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省博導遊詞(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W

武漢省博導遊詞 篇1

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主要承擔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護、陳列展覽及藏品的研究工作。現館舍位於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地址爲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56號。

武漢省博導遊詞(通用5篇)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並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館。1959年春遷至今東湖風景區;1963年1月正式更名爲湖北省博物館,3000平方米陳列樓建成並對外開放;1999年1月,建築面積5717平方米的編鐘館建成開放;20xx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20xx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放。

目前,湖北省博物館總佔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建築具濃郁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已擁有專業人員200餘人(其中研究館員9人,副研究館員21人),設有辦公室、陳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協調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業務部門。隸屬於湖北省文化廳。

該館藏有反映湖北省從原始時期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類文物、標本1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餘件(套),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這些藏品絕大多數來自考古發掘和各地徵集,其中以出土文物爲主,既有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時代特徵,基本反映着湖北地區古代文化的面貌,並且,一部分器物即使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也居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館藏文物品類豐富,器類齊全,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館藏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舉世聞名。

在14萬餘件藏品中,不少是舉世矚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學資料。如新石器時代京山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鷹;盤龍城商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銅鼎、銅鉞;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羣及16節透雕龍鳳玉佩、28宿天文圖像衣箱;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等,都具有極高和極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武漢省博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痛並快樂着旅行社”的導遊員機器貓,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爲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如大家所想的一樣,)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覽歷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約70萬件,其中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等舉世矚目的珍品。當然,在這些文物裏面,就其發掘的意義和價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謂曾,就是曾國,侯,就是諸侯國的國君,乙是他的名字,連起來講,就是曾國國君乙的墳墓,其間出土的不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曾侯乙編鐘,還有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絕倫的青銅器、種類繁多的兵器、車馬器、樂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許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國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數量之多,種類之齊全爲國內所罕見。衆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從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禮制、戰爭、科學技術以及日常生活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它實際上反映的是當時的文化。因此,我們到湖北省博物館,不僅僅是去參觀幾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憶古老的中華文化。那麼,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種什麼文化呢?在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古代區域文化問題。

衆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第二搖籃,它孕育了長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吳越文化,三種區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爲重要,而那時的楚文化只是綜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蠻文化的餘緒,特色還不多,水平也不高,幾乎是不足稱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纔有了發展。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是我國曆史上的大變革、大動盪、大轉變時期,不僅學術上百家爭鳴,而且戰爭頻繁,羣雄割據,諸侯爭霸。楚國正是在這樣一種時候不斷擴張。與此同時,楚文化在不斷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異於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種區域文化。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談一談曾侯乙墓和曾國。曾侯乙墓的發掘地點是在今湖北隨州,距武漢市約165公里,從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來看,在禮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東西,但在許多器物上反映了強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則是周、楚文化藝術特色的綜合。因此,很難單純的把曾侯乙墓歸於楚文化還是周文化的範疇。學術界一般單稱其爲曾侯乙墓,而不稱其爲“周墓”或“楚墓”,有人乾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屬於周,又不屬於楚,而又同時具有兩者的特色,我們可否說它反映的是中國上古時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從這一點上看,曾侯乙墓發掘的意義不亞於甚至超過秦始皇陵的發掘,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常言道“眼見爲實、耳聽爲虛”,那麼還是讓我們一起到裏面去看看吧。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萬餘件,許多都是前所未見的珍品,它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有着深刻的歷史意義和學術研究價值,這在同時代的墓中規模是較大的。

現在請大家看一看槨(guo)室模型,它是根據1:10的比例製作的,其中,整個墓室分爲兵室、禮室、和樂室三大廳,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參觀。

前面我們說過,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萬餘件,要想在有限的空間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這裏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請看,這件鹿角立鶴是這個古墓中造型藝術和鑄造工藝都比較高的一件傑作,它由鹿的角,鶴的身子、鳥的翅膀組合而成,當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這種動物的,它是人們想象出的一種仙鳥,放在墓穴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守護死者靈魂,防止鬼怪侵襲,再就是護送死者靈魂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鑄造工藝也是比較講究的,這反映了當時的青銅鑄造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禮器展廳中,共展出了禮器用品38種134件,是我國曆年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種類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餘下的時間裏可以慢慢的欣賞,領略我國悠遠的古文化。

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到樓上繼續參觀。

這裏展出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春秋戰國時代戰爭頻繁,所以許多新穎的作戰武器脫穎而出,此墓出土的兵器,數量多,質量精,正是當時社會大變動,技術大革新的反映。看完兵器部分,大家是否可以勾勒出古代戰爭的大致輪廓和想象出他們使用兵器的類型呢?

最後大家將要看到的便是世界聞名的曾侯乙編鐘,編鐘源於我國原始社會,樂宮中最爲顯赫的屬編鐘,巨大的鐘架爲銅木結構,呈曲尺形,全套編鐘總重爲2500 公斤,它至今保留着優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響亮的高音,整套編鐘鑄造十分複雜,要經過設計、制模、合金、澆鑄、鑄後加工等多道工序,編鐘的裝配、佈局從力學、美學、實際操作上都處理得十分恰當。

這套編鐘以其造型美觀、鑄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備齊全、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音頻準確而成爲我國古代編鐘之最。

現在經過考古學家們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樂器已經全部複製出來,面對這些上古時代的傑作,真叫人歎爲觀止,稱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大概也不爲過吧?

爲了滿足各種中外遊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館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編鐘演奏,讓您徜徉於那悠悠的歷史長河之畔,聆聽這人間仙樂,所以,此行絕對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麼,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聆聽這個時間長廊傳來的音樂。

好了各位朋友,關於湖北省博物館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武漢省博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我是武漢國際旅行社的導遊員##,大家可以叫我##,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爲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身旁的這位就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有着5年的駕駛經驗,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們的旅遊大巴。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再這次旅遊活動中玩的高興、玩的開心!

按照行程,我們今天將要參觀的是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同時也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同時,它也是湖北最重要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爲一體的公益性文化機構。館藏有反映湖北省從原始時期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類文物約70萬件,這些藏品絕大多數來自考古發掘和各地徵集,其中以出土文物爲主,既有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基本反映了湖北地區古文化的面貌。館藏文物豐富、器類齊全,其中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等舉世矚目的珍品。

衆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第二搖籃,它孕育了長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吳越文化,三種區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爲重要,而那時的楚文化只是綜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蠻文化的餘緒,特色還不多,水平也不高,幾乎是不足稱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纔有了發展。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是我國曆史上的大變革、大動盪、大轉變時期,不僅學術上百家爭鳴,而且戰爭頻繁,羣雄割據,諸侯爭霸。楚國正是在這樣一種時期不斷擴張。於此同時,楚文化在不斷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異於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種區域文化。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展館去領略那古色古香的悠久文化吧。

現在請大家看一看槨室模型,它是根據1:10的比例製作的,其中,整個墓室分爲兵室、禮室和樂室三大廳,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參觀。

大家請看,這件鹿角立鶴是這個古墓中造型藝術和鑄造工藝都比較高的一件傑作,它由鹿的角、鶴的身子、鳥的翅膀組合而成,當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這種動物的,它是人們想象出的一種仙鳥。放在墓穴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守護死者的靈魂,防止鬼怪的侵襲,再就是護送死者靈魂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的是它的鑄造工藝也是比較講究的,這反映了當時的青銅鑄造工藝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禮器展廳中,其展出了禮器用品38種134件,是我國曆史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種類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餘下的時間裏可以慢慢的欣賞,領略我國悠久的古文化。

欣賞完禮器展廳,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到樓上繼續參觀。

這裏展出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春秋戰國時期新穎的作戰武器脫穎而出,此墓出土的兵器,數量多,質量精,正是當時社會大變動,技術革新的反映。看完兵器部分,大家一定會在腦海中呈現出羣雄割據、諸侯爭霸的戰爭場景。

最後大家將要看到的是便是世界聞名的曾侯乙編鐘,編鐘源於我國原始社會,樂宮中最爲顯赫的屬編鐘,巨大的鐘架爲桐木結構,呈曲尺形,全套編鐘總重爲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着優美的音色,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響亮的高音。整套編鐘鑄造十分複雜,要經過設計、制模、合金、澆鑄、鑄後加工等多道工序。編鐘的裝配、佈局,從力學、美學、實際操作上都處理的十分恰當。

這套編鐘以其造型美觀、鑄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備齊全、音色優美、音頻準確而成爲我國古代編鐘之最。

現在經過考古學家們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樂器已經全部複製出來,面對這些古代的傑作,真叫人歎爲觀止,稱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大概也不爲過吧?爲了滿足各種中外遊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館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編鐘演奏,讓您徜徉於那悠久的歷史長河之畔,聆聽這人間仙樂,所以,此行絕對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麼,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聆聽這個時間從長廊傳來的編鐘之樂。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的省博之旅到此就結束了。希望我的講解與服務能夠成爲大家今後美好的回憶,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順心,期待我們下次再見!

武漢省博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我是大家此次武漢之行的導遊員,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將由我帶領大家共同遊覽。首先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黃鶴樓。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0xx年的三國時期,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因爲黃鶴樓位於蛇山之巔,多次因遭雷擊而毀於火災,歷史上最後一座黃鶴樓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的1868年,卻於建成短短20xx年之後的1884年再次毀於大火。縱觀千年歷史,從樓閣形制上看,可以說唐宋樓雄渾,元樓堂皇,明樓俊秀,而最具特點的,則是清樓。清朝黃鶴樓的滄桑變故,可用“三經火發,工屆八興”來概括:“三經火發”是指黃鶴樓在清代遭受三次使樓體受到嚴重摧毀的火災,而“工屆八興”則指清代黃鶴樓已經歷了八次修葺。通過這一代代重建修葺,可以看出黃鶴樓當時在官紳民衆心目中的地位。200餘年間修葺八次,尤其在“康乾盛世”竟興工5次,平均20xx年就修繕一次,這在歷代名勝古蹟修葺工程中是不多見的,據說,乾隆皇帝還親筆爲黃鶴樓題寫過“江漢仙蹤”的匾額。清代最後一座黃鶴樓——同治樓,因山下房屋失火延燒,而於1884年化爲灰燼。此後,雖有地方當局及各界有識之士多次奔走呼籲,以期募資重建,但由於當時清王朝已走向沒落,朝不保夕,加上內憂外患的急劇增加,使清政府再也無力重振這座千古名樓的雄風了。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黃鶴樓是以清代的黃鶴樓爲藍本,早在1957年,毛澤東主席來觀看武漢長江大橋時問起過黃鶴樓,陪同人員回答說:正計劃重建。毛澤東當即表示應當修,這是歷史古物.毛澤東的回答不僅表達了他個人的意願,因爲以毛澤東對歷史的諳熟,對人民的瞭解和對黃鶴樓的摯愛,我們可以說,應該是歷史和人民借他的口發出了重建黃鶴樓的呼喚,這從他1920xx年春,在武漢從事革命工作時就曾作過《菩薩蠻.黃鶴樓》的詩詞中可見一斑。 現在大家所看見的黃鶴樓於1981年重建,1985年建成正式對遊客開放,它以號稱天下絕景而名貫古今,蜚聲中外,它與江西滕王閣、湖南嶽陽樓齊名,並稱爲“江南三大樓閣”。在這裏呢還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有關黃鶴樓的趣聞,當年湖北、四川兩地的遊客相會在江上,攀談間,競相讚美自己的家鄉,四川客人說:“四川有座峨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黃鶴樓,半截插在雲裏頭。”驚得四川客人無言以對。當然,這個故事是有些言過其實,但黃鶴樓確以壯麗的景觀,動人的傳說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參觀。重建後的黃鶴樓共有5層,高51.4米,大大高出只有三層的清樓,黃瓦紅柱,金碧輝煌,整體樓體是由鋼筋水泥澆鑄而成的仿木結構,也正因此這座黃鶴樓的安全性是空前的,它的自然壽命將大大超過歷代古樓。

好的,現在就請大家隨我進入黃鶴樓內繼續參觀。 走進了大廳,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數這幅《白雲黃鶴圖》了,大家請看畫面上的這位仙者,他口吹玉笛,俯視人間,似有戀戀不捨之情,下面黃鶴樓的人羣或把酒吟詩,或載歌載舞。這幅畫向我們講述了有關黃鶴樓起源的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古時候,有個姓辛的人在黃鶴山頭賣酒度日,一天,有個衣衫襤褸的老道蹣跚而來,向他討酒喝,辛氏雖本小利微,但爲人忠厚善良,樂善好施,他見老道非常可憐,就慷慨應允。以後,老道每日必來,辛氏則有求必應,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來告別說:“每日飲酒無以爲酬,只有黃鶴一隻可借,聊表謝意。”說罷,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對辛氏說:“只要你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跳舞,爲酒客助興”,辛氏拍手一試,黃鶴果然一躍而下,應聲起舞。消息傳開後,吸引了遠近的遊客來此飲酒,酒店的生意十分興隆,辛氏因此而賺了一大筆錢。十年後,老道故地重遊,對辛氏說:“十年所賺的錢,夠還我欠的酒債嗎?”辛氏忙道謝,老道取下隨身攜帶的鐵笛吹奏,牆上的黃鶴應聲而來,載着老道飛走了,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壁畫上的情景。後來辛氏用酒店賺來的錢就在這黃鶴上之巔修建了一座塔樓,並命名爲黃鶴樓。

好了各位朋友,請隨我到二樓參觀,先請看這幅題爲《孫權築城》的壁畫,再現了當年修建黃鶴樓時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後,劉備借荊州,取四川,勢力大盛,卻不肯歸還荊州。東吳大將呂蒙用計殺了關羽,奪回荊州後不久,劉備親率十幾萬大軍伐吳,孫權知道戰事不可避免,便一面向魏稱臣求和,一面集中力量對付劉備。爲了就近指揮這場大戰,孫權在長江邊上依黃鶴山之險築夏口城,並在城頭黃鶴磯上建樓作觀察瞭望之用,這便是最初的黃鶴樓。

下面請各位再和我一起上三樓看看。 三樓展示的是黃鶴樓的文化淵源。黃鶴樓雖然始建於三國時期,但其功效還僅限於軍事瞭望塔,其後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動盪,至唐代終於脫穎而出,由最初眺望守戊的軍事樓演變成爲一個登臨遊樂的觀賞樓。特別在人才輩出的唐朝,一批詩壇的名字高手先後登臨黃鶴樓,陶醉於峨峨楚山,浩浩漢水的美麗畫卷,留下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使黃鶴樓蜚聲中外。而在衆多的有關黃鶴樓的詩句當中,尤享盛譽的莫過於崔顥的那首《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以至於後來詩仙李白與他的書童來到黃鶴樓,本想題詩一首,但當他看到崔顥這首詩後,頓覺語塞,提筆寫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離去了。從此以後,也就有了崔顥提筆,李白擱筆的美談。另外從王維,孟浩然,宋之問,白居易這些著名詩人的詩句中可以看出,那段時期鄂州地區社會環境安定,民衆生活較爲富足,這也是唐代黃鶴樓由“軍事樓”向“觀賞樓”轉化的社會因素。

那麼接下來就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自行上樓拍照留影,古語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黃鶴樓的頂樓也是風景最美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覽江城的美景,給大家20分鐘的時間,之後我們在1樓的大廳集合。

武漢省博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參觀舉世文明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既我們通常簡稱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

古往今來,地球上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洪水。人類與洪水抗掙的歷史久遠,並在抗掙中催生了人類的早期文明。華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膽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澤萬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源於世界屋脊,上經“天府之國”,中貫“魚米之鄉”,下串“人間天堂”,給兩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爲浩劫,沃野成爲澤國,民衆或爲魚鱉,是中華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險段荊江,每至汛期,千餘萬人頭枕懸河,夜不成寐。所以,解決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昌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出發點。

194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屆五次會議(即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時任國務院的李鵬向全世界正式宣佈三峽工程開工。

三峽大壩爲鋼筋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電站裝機26臺,單機熱量70萬千瓦,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電廠一年上交的利稅可以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大壩通航建築物年單向一級垂直升船機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客貨輪。

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的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範圍涉及湖北的四個縣,重慶市的16個縣市區,共計20個縣(市、區)。須遷移的總人口將達113、18萬人,稱爲“百萬大移民”,任務十分繁重。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17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爲6年。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__年啓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20__年工程竣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