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樓導遊詞(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1K

大觀樓導遊詞 篇1

昆明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大觀樓導遊詞(精選13篇)

近華浦開拓於何時,明末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紀要》載:“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週五裏,蒲藻常青,爲遊賞之勝。”萬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遺》一書中說:在雲南古地名中,雲南府城(昆明)也有個西湖,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西湖在(雲南)府治西,週四裏,即滇池上流,蒲藻長青,人多泛舟,俗呼爲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匾曰水雲鄉。”證實了濱臨近華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稱西湖,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水雲鄉蓮池。

何時開挖大觀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創建重建大觀樓碑記》載:“國朝,以吳三桂爲平西王鎮滇,乃由近華浦東向會城,開挖一河,計長十里有奇,曰運糧河,復於會城小西門外裏許,開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蓋倉廒,糧船由滇海進運河,直抵篆塘,糧米入倉甚爲便捷也。由是迤西州縣沿海一帶,官商客旅楫楫而來,帆帆而去,薈萃於篆塘,稱巨津焉。”其實,清初吳三桂疏浚運糧河之前,這條河可以通船卻是事實,明崇禎年間徐霞客《遊太華寺山記》載:“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復知爲滇池巨流,是爲草海。”

關於楚僧乾印和尚創建觀音寺的時間,也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記》稱:“前明有楚僧卓錫於此,結茅講經……”說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雲南通志》載:“觀音寺在城西近華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創庵一區,講妙法蓮華經,聽者常千人……”這裏明確說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孫《昆明縣誌》載:“近華浦爲觀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的《重建大觀樓記》載:“其地在清康熙時,爲楚僧乾印結茅講經處,未嘗有樓也”。以上資料都一致說乾印結茅講經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大觀樓導遊詞 篇2

昆明大觀樓位於昆明市區西部,距市中心約6千米。始建於康熙年間,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園後可遊覽涌月亭,凝碧堂,攬勝閣,觀稼堂等樓臺亭榭。園中最具觀賞價值的大觀樓臨水而建,樓高三層,其中題匾楹聯佳作頗多。由清代名士孫翁所作180字的長聯,垂掛於大觀樓臨水一面的門柱兩側,號稱“古今第一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 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描寫滇池風光,下聯寫出雲南歷史,寓情於景,情景交隔,渾然一體,堪稱千古佳作。

大觀樓導遊詞 篇3

人們都說我一個幸福的孩子,因爲我攀諜那綠樹成蔭的文筆塔,我參觀過那風景壯麗的南寧,我還旅遊過荷葉飄香的普者黑,特別是那昆明的大觀樓令我難以忘記。

暑假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昆明玩,最多要用四個小時才能到那裏,到了那裏爸爸就帶我去大觀樓裏,那裏的樹挺立在那清清的小河邊像一個個士兵站在那裏守護着小河,那裏的草,你踩上去你覺得好像是踩在牀上一樣,如果你睡在上面再好也不過了。記得,那裏面有一座蕭山你可以鑽進去,就像你在鑽時空隧道一樣,裏面還有一個遊樂場,遊樂場裏有許許多多的玩具,我跑進裏面就像進入了我的天堂一樣,我眼裏看見好玩的東西,我就想玩,其中我看到好玩的,連忙拉爸爸過來說:“我要玩,爸爸。”爸爸說:“好。”我們做了上去,我們玩完了以後。我看見了過山車,爸爸說:“不敢玩,以後你長大自己來玩。”後來我們就去找賓館,我們就睡覺了。

啊!難忘的大觀樓,在這裏我度過美好的時光,在這裏我知道昆明的發展,在這裏我知道了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將用文字記錄下來。

大觀樓導遊詞 篇4

大觀樓是我國名樓之一,最初建成於1820xx年,是觀賞 滇池的好地方,登樓四顧,景緻十分遼闊壯觀,便取名爲“大觀樓”。大觀樓爲三層木結構建築,形式古雅。清乾隆年間,昆明寒士孫髯翁撰出180字的長聯,轟動四方。民國初年,大觀樓闢爲公園,唐繼堯曾撥 款修葺,並立其銅像於場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樓前池中豎三個白石墩,仿西湖“ 三潭印月”之景。

大觀公園因懸掛着清代名士孫髯翁撰寫的180字“古今第一長聯”的大觀樓而得名,根據其地勢,約可分成三片:近華浦、大觀樓片,樓外樓、魯園片,庾園、花圃及柏園片。

大觀公園內花木繁茂,假山、亭閣、小橋、流水,景色極爲美。新修的懷古廊縈迴紆折,檻外銀水 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彩雲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徊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於前,更有那古今傳頌“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

大觀公園緊傍 滇池,滇池是個煙波浩淼風姿秀逸的高原湖泊,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的影響而構成的高原石灰岩斷層陷落湖。海拔1886米,湖面南北長39公里,東西寬13.5公里,平均寬度約8公里;湖岸線長199.5公里;湖面面積318.27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爲8米,平均深度爲5米,蓄水量約15.7億立方米。在雲南衆多的湖泊中,它的面積最大;在全國的內陸湖泊中,它佔第6位。 滇池四周的山脈均屬 崑崙山系, 雲嶺山脈的東支逶迤南下,總稱 烏蒙山,有大小數十個山峯。

大觀樓導遊詞 篇5

在雲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儼如高原上鑲嵌的一顆璀璨晶瑩的明珠,這就是古老的“滇南澤”,因距昆陽城最近,故又名“昆陽湖”,即人們熟悉的“五百里滇池”。以往詩人對她描寫是:昆池千頃浩溟漾,浴日滔天氣量洪,倒映羣峯來鏡裏,雄吞六河入胸中。坐落在這美麗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昆明是雲南省的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溼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爲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羣羣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爲昆明留下了衆多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爲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爲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昆明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積15942平方公里,建成區98平方公里,直轄盤龍、五華、西山、官渡四個區和呈貢、晉寧、安寧、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祿勸八個縣。人口3635212人,有漢、彝、回、白、苗、蒙古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12.6%,城區人口1611969人。

大觀樓導遊詞 篇6

各位朋友,麗江雖然地處偏僻,卻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五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此生息。從新石器、青銅器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麗江是雲南古人類的搖籃之一。麗江地區開發較早,公元前120xx年西漢即設遂久縣管轄,元初設置雲南37路之一的麗江路,“麗江”一名從此開始。元代至清初的470年間,麗江是納西族木氏土司統治區域中心。

如今的麗江縣,是中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也是麗江地區最大的一個縣,面積7648平方公里,人口約36萬,其中納西族佔55%。納西族源於中國古代南遷的氐羌族羣,居住在以麗江爲中心的滇川藏交界處,總人口約有30萬,而麗江縣有20萬,佔全國納西族總人口的67%。納西族人口不多,分佈不廣,然而卻以古老而豐富的民族文化著稱,有人說它是小民族創造大文化。

納西族最爲著名的文化特色是“三個活化石”。所謂“三個活化石”,即是文字活化石——納西象形文字、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人類社會活化石——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創造於唐代的納西東巴文,被稱爲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麗江流行的兩套大型古典樂曲《白沙細樂》,被中外音樂界被爲“國寶”;瀘沽湖畔摩梭人,至至今仍保持着母系大家庭和不娶不嫁的阿夏走婚形態,爲世所罕見。

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麗江古城南郊的環城路上。大家請看,右前方有一座蒼翠的山崗,形似獅子滾繡球而得名獅子山。秀麗的獅子山天然地把麗江古城和新城分隔開來,但又將它們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山頂高樓,名叫“萬古樓”。登樓北望雪山,歷歷在目,南觀古城,盡收眼底。

路的左邊,這座高大的建築叫黑白水大酒店,主樓高17層,客房128間,是由雲南黑白水電力集團投資控股的四星級酒店。前面是一個丁字路口,我們右轉進入民主路,路口左右各有一座酒店:右邊的森龍大酒店,是由麗江森龍集團投資興建的三星級酒店;左邊是雲杉飯店,也是麗江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爲完備的客運汽車站。

我們乘坐的汽車正在環繞獅子山西北側行駛,途中我們還經過了麗江體育場、神農大酒店、郵電大樓、百信商場、百貨大樓等單位。這裏是一個三叉路口,右轉不遠就可以進入麗江古城,我們左轉進入新大街,這是麗江新城的第一條街道,也是目前商場最集中、最熱鬧的街道之一。前面一個丁字路口,左轉可以進入福慧路,麗江地區和自治縣兩級府署就在這條路上。

我們繼續北行不遠,就是麗江新城最早建的市政廣場——紅太陽廣場。廣場左邊是新建的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右邊矗立着毛澤東塑像,像後襯托着一堵語錄牆。這座建於1969年的毛澤東塑像,設計極富時代色彩,就連每一處數字的組合都是精心安排。正方形的臺基高1.949米,寓意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拉開了一個嶄新時代的序幕。塑像基座高5.16米,南面有韶山、井岡山浮雕,北面是延安、西柏坡浮雕,西面(正面)是天安門和紅旗浮雕,它們簡明地勾勒了毛澤東有代表性的重要革命歷程。塑像全身高7.1米,寓意中國共產黨7月1日成立。整座塑像包括基座和塑身高12.26米,寓意毛澤東生於12月26日。

請看:毛澤東身穿軍裝,左手自然貼褲,右手上揚,正向人們致意。1996年2月3日,麗江發生了七級大地震,廣場四周建築頃刻間大量坍塌,讓人驚訝的是這座毛澤東塑像卻絲毫無損、巍然不動,一時傳爲奇聞異事。不管怎麼說,一代偉人毛澤東,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在老百姓的情感上,是永遠不會磨滅的。這一特殊時代的產物,既能引起人們對革命先輩的緬懷之情,也可引起人們對歷史的反思。

各位來賓,我們下榻的賓館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準備下車。請大家到大堂後稍事休息,我和領隊立刻給大家辦理入住手續,進房間後首先請檢查一下房間的物品是否齊備,大家可以洗洗臉,喝點水,休息一下。請記住,中午12點在一樓餐廳用餐。因爲我們中午飯後就直接到麗江古城遊覽,請帶好下午參觀遊覽的必需品。

大觀樓導遊詞 篇7

清道光八年(1820___年),雲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昆明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爲三層,觀音寺僧淨樂重修觀音寺時,又於寺後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於大觀樓丈餘。淨樂善詩聯,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世稱“淨樂長聯”:

疊閣凌虛,彩雲南現,皇圖列千峯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于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於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叶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閒,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於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於少林,道微鉢受。久修淨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聖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揮這段大光明。

淨樂長聯上下聯各92字,全聯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爲讀孫髯翁長聯者“指點迷津”之禪意。

昆明昆明大觀樓的文化與歷史

清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帝奕詝爲昆明大觀樓題賜:“拔浪千層”匾。馬如龍有“跋”敘述賜匾經過:“咸豐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雲侍南齋日,蒙文宗顯皇帝垂詢滇池湖勢,彤歷陳大觀情形,仰荷御書‘拔浪千層’匾額,頒立斯樓,猗歟休哉。”

清咸豐六年(1856年)前,近華浦中大觀樓與華嚴閣巍然南北對峙,澄碧堂、涌月亭亭臺廊榭掩映綠柳碧波,觀音寺殿宇禪房鱗次櫛比,風鬟霧鬢,香菸氤氳,高人韻士登臨無虛日,僧侶遊人往來不間斷。近華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絕佳之勝境。

大觀樓導遊詞 篇8

大觀公園位於昆明市西郊約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遠與太華山遙遙相望。被贊爲“萬里雲山一水樓”的大觀樓聳立其間,園林也因之得名。

進園門,穿過近華浦,攬勝閣壯麗崇宏,樓檻軒敞;新修的懷古廊縈紆迴折,檻外銀水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觀稼堂邊花壇裏,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爭芳吐豔。彩雲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洄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於前,更有那古今傳頌的“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

清乾隆年間自稱“萬樹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孫髯翁所撰180字長聯,一掃世人俗唱,蘊涵了深厚的社會歷史內容,驚動一時。今存大觀樓長聯有兩幅。一幅是與孫髯翁同時的昆明名士陸樹堂用行書體書寫刊刻,掛在大觀樓二樓。另一幅則是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雲貴總督岑毓英託趙藩書寫,請工匠刊刻後掛於樓下,即今藍底金字聯,長聯繫木製,爲覆瓦形。上下聯各90字,字系顏體楷書,剛勁圓潤,頗具功力。長聯曰: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赴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楝,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於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寫登大觀樓抒懷,所見到滇池的四周風光。下聯歷數雲南數千年曆史及作者的感慨。大觀樓現已列爲雲南省重點保護文物。

大觀樓導遊詞 篇9

昆明大觀樓位於昆明市區西部,距市中心約6千米。始建於康熙年間,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園後可遊覽涌月亭,凝碧堂,攬勝閣,觀稼堂等樓臺亭榭。園中最具觀賞價值的大觀樓臨水而建,樓高三層,其中題匾楹聯佳作頗多。由清代名士孫翁所作180字的長聯,垂掛於大觀樓臨水一面的門柱兩側,號稱“古今第一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 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描寫滇池風光,下聯寫出雲南歷史,寓情於景,情景交隔,渾然一體,堪稱千古佳作。

大觀樓導遊詞 篇10

清咸豐六年(1856年)雲南回民起義反清,大觀樓、華嚴閣等皆毀於戰火。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雲南署提督馬如龍操兵演練,“舟過近華浦,見島嶼蔓草荒煙,一片淒涼,垂詢海濱父老,答以大觀樓被毀原委。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資構材飭工重建。經始於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於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僅及年餘,瓦礫之場依然金碧之區,仍復省城第一名勝,此馬公之重建大觀樓也。”(舒藻《碑記》)馬如龍重建大觀樓後,在近華浦門樓撰有楹聯:“曾經滄海難爲水;欲上高樓且泊舟”。

清光緒二年(1876年)近華浦“大水,兩廊皆圮,樓亦傾斜,光緒九年(1883年),總督岑毓英重修。”(《光緒志》),重修大觀樓時,“士民同住持僧性田續修東西廂房十六間”。(見《新纂雲南通志》),光緒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請趙藩楷體重書孫髯翁的長聯,刊刻懸掛。

民國三年(1920___年)雲南省“民政長李公鴻祥創建馬路,增修亭榭。”(見趙鶴清《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可見,篆塘沿大觀河至近華浦的馬路,系1920___年修築。

民國八年(1920___年)唐繼堯修葺大觀樓及公園券拱牌坊式大門,將孫鑄(字鐵舟)同治年間榜書“大觀樓”三字的石刻板,嵌於園門,併爲孫鑄所書題寫了跋識,敘述了馬如龍請孫鑄楷書樓匾之經過。(見《會澤唐繼堯識》)

民國十九年(1930年),雲南省主席龍雲囑時任昆明市長庾恩錫修葺近華浦,庾恩錫聘請造園大師趙鶴清協助。“仿西湖之白堤、蘇堤,則三橋鼎峙”,修築長堤,環浦可通人行。“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觀樓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見庾恩錫《鼎建大觀公園碑記》)

同年,龍雲“囑鶴清壘石爲山,名曰彩雲崖,因彩雲見於白崖爲雲南得名之始,故以顏之,爰於崖頂建石廠(音“罕”,石窟),祀奉觀音大士”。(見趙鶴請《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庾恩錫1930年主持修建大觀公園,以“西湖十景”爲藍本,近華浦形成現在所見的主要景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8月,雲南省政府在意大利爲唐繼堯鑄戎裝騎洋馬銅像,海運至越南海防,由海防經滇越鐵路運抵昆明,1937年4月,吊裝安置在近華浦廣場中央,1959年拆除銅像。

民國年間,近華浦東面、南面臨草海湖濱,建有一批中西合壁式私家花園別墅,大的別墅有民國十六年(1920___年)庾恩錫興建的“庾莊”及魯道源興建的“魯園”。還有李園、丁園、柏園、邱園、陳園等。這批私家別墅花園,1950年軍事接管後人民政府均劃入大觀公園,形成大觀公園近華浦東南面的“東園”、“南園”景區。

大觀樓導遊詞 篇11

大觀樓位於昆明市西郊約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遠與太華山遙遙相望。被贊爲“萬里雲山一水樓”的大觀樓聳立其間,園林也因之得名。

進園門,穿過近華浦,攬勝閣壯麗崇宏,樓檻軒敞;新修的懷古廊縈紆迴折,檻外銀水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觀稼堂邊花壇裏,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爭芳吐豔。彩雲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洄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於前,更有吶今傳頌的“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

清乾隆年間自稱“萬樹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孫髯翁所撰180字長聯,一掃世人俗唱,蘊涵了深厚的社會歷史內容,驚動一時。今存大觀樓長聯有兩幅。一幅是與孫髯翁同時的昆明名士陸樹堂用行書體書寫刊刻,掛在大觀樓二樓。另一幅則是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雲貴總督岑毓英託趙藩書寫,請工匠刊刻後掛於樓下,即今藍底金字聯,長聯繫木製,爲覆瓦形。上下聯各90字,字系顏體楷書,剛勁圓潤,頗具功力。長聯曰: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赴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楝,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於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寫登大觀樓抒懷,所見到滇池的四周風光。下聯歷數雲南數千年曆史及作者的感慨。大觀樓現已列爲雲南省重點保護文物。

大觀樓導遊詞 篇12

昆明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近華浦開拓於何時,明末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紀要》載:“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週五裏,蒲藻常青,爲遊賞之勝。”萬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遺》一書中說:在雲南古地名中,雲南府城(昆明)也有個西湖,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西湖在(雲南)府治西,週四裏,即滇池上流,蒲藻長青,人多泛舟,俗呼爲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匾曰水雲鄉。”證實了濱臨近華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稱西湖,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水雲鄉蓮池。

何時開挖大觀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創建重建大觀樓碑記》載:“國朝,以吳三桂爲平西王鎮滇,乃由近華浦東向會城,開挖一河,計長十里有奇,曰運糧河,復於會城小西門外裏許,開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蓋倉廒,糧船由滇海進運河,直抵篆塘,糧米入倉甚爲便捷也。由是迤西州縣沿海一帶,官商客旅楫楫而來,帆帆而去,薈萃於篆塘,稱巨津焉。”其實,清初吳三桂疏浚運糧河之前,這條河可以通船卻是事實,明崇禎年間徐霞客《遊太華寺山記》載:“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復知爲滇池巨流,是爲草海。”

關於楚僧乾印和尚創建觀音寺的時間,也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記》稱:“前明有楚僧卓錫於此,結茅講經……”說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雲南通志》載:“觀音寺在城西近華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創庵一區,講妙法蓮華經,聽者常千人……”這裏明確說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孫《昆明縣誌》載:“近華浦爲觀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的《重建大觀樓記》載:“其地在清康熙時,爲楚僧乾印結茅講經處,未嘗有樓也”。以上資料都一致說乾印結茅講經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近華浦內的大觀樓始建於哪年?一說爲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餘嘉華先生主編的《雲南風物誌》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撫王繼文巡察四境,路過此地,看中這裏的湖光山色,命人鳩工備材,修建亭臺樓閣……因取名大觀樓。”經考證,昆明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確切的。

昆明大觀樓、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後,“周圍添築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韻士,選勝登臨者無虛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達官顯貴臨湖宴飲,騷人墨客登樓歌賦。清乾隆二十五年進士、臨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華浦》詩中寫道:“憶偕詩太守,高宴集朋輩。絲竹貫珠璣,篇章出瑰怪。”吟詠近華浦的詩詞,有的描繪山光水色,有的粉飾“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頌德,不外吟風弄月,離愁別恨。布衣寒士孫髯翁,一掃俗唱,揮就驚世駭俗的180字長聯。上聯寫登昆明大觀樓騁懷,所見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圍風光,下聯抒發對雲南“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清道光年間“五華五子”中之戴絅孫評價長聯“渾灝流轉,化去堆垛之跡,實爲僅見”。長聯問世以來,被譽爲“海內外第一聯”,“海內長聯第一佳者”。長聯由昆明名士陸樹堂行書書寫刊刻。現存陸書拓本摹刻聯。清嘉慶年間,迤西道宋湘撰聯:“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雲山一水樓。”十四字聯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長聯。孫髯翁長聯問世,昆明大觀樓躋身“中國名樓”。

清道光八年(1820xx年),雲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昆明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爲三層,觀音寺僧淨樂重修觀音寺時,又於寺後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於大觀樓丈餘。淨樂善詩聯,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世稱“淨樂長聯”:

疊閣凌虛,彩雲南現,皇圖列千峯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于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於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叶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閒,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於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於少林,道微鉢受。久修淨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聖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揮這段大光明。

淨樂長聯上下聯各92字,全聯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爲讀孫髯翁長聯者“指點迷津”之禪意。

昆明昆明大觀樓的文化與歷史

清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帝奕詝爲昆明大觀樓題賜:“拔浪千層”匾。馬如龍有“跋”敘述賜匾經過:“咸豐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雲侍南齋日,蒙文宗顯皇帝垂詢滇池湖勢,彤歷陳大觀情形,仰荷御書‘拔浪千層’匾額,頒立斯樓,猗歟休哉。”

清咸豐六年(1856年)前,近華浦中大觀樓與華嚴閣巍然南北對峙,澄碧堂、涌月亭亭臺廊榭掩映綠柳碧波,觀音寺殿宇禪房鱗次櫛比,風鬟霧鬢,香菸氤氳,高人韻士登臨無虛日,僧侶遊人往來不間斷。近華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絕佳之勝境。

清咸豐六年(1856年)雲南回民起義反清,大觀樓、華嚴閣等皆毀於戰火。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雲南署提督馬如龍操兵演練,“舟過近華浦,見島嶼蔓草荒煙,一片淒涼,垂詢海濱父老,答以大觀樓被毀原委。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資構材飭工重建。經始於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於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僅及年餘,瓦礫之場依然金碧之區,仍復省城第一名勝,此馬公之重建大觀樓也。”(舒藻《碑記》)馬如龍重建大觀樓後,在近華浦門樓撰有楹聯:“曾經滄海難爲水;欲上高樓且泊舟”。

清光緒二年(1876年)近華浦“大水,兩廊皆圮,樓亦傾斜,光緒九年(1883年),總督岑毓英重修。”(《光緒志》),重修大觀樓時,“士民同住持僧性田續修東西廂房十六間”。(見《新纂雲南通志》),光緒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請趙藩楷體重書孫髯翁的長聯,刊刻懸掛。

民國三年(1920xx年)雲南省“民政長李公鴻祥創建馬路,增修亭榭。”(見趙鶴清《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可見,篆塘沿大觀河至近華浦的馬路,系1920xx年修築。

民國八年(1920xx年)唐繼堯修葺大觀樓及公園券拱牌坊式大門,將孫鑄(字鐵舟)同治年間榜書“大觀樓”三字的石刻板,嵌於園門,併爲孫鑄所書題寫了跋識,敘述了馬如龍請孫鑄楷書樓匾之經過。(見《會澤唐繼堯識》)

民國十九年(1930年),雲南省主席龍雲囑時任昆明市長庾恩錫修葺近華浦,庾恩錫聘請造園大師趙鶴清協助。“仿西湖之白堤、蘇堤,則三橋鼎峙”,修築長堤,環浦可通人行。“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觀樓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見庾恩錫《鼎建大觀公園碑記》)

同年,龍雲“囑鶴清壘石爲山,名曰彩雲崖,因彩雲見於白崖爲雲南得名之始,故以顏之,爰於崖頂建石廠(音“罕”,石窟),祀奉觀音大士”。(見趙鶴請《彩雲崖觀音大士石廠記》)庾恩錫1930年主持修建大觀公園,以“西湖十景”爲藍本,近華浦形成現在所見的主要景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8月,雲南省政府在意大利爲唐繼堯鑄戎裝騎洋馬銅像,海運至越南海防,由海防經滇越鐵路運抵昆明,1937年4月,吊裝安置在近華浦廣場中央,1959年拆除銅像。

民國年間,近華浦東面、南面臨草海湖濱,建有一批中西合壁式私家花園別墅,大的別墅有民國十六年(1920xx年)庾恩錫興建的“庾莊”及魯道源興建的“魯園”。還有李園、丁園、柏園、邱園、陳園等。這批私家別墅花園,1950年軍事接管後人民政府均劃入大觀公園,形成大觀公園近華浦東南面的“東園”、“南園”景區。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觀樓,即興題詩一首:

果然一大觀,山水喚憑欄。

睡佛雲中逸,滇池海樣寬。

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兩間。

1998年,爲迎接99世界園藝博覽會,省市政府投資2500萬元,徵用近華浦西面197.4畝土地,開闢大觀西園。魚池柳堤,溪流石橋,蘆葦芙蓉,芳草萋萋。至此,大觀公園總面積47.8公頃,其中陸地23.1公頃,水面24.7公頃。大觀公園以長聯歷史文化爲主題的遊覽區,分爲近華浦文物古蹟景區、南園中西合壁園林景區和西園現代園林景區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濱的大型風景名勝區。

大觀樓導遊詞 篇13

近華浦內的大觀樓始建於哪年?一說爲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餘嘉華先生主編的《雲南風物誌》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撫王繼文巡察四境,路過此地,看中這裏的湖光山色,命人鳩工備材,修建亭臺樓閣……因取名大觀樓。”經考證,昆明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確切的。

昆明大觀樓、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後,“周圍添築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韻士,選勝登臨者無虛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達官顯貴臨湖宴飲,騷人墨客登樓歌賦。清乾隆二十五年進士、臨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華浦》詩中寫道:“憶偕詩太守,高宴集朋輩。絲竹貫珠璣,篇章出瑰怪。”吟詠近華浦的詩詞,有的描繪山光水色,有的粉飾“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頌德,不外吟風弄月,離愁別恨。布衣寒士孫髯翁,一掃俗唱,揮就驚世駭俗的180字長聯。上聯寫登昆明大觀樓騁懷,所見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圍風光,下聯抒發對雲南“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清道光年間“五華五子”中之戴絅孫評價長聯“渾灝流轉,化去堆垛之跡,實爲僅見”。長聯問世以來,被譽爲“海內外第一聯”,“海內長聯第一佳者”。長聯由昆明名士陸樹堂行書書寫刊刻。現存陸書拓本摹刻聯。清嘉慶年間,迤西道宋湘撰聯:“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雲山一水樓。”十四字聯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長聯。孫髯翁長聯問世,昆明大觀樓躋身“中國名樓”。

熱門標籤