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2W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

鼓浪嶼是廈門西南禺的一座小島,面積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寬的海峽與市區相隔。島上四季如春,島上樹木叢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園的美稱,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因爲島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擊聲如鼓鳴而得名。島上最高處叫日光巖,附近有民族英雄鄭成功當年訓練水師的水操臺遺址。海邊有菽莊花園,花園旁邊的金色沙灘,爲天然海濱浴場。島上無車輛,清雅脫俗。尤爲遊人所讚賞的是,此地的居民文化素質非常的高,鋼琴擁有量爲全國第一。月下風中,琴聲悠揚,漫步其間,韻味無窮,給人以極其優美的藝術享受。

日光巖俗稱“晃者”,位於島的中央,是鼓浪嶼的最高峯(海拔92.7米)。從山腳沿石梯登臨而上,沿途有日光巖寺、蓮花庵。古避暑洞。鄭成功水操臺遺址以及歷代名人的多處題刻。巖頂築有圓臺,站立其間,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裕莊花園坐落於鼓浪嶼的南端,分“補山”園和“藏海”園兩部分,以園飾海,以海拓園,整座花園設計精巧,園內主要建築“四十四橋”就建在海上,橋上有觀釣臺。渡月亭和“海闊天空”。“枕流”等事臺疊石。

浩月園位於鼓浪嶼的東南隅,全園佔地面積約爲2萬平方米,爲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而建。園內景點包括鄭成功青銅羣雕。鄭成功巨型石雕像。鄭成功微雕展覽館。鄭成功碑廊。皇帝殿。激光舞臺。孔雀園。皓月休閒度假俱樂部等。其中鄭成功青銅羣雕是以青銅鑄成的半圓半浮大型羣雕,爲目前國內歷史人物青銅羣雕中罕見的一組;鄭成功巨型石雕像,高15.7米,重1400噸,用625塊花崗岩組成,整座雕像拔地凌空,氣宇軒昂,己成爲廈門的重要標誌和象徵物。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2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峯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峯巒起伏,岩石遍佈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爲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爲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爲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爲勝。

山門,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着“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爲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爲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巖,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爲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巖處在清源山的左峯,寺宇紅牆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後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觀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態極佳。兩旁壁上的十八羅漢畫像,神態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巖寺中常年暮鼓晨鐘,香火不絕,寺前蒼松翠柏,峯石嶙峋,別有一番情趣。

彌陀巖,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過了千手巖,沿古道拾級布上,經振衣亭即到彌陀巖山門,門柱鐫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撰寫的一對楹聯:每慶安瀾堪縱目,時觀膏畝可停驂,可見這裏是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好去處。彌陀巖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並排結咖跌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通高約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爲土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着袒右肩袈,並以袈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中尊爲釋迦像,又稱現在佛。左尊稱爲藥師佛,即過去佛。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彌陀巖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着大師的舍利子。整座石塔與周圍空間、摩崖石刻、環境綠化渾然一體,更顯得莊嚴、肅穆,使前來瞻仰的人們倍生懷念之情。1991年3月公佈爲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丈坪,亦名遵巖、星臺巖。位於清源洞東南。《閩書》載:宋高僧可遵所構,其地巨石偃亙,週數百武,故名。歷史上曾建有“枕雲亭”及3座石塔。明萬曆間,泉州太守姜志禮書“百丈坪”三個大字,十分壯觀。

清源天湖,其內大壩壩頂海拔368米,爲雙曲石拱壩,壩高30米,壩頂長140米,寬2。8米,總庫容11。5萬立方米,最大水面120xx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觀工程。大壩雄偉壯觀,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峯林木倒映湖中,藍天白雲,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3

南普陀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物之一,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說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說寺廟在唐朝就有了,距今也有1200多年;寺廟對着南太武山,真是風水寶地。據說該寺是唐代首先到島上開發的陳氏族人所建,五代時,稱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巖,後該名叫普照寺. 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毀,明洪武時重建,明末又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統一臺灣的施琅將軍重建。因與浙江普陀山普濟寺同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是目前國內僧人較多的寺廟。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呈中軸線遞次向上,主體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向左右對稱展開,依次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二側依次升高的廡廊,迴護着三殿,形成一個整體,雄偉壯觀。南普陀寺原爲"臨濟宗"一派世襲主持,1920xx年起,該爲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撥賢者爲方丈。自那時到至今已選任了11任方丈。

南普陀寺改革開放後增加了活力,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也得到了十方信善的捐贈。80年代以來,所有堂院都翻修一新,還新建了一批設施,主要有:海會樓. 普照樓. 方丈樓. 太虛圖書館,兩座山門以及閩南佛學院的教學樓. 僧舍樓,還有佛教協會的辦公室. 上客堂,會客樓。1992年在般若池畔,新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八角重檐飛脊,圍以白石雕欄,精巧嚴密,富貴堂皇。現在的南普陀寺是建寺以來最爲昌盛的時期,是閩南乃至福建最爲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的寺院!南普陀寺院內以及後山五老峯前,都留下歷代許多摩崖石刻和多塊碑記,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載的"飛泉",清施琅將軍的"爲善最樂",以及抗荷將軍沈有容等的題刻和光緒三十四年美國艦隊訪問廈門的刻石,都提供了歷史的見證。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4

永定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神化般的民居建築奇葩,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而聞名於世,在中國傳統古民居建築中獨樹一幟,被譽爲“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燦明珠”,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 如果說永定是一個沒有大門的中國土樓博物館,那麼位於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地―――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景區,就是濃縮的永定客家土樓博物館。景區內土樓建築獨特,其中有富麗堂皇的“圓樓王子”―――振成樓、五鳳樓(府第式土樓)經典―――福裕樓、宛如布達拉宮的宮殿式建築―――奎聚樓、“袖珍圓樓”―――如升樓以及天后宮、土樓博物館等其他特徵土樓40多座。它們沿溪而上,氣勢恢宏,錯落有致,與青山、綠水、翠竹、拱橋、水車、農田和諧相處,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絢麗畫卷。如今,儘管時移境遷,但是閩西客家人依然保留着特有的中原遺風,凝聚着濃厚的鄉土氣息,如舞龍、舞獅、擂大鼓、“鬧古事”、“迎花燈”、漢劇、木偶、“十番”演奏、民間藝人絕技、迎親、客家山歌等,民風之古樸異彩紛呈,無不洋溢着獨特的客家民俗風情,象徵着土樓人家對幸福和美好未來的無限追求。景區處處展現出華夏文明的風采,是廣大中外遊客旅遊、休閒、探祕勝地。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5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莊嚴,中軸線主建築爲天王殿、大雄寶、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其中,天王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殿後有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迴廊,迴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爲一個整體。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餘各面爲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衆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天王殿前有廣場,廣場前爲長寬均約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七八十米寬的蓮花池。蓮花池外圍蓋有琉璃瓦頂的矮牆,東西設對稱重檐牌坊式山門,題額爲“鷺島名山”,系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所題。

寺內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檐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羣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整體。藏經閣是中軸線上的最高層建築,爲歇山重檐式雙層樓閣,一層爲法堂,是僧人講經說法的地方,二層爲玉佛殿,內供28尊緬甸玉佛,並藏有數萬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經書及一些珍貴的文物。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6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奇秀甲東南”之稱的武夷山。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那下面小×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武夷山市。

它位於福建省的北部,面積2802.8平方公里,人口22萬。是我國茶葉生產基地之一。武夷山茶久負盛名,被譽爲茶中之王的大紅袍,就是我們參觀的對象。相信各位已經迫不及待地要看到傳說中的茶王。究竟是什麼樣的?那就隨小×的腳步一同去拜偈這位茶王。

各位團友請看我們眼前的這條小溪,它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全長約7.5公里,因爲從章堂巖流出,所以章堂澗,好了團友們快跟上哦,我們已經看到了“天車架”了。大家請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不是有一座空中樓閣啊!據記載這些是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時當地的土豪劣紳爲了躲避太平軍而造的,大家乍一看是不是覺得要上去比登天還難。其實只要從山後繞山登頂,再從山頂的巖洞口順梯而下,便可到達其中。那這個景幹嗎不叫“空中樓閣”不是更好聽嘛!因爲當初修建了節省時間,所用的材料均用架在洞外的那幾根朽木所組的天車架運上來的,所以咯,“吃水不忘打井人”當地人便叫它“天車架”。

團友門茶王之旅纔開始呢!想一睹風采,就快跟上來哦!大家看前面那塊巨巖像什麼啊?對了,就像鷹嘴,所以它叫“鷹嘴巖”大家注意到了沒!上面還有一棵古老刺柏,這給這頭老鷹添了幾分帥勁,小×禁不住回想起那首詩:雄鷹獨立健無倫,銳椽昂頭實逼真,多麼真實,貼切啊!團友們心可別跟着鷹一起飛,我們繼續下一站,過了石橋,我們現在所看到這一條溪水叫流香澗,它的原名叫“倒水坑”大家可別以爲這裏是倒水的地方。那是因爲惟有這條山澗不同至其他山澗匯入崇陽溪,反倒是先至東向西再改變方向迴流,明代詩人徐火通遊歷至此,流連忘返,就將此澗改名爲“流香澗”,現在我們要過清涼峽了,我先帶頭,大家一個一個過,相信小×過得了,你們也一定行。大家看那邊山峯上聳立着向前傾斜的巨石,像一個農夫戴着一頂斗笠,相傳這塊石頭是飛來的,因此取名爲“飛來峯“,大家請隨我來,我們終於繞過了“飛來峯”,大家看這座撥地擎天的山峯叫“玉柱峯”,同志們我們期盼已久的茶王就快到了,大家加把勁啊!我們已經到了“九龍窠”這裏的九座山峯,猶如騰空而起的巨龍,大家看這裏到處部滿了叢叢蔟蔟的茶樹,真是滿谷春色,一派生機,不愧爲“茶的王國”

快到了同志們!再努力啊!“九龍窠”的最後一窠看那個用石頭墊成的盆景似的茶園,上面長着六叢茶樹,它就是我們今天要拜偈的茶王——大紅袍。大家看大紅袍茶樹之所以能夠得到茶王的美譽是因爲它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在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縫,巖頂終年有水自縫滴入。隨水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所以這裏的土壤較爲肥沃,且兩邊還有巖壁自立,日照不多,氣溫變化不大,再加上平時茶農精心的管理。採製加工時一定要選最好的茶師來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別的器具。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自然就使大紅袍成茶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越的藥效。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衝至九次,尚不脫原茶之真味桂花香,從而奪取“茶王”之冠,1998年在武夷山茶節上大紅袍競以20克15.68萬元,拍出奪得全國茶葉拍賣之最。而且大紅袍的年產量極少,一年只有七八兩,我們雖沒口服一品真諦,但不妨在這幽靜的九龍葶裏,品嚐一下小紅袍吧!

來,大家跟我來,今天我給大家表演一回我剛學的武夷功夫茶,並講講大紅袍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個窮秀才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由於吃了生冷的食物,病倒在路上,被下山化緣的天心永樂禪寺的老方丈看後擡回寺中。方丈見他臉色蒼白,於是抓了一撮茶葉,用開水泡開,讓秀才喝下,沒過幾天秀才就好了,於是向方丈辭行,臨行說:“倘若有興高中,定返此地謝恩”,時隔不久,秀才果然金榜提名,後來回寺中詢問方丈是何仙丹妙藥救了他,方丈答到:山中有一棵神樹,衆鄉親如有不適就採幾片樹葉泡水喝,病就好了,狀元一聽有此神樹便請方丈領他去看,將他看到此樹便即問起此樹的名字。老方丈說:此樹尚未有名。於是狀元激將身穿的紅袍蓋於樹上說:就稱之爲“大紅袍”吧!其實啊!大紅袍最根本的得名原因還是因爲其嫩葉是紫紅色兒得名。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

福建的導遊詞3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爲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臺》中就有這麼一名臺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說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爲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爲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朋友們,一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爲它是一座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衆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薰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一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一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爲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一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一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7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導遊。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峯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爲海浪拍打岩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峯”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爲“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着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說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爲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涌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說是岩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裏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爲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說“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爲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裏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爲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裏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8

崇武古城: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岩濱海石城-崇武古城,位於惠安崇武半島上。是我國古代東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武半島在我國古代的海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爲防備海盜倭寇,江夏侯周德興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築時,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晝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財產遭到嚴重損失,鑑此教訓,勸募大修。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總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屯兵在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清代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這時全城周長2567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基寬5米,牆高7米,有窩鋪26座,城堞1304個,箭窗1300個。四面設門,東西二門築有月城,城牆上有烽火臺、瞭望臺和這放銃炮的虛臺。城牆有二至三層的跑馬道四城邊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溝。城內原建有捍寨、墩臺、館驛、軍營和演武廳等,構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此後,城防已失去軍事上的作用,又因長期廢棄,城牆失修倒塌。1983年,由國家撥款進行全面修復。歷史上曾經爲國立下不朽功績的古城,又屹立於崇武半島上。1987年舉行“崇武古城創建六百週年紀念活動”及學術討論會,引起了中外學者的巨大興趣,它是民族的驕傲,歷史的豐碑。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9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導遊。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峯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爲海浪拍打岩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峯”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爲“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着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說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爲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涌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說是岩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裏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爲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說“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爲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裏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爲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裏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0

各位團友:

大家好,我們車現在正往開元寺的方向開,大概還有5分鐘的車程,在這我先給大家講講開元寺的來歷!開元寺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距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原名蓮花寺,後來在唐朝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在各地發生戰亂的地方建一座開元寺,變更名爲開元寺!關於開元寺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原來開元寺是一個名叫黃守恭的大財主的桑園,有一天一名叫匡護的僧人前來索地求建寺廟,這個黃守恭是爲虔誠的佛教徒,但是這麼平白的將大片桑林捐贈出去呢卻很捨不得,但不好推脫,於是假言待得桑林開蓮花便捐地,匡護禪師笑笑而去。第二天大早就來敲門告知桑林已經開蓮花,黃不信,一起來到桑林,發現果然滿園桑樹枝頭皆掛滿蓮花!便問和尚需要多大的地蓋寺廟,匡護禪師說只要一袈裟大的地足矣!那黃守恭想這纔要多大地,於是點頭同意,不想匡護禪師將袈裟解下,扔到空中,頓時將整片桑林覆蓋!黃守恭歎服佛法無邊,將整片桑林捐出,建成如今這福建省最大的寺廟!好了,我們車已經到達,請大家帶好隨身貴重物品,等車停穩隨我下車遊覽!因爲正門正在修繕中,隨我從邊門進去!我們遊覽時間預計是一個小時,11點整準時這個門口集合,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10086!

進入山門我們便能看到泉州市的地標建築-東西塔,在泉州的旅遊宣傳中,東西塔是最常見的,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代表着泉州,大家隨我走,我們現在看到這麼有一堵牆,大家知道這是什麼牆嗎,有人說是麒麟壁,沒錯!但是你們知道上面的麒麟代表什麼嗎,大家看看這隻麒麟身披銅錢,腳踩文筆,奇形怪狀!其實這本是泉州城隍廟的影壁,原來是告誡以前的地方官,做官呢要是隻愛金錢,踐踏文法,必然會如同此獸四不像,大家看這麒麟連脖子都沒了,就是說腦袋不保!在看看麒麟兩邊,這壁上有猴子在捅馬蜂窩,代表封(蜂)侯,那邊有人在拜大象寓意拜相,意思就是隻要遵紀守法,盡職盡責就能封侯拜相,這是對古代官員的一種激勵!好,我們現在來到東西塔的西塔下,這西塔名爲仁壽塔,高44.6米,是仿木石結構,最早建於唐朝五代年間,本爲木塔,但年久失修,後改爲磚塔,但也不經海風侵襲,直到明代才改成今天的石塔,在明萬曆年間曾經歷過一場八級地震而沒受到破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我們泉州有一種說法就是西塔是鬼塔,東塔是神塔,怎麼說呢,其實西塔代表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當然只有死人才能去啊,大家看這塔的雕刻,底座是花草樹木,代表極樂的衆生平等,大家尤其注意看第三層的浮雕,就是那個猴尊者,我想這應該就是孫悟空的原型了!在這個西塔對面200米之遙就是東塔,名曰鎮國,高48.24米,一會我們過去看看!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就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大殿門口,這裏又稱爲拜亭,據說在當日大殿落成的時候天降紫雲,於是寸草不生,1992(飛碟探索)雜誌曾把此列爲UFO降臨的疑似地點之一!其實此處之所以寸草不生不過是因爲信徒過多,踩得長不出小草!大家看大殿上面那四個字是什麼,很多人都不認識那第三個字,那個字讀法,這塊牌匾讀作桒蓮法界,還記得我在車上給大家講的故事嗎,桑樹開蓮花!至於爲什麼第三個字讀法,據考證這個字去掉三點水讀豸,據山海經記載,豸是一種神獸,最公正無私,誰做了壞事它就用獨角去頂他,古代的衙門就有供奉這種神獸,所以它代表着法!大家隨我來看看這大殿的基座,大家看它雕刻的是什麼?沒有錯,是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從這邊就可以反應出當時泉州彙集了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

我們現在進入到大殿去參觀,請有相機的朋友注意,在我們中國參觀寺廟一般只拍建築而不能拍佛像,所以請尊重寺廟的習慣!我們來到大殿,這中間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祗!這旁邊分別供奉的是依次爲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的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北方蓮

花世界的成就佛,合稱爲五智如來,又稱五方佛!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莊嚴,雙手分別作說法、施與、接引、禪定等相,工藝精巧,令人歎絕。五方佛的脅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大勢至,關羽,韋陀等侍從!在大殿後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觀音之首聖觀音,以及善財和龍女兩位侍從!旁邊分立十八羅漢!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淨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而大殿卻能保持這種罕見的規制,這在我們中國十分的罕見!出了大殿大家請跟我往左邊走,大家看,這個刻着梅香的院子裏面種的不是梅花,而是據說曾經當年開過蓮花的桑樹,咱且不論桑樹是否真的能開蓮花,但是這棵已經有1300多年樹齡的老桑樹確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桑樹了!有人有疑問,這不是三棵桑樹嗎,其實這是有原因的,1920_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樹被雷電一劈爲三,其中一技墜落在地上,於是僧人們將其用一塊花崗岩托起,並鐫一對聯“此對生蓮垂拱二年,支令勿壞以全其天“,老桑樹果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前幾年,大風將樹於從託石上吹落地,末等人們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樹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向着北、東、南三個方向延伸開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在中軸線的第二臺階上是元寺的甘露戒壇,據說原來這本來是一口甘露井,不管天氣如何,即使大旱也依然是甘露不斷,後來僧人在這井上建了戒壇,故取名甘露戒壇,這戒壇是和尚出家受戒的地方,相當我們現在學位頒發的地方,大家隨我進去,大家看,裏邊最上面的那尊就是盧舍那佛,那面是一層層的保鏢,依次下來分別是佛祖,觀音,呵呵二仙,八大金剛,和64守護神主,這保鏢級別都趕上_了!

從甘露戒壇後門出來,中軸線第三臺階是藏經閣,據說原來裏面有閩王王審知御賜的金經和元朝高僧如照法師用自己鮮血所寫的《法華經》以及泰米爾文的貝葉經。可惜歷經劫難,現在據說只剩下殘頁了,但也是我國的瑰寶。藏經閣的右邊是檀越祠,供奉這片土地原來的主人黃守恭,大家感興趣也可以去看看!

好了,開元寺講解到這裏,剩下的時間讓大家自由參觀,從甘露戒壇右邊過去有泉州佛教博物館和古船博物館,有興趣大家可以自行參觀,我們十一點鐘在剛纔進來那個門集合,祝大家玩的開心!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1

開元寺佈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弘一法師紀念館)、準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臺須彌座的72幅獅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後廊的兩根古婆羅門教青石柱,同爲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莊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2

今天我要帶大家遊覽的地方時福建有名的武夷山。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方圓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區之一。

武夷山於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爲全人類共同財富。

大家一定都沒聽說過武夷山的傳說吧!下面就來讓我爲大家介紹一下吧!遠古時候,武夷山這個地方時沒有名的,後來爲何叫武夷呢?相傳古時候,武夷山的幔亭峯上住着一位姓彭的老人,他在此山修行,他餓了以靈芝菌菇爲食,渴了就飲溪水。與他一起修行的兩個兒子,一名彭武,一名彭夷。

他們在山上種了琪花、瑞草咊珍貴藥材,把山山水水裝點成人間仙境,百姓們過上了雞犬相聞,安寧幸福的日子。兄弟們努力使這方水土成爲人間仙境。

彭武、彭夷死後人們爲了報答他們的恩情,爲了紀念這一對開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們的名字命此山,稱這碧水丹山爲“武夷山”。

大家要跟緊了。現在我要帶大家去華東南第一高峯——黃崗山,主峯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中國東南最高峯,號稱“華東大陸屋脊”。山頂豎立着“黃崗山”標誌牌。由於山勢陡峭,羣峯林立,武夷山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氣候溫咊,形成了我國東南大陸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接下來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線天,一線天又名靈巖,海拔225.4米,是一座巍然挺立巨巖。巖端傾斜而出,覆蓋着三個巖洞:靈洞、風洞、伏羲洞。從巖頂裂開一線,就像利斧所壁,高50餘米,長178米,寬約1米。最窄處僅0.3——0.4米,從中漏進一線天光,宛如跨空長虹,被嘆爲“鬼斧神工一線天”。

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注意:

1、不要亂丟垃圾。

2、不要破壞文物。

3、不要在山上刻字。大家聽明白了嗎?

今天的旅行到這裏就結束了,大家再見了。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3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們現在來到西湖公園,它位於市區西北部,是福州迄今爲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據史載,晉太康三年(282年),郡守嚴高築子城時鑿西湖,引西北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農田,因其地在晉代城垣之西,故稱西湖。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西湖與南湖相接。後其子延鈞稱帝,在湖濱闢地建水晶宮(在今水關閘附近),造亭、臺、樓、榭,在王府與西湖之間又挖設一條複道,便於偕後宮遊西湖。西湖成了閩國王朝的御花園。此後漸成遊覽區。宋淳熙四年(1177年),福州知州兼福建撫使趙汝愚在湖上建澄瀾閣,並品題西湖八景:仙橋柳色、大夢鬆聲、古堞斜陽、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禪曉鍾、湖心春雨、澄瀾曙鶯。民國三年(1920xx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闢西湖爲公園,當時面積僅3.62公頃。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撥款修繕、擴建,特別是20xx年,清淤挖泥,建截污管道,重建、擴建舊景點,經修復後的西湖,真正是“山復整妝,湖復易容”,神采頓開。西湖現在總面積約45公頃,水面面積約30公頃。它通過柳堤橋、步雲橋、玉帶橋、飛虹橋,把西湖中的開化嶼、謝坪嶼與窯角嶼連成一個完整的遊覽景區。整治後的西湖景色愈見秀麗,遐邇聞名。修復及新增的景點有仙橋柳色、紫薇廳、開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詩廊、水榭亭廊、鑑湖亭、湖天競渡、湖心春雨、金鱗小苑、古堞斜陽、芳沁園、荷亭、桂齋、浚湖紀念碑、盆景園等。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4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峯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峯巒起伏,岩石遍佈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爲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爲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爲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爲勝。

山門,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着“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爲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爲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巖,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爲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巖處在清源山的左峯,寺宇紅牆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後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觀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態極佳。兩旁壁上的十八羅漢畫像,神態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巖寺中常年暮鼓晨鐘,香火不絕,寺前蒼松翠柏,峯石嶙峋,別有一番情趣。

彌陀巖,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過了千手巖,沿古道拾級布上,經振衣亭即到彌陀巖山門,門柱鐫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撰寫的一對楹聯:每慶安瀾堪縱目,時觀膏畝可停驂,可見這裏是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好去處。彌陀巖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並排結咖跌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通高約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爲土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着袒右肩袈,並以袈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中尊爲釋迦像,又稱現在佛。左尊稱爲藥師佛,即過去佛。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彌陀巖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着大師的舍利子。整座石塔與周圍空間、摩崖石刻、環境綠化渾然一體,更顯得莊嚴、肅穆,使前來瞻仰的人們倍生懷念之情。1991年3月公佈爲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丈坪,亦名遵巖、星臺巖。位於清源洞東南。《閩書》載:宋高僧可遵所構,其地巨石偃亙,週數百武,故名。歷史上曾建有“枕雲亭”及3座石塔。明萬曆間,泉州太守姜志禮書“百丈坪”三個大字,十分壯觀。

清源天湖,其內大壩壩頂海拔368米,爲雙曲石拱壩,壩高30米,壩頂長140米,寬2。8米,總庫容11。5萬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觀工程。大壩雄偉壯觀,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峯林木倒映湖中,藍天白雲,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5

各位親愛的來賓:

大家好!我是X旅行社的導遊X。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衆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今天我將帶大家遊覽國家四A級景區風動石景區。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爲榮,視爲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臥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於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於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說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裏,斜放於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臺階,站在這臺階上看風動石,像什麼?像不像偷吃剛纔那隻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於風動石,還有段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於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裏留下“這裏風景獨好”的讚歎。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着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蹟——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聖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豔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聖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臺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籤,而後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誠昭日月,義氣薄雲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爲保護神。大家站在這裏,面對着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臺灣,東山與臺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臺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臺灣的關帝。臺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爲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爲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聖的臺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海峽兩岸,成爲聯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如同彩虹,橫貫於海峽上空,祥雲流彩,靈光普照。

福建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6

各位嘉賓:上午好!(致歡迎辭)

首先,讓我代表------旅行社,歡迎諸位前來福建永定客家土樓觀光旅遊。

我叫------,很榮幸爲各位嘉賓導遊,由於本人才疏學淺,水平不高,有不到之處請大家原諒,祝各位身體健康,旅途愉快,謝謝!(發宣傳冊)。

永定土樓

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福建土樓(永定下洋)旅遊風景區,途經紅坊鎮、高陂鎮、坎市鎮、撫市鎮、陳東鄉、岐嶺鄉、下洋鎮等七個鄉鎮,全程約80公里。現在我用客家方言說一名、句“歡迎各位嘉賓光臨永定客家土樓”。

據不完全統計,永定縣境內共有23018座土樓,其中圓土樓有362座。永定土樓最先建軍於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說起土樓旅遊,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某超級大國的衛星發現中國福建的西部佈滿了無數個大小不一、或圓或方的不明建築物,他們懷疑可能是核反應堆,也可能是導彈發射井,而且規模龐大,數量驚人,引起該國當局的高度重視,於是派遣特工人員以記者的身份前來探個究竟,結果探明是一座座土樓民居建築。雖然虛驚了一場,但是卻爲土樓旅遊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到目前爲止,永定土樓已接待了四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萬中外遊客。

應該說永定的圓土樓最爲神奇和最有魅力,因爲中國的遠古時代,人們認爲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圓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認爲“圓”具有無窮的神力,給人帶來萬事和合、子孫團圓。永定最大的圓土樓共四層,有400多個房間,可住六七十戶人家約五、六百人。圓土樓內有水井、浴室、廁所、磨房、豬舍、花園、學校等設施,建築面積達5000平方米以上,說她象個小城市一點都不誇張。傳說有兩個同樓的新媳婦某日孃家相遇,爲“自己住的樓是最大的土樓”這一話題爭得面紅耳赤,結果結伴回家才知道,她們住的是同一座土圓樓。有人統計,倘若你到土樓借宿做客,在每一家用膳一天,要兩個多月的時間;每個房間住一個晚上,要用一年多的時間;每天認識樓裏的一個人,要用近兩年的時間。其間新的媳婦女娶進來了,新的小生命又誕生了,因此你永遠也無法認識全樓的人。

如果遇到外來勢力的侵襲和攻擊,只要關上大門,守住要口,全樓安然無恙。因爲土樓的大門是用二、三十釐米厚的不易着火的雜木製成的,有些門還釘了鐵板,樓門上裝了防火水槽。圓樓外圈的一、二層不開窗,所以敵人攻到樓下也無可奈何,甚至圍困一年半載,樓內柴米仍不斷絕,生活依舊正常。有專家總結,圓土樓具有六種功能:1、聚族而居;2、教化娛樂;3、防風抗震;4、防火防潮;5、安全防衛;6、冬暖夏涼。

現在,我榮幸的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福建土樓,已被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說是福建土樓將成爲全世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福建作家許懷中先生說:“永定土樓是個句號,卻引出無數的問號和感嘆號”。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木計一朗說:“永定土樓象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黑色飛碟".美國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師克勞得說:“永定土樓是客家人大膽、別具一格的力作,它閃爍着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動不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