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導遊詞重點太和殿範文(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8K

故宮導遊詞重點太和殿範文 篇1

故宮太和殿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民間俗稱“金鑾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基、宣佈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故宮導遊詞重點太和殿範文(通用5篇)

故宮太和殿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民間俗稱“金鑾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基、宣佈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故宮導遊詞重點太和殿範文 篇2

請大家快跟我來,這就是故宮的入口,也就是午門,最中間的一個門是皇帝走的,它左右兩邊的門是朝廷官員走的,最邊上的兩個門是地方官僚、學士以及百姓走的。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太和殿,大家可以看到藍色金字的大匾,上面刻着“太和殿”三個字。太和殿是故宮的一個較大的殿,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都是從清朝“改名換姓”來的,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不乏古味。大家可以看見中和殿和太和殿的通道欄杆上有好些石頭雕刻的小獅子,你們知道這是幹什麼用的嗎?告訴你們吧,是用來排水的。雨流到城牆頂上的低窪處,流進地上的小孔,經過管道的疏導,就能運到排水口處。其實中和殿和太和殿的整體結構差不多,只不過小了點。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保和殿,誰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哦,這位外國遊客真聰明,連中國的名勝古蹟都瞭解的清清楚楚。對了,這就是皇帝用來朝拜神靈的地方,門口的丹頂鶴和大香爐也是幹這個用的。說到這裏,我要提兩個小問題:丹頂鶴是用什麼鑄成的,大香爐又是用什麼做成的,請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好了,我就不再賣關子了,丹頂鶴是用鐵鑄成的,而大香爐則是用銅做成的。大家可千萬不要摸它們,本來它們就已經老化了,您要是再動它們,它們就會被損壞了。

好,今天對於故宮三大殿的解說就到這裏,明天我接着給大家介紹故宮的其他地方。

故宮導遊詞重點太和殿範文 篇3

俗稱“金鑾殿”,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後屢遭焚燬,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爲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面闊十一間, 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爲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爲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爲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樑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爲一米零六,高爲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採自川、廣、雲、貴等地;清代重建後,用的是松木,採自東北三省的深山之中。點擊返回故宮專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佈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故宮導遊詞重點太和殿範文 篇4

故宮太和殿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民間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太和殿有着悠久的歷史,是典型的古典建築,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建成,現所見爲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外部結構既威嚴雄壯,又堅固耐用。太和殿面闊11間, 進深5間,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爲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檐角安放騎鳳仙人、鴟(吃)吻、獅子、天馬等10個走獸,數量之多爲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顯示了其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數量及排列有着嚴格規定,在其它古建築上(中和殿、保和殿、天安門等)最多使用九個走獸,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古人把建築裝飾上這些走獸,使古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同時象徵着消災滅禍,逢凶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爲丹陛,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爲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下爲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太和殿的內部裝飾也十分豪華。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樑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因而又名金鑾殿)(金磚是因其打造時所需的錢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內地面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樑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爲一米零六,高爲十二米七零。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爲乾隆皇帝御筆。

關於皇帝上朝的地點,其實不在太和殿,縱觀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門、乾清門上朝,稱御門聽政,而當有比較緊急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則在乾清宮召見大臣,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上朝的地點也因此變爲養心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故宮導遊詞重點太和殿範文 篇5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初名爲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爲太和殿。今天所見爲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頂與衆多宮殿頂上的裝飾不同,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殿頂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裝飾,不僅使用了黃彩琉璃瓦製作的裝飾物,而且殿頂的垂脊獸是唯一十樣俱全的。“金鑾殿”正脊上的裝飾物,名叫“鴟吻”,是用13塊中空的黃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中的一位“龍子”,傳說是由於這一龍子能噴浪成雨,所以將它裝飾在屋頂的正脊兩端,取鎮火之意。

除殿頂上的一條正脊外,在兩層重檐上,各有四條垂脊,每一條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異的走獸裝飾;八條垂脊上,共有88個仙人走獸的裝飾。但每條垂脊上的裝飾物都是一樣的。宮殿垂脊獸的裝飾,是有嚴格等級區別的,只有“金鑾殿”頂上垂脊獸十樣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則只有九樣,其他宮殿的垂脊上雖然也有走獸,但是都要按級別遞減。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它金壁輝煌,殿宇莊嚴,也的確擔當得起人們對它的景仰與嚮往。那恢宏的氣勢與偉大的建築結構,充分顯示了帝王的尊嚴與建造者的聰明才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