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茨坪導遊詞(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K

江西茨坪導遊詞(精選19篇)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2

茨坪是井岡山市政府所在地,海拔820多米,是一座美麗的公園式山城,高樓林立,古木參天,賓館、旅社、飯店等旅遊設施齊全 館、旅社、飯店等旅遊設施齊全,旅遊車可通往各大景點。茨坪中央是挹翠湖公園,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園,火炬臺氣勢磅礴,北端爲雕塑園,有全國着名的雕塑家用青銅、漢白玉、花崗石等雕塑成比真人略大的17位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物,其中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袁文才、王佐、賀子珍、陳正人等當年的形象,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依山臨水,聳立於捐翠湖旁,與茨坪革命舊址羣隔湖相望。該館始建於1959年,館名由朱德元帥親筆手書,建築古樸莊嚴,具有明顯的民族風格。館舍建築面積達3065平方米,陳列面積20xx餘平方米,其中原物860多件。這些文物、圖片再現了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程,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

茨坪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爲集中的地方,1920xx年10月下旬,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到達茨坪,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茨坪就是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的中心,也是整個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後方單位的所在地。湘贛邊界黨的前敵委員會、特委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防務委員會、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部、軍官教導隊、軍械處、新遂邊陲特區工農兵政府、公賣處都先後遷來這裏。毛澤東同志就是在這裏寫下了《井岡山的鬥爭》這篇着作。這裏的革命遺址都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

茨坪景區主要景物景觀有:革命舊居舊址羣、革命博物館、北山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墓革命先烈紀念塔、南山公園、挹翠湖公園、蘭花坪(花果山)、五馬朝天景區等。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我們先來到了井岡山的主峯——五指峯 。它因五座山峯就像五個手指而得名。五座山峯指峯位於茨坪西南面六公里處,海拔是1586米。景區內山巒疊峯,溝壑縱橫,飛瀑展鏈,動植物物種特別豐富,是一個有山、有水、有林、有洞、有鳥獸的原始深秀的旅遊景區。

水口在五指峯左側,距茨坪九公里。這裏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尤以曲溪幽谷、碧潭峯巒和杜鵑林爲勝。景點有水口河谷、金牛戲水、百疊泉、彩虹瀑(飛龍瀑)、鎖龍潭、藏星巖、龍門等。最壯觀的要數飛龍瀑了,飛龍瀑的布瀑從70多米的飛瀉下來,行成了衝擊的水流。我就帶大家遊玩到這裏,下次再見!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4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中國十佳優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景旅遊區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中國文明風景旅遊區,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xx年截至7月8日,井岡山今年門票收入突破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井岡山以建黨90週年爲契機,充分依託“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遊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旅遊業發展壯大,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井岡、精神家園”旅遊品牌。吉安市委領導要求各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各景區要實行 領導帶隊、責任到人,以優美、舒適、和諧的環境迎接來山遊客,繼續創造旅遊佳績。

大家都知道井岡山是革命的搖藍,紅色的根據地,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但現在更是發展成爲一個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1966年陸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岡山時寫過一首詩,第一句話就說了: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我們這次上井岡山除了學習井岡山精神,重溫當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農村根據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略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講山林好、這山林好的介紹,大家隨便到哪裏抄一點介紹井岡山風光的資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銷野味拿回扣的話,就多介紹那些可憐的野生動物吧) 所以說井岡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旅遊風景區,但大家在領略這美麗風光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多麼艱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軀鋪就面成的啊?這些纔是大家來井岡山的主要意義吧!

大井:位於茨坪西北面七公里處,革命歷史參觀點有舊居,紅軍醫務所舊址等。 1920xx年10月下旬,率領衝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裏。他領導紅軍深入羣衆,向羣衆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羣衆、幫助羣衆進行生產勞動,解決實際困難。在這裏還設立了紅軍醫務所,兔費給當地羣衆看病、治療。產且在這裏開始了對地方武裝王佐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1920xx年2月,王佐率領地方武裝參加工農革命軍,被改編爲工農革命第二團第二營,從而壯大了革命隊伍。大井的革命遺址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

除了革命歷史參觀點外,大井還有中國名山大川罕見的高山田園風光。大井周圍的羣山,橫看成嶺側成峯,鬆峯頂篁交翠,古樹成林,溪澗流泉清冽,石魚歷歷可數,美味的石雞、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也分佈於此。當地居民的住宅則環境清幽,建築風格古樸,和周圍環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圍的稻田像天梯一樣直人云霧深處。旅行者從喧鬧的大城市來到這裏,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園畫,聽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園詩,耳目自然爲之一新,所有的煩惱自然爲之消融。

小井:位於茨坪北面六公里處,這裏有中國紅軍的第一所醫院——“紅光”醫院,現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當年的“紅光”醫院設有門診室、手術室、病牀等,共三十二個房間,可容納傷病員二百多人。1920xx年10月1日,井岡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傷病員來不及轉移,全部壯烈犧牲。解放後,井岡人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紅軍烈士墓。

茨坪:茨坪,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鬥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這是遊覽井岡山到的地方。現在,這裏已建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等。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風景遊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它們離茨坪不遠,有五哨公路通達。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遊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地羣衆稱之爲摩天嶺。在這裏放眼四望,羣山起伏,層層疊疊;白雲翻騰,猶如汪洋大海。當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還依稀可見,紅軍營房保存完好。現在這裏建有一座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碑文由朱德書寫。另一面鐫刻的《西江月井岡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風,上有“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 山水傳說 大小五井:描述:據老人們說,以前人間沒有蓮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蓮塘裏纔有。這是天廷的寶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託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職、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進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飽眼福。

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之一(雙馬石、桐木嶺、硃砂衝、八面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1920xx年3月30日,這裏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英勇的中國工農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兵力的瘋狂進攻,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首個戰績,同志在欣喜之餘,揮筆寫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就是爲這次偉大光輝戰鬥勝利而的。遊人身臨其境,依稀聽到當年隆隆炮聲。陳運和詩《黃洋界抒情》佳句“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趕來助戰,三發炮彈轟得舊中國地覆天翻”。 特產:地方名酒 井岡山冬酒、井岡老窖、井岡醇、井岡紅米酒、井岡南瓜酒、井岡獼猴桃酒、堆花貢酒、堆花特曲等,還有井岡山礦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岡山特產的石雞、石耳、石魚爲主要烹調物的地方風味菜就有數十種,著名的有:炒石雞、糖醋溜石雞、清燉石雞、石耳蒸雞、炒石耳、石耳湯、清燉石魚、蘭花石魚、石魚燒湯等。 山竹菜 蘭花小竹筍、炒雙冬(冬筍、冬菇)、玉蘭片、筍乾、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筍、酸菜炒冬筍、臘肉炒冬筍、肚尖炒冬筍等。

野味菜 紅燒地虎(當地稱“香芒”,不屬保護動物)、山老鼠幹、泥鰍醬蘿蔔湯、炒苦菜、炒紅皮菜等。

特色菜 炒血鴨、紅燒狗肉、清燉腳魚、紅澆腳魚、清燉武山雞、井岡酥雞、井岡酥鴨、八寶鴨、釀三角豆腐、煎泥鰍幹、米粉泥鰍、米粉蒸鵝肉、四星望月、紅燒山豬等。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6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爲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後,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爲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週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後山東側築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製主要是採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爲主配以山體自生的鬆、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爲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製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爲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弔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牆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是毛澤東1946年爲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櫃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遊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爲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後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佔雲、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後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幹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徵集到照片,這裏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後爲弔唁大廳。弔唁大廳四周牆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範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爲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裏爲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弔唁大廳後側上樓爲忠魂堂。忠魂堂是爲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雲中。每年的清明節,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裏來弔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體作爲一種漢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爲江西省建築設計院設計,採用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分爲碑廊、碑亭、碑牆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築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幾家碑刻單位支援,並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爲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爲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爲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讚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於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築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於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啓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於陵園東側山頭,於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羣像爲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爲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岩爲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於“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於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爲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採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岩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鏽鋼製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0xx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着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採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週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爲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爲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爲“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於1920xx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爲“紅色割據”。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爲“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鬥和以茨評爲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7

各位團友,你們好!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築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後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爲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爲“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爲上廬山的國內外遊客,提供了更爲便捷的條件。以後,又有人在廬山修築數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讚美廬山:“予行天下,所遊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峯等多種地貌。主峯——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峯便有171座。羣峯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__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羣,被譽爲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溼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爲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裏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傳爲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後的《山海經》,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並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傑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爲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後,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爲、陳三立、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餘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餘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唸佛的淨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餘國的基督教教會彙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多座。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8

端午佳節,許多人都會帶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出門旅遊。我們家就如此,端午佳節的前一天,爸爸爲了選擇一個好的旅遊景點,忙活了大半天,又是查地圖,又是查電腦的。我和媽媽去街上溜了回來,他還在找。好不容易纔選擇了廬山石門澗。這回,爸爸得帶着我們母女倆去游上玩水了。

來到廬山腳下,就有一股涼嗖嗖的感覺。我們都以爲夏天的廬山很冷呢。可是來到廬山石門澗大門口時,天氣與山腳下的天氣真是截然不同,一冷一熱。剛進石門澗就是一所長長的鐵索橋,又高又長,是懸空的。橋不是很寬,人走在上面一晃一晃的,非常令人沒有安全感。人越多,橋就越晃,媽媽還硬是要我站在橋上拍照片,結果把我腳在哆嗦的照片拍了出來。接下來是樹林,裏面有楊梅樹、白樺樹、梧桐樹、棕樹等。大部分是竹林,一排排的,可整齊了,個個都壯實,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連高度都差不多,雖然沒有像其它樹一樣有遮陰的效果,但令人看起來卻是非常清爽的。在往裏走,就走出了樹林區。這裏全都是懸崖峭壁,雖然山峯險要,但是景色秀麗,還依山傍水。只見一個個尖尖的峯頂瀰漫在飄飄渺渺的雲霧裏。水清澈見底,和山相依相伴,形成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望着那飛流直下的瀑布,便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們很快就瀏覽完了石門澗,正要下山,下到半山腰時,爸爸還特地帶着我們母女倆在一條清如明鏡的小溪旁洗腳,我那時不知道自己有多麼的幸福。

當我坐在回家的車上時,已離那兒越來越遠。遠遠的望去,只見遠處青山翠綠,千山一碧,令人回味無窮。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9

五指峯自然風景諸多,分佈較廣,山內奇峯異石,峭壁崢嶸,溝谷縱橫,溪流密佈,深澗秀瀑,竹木茂密,古木參天,巨藤攀崖倒墜,各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生息繁衍。五指峯 國家森林公園古木參天,物種豐富。有較多的古第三紀植被資源。主要森林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林、柏林、長苞鐵杉林等30多個類型。有高等植物138科220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2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8種,大多都處於原始或半原始狀態。 五指峯國家森林公園優越的生態環境爲大量野生動物提供了

休養生息的場所,有豹、黃腹角雉、 金雕、梅花鹿、黑麂、蟒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穿山甲、獼猴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0餘種。境內是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之一,被列爲世界候鳥觀察站。

五指峯風景有奇特的石、崖、瀑、樹、泉、霧,曲徑通幽,步步得景。登山入林,彷彿如臨仙境,大有“入目高山生翠靄,穿雲下瀑瀉銀河”之感,神祕而又風光絕綸,是探幽觀光的最佳勝地。五指峯如五指矗立,直插雲霄,最高指峯海拔1607米,遠觀五指峯儀態萬千。它的雄姿,比井岡山的五指峯、海南省的五指山,更爲形象、更爲生動,而更富有美麗動人的傳說;鷹盤山石筍如林,黃山鬆傲立石壁,笑看蒼山;迎客鬆亭亭秀立,禮待彩雲。時有珍禽異獸玩耍於石筍之間;睡女峯如少女仰臥,安詳平靜,神形倩影,彷彿在等待“牛郎”下界;盤古飛石、仙人劈柴石、綿羊石、仙鴨石、將軍石,哈蟆王石……等山石景觀形神兼備,維妙逼真;熱水溫泉區域內的熱水溫泉,水溫42度,宜於理療沐浴,可以沐浴保健,令人溫馨又暇意;蕉坑、馬尾水多級瀑布,瀑水落差近百米,氣勢磅礴,蔚爲壯觀。

五指峯國家森林公園山、崖、石、瀑、泉、林、霧等自然景觀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氣勢磅礴的山,雲霧繚繞的峯,奇特別緻的石,構成了森林公園的主旋律。博大的高峽平湖、飄逸的山間瀑布、潺潺的九九曲水、激情的地熱溫泉、驚險的峽谷漂流,豐富着森林公園的內涵。

盤古仙寺位於三家村西面山頂,有一狀如雞蛋的巨石,恍若天外飛來,傳說是開天闢地的“盤古仙”所爲,故名“盤古飛石”。石下有一大山洞,建有寺廟,傳說爲北宋始建,洞中廟內有18座浮雕佛像,面孔神態各異,至今保存完好。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0

婺源,是鑲嵌在黃山--景德鎮--廬山國際旅遊黃金線上的一顆綠色生態與古文化明珠。她東連浙江衢州、南通上饒、西接景德鎮、北臨黃山,古爲文風鼎盛之所,今爲交通皖、浙、贛三省要地。全縣面積294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三一分田,半分水路與莊園”之稱。這裏屬中亞熱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爲16.7度,年降水量爲1821毫米。婺源古屬吳中楚尾,正式建制於唐開元20xx年(公元740年)。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婺源,自古以來,就被譽爲“江南曲阜”和“書鄉”。由宋而下,文風愈顯強勁,有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選入《四庫全書》172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百代文氣造傳世名流,文學家朱弁,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大師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經學家江永,科學家齊彥槐,鐵路之父詹天佑,現代醫學家程門雪,都從這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此外,婺源的民間藝術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劇是京劇的源流之一,古樸的儺舞被稱爲“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擡閣藝術享有“中華一絕”的美名,獨具韻致的茶藝表演風姿迷人......婺源博物館,館藏之多,品位之高,國內罕見,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

婺源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有林地面積3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是全國十六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境內處處爲景,猶如一個大公園,有人說她是“中國最美的鄉村”,也有人說她是“最後的香格里拉”。文公山、鴛鴦湖、靈巖洞國家森林公園堪稱“生態奇觀”,江灣、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許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與青山綠水與粉牆黛瓦、飛檐戧角構成一幅幅恬靜自如、天人合一的畫卷。在婺源,春可賞五色芳菲,夏可探清幽奇洞,秋可觀漫山紅葉,冬可訪平湖鴛鴦。

婺源的物產中外馳名。“四色”(紅、綠、白、黑)是與“四古”(古村、古洞、古建築、古文化)一樣有着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內涵的地方特色產品,紅是“水中瑰寶”--荷包紅鯉魚,它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藥用和觀賞價值,被選入國宴;綠是婺源綠茶,它以“湯碧、香高、汁濃、味醇”等特色揚名天下,黑是“硯國名珠”龍尾硯,其“聲如銅,色如鐵,性堅滑,善凝墨”的特徵廣爲世人所知;白是江灣雪梨,體大肉厚,鬆脆香甜,當屬果中上品。此外還有甲路工藝傘、竹編、刺繡、木雕、根雕等民間工藝品,清華婺酒、賦春酒糟魚、香菇、筍乾、幹蕨等特色山珍食品,均爲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

婺源的交通也較爲便利。營運班車已直達上海、杭州、深圳、廣東、溫州、寧波、金華、常熟、南昌、九江、黃山等地,有旅遊車隊一家,從縣城大型停車場到達各景點,每20-30分鐘就有一輛公交車,交通十分便利。通訊上實現手機鄉鄉通,各景區均有電話。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1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和你在井岡山相遇,相知,相識,我感到很高興!今天這井岡山之旅就由我爲大家做嚮導。我是##旅遊行的##,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那麼我就長話短說,首先爲大家介紹一下井岡山......

井岡山於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複雜,主要山峯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峯。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餘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裏,井岡山山地面積爲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臺灣鬆、福建柏、銀鍾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裏,屬於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雲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於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設羣縣制起,即爲九江羣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後,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後才建村立寨,並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這裏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爲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峯,地勢險峻。其中部爲崇山峻嶺,兩側爲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7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裏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爲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裏被列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羣、革命烈士紀念碑於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

井岡山於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複雜,主要山峯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峯。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餘人,轄五鄉一鎮、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裏,井岡山山地面積爲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臺灣鬆、福建柏、銀鍾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裏,屬於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雲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於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公元前221年秦代設羣縣制起,即爲九江羣廬陵縣屬地,但茨坪的開發是在公元668年以後,大小五井則是在公元1644年以後才建村立寨,並分屬永新縣、龍泉縣(今逐川縣)。直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這裏才設獨立的行政建制――新遂邊陲特別區。1955年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84年改爲井岡山市。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峯,地勢險峻。其中部爲崇山峻嶺,兩側爲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1927年秋,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家紅軍,在這裏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爲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外。1982年,這裏被列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抨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養育了毛澤東、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羣、革命烈士紀念碑於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蹟、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覆。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衆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爲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峯、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景點60餘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雲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遊,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後,發出井岡山下後,萬嶺不思遊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溼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爲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爲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裏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裏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光榮歷史。您欲探究中國現代革命史蹟、追尋先烈光榮傳統,井岡山將給您滿意的答覆。井岡山不僅革命遺址衆多,而且風影非常秀麗,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13.5平方公里,分爲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峯、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景點60餘處,景物景觀270多個。雄偉的山巒,怪異的山石,參天的古樹,神奇的飛瀑,磅的雲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奇異的溶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遊,春賞杜鵑、夏觀去海、秋眺秀色、冬覽雪景。是觀光瀏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難怪中國當代文豪、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同志在瞻仰革命遺址,瀏覽龍潭風景區後,發出井岡山下後,萬嶺不思遊的慨嘆。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溼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爲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爲最冷月。年均降雨量1865毫米,年均霧日96天。冬溫夏涼,暖秋爽,春夏多陣雨,秋冬多去霧。這裏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這裏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北經吉安可往南昌,南往贛州可能福建、廣東、西經寧岡可達湖南郴州、長沙等地。好了,現在車就來到了井岡山山腳下,讓我們一起投入它的懷抱吧!!!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2

三年後的一天,突然間電閃雷鳴,金蟲變成了一條龍犬,龍犬降聲是吉祥的兆頭,全宮上下都很高興,高辛帝就命名它爲盤瓠,盤瓠在軍營裏一天天的長大,經常跟士兵們出去巡營、打獵,學會了一身好本領,有一年邊疆的一個番王的頭來侵犯高辛帝,高辛帝的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貼出皇榜,說有誰能取得番王的頭,就讓他在高辛帝的三個女兒中任選一個做老婆。

但皇榜貼出很多天了,都沒有人來揭榜,龍犬看見後,揭下皇榜去見高辛帝,高辛帝一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好派龍犬去試一下,龍犬就連夜飄洋過海去見番王,因龍犬的本領很大,自稱是來幫番王的,番王見到龍犬很高興,當天晚上就設宴招待龍犬,結果給龍犬灌了個大醉,龍犬就借個機會咬斷番王的頭帶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諾言,讓三個女兒出來,任它選一個做老婆,龍犬選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說你是狗我女兒是人,怎麼能跟你結婚呢?龍犬說:你給我七天時間,我就變成人形,跟你女兒結婚,但這七天內不能有任何一個人來偷看我。

當龍犬變到頭的時候就不能再變了,所以就成爲了狗頭人身了。之後還是與三公主結了婚,結婚後生下三子一女,龍犬本來是沒有姓的,就去請高辛帝賜姓於他的子女,大兒子去見高辛帝的時候,是用個盤子裝着去的,所以就賜他姓“盤”了;二兒子去見高辛帝的時候,是用一個竹藍裝着去的,高辛帝便賜他姓“藍”了;三兒子去的時候,恰好打雷,便賜他姓“雷”了,女兒長大之後招了個駙馬姓鍾,就隨夫姓鍾,丈夫是瑤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鐘的`有一部分又跟母親姓成爲了。因此, 就有了盤、藍、雷、鍾四姓同源一說。龍犬的大兒子叫藍光輝,即是現在藍姓人的直系祖先,又稱“藍大將軍”,他手下有五名英勇善戰的統領,分統五路兵馬。至今,每年的四月初九,藍姓畲民,必擡藍大將軍牌位挨家挨戶去巡寨,五路兵馬必與同行。

【黃龍巖】 朋友們,大家觀看了 祖騰圖和風情歌舞表演後,相信大家對我們漳溪風俗民情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有了濃厚的興趣。下面,我將帶大家參觀遊覽我們景區的重要的景點黃龍巖。關於黃龍巖,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現在就讓我給大家講一個極富神奇色彩的傳說故事吧,請大家邊走邊聽。相傳很久以前,漳溪一帶方圓幾十裏是非常富饒的魚米之鄉。百姓在這裏男耕女織,安居樂業。可是,有一年,管轄漳溪的土地神不慎得罪了南海龍王。龍王便不到這裏呼風喚雨。三伏天,數月滴水未下、河井榦枯、田地龜裂,百姓苦不堪言。土地神多次前往南海龍宮,懇求龍王降雨,龍王記恨不允。南海龍王的小兒子,是一條心地善良的小黃龍,他見父王爲了報私仇而不顧百姓死活,甚爲不滿,便悄悄溜出龍宮,騰雲駕霧來到漳溪上空呼風喚雨。頓時,天上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地下萬物復甦,黎明百姓無不歡欣。但南海龍王聞訊卻龍顏大怒,派出蝦兵傳訊,斷絕父子之情,不準小黃龍返回南海龍宮。土地嬸盛情挽留小黃龍在此居留,小黃龍也有留下造福一方百姓之意,便滿口答應。土地神非常高興,力邀降生在河源的百花仙子,一同在漳溪的一座風水寶山上開鑿了一個龍洞,建成一個舒適別緻的小龍宮,從此,小黃龍便安居在龍洞中,小黃龍在龍宮中不時地噴霧吐水,從地底吐出的水匯成了一個大水塘,長年供這裏的百姓飲用和灌溉,從此,漳溪一帶旱患徹底跟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康。

後人爲紀念小黃龍的功德,便將這座鑿有龍洞的山頭叫作“黃龍巖”,那口大水塘叫作“汶水塘”。說到汶水塘,這也是我們漳溪一“怪”。因爲這塘了出產的各種魚類,肉質特別鮮嫩,味道尤其鮮美。無論煎炒蒸燜,還是熱吃冷品,都毫無魚腥之味,清甜脆滑。凡外地遊客來漳溪必點此菜,吃後無不嘖嘖稱讚。人們戲說這是龍水餵養的結果。各位如若不信,可在參觀完黃龍洞後,再到我們餐廳品嚐一番。便知此言不假。朋友們,剛纔我們聽了關於黃龍巖的神奇傳說,想必大家對黃龍巖早已心馳神往,急欲一睹爲快了吧?現在,我們已來到了洞口,就要揭開它神祕的面紗了。

首先,請大家看看,洞口的幾處屋跡。據藍氏宗族記載這明朝洪武年間, 藍氏135世,也就是漳溪人開基祖先宗德公所建。也許朋友會問:這宗德公會爲何要在這麼險峻的山洞邊建房呢?據說就是因爲當年宗德公從平遠打獵來到這裏時,聽了小黃龍造福百姓的傳說,很受感動,經實地到黃龍巖考察後,認爲這裏確是龍穴寶地,便決定在此造房落居。到今六百年來,靠着“幽、深、奇、險”的天然溶洞庇護,後裔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兵災匪禍,在此安居樂業,繁榮昌盛,人口已達上萬人。因此,黃龍巖是我們漳溪名副其實的發祥地,是一塊真正的寶地。幾經遷變,如今當年的建築已片瓦無存,眼前的屋跡也已深埋地下150餘年,直到20__年黃龍巖開發才重見天日。現在大家往上看,這是龍口含珠,如果用銅錢擊中它,便會發出鐘聲,誰能擊中的話,求孩子的肯定會生男孩,求財求福也定有求必應。大家不妨試一試自己的運氣吧!好了,讓我們從這個龍的咽喉裏進入龍宮,來個龍宮探祕吧!進洞之前呢,我想給大家講一講進洞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第一個就是按次序進洞,由於洞內比較窄,梯子也比較險,在裏面最好不要打鬧,以免發生事故,小朋友們要跟緊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老師,千萬不要調皮,好不好。還有就是洞內的景色非常漂亮,大家可千萬不要只顧得看上面的美景,忘了腳下的安全了,這樣吧,我建議大家“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捉緊扶手下梯子。最後一個就是,因爲洞內空氣流通不比外面好,進洞以後,爲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請不要抽菸,好嗎?謝謝大家的合作。大家清楚了,我們就進去參觀了。

【龍宮探祕】洞內面積約爲3900平方米,共有久廳十八彎,可分爲羣獅堂、九龍廳、水簾洞、古井底、九重門、情侶閣、百仙宮、瑤池室和靈宵殿等,這個龍洞以“奇、深、險、幽”著稱。奇就奇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造作,使行得洞內的各式石筍、石花、石屏、石柱、石鐘乳,有的像獅,像龍、像人,千恣百態,景色奇絕。險就險在,整個溶洞,深達60米,從上到下,洞套洞、巖連巖、廳連廳。未開發前,誰也不敢進來,以前有地質隊、探險員下過,大家參觀時可要小心啊。由於洞大而深,與世隔絕,神祕莫測,特別幽靜,洞內冬暖夏涼,是靜心養神的好地方。各位朋友,這裏就是羣獅堂,大家看,那不是活脫脫的一隻雄獅嗎?“瑞獅迎賓”,這就是歡迎大家到龍宮來。朋友們,這是九龍廳,你看那是傳說中的小黃龍的龍身,那是龍頭,大家仔細地數數,有九條之多,傳說龍生九種,種.種不同。

神龍見首不見尾,有緣人才能見到龍身。大家請看,這些石幔、石鐘乳羣,多像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而水簾洞下面是一頭獅子,奇怪,獅子來水簾洞幹嘛呢?這裏是孫悟空的地盤瓠呀,原來孫悟空在花果山佔山爲王,而獅子也要佔山爲王,它不服孫悟空,所以來到水簾洞下挑戰來了,可是孫悟空和他的猴子猴孫們不見了,他們去了哪裏了呢,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待會兒我會告訴大家的。各位朋友,請隨我到這個小廳來,右邊的是隻六牙白象,六牙白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代表着智慧,正上面一塊是朵靈芝,據考證,溶洞裏的這些石鐘乳一年才生零點一毫米,像這麼大一朵靈芝,非得要幾十億年不可,最上面的是隻飛天神龜,它正要趕去天宮看王母娘娘的蟠桃大盛會,那部份黃色燈光的像彌勒佛,張開大嘴,挺着圓肚,真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這是八音石,由石頭撞擊它可發出八種聲音。好了,朋友們,請大家跟着我往古井底走,60歲以上老人,12歲以下小孩以及有恐高症的朋友們就別去了,請這部分的朋友在這裏等10多分鐘,等我們從那邊上來後,一起過大廳往黃龍巖最精彩的部分出去。各位朋友,這裏是傳說中的士井底,原來有很深的水,下面有地下河,這地下水就是水黃龍噴吐的龍水匯成的,可現在水去了哪裏呢?傳說這是濟公的酒葫蘆,大家知道,濟公的酒葫蘆無論是裝酒還是裝水都永遠裝不滿的,我們這裏的水都給它裝去了,這只是傳說,而事實是這條地下水一直流到我們漳溪汶水塘裏去了,一是以前曾有人用一籮穀糠倒在這裏,第二天便在汶水塘裏漂了出來;二是六七十年代時地質隊來勘探的結論也是黃龍巖之水與汶水塘一脈相通。

我們從這裏要過了九重門上九重天,這是第一重門,你看上面象天空那樣空曠,有各式去彩在飄浮,這便是第一重天了。大家請聽,地下的流水聲就是暗河裏的水在流動。這一大叢乳白色的石角多象梅花鹿角,我們過了第二重門後來到第二重天,第二天雖小,但入第三重天的門較空曠,表示明天會更好,好了,我們進入第三重天又是天外有天,右邊那是第四重天,正上邊是第五重天,這裏上去有兩間廂房,又有石牀等,但暫未開發,所以還未開放;左邊上去是第六重天,這個石鐘乳像一隻大象,這個像八爪魚。請大家看,這像不像鯉魚躍龍門?那個相擁抱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幽會,大家看,祝英臺依偎在梁山伯的懷裏,可是不好意思給大家看見了,不過也沒關係,二十一世紀了嘛,他們也算是與時俱進的了。

這上邊是第七重天。這個叫駝鷹爭食,上面的是隻駝鳥,而中間的是一隻老鷹,而下面的是一支千年人蔘,誰會先爭得這支人蔘呢?我們可以猜猜。現在,我們到了第八重天,這是情侶閣。那兩個像我們的男女青年在此相聚。大家請看,這成雙成對的小人兒就像是我們對歌節時的對對情侶。再看看,這是神鵰捕蛇,那是大鵬展翅,眼、嘴、鼻、翅俱全,還有送子觀音和耶穌。這個大冬瓜可能是世界之最。這些珍珠有上千只之多,他們是爲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準備的。我們來到石猴羣,原來孫悟空的猴了猴孫們都來了這裏了,它們正在這裏等候孫悟空偷來的蟠桃呢。這個廳最大,上邊像影劇院的天花板一樣的是第九重天,約有600多平方米,稱爲靈宵殿。是整個洞裏最精彩的部分。大家看,這個像將軍帽,傳說是我們藍氏祖先----藍大將軍的頭盔,放在天宮門口,一是爲了表彰他的卓__功,二是可以鎮邪。這一大羣的石乳多像玉米串,又象一串串的珍珠。

大家看邊這個像不像天鵝?這天鵝經常進來想在瑤池裏洗澡,被王母娘娘定在這裏不得動彈,下邊是個懶蛤蟆,看到天鵝總想吃天鵝肉,看來再等幾十億年也不可能吃到了。現在,我們到達瑤池室。傳說龍宮建成後,王母娘娘來視察時曾在這裏洗過澡,這水有仙氣。這是微型的萬里長城,我們知道深圳中華民俗文化村也有微型的萬里長城,但他們的是人工建的,而我們這裏的是天然而成。這裏是百仙宮,衆仙來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可是孫悟空來天宮偷吃蟠桃,又偷仙丹,還把煉丹爐蓋打翻了,蓋子壓在百仙上面,火光沖天,衆仙都不知所措了。我們在九龍廳看到了的飛天神龜怎麼會倒臥在這裏呢?原來它來到天宮後,看到百仙宮火光沖天,想來看看熱鬧,沒想剛碰上了從百仙宮衝出來的孫悟空,一不小心被孫大聖一腳踢翻了,只能在此四腳朝一,永遠不得翻身。大家往上看,這裏還可以爬上40米,上面別有洞天,有衆多廳堂,各種景觀等下一期開發出來大家纔可以看到。大家在這個位置上可看到整個廳堂上面有上百個獨立的景觀,形態各異。像這樣大塊完整而雪白的天花板,同上面倒生出來的石花及衆多逼真的各式景觀在世界各地同類溶洞也屬罕見。朋友們,我們回首看整個天宮,燈火燦爛,金碧輝煌,一片繁華勝景,經過孫悟空的一陣大鬧,世界已經變了個樣,我們休息一下之後就出洞看看我們現在的新世界。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我們現在由婺源縣城紫陽鎮乘車前往一個景點小橋流水人家——李坑。車程大概十來分鐘。現在我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給大家作個簡單的介紹。

李坑,是個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由一個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歷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爲什麼叫理田呢?拒村子裏的老人說:他們現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爲遠祖在堯帝爲部落首領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職爲姓。同時,因遠祖唐末由北方遷到南方曾“佔得從田之籤”。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爲“理田”。到了近代人們漸漸以李姓居住於小溪兩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稱爲“坑”,便俗稱爲李坑。

各位遊客,這裏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稱爲水口,原因是這裏的村裏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從這裏流出村子。古時候,水口往往成爲一個村子莊的標誌。村中有人出遠門,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萬囑,揮淚灑別。在外多年的遊子重返家鄉,走着走着,一望見水口,便會激動不已,分外親切.

1、李翼高故居:這幢古名居建於清初,是一個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爲有錢財,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磚雕、石雕和木雕)裝飾房屋,讓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進入雕刻的藝術畫廊。在房子翹角飛檐的門罩下,垂花柱式門枋上的磚雕十分精細,下枋上精雕細刻着古戲文圖幅、人物圖案各異,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徵純潔和吉祥,這邊的蓮蓬,則是期望多子多孫。各位遊客,我們再來看看正門兩邊各有一個石墩。現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兩個石墩的作用是什麼?——那是主人的下馬石。我們再來看看屋子裏的構造。由於主人的富裕,左右廂房的隔扇門窗上,木雕精緻、完善。,充分體現了婺源古代勞動人民的智能和技藝。整幢宅子上、下兩層,每層分爲三部分:前面的這間稱前堂,是小姐的房間。因爲小姐是不能隨便出閨房的,所以門窗上是鏤空的雕刻圖案,方便小姐從屋內往外看。正中間的這兩間稱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後面兩間稱後堂,那是兒子們的房間。當兒子長大成人後,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則搬入後堂,所以後堂又稱爲高堂。

2、大夫第:這座“大夫第”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是一個五品奉直大夫李文進的官邸。李文進的大夫官銜並不是通過科舉考試取得的,他本是個在廣東經營茶葉的富商。太平軍起事後,清朝政府的正規軍根本沒有作戰能力,完全靠曾國藩的湘軍,國庫又沒有大量的錢財做軍餉,當時的徽州同知鼓勵商人捐錢作軍餉,捐得多就封官,李文進的官銜就是那時侯捐來的。從這幢房子的門面上來看,沿襲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點。大門爲石庫門枋,水磨青磚門面,大門上方砌築門罩。門罩上黛瓦鋪蓋,戧角飛檐,不僅能遮擋雨水,還能起美化的作用。飛檐下方,門枋上磚雕圖案細膩精美,極富裝飾趣味。石庫門柱礎上的石雕,是民間較爲常見的“獅子滾繡球”圖案,表達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滿歡樂的心態。我們再仔細看看這石雕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橫着雕刻的繁體“書”字,它代表了主人的心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屋子的上方有一個天井,這是徽派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採光、通風。同時它還有一層含義,既是把人和天銜接起來——“天人合一“,也就是說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脫離大自然而獨立存在。同時,在徽州人的眼裏,水源就是財源,雨天,水不停地從天井向家裏流,四水歸堂,蘊涵着“財源滾滾而來”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鑿成銅錢樣式,古時候人們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麼辦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養一隻千年烏龜。烏龜在下水道里爬來爬去,下水道就永遠暢通無阻。這座大夫第取名“春藹堂”,一則體現出家庭融樂的氣氛,二則飽含長輩對子孫後代的關愛之情。屋內的木構件上,同樣雕似着精美圖案,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過海、琴棋書畫等內容,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主人對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憑藉自己的真憑實學考取功名的美好心願。

各位遊客,房屋右側的這間跨院當地稱做“小姐繡樓”。看,樓上這座向河街挑出許多的亭閣式建築,小巧玲瓏、古樸典雅,原本用於觀景,但傳說也是小姐拋繡球的地方。這裏有一扇古代百葉窗,向上翻可以採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窺視樓底的過往人羣。小姐拋繡球的故事,在小說和戲劇情節中常有記載,因爲有些待字閨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權貴,如何選擇左右爲難,或者因小姐的擇婚主張與父母意見不合,愛女也許早有意中人,於是便出現了拋繡球選女婿這種戲劇性的做法。小姐的繡球拋給誰,,一般是有目標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經選定了一個意中人,而不是隨隨便便亂拋的

3、申明亭:各位遊客,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剛剛經過的這個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見證,取名“申明亭”,建於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書上記載得非常詳細:如果村中有人爲非作歹,就把他的惡行書寫出來,張貼在亭子中,以達到懲戒的效果。古時候村中的建設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負責,因李坑過去的村規民約頗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覺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難免有爭議,家庭有糾紛,遇到這種情況,宗祠就鳴鑼在申明亭聚衆,村人均可參加評議,對誰是誰非進行公斷,排解糾紛,批評和懲辦違反村規民約的人。

4、通濟橋: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看看旁邊的這兩條溪流。這是李坑過去“十二景”之一的“兩澗流清”。其中一條溪流前方有兩個小石墩,這條就是公龍,有石墩爲龍角。這邊沒有石墩的是母龍,兩條龍在此橋處匯爲一條溪流,構成“雙龍戲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時候風水村中兩水相激本來不利,但這裏用通濟橋鎖住,用申明亭鎮住,也就化解了。通濟橋跨度約5米,始建的年代已難以查考,不過最後一次維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石拱橋。

5、李書麟故居:這幢民居是“八字門”,別具一格,並正對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門前這扇牆壁,又稱爲蕭牆。,一般是建在院子裏的。但在婺源,蕭牆都建在門外,因爲本地人以天爲院子,以門前山水爲院子,所以把蕭牆建於大門口。蕭牆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擋風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書寫着‘福’字意味着“開門見福”。這幢民居建於清朝同治年間,門樓上的雕刻也很精細,進入房子內部後,大家可以發現這個條案與衆不同,特別長,有4米多長,這在婺源現有的古建築中可算是罕見的,此外,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個戧角,四個天井,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6、魚塘屋:這是一所不知名的書齋,村子裏的人都叫它魚塘屋。從風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磚鋪成,當地稱‘金磚鋪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鋪地;二是採用木柱礎,不象後來的房屋一律採用石礎;三是隔扇很樸素,格心用橫直櫺子,沒有雕飾。連着它的是南宋武狀元李知誠故居的後花園,園內有一個石砌的魚池,用青石板將周圍圍住,繞池的小徑以塊石鋪墊。池內的魚就是婺源的四大特產之一的荷包紅鯉魚,池水與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這邊是花壇,花壇中的這棵紫薇樹,相傳是李知誠親手栽種,算起來樹齡已有800多年了,當年茂盛是樹幹胸徑有0.4米,經一次雷擊後現雖只殘存半邊,但每年都回新枝萌發,紅花滿樹。旁邊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樹,樹幹上長滿靈芝,使人覺得這裏充滿了靈氣。

7、蕉泉:各位遊客,我們眼前的這眼泉水叫“蕉泉”。這眼泉水雖然流量不大,卻一年四季不會乾涸,泉水清澈涼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斷流,蕉泉供應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裏這是他們的救命泉。這眼泉水是從石縫中流出來的,在這有帶還流傳一個神化故事。傳說,李坑村曾有一個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張天師的徒弟,天性聰悟卻心術不正。相傳張天師養着幾條小龍,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條,回家養在墨盒裏。張天師聞訊趕來索要,李祈福反問他龍是什麼顏色,張天師說是黃色的,李祈福說:我這裏有條黑龍,沒有你的黃龍。張天師無奈,就把這條龍送給了他。龍養在墨盒裏越來越大,終不是辦法,李祈福就想爲它找個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來到這裏見這石壁上有水滲出,便拔劍直插進去,頓時縫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興奮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個洞,他趁勢往地上一坐,坐出一個大陷坑,水不斷流入坑中,形成這個水池。李祈福把龍養在池中,長大以後不斷興風作浪,尾巴一掃把附近的這些房子的馬頭牆全剷平了。大家看,這一帶房子都沒有馬頭牆。李祈福聽到村民怨聲連連,於是把龍帶走了,最後把它放入浙江開化的一條江中,至今這條江仍叫烏龍江,而蕉泉也因爲曾養過龍,成爲古時候人們求雨必拜的地方。

這座宅子的內部擺設,在婺源屋內的擺設是很有講究的。我們看這中間是一個高高的馬頭座鐘,左右兩邊,一邊是花瓶,一邊是鏡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靜,終身平靜”。對於李坑的介紹就到這裏,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欣賞,下午兩點半準時集中茶法下一個景區。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中國十佳優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景旅遊區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中國文明風景旅遊區,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xx年截至7月8日,井岡山今年門票收入突破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井岡山以建黨90週年爲契機,充分依託“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遊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旅遊業發展壯大,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井岡、精神家園”旅遊品牌。吉安市委領導要求各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各景區要實行 領導帶隊、責任到人,以優美、舒適、和諧的環境迎接來山遊客,繼續創造旅遊佳績。

大家都知道井岡山是革命的搖藍,紅色的根據地,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但現在更是發展成爲一個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1966年陸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岡山時寫過一首詩,第一句話就說了: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我們這次上井岡山除了學習井岡山精神,重溫當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農村根據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略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講山林好、這山林好的介紹,大家隨便到哪裏抄一點介紹井岡山風光的資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銷野味拿回扣的話,就多介紹那些可憐的野生動物吧) 所以說井岡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旅遊風景區,但大家在領略這美麗風光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多麼艱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軀鋪就面成的啊?這些纔是大家來井岡山的主要意義吧!

大井:位於茨坪西北面七公里處,革命歷史參觀點有舊居,紅軍醫務所舊址等。 1920xx年10月下旬,率領衝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裏。他領導紅軍深入羣衆,向羣衆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羣衆、幫助羣衆進行生產勞動,解決實際困難。在這裏還設立了紅軍醫務所,兔費給當地羣衆看病、治療。產且在這裏開始了對地方武裝王佐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1920xx年2月,王佐率領地方武裝參加工農革命軍,被改編爲工農革命第二團第二營,從而壯大了革命隊伍。大井的革命遺址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

除了革命歷史參觀點外,大井還有中國名山大川罕見的高山田園風光。大井周圍的羣山,橫看成嶺側成峯,鬆峯頂篁交翠,古樹成林,溪澗流泉清冽,石魚歷歷可數,美味的石雞、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也分佈於此。當地居民的住宅則環境清幽,建築風格古樸,和周圍環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圍的稻田像天梯一樣直人云霧深處。旅行者從喧鬧的大城市來到這裏,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園畫,聽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園詩,耳目自然爲之一新,所有的煩惱自然爲之消融。

小井:位於茨坪北面六公里處,這裏有中國紅軍的第一所醫院——“紅光”醫院,現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當年的“紅光”醫院設有門診室、手術室、病牀等,共三十二個房間,可容納傷病員二百多人。1920xx年10月1日,井岡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傷病員來不及轉移,全部壯烈犧牲。解放後,井岡人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紅軍烈士墓。

茨坪:茨坪,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鬥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這是遊覽井岡山到的地方。現在,這裏已建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等。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風景遊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它們離茨坪不遠,有五哨公路通達。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遊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地羣衆稱之爲摩天嶺。在這裏放眼四望,羣山起伏,層層疊疊;白雲翻騰,猶如汪洋大海。當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還依稀可見,紅軍營房保存完好。現在這裏建有一座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碑文由朱德書寫。另一面鐫刻的《西江月井岡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風,上有“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 山水傳說 大小五井:描述:據老人們說,以前人間沒有蓮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蓮塘裏纔有。這是天廷的寶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託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職、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進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飽眼福。

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之一(雙馬石、桐木嶺、硃砂衝、八面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1920xx年3月30日,這裏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英勇的中國工農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兵力的瘋狂進攻,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首個戰績,同志在欣喜之餘,揮筆寫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就是爲這次偉大光輝戰鬥勝利而的。遊人身臨其境,依稀聽到當年隆隆炮聲。陳運和詩《黃洋界抒情》佳句“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趕來助戰,三發炮彈轟得舊中國地覆天翻”。 特產:地方名酒 井岡山冬酒、井岡老窖、井岡醇、井岡紅米酒、井岡南瓜酒、井岡獼猴桃酒、堆花貢酒、堆花特曲等,還有井岡山礦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岡山特產的石雞、石耳、石魚爲主要烹調物的地方風味菜就有數十種,著名的有:炒石雞、糖醋溜石雞、清燉石雞、石耳蒸雞、炒石耳、石耳湯、清燉石魚、蘭花石魚、石魚燒湯等。 山竹菜 蘭花小竹筍、炒雙冬(冬筍、冬菇)、玉蘭片、筍乾、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筍、酸菜炒冬筍、臘肉炒冬筍、肚尖炒冬筍等。

野味菜 紅燒地虎(當地稱“香芒”,不屬保護動物)、山老鼠幹、泥鰍醬蘿蔔湯、炒苦菜、炒紅皮菜等。

特色菜 炒血鴨、紅燒狗肉、清燉腳魚、紅澆腳魚、清燉武山雞、井岡酥雞、井岡酥鴨、八寶鴨、釀三角豆腐、煎泥鰍幹、米粉泥鰍、米粉蒸鵝肉、四星望月、紅燒山豬等。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5

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很高興能夠與大家相集南昌,首先我代表江西省四海旅行社全體員工給大家說一聲:一路辛苦了。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陳,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或小陳,我們駕駛這輛大巴車的師傅姓徐,今天我們要在此爲大家演雙簧了。今天我們要去參觀的景點是新八一廣場。在這裏有兩點請大家注意:一、由於景點位於市內鬧市區,車輛較多,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二、停車場同樣的車可能會較多,請大家不要上錯了車,嫁錯了人哦!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贛M01234。

相信大家都是初到南昌,對南昌還不甚瞭解。那麼現在我就簡單地爲大家介紹一下南昌的概況。南昌,是江西省的省會,全國35個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美譽。它有着2200多年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國務院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南昌不僅是生態環境優美的“江南水鄉”,還是“軍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舉世聞名的英雄城。作文

南昌風景秀麗,名勝古蹟衆多,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南昌市內江河縱橫,湖泊星羅棋佈,市區錯落着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四個人工湖,象四面明鏡鑲嵌在市中心,構成了美麗的城市風光。南昌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現已發掘舊石器時代以來的古文化遺址近60處之多,最早有關南昌的文字記載見之於《禹貢》。公元前220xx年,漢高祖劉邦派穎侯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修築南昌城,俗稱灌嬰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由於當年灌嬰在現在南昌這個地方沒有發現什麼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只是發現很多很大的樟樹,所以又把這裏稱爲豫章治郡,“豫”在古代就是好大的意思;隋初爲洪州治。唐、宋爲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爲東南有名的都會,故又稱“洪都”。元、明、清歷代皆爲江西省治。歷代冠蓋雲集,車馬如流,人文薈萃,商賈絡繹,樓臺相望。“八一南昌起義”,使她成爲“軍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馳名天下。一九八六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內地八大重點開放城市之一。

南昌古老的名勝交融於奇妙的自然風光之中,秀麗的山水裝點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獨特風貌,自然資源豐富,經濟建設、城建、交通、科教發展迅速,處處舊貌換新顏。改革開放後,南昌旅遊業發展迅猛,許多古蹟文物修復一新,江南名樓滕王閣又重建屹立於贛江之濱,給古城增添了無窮魅力。近年來,梅嶺、青山湖風景區等旅遊場所相繼開發,南昌成爲中外旅遊者參觀、學習、遊覽的熱點城市。作文

好,各位朋友,我們已經到達今天的第一個景點:八一廣場。請大家關好車窗,記住帶好您的貴重物品,依次下車,下車的時候注意小心碰頭!我們在這裏停留的時間是一個半小時,現在是9點半,請大家11點準時上車!

歷時三年多時間的創意、規劃、設計和施工,英雄城南昌的象徵——八一廣場的改造工程在20xx年9月30日落成國慶首日正式對外開放。集紀念性、標誌性、羣衆性和休閒性於一體的全新八一廣場,成爲南昌市在國慶期間獻給市民最有意義的一份厚禮。

八一廣場原名人民廣場,始建於1952年,伴隨着南昌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見證了這座英雄城的新舊嬗變。作爲南昌乃至江西省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的重要場所,八一廣場對於弘揚“八一”精神,進行革命傳統和英雄主義教育,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造後的八一廣場分爲紀念區、文化區和休閒區三個部分,工程總耗資6000萬元。與原廣場相比,新廣場發生了多項重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面積增大,廣場核心區由原來的5萬平方米增加到7.8萬平方米;紀念性更強,改造後的八一廣場以紀念塔爲南北主軸,原紀念塔始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高約44米。當時,紀念碑高於周邊建築物,氣勢雄偉,成爲南昌標誌性建築。經過改造後,其形狀與原來保持一致,位置東移6米至新廣場中軸線上,同時增高8米左右,使其顯得更加挺拔、更顯雄偉,此外還增加了八塊大型軍史浮雕、軍史大事記、國家領導人題詞,以體現八一文化;同時,改造後的八一廣場也體現了更廣的羣衆參與性,並使廣場周邊的交通更通暢,環境更優美。

不僅如此,與以前相比,現在的八一廣場還凸現出八大亮點。哪八大?別急,聽我一一道來。亮點一便是八一起義紀念塔長高了,由原來的45。5米升高到53。58米,而且做了24處修改,增加了抗震性,顯得更爲雄偉、挺拔;其次是在假下沉式廣場中心地面安放有八一火炬和海陸空三軍組合雕塑,點出八一起義的主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三,在北部休閒區中央設置有一條長49米的玻璃軍史步道,上面記載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曆史。而八一浮雕、八一音樂噴泉、八一水幕電影、八一升旗儀式等新增加的以“八一”爲題的融紀念、休閒等爲一體的景觀,與上述所說的三大亮點一道形象深刻地詮釋着“八一”精神。

與普通的市政工程不同,由於南昌八一廣場改造工程是一項弘揚“八一”精神的政治性工程,是堅持以人爲本的民心工程、也是推動南昌乃至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凝聚力工程和標誌工程,南昌市委、市政府對這一工程傾注了大量心血。整個廣場的改造經歷了四輪大的變更,規劃方案30多稿,製作模型26個,徵集社會各屆意見近6000條,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科學民主決策的程序並調動了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好,廣場就講解到此,下面的時間大家自由參觀,注意11點準時上車,特別要強調的是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請大家11點準時上車。要逛街的也可以自由活動,不過要自己打車回去哦!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6

水觀音亭位於江西省南湖湖心,始建於唐代。明正德年間,曾爲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檯";湯顯祖在此曾有吟詠。清朝時爲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又稱"水觀音亭"。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玉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牆,漲水時不淹。水觀音亭白牆黛瓦,花樑朱柱,挑檐翹角,漏窗花牆。院內綠樹成蔭,鮮花怒放,湖石點綴、曲徑通幽。在喧囂繁華的鬧市中,在湖光水色的懷抱裏,杏花樓輕巧恬靜。

水觀音亭位於南湖湖畔,現南昌市南湖路34號。據傳明朝正德年間,曾爲寧王朱宸豪之妻婁妃的梳妝檯。萬曆年間一度爲相國張位的別墅,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在此多有吟詠。清朝時爲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東湖雜詩有:"婁妃妝臺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有小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心觀音閣"。

亭周圍湖水瀅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平方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牆,漲水時不淹。解放後,江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合設於此,舉辦文物展覽。1986年重新維修,並增闢廣場、院門,現南昌畫院設於其內。

據《南昌府志》記載:杏花樓始建於唐,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水觀音亭

年),寧王朱宸濠在此爲其妻婁妃修建"梳妝檯"。婁妃,上饒人,明代有名的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尤以書法精湛。相傳她能以秀髮蘸墨書寫,杏花樓前兩塊巨石牌上的"屏"、"翰"二字,就出於她的青絲所書。

朱宸濠謀反失敗後,萬曆年間(公元1537~1620xx年),相國張位將此闢爲別墅,改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著名戲曲大師湯顯祖,以及劉應秋、吳應賓等文人在此與師對弈吟詩,著書立說,成立"杏花樓社",著有《閒雲館集》等,時爲文人墨客休憩相聚之所。至清初年間,因祀婁妃,居民在其西側募建"因是庵"。清乾隆五十三年改稱"觀音亭",又因擇水而居,俗稱"水觀音亭"。解放前,著名老藝人範慶雲、畫家傅抱石、徐悲鴻等都曾在此居住或雕刻、作畫。

杏花樓是一幢以四堵風火牆相隔的中間二層廳樓,兩旁各以單層廂房、白牆黛瓦、花樑朱柱、懸嵌壁畫式結構空透廊屋;在外形上,有重疊的階梯馬頭牆,挑檐翹角,高低錯落,層次分明,配以輕巧多變的石砌漏窗花牆,盡顯古雅之風格。湖島以太湖石爲點綴,小徑曲折繞樓而行,極具江南風貌的樓閣。 南昌地名辦龔敏春:從《南昌市地名志》分析,觀音亭最早叫"因是庵",後來作爲古人張位的別墅時稱"杏花樓",再後叫"觀音亭"。對於南昌畫院想恢復"杏花樓"命名的想法,不會反對,只要不是憑空杜撰的名稱就行。南昌地名辦顧問陶端正查看過一張南昌市的古地圖,發現婁妃的梳妝檯所處位置竟不在南湖,而是在相距數百米的墩子塘。可是,南昌市歷史上稱之爲梳妝檯的地方只有一個。因此說,對待歷史上的東西,不要輕易地肯定或否定,不要自以爲自己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它允許多說並存。 水亭觀音

《南昌掌故軼事》資料介紹古亭最早因婁妃得名"梳妝檯"(又名粉臺),後來由張位修建並改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至清代進行了一次募建,當時爲祀婁妃(朱宸濠反叛失敗,婁妃投江自殉)。民間相傳,水觀音就是婁妃的化身。由此看出,古亭命名"杏花樓"的歷史比"水觀音亭"更悠久。水觀音亭

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僧人果傳募捐重修因是庵,並改名爲"觀音亭"。觀音亭位於湖中,湖中種有荷花,因此,民間俗稱"水觀音亭"。然而,重修後的觀音亭香火併不旺盛,清初詩人陳允蘅曾寫詩形容稱"人蹤看漸少,鬼語趁流瑩。"

民國時期,因年久失修,杏花樓與觀音亭逐漸傾圮。1920xx年,以張嘉猷、包發鸞爲首的南昌同德善堂開始籌劃重修觀音亭,並於1920xx年修葺完成。1920xx年,南昌八一起義時,杏花樓和觀音亭成爲了起義軍攻打駐守貢院(今八一公園)敵軍的一個戰鬥點。

據史料記載,杏花樓先後是陶英國小、省文管會的教學、辦公場所。"文革"時期,觀音亭被毀。1983年,杏花樓劃歸南昌畫院管理。經過全面整修,南昌書畫界創作、交流和展出的重要場所。20xx年底,杏花樓被列爲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南昌畫院辦公室主任周靜韋介紹,早在20xx年南昌擬推市內公交旅遊精品專線時,就向南昌市公交公司提出過建議,希望將此站牌上標註的"水觀音亭"更改爲"杏花樓"。與此同時,還向市地名辦作過反映,可惜最終未能如願。至今,途徑南湖畔的33路和229路公交車的站牌上,仍是"水觀音亭"幾個字。

"《補城名跡記》中詩云:'婁妃妝臺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由此可見,杏花樓和觀音亭建造年曆不一,前者是明代以前,後者爲清代以後,方位也分東西以牆相隔,各自立門戶。既然後者不復存在了,就應彰顯前者歷史熠輝。"周靜韋堅持地認爲。觀點二:先有觀音亭 對於南昌畫院的說法,南昌市滕王閣管理處處長宗九奇發表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宗九奇說,從歷史資料推斷,"杏花樓"原"因是庵"都是"觀音亭"建築的一部分,唐代始建時就是這樣。而且,那時的杏花樓叫閒雲館,是後來被改稱爲杏花樓的。也就是說,此處叫觀音亭的時間比叫杏花樓要早,南昌畫院還未搞清這段歷史。如今,南昌知道此處叫"水觀音亭"比知道叫"杏花樓"的人多得多。基於這兩點,水觀音亭不必改稱爲杏花樓,爲尊重歷史,也不能改。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南昌旅遊,今天我們參觀的景點是,她位於南昌南郊8公里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雲譜。是一紀念,紀念一位在中國美術史上承前啓後的大書畫家―八大山人。那裏的陳列室內有系統的展示了八大山人的書畫藝術和生平史料,並時常展出歷代畫壇高手的佳作。在園林裏,有以碑刻方式展示八大山人藝術精品的書畫碑廊,我們將置身於古色古香,人文氣息濃郁,曲徑幽幽,機具逸趣的,我想我們的八大山人紀念館之遊,將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現在我們來到了八大山人紀念館,這是一處極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築。院內有數百年的古樟樹,苦櫧樹,羅漢松,青葉蒼幹,繁陰廣被,覆護着青磚灰瓦白牆紅柱的殿宇,顯得格外清靜。密葉篩過的天光灑在小徑上,明暗閃爍,野趣橫生。一灣荷池倒映着籠籠修竹,魚兒嬉戲,花影搖曳。園外清溪蜿蜒,微波盪漾,溪畔農田,農舍炊煙縷縷,環境非常優雅。八大山人紀念館成立於1959年10月,是國內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她的前身是青雲譜道院。現在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青雲譜的概況。青雲譜道院的創立有着久遠的歷史文化背景。相傳早在2500年前,周靈王之子此開基煉丹,西漢末年,南昌郡尉梅福曾棄官隱釣於此,後人爲了紀念他建了“梅仙祠”。東晉始有道教淨明派,在此建“太極觀”。唐代時易名“太乙觀”,宋朝時爲“天寧觀”;直至清代時定名爲“青雲圃”,這時的“圃”爲苗圃的.“圃”,而現在的“譜”是家譜的“譜”。

遺址現存大門、二門建築,大門石額刻有“青雲圃”三個大字。

二門前後額分別刻有“淨明真境”,“衆秒之門”字樣,整個建築於1957年定爲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南昌積澱深厚,淨明道教產生形成於此。現在我們所見的建築基本上是明清建築。主要三大殿依次是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現已經改爲陳列室)。三殿前後之間有天井內院,種植古樹,形成前後四合院佈局,古樸幽雅,整個紀念館佔地約11000平方米。建築與園林透露出蒼莽野逸的情趣,不同於各地達觀顯貴的私家園林,在文史價值方面,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意義。

現在我們來到了陳列館,這裏陳列着八大山人生平事蹟和他的繪畫、書法作品,在欣賞他的書畫作品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的國粹之一,中國畫,又簡稱國畫。它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國畫根據其表現形式可分爲工筆畫和寫意畫。八大山人擅長水墨大寫意,是中國畫壇三百餘年來很有影響的人物。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da),生於明天啓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80歲。是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世居南昌。他幼時,承襲儒學,受過良好的藝術薰陶,過着王孫貴族生活.(1644年),明朝滅亡,清政權建立,使當時只有19歲的八大山人承受着國破家亡的沉重打擊。擁有特權的貴族家庭破落了,美好理想破滅了,他從赫赫皇族論爲逃避殺身之禍的遺民一員,先是躲進深山老林,後剃髮爲僧,?依佛門,苦心修煉,成爲禪門之中的佼佼者.50多歲還俗.他一生隱於書畫,並將儒、釋道思想融通在其書畫藝術當中。集遺民、禪師、畫家於一身,以那奇情逸韻,拔立塵表的手筆,屹立於藝術之林,成爲一位承前啓後的藝術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宏遠,寧靜純潔,超凡脫俗,渾然天成,形成了“八大”獨特風格。大家看,他畫的鳥,鼓腹聳背,白眼向人,寥寥數筆勾勒出的花草樹石,清新、自然,以最簡省的筆墨,表現大千世界豐富的氣象。再來看看他的題款,他將自己的身世遭遇,玩世不恭的態度表現在“八大山人”這四個字的連草書寫中,酷像“哭之”,“笑之”,寓意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後人評八大畫“鬆、蓮、石”最佳,我們看他畫的荷花,長長的荷柄頂着片片荷葉,迎風搖曳,喻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風範。再來看所畫松樹,虯枝蒼幹一氣呵成,筆簡意賅,筆墨無多,氣勢磅礴,姿態非凡。他的畫面中常常只有,一隻鳥,一拳石,一尾魚,簡潔凝鍊,留出許多空白,使其餘意豐富,供人們有開闊的想象空間。

八大山人書法成就也很高,他徹底摒棄了一切世俗功利觀念,而進入忘我之境。

他的字氣舒神斂八大山人爲清代初畫壇革新派“四大畫僧”之一,其人品、畫品啓迪着三百年來畫壇上、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李苦禪等一代又一代畫家,藝術生命力經久不衰。

走出陳列室,我們來到園林中,這裏有一座銅像―八大山人像。於1986年爲紀念他誕辰360週年而立,八大山人面目清秀卻又十分倔強,微笑着迎接大家的到來。兩棵古樟守護在他的身邊,與他朝夕相伴。在園林的東面建有一座八大山人書畫碑廊,將八大山人部分精美作品篆刻在石碑上,供大家欣賞、學習。

八大山人紀念館自1959年開館以來,受到各級人民政府的支持,國內外賓客參觀後都讚不絕口。今天我們的八大山人紀念館之遊就要結束了,不知大家是否有了一個較完整地認識。目前八大山人紀念館成了我市與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進行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所以說八大山人藝術,不光屬於江西,中國,也正逐步走向世界。

最後,請大家對我的講解多提寶貴意見,也祝大家在我們南昌玩得愉快、盡興!謝謝大家!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8

龜峯塔位於東江邊的龜峯山上。傳說神仙因同情終年爲水所害的河源人,萌發了惻隱之心,在新豐江與東江匯合的地方放了一隻大水龜,讓它變成一個山包,然後建一座塔以鎮水妖。故此山稱爲龜峯山,塔名曰龜峯塔。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是廣東省公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樓閣式磚塔。

傳說從前河源人民年年爲水患所害,苦不堪言。神仙雲遊於此,看到民不聊生,萌發了惻隱之心,遂在新豐江與東江的匯合處投下巨龜,化爲龜峯山,上置龜峯塔,以鎮水妖。至此人民安居樂業,歲歲平安。

龜峯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屬佛塔,歷來被列爲“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東江第一塔”美譽,爲廣東省首批公佈重點保護文物之一。龜峯塔平面爲六角形,第一層外邊長爲四點八米,內邊長爲一點六米,牆體厚爲三點三米,通高四十二點六米。塔正門向東,塔外觀爲七層,內爲十四層,一明一暗,有如竹子,節節上升,層層收分。各層設有杉木樓板加鋪方磚,其中暗層有穿牆上下兩個門,四個佛龕。明層有一門上通另一層平臺和五個門孔通外邊平座欄杆,沿階梯盤旋而上,可達頂層。平塔屬青磚結構,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層狗牙磚疊墊出挑,出檐較其它塔寬厚。平座設有木欄杆,每層六角均有角柱,柱間飾橫架欄額相連,爲典型宋代仿木樓閣式磚塔。每層塔檐現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當滴水,角樑下懸掛銅鐘。龜峯塔經八百五十七年的風雨侵蝕,原塔頂已失,臺基被堆積塵土埋沒,塔檐與平座崩塌,瓦面無存,塔內各層原有木樓板亦已毀壞殆盡。

龜峯塔外觀爲七層,內爲十四層,屬磚仿樓閣式塔。塔呈六角型,底邊長爲5米,內空心,塔底壁厚爲3米,有穿壁磚級直上各層樓板,繞塔外平層座逐級可登上頂層。修復前,塔頂已毀,殘高爲32米。龜峯塔修復前,塔身基本完好,未見有傾斜與裂縫。原塔爲黃泥砂漿砌結,磚有青、紅兩種,尺寸不一,規格有30餘種。塔頂臺基已被堆積土埋沒,東北角有兩棵大葉飛榕。 從首層塔身樑枋洞孔分析和塔基挖掘考證,原應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均有3米左右的木樑斗拱瓦面。塔身每層遞減,各層均有菱角牙磚疊澀挑出的檐口與平座,因年久失修,修復前的塔檐與平座,已有不少崩塌脫落,特別是二層東南角尤爲嚴重。各層瓦面無存並遍生雜草飛榕,塔身內腔原有的木樓板,亦已毀盡無存。

民間流傳有“龍川塔無影,河源塔無頂”的傳說。其實,龜峯塔原是有頂的,其一:河源塔無頂只不過是一百多年來的事。因爲《河源縣誌》記載:“咸豐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龜峯塔崩第一級”。這裏所指的第一級,其實就是塔頂。估計塔頂從此後就未有復原,現塔頂所堆積的較少青磚,可能是後來臨時用大鐵鍋封頂時而砌的。其二:修復前塔身內腔第六層保存有一條40×40釐米的硬質託樑,這是龜峯塔原有塔頂的實物依據,現在恢復塔頂也照原用這條託樑。其三:據專家考證,凡宋代磚砌的密檐式樓閣塔都是有頂的。

一九八九年河源建市後,在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龜峯塔獲立項修復。修復工程嚴格遵守“修舊復舊”,“不改變文物原貌”的原則。該塔在民間有“河源塔無頂”的傳說,但據有關專家考證,龜峯塔原有塔頂,只是因爲“咸豐二年壬子,龜峯塔崩第一級”(見《河源縣誌》)所造成的。縣誌所記的“崩第一級”即是原來的塔頂。且修復前在塔腔第六層發現的一條大橫樑,就是建塔時用來承託塔頂的實物見證。從首層塔身外面的樑枋洞孔分析和塔基周圍出土的柱礎石可以證實,該塔原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伸出四米木樑塔檐,俗稱“塔裙”,這次按宋式復原。在維修復原過程中,先後發現幾塊紀年磚。其中一塊上刻“紹興二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磚”;另一塊上刻“萬曆三十年修”。這兩塊銘文磚不但解開了該塔始建實際年代的千古之謎,而且還證實了明代萬曆年間重修過一次的史實。修復後的龜峯塔更顯得莊嚴雄偉,瑰麗拔秀。登上該塔憑欄四眺,新老市區一覽無遺。現已開放爲旅遊區,吸引着大量中外遊客。

鑑於龜峯塔歷史悠久,塔式典型,爲東江著名古蹟,有較好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重修龜峯塔對保護文物和發揮古塔的旅遊參觀作用,豐富人民羣衆的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爲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05月25日,龜峯塔作爲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江西茨坪導遊詞 篇19

大家好!我是龜峯景區的導遊小張!歡迎大家來到龜峯景區遊玩。我們龜峯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六峯八大景之說哩”!接下來我就帶大家進入龜峯詳細瞭解一下吧。

大家看,我們的正前方就是老人峯!老人峯可謂是龜峯最有特色的景點之一。從不同德角度來看,有四種不同的風韻哩!大家朝正前方看,老人峯是不是酷似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呵呵!我們再從左側看看吧!這時的老人峯多像一個身披盔甲,高昂着頭準備出征的將軍啊。我們再從右邊看看吧,是不是像一個揹着竹簍的村姑啊,可仔細看看又像我國的珍惜動物——“大熊貓”!

我們下一站要去的地方就是當年拍《西遊記》的一個景點——天女散花。從60米的懸崖上落下來的水花就像一位仙女在空中散花,很漂亮吧。

好了,朋友們接下來的時間是屬於你們自己的。你們可以盡情地拍照留念,也可以繼續去遊覽其他景點。我相信龜峯一定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朋友們再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