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W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通用15篇)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1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南郊,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一座建於620_年前的軍事古鎮。今天,我們一家人就要去此地一遊。

一、建築

古鎮內有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古色古香。雖陳舊卻別有一番風趣。

二、小吃

青巖三會匯聚各色各樣的貴陽小吃,想在貴陽嚐點貴陽風味的小吃的朋友可千萬不能錯過。冰粉、戀愛豆腐果、玫瑰糖、血豆腐……。雖然是零下三度的天,但我和姐姐還是忍不住嘴饞,各吃了一碗冰楊梅,粉紅的楊梅湯甜滋滋的,小小的楊梅一點也不酸,口感很好,我還吃了一碗冰粉,冰粉滑溜溜的,從舌頭滑下,一個字“爽!”此外,還有臘腸、炸玉米……今天可真是過了把嘴癮!

三、石趣

說完了好吃的,我們來談好看的。在古鎮的藏石館,我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石頭。有漂亮的礦石、水晶、石英、石膏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我想起了邱老師說的:“這些石頭都是晶體,有固定熔點……”能把所學的知識用在生活中的感覺真好!

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千奇百怪的石頭,有的像糉子、有的像水果,還有的像核桃……可都是未經過人工加工的哦!乍一看,還真像,不論是顏色和形狀都非常逼真呢!

還有許多生物化石,爸爸說,都是兩億多年前的生物演化而來的呢!

今天在青巖古鎮一遊,讓我大飽了眼福和口福,還增長了不少知識,真是個值得一遊的古鎮。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2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29公里處,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據今已有620_年的歷史,最貴州省的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越過空廓的田野,登上層層的石梯,就看見古城牆的殘垣及堪稱青巖門戶的定廣門,門上飛檐翹角、雄偉壯麗。

邁過定廣門,是一座歷經620_年風雨滄桑的石牌坊,坊上倒臥的石獅子彷彿向人們訴說當年纏足守德的婦女爲石坊“殉情”的滄涼。

青巖古鎮的石巷道、木宅、民居以及富有當地特色風味的豆腐果、玫瑰糖迄今仍保持當年的風貌,倒是增添了些供遊人休息、乘涼的亭臺樓閣。

青巖還有一座莊嚴的道觀“萬壽宮”和佛寺“祥雲寺”。在經歷千百年滄桑後,如今已沒有當年的旺盛香火,但建築還完好無損,保持着當年的模樣。

古鎮上還有在清光緒年間經保和殿皇帝殿試,大魁天下,考中第一名狀元的趙以烔的府第和清代著名學者周漁潢的故居以及儲存他著作的“桐書屋”,既說明了貴陽地區的人才輩出,更增添了青巖古鎮的文化氛圍。

歷經多年,青巖古鎮仍用它古老的模樣在人們的眼前展現。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它,讓它繼續爲人們訴說古老的故事,不被時代遺忘。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3

青巖,貴州有名的文化古鎮。古城樓巍峨,石板街悠長,古寺廟恢宏,石碑坊精美,古民房錯落,古油杉參天……無不散發出悠遠古樸的神韻。土司官班麟貴,是布依族,家就住在青巖,先輩爲此族人首領。天啓後期(1624——1620_年),班麟貴率領管轄各土司土目及各族人民,伐樹燒荒,炸石平地,自築城垣。城竣,命名“青崖(巖)”,既遵朝廷之訓,延續青巖堡之名,又以城東北巍峨青巖之石類一雄獅伏地,可鎮壓八方之意。當地少數民族又叫它“王榮”城。

按布依族當地語譯成漢語意思是“兵城”、“營盤”城之意。青巖城東、南、西、北四門聳立八座石牌坊,“_”中被毀五座,現尚存三座,即“趙彩章百歲坊”、“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趙理倫百歲坊”。這批石牌坊雕刻精巧,造形各異,雄偉壯麗,剔透玲瓏。石牌坊呈四柱三間三樓四阿頂式,石柱上刻有楹聯,居中有懸匾,空雕龍形圖案,護柱刻成動物形狀,橫匾上有各種浮雕。

青巖還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閭鸝煽冢系平正寬家?874年首戶生產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字號。青巖雙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今不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黑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爲偏愛。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各位前來青巖的朋友,下面就由小_我,帶領大家移步青巖感受青巖古鎮這座明代古城的滄桑與內涵,領悟現代文明與古代文化的衝擊。

青巖古鎮是貴州省四大古鎮之一,其餘三個古鎮是鎮遠古鎮、丙安古鎮和隆裏古鎮。青巖古鎮建於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經有635年的歷史,它建於貴州建省之前,見證了整個貴州的風雨滄桑。

作爲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漫步青巖,古色古香的古鎮勝蹟隨處可見。交錯密佈於鎮內的明清古建築,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築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雲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爲貴陽市僅見的精品。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趙理倫百歲坊”是清朝光緒年間所建,造型獨特,工藝精巧。最爲有趣的是兩側石柱上的“下山獅”,最具匠心。中國絕大多數的獅子造型都是站着或者蹲着,這種下山獅的設計打破傳統理念,充分體現當時的建造者們對於建造這座牌坊的重視和匠師的高超技藝。我國著名的建築大師劉海粟先生稱讚這種工藝“實屬罕見”。百歲坊的對面是定廣門,它是青巖古鎮的南大門,建於明天啓年間,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歷史。城牆依山勢而建,蜿蜒曲折20_餘米,極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牆高4.5米,厚3.5米,城門洞上方鑲嵌趙西林題的“定廣門”三字匾額。定廣門上敵樓爲三開間重檐歇山頂木結構城門樓,疊樑屋架。站在城樓上,目之所及炊煙裊裊,草木蔥榮,一派和諧安寧的景象反襯着當年的硝煙瀰漫、戰鼓喧天。

古鎮上最有名的人物當數雲貴第一狀元趙以炯。現存的趙以炯故居始建於清代中晚期,爲穿鬥式懸山頂木結構二進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有朝門、兩廂、正房、後房及全井、花園等。佔地面積828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朝門是雙開垂花門,高4米,寬2.1米。懸木製匾額上書“文魁”二字。北側院牆內壁上繪製有百壽圖,用各種顏色書寫各種字體“壽”字100個,現存的有30多個。現在的趙以炯故居爲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青巖的魅力還在於在它小小的鎮子裏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_五教並存。行走在青巖古鎮您能領略不同的文化帶給青巖的不同魅力。

遊覽了這麼久,想必各位已經飢腸轆轆。青巖的美食一定會滿足您的胃,也會滿足您的心。青巖的滷豬腳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一定會讓您大快朵頤,酣暢淋漓;香甜酥脆、美味可口的百年老字號黃家玫瑰糖是饋贈親友的佳品;濃稠掛碗、酸甜適中、回味悠長的青巖雙花醋開了您的胃,醉了您的心。

感謝各位遊客,希望青巖之旅帶給大家的是歡樂、是美的感受,青巖古鎮歡迎您的再次到來!青巖與我在這裏等着大家再次重聚!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5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這是貴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鎮之一,遊客來到這裏,立即就會感悟到悠悠古韻。

青巖古鎮歷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青巖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爲了控制西南邊陲,於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因青巖位於廣西入貴陽門戶的貴(陽)番(定番,今惠水縣)主驛道之中段,在驛道上設傳遞公文日"鋪"和傳遞軍情的"塘"。駐軍於雙獅峯下驛道旁建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quot;屯"逐漸發展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巖屯"演變爲"青巖堡"。天啓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_年)時領青岩土守備,領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巖堡約1公里的"四隻把"坡(地名)建土城,時人稱爲"王城"音譯漢語爲"兵城"或"營盤"之意,這是今青巖城的雛形。土城居高踞險,原青巖堡內寨民爲避兵禍,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漸具規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貴陽,西入平壩(縣),東走龍裏(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曆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牆、石砌街巷。於今青巖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風格的文化古鎮。

作爲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亙古不變的獅子山下,古鎮勝蹟隨處可見。交錯密佈於鎮內的明清古建築,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築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雲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爲貴陽市僅見的精品。寺廟、樓閣無不畫棟雕樑、飛角重檐相間,雖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風韻猶存。

青巖鎮的鎮容佈局沿襲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以及陳舊古老的石櫃臺和木櫃臺,總給人以悠悠古韻。新建的古鎮商業街更使古鎮遺風韻味得以弘揚。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6

巖鎮位於貴陽市南郊29公里處,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據今已有620xx年的歷史,最貴州省的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越過空廓的田野,登上層層的石梯,就看見古城牆的殘垣及堪稱青巖門戶的定廣門,門上飛檐翹角、雄偉壯麗。

邁過定廣門,是一座歷經620xx年風雨滄桑的石牌坊,坊上倒臥的石獅子彷彿向人們訴說當年纏足守德的婦女爲石坊“殉情”的滄涼。

青巖古鎮的石巷道、木宅、民居以及富有當地特色風味的豆腐果、玫瑰糖迄今仍保持當年的風貌,倒是增添了些供遊人休息、乘涼的亭臺樓閣。

青巖還有一座莊嚴的道觀“萬壽宮”和佛寺“祥雲寺”。在經歷千百年滄桑後,如今已沒有當年的旺盛香火,但建築還完好無損,保持着當年的模樣。

古鎮上還有在清光緒年間經保和殿皇帝殿試,大魁天下,考中第一名狀元的趙以烔的府第和清代著名學者周漁潢的故居以及儲存他著作的“桐 書屋”,既說明了貴陽地區的人才輩出,更增添了青巖古鎮的文化氛圍。

歷經多年,青巖古鎮仍用它古老的模樣在人們的眼前展現。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它,讓它繼續爲人們訴說古老的故事,不被時代遺忘。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7

青巖鎮,是明清時期的一座古鎮,距貴陽約60華里。它地近苗鄉,以前曾是軍事重鎮,用以鎮壓苗民起義;它又曾是遠到川、湘、滇、桂的通衢,往來的商賈都要由此經過。

其實小鎮有特色且有着深厚歷史背景的建築還有很多。爬上鎮邊一側不算太高的山坡 (當地人稱黃家坡)可以鳥瞰小鎮的全景,由於小鎮並不是建造在一個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從高處望去,整個小鎮的格局給人一種在別的古鎮中難以看到的立體美感。寺廟、城門,這些主體建築在裊裊炊煙繚繞中屹立着,向人們訴說着一個又一個的古老故事。讓人詫異的是,小鎮中除了衆多的寺廟,竟然還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

也就是說,小鎮中既有佛教徒、又同樣盛行 天主教和 基督教,無法得知的是這樣的“三教並存”現象是如何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保留下來的,但據鎮上人說,每每到了七年級、十五、寺廟裏的香火是不會斷的,而週日到教堂做禮拜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而除了寺廟、教堂,鎮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東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據說古鎮原來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於歷史原因,只留下三座了,它們分別是北門 外的“趙彩章百歲坊”、南門內的“趙倫理百歲坊”和靠近定廣門的“周王氏媳婦劉氏節孝坊”,其中以節孝坊的建造最爲大氣,坊的上方甚至還鑲嵌着聖旨立匾。更爲戲劇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徵東方傳統思想的節孝坊對面,高高尖頂屹立了百年之久,這種參差交錯的不對稱美以一種強烈的反差,被渲染到整個文化氣氛中,所以在這裏看似激烈的文化宗教衝突,卻空前地融合起來,讓人不得不感嘆此彈丸之地內的文化包容性是多麼神奇。

抗日戰爭期間,青巖城牆完好,四座城門依舊,偏僻安全,接納了很多的“避難者”。八路軍貴陽交通站在青巖建立安宣點,把許多革命幹部家屬疏散到這裏來,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和博古(秦邦憲)的家屬都曾經在青巖住過。李克農親屬曾居處:位於青巖鎮北街10號,1939~1941年李克農等共領導人的親屬曾居於此,現仍爲民居;鄧穎超之母曾居處:位於南街75號,鄧穎超之母楊振德女士1939~1941年曾居於此,現仍爲民居,經營快餐;周恩來總理之父曾居處:位於青巖背街2號,1939~1941年,周恩來父親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現已對外開放。

這裏真是石頭砌就的世界。青石板鋪成的古驛道,寬闊而平坦,潔淨得一塵不染。民居則是石瓦、石牆、石凳、石磨。區別只在於富人家的牆用青條石砌就,窮人家的牆用碎石片疊成,只是年深日久,這些房子愈顯得低矮破舊了。置身在這冰冷堅硬的石的世界中,自然更渴望溫馨。於是,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小院中廣植花木,透過小小的門框,可以看到裏面一派奼紫嫣紅。誰說這裏的人們不懂得創造美、欣賞美呢?

小鎮的格局也很簡單,古驛道是其中的主幹,兩邊則是一條條小巷,它們也同北京的衚衕一樣,幽深而安謐,走在裏面,頓生遠離塵囂、遺世獨立之想。更何況這小鎮是依山而建,隨高就低,走起來就更有一番樂趣。

當年,南來北往的客商帶來的不僅是各種貨物,還有不同地域的文化。如今,繁華雖已散盡,卻留下了幾處朱門高牆的會館和幾處佛寺、道觀和天主教堂。但它們僅是外地遊客的參觀景點,對當地人來說,他們引爲自豪的只是一座狀元府。

所謂“府”,其實只是一座殘破的小院,內有一排低矮的三楹瓦房外加一間廂房而已。屋裏擺放着幾件當年的舊傢俱和有關狀元郎的史料。從史料上看,他的政績實在平庸得無可稱道,但他的科考經歷很富於傳奇色彩:在會試時,他僅名列第297名,但在殿試時,他竟奇蹟般地考了第一名,成了新科狀元。也正是因爲這個緣故,每年大學聯考前夕,貴陽市的家長們總要帶着孩子驅車來此叩拜。平日寂靜的小鎮頓時一派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有時竟然路爲之塞。看來,只要我們不改革現行的應試教育,我們的同胞就仍舊會這樣活見鬼,總希望從這位科場寵兒的身上乞得幾分“文運”。

離狀元府半里許,是一座道觀,它由江西會館改建而成,至今仍保留着原來的建築風格。正殿對面的戲臺雕樑畫棟,朱欄飛檐,十分精緻,只可惜當年臺上竹肉齊發、臺下觥籌交錯的場面已不可復見了。進殿後,不覺啞然失笑,原來那上面赫然端坐的,不是慣常的三清四帝,而是那個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聞名的劉安。平心而論,想靠着裙帶關係而“昇天”,也確是人之常情。大觀園裏的寶姑娘,不是也說過“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一類的話嗎?只是相對於寶姑娘的委婉得體,這裏就表露得太過直白了,所以總不免讓人覺得有幾分粗俗。

由此想到了 雲南的 麗江、 山西的 平遙 。它們都曾因荒僻而存留,又因存留而成爲遊覽勝地。一部盛衰史,正好反映了社會的滄桑鉅變。但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商業氣息也日漸濃厚,在平遙,看着沿街那些鱗次櫛比的鋪面,覺得這座古城其實只剩下一具軀殼。而看到了這保留着更多原貌的小鎮,才覺得是在翻看一頁早已逝去的歷史,從而油然而生幾分感慨,幾分蒼涼。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8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這是貴州非常着名的文化古鎮之一,遊客來到這裏,立即就會感悟到悠悠古韻。

青巖古鎮歷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青巖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爲了控制西南邊陲,於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因青巖位於廣西入貴陽門戶的貴(陽)番(定番,今惠水縣)主驛道之中段,在驛道上設傳遞公文日"鋪"和傳遞軍情的"塘"。駐軍於雙獅峯下驛道旁建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quot;屯"逐漸發展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巖屯"演變爲"青巖堡"。天啓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xx年)時領青岩土守備,領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巖堡約1公里的"四隻把"坡(地名)建土城,時人稱爲"王城"音譯漢語爲"兵城"或"營盤"之意,這是今青巖城的雛形。土城居高踞險,原青巖堡內寨民爲避兵禍,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漸具規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貴陽,西入平壩(縣),東走龍裏(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曆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牆、石砌街巷。於今青巖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風格的文化古鎮。

作爲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亙古不變的獅子山下,古鎮勝蹟隨處可見。交錯密佈於鎮內的明清古建築,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築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雲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爲貴陽市僅見的精品。寺廟、樓閣無不畫棟雕樑、飛角重檐相間,雖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風韻猶存。

青巖鎮的鎮容佈局沿襲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以及陳舊古老的石櫃臺和木櫃臺,總給人以悠悠古韻。新建的古鎮商業街更使古鎮遺風韻味得以弘揚。

青巖還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閭鸝煽冢系平正寬家?874年首戶生產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字號。青巖雙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今不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黑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爲偏愛。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9

感謝各位去到青巖今鎮,我是導遊AV兒劣,首先我去介紹一下青巖今鎮的概況,能讓人人有所懂得。

青巖今鎮位於貴陽市的北郊,距市區約29千米。這鼠州十分著名的文化今鎮之一,遊客去到這裏,即時就會感悟到悠悠今韻。

青巖今鎮汗青悠暫,自亮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青巖堡至古已有600多年了。亮初,中口王朝爲了控造西北邊陲,於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造川、滇、湘、桂驛敘,因青巖位於廣西進貴陽門戶的貴(陽)番(定番,古惠水縣)主驛敘傍邊段,在驛敘上設傳送公文日"鋪"以及傳送軍情的"塘"。駐軍於單獅峯下驛敘旁修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軍遠征滇黔,大批戎行入進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

屯"逐漸倒退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巖屯"演釀成"青巖堡"。天啓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xx年)時領青岩土守備,領72寨,控造八番十兩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巖堡約1千米的"四隻把"坡(地名)修土鄉,時人稱爲"王鄉"音譯漢語爲"兵鄉"或"營盤"之意,這逝青巖鄉的雛形。土鄉居高踞險,本青巖堡內亂爭寨民爲避兵禍,多搬進土鄉居住,使土鄉漸具規模,成了北下定番(古惠水),此上貴陽,西進仄壩(縣),東走龍裏(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汗青滄桑,多次整建擴修,旅遊寶典,由土鄉而至石砌鄉牆、石砌街巷。於古青巖鄉成了一卒座亮清作風的文化今鎮。

做爲貴州省汗青文化今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此中23處已發進<<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亙今沒有變的獅子山下,今鎮勝蹟到處可見。交錯密佈於鎮內亂爭的亮清今修建,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兩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此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今修建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做,如慈雲寺的石雕、壽梵剎的木雕藝術均爲貴陽市僅見的佳構。寺廟、樓閣無沒有畫棟雕樑、飛角重檐相間,雖年暫失建,大全數仍風韻猶存。

青巖鎮的鎮容佈局沿襲亮、清格局,至古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和陳舊今老的石櫃臺以及木櫃臺,總給人以悠悠今韻。新修的今鎮商業街更使今鎮遺風韻味得以弘揚。

鵠立在已經建復的定廣門鄉牆上,仍模糊可見今鄉牆的遺址餕餘跡,使人聯想當年今鎮做爲軍事要塞重兵屯集駐守的雄姿。面對"趙理倫百歲坊"上制型創意獨到,被劉海粟大師嘆爲"實屬罕見"的下山獅,和此外二座石碑坊所蘊含的汗青文化積澱,您可以或許細細品味到今鎮文化的全數縮影。踏入貴州汗青上第一位狀元趙以炯的府第、孫中山元帥府祕書長仄剛師長教師的故居,另有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

青巖另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本名"麻片糖")閭鸝煽冢系平正寬家?874年首戶出產傳承至古的百年老字號。青巖單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古沒有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烏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爲恰恰愛。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10

青巖,貴州有名的文化古鎮。古城樓巍峨,石板街悠長,古寺廟恢宏,石碑坊精美,古民房錯落,古油杉參天……無不散發出悠遠古樸的神韻。 土司官班麟貴,是布依族,家就住在青巖,先輩爲此族人首領。天啓後期(1624——1620xx年),班麟貴率領管轄各土司土目及各族人民,伐樹燒荒,炸石平地,自築城垣。城竣,命名“青崖(巖)”,既遵朝廷之訓,延續青巖堡之名,又以城東北巍峨青巖之石類一雄獅伏地,可鎮壓八方之意。當地少數民族又叫它“王榮”城。

按布依族當地語譯成漢語意思是“兵城”、“營盤”城之意。 青巖城東、南、西、北四門聳立八座石牌坊,“文革”中被毀五座,現尚存三座,即“趙彩章百歲坊”、“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趙理倫百歲坊”。這批石牌坊雕刻精巧,造形各異,雄偉壯麗,剔透玲瓏。石牌坊呈四柱三間三樓四阿頂式,石柱上刻有楹聯,居中有懸匾,空雕龍形圖案,護柱刻成動物形狀,橫匾上有各種浮雕。

其中,趙理倫百歲坊的南北兩面石獅護柱,畫家劉海粟發現其造型非常特殊。因爲一般石獅均爲坐姿,而這對獅子則是從空中躍下,實爲石雕中的精品。 有三百六十多年曆史的青巖城,現爲花溪區青巖鎮。這個小小古鎮,古建築比比皆是,除以上八牌坊外,還有九寺:龍泉、慈雲、觀音、朝陽、迎祥(又名鬥閣)、壽佛、圓通、鳳凰、蓮花;有八廟:藥五、黑禪、川主、雷祖、財神、孫臏、東嶽;有五閣:奎光、文昌、雲龍、三宮、玉皇;有二祠:班麟貴土司祠、趙國澍祠;有趙狀元(以炯)府、青巖書院、萬壽宮、水星樓。

還有一世界珍稀樹木“青巖冷杉”;有神仙、黃龍、花山、璇宮四溶洞;有三疊系的古生物化石山。 這裏還有青巖堡,背靠獅子山,面環青巖河,居高又守險,控制住當時貴陽通往惠水、長順、羅甸、都勻的驛道,一兵屯此,萬軍難過。不僅如此,青巖堡壘還是貴陽城糧米輸入的咽喉。明朝在此設堡屯兵後,修建一座山城的必要性,就與日同增地顯露出來。青巖周圍都是少數民族村寨,而且主要是今天布依族的先民。漢族主要是遠來的屯軍大兵和家屬,以及部分漸被“夷”化的早來漢族手工業者。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11

巖鎮位於貴陽市南郊29公里處,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據今已有620xx年的歷史,最貴州省的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越過空廓的田野,登上層層的石梯,就看見古城牆的殘垣及堪稱青巖門戶的定廣門,門上飛檐翹角、雄偉壯麗。

邁過定廣門,是一座歷經620xx年風雨滄桑的石牌坊,坊上倒臥的石獅子彷彿向人們訴說當年纏足守德的婦女爲石坊“殉情”的滄涼。

青巖古鎮的石巷道、木宅、民居以及富有當地特色風味的豆腐果、玫瑰糖迄今仍保持當年的風貌,倒是增添了些供遊人休息、乘涼的亭臺樓閣。

青巖還有一座莊嚴的道觀“萬壽宮”和佛寺“祥雲寺”。在經歷千百年滄桑後,如今已沒有當年的旺盛香火,但建築還完好無損,保持着當年的模樣。

古鎮上還有在清光緒年間經保和殿皇帝殿試,大魁天下,考中第一名狀元的趙以烔的府第和清代著名學者周漁潢的故居以及儲存他著作的“桐 書屋”,既說明了貴陽地區的人才輩出,更增添了青巖古鎮的文化氛圍。

歷經多年,青巖古鎮仍用它古老的模樣在人們的眼前展現。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它,讓它繼續爲人們訴說古老的故事,不被時代遺忘。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12

青巖,貴州有名的文化古鎮。古城樓巍峨,石板街悠長,古寺廟恢宏,石碑坊精美,古民房錯落,古油杉參天……無不散發出悠遠古樸的神韻。 土司官班麟貴,是布依族,家就住在青巖,先輩爲此族人首領。天啓後期(1624——1620xx年),班麟貴率領管轄各土司土目及各族人民,伐樹燒荒,炸石平地,自築城垣。城竣,命名“青崖(巖)”,既遵朝廷之訓,延續青巖堡之名,又以城東北巍峨青巖之石類一雄獅伏地,可鎮壓八方之意。當地少數民族又叫它“王榮”城。

按布依族當地語譯成漢語意思是“兵城”、“營盤”城之意。 青巖城東、南、西、北四門聳立八座石牌坊,“文革”中被毀五座,現尚存三座,即“趙彩章百歲坊”、“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趙理倫百歲坊”。這批石牌坊雕刻精巧,造形各異,雄偉壯麗,剔透玲瓏。石牌坊呈四柱三間三樓四阿頂式,石柱上刻有楹聯,居中有懸匾,空雕龍形圖案,護柱刻成動物形狀,橫匾上有各種浮雕。

其中,趙理倫百歲坊的南北兩面石獅護柱,畫家劉海粟發現其造型非常特殊。因爲一般石獅均爲坐姿,而這對獅子則是從空中躍下,實爲石雕中的精品。 有三百六十多年曆史的青巖城,現爲花溪區青巖鎮。這個小小古鎮,古建築比比皆是,除以上八牌坊外,還有九寺:龍泉、慈雲、觀音、朝陽、迎祥(又名鬥閣)、壽佛、圓通、鳳凰、蓮花;有八廟:藥五、黑禪、川主、雷祖、財神、孫臏、東嶽;有五閣:奎光、文昌、雲龍、三宮、玉皇;有二祠:班麟貴土司祠、趙國澍祠;有趙狀元(以炯)府、青巖書院、萬壽宮、水星樓。

還有一世界珍稀樹木“青巖冷杉”;有神仙、黃龍、花山、璇宮四溶洞;有三疊系的古生物化石山。 這裏還有青巖堡,背靠獅子山,面環青巖河,居高又守險,控制住當時貴陽通往惠水、長順、羅甸、都勻的驛道,一兵屯此,萬軍難過。不僅如此,青巖堡壘還是貴陽城糧米輸入的咽喉。明朝在此設堡屯兵後,修建一座山城的必要性,就與日同增地顯露出來。青巖周圍都是少數民族村寨,而且主要是今天布依族的先民。漢族主要是遠來的屯軍大兵和家屬,以及部分漸被“夷”化的早來漢族手工業者。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13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各位前來青巖的朋友,下面就由小*我,帶領大家移步青巖感受青巖古鎮這座明代古城的滄桑與內涵,領悟現代文明與古代文化的衝擊。

青巖古鎮是貴州省四大古鎮之一,其餘三個古鎮是鎮遠古鎮、丙安古鎮和隆裏古鎮。青巖古鎮建於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經有635年的歷史,它建於貴州建省之前,見證了整個貴州的風雨滄桑。

作爲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漫步青巖,古色古香的古鎮勝蹟隨處可見。交錯密佈於鎮內的明清古建築,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築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雲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爲貴陽市僅見的精品。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趙理倫百歲坊”是清朝光緒年間所建,造型獨特,工藝精巧。最爲有趣的是兩側石柱上的“下山獅”,最具匠心。中國絕大多數的獅子造型都是站着或者蹲着,這種下山獅的設計打破傳統理念,充分體現當時的建造者們對於建造這座牌坊的重視和匠師的高超技藝。我國著名的建築大師劉海粟先生稱讚這種工藝“實屬罕見”。百歲坊的對面是定廣門,它是青巖古鎮的南大門,建於明天啓年間,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歷史。城牆依山勢而建,蜿蜒曲折20xx餘米,極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牆高4.5米,厚3.5米,城門洞上方鑲嵌趙西林題的“定廣門”三字匾額。定廣門上敵樓爲三開間重檐歇山頂木結構城門樓,疊樑屋架。站在城樓上,目之所及炊煙裊裊,草木蔥榮,一派和諧安寧的景象反襯着當年的硝煙瀰漫、戰鼓喧天。

古鎮上最有名的人物當數雲貴第一狀元趙以炯。現存的趙以炯故居始建於清代中晚期,爲穿鬥式懸山頂木結構二進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有朝門、兩廂、正房、後房及全井、花園等。佔地面積828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朝門是雙開垂花門,高4米,寬2.1米。懸木製匾額上書“文魁”二字。北側院牆內壁上繪製有百壽圖,用各種顏色書寫各種字體“壽”字100個,現存的有30多個。現在的趙以炯故居爲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青巖的魅力還在於在它小小的鎮子裏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並存。行走在青巖古鎮您能領略不同的文化帶給青巖的不同魅力。

遊覽了這麼久,想必各位已經飢腸轆轆。青巖的美食一定會滿足您的胃,也會滿足您的心。青巖的滷豬腳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一定會讓您大快朵頤,酣暢淋漓;香甜酥脆、美味可口的百年老字號黃家玫瑰糖是饋贈親友的佳品;濃稠掛碗、酸甜適中、回味悠長的青巖雙花醋開了您的胃,醉了您的心。

感謝各位遊客,希望青巖之旅帶給大家的是歡樂、是美的感受,青巖古鎮歡迎您的再次到來!青巖與我在這裏等着大家再次重聚!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14

感謝各位去到青巖今鎮,我是導遊兒劣,首先我去介紹一下青巖今鎮的概況,能讓人人有所懂得。

青巖今鎮位於貴陽市的北郊,距市區約29千米。這鼠州十分著名的文化今鎮之一,遊客去到這裏,即時就會感悟到悠悠今韻。

青巖今鎮汗青悠暫,自亮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青巖堡至古已有600多年了。亮初,中口王朝爲了控造西北邊陲,於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造川、滇、湘、桂驛敘,因青巖位於廣西進貴陽門戶的貴(陽)番(定番,古惠水縣)主驛敘傍邊段,在驛敘上設傳送公文日"鋪"以及傳送軍情的"塘"。駐軍於單獅峯下驛敘旁修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軍遠征滇黔,大批戎行入進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

屯"逐漸倒退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巖屯"演釀成"青巖堡"。天啓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__年)時領青岩土守備,領72寨,控造八番十兩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巖堡約1千米的"四隻把"坡(地名)修土鄉,時人稱爲"王鄉"音譯漢語爲"兵鄉"或"營盤"之意,這逝青巖鄉的雛形。土鄉居高踞險,本青巖堡內亂爭寨民爲避兵禍,多搬進土鄉居住,使土鄉漸具規模,成了北下定番(古惠水),此上貴陽,西進仄壩(縣),東走龍裏(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汗青滄桑,多次整建擴修,旅遊寶典,由土鄉而至石砌鄉牆、石砌街巷。於古青巖鄉成了一卒座亮清作風的文化今鎮。

做爲貴州省汗青文化今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此中23處已發進<<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亙今沒有變的獅子山下,今鎮勝蹟到處可見。交錯密佈於鎮內亂爭的亮清今修建,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兩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此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今修建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做,如慈雲寺的石雕、壽梵剎的木雕藝術均爲貴陽市僅見的佳構。寺廟、樓閣無沒有畫棟雕樑、飛角重檐相間,雖年暫失建,大全數仍風韻猶存。

青巖鎮的鎮容佈局沿襲亮、清格局,至古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和陳舊今老的石櫃臺以及木櫃臺,總給人以悠悠今韻。新修的今鎮商業街更使今鎮遺風韻味得以弘揚。

鵠立在已經建復的定廣門鄉牆上,仍模糊可見今鄉牆的遺址餕餘跡,使人聯想當年今鎮做爲軍事要塞重兵屯集駐守的雄姿。面對"趙理倫百歲坊"上制型創意獨到,被劉海粟大師嘆爲"實屬罕見"的下山獅,和此外二座石碑坊所蘊含的汗青文化積澱,您可以或許細細品味到今鎮文化的全數縮影。踏入貴州汗青上第一位狀元趙以炯的府第、孫中山元帥府祕書長仄剛師長教師的故居,另有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

青巖另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本名"麻片糖")閭鸝煽冢系平正寬家?874年首戶出產傳承至古的百年老字號。青巖單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古沒有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烏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爲恰恰愛。

貴州的青巖古鎮導遊詞 篇15

巖鎮位於貴陽市南郊29公里處,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據今已有620xx年的歷史,最貴州省的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越過空廓的田野,登上層層的石梯,就看見古城牆的殘垣及堪稱青巖門戶的定廣門,門上飛檐翹角、雄偉壯麗。

邁過定廣門,是一座歷經620xx年風雨滄桑的石牌坊,坊上倒臥的石獅子彷彿向人們訴說當年纏足守德的婦女爲石坊“殉情”的滄涼。

青巖古鎮的石巷道、木宅、民居以及富有當地特色風味的豆腐果、玫瑰糖迄今仍保持當年的風貌,倒是增添了些供遊人休息、乘涼的亭臺樓閣。

青巖還有一座莊嚴的道觀“萬壽宮”和佛寺“祥雲寺”。在經歷千百年滄桑後,如今已沒有當年的旺盛香火,但建築還完好無損,保持着當年的模樣。

古鎮上還有在清光緒年間經保和殿皇帝殿試,大魁天下,考中第一名狀元的趙以烔的府第和清代著名學者周漁潢的故居以及儲存他著作的“桐 書屋”,既說明了貴陽地區的人才輩出,更增添了青巖古鎮的文化氛圍。

歷經多年,青巖古鎮仍用它古老的模樣在人們的眼前展現。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它,讓它繼續爲人們訴說古老的故事,不被時代遺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