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4W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9篇)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交界處,面積41900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爲國家級,同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爲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峯,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顯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本區爲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彙集地,植物種類豐富,古老、孓遺種多,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明顯,爲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xx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佈;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等14種,併爲黔金絲猴的唯一分佈區。梵淨山不僅是珍貴的生物資源庫,也是我國曆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歷史遺蹟保存較多,爲尚待開發的旅遊勝地。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2

好啦,各位朋友,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四洞溝景區的大門口。四洞溝景區於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20_年9月被百龍旅遊集團託管經營。請大家擡起頭來,我們的面前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門樓,上書“四洞仙境”四個大字,這是著名的書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赴樸初老先生生前來四洞溝觀光遊覽後留下來的墨寶,意思是說四洞溝景區內峽谷幽深、溝壑縱橫、滿山滴翠、飛泉成瀑,宛若一處美妙的仙境。

來到赤水之後,大家心裏肯定在納悶,赤水怎麼這麼多“洞”呀?實際上,在貴州黔北地區,“洞”是古漢語的遺留用語,我國最古老的文字工具書《說文解字》上解釋說:“洞者,疾流也!”從這裏可以看出,“洞”並不是指山洞或溶洞,在當地人的口語中,“洞”就是指瀑布之激流,“一簾瀑布”就是“一洞”。那麼我們四洞溝景區就是一條由四個大的梯級瀑布組成的幽深峽谷,總長4.5公里,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壯觀的瀑布,還可以欣賞翠竹、綠樹、繁花、桫欏和緩緩流淌的小溪以及千姿百態的丹霞奇石。請大家來到四洞溝景區的導遊圖前來,圖上清晰地標示了我們今天所要欣賞的四個梯級瀑布:水簾洞、月亮潭、飛蛙崖、白龍潭。等一會兒我們便從這個大門進去,沿着溪流兩岸的遊道,忽左忽右,宛如當年的紅軍四渡赤水一樣,不時地跨過閔溪,溯溪而上,去欣賞四洞溝的美麗景色,約需4個小時的時間。

【天恩橋】在驗票口的前方,溪流之中,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進入景區的第一個景點:天恩橋。您看,兩座巨型石板橋橫臥溪流之上,恍若上天所賜,專爲大家的到來而精心鋪設的一樣,故名天恩橋。實際上,天恩橋的每塊石板均重達5噸以上,修建於160多年前,耗費了當地老百姓300多個工時。

【過驗票口】經過驗票口後,我們就完完全全地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啦。這條淙淙流淌的小溪名叫閔溪,溪水清澈乾淨,溪底丹霞岩石泛發紅光,溪旁河柳叢生,挨挨擠擠,遊道兩旁篁竹比比皆是,構成一個恬淡的世外桃源,所以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中外遊客稱四洞溝景區爲“萬竹之園”、“沒有敗筆的景區”,從而使四洞溝景區獲得了“小家碧玉”的美譽。今天,我們就要親手去撩開“小家碧玉”那迷人的面紗。

【發電房】我們的面前出現了一排房子,大家猜一猜,這排房子除了居住外,原來還有什麼用途?(略爲停頓)大家沒有猜到吧,這曾是四洞村的發電房,修建於1963年,當時造價僅1萬餘元,發電量只有幾個千瓦,不夠村子裏的照明用電,後來雖然更換了一臺20千瓦的發電機,但終因發電量太小而旅遊業已蓬勃地發展起來了,所以被淘汰了,這棟房子也變成了居民用房,等會兒往前走幾步您就能看到已被廢棄不用的引水壩在無形中變成了閔溪汛期來臨時減緩洪水衝擊力的阻力壩,又在爲新的造福人類的事業默默地奉獻着。

【擦耳巖、猴跳石】我們前進方向的右邊有一塊石頭,名叫擦耳巖,雖然我們今天所走的遊道已十分地寬敞,但在旅遊開發之前,這裏地勢險峻,卻又是當地村民進出的必經之道,所以每每經過只能擦耳而行。從擦耳巖的位置往溪流中望過去,溪流中幾塊巨石隨意擺放,不成規則。據當地老百姓相傳,有一年,道教鼻祖張三丰帶着一箱寶物準備去給東海龍王祝壽,當他走到四洞溝時,因迷戀溝中美景耽誤了時辰。雞叫了三遍之後,張三丰還沒有起身趕路的念頭,致使裝着寶物的巨箱不劈自開,但見箱蓋、箱體四散五裂,片刻之間便化爲紅色巨石橫臥溪流之中,令張三丰懊惱不已。年長日久,這幾塊巨石便成了我們面前的這幅模樣,因經常有猴子在這些巨石上跳來跳去,故曰猴跳石。

【轎亭】顧名思義,轎亭就是轎伕營運的“車站”。這些轎伕全部是四洞溝土生土長的苗家漢子,其轎子又叫滑竿,全部就地取材,加工而成,兩根竹竿架上一把軟竹躺椅,人躺在上面,可以盡情地悠哉悠哉。因四洞溝景區由四個瀑布即四洞組成,而每個洞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所以從轎亭開始,坐滑竿的話,其政府指導價是每洞20元,最低優惠價是每洞10元;不過,我們團隊中重量級的人物坐轎的話,那就得付重量級的錢,給多少就看您自己的啦。

【竹筍、竹蓀】赤水市位於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的交接之處,年均氣溫17℃,降水量1200—1300毫米,生態植被良好,氣候四季宜人,是竹子的理想生存地。您看遊道兩旁,竹子成片成林,蔚爲壯觀。大家都知道,春天是萬物生長髮芽的季節,也是竹筍拱土而出的時節,但是在赤水市任何一個地方,竹子都是在夏秋季節發芽成筍,拔節生長,持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您說奇怪不奇怪?!而且在竹林中還生長着一種特別名貴的食物:竹蓀。這個“蓀”是由“草”頭和“孫”字組成的,是一種叫隱花菌的菌類植物,屬擔子菌綱、鬼筆科。當枯死的竹竿和飄落的竹葉腐爛變黴以後,在一定的氣候、土壤、陽光等條件下,加上強烈的溫差變化,年長日久便生長出竹蓀這種名貴的滋補食品。遠在古代,竹蓀便作爲貢品進貢皇帝,被譽爲“京果之王”,如今釣魚臺國宴也經常以竹蓀烹製佳餚接待國際貴賓。從清朝中期至解放前,四洞溝等地出產的竹蓀價格最高時竟與黃金等價,一家三口的農戶只要採到四兩到半斤的竹蓀便可保證全家人一年都不幹活,也不愁吃穿。竹蓀生長在哪裏,哪裏就充盈着散逸的清淡幽香,將其曬乾後,這種幽香更加芬芳,泌人心脾。竹蓀質地細膩,味道鮮美,清脆爽口,煮湯時加一點竹蓀,不但可以調味,而且還可以防腐,幾天內不會變味,因此它具有色、香、味三絕的特點。竹蓀的蛋白質含量達到30—40%,含有人體必需的19種氨基酸、賴氨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不僅對高血壓、支氣管炎、風溼病有特殊療效,而且對膽固醇、脂肪過厚等病症也有明顯療效,同時,對人體肝臟益處多多,具有治癌防癌的作用。

【樹抱石】在遊道的右上方,一堵石壁之上赫然生長着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強勁有力的根莖緊緊地纏住石壁,我們叫它樹抱石。這是一棵榕樹,屬大葉科,因果實和樹皮皆成黃色,所以又名黃果樹。傳說古時候,赤水河兩岸有一戶姓黃的人家和一戶姓馬的人家因一場糾紛而打起了官司,姓黃的人官司敗了以後便傾家蕩產,不得不借住在山裏的巖洞中生存,死後魂靈轉化爲一棵樹,得名黃果樹。但是黃姓人家的後代不甘心,又層層上告,終於轉敗爲贏,逼得姓馬的人也只有遠逃深山,連衣服都沒有穿的,死後魂靈轉化而成的樹也是沒有樹皮,赤條條的,得名馬林光樹。目睹緊抱着石頭的榕樹根鬚,品味着黃馬兩姓人家的爭鬥,我們明白:和氣是多麼地可貴,和爲貴啊!爲人處世,行事做人,都應以和善爲本,而不應爭強好勝。

【雙船石】請大家隨着我手指的方向望過去,在溪中,兩塊巨型的丹霞石並排順溪而臥,彷彿兩條漁船沿溪而下,直奔赤水河,入長江而去。清朝一位本土佚名詩人賦詩曰:南天門下石雙船,並列停靠水讓關;若有仙人親駕馭,長江水裏都循環。現在我們已經欣賞到了雙船並行的雄姿,那麼詩中的“南天門”又在哪兒呢?我們慢慢往前走,去找南天門吧。

【神龜石、撐腰巖】前進方向的右邊大山中伸出一塊巨石,遠觀如一隻巨大的烏龜從大山中伸出它的頭部,因其巨大,恐修道成仙,故名神龜石。在神龜石的下方自然形成一個巖罩,巖罩有一個充滿陽剛氣息的名字,叫撐腰巖。我們大家可以找來細竹竿或枯枝折彎後撐在巖罩之中,凡有“腰痠背痛腿抽筋”的朋友,只要您誠心地在撐腰巖中撐上一根棍子或竹竿,包您回家以後“腰不酸背不痛腿也不抽筋”了。

【南天門】站在撐腰巖前,朝對面大山望去,但見一堵巨大的石壁矗立在遠方,石壁上自然形成一幅規模宏大的天宮宮殿圖,右下方便是通往仙境的南天門,當地曾有俗語“跨過渡仙橋,爬上天堂巖,穿越南天門,便可到達神仙宮殿。”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已經到了仙境中很久了,因爲渡仙橋在景區的外面。(如若天氣不太晴朗,能見度低,就要求客人展開想象力充分地想象南天門。)

【鯨魚上岸、猿猴做夢】停,請大家停下來,往前看:溪流右邊,遊道左邊,一塊巨石橫嵌其中。雖然竹林和小樹擋住了部分視線,但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不是一隻鯨魚在往前跑着趕路嗎?!噢,原來不僅大海里有鯨魚,四洞溝也有鯨魚,得知各位朋友今日來四洞溝觀光遊覽,便急着跑上岸來歡迎大家的到來。繞過鯨魚石,透過溪邊的桫欏樹葉望過去,溪中一塊石頭神似一隻猴頭正在打瞌睡,做起了美夢,而且美夢正酣啊!真乃是“鯨魚上岸催路走,猿猴美夢正當頭。”

【水簾洞瀑布】(岔路口標牌處開講)今天遊覽四洞溝的第一洞—水簾洞瀑布馬上就要到了,大家也許已經聽到水簾洞瀑布訇然作響的聲音啦。水簾洞瀑布寬37.5米,高31米,取意瀑布傾瀉而下如白紗珠簾懸掛石壁。清代本土詩人黃三之有詩讚曰:首洞橫灘一字河,水穿石孔鼓琴歌;湖中小石時藏露,儼若清波擁翠螺。瀑布下方水潭名叫碧波潭,潭中有竹筏供大家遊玩,到上面照相每人1元,坐在上面繞潭遊玩一圈每人2元。瀑布左邊石壁上鐫刻有“水簾洞”三個硃紅大字,可做拍照留影的背景。三個大字下方便是太皇石,穿過太皇石便可到達瀑布背面去伸手觸摸瀑布。因太皇石這處巖罩過於低矮,既使皇帝來了也要低頭勾腰才能穿過,連皇帝都要鞠躬的人就只有太皇帝了,故此石得名太皇石。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3

黔靈公園位於貴陽市西北角,因黔靈山得名,園內古樹參天,泉清石奇,集貴州高原靈氣於一身,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山上生長着1500餘種樹木花卉和1000餘種名貴藥材,並有成羣的獼猴和多種鳥類棲息於此。遊客沿着“九曲徑”登山可到達弘福寺,該寺建於清代初期,是個殿、堂、廟、廊齊備的古建築羣。登上山頂望築亭,貴陽市全景盡收眼底,這是一個綜合性的遊覽公園。

弘福寺與山麓的麒麟洞及山上的摩崖石刻羣,均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期間,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曾被軟禁於麒麟洞內。

黔靈公園豎家aaaa級旅遊區,黔靈公園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聖泉、靈猴而聞名遐邇。公園建於1957年,園內峯巒疊翠,古木參天,林木蔥籠,古洞清澗,深谷幽潭,景緻清遠,自古鼠州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有“黔南第一山”的美譽。

黔靈山開發已600餘年,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題詠,山中有許多名勝古蹟,如弘福寺、麒麟洞、九曲徑、動物園、紀念碑、黔靈湖、瞰築亭等,其中,弘福寺、瞰築亭、九曲徑、麒麟洞、黔靈湖是其精華部分。

黔靈山主要由象王嶺、白象嶺、檀山、馬鞍山、貴山、關刀巖、大羅嶺、獅子巖、杖鉢峯、寶塔峯和北峯等羣山峻嶺組成。峯巒疊翠,起伏連綿,氣勢磅礴,溝谷縱橫,幽壑錯雜,地形多變。整個地勢北高南低,地貌上稱爲帶狀峯林谷地區。

黔靈山鼠陽向斜西翼上的一個次級背斜構造。由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組成,主要是中生代三疊系白雲質石灰岩和晚古生代下二疊系石灰岩組成。在這裏褶皺、斷層、泉水、溶塌角礫、峯林、谷地、盆地等齊全,植物達1000種以上,又是地學、生物學科研及教學的理想場所,吸引着衆多的海內外學者、專家。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4

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內小型人文風景區,猶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漢的黃鶴樓,成都的望江樓,昆明的大觀樓一樣,甲秀樓鼠陽的市徽和標誌。

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20__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最先倡導修建甲秀樓的是當時的貴州巡撫江東之,他以河中的一塊形狀像鰲的巨石作爲基礎,修建一座橋連接兩岸,並築一樓用以培育風水,取名“甲秀樓”。建樓的用意深遠,不但刻意點明貴陽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勵人們努力學習,使貴陽“科甲競秀”,人才輩出。

自此以後,貴陽果然出了許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的楊世友,清代的兩個狀元,文狀元趙以炯和武狀元曹維城。所以甲秀樓鼠陽人傑地靈的象徵,鼠陽山水與文化的精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題詞是“城南勝蹟”,各位朋友可以在這裏留影。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叫浮玉橋,它的橋面並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個起伏,像一條浮在水上的玉帶,增加了橋樑造型的美感。在全國的風景橋中,浮玉橋是有名的,它與杭州蘇堤上的“六橋煙雨”,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可以媲美。浮玉橋橫跨在明淨的南明河上,兩岸楊柳依依,非常美麗。

浮玉橋上的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約20米,四個角上刻有珍禽異獸的圖案,底層有12根石柱託檐,四周護以雕花漢白玉欄杆,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感。浮玉橋原先有九個橋孔,橋下的涵碧潭在此迴旋盪漾,形成“長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觀。橋上的這個亭子叫涵碧亭,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剛好是個正圓,橋、亭、樓的影子一齊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詩人更把這種感受寫成了一幅楹聯,用“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裏行”的詩句點出了它的神韻。

甲秀樓爲貴陽主要名勝,素有“小西湖”之稱,歷代文人墨客往來於此,觸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寶,其中尤以清人劉玉山所撰長聯最爲著名,洋洋灑灑174個字,凝結了貴州的歷史文化,開頭便是:“五百年穩佔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眼界開拓。”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5

天星橋在太平鎮南面約4公里處,龍灘河與臥龍河在這裏匯合。兩河相交處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橋,因橋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徑30釐米的天然圓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當時,可見一股河水流進石洞形成很深的旋窩再從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橋,後又被人們改寫爲天星橋。此橋是五洞鎮至太平鎮的交通要道,寬闊的石板大路跨橋而過。

天星橋的正上方是一狹長形的半島,在這半島的頂部有一座極富盛名的古園林式的民居建築,名曰天星橋灣。因其規模宏大,建築精美,所處地理位置又恰似重慶兩江交匯處的朝天門,人們便送給天星橋灣一個美名,稱其爲小重慶。

天星橋灣坐北向南,磚木石混合結構,爲四進四壩的復四合院式建築羣體,是一座封建地主莊園,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爲當地豪紳易時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時庭曾做過石匠、木匠和字畫裱糊等業,30歲開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賺了很多銀兩。易雨庭做官京城,專管建設事(官階無考),積蓄頗豐。爲感母厚德,弟兄2人將所有積蓄合併一起,修建了這座莊園。佔地近10畝,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由石、木工匠數十人,歷時20xx年餘才建成。

從五洞方向過天星橋,經橋頭店子(此店是莊園主專爲過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據易氏之後易澤生先生說:此坊是莊園建成之後,爲彰揚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節孝坊。牌坊高至少在13米以上,寬亦不下10米。縷空石刻極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豎匾,匾內刻斗大的“聖旨”2字。牌坊爲四磴三孔,石板大路從中孔通過,兩旁有雌雄石獅各一尊,獅高3米,場面壯觀。

穿過石牌坊,經過馬道子(跑馬場地),過龍灘河上的石平橋,便到了莊園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圍牆。此牆爲青磚建成,牆高3米,長30餘米,牆帽爲斗拱花磚彩繪牆帽。圍牆雨端各有一小朝門。從小朝門進去便是塊長30米、寬20米的石板地壩,地壩前有魚池,右方(觀者方向,以下同)是一幢佔地40平方米的正六邊形書樓。此樓爲磚木結構,共6層,高20餘米,每層各面皆是花雕木窗,磚瓦屋面,翹角飛檐。屋頂中央是由3個圓球形狀的綠瓷花瓶疊成的寶鼎,陽光下,寶鼎反射出耀眼的綠色光芒。

在地壩左面建有戲樓,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面爲草坪而得此名。

地壩正面是一排寬5米、長24米的磚木結構房屋,稱爲下屋,共7間,臨地壩一面牆上每間有一個長1米、高0.80米的浮雕彩繪花磚窗。下屋開大朝門,八字形,爲木結構建築,有階梯踏道3級,每級均爲7.50米長的整塊石板鋪成。門內有匾圓形石柱2根,柱高3米、寬0.40米,刻對聯一副,曰“祥開桂水家聲遠,派衍太原世澤長”。下屋左右兩端擋頭各有一個小朝門。

進大朝門後,是第二個石板地壩和第二進房屋。此地壩又被豎着的一道隔牆分成了左右兩部份。右邊部分長、寬各10米,中間有一石砌花臺,右邊是繡樓,磚木結構,高5米,面闊3間。素面臺基高2米,臺基上浮雕非常細緻,刻紋細至1線只有3毫米。樓臨地壩一面的牆上有高1.50米、寬0.60米的木窗8個,每個窗門兩扇的圖案均不相同。頂端山牆爲青磚封火牆,牆帽爲5個半圓造型,通作浮雕彩繪圖案。

豎牆上有一個內朝門。通過此門便進入地壩的左邊部分。此部分長爲15米,寬與右邊相同。這裏有小四合院學堂,磚木結構,佔地100餘平方米,共有6間,中間是一個正四邊形天井,長、寬均爲5米,內有石砌花臺1個,花臺由1米高的四根石柱支撐。房內有獨立木柱10根,柱石均爲多邊形,上刻有精美的花鳥人物圖案。

地壩的正上方是正堂屋,磚木結構,懸山式屋頂,穿逗式樑架,4穿5柱,屋高6米,面闊5間24.10米,進深10.20米,素面臺基高1米,垂帶式階梯踏道5級,階檐寬1米,有石欄杆高0.80米,欄杆上通刻竹枝浮雕,造型逼真。正堂屋的中間1間爲過道,此間有木門一道,其板壁上有工藝精湛的木窗一個,圖案爲不規則多邊形。過道間的兩邊二次間各爲敞廳堂屋,與過道間的前部廳口相連,形成一個凹字形寬大空間,是主人宴請賓客的場所。堂屋上方牆上掛巨型木匾一塊,刻“世德相承”4個金字。此處木柱多有石磴,柱上的浮雕均爲造型生動的人物圖案,敞廳堂屋兩側是三次間,均是二層木樓,其窗戶爲彩繪雕花磚窗。正堂屋的兩端爲青磚封火牆,梯級、牆帽,各爲五級,中間最高級達8米,翹角飛檐,通飾花草鳥獸浮雕,彩繪雲水圖案。

正堂屋的左面封火牆外有一臺地,是爲花園。此園佔地150平方米,素面臺基高2.50米,三面石欄杆高0.80米,欄杆上有精美的浮刻石雕兩塊,均刻人物房舍圖案,場面宏大,人物衆多。園內置假山、魚缸和名貴花卉盆景,四季繁花似錦、爭奇鬥豔。園左有瓦屋3間,是爲賞花、品茶、下棋之所。

從正堂屋的過道間進去,便到了第三進的地壩和中堂屋及廂房等建築羣。此地壩爲石板鋪成,長16米,寬僅5米,是四塊地壩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精巧的一個。地壩中間有一寬3米的五級階梯,階梯兩邊各有一個條石砌成的長方形大花臺,臺中植奇異花木(至今仍有一棵形似虯龍的古紫薇活着),兩花臺的外側各有一道青磚矮牆,牆中間各開一個園門,園門外與下屋盡頭的小朝門延伸進來的通道相接。此處極富“庭院深深”之情景

中堂屋面闊3間,屋高6米,長16米,進深9米,其中間一間數道間,二次間爲二層木樓建築,木板壁上的窗戶或方或圓,圖案或直或曲,每個窗戶造型都不一樣。中堂屋的兩側爲左右橫屋,兩邊橫屋各長達20餘米,一直通至第四進的上堂屋兩側。

從中堂屋的過道間進去,則是第四進的地壩和上堂屋。此地壩長26米、寬12米,也是石板鋪成。地壩兩頭是從中堂屋兩側延伸進來的橫屋。地壩上方是上堂屋。上堂屋爲木結構建築,面闊5間,長24米,進深9米,屋高6米。素面臺基,高0.60米,階梯踏道3級。上堂屋的中間一間爲敞廳式堂屋。堂屋正上方掛木製巨匾一塊,匾下置神龕香案。堂屋兩邊置木製縷空雕花茶几、座椅。所有柱頭均掛長3米、寬40釐米的硬對一塊,全部匾對均爲黑底陰刻金字,其內容已不可考。

上堂屋的二、三次間,均爲二層木結構建築,其窗亦是圖案各異的雕花窗。上堂屋是整個莊園的最後一幢建築。

這座莊園設計別具匠心。總體要求是對稱佈局,多變的結構,百餘個窗戶,個個圖案不同;108個門,門門相對;千米走道,婉轉曲折,下雨天無論走到何處,均不會溼鞋。猶其下水道的設計,許多地方做成了上下兩層,上層流露天雨水,下層流生活污水。現在看來,這是相當環保的。爲了配景需要,在天星橋下方10米處還建了一座橋樑,取名高橋,與天星橋成爲螺獅坡的雨條觸角。

整座莊園除南面是一長片開闊地外,東北西三方都是由3米以上的長條石砌成的保坎,坎上有一條寬10餘米的竹木林帶,除翠柏綠竹外,紅豆、楓香、紫微、桂花、銀杏、黑桃等古木參天,在此林帶外又建了一條高3米、厚0.40米的青磚圍牆,此牆前方與外朝門的圍牆相連形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圍牆以外才是茂密的樹林,樹林下方是青石板鋪成的林蔭大道,大道以下才是臥龍河和龍灘河。

站在上堂屋後面的坡頂上眺望,兩旁逝林參天,兩邊河水碧波盪漾,河中有遊船,河岸巨柳成行。眼下是黑壓壓一片屋面,綠樹紅花點綴其間,燕子穿梭,麻雀嘰喳,微風中幾縷炊煙或濃或淡,陽光下三五行人或閒或忙;時有笑語歡歌,時有書聲朗朗,好一個世外桃園。

現在,莊園建築的主體房屋仍在,至少有70%保存較完好。磚石工程(除圍牆外)保存完好的在95%以上。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織金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的兩個景區:東風湖景區和恐龍谷景區。我是東風湖雲谷公司的××號導遊員,很高興有機會爲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感受東風湖,熱愛東風湖,讓大家通過遊覽東風湖領略到貴州最壯美的喀斯特高峽平湖的風采,讓大家愉快地度過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八仙洞。在進入八仙洞遊覽之前,讓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今天主要參觀的東風湖。我們腳下這條深谷裏的水面就是烏江。烏江是長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她有兩條源流,北源叫六沖河,南源叫三岔河,都發源於貴州西部地勢最高的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兩條源流分別在深深的峽谷裏流淌了幾百公里後,終於匯合成了烏江,又繼續在深深的峽谷裏流淌,橫貫貴州的中部和北部,最後在重慶市的涪陵匯入了長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家在這裏修築了東風水電站的大壩,湖面倒灌進兩條源流各有幾十公里,使滾滾的烏江變成了一個三叉形的十分平靜的湖面——東風湖。

現在我們就要下到碼頭去乘船遊覽東風湖。從八仙洞到湖面的垂直高度是 200多米,修建上下纜車的計劃正在制定,今天只有辛苦大家下行這一段了,請大家小心!

水西坐佛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開始遊覽東風湖。我們左面的山崖上聳立的這尊佛像有300多米高。他法相端莊,和善慈祥,正默默地祝願大家,在此去東風湖遊覽的過程中歡樂愉快!

各位遊客,東風湖的顯著特徵之一是擁有兩岸的懸崖峭壁。這些懸崖峭壁一般都在300米以上,氣勢壯偉、氣象萬千。那麼這些峭壁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大約是在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今日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地殼運動——地質學上稱之爲“燕山運動”。這次運動在今日貴州的地盤上造成了一 條從西部往東北走向的大裂谷,裂谷底部後來就成了一千多公里長的烏江的河牀,我們今天遊覽的東風湖處在烏江的上游。實際上也就是這條大裂谷的上段。在這裏。相對深厚的岩層使形成的裂谷比別的地方深了許多,自然也精彩了許多。毫不誇張地說,這裏的喀斯特風光不僅在烏江所有的峽谷風光中無與倫比,就是在全世界所有的峽谷風光裏也首屈一指。

不過,再美好的風光都要有起碼的進入條件,才能夠得到天下游客的青睞。有一個數據大家應該知道,在烏江上游的448公里河段上,落差就多達1636米,擁有十分豐富的水電資源。從上個世紀中期國家就開始了烏江梯級電站的開發。我們現在航行着的東風湖就是其中的一個電站。東風水電站大壩壩高162米,形成的湖面倒灌入烏江的兩條源流都遠達三十多公里以外。這就給我們提供了遊覽整個東風湖的方便條件。應該說,大家都是很有福氣的了,如果你是在上個世紀來的話,無論如何也是看不到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神奇風光了!

無字碑林

各位遊客,請注意左面峭壁的上部,有一片片平坦的巖面,彷彿是一面麪人工鑿成的石碑。現在它的上面還沒有寫字,那是爲所有遊覽東風湖的遊客準備的。今後,如果有誰寫有好的文章,就請交給我們,我毛司一定給你刻寫在那些石碑上。在大家的作品雕刻上去之前,我們還是暫時將其命名爲“無字碑林”。

那麼,什麼是東風湖最美的東西呢?

有人說,最美的是湖岸的巖壁,七千多萬年前的那場燕山運動將大地撕裂,形成了數百米高的兩相對峙的懸崖峭壁後,又經歷了七千多萬年的日曬雨淋冰雪風霜,再加上不同地段地形地物的差異,使東風湖的這些絕壁異彩紛陳、氣象萬千,具有了勾魂奪魄的無窮魅力。

有人說,最美的不僅是巖壁,還應該加上水面,由於是百里高峽平湖,水波不興,一平如鏡,倒映着從未受到破壞的青山畫巖,比重慶的三峽雄奇,比桂林的灕江秀美,毫不誇張地說:“東風湖山水甲天下”!

還有人說,最美的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湖岸的苗家兒女,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去到了苗寨,你會領略到最具獨特魅力的西部苗族風情。

那麼,究竟哪一個說法對呢?各位遊客,前面就要進入東風湖的中心湖區了,請大家自己用心去體會吧……

天竹峯(第一次眺望)

各位遊客,前面這尊獨秀山峯名叫天竹峯,又名叫筍子巖。她獨立於湖水邊,高350多米,直徑也是300多米,四周都是垂直絕壁,無路可走。峯頂有6000多平方米麪積,又長着一片茂密的森林,除了百鳥翔集以外,一般人和走獸都是上不去的。不過也有例外,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道家一代宗師張三丰到西南地區傳經佈道,見這天竹峯壯偉秀麗,便攀着巨大的青藤到了峯頂,就在那峯頂結廬修行、招收門徒。成就了道家在雲南貴州的一方功果。張三丰在那天竹峯上傳道三年後離去了,再沒有什麼外面來的人上去了,只有當地膽子大的苗族小夥子偶爾有人去過。據他們講,那峯頂有座石塊壘的道觀,有塊岩石上還刻有張三丰的手跡:“西南第一峯”。由此可知,天竹峯的確是道家的一座聖峯。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天星橋景區。

當您還在爲黃果樹大瀑布的雄偉神奇所激動的時候,您很快又會被天星橋的秀色所吸引,於是慕名而來,想要看看那天星橋是何等模樣。大概是有水必有橋吧,老天爺在黃果樹大瀑布下游不遠的地方,架起了一座橋,兩端接地,中間懸空,因爲是天然生就的,所以叫做"天生橋"。這是喀斯特地區特有的景觀,由水的侵蝕而形成巨大的空洞。可是來到這裏,東張西望總尋不到那橋的蹤影。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那橋就在腳下。"過橋不見橋"是天星橋景區的第一絕,那橋就在山水疊壓處。原來,這白水河逶迤曲折地翻過了幾個灘壩之後,便悄然無聲地從一個巨大的"無底洞"溜走了,它潛入地下,變成一段伏流。

現在我們就要進入天然大盆景了,若能得"三象"之妙,將會其樂無窮。天然盆景區有一副對聯,“風刀水劍刻就萬頃盆景,根筆藤墨繪製千古絕畫”,形象而生動的描繪了天然盆景的鬼斧神工。

眼前的天然大盆景,集山水分盆景與樹樁盆景的靈秀,給人的感覺是小巧玲瓏,實際上又是它們的放大型。這裏有挺拔的石芽、石峯、石林,有陡峭的石壁,有狹窄的石縫,有怪目的山岩,岩溶形態的多樣不亞於雲南的路南石林。"盆景"的命脈是水,水中有石,石間有水,水色山光比那光禿禿的旱石林更覺有趣。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便能生長植物,這裏有古樸蒼勁的枯藤老樹,也有生長旺盛的青枝綠葉。崖畔上長着許多仙人掌,碧綠厚實的巨大洲山人掌上,開出朵朵黃色的小花。奇怪!仙人掌是旱生植物,常常長在炎熱、乾燥的地方,而在這水域中竟然長得如此茂盛又是一大奇蹟。原來,這裏的小氣候很特殊,具有乾熱的特點。仙人掌分佈在若干孤立的石崖上,漸漸繁衍起來。每年春夏之交,岩石上洲山人掌總是盛開着鮮豔的黃色花朵,它的花瓣向絲綢一樣又柔嫩又光亮。到了秋天,仙人掌就長滿引山球,它是一種可以食用的果實,據說這是沙漠裏的居民最美味的水果。

石景、水景與樹景在這裏結合得如此完美,兼有山水盆景與樹樁盆景兩者之長,而目自然而然,這難道不是人間罕見的天然大盆景嗎?石之絕、水之絕和樹之絕,這就是天星盆景的三絕。

我們踏上了"數生步",在彎彎曲曲的石林中穿過,它就像是人生的旅途,一步步從腳下開始,一步步在曲折中邁過。這些墊腳石中間有水流淌,人走在上面,必須一步步跳過去,在貴州方言裏叫做"跳蹬"。巧的是這些跳蹬剛好365步,正好是一年的週期。這365塊跳蹬,包言着世界上每個人的生日。從第一塊開始,您就可以隨意取一個數字,比如您或您的至愛親朋的生日,一盲數下去,到您心中默唸的那個數州享下來,然後舉目四望,一定會看到美不勝收的景色。因爲此地無處不佳,所以無論默唸什麼數字都能獲得好的運兆,都能獲得意外的驚喜,這一佳景因此取名爲"人生旅程"。

現在我們來到"水上石林"。這水上石林與別處的石林不同,它並不以刺破青天的雄姿取勝,而是以千姿百態的變化爭雄。變化多端的跌水、溪流與石頭相遇,形成石水相依的自然奇觀。看浪花飛濺、聽驚濤拍岸,絕對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

遊客朋友們,天星橋景區是大自然給人類的一份珍貴的饋贈,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保護它,關愛它。天星橋景區到這裏就觀賞結束了,祝大家一路順風!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8

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內小型人文風景區,猶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漢的黃鶴樓,成都的望江樓,昆明的大觀樓一樣,甲秀樓鼠陽的市徽和標誌。

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20xx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最先倡導修建甲秀樓的是當時的貴州巡撫江東之,他以河中的一塊形狀像鰲的巨石作爲基礎,修建一座橋連接兩岸,並築一樓用以培育風水,取名“甲秀樓”。建樓的用意深遠,不但刻意點明貴陽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勵人們努力學習,使貴陽“科甲競秀”,人才輩出。

自此以後,貴陽果然出了許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的楊世友,清代的兩個狀元,文狀元趙以炯和武狀元曹維城。所以甲秀樓鼠陽人傑地靈的象徵,鼠陽山水與文化的精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題詞是“城南勝蹟”,各位朋友可以在這裏留影。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叫浮玉橋,它的橋面並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個起伏,像一條浮在水上的玉帶,增加了橋樑造型的美感。在全國的風景橋中,浮玉橋是有名的,它與杭州蘇堤上的“六橋煙雨”,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可以媲美。浮玉橋橫跨在明淨的南明河上,兩岸楊柳依依,非常美麗。

浮玉橋上的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約20米,四個角上刻有珍禽異獸的圖案,底層有12根石柱託檐,四周護以雕花漢白玉欄杆,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感。浮玉橋原先有九個橋孔,橋下的涵碧潭在此迴旋盪漾,形成“長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觀。橋上的這個亭子叫涵碧亭,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剛好是個正圓,橋、亭、樓的影子一齊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詩人更把這種感受寫成了一幅楹聯,用“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裏行”的詩句點出了它的神韻。

甲秀樓爲貴陽主要名勝,素有“小西湖”之稱,歷代文人墨客往來於此,觸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寶,其中尤以清人劉玉山所撰長聯最爲著名,洋洋灑灑174個字,凝結了貴州的歷史文化,開頭便是:“五百年穩佔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眼界開拓。”

貴州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9

紅楓湖地區的規模開發,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早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征戰雲南回師的明軍萬餘人,在明威將軍焦琴的統領下,分駐在今貓跳河中游一帶,建立威清衛,實行軍屯。今紅楓湖鎮中一、中八、右二、右七、後五、後六、劉官堡、陳亮堡、龍井堡等地,都是昔日屯軍的駐地。屯軍“三分戍守,七分屯田,”揭開了這片熱土農業開發的序幕。之後,經過歷代農民前仆後繼的辛勤勞作,把這片荒漠的處女地,建成了清鎮的“糧倉”。

1958年,興建紅楓湖,紅楓湖水淹區近百個村寨的1.8萬居民,獻出了他們世代經營的良田沃土和林地園地7萬多畝,房屋萬餘間,異地搬遷或就地往高處搬遷,艱苦興家,重新創業,這是何等豪邁而令人欣佩的舉措。幾十年來,他們在國家的扶持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與沒有動遷的居民和諧相處、團結互助、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經過一段貧困的日子後,與紅楓湖相依爲命,安居樂業,過上小康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