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5W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

一行十餘人,隨旅行團的車踏上前往九華山、太平湖之旅,五小時餘,抵太平湖。好一個太平湖,方圓四十多公里碧波盪漾,青山環抱。泛舟於湖上,遠觀陽光下的萬頃湖面波光鱗鱗,如寶盤潑翻,碎金點點……近望則濃郁如蔭,似一塊巨大的綠緞,光亮耀目,湖兩岸延綿的山脈重巒迭翠,與這湖光相映相諧,真個把人的心都染綠了、滴翠了。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精選19篇)

傍晚,宿於太平湖畔,坐至窗前觀湖隅一山、一水、一舟、一亭,靜靜體味那種:“浮萍破處見山影”;“水輔湖水銀爲浪”;“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古臺芳榭,飛燕蹴紅英”的意境,不由得生髮出“不知今昔是何年”的感觸。晚飯後,下起了雨,撐着花傘,走至湖邊,此時的湖面已成了“百道湖光千樹雨”的景緻,雨簾爲湖面輕蕩起如霧的薄煙,寧靜、飄渺;太平湖好似一位如花的少女,不斷地俏裝倩扮,讓你一睹她的千媚百嬌。

是夜,“結廬在人境,竟無車馬喧”,清脆的鳥啼,悅耳的雨聲伴我入眠,竟格外地香甜。

山色

翠晨,一行人向九華山進發,方出院門便見碧翠如洗的天空寬朗博大,雲蒸霞尉,頗爲壯觀,山因着夜雨的浸潤愈發青翠,大地上萬物皆清朗爽目,清新宜人。車行中,見前方山巒雲霧繚繞,山峯若隱若現,一縷輕雲融着農舍的炊煙裊裊而升,象一襲潔白的飄帶,它的旁邊是碩大的雲團,雲團的頂層托起一座金碧輝煌的古堡,美麗極了,雲團周圍百里煙霞,千姿百態,飄逸瀟灑。環繞雲層的則是湛藍的碧空,純淨、明亮,令久居都市的我萬分羨慕擁有這方藍天的人們。曾觀過美國一部科幻片,片中描寫未來的人類因大氣污染而被迫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天罩中,出生在那裏的孩子們只能從書本上去想像藍天白雲是什麼樣子,這是多長可怕、可悲啊?但願人類永遠也不會有這災難到來的一天,願人類永遠擁有藍天白雲。那麼,我們人類的每一位成員,又能爲保護環境,保衛家園做些什麼呢?

一路觀景,不覺中已至九華山脈,真個此地與異處有着別樣的不同;但見九十九座峯座座巍峨挺拔、姿意奇特,山脈之間蔥綠青翠、縹緲如幻。海撥一千三百四十二米的最高峯大王峯偉岸險峻、氣勢磅礴,蓮峯則清秀明媚、娥娜多姿……入得山來,但聽淳淳泉聲,但見古木參天,但聞陣陣花香,難道這山、這水,這一草一木皆因染上了仙氣而脫胎凡骨,而帶有一種神風仙韻?且不說那有關地藏菩薩修練成仙的傳說,更不談那凡人所無的肉身仙骨,只這美妙仙境便讓人先醉了個透!而眼見那些善男信女們跪地進香、求願,不由人不爲這種執着的信念感動。

下山路上,見山下片片梯田,層層茶園,陽光下五彩繽紛,披金描銀,好一副田園風光!好一片錦繡河山!

美哉,太平湖!妙哉,九華山!你的湖光山色令我難以忘懷!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2

新年新氣象,我們全家組織了春遊活動。經過層層篩選,大家將目光鎖在了著名的佛教勝地——安徽九華山。她蜿蜒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南望黃山,北看長江,方圓120 公里 ,最高峯海拔 1342 米 。山間香菸繚繞,靈秀幽靜,古木參天。

懷着興奮的心情,全家在3 月24 日下午6 點踏上了九華山之旅。其實最值得回憶的是當天上午,整個家庭都瀰漫着興致勃勃的氣氛,大包小包堆在一邊,大家互相分享着這份期待。經過約6個小時的顛簸,當天晚上抵達了我們的第一站:青陽銀杏賓館。還見到我們的導遊——小孫。爲了第二天的九華山之旅,大家都準備好好休息,養足精神。

第二天吃完早餐後,我們一車人就浩浩蕩蕩出發了。當車子慢慢駛進九華山腳的時候,九華山在我們腦海中模糊的印象就慢慢清晰起來。導遊對九華山的介紹猶如在耳: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峯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峯20多座,爲首的是十五峯。天台,天柱,獨秀,花臺,雲外峯如臺似柱,聳入雲霄;蓮花,芙蓉,翠屏,以微,翠蓋峯有芙蓉出水之勢“間聳航”,“雄叫天門”等茂石更是鬼斧神工。山間秀溪縈懷,銀瀑飛,景色米人。九華山古剎林立,香菸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現有寺廟80 餘座,僧尼 300餘人,已逐漸成爲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

從剛進山門開始,就可以看見幾座廟宇。我們住在九華山的中心地區——九華街(金鳳凰賓館),那裏很小,但銀行、公安局、學校、影院、醫院等一一俱全,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街上的建築物只有四種顏色,棕和黃是與佛有關的,黃色的圍牆象徵着警戒,但大部分寺廟又不是特別的'莊嚴,寺廟的建築風格與當地居民差不多,體現了寺廟的民衆性。黑與白是與百姓有關,老早的房子矮而小,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涌現出了許多兩三層小樓,他們大都被私人用作旅館和飯店。大街上穿着袈裟的短髮和尚和普通羣衆川流不息。放下一身沉重的旅行包後,大家整裝待發,在孫導的帶領下走向九華山。

早上我們遊歷了化城寺、地藏禪寺等寺廟。主要聽孫導講述了九華山肉身菩薩的由來,傳說九華山是藏王菩薩修煉地。這位地藏王菩薩來自現在的韓國,俗名金喬覺。在當時是韓國一位皇子。他徒步來到現在的九華山修行並在圓寂後形成了肉身菩薩,所以他在九華山有不可以替代的地位。一進寺廟,就能感受虔誠的向佛之心。此時此刻,信佛與否已經不重要了。所謂入鄉隨俗,大家在這樣的氣氛下都起了肅敬之心。想不到我們公司裏還有不少信佛的人,很多同事沿着路買了香。一個早上下來,我們對九華山有了基本的瞭解,由於九華街位於山腰,走在街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九華山山前山頂白色的百歲宮、黃色的東崖雲舫及飛虹橋。我對它們有一種神祕莫測的感覺,這更加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午飯是由中青旅安排在郵局飯店吃的,大家對午飯還是比較期待的,吃得狼吞虎嚥,後來還加了菜,準備午飯後的天台之行。

聽說天台很高,爬上去要着實費一番工夫。於是我們選擇了坐索道上天台,等領略天台的美景之後再徒步下山。坐在纜車上望向遠處才真正感覺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了個人的渺小。讓我想起了空子登泰山的感嘆:一覽衆山小。雖然九華山無法和泰山的氣勢相提並論,但是也讓我有了這種感覺。

一到天台腳下,導遊就告訴我們要跟緊隊伍,並且把我們分成了幾個組,每個組選一個組長負責清點人數。我當時聽了不以爲然,這麼多人能丟嘛!但是沒過多久我就開始後悔了,因爲我和李丹丹掉隊了!進了大殿後面有好多佛像,當我們一一叩拜完後才猛然意識到中天行的大隊伍不見了。我的額頭開始微微冒出細汗~ 於是我們兩個立刻使出全身的力氣,以最快的速度跑過 N道階梯,衝向大門。但是讓我害怕的是,當我們到了大門的時候,依然不見一個熟悉的影子——陳哲的兒子。但是此刻眼前是天台的 N+N道又狹窄又高的石階…最後我們兩個總算是氣喘吁吁地爬上了天台。回到隊伍的感覺真好啊!

下天台的過程真是又累又有趣。一路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坐纜車所無法領略的風景。到山腳的時候幾乎每個都是筋疲力盡、彈盡糧絕了!

第二天我們的目標是百歲宮,主要是想看看明朝無暇禪師的肉身,他活了一百多歲,百歲宮大概就是由於這個緣故而得名的吧。經過了前一天的奮戰後,聽說還要親自爬上那麼高的百歲宮,一開始我們都有點害怕了。但是在大家的相互鼓舞之下,最後我們的全家都齊集在了百歲宮門口。

這次春遊愉快地結束了,旅程真快樂呀!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3

十月三日,陽光明媚的一天。

我和爸爸媽媽五點就起了牀,我迫不及待的問:“既然我們昨天收拾好了行李,爲什麼現在還不走?”“再過一會兒,我們要接奶奶。”媽媽說。“哦,只好等等了~”

‘嘟嘟嘟嘟’爸爸開着汽車,駛向了文一路。剛開到路口,就看到奶奶背了個雙肩包,手裏拿了個袋子,裏面全是吃的。樣子可神氣了!

帶着愉快的心情,爸爸駛上了滬渝高速。一路上,我們議論着九華山的壯麗;腦子裏想象着高聳的山峯;曲折的山路和山上雄偉的寺廟合成的有着美麗風景的九華山。我呢,更是興奮,在一路上嘴巴就沒停過,以至連到了安徽池州:九華山所在地都全然不知。要不是爸爸提醒我到了池州,我還沉浸在想入非非之中呢!

這次來池州,是爸爸的朋友接待我們。因爲到池州已經是中午,所以我們先享用了大餐。味道真好!

爸爸的朋友告訴我,我可以去看一部電影的拍攝現場!這個電影的名字叫《留守少年》。我好happy!吃好飯之後便叫着嚷着要去拍攝現場,這次是《留守少年》的製片張先生帶我們去。在現場,我看到演員們辛苦的一遍遍拍攝。不由得想起了拍電影的辛苦。放心吧,《留守少年》我一定頂!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牀,快速的洗漱好,風似的跑上了車,準備去九華山。我們早早的到了九華山停車場。快快的乘上了車,上了九華山。

我們正在天台正頂上,一會兒要到寺廟燒香。我們沿着九華廟街走,不一會兒就到了觀音菩薩的廟宇;奶奶買了兩柱香盒,每人拿三根,點上香,進行朝拜。拜完了之後又進廟宇跪拜。參觀完了之後又到了文殊菩薩的廟宇,“這可是我的菩薩,我要好好拜拜。”我拿了五柱香,點上火,進行朝拜,拜了一次又一次,都把人轉暈了!還有一個廟是地藏菩薩的,爸爸說是他的菩薩,所以爸爸拜的特別認真!我看到後院有隻公雞,挺高了脖子看東西,樣子怪嚇人的/(ㄒoㄒ)/~~

聽廟裏的和尚說,九華山有九十九個廟,拜都拜不完!我們沿街下去,一邊逛街,一邊欣賞風景。我們拍了照留了影,就這樣走回了天台正頂。

我們又乘着車,回到了停車場。司機帶着我們去了土菜館吃土菜,我們點了雞、青菜等各種好吃的菜。這一頓,真是太nice了。我足足吃了兩碗米飯、兩個雞腿!

要回去了,我戀戀不捨的和土菜館、九華山告別,希望有朝一日,還能再見到你。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4

暑假過半,我好想去旅遊。正好爸爸年休,於是決定去安徽九華山,媽媽也表示贊同。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20__年8月3號我們出發了。帶上各式各樣的大包小包,踏上了前往安徽青陽的“快客”車,因爲青陽離九華山最近。五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今天就在這裏過夜!”我們的`權威——爸爸說。

第二天,我們精神抖擻的往九華山出發了。坐上大巴,不一會,便到了佛教勝地——“九華山”的山腳下,擡頭望去,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盤山公路像一條歪歪扭扭的蛇,在雲霧中飄飄悠悠,若隱若現,彷彿風一吹就要斷掉似的。山坡上的樹木長得鬱鬱蔥蔥,密密層層的樹葉把樹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灼人的驕陽。微風吹過,樹葉輕輕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好像在對我說:“快來我這兒吧,我會給你帶來清涼。”

一下車,已是半山腰,只見人山人海,人比螞蟻多。有遊客、有工作人員、有僧人、有導遊……

我們開始爬山了,首先來到了放生池。裏面密密麻麻的遊着可愛的小金魚,池中間的竹筏上爬滿了烏龜。周圍的店家把各種各樣的水生物放着賣,我就跑過去買了一隻大烏龜。我小心翼翼的把大烏龜捧到池邊,輕輕地放進水裏,大烏龜哧溜一下鑽到了水裏不見了,過了很長時間,才浮上水面,向我點點頭,彷彿是向我表示感謝,然後遊向湖心。

一回頭,就到了“九華山佛教博物館”,相傳這是九華山最早的寺廟,也是地藏王的道場。裏面存放着地藏王穿過的鞋子、戴過的帽子和吃的食物。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地藏王的鞋子,特別的大,像一隻小船。

終於可以坐我最喜歡的纜車了,好棒啊。這是一輛軌道車,又像火車,又像過山車,纜車開動後,兩邊的樹林在不停的向後退,前方的樹不斷的“向兩邊分開”爲我們讓路。回頭望,山下的建築物都變成了火柴盒。再回頭,已經到了山頂。

一出纜車,陣陣涼風吹來,暑氣全消;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到格外清新,讓人神清氣爽。環顧四周,羣山像一瓣瓣蓮花,包裹着峽谷中的小鎮。這也許就是九華山那麼美麗的原因。

走過一條長長的山路,就到了我們九華山之旅的最後一站——“百歲宮”。剛到宮前,媽媽就抓拍到了兩個和尚“練武”的照片。進宮後,香火繚繞,梵音聲聲。再進去一點,就是這裏最著名的“肉身菩薩”。佛龕裏坐着一尊小小的菩薩,身塗金粉,身披袈裟,盤腿而坐,雙手交叉端放胸前。這可不是一般的佛像,它既不是泥塑的,也不是木頭雕的,更不是銅鑄的,而是真正的肉身,是一位僧人圓寂後肉體經年不爛,塗上金粉做成的。據說,九華山還有好幾座這樣的肉身,這使得九華山美名遠揚。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5

十月二日我們把生活用品和食物備齊,把家裏事情打理好後高高興興去九華山了,開始了我們的自駕之旅。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範圍174平方公里。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着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爲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爲國際性佛教道場。……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九華山風景區的遊客換乘中心。

九華山的遊人還真多啊!每個停車場都很擁擠,找了20多分鐘才找到一個空車位下了車,我們往前走這裏的街道可真繁華,人山人海的,這裏的每一家商店賣的東西都離不開“佛”這個字,像佛像、拜佛用的'佛香、佛型的掛件、飾品……我們往前走了大概1千米左右總算來到了售票處,買票上山的遊客自覺得排起了兩條長龍,我們排隊半個多小時纔買好了門票。

我們坐上了去九華山風景區的大巴,當大巴行駛在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上我不由得一陣心驚肉跳,在這麼危險崎嶇的山路上,沒有一定的駕駛技術是不敢上路的。在途中我看見了很多寺廟有隻園寺,化城寺,旃檀禪林寺等。到達目的地了,這時我看見旁邊的路標上寫着“九華街”,這裏是九華街呀!我拿爸爸手機查了一下資料上說九華街坐落化城盆地,四山環抱,方圓約4平方公里,是九華腹地中一顆明珠。看樣子很好玩我四處看了看這裏有很多農家樂。突然我看見了一座很大的寺廟——化城寺,爸媽帶我進去燒香拜佛求佛祖保佑,這裏香火極盛,遊人不絕。

吃完午飯後我們又坐車去九華山天台風景區,上天台景區要坐索道去,看着上上下下的索道纜車我有點怕但又想體驗一下刺激,坐在纜車上很平穩我有點高興又有點失望,我高興是因爲很安全,失望是因爲沒體驗到想像中的驚險刺激,纜車窗外的山上有很多黃山鬆(跟黃山鬆的品種一樣統稱爲黃山鬆)不一會兒到達了天台哇!有一句話說的真不錯,“去九華山,不去天台等於沒來”。

在天台上可以看到九華山的全景,那裏有一座山很像觀音菩薩,正好這座山也叫“觀音峯”。據說這還有一個故事:傳說釋地藏大師在拜經臺誦經閉關,觀音菩薩千里迢迢趕來探望。菩薩聚首,深究佛旨。相諧之餘,觀音亦爲靈秀九華所陶醉,離行時,觀音輕點一石,是現一尊女相觀音,以示教化。“石觀音”面龐圓潤,胸脯微挺,衣帽畢肖,襟帶飄動,欲朝東北而行,酷似正在巡視人間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從天台放眼四周,四處都是山峯和松樹,風景真是美極了!

時間不早了,我們決定不坐纜車自己走下去。在下山的路上,不時看見了三五成羣的猴子在道路中間向遊人討要零食,我聽旁邊一位老人給它取了外號攔路猴。越往下走猴子越多,看那一隻小猴子被猴媽媽抱在懷裏,正是有趣極了!

天慢慢的陰沉下來,感覺馬上要下雨了,我們必須要趕快回到車子旁邊……總算到了停車場,可把我累死了。爸爸開車帶我們去銅陵的外婆家休息一晚準備明天的行程。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6

在睡覺的遊客們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經過機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現在我們終於是到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了——九華山。大家下車,開始我們的九華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隊,現在我們順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階拾級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鬆——鳳凰鬆。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二期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聽到了鳥鳴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們呢遊客朋友們的笑聲,是不會真應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古句。

現在我們爬到了半山腰,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觀音峯,大家可以看到這座觀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紅袍,山風一吹,紅袍微微飄動着,真有如觀音降臨人間一般。再往上,就是寬闊的古拜經臺了,大家能看見當年地藏王菩薩禪修時在花崗岩上留下的足跡,它比正常人的腳印要大2.9倍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脫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薩的腳印裏去看看,是不是我們的腳的腳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現在終於到了終點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峯頂,相傳唐時新羅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遺蹟。站在峯頂,只覺得心裏的鬱氣忽然沒了,心中舒暢無比。九華山雖沒泰山雄偉,也沒黃山奇險,但它的靈秀卻是中外馳名!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7

閔園尼庵羣位於九華山閔園景區,集中了31座保存完好的尼衆道場,掩映在竹海松濤之中,造型別致。這些集中分佈、錯落有致的庵堂,多爲清末民初歷史遺構。這裏庵堂數量衆多,佈局緊湊,道風純正,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尼庵羣落。

女性出家人,又叫“比丘尼“。比丘尼,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  依《大愛道比丘尼經》記載,比丘尼的出家,始於佛陀的姨母摩訶波?波提,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許出家受戒。在我國,依據《比丘尼傳》所述,西晉建興年間(313-317),尼僧淨檢從西域沙門智山剃髮、受十戒。昇平元年二月(357),請曇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壇,淨檢等三人共於壇上受具足戒,這是我國比丘尼的開始。關於比丘尼的戒律,在佛滅後、部派分裂以前教誡極嚴。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後,對比丘尼也較爲放寬了。然而,因相傳女人障重,相對戒條也就多,依《四分律》記載,比丘須遵守250條戒律,比丘尼則要遵守348條戒律。

這裏的尼庵,不同於九華山上那些宏大巍峨的寺院禪林,這些尼庵通常看起來與當地的民居沒有什麼兩樣。在修行之外,女性出家人都會像周圍的山民一樣,從事農業生產勞動,過着自食其力的簡樸生活。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8

hello,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今天的導遊牛牛,古代詩人李白曾說過‘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大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詩篇。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華山的獨特美。

前兩天一場大雨剛過,喚起了九華山的漫山雲霧,所以呢,咱們可以穿雲踏霧走上山徑。可以看到山路兩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遠遠望去,天台峯高穿雲間,如一把穿天銀劍聳立在雲霧之中。仰望天台,峯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

咱們現在還在半山腰,我看非常多遊客似乎都已經非常累了呀,那咱們停下了休息一會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現在這裏也是非常美的,有沒一種神山住的地方那種感覺,休息夠了咱們就繼續,因爲九華山的全景啓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華山全景就必須登上山峯,所以爲了不虛此行,走吧,咱們一起上,一起加油。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咱們終於登上峯頂,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覺得空氣特別清新呢,而且在這裏耳聽松濤流泉,環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山羣峯猶如朵朵蓮花在雲海中若隱若現,極目遠眺,大江如練,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這裏,還是不是有一種神仙般的感覺,難得有這麼新鮮的空氣,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幾下,咱們現在就慢慢欣賞九華山的美吧。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9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小杰,下面讓我爲大家介紹一下美麗的九華山吧!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20xx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 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的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裏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當時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 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聽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20xx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 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0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神奇靈秀的蓮花佛國——九華山遊覽。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導遊王萍。今天小王能和大家相遇併爲大家服務,這就是冥冥之中的佛緣哦。首先小王代表安徽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小王旁邊是司機嚴師傅,嚴師傅有多年的駕駛經驗,所以雖然山路有點彎,但大家在旅途中可以完全放心。那在接下來兩天裏,將由小王和嚴師傅爲大家服務。希望這次的九華之旅能夠給您帶來靈氣、福氣和好運氣!

在佛經中曾經有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所以我敢很肯定的說,上輩子咱們啥事兒都沒幹,老顧着回頭了。 咱們在上輩子的努力回頭下,今世纔有緣相識,希望大家可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互相照顧。如果在本次旅行當中大家有什麼問題或要求,可以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全力爲大家去解決。也請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同時要注意車箱內的衛生。

現在我們的旅遊大巴正駛往九華山風景區,那小王就先爲大家掀開她的神祕面紗。

九華山北臨長江,南望黃山,坐落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方圓120平方公里,最高峯是十王峯,海拔1342米 。它山奇峯秀,層巒疊嶂,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景區,全國聞名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菩薩——地藏王的道場。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被譽爲國際性佛教道場。

說到九華山,不能不提到兩個人物。對了——一個是詩仙李白。因爲九華山山名和這位詩仙淵源深厚。

九華山,古時候稱爲陵陽山、幘山,唐以前因爲因有九峯形似蓮花”——又叫“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漫遊秋浦,謠望九華山如九朵盛開的蓮花,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昔在九江山,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從此,九華山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還有一個人物金喬覺。公元8世紀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卓錫九華,苦修數十載,圓寂後肉身不腐,被認爲地藏菩薩“靈蹟示視”,於是將其肉身妝漆鍍金,塑爲菩薩,享受千年香火。因其俗姓金,故稱金地藏,從此九華山被闢爲地藏菩薩道場。每逢菩薩圓寂日(農曆七月三十),海內外信衆都要雲集九華,舉行廟會,以志紀念。每當此日,我們可以聽到,佛樂陣陣,經聲朗朗。看到僧尼信衆,手持香炷,同聲祈願。 現在九華山尚存86座寺廟、6800多尊佛像,700多名僧尼散居山林,他們過着晨鐘暮鼓,耕織勞作,清靜怡然的生活。

目前九華山風景區一共劃分爲五個相對獨立而又各具特色的景區,現在我們就去九華街景區遊覽。九華街我們主要遊覽的是寺廟。

九華山的寺廟建築獨具特色,於散亂中取和諧,於樸實中見莊嚴,取貌於皖南民居,與周圍秀美山川和古老村落相互映襯,更顯古樸清幽,秀雅靈妙。九華山寺廟主要集中在海拔600多米的九華街,這裏是九華山的中心,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在大家跟隨我進入九華街景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高九米,跨度8.5米,仿清徽派建築。橫額兩面鐫刻清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聖境”四個大字。

九華街東行不遠,有一建在危崖絕壁上的佛殿——百歲宮,大殿的匾額有御題“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10個金字。據說,明萬曆年間,26歲的無暇和尚來到九華山,在一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百年。他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妝金供奉。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在百歲宮肉身殿,可以看到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佛像,頭戴僧帽,身着袈裟,端坐蓮臺,享萬世香火。九華山已發現14具肉身,多爲年齡百歲左右僧尼留下,可能與他們吃素時間長,圓寂時體內水份少,坐化瓷缸密封好等有關。

後面還有很多寺廟等着大家。大家可以在此燒香拜佛,爲親朋好友祈福。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叫做?(qi)園寺,居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縣委九華山唯一子孫叢林寺院,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齋堂,院庫,退居寮,方丈寺,講堂和藏經樓等十餘座單體建築組成,是典型的組合型建築。其山門偏離大殿中軸線,歪至山門頗有講究:一是爲了辟邪,二是門向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園寺前院牆有一條石刻,“泰山石敢當”五個大字十分醒目,說是爲了辟邪鎮妖,這也是?園寺所獨有的。

現在我們一起參觀是參觀化城寺。它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佛經有“指地化城”之說。該寺坐落於九華山化成峯西南,化成盆地中心,故名化城寺。這裏就到了化城寺寺門,寺前有放生池,據傳是金地藏率衆徒修建化城寺時開挖的。這池前則是平整開闊的化成廣場,廣場中有一用石條壘成的娘娘塔基,是紀念金地藏母親的。據傳金地藏母親得知金地藏卓錫九華,萬里跋涉尋兒迴歸,長時間尋兒心切,加之一路風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廣場邊一口井中的泉水爲母洗眼,治好了母親眼疾,此井後人稱“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伺候母親,並向她細說佛教姻緣。母親鐘被感悟,留山祝兒護佛,後人在廣場建塔紀念她,稱娘娘塔。

來到九華山不得不去的一個地方就是肉身寶殿,是全國重點寺院,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爲三層石塔,安葬金地藏肉身,俗稱肉身塔,又名“地藏墳”。大家知道地藏菩薩的大願是什麼嗎,不妨你過來看看這殿南門上的橫額,“衆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肉身寶殿是九華山的象徵,這裏綠蔭環抱,環境優美,遊人如織,香火旺盛。每逢地藏法會,這裏人山人海,守塔拜塔,盛況空前。

好了,各位朋友們們,今天我們的遊覽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一路的支持和配合,途中有有什麼服務不周的地方還前大家多多包涵。同也大家也可以提出你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明天我將帶大家參觀九華山的天台和閔園等景區,最後祝願各位能好好休息,品嚐九華山的特色美食。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1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Jiuhua Mountain, our lotus Buddha kingdom. I'myour tour guide. My name is Wang Ping. Just call me Xiao Wang. First of all, I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Jiuhua Mountain. JiuhuaMountain is located in Chi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It is the main scenic spotof the "two mountains and one lake" golden tourist area in Anhui Province. Ithas beautiful scenery and numerous ancient temples.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fourfamous Buddhist mountains in China with Mount Emei in Sichuan, Mount Wutai inShanxi and Mount Putuo in Zhejiang.

Jiuhua Mountain was not originally called Jiuhua Mountain, but Jiuzimountain in the Tang Dynasty.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peaks, there are ninepeaks above the clouds, so there are nine Jiuzi mountains. During the reign ofTang Tianbao, Li Bai, a poetic immortal, visited this place twice. He wrote downsuch ancient lines as "wonderful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Lingshan opensJiuhua, Tianhe hangs green water, and shows jiufurong". Jiuhua Mountain is namedafter it and has been used to this day.

Jiuhua Mountain has a long history of religious activities. Taoism firstdeveloped in Jiuhua Mountain, and Buddhism became more prosperous. During theKaiyuan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King qiaojue, Prince of Silla, sailedeastward to visit famous mountains, and finally chose to practice in our JiuhuaMountain. Sleep in the cave on the mountain at night, drink the mountain springwater when thirsty, and eat the wild plants when hungry.

Finally he died at the age of 99. Buddhism believes that he practiced hardbefore he died, and after his death, h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Bodhisattva ofTibet recorded in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He was respected as the Bodhisattvaof Tibet Yinghua. Because his family name was Jin when he was not a monk, he wasalso called Jin dizang. Since then, Jiuhua Mountain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Taoist center of the Bodhisattva. After the Tang Dynasty, the Buddhistdeclaration of Jiuhua Mountain gradually came into being. By the end of the QingDynasty, there were more than 150 temples in the whole mountain, includingZhiyuan temple, Dongya temple, baishuigong temple and Ganlu temple.

Next, we first enter the Jiuhua Street scenic spot, and the first thing wesee is a stone gate square. It is carved out of marble, 9 meters high, and is animitation of the Hui style architecture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banner isengraved with the four characters "Jiuhua Shengjing" written by Emperor e are stone lions carved under the two pillars of the middle gate. The gateis dignified and elegant. After passing the gate, you can see Yingxian bridge was built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It is a single holestone arch bridge. Please follow me to this ancient bridge and step into thefairyland!

You see, the front of the bridge is the main hall of Zhiyuan uan temple is a national key temple. Its scale is the largest in the fourjungles of Jiuhua Mountain. It is composed of more than ten single buildings,such as the mountain gate, Tianwang hall, Daxiong hall, guest hall, lecture halland Sutra library. It is a typical composite building. Its Mountain Gatedeviates from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hall. Do you understand why? Because, ah,it is very particular about skewing the mountain gate. One is to ward off evilspirits, Secondly, the gate is towards kaishanzu temple and Huacheng temple.

The main hall is decorated with glass and green tiles, and the eaves aretilted. It has a very prominent position. There is a stone carving on the frontwall of the temple. The five big characters "Tai Shan Shi Gan Dang" on it arevery eye-catching. Let's guess what this is for. In fact, this is unique to theGarden Temple, which is used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Entering the mountain gate is Lingguan hall. When you enter the hall, youcan see Wang Lingguan standing in the shrine with red face and red beard, eyeswide open and iron whip high. Wang Lingguan is the Dharma protector of can he protect the Dharma here? It is said that Wei Tuo, the Dharmaprotector of Buddhism, made the mistake of "killing animals" and was "dismissed"by the Bodhisattva of Tibet, which made Wang Lingguan take the post. Thisreflects the meaning of "coopera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Taoism in the templeof heavenly kings, which is probably the only one in the country.

From Lingguan hall to a small courtyard, there is a pavilion style squaredouble eaves hall, resting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here are four statues ofheavenly kings inside, which are called heavenly kings hall. In the middle nichesits Maitreya Buddha, who is always smiling and tolerant. "A bowl of rice forthousands of families, traveling thousands of miles alone" is his two verses. Onboth sides are four statues of the heavenly king.

Lingguan hall and Tianwang hall are on the same platform, and on theplatform of a higher level, there is a great hall. In the main hall, on thefront, there stands the third Buddha about 12 meters high. Under the seat is thegreen lotus seat, and under the seat is the Xumi seat (also known as the diamondplatform). The carving is exquisite. On the front of the offering table, thereis a large relief of the story of "monk Tang's taking scriptures". In front ofthe statue of the Buddha, the monk who presided over the Dharma Association wentto worship the Buddha.

Well, after visiting Zhiyuan temple, we are now at the center of Jiuhuastreet. What you can see is Huacheng temple, the kaishanzu Temple of JiuhuaMountain. There is a saying in Buddhist Scripture that "refers to the city ofthe earth". Huacheng templ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Huacheng peak inJiuhua Mountain and in the center of Huacheng basin, so it is named Huachengtemple. Huacheng temple has a long history. It was built in the Jin Dynasty, andit is also the main temple of Jiuhua Mountai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temple is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situation, reflecting the superb art of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temple, there is an ancient clock which is morethan ten feet high and weighs about 20__ Jin. It is exquisitely cast and has aloud voice. It is struck with a mallet. The solemn and clear sound of the bellreverberates in the valley, which often makes people feel extraordinarilyrefined. "Huacheng evening clock" has become one of the "Jiuhua tensceneries".

After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ncient temple, it still stands in the longriver of time. There are four existing dwellings, the first three are QingDynasty buildings: one is Lingguan hall, the second is Tianwang hall, and thethird is Daxiong hall. 2、 Among the three entrances, there is a huge four waterpatio, which means "four water Guiming hall". The main hall is full of woodenwindows and doors, and the lintel is carved with ice lattice. The relief of"Jiulong Panzhu" in Dingzhong caisson is an art treasure. Sijin Sutra house isthe only Ming Dynasty building in Jiuhua Mountain, which has been restored toits original appearance recently. Huacheng Temple gradually rises according tothe terrain, with rigorous structure, simple and elegant, basically preservingthe original style of kaishanzu temple.

Under the stone steps of Huacheng temple, there are a pair of stone lionsin Song Dynasty, one female and one male, which are ancient and clumsy. There isa release pool in the front, crescent shaped. It is said that it was excavatedby jindizang when he led the disciples to build Huacheng temple. It is not onlyfor the fire prevention of the temple, but also for the release of monks andpilgrims. In front of the pool is a flat and open Huacheng square. In thesquare, there is a "Niangniang tower" base made of stone bars, which is inmemory of jindizang's mother. It is said that after learning about zhuoxiJiuhua, jindizang's mother trekked thousands of miles to find her son back inthe mountains. She thought about her son for a long time, and her eyes weregoing to be blind. Jindizang used spring water from a well beside the square towash his mother's eyes, and cured her mother's eye disease.

Jin dizang attentively waited on his mother and told her about mother was enlightened and eventually stayed in the mountain to help herprotect the Buddha. Later generations built a memorial tower in the square,which is called "Niangniang tower". However, some people in Jiuhua Mountain alsocall "Niangniang tower" to commemorate Jin dizang's wife before he became amonk. Whether mother or wife, the legend of "Niangniang tower" is beautiful.

Well, our tour of Jiuhua Mountain has come to an end. Thank you for yoursupport and cooperation in Xiao Wang's work. I hope I can continue to serve youin the future. Have a good trip! Thank you very much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2

給爲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遊!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就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爲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3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爲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爲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閱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爲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說;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導遊詞就像窗口和橋樑,通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爲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爲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遊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遊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4

遊客朋友們,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九華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爲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以峯爲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峯,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峯最爲雄偉。現代詩人肖草《遊九華山登天台》詩:“幾換坐騎見天台?俯看芙蓉始嶠來;舟渡雲海捎客去,路斷空山隨鶴回”,給予九華山天台峯風貌高度的概括。十王峯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峯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園竹海、鳳凰古鬆等。山間古剎林立,香菸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九華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5

在睡覺的遊客們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經過機幾個小時的長途顛簸,現在我們終於是到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了——九華山。大家下車,開始我們的九華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隊,現在我們順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階拾級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鬆——鳳凰鬆。

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二期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聽到了鳥鳴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們呢遊客朋友們的笑聲,是不會真應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古句。  現在我們爬到了半山腰,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觀音峯,大家可以看到這座觀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紅袍,山風一吹,紅袍微微飄動着,真有如觀音降臨人間一般。再往上,就是寬闊的古拜經臺了,大家能看見當年地藏王菩薩禪修時在花崗岩上留下的足跡,它比正常人的腳印要大2。9倍呢!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脫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薩的腳印裏去看看,是不是我們的腳的腳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現在終於到了終點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峯頂,相傳唐時新羅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遺蹟。站在峯頂,只覺得心裏的鬱氣忽然沒了,心中舒暢無比。九華山雖沒泰山雄偉,也沒黃山奇險,但它的靈秀卻是中外馳名!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6

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導遊小雨,很高興我們相聚在這裏,希望我們一起度過一次美好的旅遊。簡單介紹一下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山峯,是佛教的聖地,所以人們爲了保平安,都會來九華山拜一拜佛,並遊覽九華山的壯麗的景色。

從九華山的山腳想上看去雲霧繚繞,各種奇鬆怪石,是不是美麗極了呢。現在我們坐車去山頂,在山頂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一棵是公樹,一棵是母樹。據說,這兩棵古樹還是“詩仙”李白栽下呢!現在我們呢再去九華山最古老的寶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門前有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大家這是爲什麼嗎?因爲呀,寶殿正門口對着一座像爬山虎山峯,一位風水大師說這是凶兆,所以讓小和尚們在寶殿前建了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爲弓,並與旁邊的石象打齊爲弓箭,守衛寶殿。大家可以在寶殿內拜一番,裏面的地藏菩薩慈眉目善,看上去跟真的一樣。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華山最有名的景點——天台。站在天台上仰望,天台上雲霧繚繞,山徑連綿起伏,像一條綵帶從白雲間飄落下來。大家可以看見上山的遊客像一個個小白點,散落在綵帶上。

好了,現在我們準備下山了,以後有機會的可以再來,有緣的話小雨再給大家當導遊。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7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風景區參觀遊覽。我是此次九華山風景區的導遊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齊參觀遊覽,下頭將由我來爲大家講解九華山風景區。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綺麗的自然景觀爲特色,是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禮貌旅遊示範點。它與清涼佛國五臺山、光明佛國峨眉山、海天佛國普陀山並稱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西南部,古名陵陽山,唐朝以前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曾三上九華,先後寫出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在詩中他把九子山的九大主峯,比作九朵盛開的蓮花。因古漢語中“花”通“華”,於是在天寶十三年,九子山更名爲九華山,山名一向沿用至今。

九華山不僅僅以奇峯峭石、飛瀑流泉、清幽秀麗的自然美景而聞名,更是以“地藏菩薩道場”而著稱於世,素有“東南第一山”“蓮華佛國”等美譽。目前九華山現存寺院99座,其中9座寺院爲全國重點寺院,下頭就讓我們走進九華山的開山主寺——化城寺吧!據佛經中記載:一次釋加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走了很遠,小徒飢渴交加,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這時佛祖手指前方說: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徒弟立馬就來了精神。其實所謂化城就是佛祖點化而來的。在那裏,我想提醒大家一下,大家在走進寺廟的時候必須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必須不要踩上去,這是對佛主的敬重,好,此刻就讓我們一齊走進去看看吧。

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寺的建築依山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前高懸趙樸初題寫的“九華山歷史文物館”橫匾,遒勁秀美。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此刻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就是著名的“百歲宮”,一座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此刻就讓我們乘坐百歲宮的地面纜車走近百歲宮吧!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東崖峯摩天嶺禪居,他戒律精嚴,刻苦清修,耗用28年,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歷時20年,抄完經書81卷。天啓三年秋,無暇明白自我時日不多,召來衆生告別後安詳而逝,終年110歲。衆徒們遵照他的囑託,將他的肉身裝入缸中。三年之後,他的徒弟慧廣經常見到缸中出現霞光,於是開缸,發現無暇顏面如生,身體完好,於是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明白後封他爲“應身菩薩”。大家請看,那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就是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古人云:“不到百歲宮等於一場空,到了百歲宮萬事好成功”這次大家都來到了百歲宮以後肯定會事事順利的。

接下來讓我們去九華山的天台看看,去天台要經過鳳凰鬆景區。鳳凰鬆位於九華山中閔園,是九華山的一大景觀。大家請看,鬆高7.68米,胸徑1米,造型奇特,恰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鬆。主幹扁平翹首,如同鳳冠,兩股枝幹一高一低,狀似鳳尾,根部周圍綠草如茵,鬆尾下有很大的園石,人稱“鳳凰蛋”。這棵鳳凰古鬆,史載見於南北朝,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如今仍然枝挺、葉茂、蒼翠。鳳凰鬆以其雄姿和傳奇故事成爲古今衆多詩人、畫家、攝影家的讚美詩和優美畫幅中的主角,被譽爲“天下第一鬆”。

此刻讓我們上天台看看吧,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僅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所以“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下頭就讓我們到肉身寶殿看看,請大家看一下扁額上的的字:月身寶殿!爲什麼叫月身寶殿呢?因爲在以前月和肉是通假字,所以此刻很多形容人身體部位器官的字都會有一個月字旁。肉身寶殿的建築十分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喬覺的肉身,唐元貞十年,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了75年,於唐貞元十年農曆7月30圓寂,壽止99歲,佛弟子依照浮屠之法將金喬覺蓋缸三年,三年後開缸發現各種跡象與佛經上所說的地藏菩薩極爲吻合,衆僧認爲金喬覺就是地藏菩薩的轉世,因金喬覺俗家姓金,佛教徒們便尊他爲“金地藏”,其肉身在九華山神光嶺上的肉身寶殿裏供奉,遂被尊爲地藏王菩薩。走進肉身殿,能夠看到門楣上懸掛着地藏大願:衆生渡盡,方證菩堤;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被稱爲大願菩薩。大家可能還不是異常瞭解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以往幾度救出自我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衆生尤其是地獄衆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爲弘傳。也所以被普遍尊稱爲“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爲了漢傳佛

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相信有大願菩薩的庇佑,各位今後也必須能好運常伴。

關於九華山風景區的介紹就爲大家講到那裏,此刻大家能夠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那裏,祝大家玩得愉快。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8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爲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1000個字導遊詞九華山 篇19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們現在就快到九華山,小柯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樣待會到了,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進行遊覽了。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詩仙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在遊九華山時,首先要到九華街,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實際上這裏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

好了,我們到了,大家一次下車,跟着小柯我一起進入景區,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隊旗,不要掉隊,或者是走錯別的團隊裏。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