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明長城導遊詞(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02K

寧夏明長城導遊詞 篇1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區別於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採經近兩年的調查與測量,於20xx年4月18日首次公佈明長城數據:其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祁連山東麓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百五十六個縣域,總長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牆體的長度爲六千二百五十九點六公里;壕塹長度爲三百五十九點七公里;天然險長度爲二千二百三十二點四公里。

寧夏明長城導遊詞(精選5篇)

明朝建立以後,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貴族韃靼、瓦剌諸部仍然不斷南下騷擾搶掠;明中葉以後,女真族又興起於東北地區,也不斷威脅邊境的安全。爲了鞏固北方的邊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統治中幾乎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工程。明代長城的修建過程,大體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明前期(1368~1447)對長城的修繕明朝開國之初,國勢強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出兵15萬分二路進擊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設置甘州、莊浪諸衛。洪武二十年(1387),大將軍馮勝、藍玉經略東北,將邊界推進到大興安嶺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後,永樂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20xx年間,先後5次發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韃靼分別接受了明王朝的冊封。明王朝的北部邊防線推進到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以西以北一帶。明前期的長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齊、隋長城的基礎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處煙墩務增築高厚,上貯五月糧及柴薪藥弩,墩旁開井……”,“自長安嶺(今宣化境內)迤西,至洗馬林(今山西天鎮),皆築石垣,深壕塹”(《明會要》卷63邊防),即增建煙墩、烽堠、戍堡、壕塹,局部地段將土垣改成石牆。修繕重點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邊長城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沿邊關隘。

明朝建立以後,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貴族韃靼、瓦剌諸部仍然不斷南下騷擾搶掠;明中葉以後,女真族又興起於東北地區,也不斷威脅邊境的安全。爲了鞏固北方的邊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統治中幾乎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工程。明代長城的修建過程,大體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明前期(1368~1447)對長城的修繕明朝開國之初,國勢強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出兵15萬分二路進擊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設置甘州、莊浪諸衛。洪武二十年(1387),大將軍馮勝、藍玉經略東北,將邊界推進到大興安嶺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後,永樂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20xx年間,先後5次發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韃靼分別接受了明王朝的冊封。明王朝的北部邊防線推進到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以西以北一帶。明前期的長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齊、隋長城的基礎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處煙墩務增築高厚,上貯五月糧及柴薪藥弩,墩旁開井……”,“自長安嶺(今宣化境內)迤西,至洗馬林(今山西天鎮),皆築石垣,深壕塹”(《明會要》卷63邊防),即增建煙墩、烽堠、戍堡、壕塹,局部地段將土垣改成石牆。修繕重點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邊長城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沿邊關隘。

明中葉(1448~1566)長期的大規模興築。“土木之變”以後,瓦剌、韃靼不斷興兵犯邊擄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築北方長城,增建墩堡做爲當務之急。百餘年間建成以下長城重鎮。

寧夏明長城導遊詞 篇2

榆林地區的明長城東起府谷,西至定邊,沿途城堡林立,規模宏大。雖屢遭破壞卻依然能看出其當年的雄偉,其中尤以榆林至神木一段保存最爲完好。

明長城橫貫榆林市境。爲明成化延綏鎮巡撫都御史餘子俊率領將士4萬人歷時3月築成。明長城東起清水營(今陝西府谷縣東北),西至花馬池(今寧夏鹽池縣東北),全長880公里。其在榆林境內的城牆自東接神木縣高家堡邊牆入境,經由建安堡、雙山堡、常樂堡、保寧堡,西接橫山縣波羅堡出境,蜿蜒100多公里,有烽火臺210多座。

這一段明長城因緊靠榆林城,明萬曆年間曾重新修整。牆頂內側有磚砌的女牆,外側有垛口。每個垛口的上部都有降望口,下有射洞,牆面還設有排水溝和吐水嘴。榆林城區古長城每隔5公里左右築設一小軍城,供駐防軍隊居住。在小軍城上還築有凸起於城牆的臺子,用於巡邏、放哨、瞭望。

寧夏明長城導遊詞 篇3

1368年,明軍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順帝(1333—1368年在位)逃往北方草原。此後,明軍雖多次深入大漠追剿,但始終無法徹底擊潰蒙古殘餘勢力。15世紀20xx年代後,蒙古瓦剌部落逐漸強大,1449年土木堡之戰中,御駕親征的明英宗(1435—1449、1457—1464年在位)甚至被瓦剌軍隊生俘。16世紀中葉後,東北女真部落又在努爾哈赤(1559—1626)領導下逐漸興起,不斷威脅明朝的遼東和京畿地區。 可以說,明朝統治的270多年,始終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冷兵器時代,長城是對付騎兵部隊突然襲擊最有效的防衛手段。因此,明代再次重修長城,並終其一代,從未停輟。

明代長城西起今甘肅省嘉峪關市,東達今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橫貫今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遼寧等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300多千米,是古代留存下來的最堅固、最完整、氣勢也最雄偉的長城。

明長城部分利用了北魏、北齊和秦漢時期的古長城。牆體建築材料有磚、石、土三種。牆體高低寬窄隨地形的險要形勢而異,山高地險處的牆體相對低窄,平地要衝之處牆體則高大寬闊。此外,長城沿線還建有各種城、關、隘口、敵臺、烽火臺、堡子等,它們與城牆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明王朝爲便於對長城全線的防務管理和長城本身的修築維護,將長城全線劃分爲九段,每段分別置鎮,派駐重兵,委任總兵(亦稱鎮守)官統轄。

寧夏明長城導遊詞 篇4

長城導遊詞各位遊客:大家好!

首先十分歡迎你們的到來,今天由我擔任你們的導遊,希望大家能喜歡我。時間是這樣安排的,從上午8點開始到下午4點結束。我們遊玩的景點是氣魄雄偉長城,下面我們來欣賞這萬里長城的雄偉吧!

長城是我國文化遺產。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的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可以並行。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這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的長城是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無數的雙手和無數的肩膀,一步一步地擡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今天,我們的遊玩到此結束,希望有機會大家再來欣賞這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吧!

長城導遊詞範文2

“各位遊客,歡迎乘坐本班開往長城的班車,我是你們的導遊:林信凱!請大家向右看,我們已經到了著名景點:長城。它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總長一萬三千多裏。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段長城就是八達嶺長城。”

“我們將從八達嶺長城的起點山海關出發!那裏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都爲交通要衝。它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相當於是公元十四年,由於當時蕭顯給城樓題詞爲“天下第一關”五個雄渾的大字而得此名。”

“各位遊客,歡迎乘坐本班開往長城的班車,我是你們的導遊:林信凱!請大家向右看,我們已經到了著名景點:長城。它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總長一萬三千多裏。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段長城就是八達嶺長城。”

“我們將從八達嶺長城的起點山海關出發!那裏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都爲交通要衝。它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相當於是公元十四年,由於當時蕭顯給城樓題詞爲“天下第一關”五個雄渾的大字而得此名。”

“現在,我們站的這塊方形的城臺,就是古時候屯兵的堡壘:在打仗時敵人入侵的時候可以點燃烽火臺,在每隔三百米的另一個烽火臺上的戰友看到火焰,自然知道有敵人入侵,自己這邊也要受到攻擊了,於是馬上點火。就這樣一個接着一個點燃,消息馬上傳到了明朝皇帝的耳中,他就會立刻派兵去抵抗!”

“請大家摸一摸牆上的條石,踏一踏腳下的方磚,你就會很自然的想起古代人民所付出的血汗。公元一三八一年,那時沒有起重機、火車、挖土機,全是靠百姓們無數的手一步步將石塊擡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着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八達嶺長城啊!”

“這樣雄偉的建築,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奇蹟!請大家細細遊賞!”

寧夏明長城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姓蔡。大家可以叫我小蔡。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走進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爲中國的象徵。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爲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爲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爲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形成長度爲2592.2千米。

遠看長城,像一條巨大的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不僅高大堅固,而且很平整。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大家請看長城凸凹的地方叫垛子,有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每隔三百多米就要建一座方形的城臺,它們是屯兵的堡壘,打仗時,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朋友們,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你們會不會想起無與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那時候沒有汽車、火車、沒有起重機,就是靠無數的肩膀和無數的手,一步步的擡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啊!所以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的成就。

關於長城還有一個傳說。相傳,秦始皇時期,有位普通的農家女叫孟姜女,她的丈夫範喜良在他們新婚的第三天就被官兵捉走了。一年之後,丈夫沓無音訊。孟姜女就去找丈夫,得知丈夫捉去修長城並死後,她頓時傷心大哭起來。孟姜女淚如泉,聲如雷,哭的驚天動地,天昏地暗。她哭到哪裏,長城就塌倒在哪裏,倒塌的長城足足有八百多裏。這個消息被秦始皇知道後,勃然大怒的他立刻下令將孟姜女抓起來。秦始皇一見到孟姜女,就被她的美貌給迷住了,孟姜女看穿了秦始皇的心思,並說:“只要你肯和我去找我丈夫的屍骨,我就做你的妃子。”秦始皇和孟姜女找到了範喜良的屍骨,如願以償,面對滔滔的渤海,她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不隨手亂扔垃圾,在要大聲喧譁。接下來大家自己遊玩。請記住:十二點我們在這裏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