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4W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1

有這樣一個小地方,它的名字也許不是那麼的起眼,但是它有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優美的風景和淳樸的民風,它就是金塔——我的家鄉。金塔在綿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西北端,大漠深處的綠洲盆地,宛若鑲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夾山腳下的金塔縣城依山傍水,可謂窗含祁連雪,門對鴛鴦池,南望山重水複,北看柳暗花明。當你初次來到時,看到鴛鴦池畔的綠波,欣賞萬畝胡楊林的綠色,目睹航天廣場的熱鬧,你就會爲金塔人民在沙漠中創造綠色奇蹟的頑強意志所震撼,你就會爲金塔人民質樸的民風和他們的熱情所感動。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精選15篇)

金塔縣的歷史源遠流長,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在春秋戰國史上,是羌、戎等少數民族的居住的地方。戰國後期至秦代,活動在河西地區的月氏和烏孫是當時較強大的民族部落,現在金塔境域內,曾先後爲烏孫王和月氏王領地。此後的金塔經歷了西漢、東漢、三國(魏)、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2個朝代3000多年的歷史沿革和變遷。這裏更是各朝各代兵家爭戰之地。4000多年的歷史,金塔歷盡滄桑,曾有過政治、經濟、文化的鼎盛和衰落時期,先後有漢、蒙、回、藏、維吾爾、裕固等7個民族在這裏繁衍生息。

悠久的歷史孕育着璀璨的文化。正月七年級,穿新衣,吃餃子,大型花車在解放路緩緩駛過,熱鬧的秧歌在廣場歡快的跳着。到了晚上,絢爛的煙火綻放在漆黑的夜空,霎時,點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新的一年來到了,新的夢想起飛了,飛翔在這美麗的煙火之上。

金塔還有很多有名的小吃,比如金塔縣賓館的金賓養顏粥,金塔縣電力的賓館甜面盒子,三色營養面,特色漿水面,燙麪油餅和扎西德勒藏莊酥油奶茶,以及這裏的'一些民間小吃:蒸粉。這裏的蒸粉品種多、花樣新,有澱粉蒸粉、洋芋蒸粉、紅蘿蔔蒸粉、南瓜蒸粉、黃米蒸粉、榛子蒸粉、玉米蒸粉和紅薯蒸粉等。碾榛子,又叫“磨蓑子”,不僅是一種味美可口的綠色食品,而且在戰亂年代和困難時期救了好多貧困的金塔人民。玉米麪,又叫“包穀面”,吃起來有點刮嗓子,況且玉米本身又有些甜味,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段時間人們不再食用了,但現在人們又重新把這道健康的食品端上了飯桌,並且受到人們的歡迎。還有蕎麥麪攪團和包穀面散飯等。

這裏不僅有美味的食品,在金塔人民不懈的建設下,大型鴛鴦池水水庫滋潤着金塔幾萬畝農田,萬畝胡楊林爲金塔添上亮麗的一筆。

鴛鴦池有一個神奇、美麗的傳說。相傳,公元初盛夏的一天,西天瑤池王母腳踏五彩祥雲,前往瀛洲要與東王公百年相會。路過祁連北麓,倍覺氣侯炎熱,王母便從腰間摘下天鵝羽扇扇涼驅暑。忽然一聲巨響似天崩地裂,王母大驚,即派隨行仙吏仙女到人間查看究竟。原來是娘娘的如意鴛鴦墜掉落凡塵,撞擊山崗,陷下一個大深池,當地老百姓都盼望池中有水,王母立即招來龍王商議,龍王派三太子嘲風前往解決。嘲風來至祁連山下,拈弓搭箭向着雪山高峯射去,頓時祁連雪水順山坡而下,向大池方向流來。嘲風跟蹤巡查,酒泉和金塔之間一個夾山卻將水阻攔,嘲風抽出丈八寶劍,憋足拔山之氣,順着大池方向劃開一道地溝,引水入池。從此,池漫水溢,涓涓不息,澆田耕牧,得以永年。因王母鴛鴦玉墜成池,故稱其爲鴛鴦池。嘲風回報,王母尋思,既爲鴛鴦池,當應有鴛鴦,於是摘下玉墜,吹一口仙氣,頓時間,兩隻小鳥飛身入池,一對鴛鴦遊弋水面。這正是:鴛鴦本是玉雕禽,王母點化通靈性。爲保池水不枯竭,生生世世結同心。它位於絲路古道、大漠戈壁因而又被稱之爲“塞上明珠”。它依山傍水,水域遼闊,峽谷幽深,峭壁凌空,三面環山,重巖疊翠,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但它更是金塔人民的生命水源,

胡楊又名胡桐,蒙古語爲“陶來”,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楊樹品種,被譽爲“活着的化石樹”。胡楊還素有“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之說。它是一種自生自滅的天然樹種,它的悽美與秀麗,都是大自然施捨的結晶。它經歷了沙塵暴無情的洗禮,愈來愈挺拔,經歷了烈日殘酷的考驗,愈來愈嬌豔,經歷了風雨粗暴的襲擊,愈來愈堅毅,它在金塔這片乾旱的土地上,顯示着它的不屈不撓。有人說”不到沙漠不知天地之廣闊,不見胡楊不解生命之輝煌”,大漠英雄樹就是金塔人民的象徵,金塔人民朝氣蓬勃,活力旺盛的代表。萬畝胡楊林,金塔人民建設的奇蹟,金塔人命不懈奮鬥的見證。

金塔,我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處在大漠的深處,創造了偉大的奇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們的父老鄉親種植出了他們的希望,一步一步邁向富裕,一步一步在文明的路途中走向輝煌。

相信我們會越走越好,會創造新的奇蹟。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2

在西北古城酒泉北端的大漠深處,有一處連綿幾百公里的綠洲盆地,古老而文明的“絲綢之路”重鎮金塔,就鑲嵌在這片綠洲上。它與祁連山支脈南夾山有15公里之遙,聞名甘肅河西走廊的鴛鴦池水庫就座落在南夾山之間。夾山腳下的金塔縣城依山傍水,可謂窗含祁連雪,門對鴛鴦池,南望山重水複,北看柳暗花明,似有大自然神工鬼斧造化之妙。

鴛鴦池旅遊風景區是國家水利風景區,馳名河西走廊,享譽酒泉地區。它東鄰張掖,西迎敦煌,南連酒泉、嘉峪關,北通內蒙古額濟納旗。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0公里,312國道從鴛鴦池東邊而過,酒航公路橫跨鴛鴦池北側直通航天城。鴛鴦池以其獨有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美景,成爲敦煌古代飛天到航天城現代飛天旅遊熱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裏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相融匯,旅遊景點和基礎設施相結合,向人們展示着雄偉壯觀的現代風姿,風格迥異的古典建築,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風景如畫的自然風光。

鴛鴦池水庫依山傍水,水域遼闊,峽谷幽深,峭壁凌空,三面環山,重巖疊翠,是一座集蓄水、灌溉、防洪、發電、旅遊等綜合效益爲一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它與下游5公里處的.解放村水庫聯合調度運用,合稱“母子湖”。站在水庫大壩向東眺望,解放村水庫和金塔縣城一覽無餘,好似“一城春色半城湖”,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稱。

鴛鴦池,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優美,地理位置獨特,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開發資源。多年來,鴛鴦池風景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緊緊依託“山、谷、水、湖、沙、林”六大優勢,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通過不懈努力,已開發和正在開發的旅遊休閒度假設施和娛樂項目有衝浪、垂釣、採石、健身、看戲、購物、飲食、度假等,使遊者流連忘返。

鴛鴦池水庫的形成與發展,傾注了各級黨政組織、政界要員、水利專家、熱心民衆的智慧和血汗。新中國成立伊始的1949年10月16日,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兼第一野戰軍司令的彭德懷,專程前來視察鴛鴦池水庫,體察民衆疾苦。

20__年8月31日,對鴛鴦池水庫來說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陽光明媚、秋高氣爽,水庫大壩彩旗飄揚,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正英以及隨行的專家教授20餘人視察鴛鴦池水庫,錢正英詳細詢問水庫的建設情況和管理運行情況,她特別關注水庫的沙害治理情況。

鴛鴦池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美麗的傳說。相傳,公元初盛夏的一天,西天瑤池王母腳踏五彩祥雲,前往瀛洲要與東王公百年相會。路過祁連北麓,倍覺氣侯炎熱,王母便從腰間摘下天鵝羽扇扇涼驅暑。忽然一聲巨響似天崩地裂,王母大驚,即派隨行仙吏仙女到人間查看究竟。原來是娘娘的如意鴛鴦墜掉落凡塵,撞擊山崗,陷下一個大深池,當地老百姓都盼望池中有水,王母立即招來龍王商議,龍王派三太子嘲風前往解決。嘲風來至祁連山下,拈弓搭箭向着雪山高峯射去,頓時祁連雪水順山坡而下,向大池方向流來。嘲風跟蹤巡查,酒泉和金塔之間一個夾山卻將水阻攔,嘲風抽出丈八寶劍,憋足拔山之氣,順着大池方向劃開一道地溝,引水入池。從此,池漫水溢,涓涓不息,澆田耕牧,得以永年。因王母鴛鴦玉墜成池,故稱其爲鴛鴦池。嘲風回報,王母尋思,既爲鴛鴦池,當應有鴛鴦,於是摘下玉墜,吹一口仙氣,頓時間,兩隻小鳥飛身入池,一對鴛鴦遊弋水面。這正是:鴛鴦本是玉雕禽,王母點化通靈性。爲保池水不枯竭,生生世世結同心。

鴛鴦池,不僅神化傳說優美動聽,而且人文歷史彪炳史冊。歷史上一些賢達名流和仁人志士,爲惠及百姓,施澤後代,在鴛鴦池寫下了不朽的青史。清朝康熙、雍正年間,肅州通判毛鳳儀攜家眷來到金塔,在官府補助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傾其家財,鑿山劈峽,疏通河道,浚渠引水,推進了金塔水利灌溉歷史的發展。

民國年間的著名紳士趙積壽,爲解決金塔的乾旱問題,帶着枯死幼苗、青秕穀物和萬民折,數年間屢次上訪官府,仗義執言,爲民請願。經過十九年的努力,終於索求官府濟助建成了鴛鴦池水庫雛型,開創了甘肅土壩水庫的先河。

原中央大學教授,我國早期的水利專家原素欣,在水庫初建過程中堅守工地數年,任勞任怨。在組織鴛鴦池水庫的勘測試驗、設計和施工中,點燃了金塔水利科技星火。

明鏡鑲嵌地表,巨龍逶迤延伸,綠洲戈壁生根。碧波盪漾的湖水講述着戰天鬥地的歷史,星羅棋佈的工程見證着征服旱魔的功勳。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3

尊敬的各位貴賓(親愛的遊客朋友):

大家下午好!

歡迎您來到神祕美麗的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遊覽觀光。

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位於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中段北側、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城西北8公里處,爲三北防護林體系的一部分。景區總佔地面積31萬畝,以規模宏大、水天一色著稱。景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2%,是縣城周邊最大的綠色生態屏障,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景區由金波湖一胡楊林核心遊覽區、入口綜合服務區、沙棗林觀光區、瀚海紅柳林保育區、沙漠娛樂體驗區、沙漠蘆葦迷宮區5個功能區組成,是西北最大的人工胡楊林。這裏是集生態造林、防風固沙、餐飲娛樂、休閒度假、攝影創作、觀光旅遊爲一體的旅遊勝地,被譽爲甘肅秋色最美的地方。

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雖然起步較晚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政府主導的強大支撐和獨具特色的娛樂項目,使得景區在全省乃至全國同類景區中都佔據了一席之地。在這裏,一眼望不到邊的胡楊林如潮入汐,璀璨斑斕,每一處都是畫家筆下的濃彩重墨。粗壯、滄桑的主幹掩映在金碧輝煌的枝葉之中,滿眼的赤橙黃綠與盈盈秋水互相映襯。

如詩云:龍虎虯蟠嘯長空,裁下祥雲作彩虹。夢酒詩歌落黃金,幻水潮汐聞濤聲。馬蹄爲樂寄春秋,長風當歌凝忠魂。滿目盡是黃金甲,沖天香陣透宇中。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4

金塔縣位於中國西北部,歸酒泉市管轄,爲酒泉地區。地處東經98°1'24.68"~100°13'20.24"、北緯39°47'32.17"~40°58'2.08"之間。東西長250公里,南北寬400公里。東、北與內蒙古額濟納旗毗連,西面與甘肅嘉峪關、玉門、肅北接壤,南與酒泉市和張掖地區的高臺縣爲鄰。

金塔縣境內東南北三面皆山,中間低平,地形略呈斜方,根據甘肅省主要地貌單元分類,屬於第七單元走廊北山山地,平均海拔1275米,相對高500米~1000米,境內東部和東南部屬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和合黎山地帶,海拔1100米~1400米;西部爲戈壁荒漠,海拔1200米~1500米;南部爲夾山褶皺帶,海拔1340米~1488米;北部屬馬鬃山地臺東南部的低山地帶,海拔1210米~1300米;中部地勢低平,海拔1100米~1300米,形成金塔盆地,地勢南高北低,西南高向東北漸次低下,地下水由西南流向東北。地面坡度0.8‰~13‰。金塔縣境內最高處四道紅山主峯,海拔1924米;最低處金塔盆地北部,海拔921米。

金塔縣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每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平均日照總時數爲3193.2小時,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53千卡/平方釐米。

金塔縣除有充足的水土與氣候資源條件以外,其富饒的農牧業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實爲世人鮮知。縣境內有可開發利用的宜農、宜林、草荒地150多萬畝,現有農用地43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甜菜、籽瓜、胡麻、孜然和各種果品等100多個品種。農作物產量高、品質優,已形成了年產40萬擔棉花、16萬噸甜菜、1億公斤糧食和6萬畝中藥材、4萬畝孜然及瓜籽的生產基地。玉米和西瓜、甜瓜、番茄、大辣子、花卉等制種,倍受國內外種子商家的青睞。已爲美國繁殖出口籽種長達8年,享有良好的國際信譽。

金塔縣現已探明的礦藏有7大類30多個品種,總儲量達20多億噸。礦產品主要有鐵、錳、銅、鉛、鋅、鋁、螢石、陶土、菱鎂石、冰洲石、白雲石、石炭石、花崗石、芒硝等。其中稀有金屬有鍶、鉻、鋇、金、銀等。另外探明的煙煤和無煙煤、焦煤等煤炭有5種,總儲量達1億多萬噸。金塔境內礦藏的分佈點有70餘個,主要在沙棗園子、七個井、穿山馴、俞井子、神洛山、玉石山、沙婆泉、梧桐溝、南泉、大紅山、賬房山、芨芨臺子、野馬井、石板泉、白山堂、野馬泉、黑尖山、疙瘩井、夾山、鹼泉子、三個井等地。其礦藏地質構造簡單,礦體與圍巖接觸解理明顯,礦體多呈脈狀、雞窩狀、網狀、透鏡狀、層狀,礦石爲緻密塊狀、核狀和串珠狀等。金塔的礦藏儲量和品位均居甘肅省87個縣市前茅,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開發條件也極爲優越。全縣的土地資源、牧業資源、經濟林木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這五大資源,蘊藏着巨大的開發潛力,也充滿了投資的無限商機。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5

繩金塔現狀

繩金塔在四十畝左右範圍進行規劃改造形成塔體文物規劃爲主軸線,四大區域組成的繩金塔公園格局,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市場經濟的眼光來看,具有巨大的旅遊觀光價值,是一處不可多得旅遊資源。具體來說,形成以歷史文化爲主線,四大區域的格局。歷史文化爲主軸線:包括現有的古塔及重建的塔前寺、劍池、南門石牌樓,把大量蕩氣迴腸的動人傳說整理出來。四大區域:第一大區域是鳴江園,這是爲了紀念清代大建築師雷發達先生所建,在近四畝的土地面積上栽種名貴花草樹木,有南昌市名樹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蘇鐵、倒槐之類樹木、風雨亭等諸多內容和品種,具有觀賞、休閒功能。第二大區域是民俗村,在7.8畝土地面積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來的民居、按照傳統有着獨特民俗風情建立一個民俗村。裏面陳列擺放着傳統鄉土風情的勞動生產用具,犁、耙、輾、水車等諸多勞動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讓遊客觀賞爲之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三大區域在繩金塔的東北面建一座文廟,是祭奠孔子及屬下門生顏回及子羽的場所,內擺放祭孔時全套器樂,大廳兩側牆壁並刻有孔子生平事蹟。此建築落成後,成爲南昌市唯一一座大型文廟,其規模氣勢巍巍壯觀。第四大區域在繩金塔西北面興建一座隆興院(戲臺、茶樓),節假日舉辦大型文藝活動,並常有省京劇團、市採茶戲團、市歌舞團此出演地方戲,吸引了很多觀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繩金塔景區內的使用功能有:讓遊客登千年古塔,觀洪城景觀,登至古塔頂層,遠眺望西山及梅嶺、撫河古道、觀洪城夜景、銀光閃亮。千佛寺大殿內供奉着有一千尊釋加牟尼佛像供遊客觀瞻,還可滿足善男信女的朝拜願望。千佛寺大殿兩邊爲文物展廳,第一展廳和第二展廳分別陳列擺放着繩金塔地宮發掘文物,古剎文物及南昌市周邊地區及市內大型建設工地出土文物,使遊客更形象具體的瞭解繩金塔的古址原貌。隨着繩金塔周邊環境改造公園擴建工程正在逐步進行,園區內綠化面積的增多,參觀內容的豐富,整個佈局形成爲:一塔一寺(繩金塔、千佛寺)、一園一廟(鳴江園、文廟)、一臺一村(古戲臺、民俗村)的總體佈局。在繩金塔的東南面新近落成了一條觀景迴廊及魚池,建築風格與整個繩金塔建築風格相協調,在繩金塔南大門沿街還建成仿古店面一條街,專營古玩、字畫及工藝品,經過一段時期的開發與打造,使繩金塔公園及周邊環境面積上規模,品位上檔次,廣開聲譽,成爲一個人們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樂的名勝景區。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至十月上旬這裏還舉辦一年一度的繩金塔廟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來遊覽、品嚐。繩金塔廟會已成爲我市“城市的名片、招商的盛會、企業的平臺、市民的節日”一大品牌。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6

女士們、先生們,南昌有句民謠說:“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音“滕”,指“滕王閣”;“葫蘆”,是藏寶之物;“塔”即指“繩金塔”;“圮”(pi)是毀壞的意思;“豫章”是南昌古代的稱謂。這句民謠的意思是說,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遭毀,南昌城的寶藏將無所繫,城市將敗落。雖然此說缺乏科學性,但反映了滕王閣和繩金塔在南昌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滕王閣自不必說,繩金塔爲什麼如此重要呢?今天我們就去參觀繩金塔公園,瞻仰一下繩金塔,順便了解南昌人如此崇拜此塔的原因。

我們現在來到了繩金塔公園的南大門,請大家隨我進園遊覽。在我們右邊有一口大鐘,重達7.9噸,名爲“金塔鐘”。鐘上的四個方位分別刻有四句銘文:“滕閣金閣”、“雙鋒崢嶸”、“水火既濟”、“共鎮江城”。滕閣指滕王閣,金閣即指繩金塔,意思是說這兩大建築共保南昌城的安全和繁榮。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要建造風水建築。這種建築一般爲當地最高的,多爲寶塔和摩天樓閣,俗稱“文筆峯”。古人認爲,文筆峯聳立於天地之間,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一個地方要想出人才,必須有高物,才能接收宇宙之氣。文筆峯完整地存在,該地纔可能人才輩出,科舉高中,興旺富強。否則,就無法通天地之靈,這個地區也將人才零落,失去生機,乃至衰敗下去。因此,文筆峯在人們心目中具有神聖的地位。滕王閣和繩金塔就是南昌的文筆峯,而且一水一旱。滕王閣臨江,爲“水筆”;繩金塔爲“旱筆”。“水火既濟”就是指水火相剋。“既濟”是《周易》中的一卦。卦象是內卦火,外卦水,水在火上,顯示水已將火圍住。火災將不復存在。南昌是火災頻發之地,而其南方爲火地,在城南建造繩金塔,則可將火鎮住,城市便呈現“既濟”之象,可免火災之息。古人就是這樣理解滕王閣和繩金塔的,這種理解世代相傳,逐步形成了這兩大建築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右邊還有一條長長的碑廊,清秀明快的圖文記載了古南昌城的城門情況,反映了古城城廓的面貌。南昌地區最早形成的城池是西漢名將灌嬰主持築造的,叫“灌嬰城”,位於今南昌城的東南,此城闢有六門。以後城市不斷拓展,至宋代置有十六個城門,明代南昌城的`城廓大致奠定,設有七個城門。據清代末年的“南昌府治圖”,古南昌城的七個城門分別是進賢門、惠民門、廣潤門、章江門、德勝門、永和門、順化門。這第一塊碑刻就記載了繩金塔的位置,它就位於古城南面的進賢門外護城壕邊。進賢門通東南旱路驛道,即豫章驛道,與通向嶺南的陸路官道相連,所以有許多遠道行客進出此門。他們行裝繁重,多馱籠掛袋,故稱“馱籠掛袋進賢門”。又因爲此城門人流量大,所以有“推進涌出進賢門”之說。進賢門又稱“撫州門”、“望仙門”。老百姓中流傳說“挑桶賣菜撫州門”,說明這裏曾是繁華的集市。如今這一帶繼承併發揚了這一傳統功能,繩金塔西面的繩金塔街已建成古色古香的步行街,每當廟會時,這裏人頭攢動,熱鬧異常。隨着它的繼續完善,這裏定會成爲南昌的城隍廟。

進大門後的左邊已闢爲一園林,稱爲“明江園”。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爲了紀念一位祖籍南昌的了不起的建築師,他就是雷發達。雷發達(1619一1693年),字明江,古豫章(今南昌)南康人,是明末清初著名建築工匠,曾參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他的子孫後代繼承他的事業,一代接一代地在工部樣房主持宮廷的營造工作,竟延續達兩百餘年。如北京圓明園和頤和園中大部分建築均爲雷氏設計,通稱“樣式雷”,這樣的家族實屬罕見。

我們迎面的這幢建築是新修復的塔下寺,古時曾名爲“千佛寺”、“千福院”,現在還是稱它爲“千佛寺”。寺廟的東面是一座仿古大戲臺,常上演地方特色濃郁的地方戲曲。

再往裏走,我們就來到了繩金塔的下面,擡頭仰望。但見它高聳入雲,風姿綽約,它是南昌僅存的高層古建。現在我先陽各位談談這個塔的歷史和有關傳說故事。此塔始建於唐天佑年問(904—906年),歷史上有過多次重建和修繕。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當時陳友諒和朱元璋大戰南昌城,它毀於兵火之中,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並一直保留至今,但以後陸續經過了六次修繕.最近的一次維修是在20xx年。在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中,繩金塔與南昌占城的命運緊密相連,既經歷過太平盛世,有過遊人如織的繁榮盛況,也有過滿目瘡痍的頹敗情景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7

大家好,歡迎來到英雄城南昌,大家可以叫我小熊,今天我來爲大家當一次導遊,接下來我們要去古樸無華的繩金塔參觀。請大家注意:在參觀過程中,把瓜皮果殼扔進垃圾桶裏,讓我們做一個文明遊客吧!

繩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傳說建塔時,挖到一個鐵箱,裏面有四根金繩,三把古劍(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舍利子三百粒,這就是繩金塔名字的由來。

遠遠望去,繩金塔的葫蘆銅頂金光透亮,硃紅色的欄杆和青色的琉璃瓦,黑色的角和白色的牆,非常簡樸。繩金塔高有50.86米,塔身七層八面,每層塔身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爲月亮門;第二、三層爲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爲火焰門。

繩金塔層層“飛檐翹角,銅鈴高掛”,每層銅鈴一個音階,七層七音,微風吹過,叮叮咚咚,就像彈奏一首美妙的樂曲,非常悅耳動聽。

繩金塔的旁邊還有一座戲臺。每年廟會的時候,那裏都非常熱鬧。臺上表演採茶戲,臺下人山人海,人們一邊吃小吃,一邊看戲,有說有笑,快樂無比。

好了,景點到了,請大家帶好相機,去裏面細細觀賞吧!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8

各位遊客你們好!你們可以叫我支導

今天我們去繩金塔公園,請大家隨我的腳步遊覽,參觀一下聞名中外的繩金塔,它與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相媲美。

這個塔建於唐朝,當時人們在繩金塔下挖出一個寶箱,裏面有金繩喝三把古劍,上面發佈刻着驅風、鎮火、降蛟字樣

我們現在來到了繩金塔公園的南大門,請大家隨我進園遊覽。在我們右邊有一口大鐘,重達7.9噸,名爲“金塔鐘”。

左邊的這幢建築是新修復的塔下寺,曾名爲“千佛寺” 寺裏金碧輝煌,裏面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幾千尊佛像,他們閃閃發光。

再往裏走,我們就來到了繩金塔的下面,擡頭仰望。但見它高聳入雲,風姿綽約,它是南昌僅存的高層古建。談談這個塔的歷史,此塔,時陳友諒和朱元璋大戰南昌城,它毀於兵火之中。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繩金塔可謂是面貌煥然一新,維修工作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既維護修理,又保持原貌。高爲50.86米,共七層,第一層爲月亮門,第二、三層爲如意門,第四層至第七層爲火焰門。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和四面假門洞,繩金塔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塔頂上懸掛着56個銅鈴,這些銅鈴看似一樣,但實際上是有差異的。有什麼差異呢?它們的差異是每層風鈴的音階不同,一層一個音階,共有七個音階,當微風吹拂時,銅鈴產生的聲音,自然形成和諧動聽的音樂。

現在我已向各位遊客介紹完畢,請大家自由到公園的各個景區細細的遊覽,謝謝大家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9

繩金塔爲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爲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及鑑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飄逸的飛檐,並懸掛銅鈴(按照製作古代編鐘的工藝,重新鑄造風鈴,七層七音)。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古樸無華。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各層真假門洞上下相互錯開,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爲月亮門;第二、三層爲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爲火焰門,三種拱門形式集於一塔,這種做法是不多見的。它古樸秀麗,具有江南建築的典型藝術風格,它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塔剎高3米,最大直徑1.75米,內以樟木構架爲胎,外釘2―3毫米厚鎦金銅皮。1988年維修拆卸塔剎時發現,該塔剎爲同治六年製造,而重修該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見劉坤――《重修繩金塔記》)。由此可見,在施工之前就對塔剎有周密的考慮和設計,塔剎各部位尺寸比例勻稱,線條柔和流暢,在江南民間的諸多寶塔中,象這樣的格局也是不多見的。塔以須彌座爲塔基(基礎僅深60釐米),歷經近三百年未見嚴重沉陷和傾斜,這與我們現代建築基礎處理大相徑庭。繩金塔內旋步梯直通其頂層,直視湖山千里道,"下窺城郭萬人家"(明、王直詩),是我市僅存的高層古建築。

繩金塔層層“飛檐翹角,銅鈴高掛”,“雙樹影回平野暮,百鈴聲徹大江寒”(明、吳國倫吟繩金塔詩)。繩金塔風鈴每層一個音階,七層七音,微風吹過,悅耳動聽。

地宮爲塔基下的一種建築設施,1988年在維修繩金塔的過程中,在其他宮和塔剎內發現一批珍貴文物(現陳於繩金塔千佛寺內)。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10

繩金塔始建於唐天佑年間(920xx年~920xx年),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只而得名。

繩金塔歷經滄桑,屢毀屢興,現存塔體爲清康熙五十二年(1720xx年)重建,1985年,國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繩金塔。1988年清明動工,1989年10月竣工。20xx年世紀之交,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領導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資助下,繩金塔重煥生機,我們將努力把繩金塔規劃,建設成爲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遊、美食、工藝品銷售爲一體的繩金塔公園,它建成以後,將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相媲美。

繩金塔爲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爲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及鑑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飄逸的飛檐,並懸掛銅鈴(按照製作古代編鐘的工藝,重新鑄造風鈴,七層七音)它古樸秀麗,具有江南建築的典型藝術風格,繩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內,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歷史沿革

繩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古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佑年間(公園904~920xx年)。相傳建塔時,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之而得名。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繩金塔多次建築。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當時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南昌,繩金塔毀於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後,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20xx年),因1720xx年塔體長期失修而“全僕於地,無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撫冬國襄的主持下重建,現在的塔體就是哪時所建。此後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0xx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擊起火,部分本質結構被焚,嗣後又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劫難,整座塔僅存磚砌塔體及葫蘆形塔剎。1985年,國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繩金塔。自1989年維修後,歷經十餘年,自然損壞較爲嚴重,由於當時木材未經防腐處理,木構件被雨水、潮溼等侵蝕而糟爛,有的被蟲蛀、蟻齧而空朽,鎦金銅皮(塔剎)鏽損,油漆斑駁、脫落,磚石風化。20xx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繩金塔重換勃勃生機,整個景區建成後,它將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相媲美。

繩金塔現狀

繩金塔在四十畝左右範圍進行規劃改造形成塔體文物規劃爲主軸線,四大區域組成的繩金塔公園格局,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市場經濟的眼光來看,具有巨大的旅遊觀光價值,是一處不可多得旅遊資源。具體來說,形成以歷史文化爲主線,四大區域的格局。歷史文化爲主軸線:包括現有的古塔及重建的塔前寺、劍池、南門石牌樓,把大量蕩氣迴腸的動人傳說整理出來。四大區域:第一大區域是鳴江園,這是爲了紀念清代大建築師雷發達先生所建,在近四畝的土地面積上栽種名貴花草樹木,有南昌市名樹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蘇鐵、倒槐之類樹木、風雨亭等諸多內容和品種,具有觀賞、休閒功能。第二大區域是民俗村,在7.8畝土地面積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來的民居、按照傳統有着獨特民俗風情建立一個民俗村。裏面陳列擺放着傳統鄉土風情的勞動生產用具,犁、耙、輾、水車等諸多勞動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讓遊客觀賞爲之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三大區域在繩金塔的東北面建一座文廟,是祭奠孔子及屬下門生顏回及子羽的場所,內擺放祭孔時全套器樂,大廳兩側牆壁並刻有孔子生平事蹟。此建築落成後,成爲南昌市唯一一座大型文廟,其規模氣勢巍巍壯觀。第四大區域在繩金塔西北面興建一座隆興院(戲臺、茶樓),節假日舉辦大型文藝活動,並常有省京劇團、市採茶戲團、市歌舞團此出演地方戲,吸引了很多觀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繩金塔景區內的使用功能有:讓遊客登千年古塔,觀洪城景觀,登至古塔頂層,遠眺望西山及梅嶺、撫河古道、觀洪城夜景、銀光閃亮。千佛寺大殿內供奉着有一千尊釋加牟尼佛像供遊客觀瞻,還可滿足善男信女的朝拜願望。千佛寺大殿兩邊爲文物展廳,第一展廳和第二展廳分別陳列擺放着繩金塔地宮發掘文物,古剎文物及南昌市周邊地區及市內大型建設工地出土文物,使遊客更形象具體的瞭解繩金塔的古址原貌。 隨着繩金塔周邊環境改造公園擴建工程正在逐步進行,園區內綠化面積的增多,參觀內容的豐富,整個佈局形成爲:一塔一寺(繩金塔、千佛寺)、一園一廟(鳴江園、文廟)、一臺一村(古戲臺、民俗村)的總體佈局。在繩金塔的東南面新近落成了一條觀景迴廊及魚池,建築風格與整個繩金塔建築風格相協調,在繩金塔南大門沿街還建成仿古店面一條街,專營古玩、字畫及工藝品,經過一段時期的開發與打造,使繩金塔公園及周邊環境面積上規模,品位上檔次,廣開聲譽,成爲一個人們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樂的名勝景區。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至十月上旬這裏還舉辦一年一度的繩金塔廟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來遊覽、品嚐。繩金塔廟會已成爲我市“城市的名片、招商的盛會、企業的平臺、市民的節日”一大品牌。

建築特色

繩金塔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古樸無華。繩金塔爲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青磚砌築,平面爲內正外八邊形。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各層真假門洞上下相互錯開,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爲月亮門;第二、三層爲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爲火焰門,三種拱門形式集於一塔,這種做法是不多見的。

塔剎高3米,最大直徑1.75米,內以樟木構架爲胎,外釘2-3毫米厚鎦金銅皮。1988年維修拆卸塔剎時發現,該塔剎爲同治六年製造,而重修該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見劉坤--《重修繩金塔記》)。由此可見,在施工之前就對塔剎有周密的考慮和設計,塔剎各部位尺寸比例勻稱,線條柔和流暢,在江南民間的諸多寶塔中,象這樣的格局也是不多見的。塔以須彌座爲塔基(基礎僅深60釐米),歷經近三百年未見嚴重沉陷和傾斜,這與我們現代建築基礎處理大相徑庭。繩金塔內旋步梯直通其頂層,直視湖山千里道,"下窺城郭萬人家"(明、王直詩),是我市僅存的高層古建築。

繩金塔層層“飛檐翹角,銅鈴高掛”,“雙樹影回平野暮,百鈴聲徹大江寒”(明、吳國倫吟繩金塔詩)。繩金塔風鈴每層一個音階,七層七音,微風吹過,悅耳動聽。

地宮爲塔基下的一種建築設施,1988年在維修繩金塔的過程中,在其他宮和塔剎內發現一批珍貴文物(現陳於繩金塔千佛寺內)。豫章民謠雲“滕斷葫蘆剪,塔圯豫章殘”,可見它是南昌人們心目中的風水寶塔。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11

繩金塔爲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爲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及鑑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飄逸的飛檐,並懸掛銅鈴(按照製作古代編鐘的工藝,重新鑄造風鈴,七層七音)。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古樸無華。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各層真假門洞上下相互錯開,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爲月亮門;第二、三層爲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爲火焰門,三種拱門形式集於一塔,這種做法是不多見的。它古樸秀麗,具有江南建築的典型藝術風格,它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塔剎高3米,最大直徑1.75米,內以樟木構架爲胎,外釘2—3毫米厚鎦金銅皮。1988年維修拆卸塔剎時發現,該塔剎爲同治六年製造,而重修該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見劉坤——《重修繩金塔記》)。由此可見,在施工之前就對塔剎有周密的考慮和設計,塔剎各部位尺寸比例勻稱,線條柔和流暢,在江南民間的諸多寶塔中,象這樣的格局也是不多見的。塔以須彌座爲塔基(基礎僅深60釐米),歷經近三百年未見嚴重沉陷和傾斜,這與我們現代建築基礎處理大相徑庭。繩金塔內旋步梯直通其頂層,直視湖山千里道,"下窺城郭萬人家"(明、王直詩),是我市僅存的高層古建築。

繩金塔層層“飛檐翹角,銅鈴高掛”,“雙樹影回平野暮,百鈴聲徹大江寒”(明、吳國倫吟繩金塔詩)。繩金塔風鈴每層一個音階,七層七音,微風吹過,悅耳動聽。

地宮爲塔基下的一種建築設施,1988年在維修繩金塔的過程中,在其他宮和塔剎內發現一批珍貴文物(現陳於繩金塔千佛寺內)。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12

繩金塔始建於唐天佑年間(904年~907年),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只而得名。

繩金塔歷經滄桑,屢毀屢興,現存塔體爲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1985年,國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繩金塔。1988年清明動工,1989年10月竣工。20__年世紀之交,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領導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資助下,繩金塔重煥生機,我們將努力把繩金塔規劃,建設成爲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遊、美食、工藝品銷售爲一體的繩金塔公園,它建成以後,將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相媲美。

繩金塔爲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爲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及鑑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飄逸的飛檐,並懸掛銅鈴(按照製作古代編鐘的工藝,重新鑄造風鈴,七層七音)它古樸秀麗,具有江南建築的典型藝術風格,繩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內,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歷史沿革

繩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古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佑年間(公園904~907年)。相傳建塔時,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之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繩金塔多次建築。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當時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南昌,繩金塔毀於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後,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體長期失修而“全僕於地,無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撫冬國襄的主持下重建,現在的塔體就是哪時所建。此後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擊起火,部分本質結構被焚,嗣後又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劫難,整座塔僅存磚砌塔體及葫蘆形塔剎。1985年,國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繩金塔。自1989年維修後,歷經十餘年,自然損壞較爲嚴重,由於當時木材未經防腐處理,木構件被雨水、潮溼等侵蝕而糟爛,有的被蟲蛀、蟻齧而空朽,鎦金銅皮(塔剎)鏽損,油漆斑駁、脫落,磚石風化。20__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繩金塔重換勃勃生機,整個景區建成後,它將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相媲美。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英雄城南昌旅遊,今天由我帶領大家遊覽名勝古蹟-----繩金塔參觀,希望你們能留下美好的印象。

繩金塔風景區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古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祐年間(公元904~920xx年),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此而得名。

繩金塔古樸秀麗,具有江南建築的典型藝術風格,爲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爲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及鑑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繩金塔飄逸的飛檐上懸掛銅鈴,每層一個音階,七層七音,微風吹過,悅耳動聽。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古樸無華。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各層真假門洞上下相互錯開,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爲月亮門;第二、三層爲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爲火焰門,三種拱門形式集於一塔,這種做法是不多見的。

繩金塔巍然聳立在進賢門外已經一千多年了,它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那葫蘆形的塔頂終年熠熠生輝,金黃金黃的光澤永遠也不會褪去,這是什麼原因呢?據說這是一個“寶鼎”。傳說在建塔的時候,地仙郭璞用風火寶銅在煉丹爐裏錘鍊了九九八十一天;安裝的時候,禪月大師設壇祭天,花了九九八十一天才裝上去的。此鼎裏層是九九八百一十斤風火銅,外層是八八六十四兩黃金。鼎內裝有八卦,鼎壁畫有水族水獸,鼎底刻有“驅風鎮火,降妖伏魔”八個大字。因爲有了這個寶鼎,南昌才避免了風、火、水三災。

如今的繩金塔也是聲名遠揚,每年國慶前後,繩金塔廟會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特產、小吃雲聚於此,吸引了衆多的遊客,成爲全國有名的廟會之一。如果大家有空,歡迎你們再來南昌!

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在繩金塔周圍的古街走一走、逛一逛,希望你們能夠有不同的收穫。謝謝!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14

繩金塔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古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祐年間(公園904~920xx年)。相傳建塔時,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之而得名。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繩金塔多次建築。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當時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南昌,繩金塔毀於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後,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20xx年),因1720xx年塔體長期失修而“全僕於地,無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撫冬國襄的主持下重建,現在的塔體就是哪時所建。此後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0xx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擊起火,部分本質結構被焚,嗣後又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劫難,整座塔僅存磚砌塔體及葫蘆形塔剎。1985年,國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繩金塔。自1989年維修後,歷經十餘年,自然損壞較爲嚴重,由於當時木材未經防腐處理,木構件被雨水、潮溼等侵蝕而糟爛,有的被蟲蛀、蟻齧而空朽,鎦金銅皮(塔剎)鏽損,油漆斑駁、脫落,磚石風化。20xx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繩金塔重換勃勃生機,整個景區建成後,它將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相媲美。

繩金塔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古樸無華。繩金塔爲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青磚砌築,平面爲內正外八邊形。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各層真假門洞上下相互錯開,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爲月亮門;第二、三層爲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爲火焰門,三種拱門形式集於一塔,這種做法是不多見的。

金塔導遊詞最新範文 篇15

繩金塔始建於唐天佑年間(904年~907年),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只而得名。

繩金塔歷經滄桑,屢毀屢興,現存塔體爲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1985年,國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繩金塔。1988年清明動工,1989年10月竣工。20__年世紀之交,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領導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資助下,繩金塔重煥生機,我們將努力把繩金塔規劃,建設成爲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遊、美食、工藝品銷售爲一體的繩金塔公園,它建成以後,將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相媲美。

繩金塔爲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爲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內正外八形,其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及鑑金葫蘆型頂,有濃重的宗教色彩,飄逸的飛檐,並懸掛銅鈴(按照製作古代編鐘的工藝,重新鑄造風鈴,七層七音)它古樸秀麗,具有江南建築的典型藝術風格,繩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內,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歷史信息的載體,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歷史沿革

繩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古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佑年間(公園904~907年)。相傳建塔時,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風”、“鎮火”、“降蛟”字樣),還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之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繩金塔多次建築。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當時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南昌,繩金塔毀於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後,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第二次重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體長期失修而“全僕於地,無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撫冬國襄的主持下重建,現在的塔體就是哪時所建。此後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擊起火,部分本質結構被焚,嗣後又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劫難,整座塔僅存磚砌塔體及葫蘆形塔剎。1985年,國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繩金塔。自1989年維修後,歷經十餘年,自然損壞較爲嚴重,由於當時木材未經防腐處理,木構件被雨水、潮溼等侵蝕而糟爛,有的被蟲蛀、蟻齧而空朽,鎦金銅皮(塔剎)鏽損,油漆斑駁、脫落,磚石風化。20__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繩金塔重換勃勃生機,整個景區建成後,它將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相媲美。

繩金塔現狀

繩金塔在四十畝左右範圍進行規劃改造形成塔體文物規劃爲主軸線,四大區域組成的繩金塔公園格局,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市場經濟的眼光來看,具有巨大的旅遊觀光價值,是一處不可多得旅遊資源。具體來說,形成以歷史文化爲主線,四大區域的格局。歷史文化爲主軸線:包括現有的古塔及重建的塔前寺、劍池、南門石牌樓,把大量蕩氣迴腸的動人傳說整理出來。四大區域:第一大區域是鳴江園,這是爲了紀念清代大建築師雷發達先生所建,在近四畝的土地面積上栽種名貴花草樹木,有南昌市名樹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蘇鐵、倒槐之類樹木、風雨亭等諸多內容和品種,具有觀賞、休閒功能。第二大區域是民俗村,在7.8畝土地面積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來的民居、按照傳統有着獨特民俗風情建立一個民俗村。裏面陳列擺放着傳統鄉土風情的勞動生產用具,犁、耙、輾、水車等諸多勞動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讓遊客觀賞爲之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三大區域在繩金塔的東北面建一座文廟,是祭奠孔子及屬下門生顏回及子羽的場所,內擺放祭孔時全套器樂,大廳兩側牆壁並刻有孔子生平事蹟。此建築落成後,成爲南昌市唯一一座大型文廟,其規模氣勢巍巍壯觀。第四大區域在繩金塔西北面興建一座隆興院(戲臺、茶樓),節假日舉辦大型文藝活動,並常有省京劇團、市採茶戲團、市歌舞團此出演地方戲,吸引了很多觀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繩金塔景區內的使用功能有:讓遊客登千年古塔,觀洪城景觀,登至古塔頂層,遠眺望西山及梅嶺、撫河古道、觀洪城夜景、銀光閃亮。千佛寺大殿內供奉着有一千尊釋加牟尼佛像供遊客觀瞻,還可滿足善男信女的朝拜願望。千佛寺大殿兩邊爲文物展廳,第一展廳和第二展廳分別陳列擺放着繩金塔地宮發掘文物,古剎文物及南昌市周邊地區及市內大型建設工地出土文物,使遊客更形象具體的瞭解繩金塔的古址原貌。隨着繩金塔周邊環境改造公園擴建工程正在逐步進行,園區內綠化面積的增多,參觀內容的豐富,整個佈局形成爲:一塔一寺(繩金塔、千佛寺)、一園一廟(鳴江園、文廟)、一臺一村(古戲臺、民俗村)的總體佈局。在繩金塔的東南面新近落成了一條觀景迴廊及魚池,建築風格與整個繩金塔建築風格相協調,在繩金塔南大門沿街還建成仿古店面一條街,專營古玩、字畫及工藝品,經過一段時期的開發與打造,使繩金塔公園及周邊環境面積上規模,品位上檔次,廣開聲譽,成爲一個人們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樂的名勝景區。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至十月上旬這裏還舉辦一年一度的繩金塔廟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來遊覽、品嚐。繩金塔廟會已成爲我市“城市的名片、招商的盛會、企業的平臺、市民的節日”一大品牌。

建築特色

繩金塔葫蘆銅頂金光透亮,通身朱欄青瓦,墨角淨牆,古樸無華。繩金塔爲江南典型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七層八面(明七暗八層),青磚砌築,平面爲內正外八邊形。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面真門洞、四面假門洞,各層真假門洞上下相互錯開,門洞的形式各層也不盡相同。第一層爲月亮門;第二、三層爲如意門;第四至七層爲火焰門,三種拱門形式集於一塔,這種做法是不多見的。

塔剎高3米,最大直徑1.75米,內以樟木構架爲胎,外釘2-3毫米厚鎦金銅皮。1988年維修拆卸塔剎時發現,該塔剎爲同治六年製造,而重修該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見劉坤--《重修繩金塔記》)。由此可見,在施工之前就對塔剎有周密的考慮和設計,塔剎各部位尺寸比例勻稱,線條柔和流暢,在江南民間的諸多寶塔中,象這樣的格局也是不多見的。塔以須彌座爲塔基(基礎僅深60釐米),歷經近三百年未見嚴重沉陷和傾斜,這與我們現代建築基礎處理大相徑庭。繩金塔內旋步梯直通其頂層,直視湖山千里道,"下窺城郭萬人家"(明、王直詩),是我市僅存的高層古建築。

繩金塔層層“飛檐翹角,銅鈴高掛”,“雙樹影回平野暮,百鈴聲徹大江寒”(明、吳國倫吟繩金塔詩)。繩金塔風鈴每層一個音階,七層七音,微風吹過,悅耳動聽。

地宮爲塔基下的一種建築設施,1988年在維修繩金塔的過程中,在其他宮和塔剎內發現一批珍貴文物(現陳於繩金塔千佛寺內)。豫章民謠雲“滕斷葫蘆剪,塔圯豫章殘”,可見它是南昌人們心目中的風水寶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