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福建導遊詞(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3W

熱門福建導遊詞 篇1

一、隨車導遊解說詞

熱門福建導遊詞(精選5篇)

各位嘉賓:上午好!(致歡迎辭)

首先,讓我代表------旅行社,歡迎諸位前來福建永定客家土樓觀光旅遊。

我叫------,很榮幸爲各位嘉賓導遊,由於本人才疏學淺,水平不高,有不到之處請大家原諒,祝各位身體健康,旅途愉快,謝謝!(發宣傳冊)。

永定土樓

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福建土樓(永定下洋)旅遊風景區,途經紅坊鎮、高陂鎮、坎市鎮、撫市鎮、陳東鄉、岐嶺鄉、下洋鎮等七個鄉鎮,全程約80公里。現在我用客家方言說一名、句“歡迎各位嘉賓光臨永定客家土樓”。

據不完全統計,永定縣境內共有23018座土樓,其中圓土樓有362座。永定土樓最先建軍於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說起土樓旅遊,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某超級大國的衛星發現中國福建的西部佈滿了無數個大小不一、或圓或方的不明建築物,他們懷疑可能是核反應堆,也可能是導彈發射井,而且規模龐大,數量驚人,引起該國當局的高度重視,於是派遣特工人員以記者的身份前來探個究竟,結果探明是一座座土樓民居建築。雖然虛驚了一場,但是卻爲土樓旅遊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到目前爲止,永定土樓已接待了四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萬中外遊客。

應該說永定的圓土樓最爲神奇和最有魅力,因爲中國的遠古時代,人們認爲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圓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認爲“圓”具有無窮的神力,給人帶來萬事和合、子孫團圓。永定最大的圓土樓共四層,有400多個房間,可住六七十戶人家約五、六百人。圓土樓內有水井、浴室、廁所、磨房、豬舍、花園、學校等設施,建築面積達5000平方米以上,說她象個小城市一點都不誇張。傳說有兩個同樓的新媳婦某日孃家相遇,爲“自己住的樓是最大的土樓”這一話題爭得面紅耳赤,結果結伴回家才知道,她們住的是同一座土圓樓。有人統計,倘若你到土樓借宿做客,在每一家用膳一天,要兩個多月的時間;每個房間住一個晚上,要用一年多的時間;每天認識樓裏的一個人,要用近兩年的時間。其間新的媳婦女娶進來了,新的小生命又誕生了,因此你永遠也無法認識全樓的人。

如果遇到外來勢力的侵襲和攻擊,只要關上大門,守住要口,全樓安然無恙。因爲土樓的大門是用二、三十釐米厚的不易着火的雜木製成的,有些門還釘了鐵板,樓門上裝了防火水槽。圓樓外圈的一、二層不開窗,所以敵人攻到樓下也無可奈何,甚至圍困一年半載,樓內柴米仍不斷絕,生活依舊正常。有專家總結,圓土樓具有六種功能:1、聚族而居;2、教化娛樂;3、防風抗震;4、防火防潮;5、安全防衛;6、冬暖夏涼。

現在,我榮幸的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福建土樓,已被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說是福建土樓將成爲全世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福建作家許懷中先生說:“永定土樓是個句號,卻引出無數的問號和感嘆號”。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木計一朗說:“永定土樓象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黑色飛碟".美國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師克勞得說:“永定土樓是客家人大膽、別具一格的力作,它閃爍着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動不已”。    我唱一首客家山歌給大家聽(或朗誦一首客家民謠)。我們一再稱在土樓內居住的人爲“客家人”,那麼什麼是“客家人”,我來爲大家解開這個謎。

很多人誤認爲“客家”是一個民族,其實客家是中華民族中漢族的一支特殊的民系。兩千多年以來,中原地區的漢人因爲宮廷內鬨、逃避戰亂、自然災害及政府南遷等到種.種原因而出現六次較大規模的向南方遷移。第一次是秦始皇時派兵五十萬駐紮廣東南嶺;第二次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和三國兩晉時期;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的動盪時期;第四次是南宋時期金兵南下導致漢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敗而遷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間的“移湖廣,填四川”政策(相當於現在的三峽移民政策),大量客家人向廣西、四川等到地遷移。

根據專家統計,兩千多年來,中原地區大量的漢人南遷,目前主要定居在福建、廣東和江西地區,然後又擴散至四川、廣西、海南、中國臺灣、香港、東南亞等地。那麼,相對於這些地區的原居民而言,他們應該是客人,所以統稱“客家人”。

我們所說的“客家文化”,就是中原漢族祕當時南方的百越族經過長時期的融合,形成了一種既保留了中原漢族文化的主要特徵,又容光煥發納了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精華,這種文化就是在民俗語風情和文化語言等到方面有顯著漢族特徵,同時又有相對獨立性“客家文化”。在我們即將參觀的土樓大型 客家民俗博物館裏面,大家就可以直觀地瞭解這種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文化現象”,典型的“客家文化”。

熱門福建導遊詞 篇2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海上花園”鼓浪嶼,我是廈門的導遊。

到鼓浪嶼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還有八件事要做,哪八件事呢?泡壺釅釅的烏龍茶、學幾句地道的閩南話、找條喜歡的小路、站在海邊發發呆、聽場音樂會、吃個名小吃“麻餈”、逛逛玲琅滿目的海鮮市場,而最值得一做的就是拜謁一處名人故居。別看這隻有1.91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可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孕育了無數中華優秀兒女:有畢生都獻給我國婦產科事業的醫學大師;有新中國傑出的體育教育家;有名揚海內的文學巨匠;有以音樂陶醉人心靈的鋼琴詩人,他們都是誰?他們又曾在鼓浪嶼哪座寧靜的小樓留下生活的足跡?讓我們沿着幽靜的小路,一起來尋訪答案。

看!晃巖路旁的這座八卦小樓就是被尊爲“萬嬰之母”的我國婦產科奠基人林巧稚大夫的出生地,林大夫終生未嫁,然而她用溫暖的雙手,迎來了五萬多名嬰兒生命中第一聲啼哭,她沒有兒女,卻將她一生的心血,她偉大的母愛奉獻給了千千萬萬的孩子。她願意一輩子做值班醫生。

再看看這座兩層的別緻小樓,20年代,一位熱血青年從這裏走出,爲了一洗“東亞病夫”的恥辱他毅然從理科改學體育,1936年,他以總教練身份率中國隊參加柏林奧運會,在清華任教52年間,培養了一批批學有所成兼具強健體魄的人才,76歲高齡仍榮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這個人是誰呢?對了,就是馬約翰!被毛主席譽爲“新中國最健康的人”。如今這座樓雖已易主,但馬約翰倡導的積極、健康、進取的體育精神仍留在他的故鄉鼓浪嶼。

大家都知道,“鑑湖女俠”秋瑾曾寫過“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在那風雨如晦的歲月,她誕生在美麗的鼓浪嶼,就是我們眼前這座看上去極其普通的紅色樓房,這位中國最早的女性革命先驅,爲中華民族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她那種爲了理想不屈不撓的精神多麼令人敬佩啊!

聽,隨風傳來一陣悠揚的鋼琴聲,沒有嗎?再聽聽,那旋律多麼優美啊!想不想知道它是從哪兒傳出來的?走,我們去看看!

這裏是雞山路16號,是著名鋼琴家殷承宗的舊居,這是一座法國式鄉間別墅,鼓浪嶼人稱它爲“圃庵”.殷承宗就出生在這座別墅,並在這裏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 上天賦予了他超人的音樂天賦,9歲就舉辦了“幼童殷承宗獨奏音樂會“,20歲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二名,請注意!當時這場比賽可是沒有第一名的哦!1969年他完成了氣勢磅礴的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周總理聽完後興奮地說:“冼星海復活了!”。這座別墅誕生了殷承宗, 而鼓浪嶼還哺育了許許多多非常有造詣的音樂家:陳佐湟、林俊卿、許興艾等等。而今,鼓浪嶼擁有由著名指揮家鄭小瑛親自執棒的愛樂樂團;擁有全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擁有國內音響效果一流的音樂廳,,,,,,這些都使鼓浪嶼成爲名副其實的音樂之島。

朋友們,看了這麼多名人故居,不知大家是否感受到這個小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鼓浪嶼的每個角落,無不散落着光輝的名字:世界文化名人林語堂,當代著名女詩人舒婷等等…有機會大家還可以到島上來串串門,沒準兒還能碰上一個你仰慕的名人呢!

(看錶)喲!6點了,我們也該結束今天愉快的旅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我們在這幽靜,祥和,溫馨,浪漫的鼓浪嶼漫遊,是不是更有一番韻味呢?走吧,讓我們在返程的路上,用心品味這名島、名宅,名人、名曲,再次聆聽濤聲、琴聲,歌聲、笑聲......

熱門福建導遊詞 篇3

不久前,我去廈門島旅遊,參觀了福建永定縣最富特色的景緻——土樓。

聽到土樓這個名字,你一定會想到它是土做的。不錯。它的外牆是先用泥土塑成磚形,風乾,就是土磚了。再用糯米打成泥漿,把土磚一層一層壘起來。特別牢固呢。

我們走向“土樓王子”——振成樓。導遊在門口停了下來,說“大家看,這扇門是用木頭做的。強盜用火燒,就會把木門燒壞。人們爲了防火,在木門上面設有一個大水缸。平時下雨,雨水就積在水缸裏。一旦起火,水就會潑下來,把火澆滅。”我不禁讚歎:“古人的智慧真令人佩服!”

進了門,就到土樓中央了。中央有一口井,井裏的水叫“智慧泉”。傳說有一個小孩喝了井裏的水,聰明得不得了。這當然不是真的了。我跑到井邊往裏一瞧,天吶,好多硬幣!這些硬幣像魚鱗一樣,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漂亮極了!

出了振成樓,我們來到了狀元樓。狀元樓可是出過許多榜上有名的狀元呀!一走進狀元樓,眼前就有一個特別大的平臺。聽導遊說,這裏是專門演戲的舞臺,有喜事也會在這裏歡聚。舞臺的牆壁上有許多詩、畫。其中有幅畫上畫着山水、花鳥,真美!

啊!福建土樓,凝聚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土樓,你永遠在我心中!

熱門福建導遊詞 篇4

伊斯蘭教聖墓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門外的聖慕村靈山山麓。

伊斯蘭教聖墓又稱“三賢、四賢墓”,座落於東湖之畔靈山的半山腰上。根據《閩書》的記載,唐朝武德年間(618~620_年),穆罕默德派遣門徒大賢四人來華傳教,一賢在廣州傳教,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四賢傳教泉州,並卒葬靈山。兩墓並列,塔式墓蓋是花崗石雕刻而成的,佔地2平方米。墓蓋的底座環刻蓮花瓣圖案裝飾,上層爲截面呈圓栱狀的墓頂石,刻工簡樸無華。墓室之西、北、東三面依山修築馬蹄形的迴廊環抱墓室,以阻擋山洪流沙的浸漫,迴廊內保存有歷代的石碑,正中的是陰刻阿拉伯文的輝綠岩石雕琢的石碑,是迄今在聖墓發現的最古老的碑刻,記載了伊斯蘭曆720_年時,一批居住在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修復聖墓的史實。

迴廊的西側,有鄭和行香碑,上書:“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永樂十五年十六日於此行香,望靈聖庇祐。”這是鄭和在公元1420_年第五次航行聖地麥加之前,專程至靈山拜謁二位先賢,地方官蒲日和爲之刻碑紀念。迴廊下還有五方漢文碑刻,是康熙至同治年間五度重修聖墓的碑刻題記。

墓園的周圍古冢累累,安葬着數以百計的元代以前來到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墓園的兩側是明、清以來泉州穆斯林的公墓,每逢開齋節和宰牲節,都有穆斯林前來拜謁祭掃。靈山聖墓的附近山青水秀,風光幽雅。聖墓的右前方有一塊天然巨石,風吹能動,手推就能搖動,俗稱“風動石”。石上有明代時刻的“碧玉毬”三字。“玉球風動”是泉州的勝景之一。

聖墓鄰近唐代的人工湖——東湖,夏日湖面滿開荷花,香溢四野。東湖至靈山腳下約70多萬平方米的範圍,已被劃爲伊斯蘭文化的規劃區。

熱門福建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天心的幾個景點。這些景點是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流香澗、大紅袍茶樹、永樂禪寺、杜轄巖等,希望大家玩得高興。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後,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現在,請大家擡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裏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於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擡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於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爲躲避太平軍,僱人建造了這種建築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爲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後繞道,經過火焰峯,直上丹霞蟑頂,而後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爲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爲,當時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於是當地人就稱之爲天車架。

各位朋友,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着一株枝幹虯曲的古老刺柏,爲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裏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峯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銳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多麼生動,多麼形象,多麼貼切!

繼續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岩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峯北谷發源後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爲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明朝有個詩人遊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爲它起名爲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着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峯。繞過飛來峯,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峯,名叫玉柱峯。這裏景色優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峯將它團團環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宇之後將欲歸巢的狀態。峽谷裏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爲"茶的王國"。在最後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着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爲其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後,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衝,幾次過後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而大紅袍衝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說很多。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爲謝茶恩,脫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後人便取名爲大紅袍。另有一種說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終爲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後,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爲大紅袍。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大紅袍葉芽勃發,滿樹豔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遊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爲一大樂趣。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天心岩腳下,展現在眼前的這座廟,叫永樂禪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來的最大寺院。據查天工《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前身叫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剎坐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0__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0__年),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將它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蘊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嚮往極樂世界的意境。重建後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參天,重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遠。步入寺內,香菸繚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巖雕後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體,高 11米,寬 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