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K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將去參觀遊覽的景點是一處歷史悠久、曾先後作爲太平天國天王府和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辦公處所的總統府。它位於長江路292號,現在已成爲我國的近代史博物館。

【歷史沿革:漢王府—兩江總督衙署—天王府—總統府—南京市政協會議中心】

遊客們:作爲歷史遺蹟,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初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津推翻元朝以後,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政權,爲了籠絡人心,在此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漢王府,用來安置漢王陳友諒之子陳理。到了1420_年,這裏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的王府,因朱元璋封朱高煦爲漢王,故也稱漢王府。

到了清代,清王朝把漢王府改建成兩江總督衙署。康熙時,又把原來的漢王府東側部分改爲江寧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寧織造之職,掌管江南的織造業。正因爲曹寅的母親是康熙的保姆,所以曹氏家族當時非常富庶,曹寅也深得康熙信任和賞識,康熙皇帝六次巡視江南,五次均住在江寧織造署。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家被抄,江寧織造署纔不復往日的繁華,開始敗落。到乾隆時,把織造署擴建爲行宮,以西花園爲基礎建成了一個富麗宏偉的宮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的農民革命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舉行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用了3年時間,席捲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六省,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破南京,洪秀全於這年的3月28日人城。此後,將南京改爲天京,並定都於此,在此大興土木,把兩江總督行署擴建爲天王府。於是,這裏成了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中心。今天的總統府大廳就是當年天王府正殿金龍殿的遺址。當年的金龍殿,重檐圓頂,棟樑塗以赤金,繪有龍鳳圖案,四壁還畫有龍、虎、獅、象等圖案,可謂金碧輝煌,所以又稱“龍鳳殿”。1866年,太平天國失敗後,天京陷落,天王府被搶劫一空。當時攻打南京的曾國藩兄弟,爲掩蓋掠奪的罪行,竟然放火焚燒了天王府,使這座華麗的宮殿化爲灰燼。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是僅存的天王府內城部分和西花園。

1920_年,天王府成了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中山先生掌權僅三個月就因北洋軍閥的破壞,被迫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同年4月,黃興在此做過留守。後來的張勳、馮國璋、孫傳芳都在此建立過自己的都督府。1920_年4月18日,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公開破壞國共合作,清洗北伐鬥爭中的共產黨人,蔣介石公然導演的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被定爲新政府的都城,天王府又成了國民政府的所在地。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遷都重慶,汪精衛在此成立了僞國民政府。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又還都南京,將原來的“國民政府”改爲“中華民國政府”,改國民政府主席爲總統,因此又稱爲總統府。直到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攻克南京,蔣家王朝覆滅,“總統府”纔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後的總統府改爲南京市政治協商會議中心,一直謝絕參觀,只有西花園和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原址對外開放。今天,就讓我們踏着歷史的遺蹟前來參觀這座“總統府”。

【門樓—照壁—“金龍殿”大堂】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總統府”的大門前。只見門樓上方高大的旗杆直插雲霄。門樓橫循上有“總統府”3個大字,據稱是由書法家、原監察院副院長周鍾嶽題寫後用水泥澆製上去的。

再看門樓對面的照壁前,豎着一塊由郭沫若先生書寫的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00週年的紀念碑。

進了大門,東西兩側各有一排廂房,原是當年的“朝房”,後改爲士兵的宿舍,現已闢爲旅遊紀念品商店。正前方那座寬敞的大發,就建造在太平天國的金龍殿遺址上,現在正中懸掛着的是孫中山手書“天下爲公”四字匾額。

大堂之後爲今江蘇省政協辦公所在地,目前暫不對遊人開放。我們主要參觀的是位於西側的煦園,也叫西花園,是洪秀全、孫中山曾經工作、居住過的地方。

【煦園:十二生肖石—壽字名—鴛鴦亭—桐音館—俞樾所書詩碑—不繫舟—忘飛亭】

各位遊客:下面我們將前往“總統府”景區最精華的部分煦園參觀。請大家跟我往西走。前面有一道粉牆,牆的圓洞門上方鑲嵌着“煦園”兩字。這就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辛亥革命孫中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煦園建於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全園面積僅20餘畝。園內花木扶疏,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湖山疊石點綴其間,顯得小巧玲線、秀麗雅靜,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園林。

進入園內,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羣,由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在這兒,大家不妨一起來尋找一下自己的生肖石。假山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國北方皇家園林體現的是真山真水。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2

玄武湖位於南京城中,三面環山,一面臨城,是江南最大的城市公園,鐘山腳下的國家級風景區。鐘山雄峙湖東,古城瀕臨西南,富貴、覆舟、雞籠山屏列於南,秀峯塔景隔城輝映,朝陽、幕府山綿延湖北,山城環抱,沿湖名勝古蹟衆多,巍峨的明城牆、秀美的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其右。自東晉以來爲勝地,南朝恆講武於此,湖週四十景,宋以後廢爲田,歲久舊跡益堙,惟城北十三裏僅存一池,明初復開浚,中有舊洲新洲及龍引、蓮萼等洲,置黃冊庫於洲上,以貯天下圖籍。

玄武湖的水源來自東側的紫金山,一支經金川河入長江,另一支經雞鳴寺附近的武廟閘進南京城,經秦淮河入長江。玄武湖西、南兩面緊鄰明城牆,西以玄武門、南以解放門爲出入口。玄武湖南依北極閣,向南可以看到三座高地上的塔高出城牆:九華山三藏塔、雞鳴寺藥師佛塔、北極閣氣象塔。東鄰紫金山,青山秀水相映。東北有南京火車站。

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岩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發展而成的湖盆,歷史上的湖面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古時周長爲40裏。當今的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佔地面積502公頃,水面約378公頃。湖水深度3米,湖內養魚,並種植荷花,湖邊楊柳輕垂,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玄武湖中分佈有五塊綠洲,形成五處景區。一爲環洲,二是櫻洲,三爲菱洲,四爲樑洲,五爲翠洲,五洲之間,橋堤相通,別具其勝。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3

珍珠的英文名稱爲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來的。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在海邊覓食時,就發現了具有彩色暈光的潔白珍珠,並被它的晶瑩瑰麗所吸引,從那時起珍珠就成了人們喜愛的飾物,並流傳至今。珍珠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產在珍珠貝類和珠母貝類軟體動物體內,由於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鈣的礦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學組成爲: CaCO391.6%、H2O和有機質各4%、其它0.4%。珍珠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圓形、梨形、蛋形、淚滴形、鈕釦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圓形爲佳。非均質體。

顏色有白色、 粉紅色、淡黃色、淡綠色、淡藍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爲主。白色條痕。具典型的珍珠光澤,光澤柔和且帶有虹暈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雙折射率0.156。無色散現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爲2.66-2.78g/cm3,因產地不同而有差異。無解理。韌性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顯白色、淡黃色、淡綠色、藍色熒光,黑色珍珠發淡紅 色熒光;_射線下有淡黃白色的熒光。遇鹽酸起泡。

珍珠以它的溫馨,雅潔,瑰麗,一向爲人們鍾愛,被譽爲珠寶皇后。珍珠的成分是含 有機制的碳酸鈣, 化學穩定性差,可溶於酸,鹼中,日常生活中不適宜接觸香水,油,鹽,酒精,髮乳,醋和髒物; 更不能接觸香蕉水等有機溶劑;夏天人體流汗多,也不宜戴珍珠項鍊,不用時要用高級中性肥皂或洗潔精輕輕洗滌清潔,然後晾乾,不可在太陽下暴曬或烘烤;收藏時不能與樟腦丸放在一起,也不要長期 放在銀行的保險庫內。珍珠的硬度較低。佩戴久了的白色珍珠會泛黃,使光澤變差,可用1%-1.5%雙 氧水漂白,要注意不可漂過了頭,否則會失去光澤。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4

“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據 李玉棻 《 甌鉢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爲 羅聘、 李方膺、 李鱓、 金農、黃慎、鄭燮(又名鄭板橋 )、 高翔和 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 高鳳翰 、華嵒、 閔貞 、 邊壽民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 揚州八怪,職業而已,不能說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有時含貶義。

從 康熙末年崛起,到 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 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他們 繪畫作品爲數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僅據今人所編《揚州八怪現存畫目》記載,爲國內外200多個 博物館、 美術館及研究單位收藏的就有8000餘幅。他們作爲 中國畫史上的傑出羣體,已經聞名世界,把徐渭的潑墨手法發揮到頂峯。

揚州八怪之八位畫家,生前即聲名遠播。 李鱓、 李方膺、高鳳翰、 李勉 ,先後分別爲 康熙、 雍正、 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 乾隆八年,弘曆見到鄭板橋所作《櫻筍圖》,即吟誦了“乾隆御覽之寶” 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 弘曆南巡時,封 鄭燮爲“書畫史”。羅聘嘗三遊都下,“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 在門,倒屣恐晚;孟公驚座,覿面可知。”

揚州八怪大膽創新之風,不斷爲後世畫家所傳承,有時含貶義。近現代名畫家如 王小梅 、 吳讓之、 趙之謙 、吳昌碩 、 任伯年 、任渭長 、 王夢白 、王雪濤 、 唐雲 、 王一亭 、 陳師曾 、 齊白石、 徐悲鴻、 黃賓虹 、 潘天壽 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 揚州八怪”的作品影響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人對“揚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徐悲鴻曾在 鄭燮的一幅《 蘭竹》畫上題雲:“板橋先生爲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 文奇,書畫尤奇。觀其 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爲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在揚州當地還流傳這一種說法:“揚州八怪”是指揚州地區的“ 醜八怪”。由於 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不被當時所謂的正統畫派所認同,而且他們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實、現實,他們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們的書畫作品之中,甚至把社會的陰暗面揭露出來。這種行爲使得統治者的利益受損,說他們都是畫壇上不入流的“醜八怪”,揚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藝理論家最後把“揚州八怪”歸納爲8人。在揚州當地有紀念館,就立着他們的雕像。職業而已,不能說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5

周莊地處蘇州崑山市、吳江市、上海的青浦縣三縣市交界之處,東面不遠就是有名的澱山湖,從這裏乘汽車到上海的大觀園只需要十幾分鍾。所以有人說:“周莊是澱山湖畔的一顆明珠。”

周莊,是一個有着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它以悠遠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建築,清澄的河水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成爲一片極有誘惑力的旅遊勝地。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說;“周莊不僅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臺灣經緯雜誌盛讚周莊是“中國第一水鄉”。還有不少人在遊覽了周莊之後,這樣說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大家爲周莊保存着如此衆多的明清建築而讚歎,爲“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爲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覺得周莊是無法重造的美麗水鄉。

(走到貞豐澤國牌坊前〕這裏是石牌樓,巍然矗峙在這新老鎮區的交界處,是古鎮周莊的象徵,上面鐫刻有“貞豐澤國”四個字,爲著名書法家沈鵬所寫。“貞豐”是指周莊的原名爲貞豐裏,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將兩百畝莊田捐給當地的全福寺作爲廟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貞豐裏改爲周莊。“澤國”是指四周環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貞堅不貳攀日康莊有道路”,下聯是“豐衣足食向陽桃李自逢時”,意思是說我們周莊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莊大道,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大家跨過石牌樓就進入古鎮區了,請回頭再看,這裏還有一幅對聯:“萬頃碧波水光瀲灩晴方好;百尺臨雲塔影橫斜景亦奇。”這是著名記者馮英子題寫的。橫額上書“唐風孑遺”。意思是在周莊,古代優秀的民族文化、古風遺韻還能看到一些。這是著名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齡的時候用左手題寫的,左下角還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細辨認一下,是“新我左筆”四個字。這石牌樓和馬路兩旁飛檐翹角、黛瓦粉牆的房屋,以及高高聳立的古塔,構成了一個古建築羣,許多人都喜歡在這裏留影,回頭大家也可以在這裏留個影。

〔邊走邊導遊〕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漢白玉照壁,它是爲紀念古鎮九百週年而建立的。它藝術地勾勒出了周莊悠久的歷史。擡頭看去,拱橋駁岸,風火牆和蠡窗黛瓦,無不給人以濃重的歷史感。

周莊,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條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將古鎮分割,形成8條街道,15座各式小橋彩虹般橫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給周莊增添了風采。鎮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臨港背河。過街騎樓、臨河水閣、水牆門、長駁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欄、水巷幽弄、深宅大院,處處顯露出古樸幽雅,是中國水鄉古鎮風貌的“活化石”。吳冠中教授遊覽了周莊後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6

江蘇揚州的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揚州白塔比例勻稱,玉立亭亭,和身邊的五亭橋相映成趣。著名建築家陳從周在《園林談叢》中曾將北海塔和揚州的搭進行對比,說:“然比例秀勻,玉立亭亭,晴雲臨水,有別於北海塔的厚重工穩。”可見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隨鄉入俗,雄壯之氣銳減,窈窕氣質倍增了。相傳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遊覽揚州瘦西湖。

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說:“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而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最佳旅遊季節揚州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其氣候主要特點是: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的變化。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夏季多爲從海洋吹來的溼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揚州冬季偏長,4個多月;夏季次之,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爲2個多月。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7

大相國寺(國家4a級景點)的名稱,始於唐朝,現在的相國寺是清朝重建後又修葺的。據《如夢錄》記載,相國寺這個地方原是戰國時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宋代曾在此興建一座信陵亭,名爲信陵坊。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在此興建寺院,名建國寺,後毀於戰火。唐初這裏成了歙州司馬鄭景的宅園。

唐長安元年(720_年)名僧慧雲從南方來到開封,用募化來的錢買下鄭景的住宅和花園,於唐景雲二年(720_年)興建寺院,並根據施工中從地下挖出的北齊建國寺舊碑,又命名爲建國寺,同時將募鑄的一尊高3米的精美彌勒佛銅像安置寺中。建國寺重建時,唐睿宗爲這個寺院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的匾額,這就是相國寺的來歷。

大相國寺位於河南開封市自由路西段路北,中國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相傳爲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創“建國寺”,後遭水火兩災而毀,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唐初,爲歙州司馬鄭景住宅。武則天長安元年(720_年)慧雲和尚寄宿安業寺,發現原鄭景宅池內有樓殿幻影,認爲此地很有靈氣,便募銀建寺。唐中宗神龍二年(720_年)慧雲到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鑄了一尊一丈八尺高的彌勒佛像,於睿宗景雲元年(720_年)請回開封,翌年,慧雲靠募捐購買鄭景宅院造寺,在挖基時掘出舊建國寺碑,遂沿用“建國寺”名。第二年(延和元年),睿宗敕令改名爲相國寺,並賜“大相國寺”匾,習稱相國寺。昭宗大順年間(890-891年)被火焚燬,後重修。宋太祖年間(962年)五月又遭火災,後又重建。

北宋時相國寺爲開封最大的佛寺,深得厚遇。自至道元年(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到真鹹平四年(1020_年),用了七年時間才完工。擴建後的相國寺佔地545畝,殿閣莊嚴絢麗,僧房鱗次櫛比,花卉滿院,被贊爲“金碧輝映,雲霞失容”。寺院住持由皇帝冊封。相國寺成爲皇帝平日觀賞、祈禱、壽慶和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被譽爲“皇家寺”。不少國外僧人來相國寺進行文化流活動。宋太祖時,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爲僧,後來到中國,在相國寺居住多年。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朝鮮的崔思訓帶了幾位畫家來寺,將寺內所有壁畫臨摹回國。神宗時日本僧人成尋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時,徽宗將“大相國寺”匾額贈送給朝鮮使者。另外每年舉辦五次“相國寺萬姓交易”廟會,使該寺成爲進行政治、商貿、社交、文化等活動的重要場所。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8

徐州有座山叫雲龍山,她東依鳳凰山,西傍雲龍湖,南鄰泉山風景區,昂首向東北,曳尾與西南,因山有云氣,蜿蜒起伏,狀似神龍。

蘇北山不多,但有山就有故事,徐州雲龍山就是一座充滿故事的山。

索道直接將遊客送至觀景臺。山的海拔並不高,只142米,但站在觀景臺上鳥瞰,徐州這蘇北平原上的文化名城風貌一覽無餘。

觀景臺、亭。依山就勢,造型古樸端莊,氣勢雄偉。

雲龍山山形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雲龍山雖然海拔只有142米,但文物古蹟衆多,歷來是蘇北的名勝。宋蘇東坡在徐爲太守時,常登山覽勝,醉臥山石。他寫並書《放鶴亭記》碑文現存山中。

從北魏至民國期間,山上留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歷史文物古蹟。現在又修復和新建了幽邃軒、洞天小廬、跨雲閣、雲龍書院、杏花村、觀景臺、同心臺等一大批歷史景點。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9

黿頭渚位於無錫西南郊的太湖之濱,距離市區約18公里。渚是指三面臨水的小陸地,因爲它狀如黿頭而叫黿頭渚。它能夠說是獨佔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島海濱的氣概;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風光。在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爲觀賞太湖最爲理想的遊覽勝地。難怪詩人郭沫若暢遊太湖之後,作出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評價。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的無邊風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緻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着歷代文人墨客和無數中外遊人。

民國初年,無錫人楊翰西在此購得60畝山地,並於1920_年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的開發,開始建構“橫雲山莊”;1920_年他又撥地1畝多給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將後山的廣福庵遷於此,更名爲廣福寺。1920_年,楊翰西利用無錫商團會長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閣”。抗日戰爭時期,改名爲“橫雲公園”。

黿頭渚地區還有王心如在1920_年建的“太湖別墅”;1920_年陳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鄭明山建的“鄭園”;以及何緝伍和蔡緘三的退廬。當時這些風景都因爲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遊人不多。1934年榮德生老先生60大壽,他利用壽禮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長達375米的長橋,因南端架在寶界山上而取名“寶界橋”,從此溝通了蠡湖南北兩岸的陸路交通,把梅園、蠡園和黿頭渚等景色連成一片,便於遊人遊覽觀光,同時長橋臥波,恰給蠡湖攔腰一束,平添幾分秀色,橋下的60個橋孔又正好象徵着榮德生老先生的60大壽,提醒人們過橋不忘修橋人。

解放後政府將那裏原有的園林、別墅合併爲“黿頭渚公園”。1982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面積從原先的480畝,擴大到1950畝,統稱“具區勝境”。園內有十大景區(黿渚春濤、萬浪卷雪、蘆灣消夏、湖山真意、鹿頂迎暉、充山隱秀、藕花深處、十里芳徑、中犢晨霧、三山映碧),我們所要遊覽的是黿渚春濤景區,它是整個園林的精華所在。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0

徐州漢文化景區爲中國西漢物質文化的傑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掘並對外開放以來,以其 “ 粗獷、雄渾、博大、超越 ”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成爲 “ 兩漢文化看徐州 ” 的窗口。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區東部,風景優美,是以漢文化爲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爲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是徐州區域內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蹟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造了人文自然並舉,歷史現代共生的現代精品旅遊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佔地面積1400畝。景區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爲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

當前已經建成部分是景區一期工程,該工程佔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和外延區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爲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漢文化精髓;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閒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爲遊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遊覽路線和休閒娛樂場所。景區內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後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餘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羣落,將山園融爲一體。景區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後,劉邦封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後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於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同學,各位朋友:

你們早上好,很開心認識你們。中國有句老話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名言吸引着千百萬遊客來蘇州觀光。現在由我陪同你們去我國的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勝地――蘇州觀賞園林,到人間天堂去享受一天。

我先爲你們介紹蘇州園林的基本情況。蘇州爲典型的江南水鄉城市,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當然,也請你們注意環境衛生,做一個文明遊客。

我們到了今日黃金遊的第一站――留園。留園位於蘇州市園林路。它應用了分合,明暗等對比手法。請你們好好觀賞!

……

留園不留我們,那我們就去獅子林吧!獅子林到了,你們跟我來,獅子林變幻莫測,值得一覽。

……

穿過獅子林,出去約5千米,可以見到寒山寺。說到寒山寺,你們自然會想起“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句吧!現在寺廟內有一方碑,上面刻着張繼寫的《楓橋夜泊》。

希望寒山寺能給你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各位朋友,今日我們在人間天堂――蘇州度過了美好的一天。謝謝各位!願你們旅途平安開心,再見!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江蘇靈山參觀遊覽。靈山自然風景區距京城122公里,其頂峯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第一峯。西與龍門森林公園毗鄰;東與龍門澗景區相連;南與109國道相通,由於其海拔高度所致,使靈山在方圓25平方公里內形成北京地區集斷層山、褶皺山爲一體,奇峯峻俏、花卉無垠的自然風景區。靈山自然風景區位於京西門頭溝的西北部,距京城122公里,奇頂303米,是北京的第一高峯,北京的屋脊。北接河北的涿鹿縣;西與龍門森林公園毗鄰;東與龍門澗景區相連;南與109國道相通。由於海拔高度所致,使靈山在方圓25平方公里範圍內形成北京地區集斷層山、褶皺山奇峯峻峭、花卉無限的風光爲一體的自然風景區。

這裏天然景觀獨特,夏季氣候變幻莫測,山間雲霧繚繞,既有暖溫帶植被又有西伯利亞寒冷地帶親緣植被,生長着杜鵑、丁香、白樺林和榛子、黃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爲著名,是新疆細毛羊、伊犁馬、青藏犛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養殖場。靈山無霜期短,四季氣候變化與京城出現極大的變異,呈現春秋短、冬夏長的獨特氣候,日溫與京城的差值是10-12攝氏度。

靈山的植被也是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變化。這裏既有暖溫帶植被,又有西伯利亞寒冷地帶親緣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爲出名,他是新疆細毛羊、伊梨馬、青藏犛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天然繁殖養殖場。這裏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山林裏活躍着松鼠、野兔、山豬、狍子等野生動物,還有可能見到稀世珍禽褐馬雞。

北京第一峯靈山,景色秀麗,夏季氣候怡人,是遊人休閒、度假、避暑的良好場所。進入景區沿途既能見到古代的烽火臺,又能飲到四季不涸的幹泉水,您還能品嚐到靈山特產的莜麪卷以及當地的山榛、山韭菜、野黃花和新鮮的菌類。與此同時,卡拉OK、歌舞廳、小酒吧、篝火等娛樂活動將向遊人提供服務。 衣:靈山無霜期短,四季氣候變化與京城出現極大的差異,呈現春秋短、冬夏長的氣候特徵。由於高山低溫,遊客夏季登頂,需穿長袖杉、帶雨具,其餘季節需穿厚棉服類服裝。靈山景區有軍用大衣出租,10元/件。食:靈山景區烤全羊800元/只,淡季250元到300元/只。團體餐標有200元—1000元/桌不等。景區內的私人飯館菜價較高,味道一般。住:靈山的旅遊旺季是每年六、七、八、九四個月,十月中旬至來年四月爲封山期。每年在北京最熱的七八月的週末時,靈山景區的賓館客房常常爆滿,行前一定要提前預訂。靈山冬、春季旅遊依然開放,但由於遊客數量驟減,景區賓館不能正常營業,所以遊客僅限吃住於江水河村(北京最高居民點)附近的農家中。村裏有許多供遊客食宿的個體農家院和私人旅館(網友比較推崇的有“三兄弟”、“山裏人”等),淡季人很少,但在旅遊旺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今年八月的某個週末就有房價被炒到七八百元一間的情況。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大家好!

古語有云“蘇州以市肆勝,杭州以湖山勝,揚州以園林勝”,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揚州園林的代表之作——何園。何園,始建於1883年,獨特多樣的建築手法,多方兼容的藝術風格使得何園被譽爲“中國晚清第一園林”。

“依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何園主人何芷舠效陶潛之情操“吾其歸去”,辭歸田園,寄情山水,“寄嘯山莊”是以得名。但園主人姓何,故而後人慣稱何園。

何園佈局精巧,住宅、景點,獨立成章又相契相和,其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堪爲中國園林改革之最,長期以來備受推崇,是“江南園林中的孤例”。因而,何園如夢幻般的人間天堂也吸引了諸多劇組前來取景,《紅樓夢》、《還珠格格》續集等近百部影視劇,都在這裏錄製了大量亭園風光的曼妙美景,深受觀衆好評!

首先,步入東園,迎面月洞門上鐫刻的便是當年園主親自題寫的園名——“寄嘯山莊”,移目而前,一座長達60多米的貼壁山狀若蛟龍,有“城市山林”之美譽。

轉過玲瓏剔透的石屏風,牡丹花香撲面而來,花朵微頷,隨時準備被簇擁着前來觀賞的遊人輕拈一嗅。池花相映,合抱着敞開山門迎客的牡丹廳。廳北是在構造裝飾上最具創意的構撰——船廳。兩千多年前,孔子乘牛車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主張時說過:“道不行,吾將乘桴桴於海”,是故船廳又名桴海軒。廳兩旁有楹聯一對曰“月做主人梅做客,花爲四壁船爲家”。船艇後面的西北角上有座不起眼的小樓,大年大公子何聲灝在此夜夜奮讀,勇過三試,一朝欽點翰林,成就了何門祖孫兩翰林的巨大榮耀,也給何園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讀書樓”。讀書樓裏簡樸清寒的陳設,威嚴肅穆的家訓和工工整整的試卷、熱烈醒目的捷報陳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對人們講解着“學而優則仕”的真理。

人間仙境是西園——

和東園相比,西園的山水特色設計更爲別具匠心。幽深廊道,山水重複,蝶語花飛,巧妙的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優美畫卷。同時,西園還是欣賞“天下第一廊”——複道迴廊的最佳角度。

園主人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追求,在此理念的指導下,相繼在園中建造了水心戲臺——水心亭和專門收集經史子集的蝴蝶廳。

桂花廳坐落於山石桂樹叢中,廳內百餘種桂花競相綻放。“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秋到何園賞月,賞桂,觀賞水心戲臺曲藝表演,盡情吮吸桂花的芳香體味遠離城市喧囂的另一種寧靜。所謂“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這大概就是園主人當年設計園林時的心境寫照吧!

素有小花園之稱的片石山房,其故事引人尋味,風景耐人尋味。據說,剛滿十歲就遭國破家亡之痛的明皇室後裔朱若極,爲避災禍,隱姓埋名,出家爲僧,法號石濤。他鐘情山水,一生遍訪名山,“搜盡名山打草稿”,開創中國畫壇繪事一代風尚。他同時也是一位疊石造園的高手,在四十一歲時結束羈旅,隱居揚州,創作了其遺留人世的唯一疊石作品,那便是人間孤本——片石山房。直至光緒九年,何芷舠購之並至於何園。

過“注雨觀瀑”門景,有琴、棋、書、畫四景陳於水榭三間其東是有四百多年曆史的“天任館”,堪稱何園最老的建築。廳東面牆鐫有“片石山房”石刻一幅,字體飛舞靈動,古色古香。

遊罷片石山房,則不可不攬懷鏡花水月。片石山房之西廊有鏡一面,鏡湖相映,步行其間,月隨人移,極盡盈缺之變,此景暗隱佛理,用心方可徹悟。

各位遊客,最後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我國已故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的這首詩: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春波綠,覽勝來登一串樓。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周莊遊覽。周莊鎮爲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相信大家都忍不住想進去瞧瞧了吧!先彆着急,在我們進入古鎮主要景點之前,我先把周莊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周莊地處蘇州崑山市、吳江市、上海的青浦縣三縣市交界之處,東面不遠就是有名的澱山湖,從這裏乘汽車到上海的大觀園只需要十幾分鍾。所以有人說:“周莊是澱山湖畔的一顆明珠。”

周莊,是一個有着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它以悠遠的傳統,淳樸的民風,古老的建築,清澄的河水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成爲一片極有誘惑力的旅遊勝地。着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說;“周莊不僅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臺灣經緯雜誌盛讚周莊是“中國第一水鄉”。還有不少人在遊覽了周莊之後,這樣說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還有一個周莊。”大家爲周莊保存着如此衆多的明清建築而讚歎,爲“小橋、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爲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陶醉,覺得周莊是無法重造的美麗水鄉。

〔走到貞豐澤國牌坊前〕這裏是石牌樓,巍然矗峙在這新老鎮區的交界處,是古鎮周莊的象徵,上面鐫刻有“貞豐澤國”四個字,爲着名書法家沈鵬所寫。“貞豐”是指周莊的原名爲貞豐裏,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將兩百畝莊田捐給當地的全福寺作爲廟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貞豐裏改爲周莊。“澤國”是指四周環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貞堅不貳攀日康莊有道路”,下聯是“豐衣足食向陽桃李自逢時”,意思是說我們周莊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莊大道,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大家跨過石牌樓就進入古鎮區了,請回頭再看,這裏還有一幅對聯:“萬頃碧波水光瀲灩晴方好;百尺臨雲塔影橫斜景亦奇。”這是着名記者馮英子題寫的。橫額上書“唐風孑遺”。意思是在周莊,古代優秀的民族文化、古風遺韻還能看到一些。這是着名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齡的時候用左手題寫的,左下角還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細辨認一下,是“新我左筆”四個字。這石牌樓和馬路兩旁飛檐翹角、黛瓦粉牆的房屋,以及高高聳立的古塔,構成了一個古建築羣,許多人都喜歡在這裏留影,回頭大家也可以在這裏留個影。

〔邊走邊導遊〕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漢白玉照壁,它是爲紀念古鎮九百週年而建立的。它藝術地勾勒出了周莊悠久的歷史。擡頭看去,拱橋駁岸,風火牆和蠡窗黛瓦,無不給人以濃重的歷史感。

周莊,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條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將古鎮分割,形成8條街道,15座各式小橋彩虹般橫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給周莊增添了風采。鎮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臨港背河。過街騎樓、臨河水閣、水牆門、長駁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欄、水巷幽弄、深宅大院,處處顯露出古樸幽雅,是中國水鄉古鎮風貌的“活化石”。吳冠中教授遊覽了周莊後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橋,叫太平橋,建於清代。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動人的江南風情畫,在沈廳的展覽室裏,可以看到日本着名女畫家橋本心泉以它爲主要背景的一幅名爲《周莊的某一天》的油畫。

這一條古街俗稱一步街,因爲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過,街道兩旁開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門,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遞東西表示友誼,所以又稱友誼街。上面還有一線天,中間是過街樓、這種建築在大城市裏是很少見的,在周莊卻有許多。

〔在雙橋前停下來〕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雙橋,遊覽周莊雙橋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這橋面一橫一堅,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所以當地人便稱之爲“鑰匙橋”。這兩座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xx年)。這座石拱橋叫世德橋,橫跨南北市河,長16米、寬3米、跨度5.9米。這座石樑橋叫永安橋,平架在銀子浜口,長13.3米、寬2.4米、跨度3.5米。雙橋最能體現古鎮的神韻,等一會大家可以在這裏拍照留念。雙橋爲什麼會這麼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着名旅美畫家陳逸飛乘坐小船來到周莊,看到了雙橋,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記憶中的童年。於是,就以雙橋爲背景,創作了一幅題名爲《故鄉的回憶》的油畫。後來這幅油畫連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畫廊中展出。陳逸飛的畫使默默無聞的雙橋走向了世界。鑰匙橋不是鑰匙勝過鑰匙,因爲它開啓了周莊與國際交往的友誼之門。

〔過雙橋〕各位遊客,大家看,我們對面的一角,有小橋、流水、人家,這種景色,是我們周莊建築內涵最豐富的一角。所以啊,不管是雨雪霏霏,還是赤日炎炎,喜歡畫畫的人都會在這裏鋪開畫板,描繪着對岸的一景一物。我國的許多電影導演和演員,都把周莊作爲最佳的外景地,先後在這裏拍攝了《共和國不會忘記》、《聊齋志異》、《楊乃武與小白菜》、《濟公遊記》、《江南鉅富沈萬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數十部電影和電視劇。着名導演張藝謀說:“在周莊拍片子,很令人滿意。”他追求的就是這種古宅的建築和幽深的水巷組成的文化氛圍,這不是一時一日能製作出來的。

〔走到張廳〕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張廳,張廳是周莊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爲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廳爲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弟弟徐孟清的後代所建。按理說徐家建的應叫徐廳,爲什麼叫張廳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時候,徐家衰落了,就把這座房子賣給了一戶姓張的人家,才被改名爲張廳。讓我們到張廳的正廳去看看。這兒是張廳的正廳“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順堂,早先門前有兩棵玉蘭樹,春天一到,玉蘭花開放,引來了許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築巢繁殖後代,被張廳的主人看見了,認爲燕子和玉蘭樹給張廳帶來了勃勃生機,於是就將怡順堂改爲玉燕堂。張廳的特點是“轎從門前進,船從家中過”。大廳的東側,有一條幽暗深長的備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現在大賓館裏的員工通道。請隨我進去。

這兒就是“船自家中過”的地方。你們別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張廳是一戶大戶人家,每天要消耗許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從這裏運進運出。二是封建社會,時時會打仗,主人萬一遇到什麼不測,就可以坐着小船從這裏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們周莊風俗習慣吧!這兒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周莊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吃過午飯後閒在家沒事幹,就帶上自己的小孫孫和一些自家醃製的醬瓜、菜莧等聚到一塊兒,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邊品嚐醬瓜什麼的,一邊談天說地。有機會大家也可以去品嚐一下。

〔出張廳,邊走邊講〕各位遊客,自從周莊的旅遊事業發展以後,小商店日益增多,特別是旅遊工藝品店,在這些商店裏,有刺繡、雕刻、編織、字畫、旅遊食品等,繁榮了周莊的旅遊市場,大家等會兒可以選購一些留作紀念。

〔走到沈廳〕這裏就是沈廳,爲江南民居之最。沈廳是“七進五門樓”,它的七進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進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進是沈廳的第二部分,是接待賓客的地方;第五、六、七進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總之,這三部分可以用四個字來歸納:“前廳後堂”。好,下面我們進去看看沈廳。

這就是沈廳的第一進“水牆門”,以前水鄉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這裏是沈家的船碼頭,也是沈廳主人接送賓客的地方。

我們現在走進的沈廳的第二進“牆門樓”,又稱旱牆門。是沈家辦理婚喪大事、張燈結綵的地方,過路的人一看,不必進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麼大事了。這裏有一塊沈廳的簡介石碑,請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紹,沈廳又名敬業堂。1995年,被列爲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裏就是沈廳的第三進了,叫茶廳。是船伕和轎伕喝茶的地方。因爲在那時,船伕和轎伕是不能跟主人一塊兒到裏邊去的。所以啊,這裏的傢俱都很簡陋。

我們已經來到了沈廳的第四進也就是沈廳的正廳鬆茂堂了。我們看這塊匾上的“鬆茂堂”這三個字,是清末狀元張謇寫的。這裏是沈家主人招待貴賓的地方,所以這裏的傢俱很講究。沈廳一共有三幫建築風格,在這裏我們都能看見。請大家擡頭看,屋樑上精美的雕刻有鳳凰、仙鶴等。特別是這個圖案,你們一定會說這是龍吧,嘿,這回你們可錯了!龍,那時候就是天子的象徵,沈廳是民居,所以就只能把它稱作爲“蟒”。這種雕刻屬於“蘇幫”藝術。這一進的屋頂有兩層,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層,上面還有一個屋頂,這樣的結構,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們再來看這個磚雕門樓,這是五個門樓中最宏偉的一個。上面的磚雕有《紅樓夢》、《西廂記》中的情景。可惜的是這些精美的磚雕都被破壞了,專家說已經很難修復,這些磚雕屬於“徽幫”藝術。還有一幫是“紹幫”,那屋頂兩旁的封火牆就是。鬆茂堂裏邊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規矩我們是不能隨便進去的。今天我們就破一次例,進去參觀一下吧!沈廳是前廳後堂的建築格局,我們已經來到了後堂,這裏是大堂樓,現在是陳列室。請大家隨便參觀。說到沈廳不得不說說沈萬三,萬三兄對周莊的經濟建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應該說他也是我國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之一,據專家考證:沈萬三的富有有三個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裏的這頭牛就表明他是靠種田發財的。二是沈萬三繼承了人家的財產。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點,沈萬三靠鎮北邊的那一條急水江和外國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帶的刺繡、絲綢賣給外國人,賺了大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做外貿。沈萬三的富有不僅在我們江南一帶數一數二的,而且在全國也很有名氣。那時候朱元璋剛做上皇帝。由於連年打仗,沒有多少錢,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牆,怎麼辦呢?有一個大臣提議:“讓富豪來承擔這筆鉅款。”於是,沈萬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牆的任務。當時沈萬三想借這個機會來討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許多錢。不久城牆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萬三心裏很高興,於是他想縞勞一下修城牆的士兵。誰知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來就很眼紅沈萬三,這麼一來他就找到藉口了。朱元璋把沈萬三抓了起來,說:“你要和我比富,還想收買軍心,要奪我江山,這怎麼了得。”於是就要把沈萬三判死罪。多虧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萬三才免了一死,被髮配到雲南充軍。沈萬三的家人,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產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個小孫子逃了出來,沈家才留下了一條根。我們現在看到的沈廳就是沈萬三的後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時建造的。這塑像兩旁的對聯,上聯是:甲萬戶起南潯周莊江南聚寶;下聯是:稱三秀居東宅客金陵浜東藏銀。概括了沈萬三的一生。沈廳是周莊規模最大的一所七進民宅。南北向的市街將沈廳的第一進與第二進分開。這種形式在水鄉很有代表性。第一進臨河而建,稱“水牆門,便於船隻往來及洗衣,臨街爲“旱牆門”。裏面是茶廳、正廳,爲接待賓辦理婚喪大事之處。茶廳爲一般的待客處,規模、陳設均不及正廳。正廳爲“鬆茂堂”。大堂上方兩側走馬樓連接各進樓房。過去,如果有來賓,女眷是不能到正廳相見的,只能在這走馬樓上,通過開啓的木窗向大廳窺視,待字閨中的小姐也是在此相夫的。正廳後而是大小堂樓。概括起來就是前廳後堂、明竈暗室兩大特徵。沈廳的第五進安放着沈萬三的坐像,這個就是傳說中的聚寶盤。

這後邊是沈家吃飯的地方。我們進去看看。這裏,就是沈廳的最後一進,第七進。是沈家吃飯的地方。桌子上擺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這中間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萬三蹄,它還是我們周莊的特產呢!現在商店裏可以買到,大家可以買一隻回去閤家品嚐品嚐。人們都說:“萬三蹄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廚房。看,這個東西曾在《正大綜藝》節目中登過場。大家也來猜猜,它是派什麼用場的呢!不知道吧!這是擠甘蔗汁用的。這裏還有許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隨意看看。

接下來請到樓上去看看。這裏陳列有老爺房和小姐房。我們來看這隻牀,它叫千功牀,它分三進有三個門簾。有許多精美的雕刻,讓人看上去很複雜,可是整隻牀沒有用一根釘子。到夏天時,天氣炎熱,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來,裏面就通風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裝上去。那爲什麼叫它千功牀呢?有二種說法:一說上面,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開國功臣,爲了緬懷那些大臣,就把他們刻在牀上,所以稱千功牀。二說上面的精美圖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稱爲千功牀。其他的陳列物品,請大家隨意看看。

這是沈廳的走馬樓,所謂走馬樓,就是樓道,繞着沈廳兜一圈。大家看,這兒有一塊木板。我們從這裏望下去,是我們剛纔走過的鬆茂堂。平時,木板都是關着的。封建社會,女的是不能隨便見客人的,所以就設計這麼一個可以開、關的窗,逢到有客人來,女的就可以掀開一條縫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這裏看自己的未來丈夫的。好,請大家跟我走。這裏呢,就是沈家逢年過節請戲班子唱戲的地方,這兩邊可以坐人。如果好好裝飾一下的話,那可真是一個很不錯的小舞臺。到了此處,沈廳我們已參觀完了。那麼,沈廳的價值究竟在哪裏呢?對!沈廳的價值就在於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這麼大的規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這在江南一帶是極罕見的。

〔出沈廳,到富安橋〕大家請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叫富安橋。它始建於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兩次重修,爲單孔拱橋。橋長17.4米,寬3.8米,跨度6.6米。清咸豐五年(1855年)重修,橋面改成花崗石,東西有級梯,中間爲平面,刻有浮雕圖案,橋身四角有橋樓,臨波拔起,遙遙相對。據說沈萬三的弟弟沈萬四,因不願重蹈其哥哥與朱元璋作對最終被髮配充軍的覆轍,主動捐錢爲鄉里做好事,曾捐錢修建過富安橋。富安橋的名字,就是表達了他富了以後祈求安康的心願。

〔邊走邊導遊〕各位遊客,這兒還有穿竹石欄,很有特色,所以許多電影導演也都喜歡在這裏拍鏡頭,像電視劇《柳亞子》、《江南鉅富沈萬三》等,一些片斷都是在這兒拍的。

看,這條市河以前是我們周莊的菜市場。水鄉人家,買菜也是在水上進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擠滿了小船,船上裝着鮮魚、蔬菜等。小販們一邊搖船,一邊叫賣,兩岸的居民聽到以後,紛紛到河埠上來買菜,有些住在樓上的人,懶得下來,就直接從樓上放下一隻籃子,籃子裏面放着錢,小販只要把菜放到籃子裏,這樣一筆生意就成交了。

〔葉楚傖故居門前〕葉楚傖小名小鳳,是着名的南社詩人,曾經擔任過江蘇省政府祕書長,我們周莊有一段時間曾被改名爲楚傖鎮!

葉楚傖出生貧寒,長大後雖然做了“大官”,可仍然處處注意節約。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問他吃什麼?他只點了一隻糟燒螺螄頭肉,螺螄在水鄉是極便宜的,這也是他童年時代家裏最好的菜了,他認爲這菜有鄉土風味,且價廉物美。吃完飯,沈家的女傭王媽給他絞上一把毛巾,他連忙說:“不敢當,不敢當!您老人家替我絞毛巾,真是過意不去,應該讓我們年輕人給您絞毛巾纔對。”王媽很受感動,她說:“這個‘葉老爺’雖然官做得大,卻沒有一點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葉楚傖的作品很多,有《楚傖詩存》、《世微堂文集》等。1946年葉楚傖在上海病逝。故居陳列了葉楚傖的生平家世、着作和有關他的照片、回憶文章。請大家進去參觀一下。

〔全福講寺〕各位遊客,這裏是全福講寺,矗立在南湖園中,殿宇軒昂,飛檐高翹,歡迎四方遊人。相傳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邊功郎舍宅爲寺,在白蜆湖畔建全福寺。歷代不斷擴建,梵宮重疊,樓閣崢嶸,碧水環繞,香火鼎盛,成爲江南一帶以經懺爲主的名寺。寺內有一口巨鍾,重三千斤,懸於大雄寶殿左側。每當破曉時分,寺內有和尚撞鐘,鐘聲宏亮,傳到數十里外。人們把它當作報曉的雞啼,聞聲紛紛起牀,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曉鍾”成爲周莊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講寺共有五進,主體建築大雄寶殿,殿宇雄偉軒敞。高達三丈徐的如來大佛巍然盤漆而坐,寬闊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臥伏一人,這樣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帶的各大寺院中絕無僅有。據《周莊鎮志》記載,如來大佛本蘇州虎丘海涌峯雲巖寺世尊像,清順治五年(1648年),都督楊承祖兵駐白蜆湖邊,迎於寺內,如來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賢佛像,同樣十分高大。兩側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清初,書法家李仙根尋訪全福講寺,見寺院與湖光水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揮毫寫“水中佛國”四個大字,製成匾額懸于山門之上,給全福講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講寺九百年來香火鼎盛,成爲周莊繁榮發展的一個象徵。然而,這座堪與杭州靈隱寺媲美的寺院,卻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糧庫,寺內所有的佛像、經卷和珍藏不知去向,歷史悠久的古寺毀於一旦,這不能不說是周莊的一大損失。

90年代後,周莊鎮建造南湖園。作爲主體工程的全福講寺,也於1995年3月18日破土動工。經過三百個日夜的緊張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講寺,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新建的全福講寺,主要建築包括山門、指歸閣、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

山門聳峙在南湖岸邊,門前湖光瀲灩,水埠碼頭平臥碧波,遊人和香客可以乘船進南湖沿石階登岸,別有情趣。進入山門,只見一座五孔石拱橋飛跨在荷花池上,橋上石欄相扶。駐足橋上,可以欣賞荷池中的紅嶂翠蓋,也可以回眸南湖,盡情地觀看旖旎的湖景。

過拱橋,前面就是重檐復宇、氣勢莊嚴的指歸閣。在此登樓,居高臨下,遠近的景色盡收眼底。南湖中養魚的網箱籪欄,以鉛灰色的線條,分割着萬頃波光。寺院內的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鐘樓、鼓樓矗立兩側,互爲映襯,使寺院愈加氣象雄偉。

第三進,即是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雄偉而不失精美。“佛光普照”四個大字在高達18米的屋脊間熠熠閃光。鑲嵌於兩邊的梅、蘭、竹、菊磚雕構圖別緻,精細秀逸。緩步進人殿堂,只見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釋迦牟尼的銅坐像,高5米重3噸。釋迦牟尼兩側,是騎跨在雄獅上的文殊和騎跨在大象上的普賢。殿後塑有飄海觀音像,屹立在鰲魚之背,衣袂飄動。大殿兩旁的十八尊羅漢像,也各具神態,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寶殿,神光閃耀,祥雲繚繞,置身其間,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圍。

經臺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環抱,經臺中央矗立着三層寶殿,終日香菸繚繞。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欄杆上,鐫刻着吉祥雲紋。經臺下的池水與曲徑花廊下的流水相連,有錦鱗嬉遊,富有詩情畫意。

大雄寶殿後,是三層高的藏經樓。殿堂寬敞,裝飾精美。樓內薈萃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經樓兩側是大齋堂和方丈室,遙相呼應。

周莊修復全福講寺,借水佈景,巧奪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築藝術和園林景色於一體,既爲佛教文化愛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場所,也爲旅遊者提供了一個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出全福講寺〕大家看對面的那座小茶樓就是三毛茶樓,它是爲了紀念臺灣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煙雨朦朧之中來到了我們周莊,她看到周莊小橋、流水、人家的迷人風光,不禁感慨地說道:“啊!這不正是我魂牽夢繞的故土嗎?”三毛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三毛回到臺灣後還經常來信,說還要嚐嚐周莊的大閘蟹,很可惜她再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周莊人民爲了紀念她,將這座古宅改稱三毛茶樓。茶樓中除了陳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跡、書信外,還陳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學者遊訪周莊的照片。

〔邊走邊導遊〕前面就是迷樓了。大家看,這兒有一座古橋,它叫“貞豐橋”。“貞豐橋”這個名字,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爲周莊的原名而起的。橋邊的那座小樓就是有名的“迷樓”。迷樓以前是一家小酒樓,叫“德記”酒樓。它怎麼會出名呢?原來清朝末年,有一些進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個團體,叫《南社》。那時南社成員柳亞子、陳去病、王大覺等人都喜歡在這酒樓裏喝酒吟詩,他們還以酒樓爲題,寫下了許多着名詩篇。後這些詩篇被編成了《迷樓集》,隨即迷樓的名氣也就傳開了。

那“迷樓”爲什麼被稱爲“迷樓”呢?原來南社成員們在酒樓上飲酒作詩,他們覺得小酒樓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圍的環境也很迷人。因此,他們就風趣地把酒樓稱爲“迷樓”。他們把酒樓叫作“迷樓”還有一個用意,就是轉移反動派的視線。

好,我們就到迷樓裏面去看看。迷樓爲臨河修築的兩層小樓。樓內陳列着南社成員的照片、手跡、着作和書畫作品,以及當代書法家書寫的《迷樓集》中的詩句。二樓的東側,是一組人物蠟像,展現的正是“小樓暫飲夜傳杯”的情景,可謂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迷樓向遊客開放以後,接待了許多南社成員的後裔,他們熱情地向迷樓提供圖片資料和實物,還積極參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樓,引起國內外諸多人士的注目。

〔繼續向前走〕這裏是澄虛道院,又稱“聖堂”,創建於宋元佑年間(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餘年曆史。明代中葉以後,道院規模日趨宏大。嘉靖年間,當地人玉壁捐資增建了儀門。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緣募捐建玉皇閣。五年後,又在閣西建造了文昌閣,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蔣南記在山門外建造聖帝閣,樓閣面臨普慶橋,形成了前後三進的建築羣,氣宇軒昂,佔地1500平方米,成爲吳中着名的道院之一。澄虛道院不但保存着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而且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水鄉風光,也使道院的遊人香客流連忘返。

各位遊客,我的導遊到此結束了。如果有時間,各位可以在古鎮裏隨便走走看看。在這臨別之際,讓我再一次感謝大家的光臨。同時,還請您把周莊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莊旅遊愉快,吉祥如意!

我們現在出沈廳往南走。眼前的這座寺廟就是當年周迪郎功舍地而捐的全福寺,那時寺中有一江南絕無僅有的巨佛,在如來佛的掌心可臥伏一人,可惜九百歲的水中佛國毀於五十年代。今天我們看到的全福寺是1995年移址重建的。如今它背靠古鎮、面向南湖,真正成了水中佛國。山門聳峙在南湖岸邊,門前湖光瀲灩,水埠碼頭平臥碧波,遊人和香客可以乘船進南湖沿石階登岸,別有情趣。進入山門,只見一座五孔石拱橋飛跨在荷花池上,橋上石欄相扶。駐足橋上,可以欣賞荷池中的紅嶂翠蓋,也可以回眸南湖。過拱橋,前面就是重檐復宇、氣勢莊嚴的指歸閣。在此登樓,居高臨下,遠近的景色盡收眼底。南湖中養魚的網箱籪欄,以鉛灰色的線條,分割着萬頃波光。寺院內的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鐘樓、鼓樓矗立兩側,互爲映襯,使寺院愈加氣象雄偉。第三進,即是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雄偉而不失精美。進人殿堂,只見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釋迦牟尼的銅坐像,高5米重3噸。釋迦牟尼兩側,是騎跨在雄獅上的文殊和騎跨在大象上的普賢。殿後塑有飄海觀音像,屹立在鰲魚之背。大殿兩旁的十八尊羅漢像,也各具神態,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寶殿,神光閃耀,祥雲繚繞,置身其間,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圍。經臺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環抱,經臺中央矗立着三層寶殿,終日香菸繚繞。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欄杆上,鐫刻着吉祥雲紋。經臺下的池水與曲徑花廊下的流水相連,有錦鱗嬉遊,富有詩情畫意。雄寶殿後,是三層高的藏經樓。殿堂寬敞,裝飾精美。樓內薈萃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經樓兩側是大齋堂和方丈室,遙相呼應。

這裏就是迷樓,這是一座樓閣式建築,原名爲“德記酒樓”,有人問了,爲什麼改了這麼一個詩意的名呢?其實,改爲這個名字和一位女子有關也。原來這座樓的老闆因經營有方,生意十分紅火,但直到年過四十才得一“千金”,於是取名“阿金”,阿金長得賽過天仙,參加現在的世界小姐比賽絕對會爲國爭光,近代愛國文學團體南社成員常聚在德記酒店,革命文學,飲酒誦詞,有人戲稱他們被阿金迷住,他們便索性以此爲幌子,並將“迷樓”的雅號送給了酒店。他們在此留下了不少以周莊風光和阿金美貌爲題的詩歌,並有《迷樓集》出版。

我們已經把周莊走了一圈,遊周莊,大家一定要靜下心來感受,如果能有時間在周莊住上一夜,感受周莊的清晨和黃昏,你一定會有一種更美妙的感覺。好了,留出時間給大家照相留念,記着一定要把周莊放入相機帶回家,我個人認爲周莊最適於留念的是雙橋和富安橋。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5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南臨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東關街,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稱爲中國四大名園。全園佔地30餘畝,整體佈局採用古典園林前宅後園的傳統形式。

個園的營造離不開一位傳奇人物,即個園園主、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黃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憑着卓著的經商才能,積聚起萬貫家財,被嘉慶皇帝欽賜“鹽運使司鹽運使”,曾兩次進京爲皇帝祝壽,入圓明園聽戲。可以說,黃至筠與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巖一樣同爲“紅頂商人”,都是欽賜正二品頂戴。園主人在位40餘年,建造個園就花了20_年時間,耗銀600萬兩,相當於江蘇省一年的賦稅。

爲什麼黃家的園子不叫黃園?偏叫“個園”。“個園”得名緣於園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葉三片形似中國漢字“個”字;中國漢字“竹”字一半亦爲“個”。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個字”的詩句,我們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彷彿出現了成千的“個”字。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個園”名稱的形象化圖解。

“竹”歷來爲中國文人所愛,不僅是因爲竹子姿態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爲它“正直,虛心,有氣節”的品格。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個園名稱中這個“個”字,最爲耐人尋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字典裏,還是語言習慣中,“個”都是用來作量詞的,如:一個人,一個蘋果。其實呢,“個”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書《史記正義》便有 “竹曰個,木曰枚”的說法。這一點不奇怪,因爲漢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個”看上去不正是竹葉的形狀嗎?清代大才子、大詩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詩句,物象鮮明,意境空靈,可謂深得竹的神韻。另外黃至筠自己也以“個園”作爲自己的別號,人與園合一,意味深長,園中竹居三一,石居三一,人居三一。分而獨立成章,各奏華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人與竹與石渾然一體,賓主難分。是最具揚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園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它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江蘇個園的導遊詞3

個園的“萬竹園”是揚州城內最佳賞竹處。現有竹60餘種,近2萬竿,不乏稀有品種,如龜甲竹、方竹等。這是黃金間碧玉,此竹色彩美麗,竹稈金黃色,節間帶有綠色條紋是黃金間碧玉;竹稈碧綠色,節間是黃色條紋者即碧玉間黃金,爲優良的觀賞竹種。這是孝順竹,也叫慈孝竹,叢生竹種,筍期在夏季,新筍圍着老竹生長,像是遵從古訓“父母在,不遠遊”。

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審美要素之一。而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在體現園林意境美方面更勝一籌。我們擡頭看看,牆的匾額上有“竹西佳處”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後來到宋代詞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後來人們就以竹西佳處來指稱揚州了。在這裏把竹西兩字迴歸本來的意思就是:此處竹景最佳。

走過竹徑是一條由桂花樹枝葉交錯形成的林蔭小徑。這裏種的是銀桂,“銀桂”諧音“迎接貴賓”,因此又稱“迎賓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後,此時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無聲溼桂花”的說法。每到花開的時候,這條小徑都浮動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盡頭,請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鵝卵石磚片瓷片鋪設的圖案,在圖案中我們看到的有:銅錢兩枚、花瓶一隻、方天畫戟三支——寓意:“連中雙元,平升三級”。大家經過之時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運連連。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6

何園號稱晚清第一園,由清光緒年間任湖北漢黃道臺、江漢關監督、曾任清zf駐法公使的何芷舠所造,又名寄嘯山莊,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之意,闢爲何宅的後花園,故而又稱“何園”。

穿過山莊圓洞門是牡丹廳,翻開導遊詞,原來是此廳嵌有"鳳穿牡丹"磚雕,而船廳的別緻處在臺階前,以卵石,瓦片鋪成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西園的水心亭則是中國僅有的水中戲亭,是很多電視劇的拍攝主場地.穿過園中假山,來到了住宅區,這裏有揚州市保存最好的清楠木廳,玉繡樓則是具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何園之所以出名便在於它的中西結合.住宅的側面有一片石山房.從沒聽過這個名字,只在導遊詞裏見說是石濤疊石造園的唯一遺蹟.進入山房,並未覺得有何特色,恰好幾個遊人跟着講解員在走,便也隨着聽了起來,這一聽居然欣賞到了一個絕色景緻,人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在這裏卻於白天也賞到了月亮!原來在假山上開有一圓洞,洞後有一沒有門板的門,光線透過圓洞便在水中形成了一輪明月.水邊的廊壁上掛有一面鏡子,山石上的迎春花攝入鏡裏,這便是"鏡花水月"了.遊罷暗歎不虛此行.

何園有冠蓋中國造園藝術的四個“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築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譽的1500米複道迴廊,構成園林建築四通八達之利與迴環變化之美,在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被業內專家稱爲中國立交橋的雛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畫壇巨匠石濤和尚疊石的“人間孤本.”。

“牡丹廳”因東牆歇山尖有《鳳吹牡丹》磚雕山花而得名。這幅《鳳吹牡丹》圖是至今揚州保存最完整的磚雕之一。

“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爲四壁船爲家”。建園主人何芷刀一身與船緊密相連,此廳是其形象化的標誌性建築。其“窗開四面、地鋪波紋”的構建手法使人贊爲絕妙。廳似船形,四周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

假山貼牆而築,參差蜿蜒,妙趣橫生;水繞山行,疏林橫空,暗香浮動,假山小亭翼然,背依粉牆,旁依綠水,沿石級過小亭可登串樓。

水心亭(有人稱戲臺),是爲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迴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的,以供園主人觀賞戲曲和歌舞之用。《紅樓夢》等影片的拍攝,都曾把何園的水心亭作爲場景。 它被視爲中國戲亭的範例,也被專家認爲揚州園林中“小方壺”,所謂小方壺,即“海中仙山”。

玉繡樓,是兩棟前後並列的住宅樓的統稱。它是園主人闔家居住的處所,位於園區的中心。玉繡之名,來自庭院中的兩株廣玉蘭樹和一株繡球樹。20世紀40年代初,名園曾經淪落成爲駐軍營盤,其中一株廣玉蘭樹橫遭砍伐。如今倖存的這棵廣玉蘭樹已經有120xx年的樹齡

玉繡樓的主題建築是前後兩座磚木結構二層樓,既採用中國傳統式的串樓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築手法,如採用法式的百葉門窗、日本式的拉門、法式的壁爐、鐵藝的牀等等,此外,在體現住宅建築功能和人性化需要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稱道的細節,如地面設通風孔、地下建近兩米高的透氣層等等,可見當時園主人“與年俱進”的思想!

玉繡樓是何家小姐的閨房,有小姐的臥室、書房和琴房。

清代楠木大廳名爲“煦春堂”。掛在楠木柱上的楹聯,上聯是:“莫教春秋佳日過”。下聯是:“最難風雨故人來”。大堂正中有個條案,上面放着有一件類似袈裟的鐘乳石,象徵者佛祖,主人希望佛祖能夠終身保佑他們全家幸福安康。袈裟兩旁有個花瓶和一架屏風,象徵着平平安安。大堂四周的牆上的窗子都是用原法國進口玻璃製成的。最大的兩塊玻璃共有8個平方,9毫米厚,其中一塊曾在文革中被打過兩槍,但沒有壞只有兩個槍孔。因爲當時國內根本沒有玻璃,所以這鐘玻璃非常的昂貴,是一兩黃金一兩玻璃。

一進片石山房就會看見石濤和尚堆的一座小假山,那就是“滴水噴瀑”。整個假山貼在牆上,山頂凹處與屋檐相連,下面與內池相接,下雨時雨水從屋檐順假山流入池內。

沿着石徑向前走,就來到了園子的娛樂廳。西邊有一個半壁書房那就是“書”,再書房東邊一點點有一口與內池相接的小方井,當水漲時風把水吹打在井裏的石頭上就會發出“叮咚”的聲音人們稱它爲“琴”,一眼就會看出來那是用老槐樹根製成的棋盤。那畫在哪兒呢?原來就在棋的後面,那是一幅天然的竹石圖。

“片石山房”又名“雙槐園”。因園內有兩棵槐樹而得名。是石濤和尚唯一一座親手堆製假山的園林。曾多次出售,可是再低的價錢也沒有人來買。原因就出在園內的兩棵槐樹。古人認爲“槐”這個字不吉利,因爲棺材是木頭做的,人走近木就變成鬼了。但最後還是何芷刀看中了其中的假山的藝術價值,就買了下來。

這裏能看見在全國都罕見的景象——日月同輝。可以在白天看到月亮,而且只要沿池邊由西向東走動,就可以看見月亮由缺而圓的變化過程。走在假山橋上,向對面望,就會發現一面鏡子,鏡子裏又映出一個園林,那就是“鏡中天,水中月”。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尚湖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姜太公首釣處——尚湖

尚湖位於常熟古城西郊,是國家級城市溼地、國家 AAAA 級旅遊區,因商末姜太公 爲尋訪仲雍來常,在此垂釣而得名。尚湖風景區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 800公頃,水質一直保持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優居蘇南各湖之首。被汪道涵譽爲“天下常熟、世上湖山”。湖區寬廣的湖面,與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環湖綠樹成林,拂水長堤橫臥湖中,荷香洲、鳴禽洲、桃花島等七個洲島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通過近年來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荷香洲、釣魚渚、山水文化園、環湖觀光線和拂水堤景觀帶。姜尚養身休閒文化、牡丹自然和諧文化、錢謙益柳如是詩意文化、3320_年的常熟城鎮民生文化成爲觀景寄情的幾大看點。曲廊、外湖碼頭曲廊以晚清古建爲主調,古樸淡雅,曲廊外看遠山之青黛,湖光之瀲灩,內觀荷葉之田田,內外山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楓葉倚欄,香樟蔥綠,荷香陣陣,沁人心脾。

遊船碼頭處、平臺、過道、花池、高低錯落有致,配以四艘古式外飾的遊船,“公望號”、“如是舫”、“唐寅舟”、“子牙舟”。乘船觀曲廊遊船全景效果更佳,是尚湖景觀的亮點,與對面拂水堤,遙相呼應的夜景更是壯觀。乘遊船觀湖光山色絕佳,尚湖美美在其變幻無常,一日景不同,四季色各異,初春水平如境,湖水靜謐讓人稱奇,是水還是冰,三五成羣的野鴨嬉水弄出的波紋,解開了這個疑惑,原來春天伴着啁啾的鳥鳴來到了;夏季的湖水就不那麼斯文,金波閃爍,碧水盈盈,綠樹環抱,鬱鬱蔥蔥,映日荷花別樣紅,自然的色彩,生命的活力在這裏得到張揚。乘上馬達轟鳴的摩托艇劈波斬浪,勁風襲面,山嶽馳騁,浪擊飛舟。

不品秋水不算識尚湖,淡藍的湖水起着漣漪,薄薄的迷霧漂浮水面,象害羞的少女隔着面紗正向你暗送秋波。那隨着搖曳的蘆花,讓你忍不住吟唱“蕺葭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宋代詩人孫應時詩云“晨暉的野樹,晚思渺煙波”,清代詩人陳祖茂寫道“中秋半篙月,初日一湖煙”,道出了意境。水上森林 尚湖有近二十萬平方米溼地,水上森林遍佈池杉,蘆葦、莆草、荷花給景區的生態提供了無限生機。岸邊水杉、柳樹、玉蘭、香樟、楓樹組成人工林。

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絕跡多年的鳥禽紛紛迴歸,據專家測定,目前湖中鳥禽已達6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禽,有中華秋沙鴨、白鸛、黑鸛,有二類保護的天鵝、鴛鴦等,更有成千上萬的紅嘴鷗,白鷺盤旋於湖洲上空,所有泛舟湖上,往往能見到“鷹擊長空、鳥翔淺底”,“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的美景。湖橋串月湖橋串月虞山十八景之一,尚湖西北有一座石橋,名湖橋,橋有三拱門。此橋構造特殊,系由兩橋合成,湖底亦同樣倒建一橋。橋洞適成正園形,月圓時候,橋身方向和月亮運行軌道相垂直,當月亮升至一定的高度,拱橋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別有奇觀。

江蘇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篇18

尚湖七個洲島之一的桃花島位於荷香洲西百餘米的湖面上。放水還湖前,此處原有桃林,爲了不使放水後淹沒,便築堤圍護。放水後遂成小島。桃花島春可探花,夏可嘗桃,由於平時人跡罕至,鳥禽紛紛棲息,冬季候鳥南下,數量更多,尤以野鴨爲最。此時登島尋鳥,亦有奇趣。

十幾年來,尚湖已經初步形成了大風景區的格局。全區擁有樹木132種30餘萬株,綠化面積達1100餘畝,四季草花60餘種,牡丹園7000平方米,中日友誼櫻花園4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2.6%。近幾年中還舉辦春季牡丹會、夏季游泳野營、金秋燈會、冬季觀鳥等尚湖特色遊樂項目。景區注重植物造景,形成多處植物景觀。荷香洲內的牡丹園爲江南最大牡丹園,園內擁有八大色系3000餘株牡丹,有洛陽紅、曹州紅、姚黃、魏紫、趙粉、賽雪塔、崑山夜光、豆綠等150多個品種,還有河南洛陽、安徽寧國、山東菏澤、江蘇鹽城、日本等地的牡丹。目前已成林的植物景觀有:山茶苑、櫻花苑、紅楓苑、海棠苑、棕櫚林、月季苑、盆景園、松柏圃等,均爲踏綠賞花的好去處。

將尚湖水面一隔爲二的穿湖大堤改造工程由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方案設計,總投資2700多萬元,從20_年5月動工。主要工程項目有長228米寬13米的仿明清建築17孔石拱橋及兩端觀景臺“望虞臺”、“近香亭”等,爲尚湖增添新的景觀。

尚湖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幾年來尚湖的“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成功地將長江水引入湖中,經常換水,使水質一直保持着國家二級標準,水質之好居蘇州各湖之首。生態也日趨平衡,迴歸尚湖的鳥類逐年增多,湖中的飛禽、涉禽和游禽類達6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二級保護珍禽有中華秋沙鴨、白鸛、天鵝、鴛鴦等。近兩年的秋冬季節,來此過冬的野鴨都在萬隻以上。

來湖遊覽的遊客也逐年增多,至1999年底,尚湖共接待國內遊客和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海外客人共計300多萬人次,經濟收入3000萬元以上。

今天,尚湖風景區正在構築新的藍圖,它將成爲以江南山水田園風光爲特色,集“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康復健身、美食風情”於一體的遊樂旅遊中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