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清真寺導遊詞(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96K

陝西清真寺導遊詞 篇1

陝西大寺又名東大寺,始建於清朝,是烏魯木齊市最大的清真寺院,可同時容納上千人做禮拜。這座隱藏在高樓大廈中的古老建築,不像其他清真寺那樣是穹頂大拱,有着濃厚的中國式建築風格,讓人感到十分意外,卻又肅然起敬。

陝西清真寺導遊詞(精選5篇)

陝西大寺爲庭院式建築,坐西向東,大殿爲古代傳統磚木結構、琉璃瓦頂,高達10餘米,系古老的磚木結構,風格頗似中國古代宮殿,前部爲單檐歇山式,屋頂鋪嵌着綠色琉璃瓦。大報周圍走廊有36根紅圓木柱,規模宏偉,十分壯觀。拱門上,刻有《古蘭經》文,其刻工之精,令人讚歎。大殿後部爲上八下四的重檐式的“八角樓”,名叫望月樓,是阿訇登臨觀看月亮出沒,宣告齋戒的場所。殿內四壁和門窗的裝飾,刻工精美,磚雕木刻均採用花卉、瓜果等各種圖案,既嚴格遵循不使用偶像和動物圖飾的伊斯蘭教義,又保持中國古代傳統木結構的建築風格。

大殿前面是寬敞的大院,除西面外,各面均建有廳堂。北廳是講堂,南廳爲浴室,東廳是各地阿訇進修之所。

陝西清真寺導遊詞 篇2

陝西清真大寺是哈密市著名大寺之一,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本坊哈吉有賴成榮、劉宗漢等14人,坊民有1200多戶,均爲陝西對回族,屬格迪國。現佔地近4畝,大殿面積45O平方米,共建正殿5大間,廂房5間,浴室5間,雜務膳房5間,山門1座,小角門1道,後又得清政府資助,修八卦供奉樓1座,專供清帝牌位。1983年又重新修繕和擴建了浴室等建築設施。

全寺總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寺院內有建於17世紀初高達9米的木結構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頂,異角飛檐,精縷細雕;東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四進院:第一進院最東邊影壁正面鑲有三方菱形菊蓮圖案,檐下磚雕斗拱,宏偉壯觀,古建木牌坊豎立中央,異角飛檐,牌坊頂部琉璃覆蓋,蔚爲壯觀,該牌坊建於17世紀,南北兩側各有廂廈三間,內部陳設明清兩代古式傢俱。

經過五間樓進入二進院,中央豎立石牌坊一座,三門四柱,中楣匾鐫刻"天監在茲",兩翼各爲"虔誠省禮"和"欽翼照事"。往西十米南北各豎磚雕鑲嵌"沖天雕龍"碑一座,往西是"敕賜禮拜寺"的"敕賜殿"。殿內有石碑七通,碑文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漢文。第二進院還有宋代大書法家米笥和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的書法真跡,其筆力飄逸,走筆遒勁,字型韻稱,堪稱我國書法的傑

作。第四進院內有面積約1300平方米的殿堂,可容納千餘人做禮拜,殿內有井畫400餘幅,書以阿拉伯文圖案,構圖各具千秋。清真大寺的建築形式、基調一派中國民族風格,然而,寺院內的一切佈置又嚴格按照伊斯蘭教制度,殿內的雕刻藻飾、蔓草花紋裝飾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組成,中國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如此巧奪天工的結合,令人觀止,因而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伊斯蘭文物之一。

陝西清真寺導遊詞 篇3

大清真寺位於西安市鼓樓西北隅,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中國殿式古建築羣,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晶。該寺院始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的維修保護,形成經典的格局。該寺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又晉升爲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5月榮獲西安市旅遊十大景觀之一。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建於明初(14世紀末),現存主要建築仍是當時遺物。軸線東西向,南北寬50米,東西長250米,面積約爲12500平方米。

寺院自東向西有四進院落,規模宏大,佈局嚴整。第一、二院內有牌坊和大門,第三院內的主體建築是省心樓(又叫密那樓或者邦克樓,阿訇在此樓上招呼教徒入寺禮拜),平面八角形,高三層,兩側有廂房,作浴室、會客室、講經室等。第四院內有正面朝東的禮拜殿,平面凸字形,面闊7間,前面有大月臺及前廊,後設神龕,可容千人禮拜。禮拜殿的屋頂也分爲前廊、禮拜堂和後窯殿(有神龕和宣諭臺)三部分,相互搭接。其中以禮拜殿屋頂最大,並作重檐形式。

化覺巷清真寺是西安市現存規模最大、保護最完整的明代建築羣。

陝西清真寺導遊詞 篇4

出銀川南門廣場西行二里許,一座具有鮮明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物銀川南關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禮拜大殿上一組渾厚飽滿的綠色穹窿圓頂,宛若披着綠色蓋頭的五姐妹,丰姿綽綽,亭亭玉立。

仔細分辨,個個以寶瓶裝飾,渾圓光潔。中間的穹項高22米,頂端懸掛一彎月形燈,四個小穹項分別立於東南西北四角,玲瓏別緻。

穹頂下二樓是禮拜大殿,五道拱門向東方敞開中國的清真寺門都向東開,穆斯林進門禮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覲聖地麥加的方位。大殿底層是小禮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迴廊相連,寬敞明亮。

沿着弧形樓梯拾級而上,來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臺。月臺圍繞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侷促,節日期間也可供禮拜用,是禮拜殿向室外的延伸。大殿與月臺之間事實一道漢白玉貼面的雙心圓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禮拜出人大殿時脫鞋穿鞋的地方。穿過柱廊進入大殿,寬敞聖潔的大殿一派肅穆的氣氛。殿堂呈正方形,長寬各21米,可容千人禮拜。大殿中部有四根綠色瓷磚飾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頂。方柱與穹頂底部銜接的一段圓柱體稱鼓座,鼓座上方開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兩側各開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來風,四面進光,清爽明亮。向外張望,視野開闊,彷彿矗立於寬廣舒展的綠色原野。大殿正面的西牆中間,設置"米哈拉布"窯(禮拜者面向的地方),裝飾莊重而精巧,採用晶瑩潔白的漢白玉構成多圓心的複葉形壁龕圖案,其上鐫刻經文,簡潔舒暢。整個大殿的牆面用穆斯林喜愛的綠色塗飾,與漢白玉券柱深淺對比,濃淡映襯,給人以典雅、舒適、和諧、明潔之感。

作爲銀川城區最大的一個回民聚居的地區南關,原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於1920__年,解放後於1953年擴建修葺,成爲一個大殿63間、佔地20餘畝的大寺,其規模居當時銀川七寺之首,不幸在動亂年代被當作"四舊"滌盪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關寺得以重建。這座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新清真寺,從設計、施工到竣工,僅用了半年多時間。設計之巧,建造之快,質量之好,實屬罕見。

陝西清真寺導遊詞 篇5

南關清真寺建成的歷史有好幾百年,由於戰爭等原因,多次遭到破壞。1949年以後,在政府的幫助下,經過不斷修復。1981年,寧夏地區的廣大穆斯林羣衆熱情募資,重建了這座具有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築羣體。

南關清真寺是寧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該寺位於銀川市南關南環東路。明末清初始建於南門外,1920__年遷至城區,1953年經過擴建,成爲一座擁有大殿63間、面積1200多平方米,南北配房41間,佔地爲20多畝的建築羣,其規模居於當時銀川市區7座清真寺之首。原寺爲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風格,殿堂門窗皆爲紅松木,雕刻工藝精細,惜於“__”中遭拆毀。1981年重建,改爲阿拉伯式建築風格。20__年南關清真寺開始進行大規模的修葺,維修工程耗資700多萬元,歷時1年多,對清真寺進行了全面的修繕。這座阿拉伯式建築風格的清真寺對中外遊客開放。

寺廟整修

20__年7月12日,有近420__年曆史的銀川市南關清真寺維修工程全部竣工。從即日起,這座阿拉伯式建築風格的清真寺對中外遊客恢復開放。

南關清真寺管理委員會主任保進貴介紹說,這次維修工程耗資700多萬元,歷時1年多,對清真寺進行了全面的修繕,特地邀請原設計師姚復興進行修繕指導。南關清真寺始建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近420__年的歷史。改革開放初期,南關清真寺破舊不堪,亟待重建。1981年,在銀川市有關部門和當地回族羣衆的共同努力下,南關清真寺重建落成。20多年來,南關清真寺成爲寧夏對外開放的窗口,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代表團和友人前來參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