築而成。環城公園總長約達9公里,分爲六個景區,其中較爲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銀河景區;湖巒相映、水碧楓赤的西山景區;林木蔥蘢、芳草常青的環北景區。這樣的環城公園無城牆之隔閡,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風光。

近年來,合肥經濟突飛猛進,城建日新月異,五里飛虹東西飛架,廬州燈火流光溢彩。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崗工業區等鑲嵌周邊。淝水穿城而過,環城公園似翡翠項鍊;逍遙古津、包河秀色、瑤海公園等如珍珠散落其間;蜀山春曉、包公墓園、教弩梵鍾、吳王遺蹤,徜徉其間,弔古論今,讓人留戀忘返。

合肥的名勝古蹟甚多。從前有鎮淮角韻,梵剎鐘聲,藏舟草色,教弩鬆蔭,蜀山雪霽,淮浦春融,巢湖夜月,四頂朝霞八處,統稱“廬陽八景”。其中巢湖夜月,四頂朝霞等景,現已不屬合肥市;鎮淮角韻等景,因天長日久,物換星移,已蕩然無存,成爲歷史陳跡。現在的名勝古蹟以教弩臺,明教寺,逍遙津,包公祠等最爲著名。

合肥物華天寶,地傑人靈,名人輩出,星轉鬥移,改革開放給合肥帶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如今,合肥市正以科學城、工業城、園林城、衛生城的嶄新姿態,笑迎天下客,廣結世界朋友。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5

大家好!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旅遊!今天爲大家介紹安徽景點之一露寺。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位於安徽省九華山北路的半山定心石下,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國師朝禮九華,認爲如果在這裏建立寺廟,肯定會有高僧出現。禪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聽到這句話,立即募化建寺。傳說在開工前夕,滿山松針盡掛甘露,故命名爲甘露寺。清朝乾隆時擴建,咸豐時毀於兵燹,同治三年(1864)修復。全寺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主要的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韋馱殿、祖師殿、玉佛樓、禪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周圍樹林蔥蘢,雨露雲霧,幽靜宜人。寺的正門造得獨出心裁,進門後即見後牆,不與院落相通,到大殿須從兩旁山牆小門進去。整座寺廟依山佈局,共有五層,殿宇完整,樓閣整齊。背倚青山,淙涼泉水從殿角流來。寺旁有定心石,即是玉琳和尚當年歇息之處。現爲全國重點寺院。著名的九華山佛學院,也設在甘露寺內。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到著名的黃山景區來旅遊觀光。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一部分。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就是我們要遊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千米,位於黃山市境內。黃山在唐以前叫黟山,黟是黑的樣子,因爲山上多是青黑青黑的岩石,古人就給它起了這個名字。傳說中華民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大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溫泉裏洗澡,因而得道成仙。唐朝著名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很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沿用到現在。1990年,黃山被列爲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0_年,被評爲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在漫長的地質歷史年代中,大自然的無窮神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峯。這裏奇峯競秀,峯峯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峯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後命名的有36大峯、36小峯,近年又有10座名峯入選《黃山志:K這80多座山峯中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峯最高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峯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峯與風姿獨秀的始信峯1683米並稱爲黃山“四大奇峯”。各位若能登上其中之一,也算不虛此行了。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知道,黃山最著名的景觀,當推“黃山四絕”,它們分別是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黃山鬆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一般說,凡有土的地方就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山鬆則是從堅硬的花崗岩石縫裏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着松樹,它們長在峯頂,長在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岩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岩石縫裏,不怕貧瘠乾旱,不怕風雷雨雪,瀟瀟灑灑,鐵骨錚錚。你能說不奇嗎?其次是,黃山鬆還奇在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它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鬆、黑虎鬆、臥龍鬆、龍爪鬆、探海松、團結鬆,等等,它們是黃山奇鬆的代表。

各位遊客朋友,怪石是黃山勝景的第二絕。各位請看,在黃山到處都有奇形怪狀的岩石,它們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則奇巧玲瑰;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鬆巧妙結合成景。還有些怪石因爲觀賞位置和角度變,模樣兒也就發生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鶴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

各位遊客朋友,說完怪石,我們再來說說黃山的第三絕:雲海。雖然在中國其他名山也能看到雲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雲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的。大概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爲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恆,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衆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雲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各位遊客朋友,最後再來說說黃山的第四絕:溫泉。我們經常遊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峯涌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後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T左右,水質良好,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治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溼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隻能浴,不能飲;過去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其實,黃山溫泉不止一處。在黃山北坡疊嶂峯下,還有一個溫泉,叫鬆谷庵,古稱錫泉。它與山南的賓館溫泉水平距離7.5千米,標高也近,南北對稱,遙相呼應,這也夠奇的了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7

大家好!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旅遊!今天爲大家介紹安徽景點之一露寺。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位於安徽省九華山北路的半山定心石下,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國師朝禮九華,認爲如果在這裏建立寺廟,肯定會有高僧出現。禪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聽到這句話,立即募化建寺。傳說在開工前夕,滿山松針盡掛甘露,故命名爲甘露寺。清朝乾隆時擴建,咸豐時毀於兵燹,同治三年(1864)修復。

全寺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主要的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韋馱殿、祖師殿、玉佛樓、禪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周圍樹林蔥蘢,雨露雲霧,幽靜宜人。寺的正門造得獨出心裁,進門後即見後牆,不與院落相通,到大殿須從兩旁山牆小門進去。整座寺廟依山佈局,共有五層,殿宇完整,樓閣整齊。

背倚青山,淙涼泉水從殿角流來。寺旁有定心石,即是玉琳和尚當年歇息之處。現爲全國重點寺院。著名的九華山佛學院,也設在甘露寺內。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8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記的就是此亭。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爲知音。爲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爲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 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讚曰:"爲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爲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說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爲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臺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臺,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爲"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臺,曰"玄帝宮",登臺環視,但見亭前羣山涌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爲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9

安徽建省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有古皖國而簡稱“皖”。全省總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稱江淮大地,長江、淮河橫貫東西,將全省分爲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全省現轄17個市,105個縣(市、區),20xx年年末全省總人口6516萬人。

安徽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文化燦爛,古代中國道家思想創始人老子、莊子,東漢神醫華佗,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北宋名臣包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近代京劇鼻祖程長庚,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中國第一條鐵路的設計者詹天佑,文化名人胡適、陶行知,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等,都是安徽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也是從江淮大地上走出的科學巨匠。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淮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着深遠影響。

安徽區位優越。沿江通海,承東啓西、呼南應北,東與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無縫接軌,南與開放度較高的珠三角交流便捷,是國外及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安徽位於中國立體交通網絡的中心和樞紐位置,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福高速、105國道穿越南北,312國道、連霍高速、滬蓉高速、隴海鐵路和在建的寧西鐵路橫貫東西,全省鐵路密度居華東之首,高等級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區前列,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501公里、在建1400公里,6個航空港和水運港口能級也在提升,以高速公路爲骨架的快速交通網正在形成。

安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67種,其中煤炭、鐵、銅、硫、明礬石、石灰岩等10多種爲優勢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10位,尤其是煤炭已探明保有儲量250億噸,居全國第7位、華東之首。農業資源,全省正常年景年產糧食2500萬噸以上,油料250萬噸以上,棉花30萬噸以上,均排在全國前10位,茶葉、菸草、中藥材等特色高效農產品產量也居全國前列。旅遊資源,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品味最高的省份之一,全省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其中黃山榮膺聯合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科教資源,全省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等8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200多個科研機構,省會合肥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也是全國首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每萬人擁有的科技人員和在校大學生人數居全國前列。

安徽產業基礎雄厚。在汽車、家電、建材、工程機械、煤電、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領域,已在全國形成一定的比較優勢。馬鋼是全國五大鋼鐵生產基地之一;銅陵有色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銅生產加工基地之一,電解銅產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海螺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水泥和塑料型材生產企業;依託江汽、奇瑞、合力叉車、日立挖掘機等骨幹企業,全省汽車年產量超過40萬輛,居全國第七,叉車、挖掘機產銷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家電綜合產能進入全國前五,已成爲重要的家電生產基地之一。

安徽是水利大省,屬南北氣候過渡帶,地形複雜,降雨時空分佈不均,水旱災害頻繁發生,決定了發展水利事業在安徽有着特殊、重大的意義。新中國成立後,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初步建立起防洪、除澇、灌溉等工程體系,據統計,1949—20xx年底,全省水利建設總投資342億元。已建成各類堤防2萬多公里,主要堤防集中在沿江、沿淮地區。已建成水庫4866座(其中大型水庫12座、中型水庫104座),總庫容19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87億立方米。20世紀50年代,大別山區幾大水庫的建設,創造了當時國內外數項第一:佛子嶺水庫大壩是亞洲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梅山水庫大壩是世界最高的鋼筋混凝土連拱壩,響洪甸水庫大壩是國內第一座重力拱壩,磨子潭大壩是國內第一座大頭壩。全省已建水閘10929座,其中大型水閘41座、中型水閘280座。

蚌埠閘和臨淮崗工程爲淮河干流上的兩個攔河控制性樞紐工程。全省現有萬畝以上灌區397個,有效灌溉面積達1472.5千公頃,大型灌區9個,其中淠史杭灌區設計灌溉面積798千公頃,爲全國3個特大灌區之一。已建成水電站784處,裝機容量70.8萬千瓦。水利工程在抗禦歷次水旱災害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防災減災作用。僅、“十五”期間,我省水利工程防洪抗旱減災直接效益高達2500多億元,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同全國一樣,提前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由溫飽向小康的跨越,邁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特別是“十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就。20xx年,全省生產總值5375.8億元,增長11.8%,五年跨過了三個千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0.6%;財政收入656.4億元,增長26.1%,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7.7%.五年間,三次產業結構由25.6:36.4:38變爲17.9:41.6:40.5,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由33%提高到44%,城鎮化率由28%提高到35.5%;累計固定資產投資8010億元,是時期的2.2倍;累計利用外資53.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00.7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6%和6.4%.

以推進跨越式發展、實現奮力崛起爲主題,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東向發展、創新推動、中心城市帶動、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提升“861”行動計劃,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設和諧安徽,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新局面。

基本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xx年超過1萬億元,單位生產總值比20xx年翻一番半以上,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爲安徽崛起打下決定性的基礎。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0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爲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裏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衆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羣絕倫,光彩奪目。

桐城文廟爲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羣,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衆星拱月。據《安慶府志》、《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文廟建築羣以大成殿爲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爲對稱軸。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又名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佔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好似一組凝固的優美樂章。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

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對月臺,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檐廊迴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爲晉謁通道。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建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考試大編輯整理

通觀文廟建築羣,不僅石坊沖天,飛檐凌空,氣勢宏偉,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緻的磚刻、木雕、漢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漁樵耕讀”、“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文廟內設有桐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智的書,從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件,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1

各位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安徽省,我是安徽旅行社導遊王萍,很高興能和大家見面。我會用我的真誠去服務各位,用我的笑容去感染大家,希望大家在這裏玩的愉快。

在到達景區之前,問問大家,大家去過天堂嗎?估計大家都沒去過,沒關係,小王今天就帶大家去。雖然這個天堂呢是山寨版的,但是它也是全球唯一,如假包換。天堂寨風景區

位於安徽省金寨縣西南部,大別山北麓,它的南邊與湖北省英山縣、湖北羅田縣接壤。景區總面積有120平方公里,整個山勢呈南高北低分部,千米以上山峯有數十座,主峯天極峯海拔1729.13米,爲大別山的第二高峯。天堂寨不僅是安徽和湖北的交界山,也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因其良好的生態環境被譽爲植物的領地,動物的王國,淨水的世界,雲霧的海洋,娃娃魚的故鄉,杜鵑花的領地。景區現爲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等不及了吧,別急,在下車之前呢,首先,我要與各位約法三章:在遊覽風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同時保護好景區的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和菸頭,更不要學習孫悟空刻字哦,實踐證明,“名人”可不那麼好當啊。進入景區,我們還要換乘景區公交車。請大家跟我來,排隊上車。我們前方的目的地是虎形地。現在我們走在景區的盤山公路上,大家看你們的左手邊的山峯,它叫白馬峯,海拔1488米,因山形像一匹駿馬而得名,它由馬鞍、馬背、馬尾組成,那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馬的臀部。白馬峯千米絕壁,萬丈深淵;山脊上岩石裸露,雄奇險峻。每當暴雨過後,山谷中雲霧升騰,就像一匹白馬奔馳在雲海裏,引發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晴日時,陽光照射在白色的巖壁上,就像山峯上披着一層白色的雪。形成馬尾晴雪、鞍韉夕照等獨特景觀,十分壯美。看,那是白馬峯棧道,遊人可以通過棧道直達白馬峯峯頂,棧道倚絕壁而建,讓人望而生畏。如果有機會,有膽量的都可以嘗試攀登,練練膽量。

這裏就是虎形地停車場,下面我們要用徒步攀登了

相信大家已經隱約聽到隆隆水聲。沒錯,前方正是天堂寨的第一道瀑布了,這第一道瀑布叫九影瀑,山泉水從70米的高空落下,如同一條白練,落入深潭之中,非常的幽靜秀美。瀑布後巖壁上的白色岩脈蜿蜒曲折,像一隻老鷹,又像一條盤龍,有句名言道:山不在深,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此地也是靈氣聚集之地,這裏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非常高,是天然的氧吧。大家在這裏一定要做幾次深呼吸,沾沾仙靈之氣。

我們從右邊木棧道繼續前進,大家加油。好,上來以後我們就來到了第二道瀑布,第二道瀑布叫情人瀑、也叫垂簾瀑。她高44米,水勢柔和,幾度曲折,就像一個少女在撥弄她的秀髮,多麼動人嫵媚。在第二道瀑布這裏,還有一個亮點,請大家擡頭,這是一棵巨大的茅慄樹,大家來找一找亮點在哪裏?沒錯,在毛慄樹樹幹中間長出了一支小松樹。在這個拼爹的年代,毛慄樹就是小松樹的乾爹了,開個玩笑。這是山裏獨特的飛籽成林的現象,是山區植物繁衍的通常方法。這就是傳說中的節外生枝了。

繼續向前,到達第三道瀑布,它是瀉玉瀑。瀉玉瀑兼具了九影瀑的壯美與情人瀑的柔和,流水貼崖壁而下,捲起白色水花,好似滾珠瀉玉。瀉玉瀑名字由此而來。我們將從這裏乘坐索道上山。索道兩人一組,請大家自由組合。在坐索道的時候注意看你們的左手邊,你們將從空中看到剩下的兩個瀑布,淑女瀑和銀弓瀑。

經過20分鐘的空中漫步,大家就來到了海拔1660米的天屏峯了,從這裏俯瞰,荊楚大地盡收眼底。往右手邊方向走一點便是一個石碑,上面刻着“皖鄂交界地”。現在我們走的這條路就已經是安徽省與湖北省的交界處了。毫不誇張的說,您的左腳在湖北,右腳在安徽。正所謂一腳跨兩省,放眼望江淮。在這塊碑的背後還有5個字,刻着江淮分水嶺。沒錯,這裏便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您上山時看到的瀑布山泉都屬於淮河水系,過了這裏,在山的另一側,這邊都是長江水系了,這就好比人的一生,出生時大家都在原點,選擇不同的路,就會擁有完全不一樣的風景,因此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選擇的背後都是一個機會,這告訴我們,大家要把握住人生的每一次選擇。再往前走,眼前的山峯就是馬頭峯,大家看像不像一匹正在低頭吃草的駿馬呢,這是馬嘴,背上的松樹就像馬的鬃毛,非常的形象。其實這座山峯還暗藏玄機呢,如果大家從右往左看,像不像一隻駱駝?那邊是兩個駝峯。這邊是駱駝頭。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這個道理。

好,翻過一個小山頭,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天堂寨的標誌性景點——將軍巖,也就是各位門票上印的風景,大家看,站在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對面崖壁上,斜靠着一尊人面側身像,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額頭,眼睛,鼻子,下巴,胸脯還有微挺的將軍肚。就像一個氣度不凡的常勝將軍,他眼神堅定,仰望藍天。多麼驕傲,多麼英武。大家都知道,咱們金寨縣是紅軍搖籃,將軍故里,全縣共產生了59位開國將軍,其數量之多位居全國第二。革命年代,我們的先輩摸爬滾打,在槍林彈雨中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新中國。他們的犧牲與奉獻值得永遠銘記,我們更應該知道和平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

到這裏,今天天堂寨之旅就全部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一路配合和理解,如果小王有什麼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再次感謝大家。最後祝各位在今後的生活裏,六六大順,安康和美。謝謝。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2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於東經114°54’—119°37’和北緯29°31’—34°38’之間,緊靠以上海爲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200萬人。

安徽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兼備,並且分佈有廣泛的水面,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和其它衆多湖泊分佈於安徽中部,全省自北向南分爲淮北平原、江淮丘崗、沿江平原、皖西山丘和皖南山丘等五個自然區。

安徽地處南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區,屬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且雨熱同季,並具明顯的時空分佈差異,加上多樣的土地類型和豐富的森林、動植物和水產資源,適應農林牧漁業的多樣化發展。

安徽不僅山河秀麗、物產豐富,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薈萃,曾孕育出老子、莊子、曹操、華陀等一大批傑出的歷史文化名人;近現代也涌現出衆多的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及科學家,華人第一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對安徽的真實寫照。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3

李鴻章故居位於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氣勢宏偉,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被公佈爲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9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

李鴻章1820_年出生於合肥,他24歲中進士,後組建淮軍,鎮壓農民起義;在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期間,主辦洋務,興辦近代企業,創立北洋海軍,力圖富國強兵,被譽爲“中國對外開放第一人”;對外曾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20_年卒於北京,諡文忠,後歸葬合肥,有《李文忠公全集》傳世。李氏兄弟6人均身居高位,聚族而居,深宅大院,鱗次櫛比,覆蓋了合肥市繁華的淮河路中段的半邊街,時稱“李府半條街”。

李鴻章故居,僅爲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佈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樑畫棟,精美豪華,佔地面積20_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爲大門、前廳、中廳,三進爲二層閣樓,後兩進樓下有迴廊相通,樓上裝有美人靠迴廊相連,俗稱走馬樓,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稱“小姐樓”。故居復原陳列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雲變幻的一生,由這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鮮爲人知的苦難、曲折而又悲壯的歷程。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七星潭生態旅遊區參觀遊覽。首先,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景區的基本情況:七星潭景區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華物種的基因庫。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位置坐落在整個保天曼景區的東南部。景區內有七個連環飛瀑,故稱爲七星潭,這條常流不斷的七潭河清溪貫穿連綴整個景區,一潭一景,交相輝映。景區內的“天下一絕摞石羣峽谷”。是在近億年前地殼的平穩擡升和水流的平緩下切形成的獨特自然景觀。在這裏你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原始的震撼,一塊塊巨石彷彿經過刀削石劈,大自然在這裏盡情舒展歲月的滄桑變遷。七星潭的四季景色變幻莫測。景區的春天羣峯攏翠.山花爛漫;景區的夏季處處飛瀑濺珠.幽蘭飄香;到了秋天楓葉如火,層林盡染;景區的冬季更是迷人,銀裝素裹、冰雕玉砌。無論你何時來到這裏都能領略到七星潭帶給您的不同美景。

進入景區,大家首先看到的景點是“磐石聖樹”。此樹爲古楝樹,樹齡已經上千年,此樹常年吸收天地靈氣,樹根將巨石一劈爲二,當地村民把它供奉爲神靈之樹,常來此祈福祈壽。據說若抱此樹,能夠去病消災,延年益壽。

遊客朋友,進入七星潭景區你就進入一個植物的世界,動物的王國。這裏生長着千餘種珍稀植物,如珍貴藥材山茱萸、何首烏、桔梗、靈芝、各種菌類等;生活着百餘種珍稀動物。如大家都知道的娃娃魚、羚羊、禿鷲、蜥蜴等等......。還有這裏的羅漢瀑特產一種奇魚[這種魚奇就奇在每一條魚都只有一個眼睛],等會兒大家到了那裏可以仔細觀察。

前面到了羚羊隘,因羚羊經常在此山崖上行走而得名。此處山體大部分都是裸露的花崗岩體,坡度在80度以上,有一大片石面程青黑色的渾石組成。由於長期受到雨水的沖刷侵蝕,形成一條條的白色凹槽,恰如瀑布從天而降,又名開天石瀑。大家都知道,羚羊角是珍貴的中藥材,此處山頂上生長有羚羊愛吃的金柴.石豆等植物,所以這裏時有羚羊在上面行走覓食。羚羊的大小好像山羊,它們及其善於在懸崖峭壁上覓食。羚羊晚上睡覺也是很特別的,它們將雙角懸掛在懸崖或者樹上,使身體懸掛在空中躲避猛獸襲擊,適宜的環境,造就羚羊選擇在此繁育生息。

大家注意看前方的這塊石頭,似一艘快船穿越時光隧道從林海極速飛出,故名“林海飛船”。在景區內類似於這樣惟妙惟肖的天然石頭很多。例如到前面我們將看到的“天馬行空”,“金龜攀巖”等,它們獨立成景造型各異形態萬千,真可謂一步一風景,一景成一體,又景景相連,變化萬千。大自然用它自己的神奇魅力造就這些大小不同,厚薄相接的巨石羣景區。

遊客朋友,大家都知道伏牛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前面即將看到的就是有名的摞石林峽谷。摞石林峽谷位於七潭河的中游地段,這一帶的地質構造主要就是巖性爲中細粒黑雲二長花岡巖[岩石的形成大約在5--4億年前]發育着垂直與水平兩組原生節理。到了距今八千萬年前後,這一帶的河流下且速度與地殼擡升的速度緩慢了,協調了,就在河牀下切同時,側蝕的作用又十分活躍,地殼的勻速擡升,又與河流側蝕作用的共同雕鑿,這才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種罕見的地質風貌“摞石林峽谷”的如畫美景。此地獨特的地質構造,造就了這種世上少見的天下奇觀。

大家仰頭向上看,這座山峯叫靈鷲峯。山頂之上有三塊條石懸空伸出,前段尖翹翹突出的是鷹嘴,每當雨後初晴,常有鷹在這裏飛翔。這種鷹叫鷲,體型特大,生性兇悍,喜歡居住在陡峯和懸崖峭壁之上。大家注意了,靈鷲峯下面的潭叫“專魚潭”。專魚是七星潭特有的魚種,它通體黑色光滑,體型在一筷子長左右,體重不過二兩,身上沒有橫刺沒有魚鱗,喜歡在石洞間穿梭遊戲。

遊客朋友,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七星潭生態旅遊區。這裏珍稀植物遍佈山間,隨處可見蜥蜴穿梭爬行。前面這棵樹叫九月黃,每年到了九月,整棵樹的樹葉金燦燦。大家看它的樹根,它的樹根是生長在岩石夾縫中的,九月黃用它頑強的生命力來體現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向上精神。在這裏隨處可見這樣的九月黃,它們紮根石縫卻透着一股傲氣,穿破重重障礙,尋求生命的最佳境界。七星潭是一個超級氧吧,這裏的植被覆蓋率在百分十九十以上,空氣是經過無數的綠葉過濾後的超級氧,大家可以深深地吸一口氣,這裏的空氣透着特有的清爽和獨特的花香。我們前面的這片樹林是“萬木爭光”,在這片茂密的林子裏,裏面的樹木爲了得到陽光的照耀,競爭生長,高聳入雲,樹蔭相連遮天蔽日。以小喻大,樹木也是和人類一樣競爭生存,只有努力才能更上一層。夏季的這裏是天然的涼棚,休閒的佳境,避暑的聖地。

我們從這裏再往裏面走就是天井了。在濃蔭德的遮蓋下沿着山間的石階走過來,大家看這裏像不像一個自然生成的天井呢?走過曲折的林間小道,猛然看到這裏,一定會心胸開闊吧!這裏的流水順着80多米高的石瀑跌宕而下,崖壁下的清潭夏季清澈無比,游魚穿梭。冬季山上的水流形成百尺冰掛,到了潭裏又形成蓮花寶座,冰雕玉琢,晶瑩剔透。

大家再往上走,就到了連環七星潭了。七星潭原是一塊較大的花崗岩石體,經過大自然的神奇變化,形成了今天連環七潭。據當地流傳的故事說:“天有北斗星,地有七潭河”自從有了盤古開天地,就有了七星映北斗。七星潭位於七潭河的上游。河牀是由花崗岩垂直節理髮育和不均勻的地殼運動擡升形成的。當河流溯源侵蝕時,又沿着節理下切,陡峻的新河段與原來平緩的河道之間形成了裂點,河水長期在裂點處向下傾瀉,又形成了瀑布。到了洪水期間,河中夾帶的沙粒掏蝕河牀形成“潭”,“潭”與瀑布的梯形排布,又表示了水流侵蝕作用的週期變化。這裏青山疊翠,碧水清幽,千谷飛鳥鳴,萬澗玉珠滾。我們看着這裏的青山綠水,感受七星潭的自然生態,地貌景觀,讓我們忘了一切的煩惱,融進大自然的懷抱,盡情的暢遊吧!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5

在地勢獨特、風景優美的績溪坑口村有一座古祠,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川胡氏宗祠,有關專家讚譽它是中國古祠一絕。

據歷史記載,龍川是坑口村的古稱。村前有龍鬚山,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古稱龍川。後人認爲小溪(又稱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龍可以暢溪,故改爲坑口。這個傳說至今仍在百姓中流傳。龍川胡氏宗祠始建於宋,明嘉靖年間大修。坐北朝南,前後三進,由影壁、平臺、門樓、庭院、廊廡、尚堂、廂房、寢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組成。宗祠採用中軸線東西對稱佈局的建築手法。令人有氣勢磅礴,蔚爲壯觀之感。

對於胡姓兒孫來說,績溪是他們非常輝煌的一塊家園。唐代,績溪出了個散騎大將軍胡宓;宋代,出了個以兩劾秦檜而名垂青史的監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過奕世尚書胡富、胡宗憲;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開文、紅頂商人胡雪巖;近代出了著名學者胡適;當代,出了國家副主席胡進濤……這一個個名字,使青史留芳,爲胡姓生色。清末光是胡姓祠堂績溪全縣就有30座。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統宗,維護宗族的建宗法制的產物。對現今說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義,但它的木雕藝術卻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爲歷史文物來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觀賞價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獨樹一幟,形成自有的藝術風格,可謂木雕藝術的一顆“明珠”,“古祠一絕”的含義也就在其中。宗祠的木雕基本分佈門樓、正廳落地窗門、樑勾樑託和後進窗門等4大部門,均以龍鳳吉祥、歷史戲文、山水花鳥、優美境地等畫面爲立意構圖。花雕採用浮雕、鏤空雕和線刻相結合的技藝手法,圖案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高大門樓的雕刻是以歷史戲文和龍獅相舞爲主體的圖案構成。門樓22米寬斗拱承挑屋檐、翹首騰空。門樓前後兩間各有6根石柱、5根月樑和方樑,結構嚴密,佈局勻稱。方樑樑面雕刻“九獅滾球遍地錦”、“九龍戲珠滿天星”的精緻圖案;兩旁則是內容各異的歷史戲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軍聽令,躍馬橫刀,一幅幅鏖戰沙場的畫面展現眼前,儀門上彩繪蔚遲恭、秦叔寶兩門神把守大門,兩旁石鼓相依,大獅對峙。

越過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進(即正廳),乃是族長舉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徑166釐米的銀杏樹圓柱、柱基採用棗木刻成蓮花瓣託、架着大小54根冬瓜樑,結構爲擡樑和穿鬥式相結合,顯得威武壯觀。正廳的每根屋樑,兩端皆橢圓形樑託,樑託上雕刻着彩雲、飄帶,中間分別鏤成龍、鳳、虎,檁上鑲嵌片片花雕,連樑鉤均刻有蟠龍、孔雀、水仙花、萬年青,仰首凝望,玲瓏別緻。正廳兩側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別具一格。兩側各10扇落地窗門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爲主體圖案,花形千姿百態,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綻;有的亭亭玉立,隨風招展,有的平鋪水面,舒展如畫,無一雷同。更令人可愛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盪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羣之中,有鳥翔藍天,魚潛水底,鴨戲碧波,還有蛙躍荷塘,鴛鴦交頸,把整個荷羣畫面描繪得生動逼真,妙趣橫生……。正廳上首一排落地窗門的花雕卻是一幅“百鹿圖”,襯以各種山光水色,東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種形態的梅花鹿在這裏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驚疾奔;有的回眸招侶,也有的仰首呦鳴;有的飲水溪畔,有的口銜靈芝;還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撫舔,真是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登上臺階,來到古祠後進,這裏又是一個“仙境”。一排排落地窗門全是花瓶雕刻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圓、菱形、大口、長頸等各種形狀,千刀細刻,精緻可愛,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蘭、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可謂“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從正廳出來,走進正祠東側的邊房,其結構分上下堂,高度僅有正祠一半,木雕簡陋,另有風格。這是一座副祠,爲什麼要建這座副祠呢?據傳說,龍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駛如沒有鐵錨就無法停航靠港,故從外村請來一位丁姓住此護祠,丁姓好比鐵錨把大船釘住就穩當了。更奇怪事的是,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單傳,是何緣故,還是一個“謎”。古祠的“謎”,又何止一個。古祠大修之後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隻蜘蛛。有人說,古祠選用優質木料有關,也有的說,關鍵是古祠地處風水寶地的緣故。此“謎”雖未解開,但沒有蜘蛛網絡,花雕更顯風采。

大概是們對徽派木雕藝術的喜愛,又是人傑地靈的寶地,不少國內外人士和遊客,出差皖南或遊覽黃山,都要趕到此村遊覽一番,加之品味。這座古祠的木雕藝術,每年吸引萬多名觀賞者。反過來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風采。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6

黃山湖公園處於江陰北部,是AAAA級景區,主要圍繞黃山湖進行人工開發,臨近江陰長江大橋,內部還建設有五星級大酒店。公園佔地三十四公頃,其中湖面就佔去將近一半,綠化程度相當高。

黃山湖公園大概在20_年左右的時候完工開放,一直有聽說很多情侶喜歡去那裏,後來也逐漸演變成拍婚紗的勝地。我是一個地道的江陰人,從小早江陰長大,但一直沒什麼機會去那裏看看。20_年的秋天的時候,終於有機會和當時的一個好朋友以及他的一個老同學去了趟黃山湖公園遊玩。

因爲江陰比較小巧,地方也不大,所以從市區打的過去也不貴,具體多少忘記了。公園是開放式的,有多個地方可以進出,不收門票。可能是去的時間不對吧,公園內部沒多少人,顯得有點冷清,沒走多久就到了湖區。湖的周圍有塊沙灘,喜歡的人可以嘗試赤腳走走。湖邊還有小船可以租,可能也是人少的緣故,老版收了錢讓我們隨便用,並沒有規定時間。船是那種腳踏船,慢慢悠悠地吹着風,因爲不用趕時間,感覺還不錯。湖邊還有那種大氣球,浮在水面上,交了錢就可以進去玩。可惜老闆不在,我們沒試。劃完船我們就隨便找了條路走走,周圍樹木很多,還有一些雕像。聽說後來公園又見了一些娛樂設施。

整體來說,黃山湖公園繼承了江陰特色,小巧精緻,內部綠化很到位,環境比較清幽,湖水清澈,適合散步散心。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7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__旅行社歡迎你們來巢湖觀光、遊覽,我是你們的導遊__。今天我們的遊程是這樣安排的,上午遊湖天第一勝境——中廟,觀姥山島,途中游湖濱大道、巢湖、龜山;中餐於圩裏酒家就餐,下午遊銀屏山風景區,觀千年奇花——銀屏牡丹,仙人洞,後回溫泉度假區休息。我們巢湖市是因巢湖而得名,它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總人口450萬,轄廬江縣、無爲縣、含山縣、和縣以及居巢區,全境界於合肥、蕪湖兩市之間,周邊與合肥、滁州、六安、安慶等市相接壤,隔江與蕪湖、銅陵、馬鞍山三市相對望。巢湖在商周時建南巢,春秋到巢國,秦漢設居巢,唐代置巢州,後來稱縣,84年改巢縣爲巢湖市,到了99年的時候國務院撤消了縣級巢湖市,設立了地級巢湖市。我們巢湖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都非常豐富,故稱爲“皖中大花園”,巢湖的特產也是相當多的,比如說巢湖蜂蜜,巢湖槐米,煙花爆竹,等等。

現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湖濱大道上,這條湖濱大道是集旅遊、防洪、交通於一體的,是在91年那場大水過後開始建起來的,全長是53米,那麼大家左邊所看到的呢就是我們的巢湖,湖區水面800平方公里,沿湖23個鄉鎮,被三縣一區所環抱,及廬江縣、肥東縣、肥西縣和居巢區。我們巢湖與洞庭湖、洪澤湖、鄱陽湖、太湖並稱爲五大淡水湖,而我們巢湖在這五大淡水湖中是最小的一個。巢湖,又稱“焦湖”。相傳古時巢湖爲州,有一年大汗,小白龍私自降雨除汗,犯了天條,被天帝貶下凡間,遇得焦姥相救,小白龍爲報焦姥救命之恩,於是就告之了天帝要陷巢州的事,焦姥及時告與衆鄰,使衆鄰勉去死難,然而焦姥卻在知照衆鄰的時候延誤了逃脫的機會被洪水淹沒,其女兒也在慌忙中跑丟了一雙鞋子,且終被洪水淹沒,後來人們爲了紀念焦姥的精神,將所陷之湖稱之爲“焦湖”,而焦姥則化作了一座姥山,女兒化作了一座孤山,她的一雙鞋子化作了鞋山。當然這只是對巢湖的一個神話傳說,真正的巢湖形成當然是因爲地殼運動的結果了。

我們巢湖的三珍呢,就是銀魚、白米蝦和螃蟹。巢湖的出湖流域主要是裕溪河和牛屯河,通過他們流向長江。姥山島的面積是0.86平方公里,海拔105米。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塔就是文峯塔。當時此地流傳“姥山尖一尖,廬州出狀元”。廬州知府嚴爾圭爲了驗證此謠,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建塔四層,後因農民起義而輟工,到了清光緒四年(1878年)洋務大臣李鴻章倡捐,建塔三層,塔共七層,八個角,高51米,133級,塔內專雕佛像802尊,題石匾25件。郭若沐詩中有詩::遙看巢湖金浪裏,愛它姑姥發如油,即指姑、姥二山。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8

一 樓山書亭

樓山書亭位於進入牯牛降風景區的新火吳村的村口。樓山書亭曾經是吳應箕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吳應箕以身殉國之後,當時的社會名流以及吳家的後人,就把他生前所作的《泥灣觀兵》題壁詩,臨摹勒石,做成一塊很大的石碑,安放在亭子的正中間;同時,還有時人因敬佩吳應箕的“詩文”和“爲人”所做的對聯,也刻在一塊打磨平整的、長方形的條石上,存放在樓山書亭中,以此作爲對吳應箕永久的紀念。兩幅對聯的內容分別是:

書與劉城稱二妙;

諡同黃觀號雙忠。

另一幅對聯的內容是:

擊築爲屈秦千載以還懷易水;

揭竿思復漢百年仍是仰高田。

現在的這座“樓山書亭”,是村民們集資於20_年在原址上覆建的。復建後的書亭基本上保持了舊亭的式樣和風貌。

二 樓山橋,

眼前這座橋,是因紀念當地歷史文化名人、明末文學家、復社領袖、中國十大古典悲劇《桃花扇》中的重要角色吳應箕而命名的。吳應箕,字次尾,又字風之,號“樓山”。過了橋,標誌着進入牯牛降風景區的主景區。

橋南頭的景區標誌牌有關於這座橋樑名稱的具體內涵,但此處不妨略作補充:原池州市西門大街曾因紀念吳應箕的抗清義舉而取名“樓山街”,這個名稱從明末清七年級直沿用到公元20_年底。20_年初因撤鄉並鎮,原“樓山街”、“樓山居委會”的名稱,方纔被“杏村路”和“古舜居委會”的名稱所取代。剡溪河畔開闊的山間盆地和龍門裏幽深的峽谷,曾經是吳應箕起兵抗清大後方,據此,特將池城一條古老街道的名稱移植於此。

三 石公橋:

位於剡溪河干流上的這座橋名叫石公橋。明代萬曆年間,牯牛降山南有位才子,名叫鄭之珍,字汝席,號高石。他在寓居剡溪河畔時編創了《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並因此而一舉成名。當地老百姓對他非常尊敬。爲了緬懷他,就將他當年曾經經常走過的這道橋取名爲“石公橋”。當然,原來的橋是木板橋,現在這座簡易鋼混橋是在原址上覆建的。

四 戲鱷灘

戲鱷灘。河中數塊凹凸不平的巨石,形似噴泉自河中斜噴而出,人們因物象形取名“石瀑”。前面兩塊狹長的巨石,背面有條形花紋,很像兩條鱷魚爬向河岸,鱷魚身後緊追不捨的形似兇猛的河馬,正追着鱷魚戲耍,故名“河馬戲鱷”灘。

五、五福泉:(五福亭)

這泓清泉名叫五福泉。“五福”一詞,典出《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用白話文表述也就是:構成幸福完美人生的五大要素是:長壽,富貴,健康平安,修行美德,善終。

不過,這泓“五福泉”的內涵,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鄭之珍是牯牛降山南祁門清溪人,但他卻長期活動在牯牛降山北剡溪河畔一帶的村落中,並且在剡溪河畔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在中國戲劇發展史上極富盛名的鴻篇鉅製《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一舉成名之後,太平焦村的蘇氏家族又把他請去爲他們家族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子代父死”的孝道故事,編撰了他的第二部作品《五福記》。剡溪父老鄉親爲了祝賀鄭之珍《五福記》的誕生,就把這眼泉水取名爲“五福泉”。

史有明載:鄭之珍小時候因爲出天花,留下嚴重的目疾後遺症,給他帶來終生之痛。他本來天資聰穎,才華橫溢,但卻終生不第。爲什麼?一是不能排除當時的考風不正,二則因爲他的目力不好使然。從一般常見情況說,目力不好的人是不能用冷水洗臉的。然而,鄭之珍當年寓居剡溪河畔編撰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時,就經常到這眼泉水處來,掬這泓清泉洗臉,藉以滌除疲勞。久而久之,目疾竟然痊癒了,使他不僅順利完成了洋洋數十萬言《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並且接着又完成了《五福記》的創作。其人其事,追本溯源,有奇蹟誕生,就會有傳說紛起:有的人說是鄭之珍寫了《目連救母》勸人爲善的好戲,感動了佛祖,是佛祖保佑了他的眼疾痊癒的;有的人說是這股“靈泉”洗祛了鄭之珍的目疾,賦予了他“靈氣”。······說來也怪,這泓清泉打從叫着“五福泉”之後,還真的給當地的父老鄉親帶來不少福祉:誰家大人或小孩頭疼腦熱,取這裏的泉水煨制一些土方中草藥,服下之後,還真能藥到病除。如今,牯牛降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藉助旅遊開發的好時機,將這泓歷史名泉,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各位遊客,是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爲各位遊客祈福的真誠表示。同時,又在這泓清泉旁邊建了這座“五福亭”,給各位遊客提供一個從容納福的場所。此刻,以泉淨手或是在亭中小憩,都可以認爲是與福祉的一次“無縫對接”。

亭柱上有聯一幅,歡迎評點:孝由心動生百善;亭傍泉築名五福

六、

龍門潭

龍門潭。此處兩岸危崖高聳,碧流深潭橫亙,渾如兩軍對壘,一觸即發。因其形勢險要,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把這道景觀叫着龍門。龍門,既是龍門景區名稱的由來;同時,又似乎具有某種特殊的象徵意義。從特定的層面說,它是整個明朝歷史的最後一道門:——龍門以內深藏着朱明王朝最後的悲壯;龍門以外在當時則完全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的天下。

話題似乎應從這個地方開始:

朱明王朝從朱元璋1368年正式稱帝到1644年農曆3月19日崇禎皇帝朱由檢景山公園上吊自殺,其間連頭帶尾經歷了277年的時間。但,這只是出於歷史紀年層面的一種表述口徑;其實,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還是被控制在福王——南明弘光小朝廷朱由崧的權力轄區之內。弘光小朝廷覆滅之後,繼之又有僻處福建的唐王朱聿鍵,以“隆武”帝的名義組織反清復明的武裝鬥爭。吳應箕當時所組織的抗清復明武裝,就是這種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既是他與同仁一種自覺的行動,又與隆武帝的“聖旨”密切相關。撇開歷史的侷限性不說,吳應箕投筆從戎,組織抗清復明武裝鬥爭,並不意味着他知其不可而強爲,關鍵在於他要用自己淋漓的鮮血和堅強不屈的氣節踐行自己的生命承諾。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在現存《吳氏宗譜》中有着詳細的記載;後來在章建文先生編著的《吳應箕研究》一書中也有着詳細的論述,這裏就不細說了。再把話題折回到“龍門”與明朝歷史關門大吉的事件上來。

現今貴池區泥灣一帶曾經是吳應箕抗清復明軍事部署的第一道防線,而這龍門以內漫長幽深的峽谷,則是吳應箕的復營——密議軍機的指揮部所在地。當隆武帝的聖旨輾轉傳遞到吳應箕的復營——總指揮部時,不慎被叛徒告密,立即引來清軍的重兵圍困。終因寡不敵衆,兵敗龍門。當時在隱蔽處局部目睹了那慘烈場面的吳應箕的長子吳孟堅,事隔30年後故地重遊時,曾寫下追述當時場面的《壓氣培歌》,就是今人讀來,也仍然令人蕩氣迴腸!

基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一個時代結束之間的密切聯繫,所以說,龍門不僅是這個景區內一處頗富刺激性的景觀;同時,也是兩個不同時代互易其位的一道“標誌性”關卡。

龍門下方的碧水深潭,就是龍門潭。潭中之水澄碧透亮,美如翡翠。從特定環境層面上說,這因該是華東地區最好的水,——因爲這是從華東地區最後一片原始森林中滲流出來的特級水。

七、龍門石谷

這裏的石頭姿態各異,色彩豐富,黑灰色的石頭最多。它們叫變質岩。這些石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碳酸鈣,是由石灰岩變質而來;換句話說,是牯牛降地區在擺脫海水侵襲之前長期沉積的碳酸鹽類物質。假如從科普的角度說,這些顏色各異、成分複雜的石頭們,又給從事地質科學研究的工作者們,提供了充分展示才情的平臺。

八、勸善橋 駐馬亭

勸善橋。因紀念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問世而命名。當然,現在此處舊名重提,更兼有與時俱進的內涵,做人總是要多多與人爲善爲好。比如,經過這座吊橋時,不要擁擠,彼此互相謙讓,爲他人的安全着想,自己也安全。

駐馬亭。龍門以內是吳應箕的復營,換句話說就是吳應箕組織抗清武裝的後方總指揮部。據說,當年,吳應箕所部將領進山密議軍機時,經常將戰馬羈放在這個地方。現在,牯牛降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結合旅遊開發,把此處建成了具有紀念意義的遊憩場所,給人們懷古探幽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

九、中流砥柱

一塊扁平的巨石屹立於河道中間,逼得河水從它的兩側繞過,使人覺得它頗爲“霸道”;山洪爆發時,波濤翻滾,似野馬奔騰,橫衝直撞,而這塊巨石卻能巋然不動,又使人覺得它挺講“原則”的。因爲它不願輕易隨波逐流,故而人們就把它叫着“中流砥柱”。它與河中黑灰色石頭一樣,都是大自然造山運動的傑作。

十、鐘鼓石 碧玉潭

河對岸一塊扁平的巨石,形似鼓,故名石鼓。這邊一塊巨石,朝向河牀的一面圓圓的,且上小下大,形似一口鐘,故名石鍾。將這兩塊石頭合併取名,叫做“鐘鼓石”。“鍾”與“鼓”之間有一潭清水,像翡翠一樣碧綠,人們便很自然地叫它“碧玉潭”。無論是鐘聲還是鼓聲響起,這潭碧水都不可能無動於衷。所以,遊客們便習慣地把這組景觀叫做“鐘鼓聲震碧玉潭”。

十一、香果墩

這個平整的小高地,當地居民習慣上把它叫着“墩“之所以取名爲“香果墩”,就是因爲它置身於香果樹叢生的特定環境之中。牯牛降作爲安徽省境內第一個以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爲特徵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果樹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

香果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屬於落葉大喬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葉對生,橢圓形。花白色,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序上有多枚白色大苞片,結果時變爲粉紅色並留在果實上。果實紡錘形。種子有不規則的翅。爲我國特產植物。香果樹材質優良,用途廣泛;枝皮纖維柔細,可製作蠟紙或人造棉原料。

在景區峽谷深處,香果樹家族的“高祖”、“曾祖”們,恭候岸畔林間,隨時接見進入景區造訪的各路遊客。

十二、迷宮

這裏有一個迷宮,裏面七彎八拐,稍不注意,就會迷路。據說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些當地居民藏身洞中,還真得避過了不少的殺身之禍呢。據地質考察得知,在古代,這座山體結構極不穩定。地殼變動時,山體相互擠壓、衝擊,在向下滑坡滾動過程中,“搭建”起大小不等的地上洞穴。這個迷宮就是這樣自然形成的。誠然,雖然是“迷宮”,但無論遊人走在它周圍的任何一條木質棧道上,或者是穿越“迷宮”,最終都能夠到達石板步道上。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十三、栓牛石

拴牛石。據神話層面的傳說,在皖南境內之所以有這麼一座形似一頭神牛的大山屹立此處,主要就得益於這根巨大的“拴牛石”。

據說,遠古的時候,從天而降的“牯牛”,起初並不安心於民間的勞作。於是,玉皇大帝一怒之下,便將手中的龍頭柺杖扔下凡間,化作了這根巨大的栓牛石,將“牯牛”永遠地拴在了這個地方。後來,由於這頭牯牛長期身處民間,由原來的高高在上而逐步轉化爲腳踏實地,對民間的疾苦有了深入的瞭解,善良的天性獲得了徹底的覺醒,真心誠意的爲當地老百姓辦了許許多多的好事。玉皇大帝賞罰嚴明,準備給原本是天界的“牛倌”紮紮實實的提拔一下,可是這牛倌的“牛脾氣”又上來了,好歹不肯上天赴任。玉皇大帝寬仁爲本,認爲這牛倌作爲“空降幹部”爲民間百姓確實做了不少好事,與老百姓相處得可以說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很給天宮長臉的,於是就成全了這頭牯牛的心願;並且,念動咒語,將最初的栓牛石一變而爲功德碑,把牛倌的許多好處都記載在這塊功德碑上面。如果誰能識得天文,肯定能夠讀出其中的“天機”;否則,就只好把這個問題帶回家從容研究了。

十四、田園風光

在兩座小山崗之間,有一片梯田。梯田上方,是散落在林間的民房,粉牆黛瓦、錯落有致。這個地方原來叫着檀家園。春暖花開時節,梯田中油菜花一片金黃,流光溢彩,耀人眼目。放眼望去,山林滴翠,黃花耀金,粉牆黛瓦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

十五、西風廟

西風菩薩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民間神話人物,在《康熙石埭縣誌》上有關於“西風菩薩”的記載。因爲他不是“國家級”的“名神”,所以對於外地的遊客來說,不一定有多少了解。然而,人們對“濟公”這個神話人物,卻是耳熟能詳的。從類比的角度說,“西風”就是石臺當地居民自己的“濟公”。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19

首先我代表中國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很榮幸能爲各位嘉賓服務,我就是大家兩日遊的導遊員,我的名字叫王平,大家叫我小王也可以,我們的車是藍白相間的大巴,車牌號12345,勞煩大家一定要記住了,在我身後的就是我們勞苦功高的司機李_師傅,他是擁有多年的駕車經驗的老司機,李師傅不僅人長的帥,開車技術也是一流,坐他的大家可以儘管放心。在接下來得幾天就由我和司機師傅陪伴大家一起度過~實在我一上車看到大家的時候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許我現在不能一一的記住大家的名字,但着不要緊,在稍候的幾天的旅途中吶,我會逐漸的瞭解大家,大家現在只要記住這小王這張並不出衆的臉哈,那我們的車就是我們流動的家,請大家也保持我們家的衛生,在這裏小王也提醒大家,在旅遊景點一定要注意人身和財產安全,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有事您說話,小王一定全力爲大家服務,同時小王也希望各位多多配合我的工作,預祝我們的旅程順利圓滿。好了,小王在這裏也廢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就要去著名的齊雲山風景區,在這裏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齊雲山風景的概況。

齊雲山位於黃山市休寧縣境內,距休寧縣城15公里。休寧縣僅清朝一個朝代就出過12名狀元,佔清代狀元總數112名的百分之十還多,單縣列全國第一,是個名符其實的狀元縣。齊雲山古稱白嶽,明嘉靖時,明世宗因年過三旬還未生龍子,便命龍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在白嶽爲他建醮求子,建醮就是做道場,結果應驗,嘉靖喜得龍子。因爲他看到白嶽的最高峯如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就開了金口,把白嶽改成了齊雲山。齊雲山景區面積爲110平方公里,分爲橫江、月華街、樓上樓、南山、雲巖湖五大景區。是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四大道教聖地於一身、丹霞地貌、道教文化、摩崖石刻,湖光山色於一體的山嶽風景區,與黃山、九華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輝。

齊雲山是一座沒有掛牌的歷代書法石刻藝術陳列館。天開圖面的仙境美景,令歷代文人雅士趨之若鶩,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達夫等都先後登臨,留下了衆多的摩崖石刻和名碑勝蹟。據統計,現尚存摩崖石刻305處、碑刻232塊、古石坊刻7座,冠蓋江南。

朋友們,山與山的差異其實是很大的,就拿黃山與齊雲來說,黃山是花崗岩峯林地貌;齊雲山爲丹霞地貌;黃山直立而怪異;齊雲山橫生而端莊;黃山山岩青黑,齊雲山崖壁赤紫。與花崗岩體山相比丹霞地貌山的分佈要少的多。國內的名山除齊雲山外還有廣東的丹霞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龍虎山等,但它們既沒有齊雲高,更沒有齊雲紅。齊雲山6500萬年前本是內陸斷陷湖盆,河流攜帶來的大量泥沙、礫石在湖中形成沉積岩,當時在白堊紀氣候十分炎熱,沉積岩中的鐵離子受到了強烈的氧化,把岩層染成了紫紅色。這裏也曾經繁衍生息過大量的恐龍。齊雲山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第四紀新構造運動,板塊碰撞後對山體的擡升,再加上外營力的切割和水流的侵蝕,導致了完整的山

體的不斷崩塌解體,逐漸形成了今天這種丹崖絕壁,溝壑縱橫、秀峯林立的自然景觀。

齊雲山有36奇峯、72怪巖、16幽洞、32飛泉。

齊雲山大部分山峯雖說高度多在580米上下,但因爲山幾乎是平地而起的,相對高度較大,仍然顯得巍峨壯觀。齊雲山的奇峯以香爐峯、五老峯、三姑峯最爲靈幻;怪巖以象鼻巖、天橋巖、紫霄巖最具神工;幽洞以真仙洞、樓上樓最爲神祕玄奧;飛泉中珍珠簾飛珠濺玉,飛雨泉晴空飛雨。更有水光瀲豔、清幽恬淡的雲巖湖,雲巖湖是工業污染加劇的時代極爲難得的一泓碧水。雲巖湖湖汊縱橫幽深,青峯夾峙。船槳拍擊湖水水鳥驚飛,那種場景和感覺都是妙不可言的。齊雲山又是一座以道教揚名的山。魯迅先生對道教的地位及意義都有極高的評價,他認爲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它與中國的政治、軍事、哲學、史學、文學、藝術、科學、醫學、武術、養生、民俗等等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早在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有道人龔棲霞在棲真巖辟穀修煉,羽化飛昇後,齊雲山的山岩下、幽洞中多有道人清修。相傳在宋代,真武大帝雲遊四海,遍訪名山,最後相中了齊雲,要受這方香火,後來白鶴仙子知道了他的心思就命百鳥銜泥,塑成了玄帝神像。玄帝就是真武,是民間和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

黃山白嶽相對峙,細看從來無厭時。這是歷代儒道大師和名人高士對黃山、齊雲兩座山的評價。古往今來,齊雲山以它的神祕玄奧、奇觀勝景以及香火鼎盛,吸引着衆多文人雅士、高官大賈和虔誠的信徒。象朱熹、王陽明、徐霞客,還有海瑞、戚繼光、唐伯虎、袁宏道、郁達夫等等。他們登臨齊雲山,寄情於峯巖幽洞,或賦詩題詞,或樹碑爲記,紛紛盛讚名山,一時傳爲佳話。就連清乾隆皇帝巡遊江南時也不甘寂寞,要給齊雲山留下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讚美詩,也正是他們爲齊雲山留下了珍貴而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齊雲山人文景觀中,號稱江南第一的摩崖石刻和碑刻佔有突出的地位。這些石刻年代最早爲宋代,數量最多的要數明清,主要分佈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橋巖一帶,全山共有一千多處。這些石刻流派紛呈,風格各異,正、行、草、隸、篆俱全。有的雄勁豪放,有的柔婉清麗,有的剛勁傲骨,有的飛龍走蛇。再加上刻工精煉嫺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韻,堪稱藝術瑰寶。天開神秀、齊雲勝景、亙古奇觀等是崖刻中的珍品,氣勢恢宏,令人歎爲觀止。如果用大文豪郁達夫的話說:齊雲山有一部偉大的金石志好編。

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束了,小王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和大家的共處就是百年休的同車行!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在這幾天中,小王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裏說聲抱歉。再一個自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此小王說聲謝謝了!最後一個字還是源,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新安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身體好,工作好,心情好,今天好,明天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20

朋友們,你們好!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在這裏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遊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於黃山市管轄。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爲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溫泉裏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朋友們,你們不遠千,甚至萬里到這裏,就要親眼看一看黃山的美嗎?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樂嗎?是的,黃山是絕美絕美的,可說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長地質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峯。這裏競秀,峯峯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峯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後命名的有36大峯、36小峯,近年又有10座名峯入選《黃山志》。這80多座山峯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峯最高(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峯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峯和風姿獨秀始信峯(1683米),是黃山的朋友,哪怕登上這四座奇峯中的一個,也算不虛此行了。

下面,我再把黃山四絕分別作個介紹。

說起黃山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鬆。黃山鬆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一般說,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鬆則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着松樹,它們長峯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岩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岩石縫裏,不怕貧瘠乾旱,不怕風雷雨雪,瀟瀟灑灑,鐵骨錚錚。你能說不奇嗎?其次是,黃山鬆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說,黃山鬆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鬆、黑虎鬆、臥龍鬆、龍爪鬆、探海松、團結鬆等等。它們是黃山奇鬆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岩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鬆巧妙結合成景。還些怪石因爲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也還有些怪廠,在不同條件下看,會產生不能的聯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觀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說雲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雲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雲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爲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恆,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衆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雲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後,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遊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峯涌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後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溼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隻能浴,不能飲;過雲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其實,黃山溫泉不止一處。在黃山北坡疊嶂峯下,還有一個溫泉,叫鬆谷庵,古稱錫泉。它與山南的賓館溫泉水平距離7.5公里,標高也近,南北對稱,遙相呼應。這也夠奇的了。不過因爲它地處偏僻目前還未開發利用。

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涌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溫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峯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遊、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琅琊山簡介

凡讀過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的人,無不爲其描繪的美景所傾倒:“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何以名琅琊,歷來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東晉琅琊司馬睿曾寓居於此而改稱琅琊。另一種說法是:西晉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釉率數路大軍“出塗中”(指滁水流域)滅吳,吳主孫皓“詣釉請降”獻璽即在此,因而山稱琅琊。而《古今圖書集成?琅琊山匯考》載又一說:“人以其有似於山東東海之琅琊山,故亦名爲琅琊。”

琅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峯“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琅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佈山間,歸雲洞、雪鴻洞……神祕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

深秀湖位於回北門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轉彎處,古爲一水潭,是遊人臨溪垂鉤之所。1958年,滁縣人民政府將水潭擴建成一座小水庫。1983年,琅琊山管理處因地制宜,將這裏闢爲一新的風景區。因其三面環山,景色秀麗,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約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餘家窪水庫,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橋,因橋有九曲,通稱九曲橋。橋墩用青石砌成,橋面爲水泥預製件,具有明顯的現代建築特色。橋上築有湖心亭,亭頂盎金黃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籬,又有古建築特點,湖面側建有三間六架樑木的水榭,爲旅遊服務場所。水榭下爲人工青石基礎,湖水貫通其下。春夏季節,遊人憑水而樂,清涼爽快,堪稱妙境。

會峯閣是琅琊山風景名勝中的最高建築物。它於1988年開工興建,建築在南天門的明朝建築會峯亭的殘基上(原會峯亭被日軍侵略中國時燒燬)。新建築的會峯閣依山而建,美觀大方,氣勢雄偉。從四面觀看,高低形狀各不相同。從東面觀看,它有三層,從南面觀看,它有四層:從西面觀看,它有五層。高度24米。會峯閣每層是六面八角,都採用古典建築的飛檐翹角式樣,閣頂用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樑畫柱,古樸大方。閣上24個鈴角,都裝有銅鈴,山風拂處,金聲四起,悅目賞心,聞聲如入仙境。晴朗天氣,登上會峯閣,極目遠望,天高地闊,心曠神情。這裏陽光和煦,山色蒼茫,羣山巍峨,匍匐腳下,給人以“一覽衆山小”之感。大概是因爲衆山列隊,一收眼底,這裏象一座檢閱臺,檢閱千山爭秀,萬峯蒼鬱,所以此閣才命名爲會峯閣吧!由於會峯閣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峯,人們都愛來此瞭望祖國的壯麗山河。站在會峯閣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煙霧蒼茫,村莊星羅棋佈,河塘閃亮如鏡,在晴朗無雲天氣還可以隱約看到幾十公里外的長江如帶,浩渺東去。

安徽景點導遊詞 篇21

九華山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西南部,北臨長江、南望黃山、東靠太平湖、西接池洲市,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山上最高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九華山峯氣勢雄偉,宋王安石讚譽“楚越千萬山,雄越此山兼”,九華山古名陵陽山,唐朝以前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蠻異狀,其數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寶年間(736—756年),詩人李白曾三上九華,先後在《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和《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兩詩中,寫出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在詩中他把九子山的九太主峯,比作盛開的蓮華。因古漢語中“花”通“華”。於是在天寶十三年(752年),九子山更名爲九華山,山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華山靈秀的自然景觀瑰麗,境內奇峯峭石、飛瀑流泉、竹海松濤,清幽秀麗,漂渺奇異,春日,滿山芬芳、百鳥合鳴;夏日,佳木繁蔭,穀風清涼;秋日,風霜高潔,別有情趣;冬日,瓊樓玉宇,超然空靈,給人以“四時之景,而了亦無窮”的感覺。

九華山不僅以奇峯峭石、飛瀑流泉清幽秀麗的自然美景而聞名。更是以“地藏菩薩道場”而着稱於世,然而最早在九華山進行的宗教活動並不是佛教,而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早在西漢元時五年(前11—前1_年)九華山就有道場建立,並列入道教“七十二福地”裏的“三十九福地”。東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國(今印度)僧人杯渡錫九華初建茅廬,到了唐開元年間(719年)新羅國[今韓國]僧人金喬覺,於24歲渡海來唐,他雲遊了許多名山大川,到過南京的寶華山、貴池齊山等,最後他來到九華山,見九華山秀麗、清幽便決定留在山中求法修道。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了75年,於唐貞元十年(794年)農曆7月30圓寂,壽止99歲,佛弟子依照浮屠之法將金喬覺蓋缸三年,三年後開缸發現他遺體綿軟,臉面如生,骨節轉動有如金鎖般響聲。各種跡象與佛經上所說的地藏菩薩極爲吻合,衆僧認爲金喬覺就是地藏菩薩的轉世,因金喬覺俗家姓金,佛教徒們便尊他爲“金地藏”,其肉身在九華山神光嶺上的肉身寶殿裏供奉,後經歷代君工的推崇香火逐漸興旺起來,到了明、清兩代更是鼎盛,當時全山有寺院達300多座,僧尼達5000餘人,香火之盛甲天下,素有“東南第一山”“蓮華佛國”等美譽。

在_期間由於政局動亂,在極左思想總衝擊下,有的寺院被拆毀,有的年久失修倒塌,有的被佔用,在“破四舊,立四新”的浪潮中,不少僧尼被迫還俗和外流,自1984年後,中央落實宗教政策之後,祗園寺恢復了叢林,提倡信仰自由,僧人當家作主,調動僧尼“自己管自己”的積極性,推動弘法利生事業。目前九華山現存寺院99座,其中96座寺院爲全國重點寺院,分別是:化城寺、祗園寺、甘露寺、百歲宮、肉身殿、上禪堂、旗檀林、天台寺、慧居寺,僧尼達到千餘人。

九華山寺院建築風格獨特,九華山屬花崗岩山地地貌,地形的複雜,建築用地狹窄,因受地理氣候環境因素的制約,山上寺院的建築改變了傳統的形式,因地制宜,佈局靈活,以懸崖峭壁,巨巖山洞或自然起伏的臺地山坡爲基礎,巧妙地運用不同規則的地形,精心構築富於空間變化,層次分明,外觀峻險古樸,內部則曲折迷離,多數寺院於民居相連,遊人很難分辨,體現了僧俗共修,古人曾讚道“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

九華山以他獨有的佛教文化着稱於世,除其供奉的地藏菩薩確有其人外,不腐肉身更使九華山名聲大振,從唐至今,先後共出現了十五尊真身,不幸_時被毀九尊,現今保存6尊無瑕、大興、慈明、仁義、明淨等真身,有僧有尼,數量之多實爲罕見,九華山地處長江南岸,氣候溫和土地溼潤,爲什麼這此僧人圓寂後遺體不腐呢?目前尚無科學診斷有待於後人揭開神祕的面紗。

九華山物華天寶,特產豐富,有香菇、木耳、石雞、九華毛峯、黃精,其中九華毛峯又名“地藏茶”,屬高山雲霧茶,細如雀後,形如佛手,湯色黃綠清亮,香氣持久,相傳由金喬覺當年從家鄉新羅(今韓國)攜來茶種,種在神光嶺上,長年雲霧滋潤,茶葉殊佳,是九華山最古老的佛茶,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如今九華山茶廠採製的各種名優綠茶,因其價廉物美而供不應求。“黃精”是一種中草藥,吸取黃土之精華,一年長一節,十年一尺,實爲罕見,據《本草綱目》記載,黃精又名雞頭參,太陽草,主要有補血補腎、治高血壓及排毒養顏,據考證九華山的真身菩薩生前常以採黃精充飢,苦心修行,唐代杜甫詩曰:“掃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年冰雪融。”可謂是“北有長北山人蔘,南有九華黃精”,是贈送親友之佳品。

各位!快到九華街之前,我把一些注意事項對旅客們說一下,由於九華山地處皖南山區,各方面條件有限,賓館的硬件設施還未達到標準(如冬天凍水,夏天停水,旺季房間緊張等……),但是酒店的服務衛生請旅客們放心,多數酒店都依山勢而建,山上長年雲霧籠罩,一年之中有一百八十天是雨水天氣,房間內相對來說潮氣比較大,請各位多多諒解了。請在旅途中牢記:

1、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安全第一;

2、進入猴羣區不要逗玩猴子,以免被猴子襲擊。

進寺院時請注意:

1、寺院的門檻不能踩,也不能坐在上面;

2、法器和佛像不能隨意摸,殿內禁止攝影拍照和大聲喧譁;在敬香時,隨時留意香火,注意防火;如果您在我們安排的行程外自由活動的話,請您記好下榻酒店的名稱和方位,貴重物品保管好。

好啦!現在我們已到了下榻的酒店了,請各位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進房,半小時後在大廳集合,午餐後正式開始我們的九華之旅,最後預祝各位九華之行圓滿開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